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透過現象談本質,讀完讓人感覺醍醐灌頂的書?

像《人類簡史》這樣的,不管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可以。


最近一段時間在很多地方看到有人推薦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也有很多朋友看過之後讚不絕口,說顛覆了自己觀念的人不勝枚舉。能有這麼多人開始關注人類自身,真的是蠻讓人高興的一件事。先聲明一下,我沒有看過《人類簡史》這本書。2014年大概這個時候,我在開張沒多久的果殼MOOC上面看到一個很短的課程宣傳視頻,課程的名稱叫做:人類簡史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立刻就被吸引了,於是跑去Coursera,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的把這個希伯來大學開設的課程聽完了。那個時候,尤教授還來過中國,果殼還進行了專訪。
大概半年後,該課程的同名書籍的中文版出版了,比英文版僅僅晚了幾個月。我曾經買過兩本送朋友,但是自己沒有再讀過。
作為一本人類學的入門書籍,這本書當然是非常不錯的。當然,人類學還是比較新的學科,書裡面也有很多地方有爭議,也會有今後說不定會被推翻的理論。
對了,Bill Gates也對這本書讚不絕口,他曾在自己的博客上說,他在讀過這本書之後迫不及待的推薦給梅琳達,因為急切的想跟她討論書中的問題,然後他們接連數周都在飯桌上討論這本書:

When Melinda and I went on our spring vacation, I encouraged her to pack a copy of Yuval Noah Harari』s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I had just finished the book and I was dying to talk to her about it. It』s so provocative and raises so many questions about human history that I knew it would spark great conversations around the dinner table. It didn』t disappoint. In fact, in the weeks since we』ve been back from our holiday, we still talk about Sapiens.

ref:How Did Humans Get Smart?
順便說一句,畢首富的博客中一大版塊就是關於books的,他每年都會讀很多書,推薦的很多書都值得一讀。

啰嗦完了,講正事兒。讀一本好書,只讀正文的話,那是極大的浪費——尤其是對於國外大學教授寫的知名科普書——稱得上精華的書都會援引無數的其他著作,當然也會引用無數的研究論文(Researches),綜述(Review),前瞻(Perspectives),評論(Comments),甚至新聞(News)等等。抓住一本好書,順藤摸瓜,可以拉出一大票兒好書。
拿《人類簡史》來說,無須翻閱其reference,很明顯就可以看出尤教授受賈雷德.戴蒙德影響很深。比方說「農業革命雖然提高了整體的生活,但卻使每個人的生活境遇劣於狩獵採集」這個觀點,最早是由賈大師在1987年於Discover Magazine提出的:The Worst Mistake in the History of the Human Race;而尤教授的很多觀點也可以看到賈大師的影子——尤其是他的《槍炮、病菌與鋼鐵》。
所以,推薦的第一本是賈大師的《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同樣是講人類的大歷史,關於人類的歷史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會形成現在這樣的社會格局,都有很多非常獨到的觀點。對了,書中有一章專門是講「中國人是如何成為中國人」的。
賈大師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理學教授,將近80歲的老先生,幾十年的時間走訪過很多國家與原始部落,與各個種族的人都有過非常密切的接觸,是人類學方面世界聞名的學者。如果我們吃到一份美食,會記住這個餐廳這個大廚,因為他做的其他菜可能也很美味。同樣的,一個作者在其專業領域是可以耕作很深的,有時候也很廣泛。因此,再推薦賈大師已在國內出版的四部著作:
《第三種黑猩猩》,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本書,關於人類的「動物性」與「人性」。經常拿來一起談論的是德斯蒙德·莫利斯的《裸猿》三部曲。
《崩潰》,我們知道,歷史上有很多國家或者社會都消失了,留下了很多謎團,例如樓蘭古城等,有的是因為戰爭,有的是因為環境,在這本書里,賈大師分析了很多的案例,探討了究竟哪些因素會造成一個社會的崩潰與消亡,哪些因素是關鍵的。
《昨日之前的世界》,接觸過那麼多的原始部落,賈大師思考過一個問題,這些原始部落真的就沒有值得我們現在社會學習的地方嗎?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呢?
《性趣探秘》,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待兩性關係。

賈大師的說完了,我們說說李大師(理查德.道金斯)。尤教授受李大師影響也蠻深的。
其他答案裡面很多提到了李大師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不誇張的說,我認為這本書開創了一個時代。這本書是1976年出版的,到現在正好40年。在這40年里,這本書中提到的概念不斷發展,李大師創造的meme(迷因)這個詞發展成了一個新的學科:迷因學。其實該書出版僅僅4年後,就有科學家驗證了其理論,並在Nature上面發表了兩篇論文( L. E. Orgel and F. H. C. Crick Nature 284, 604–607 (1980); W. F. Doolittle and C. Sapienza Nature 284, 601–603; 1980)。
值得注意的是,李大師是程序員出身,書中有很多數學模型,也就是說,該書是用數學的嚴謹語言來解釋進化論的。該書受到了畢首富口中最偉大的程序員——查爾斯.西蒙尼的極力推崇,後者甚至在牛津大學給李大師專門捐出一個教職來。所以,質疑李大師的人,我覺得最好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數學功底。
讀李大師的著作就一個感覺:酣暢淋漓。李大師的著作大概有十來本(數了一下總共是12本,但是有一些沒有中譯本),不過有些沒有在國內出版。我每次讀李大師的著作都有醍醐灌頂之感,認知水平差太遠了。
在《自私的基因》之後,李大師還專門又寫了一本書《延伸的表現型》,來詳細講迷因這個概念,他認為迷因是基因之後出現的另一個符合「複製子」這個概念的東西(雖然我覺得並不止。)
李大師是著名的反宗教人士,也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極力推崇者,經常在各種場合與別人辯論,他有兩本書是專門干這個的:《盲眼鐘錶匠》和《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前者偏重理論,講為什麼「無計劃的自組織性進化可以形成非常精巧美妙的器官」,後者側重事實,列舉了大量的進化的偉大示例。
如果你想對地球上40億年的進化史有一個宏觀的了解的話,可以看他的《祖先的故事》,這本書從智人這個物種往前推,以分離點的形式向前追溯,到靈長類的出現,到哺乳動物的出現,到脊椎動物的出現,到真核生物的出現,直到目前所有生物的共祖——LUCA(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

