如何做到喜形於色,厭藏於心?

怎樣做到不把情緒寫在臉上?但是又不能像個面癱一樣毫無表情?


第一反應是Poker Face

撲克臉
Poker Face通常指在牌類遊戲中,拿到牌的人不動聲色無面部表情的行為;在日常用語中引申為那種保持這種表情、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在棒球術語中指看不出是否已經疲累的投手。
打撲克時無論牌是好是壞,都不可以把表情露出來。這對於玩牌的人來說很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想猜測對方手裡的牌好還是壞。但如果擺出一副撲克臉,誰也猜不出究竟你手裡的牌怎麼樣。

引申撲克臉效應
在人際交往心理學中,人們把冷淡這種中心性特質而影響一個人的良好印象的形成或由此而帶來的不良後果的現象,稱為撲克臉效應。
這主要是由冷淡的態度使人的臉看上去像撲克牌中的人的臉那樣呆板、冷淡,使人見後都感到心寒害怕,想遠離這種窘境。因此,人們形象地稱這一現象為撲克臉效應。


嗯……回到正題。先引用一段古文,懶得看可跳過

兵書云:「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故凡敵人之巧言 令色,皆殺機之外露也。宋曹瑋知渭州,號令明肅,西夏人憚之。一日瑋方對客弈棋,會有叛誇數千,亡奔夏境。堠騎(騎馬的偵宿員)報至,諸將相顧失色,公言笑如平時。徐謂騎日.「吾命也,汝勿顯言。」西夏人聞之,以為襲己,盡殺之。此臨機應變之用也。若勾踐之事夫差.則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上文即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笑裡藏刀之意。笑裡藏刀,即升級腹黑版厭藏於心!
現不論褒貶,僅從笑裡藏刀著手探究如何學習喜形於色,厭藏於心。

Ⅰ表情的控制Control your expression.
1.微笑
There"s always secret behind the smile.
將自己的情緒隱藏在笑容背後,讓對方感覺不出自己的態度,微表情學研究者除外。麻痹對方的同時,也在麻痹自己。微笑,亘古不變的利器,你可以觀察那些笑裡藏刀者,是如何隱藏心緒並利用自己的表情。
2.Poker Face
①如上文……贈圖一張

②Poker face據說有助於練就不老容顏,請時刻保持!
常年保持撲克臉保持年輕容貌的重要法寶?因為笑會長皺紋
欲成神功,必先苦練。重複三千次,可小有成就,重複一萬次,你便是大師!

Ⅱ情緒的控制Control your emotions.
1.轉移注意力
轉移你的視線,迴避你厭惡的那些,這隻會增加你心中的負面情緒。量變導致質變,你的厭惡會更加嚴重。
2.選擇性寬容
「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給別人寬容的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寬容,何樂而不為呢?向曼德拉總統學習,向讚佩里尼學習。
3.保持平常心
學習老一輩人的平常心,對厭惡的東西看淡一些。厭惡是徒勞的,即使你厭惡他,他還是在那裡。你的厭惡,不能改變任何東西。既然如此,請你離開,你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令你喜愛的東西,去看看那些。


Ⅲ控制你的行為Control your behaviors.
1.禁止動用武力,忍
不要頭腦發熱,輕易揮出你的拳頭。這種人叫做魯莽,嚴重者稱為「沒腦子」。

(很久很久之前的國產動畫片,現在還記得一段,不高興你為什麼非要去跟老虎較勁……)
這部動畫告訴我們,很多事都可能會由「不高興」三字引出,因此忍住情緒的爆發,避免事件的惡化。
2.轉身離開
①將後背留給厭惡的人。你的冷漠便是對身後之人表明態度最佳的方法。
同樣適用於最好的報復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發出的冷淡,幹嘛花力氣去恨一個不相干的人。
②在保持平常心中提到。
3.自我暗示
此方法因人而異,有時用錯反而會加重不良情緒。
4.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與1相對,慎用。

#日常管理Daily management
Ⅰ讀書
請自選書目……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豆瓣)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豆瓣)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豆瓣)
面部表情大全 (豆瓣)

誰說人是理性的 (豆瓣)……涉及經濟學

解釋一下,以上書籍僅為可選。讀書指的是讀書本身,而非讀什麼書。

Ⅱ殺手 (遊戲)——訓練你的表演能力,幫助你控制表情
殺手遊戲又稱殺人遊戲、殺手、黑手黨、天黑請閉眼,是一種多人遊戲,一般由8到20人組成。

殺手遊戲是在1986年春天由蘇聯莫斯科大學心理學系的迪米特里·達維多夫發明的。開始玩家在莫斯科大學的教室、寢室等處玩此遊戲。在1990年代初期,該遊戲開始在俄羅斯其他學校流行起來,並跨過國界,傳播到了歐洲各國(匈牙利、波蘭、英國、挪威等),隨後傳到了美國,如今該遊戲已經遍及世界各地。它被認為是1800年以來五十種最具歷史和文化意義的遊戲之一。1997年,Andrew Plotkin改進了該遊戲的規則。

Ⅲ經歷


過度整容,這樣你哭你笑別人也看不出


多看書。


謹言慎行


推薦閱讀:

去一個地方吃了兩次飯,注意到一位服務員特別像自己之前有好感的男孩,會時不時的看他他有發現,怎麼辦呢?
朋友之間的關係需要經營么?沒事我幾乎從來不主動聯繫別人,這樣會不會不好?
輕度口吃患者如何克服社交恐懼?
對邏輯錯誤非常敏感會影響正常社交嗎?
爸媽說我太愛打扮?

TAG:人際交往 | 心理學現象 | 應激微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