下面要提的這位曾經上過李大師的課,因此也可以算作李大師的學生——馬特.里德利,子爵。馬大師是真正的英國貴族,因此也可以稱為馬親王(誤)。。。我們還是叫他馬爵爺吧。
馬爵爺也是一個從生物學到人類學到經濟學社會學無所不精的人物,他最有名的著作我覺得應該算是The Red Queen(《紅桃皇后》),紅桃皇后這個概念在學界非常流行,用紅桃皇后理論解釋性別的進化歷史,這本書功不可沒。可惜國內翻譯版本書名直接就叫《性別的歷史》,少了不少韻味兒。李大師對馬爵爺這本書也是讚不絕口的:「任何人重寫本書『性擇』那一章,一定會受他們的影響」——《盲眼鐘錶匠》。
馬爵爺另一本我非常非常喜歡的著作是他的《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講了23個和基因有關的故事,每一個都很精彩,真的是超級精彩,每一個學生物的人都應該仔細拜讀。
馬爵爺的另一個身份——經濟學家,促使他思考經濟的進化規律,思考的結果就是他另一部著名的作品——《理性樂觀派》,副標題「一部人類經濟進化史」。感覺標題太平庸?那來看看馬爵爺為這部書在Ted上的演講吧:Matt Ridley: When ideas have sex。直譯過來就是《當思想開始性交》。馬爵爺認為,人們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類似於生物性交以交換基因),是迷因傳播進化的關鍵,因此也是人類社會經濟進化的根本原因。有沒有看到?這可是構成了《人類簡史》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

說幾句題外話:
生命科學是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乃至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就如同化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而物理是化學的基礎一樣,有很多大師都是融會貫通的,比方說偉大的物理學家薛定諤就根據他在三一學院的演講寫過一本書《生命是什麼》,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生命現象能否完全用物理定律來解釋?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人們對自身,對整個生物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清晰。融貫的大師層出不窮,他們相互影響,衣缽相承。賈大師跟李大師都已經將近80歲,影響了很多代的學者,馬爵爺將近60,當打之年;《人類簡史》的作者尤教授剛剛40歲,吸取了前輩的很多思想,雖然還算不上大師,但是正走成為大師的路上。
可喜可賀。
所有的這些探索,實際上都最終會歸結到試圖對那三個問題的解答上: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人類簡史》試圖從「人類」這個角度出發去解答:人類是什麼,人類從哪裡來,人類要到哪裡去。
還有一些大師會更寬一些,比方說靈長類的專家弗朗斯·德瓦爾,試圖回答的是:靈長目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他的著作例如《黑猩猩的政治》,講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的道德觀並不是獨一無二的,道德觀和政治這樣本來認為是上層建築的東西,實際上在黑猩猩群體里也是存在的,而馬爵爺的另一部著作也是探討這個的,叫《美德的起源》。弗老師也是著作頗豐,洋洋洒洒也有十幾本書出版,國內比較有名的還有《共情時代》、《靈長目與哲學家》等等。
更寬的範圍,是以「生命」的角度,即回答:生命是什麼,生命從哪裡來,生命要到哪裡去。李大師的《自私的基因》與達爾文祖師爺實際上試圖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我最近非常非常迷戀的尼克.萊恩教授寫的幾本書都非常棒,在這個問題上可謂是見解深刻,思維嚴謹又大膽。《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的十大發明》讀起來超級興奮,而《線粒體——能量、性、死亡與生命的意義》對我而言簡直是開闢了一個新世界,他的另外兩部著作《Oxygen》《The Vital Question》目前都還沒有中譯本,但也列入了我此生必讀書目。
對了,德迪夫的《生機勃勃的塵埃》也不錯,作為一個得過諾貝爾獎的細胞學家,他專門花了兩大章節來講生命出現之前的世界。就是翻譯的太糟糕了。
再寬的範圍,那就是回答宇宙是什麼,宇宙從哪裡來,宇宙要到哪裡去了。這一領域目前主要是物理學家們在鑽研,包括相對論,弦論等等,我沒怎麼了解,不多說。

好書有的是,重要的是要有能找到好書的能力,我覺得可以從如下幾點來找到好書:
1、找到好大廚。我認準李大廚做菜好吃,那我肯定要再多嘗嘗。
2、找到好的美食家。像畢首富這種,有錢的聰明人,其推薦的書一般是有質量保證的。
3、找到好原料。羊肉烤著好吃,那麼燉著說不定也不錯。養成看書後面reference的習慣。
4、找到好的飯友,組個飯糰。一起吃飯,一起長胖。

上面提到的有些書我也還沒讀完,列的已經蠻多的了,所以還有一些牛逼的書也就不再一一羅列了,啰嗦。共勉,以及,歡迎交流。


說明

- 把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看了一遍,整理書單。

- 正在收集書單裡面所有書的電子書(已經有一些了),如果有的歡迎聯繫我,我們集中在一起,到時候分享出來;歡迎在評論裡面補充書單。

- 大部分書都是偏哲學思辨的,並且視角非常大,能夠引導你思考、反思,對社會和人本身做更多思考。

- 個人覺得看書不是目的,學習、反思、總結,最終創造價值才是目的。

- 絕大部分都是收藏不點贊啊!!!

書單

  1. 《蘇菲的世界》
  2. 《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3. 《世界為何存在》
  4. 《Biophilosophie》Gerhard Vollmer
  5. 《第二性》
  6. 《性趣探秘》
  7. 《性別的歷史》
  8. 《美德的起源》
  9. 《演化倫理學》
  10. 《道德動物》
  11. 《正義之心》喬納森·海德
  12.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
  13. 《量子力學史話 》
  14.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曹天元
  15. 《從一到無窮大》蓋莫夫
  16. 《哥德爾、艾舍爾、巴赫》
  17. 《技術的本質》布萊恩?阿瑟
  18.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
  19. 《科學革命的結構》托馬斯庫恩
  20. 《論美國的民主》 托克維爾
  21. 《1984》
  22. 《我們》
  23. 《美麗新世界》
  24. 《娛樂至死》
  25. 《古拉格:一部歷史》
  26. 《萬曆十五年》
  27. 《東晉門閥政治》
  28. 《心理學與生活》
  29. 《少有人走的路》
  30. 《這才是心理學》
  31. 《進化心理學》大衛·布斯
  32. 《反脆弱》
  33. 《共情時代》
  34. 《未來簡史》
  35. 《失控》
  36. 《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37. 《未來的衝擊》托夫勒
  38. 《理性樂觀派》
  39. 《崩潰》
  40. 《大滅絕時代》
  41. 《大轉向: 看世界如何步入現代》
  42. 《昨日之前的世界》
  43. 《謎米機器》
  44. 《社會生物學》威爾森
  45. 《生命的躍升-40億年演化史上的十大發明》
  46. 《祖先的故事》
  47. 《人類的故事》
  48. 《人類簡史》
  49. 《信息簡史》
  50. 《文明之光》吳軍
  51. 《精子戰爭》
  52. 《自私的基因》 理查德.道金斯
  53. 《演化、設計、心靈和道德》徐英瑾
  54. 《On Human Nature》 威爾森
  55. 《進化論與生活:我們的思考方式在怎樣發生改變》
  56. 《進化思維:達爾文對我們世界觀的影響》
  57. 《靈長目與哲學家》
  58. 《第三種黑猩猩》
  59. 《黑猩猩的政治》
  60. 裸猿三部曲 德斯蒙德·莫利斯
  61. 《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
  62. 《線粒體-能量、性、死亡與生命的意義》
  63. 《Oxygen》
  64. 《生機勃勃的塵埃》
  65. 《聖經》
  66. 《生命的真意》 奧修(讀此書之前建議上網查看下奧修這個人和書的介紹)
  67. 《第五項修鍊》彼得.聖吉
  68. 《聖經的故事》
  69. 《寬容》房龍
  70. 《金剛經》
  71. 《盲眼鐘錶匠》
  72. 《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
  73. 《紅桃皇后》
  74. 《槍炮、病菌與鋼鐵》
  75.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76. 《資本論》
  77. 《隨機致富的傻瓜》
  78. 《馬克思主經濟學》
  79. 《一課經濟學》
  80. 《我們為什麼生病》
  81. 《眾病之王:癌症傳》
  82. 《湯姆斯河: 一個美國 癌症村 的故事》
  83. 《中國紀事》奧拓布勞恩
  84. 《金字塔原理》
  85. 《如何閱讀一本書》
  86. 《學會提問》
  87. 《大魚吃小魚 系統思考的故事》
  88. 《黑客與畫家》
  89. 《adapted mind》
  90. 《思考,快與慢》
  91. 《智慧的動力》
  92. 《The Vital Question》
  93. 《法律與文學》朱蘇力
  94. 《洛爾迦詩抄》
  95. 《百年孤獨》
  96. 《戀人絮語》羅蘭巴特
  97. 《佩德羅·巴拉莫》
  98. 《理解媒介》麥克盧漢
  99. 《延伸的表現型》
  100. 《源泉》
  101. 《金枝》
  102. 《動物莊園》

題主想找的這類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書,其實普利策獎的書籍類非虛構書籍項 (General Nonfiction) 中有很多。雖然普利策獎的新聞競賽單元更為我們所熟知,但其書籍競賽單元同樣嚴謹,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以下是書籍競賽單元中非虛構圖書項歷年得獎作品裡,我讀過並認為值得推薦的書目。書名後括弧內數字為獲獎時間。

1. 大滅絕時代 (2015)

本書基於一個作者的猜想:人類將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用蓋茨的話來說,這本書冷靜、客觀、詳實、有趣。

2. 湯姆斯河:一個美國「癌症村」的故事 (2014)

觸目驚心。內容上我就不說太多了,你懂的。

3. 大轉向:看世界如何步入現代 (2012)

人類的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都是源於一本羅馬帝國時期的書?你信嗎?反正作者是信了。

4. 眾病之王:癌症傳 (2011)

癌症是什麼?癌症從何而來?我們能否戰勝它?本書通過跨學科的宏大敘事,嘗試為讀者呈現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

5. 古拉格:一部歷史 (2004)

如果你喜歡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那你大概也會喜歡《古拉格》。本書還原了蘇聯勞改營內滅絕人性的生活原貌,並解讀了勞改營內的非人現象與蘇聯的宏觀歷史有何關聯。

普利策獎圖書類 General Nonfiction 項完整歷年得獎名單在此:The Pulitzer Prizes

該榜單中有知乎的老朋友:《槍炮、病菌與鋼鐵》和《哥德爾、艾舍爾、巴赫》

普利策獎得獎者完整分類榜單在此:The Pulitzer Prizes

「番外篇」

再推薦兩本不在榜單內,但我也很推薦的此類書:

6. 萬曆十五年

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密歇根安娜堡大學教授黃仁宇的一部明史代表作,這本書在知乎應該是有比較大的影響力。還沒有讀過此書的知友,可以考慮在國慶期間向此書發起挑戰。

7. 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從一個T恤的生產原料種植到最終將二手成衣推向第三世界國家的市場,本書在內容上覆蓋了紡織市場的完整生產流程。作者基於這個看似普通的生產流程,以一個很有趣的社會經濟學視角,審視全球化與貿易保護。

讀完本書後,讀者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身上穿的普通T恤,其實一點也不普通。

以上7本書的中文版,各大電商平台有售。

當然,在當代,談論「透過現象看本質」流派的代表時,我們很難繞過《引爆點》、《異類》等暢銷書的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建議對敘事手法和提煉複雜現象感興趣的知友,帶著這兩個任務去研讀他的所有作品。最後,祝大家國慶節快樂,and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推薦吳思的三本書《潛規則》《血酬定律》《隱蔽的秩序》
還有一套《毛澤東選集》,如果《毛澤東選集》看不下去的,可以選幾篇看一看:《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問題》《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

再看看《萬曆十五年》和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會對書中的一些觀點有更深刻的感悟。

所有規則的設立,說到底,都遵循一條根本規則:暴力最強者說了算。這是一條元規則,決定規則的規則。
——吳思 血酬定律

統治者的財富主要來源於稅收和掠奪。稅收是有最佳比例的。儒家聖賢總結歷史經驗,發現最有利於社會安定,統治者也不至於感覺匱乏的比例是10%。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上,這個數字在理論上便成為納稅集團與食稅集團和平共處的疆界。
——吳思 血酬定律

理解中國歷史和國情的關鍵,恰恰在於搞清楚隱蔽在漂亮文章下邊的實際利害格局。沒有這種格局的保障,那些規定不過表達了政府的善良願望或者騙人唬人的企圖
——吳思 潛規則

在潛規則的生成過程中,當事人實際並不是兩方,而是三方:交易雙方再加上更高層次的正式制度代表。雙方進行私下交易的時候確實是兩個主體,但是,當他們隱蔽這種交易的時候,就變成以正式制度為對手的一個聯盟。隱蔽本身就是一種策略,這種策略的存在,反映了更高層次的正式制度代表的存在。
——吳思 潛規則

在一個缺乏安全和秩序的社會裡,對獲利能力的幻想,不如對加害能力的幻想那麼具有根本性,那麼肆無忌憚所向披靡。這就是說,對加害能力和自衛能力的熱切幻想,對公平和正義的熱切幻想,反映了我們社會的缺陷。中國的合法暴力控制著長期失職,因此公正問題格外嚴重。我們營養不良,我們的社會有病,所以我們特別饞這些東西,在幻想中大口吞食這些東西。
——吳思 隱蔽的秩序


PS:社會還是要需要更多的單純的人,越單純越好,強者怎麼說怎麼做,弱者聽話就好。本來在斯德哥爾摩牢籠里待得好好的,有吃有喝有小範圍的自由,有什麼不好,最怕有一天突然意識到自己身在一個牢籠里,想要掙扎逃出去,頭破血流也要出去,其實逃出去未必就是更大的世界,可能連活下去都很難。
如果人生是一場無知與覺醒的鬥爭。那覺醒的人未必有無知的人幸福。


大多時候如果你讀了一本書就覺得醍醐灌頂是因為讀書少。
任何書都是有立場和偏見的。
所以,多讀。任何東西都可以讀。各種媒體的新聞到百科詞條到專著。


最近暑假,天熱,適合看書。

羅蘭巴特《戀人絮語》。愛情是什麼?常見的是從文學、玄學、心理學角度來說,還有從化學角度;羅蘭巴特從解構主義角度,更有意思。

奧拓布勞恩《中國紀事》。奧拓布勞恩我們在歷史書上見過,他就是李德。講共產黨的早期歷史,張國燾的出走,毛怎樣一步步登上王位,鞏固自己的權力。當事人的回憶遠比教科書的口號有可讀性,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另一種視角。

麥克盧漢《理解媒介》。當時花了三天把這本書看完,非常激動。輪子是腳的延伸,媒介是人眼睛耳朵的延伸,互聯網是人意識的延伸。這是多麼具有顛覆性的視角。現在的手機儼然另一個人體器官。人體器官,你多理解理解。

奧修《生命的真意》。對道德經的闡釋,可能無人出其右。他說,人人都想要剛強,想要第一,你可以柔弱,你可以最後。從宇宙的宏大角度看,柔弱和剛強,第一和最後,都是一樣的,一樣的。

托夫勒《未來的衝擊》。未來正以指數曲線速度襲來,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了應對。後工業文明和工業文明、農業文明的社會制度、法律制度、家庭制度都是不同的。以後我們需不需要家庭是一個待解的問題,以後的工作形態是怎樣的?有空想想。

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基本上對我歷史觀的正本清源。如果說教科書的歷史是一種為統治服務的歷史觀,這是另一種。或者可以叫科學的歷史觀。以人類誕生以前的地理生物氣候為起點,這樣一種解釋文明的發展演進方式,與進化心理學有頗多相似之處。

朱蘇力《法律與文學》。現在流行跨界,朱蘇力從文學作品切入,分析古代的制度。被我們批判的封建制度,原來是如此合理。

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科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存在範式對範式的取代。而決定什麼範式取得主流地位的,不是科學。科學並不必然高於宗教,科學可能是另一種宗教。

還有布萊恩?阿瑟《技術的本質》。技術的本質是什麼?解答十分精彩,十顆星。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瀉藥


和題主一樣,我看完《人類簡史》也是覺得暢快淋漓,醍醐灌頂,在這之前幾乎只讀文學類書籍的我也由此對這類社會學的書籍產生興趣,按照這個類型找了很多書來讀。可以說《人類簡史》算是我的社會學啟蒙之作。

結合本問題的高贊回答以及我的讀書經驗,我整理出10本優秀書籍,豆瓣評分也都在8.5分以上。

整理不易,大家看完點個贊再走啦O(∩_∩)O~~

1.《未來簡史》

首推必須是《人類簡史》作者的另一部力作,《未來簡史》啊。這本書於2017年1月出版,赫拉利指出人類獲得:幸福、永生於神性「的過程註定充滿的不平等,一些人會大步領先,AI變得更強大並不是未來最大的隱憂,而是缺乏意義與目標,是一種道德真空。

這本書成為比爾蓋茨今年夏季書單的其中一本,如果你喜歡《人類簡史》,那麼未來簡史也絕對不可錯過。

2.《槍炮、病菌和鋼鐵》

這本書從生物演化以及生存環境的角度講述了人類社會現在的諸多不平等是從何而來,比如說:人類為什麼有民族/種族在經濟和文明上的優劣?為什麼是歐洲人征服了赤道幾內亞,而不是赤道幾內亞人征服了歐洲?

總體來說,本書是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方面的一個重大進展,它記錄了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是對人類生活的完整一貫的敘述,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3《第三種黑猩猩》

作者賈雷德·戴蒙德是當代少數幾位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思想家之一,《第三種黑猩猩》是戴蒙德教授第一本為知識大眾寫的書,也是他首次獲得英國科普圖書獎的作品。

人類從動物界興起,同時,我們自毀的能力也加速成長。我們面臨的問題,的確發軔於動物根源。那些問題跟隨著我們,與逐漸增長的力量和人口一起成長,現在更是以驚人的速度膨脹得厲害。要不是我感到迫切的危機,是不會寫這本書的;如果我相信我們毀滅的命運已經註定,也不會寫這本書。其實,我們缺的就是必要的政治意志。我在本書追溯人類的物種史,就是為了協助凝聚那個意志。

4.《裸猿三部曲》

「裸猿」三部曲分別是《裸猿》、《人類動物園》和《親密行為》。該書研究我們祖先的進化過程,對人類根深蒂固的生物學特性條分縷析,生動形象、妙筆生花、立論嚴謹、令人信服。讀者能從中頓悟:現代人的行為模式和遠古的祖先息息相關,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是在樹棲猿——地棲猿——狩獵猿的進化過程中確定的。

有133種猿猴,有132種長滿了毛,只有一種沒長,他們覺得自己不是猴子,是人。但是其中一個「人」又說自己是猴子,只是沒長毛而已,所以得罪了很多「人」。這個「人」就是莫利斯,他說的話就變成了「裸猿」這本書。

5.《萬物簡史》

通篇看來本書非常流暢,沒有過多的術語,沒有過分要試圖告訴你什麼科學知識,他只是在講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順便告訴你一些學科的常識。而這些常識,通常要是直接把學科名字寫出來,都會讓人退避三舍的,如相對論、宇宙大爆炸理論、地質學、分子生物學等等。難能可貴的是,通常科普著作容易知識老化和不權威的缺點,本書也做到了我所知的最好。

這本書的中文版翻譯質量不算特別高,有條件的可以去讀英文原版。

6.《哥德爾、艾舍爾、巴赫》

裡面的故事可以說足以讓人一讀再讀,作者從結構的角度去解讀,從意義的角度去分析,一臉嚴肅地依據邏輯探究各種各樣的事情,從分子生物學到佛祖禪宗,在自己每步都很清晰的足跡已經纏繞成一團亂麻時,回頭一看,發現恐怕整個結局都是惡搞。從這種有趣的寓言故事,到嚴肅的理論分析,無一不帶給人閱讀的快感。

7.《第二性》

西蒙娜?德?波伏娃當代最負盛名的女權主義者,一生寫了許多作品,《第二性》是她獲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被譽為女人的「聖經」。成為西方婦女的必讀之書。

她在慾望與厭惡,希望與恐懼之間搖擺不定,她在降低自己的要求,她在獨立的童年期與順從的女人期之間徘徊猶疑。

8.《鄉土中國》

差序格局解釋了中國為何沒有權利意識,中國為何法治如此艱難,禮治產生的緣由是什麼;為何男女有別,社會關係、社會結構的保持;中國的鄉紳、師儒產生的原因,技術知識與規範知識的分化;婚姻制度產生的根源,是撫育孩子;中國傳統權力的統治:教化權力。——這本書讓我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中國,解開了不少疑惑。

如果想要理解現在中國人情社會的種種起源,這本書絕對不可錯過。

9.《自私的基因》

這本書里的比喻之多、質量之高,讓人恨不能想讓道金斯也寫寫其他太不友好的學科科普。。。每每在讀者將要費力腦補的節骨眼上,道金斯都能華麗麗地舉出例子來幫助理解。比如用房間、書櫥、設計圖、卷、頁來比喻細胞、DNA基因、染色體、等位基因,用槳手比喻合作的基因,簡直讓人忘記不能。

10.《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可以感受到作者知識的廣博。全書涉及的學科包括歷史、宗教、心理、數學、生物、經濟、統計等等。作者輔以大量的論據,向世人展示了我們人類這個物種「也許算得上最有意義但也最不被賞識的發展」——暴力的下降。

平克汪洋恣意的才華和知識,啟發我們更進一步地反思我們對進步、現代性和人性的觀念。

-----------------------------------------------福利分割線---------------------------------------------

讀這些書籍最大的收穫,我想是跳出自身的局限,以一個更宏大的眼光看待自己面臨的困惑,看得清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才能與這個世界更好地和解。

更多讀書交流,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蓮子小妞】。

讀書 看劇 成長,我與你同在。

by蓮子小妞


《槍炮、病菌與鋼鐵》


很多人追求看了之後能夠醍醐灌頂的書 這當中隱含著一個危險且懶惰的假設——只要找到一個根本的東西,或習得,或明悟。從此面對問題能夠迎刃而解,運用起來得心應手,無往不利。

由此延伸開來的許多問題則是知乎上經常問的或者很多人藏在心中沒有問但是就是這麼認知的:

  • 以為學了PUA,以後就能夠成天啪啪啪。
  • 以為看了英語大牛的方法論文章,自己就已經是那個境界。
  • 以為找到一種完美的健身方法我就能夠輕鬆愉快,迅速得到自己想要的身材。
  • 以及本題中以為看了所謂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書即能圓滿習得,醍醐灌頂了。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許多人以為只要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就能心智開悟,斬盡以往心中藩籬,從此變成一個更見完美,更加靠近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人。
但真相是:即便真相、真理擺在你面前,大部分人都不具備相應的儲備和能力去認識它。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
即便是能夠揭示世間真理,社會運行規律的書。沒有一定經歷的人去讀,都不可能產生醍醐灌頂的感覺。
如果有,那麼很可能就像是一個不懂魔術的小孩見到神奇魔術而產生的震撼感一樣。這些都是作者用他的見解對你娓娓道來讓你以為有了一種我也能做到的感覺。

絕大多數人不會認為自己現場看了羽毛球比賽,聽林丹講解一下羽毛球技巧就能夠立馬上場和對方打個難分難解。

但是卻又有那麼多人期盼看一本書就能夠明白世間大道,能夠圓潤地運用當中的方法去攻克一道道難題,這也是有點令人費解。

-----------------------------------------------------------------------------------------------------------------------------

我一直覺得有著良好的思維類型是對自身有很大裨益的。對於物的知識是無窮無盡。錘鍊出良好的思維可以讓人再之後的過程中有一個輔助增益的作用。(當然,不可能有一套完美的方法應對所有情況。)

在此推薦主要是系統思考還有教導你思維盡量嚴謹的書,不多,就兩本,有興趣的自然會因此拓展,沒有興趣的,要麼不看,要麼心血來潮MARK一下,從此丟到收藏夾罷了。

  1. 《學會提問》

看完,並且主動去運用這樣才行。這不是一日兩日能夠掌握的技能,你可以拿這套流程去檢驗很多人的回答和觀點,然後你會看到原來有那麼多的謬誤存在其中。

出個題目:

英文版在這兒

There are seven windows in the head, two nostrils, two ears, two eyes and a mouth;so in the heavens there are two favorable stars, two unpropitious, two luminaries, and Mercury alone undecided and indifferent. From which and many other similar phenomenaOf nature such as the seven metals, etc., which it were tedious to enumerate, we gatherthat the number of planets is necessarily seven.... Besides, the Jews and other ancientnations, as well as modern Europeans, have adopted the division of the week into sevendays, and have named them from the seven planets: now if we increase the number ofplanets, this whole system falls to the ground.... Moreover, the satellites are invisibleto the naked eye and therefore can have no influence on the earth and therefore wouldbe useless and therefore do not exist. (Holton Roller, 1958, p. 160)

再拿知乎中無數人「洗來黑去」的土改說話。
A人說:地主家也有好人啊,我XX就是地主,但他作風可好了,善待村民。結果卻被一幫暴民XXX(具體請自行腦補如抄家 劫掠 殺戮等等負面辭彙)

然後AB正反雙方開始舉個例,舉文獻資料。說為什麼要土改,土改理論的必要性。質疑一下你理論是否合理
雙方豬隊友開始扣帽子:果粉廢物/TG給你錢了你這麼維護?
豬隊友們又開始舉出一些低級論證和例子,結果被對方抓到把柄又得意洋洋開始攻擊疏漏處。
一派亂象。

看出上面的問題了嗎?

2《第五項修鍊》

這一本書是經管經典著作,但是建議很多人去看一下,特別是要看當中的系統思考和心智模式以及自我超越。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系統思考的部分。

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問題、如何拆分世界。這樣做顯然會使複雜的任務和課題變得更容易些,但是,我們卻在無形中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我們喪失了對更大的整體的內在領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們採取的行動所帶來的各種後果。而當我們試圖「考慮大局」的時候,我們總要在腦子裡重新組裝那些拆分出來的部件,給它們編組列單。然而,正如物理學家大衛·波姆(David Bohm)所說,這種做法是徒勞無益的——就好比試圖通過重新拼起來的碎鏡子來觀察真實的映像。所以在一段時間之後,我們便乾脆完全放棄了對整體的關注。

本書中所描述的工具和理念就是為了破除這種幻象,即認為世界創生於分立的、互不相干的力量的幻象。一旦放棄了這個幻象,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我們拿知乎社會裡面已經勢不兩立的中醫粉黑群體說話

這是由兩個平衡反饋構成的惡性競爭模式
兩個人或者兩個組織認為,自己的福祉依賴於建立對對方的優勢。如果一方佔據了優勢,另一方就覺得受到更大的威脅,於是便更加咄咄逼人地去重建自己的優勢,結果又使前者受到更大的威脅,也使前者更咄咄逼人,如此等等。雙方往往把自己咄咄逼人的行為看成是對對方的防衛反應,而各自的「防衛」行動導致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惡性循環。
某些中醫黑誓要徹底廢除中醫,某些中醫粉則誓要徹底保衛中醫,不得更改半分。
然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種非黑即白的荒謬。同時中醫黑,中醫粉內人群各種主張都不見得一致,卻都被打為粉/黑,多麼簡單粗暴。


還有一增長極限的模型,它可以描述某些戀愛男女的情況,許多現實的情況都可以用該模型描述。

左邊是增強反饋,右邊是平衡反饋
每個增長極限的案例中都有一個正反饋(放大)過程,在一段時間裡它自己就會產生增長或改進作用。然後它會碰到一個負反饋(穩定)環路,後者開始發揮限制增長的作用,改進速度會因此放緩,甚至完全停止。

在我們的一次研討會上,一位參會者說:「嗨,那不就像談戀愛嗎!」我小心地問:「為什麼?」她回答說:「你看,一開始你們見面,兩人花些時間在一起,而且感覺很好。於是,你們花更多時間在一起,感覺也更好了。很快,你們把所有業餘時間都用來待在一起。於是你漸漸地更了解對方了。你發現,他並不總是為你開門,也不情願為你放棄和他的好友們玩保齡球,而且是每隔一個晚上玩一次。他發現你愛嫉妒,或者有壞脾氣,或者不整潔,不管是什麼,你們開始發現對方的缺點。」她還補充道,隨著兩人發現對方的毛病,戲劇式的感情增長就突然停止了,甚至還可能倒退——這時你可能覺得,兩人的感情還不如剛開始的時候。學習系統思考,你會發現現實中有很多情況都可以用這個模型來解釋。

註:系統思考最簡單的入門和介紹書是《大魚吃小魚 系統思考的故事》,這本書才一百頁多一點,前面一半都是繪本——一頁圖,一點文字。讀書快的半小時就可以看完了。該書後半部分介紹了八種系統基模,稍微了解一點之後就可以直接看《第五項修鍊》


最後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讀書只是當中的一個小小的環節,有些人以為只是讀了就可以了。

讀了不一定理解,理解不一定能做到,做到不一定能堅持,堅持還不一定能熟練運用。知難,行亦難。


註:馬哲部分因為容易引起爭論,我刪除了,但總體意思並沒有收到影響


同一作者的續集《未來簡史》。


毛選


真巧,我也剛讀完這本書,由於此書的出發點與我之前的興趣點正好吻合,讀起來甚為暢快。作者從去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出發,闡釋了他眼中人類文明的幾大脈絡或說是支撐點。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觀點是他所謂的「集體想像」論:一切超出我們基因能力的人類現象,如貨幣、政府、文學、藝術等,它們不是我們天生的能力,而是我們共同想像的產物。正是這些想像,使得智人這一物種與他們的近親區別開來,爬上了食物鏈的頂端,並極大地加速了種群的發展,以至於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現代社會。從這一角度來闡述歷史真的是非常新穎且吸引人,我是第一次讀到。

由於每個人的知識覆蓋面不同,我不知題主在這一方面的先前儲備量如何。同類的中文書籍,即從去人類中心主義視角或言演化論視角來闡述社科的著作,我沒有看到太多。僅推薦我讀過的幾本書,可以作為《人類簡史》的補充閱讀。

首當其衝的肯定是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 Morris)的裸猿三部曲,而且我可以肯定,本書作者也讀過這套經典的著作。這套書可能算得上是同類研究的先驅,第一本《裸猿》的出版時間竟然是1967年——那時候可沒有愛德華·威爾森(E. O. Wilson)和他的社會生物學。威爾森直到1975年才提出相應的理論。就我了解的而言,之前或者同期也沒有類似的理論出現。作為一個動物學家,莫里斯在觀察靈長類動物時,看到了人類的影子,並大膽地對兩者進行對比,把人類稱為沒長毛的猿(即書名「裸猿」)。他的著作(很有可能)也為後來者提供了不少的靈感。

其次輪到了威爾森的《社會生物學》和《On Human Nature》。威爾森研究了一輩子的螞蟻,同莫里斯一樣,他在螞蟻社會中悟出了人類社會的源動力,並在他的《社會生物學》一書的最後一章中,將他的這套理論擴大到人類社會,試圖用同樣方式去解釋人類的行為。就因這一步,他遭到了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攻擊,同僚們認為他在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而這正好觸及了當時西方社會的敏感點。1979年,在出版《社會生物學》一書四年後,威爾森乾脆另寫了一本《On Human Nature》來詳述他上一本書中一章的內容。可惜的是,這本書好像還沒有中譯本,有興趣的可以去買本原著看,並不難。

接下去要說的應該是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他的《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已經遠遠超過了一本輕鬆的學術專著的範疇,而演變成一種幾十年沒有降溫的文化現象,以至於道金斯在此書30周年的英文版序中抱怨,至今當他為新書籤售時,還是有讀者拿著這本書找他,讓他很無奈。這本書可以說是道金斯向群體選擇論開炮的一篇成功的檄文;通過這本書,他把基因選擇論的觀點甚至普及到了許多非專業人士的觀念中。放在當時的背景下看,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本撥亂反正的重要著作。他的迷因說(Meme)也是把演化論引入社科研究的一座橋樑。

略過中間,直奔主旨,題主可以了解一下演化心理學,它也可以被看做是社會生物學的新馬甲。我就是由此入坑,被這一學說刷過三觀後,看到的世界都是新的。入門教材可選大衛·布斯(David Buss)的《進化心理學》。這本書深入淺出地從各個方面講解了演化心理學的各個方面,可謂是這一學科的優秀入坑指南。此書主旨是,人類並不是什麼高級的物種,我們從本質上來說與其他動物無異;同理,人類的各種心理機制,也是長年演化的結果,而非什麼特殊的能力。人類文明長度與漫漫的演化歷史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我們的絕大多數心理機制適用於文明出現前的那個狩獵-採集社會,而不是現代化的工業社會。研究我們現在的心理機制,應從演化的各方面去尋找意義。內容對於當時的我實在震撼,無法在此一一詳談。望看到此答案的題主或知友,即使懶得看本答案中的其他書,也萬不可漏掉這本。切記,切記。

最後提一下男神喬納森·海德(Jonathan Haidt)的新作《正義之心》。同樣也是從演化心理學角度來看待道德問題,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就此,談的都是演化心理學。為什麼在看過《人類簡史》後,我推薦多看演化心理學呢?因為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非常欣賞作者的去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何謂人類中心主義?就是我們這些愚蠢的人類,一不小心有幸爬上了食物鏈的頂端後,誤以為自己是這個生物圈的主宰,並從這一角度看待一切問題的一種態度。那麼,所謂去人類中心主義的視角,就是在我們了解演化論的基本原理後,再仔細回過頭來想一想,智人(homo sapiens)不過是龐大演化樹上渺小的一環,與地球上的任意生物,都有某種程度上的親緣關係。真的有天賦人權嗎?平等保護言論自由一夫一妻誠實信用罪刑法定真的是我們社會的基本原則嗎?以上回答都是肯定的話,那它們寫在我們哪條基因的哪組鹼基對上呢?我們生物學上的親戚黑猩猩為什麼沒有生活在一個類似於人類文明的社會中呢?《人類簡史》給的答案是:以上都是我們的集體想像。哦,我太XXX愛這個答案了!

將演化論引入社會科學的嘗試並不止於心理學,可惜的是相關的書籍我並沒有看到中文版的翻譯。僅舉幾例。在哲學方面,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看看Gerhard Vollmer的《Biophilosophie》,德語小冊子,好像還沒有英文翻譯。我看到這本書時高興得直拍桌子。這種感覺就像是去荒野探險卻迷路了,正好遇到一個友善的人引導你走出困境一樣。倫理學方面,讀過兩本《演化倫理學》,一本也是德語小冊子,另一本是英文的,作(編)者分別是Hans Mohr和Giovanni Boniolo Gabriele de Anna。這兩本有興趣的,我可以發電子版。

不知道如果沒有相關的演化心理學或演化論方面的知識,讀《人類簡史》時會是什麼感覺——但快感肯定沒有那麼的強烈。當然,不只是為了這本書而補充閱讀,演化心理學還能成為對很多學說進行批判的標尺。因以上提到的所有書均不在手邊,只能憑記憶簡述,若有疏漏,請各位及時指出。

以上。

=================================

轉眼寫下這篇回答已經有一年多了,期間偶得復旦大學徐英瑾教授的《演化、設計、心靈和道德》一書,受教甚多,恨不得能拜其門下再讀個博。徐教授的論文和專著頗豐,思路和可讀性俱佳。鑒於近日本答案點贊較多,特此補充推薦。


看到很多人推薦《娛樂至死》,所以想提一下《童年的消逝》
這兩本書適合一起讀,都是波茲曼關於電視媒介和社會學的反思批判,
雖然有一點科技悲觀主義的味道,但絕對會幫讀者打開一扇大門,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現象。

「童年」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是自古有之么?多少人思考過這個問題?
其實,童年的概念並不是自古就有的。
在希臘的文學作品裡,對於童年的概念就模糊不清,歷史學家色諾芬講述了一個男子和年輕妻子之間的故事,而這個妻子還不滿15歲。這個姑娘成長過程中被要求「少看,少聽,少提問題」我們無法明確判斷這是希臘人對女性的要求還是對孩子的。

一直到中世紀,兒童與成人並沒有什麼區分,「兒童」這個詞代指的是親屬關係,與年齡無關,而且原始資料都表明中世紀的兒童在7歲就結束了。為什麼是7歲?因為兒童在7歲時已經可以熟練駕馭語言。在一個口語傳播的社會裡,能夠駕馭語言意味著他可以知曉任何口語傳播的秘密了。

同時,中世紀的社會缺乏禮儀規範,也缺乏羞恥的概念,成人之間互相百無禁忌,自然也不會認為需要在兒童年輕進行避諱,所以粗俗、淫穢的行為和場面也是兒童日常生活一部分。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兒童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中世紀城市髒亂,醫療衛生水平低,所以相當一部分兒童不能存活。當時的普遍看法是應該生許多孩子,指望他們其中2.3個活下來。所以,人們會避免在小輩身上投入太多的感情。


童年的誕生

印刷機發明後的50年里,歐洲文明的傳播環境明顯地逐漸瓦解,並連同其他行業一起在進行調整。再有讀書能力的人和沒有讀書能力的人之間形成了鮮明的界限。後者局限於中世紀的感知力和興趣水平,前者則被推進了一個充滿事實和新鮮感受的世界。

印刷術的普及,使得知識能夠快速積累,強調邏輯、清晰,同時把人類帶入了一個閱讀的世界。由此,兒童必須通過學習、認字才能進入到印刷出版的世界,才能變成成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必須接受教育。

然而一直到工業革命時期,兒童是不作為獨立的人受到法律保護的,他們更多的被視為成人的財產。窮人家的孩子被工廠用作勞動力,7歲的小女孩會因為偷了一條襯裙被處以絞刑。同時,思想家們對童年的概念提出了諸多的看法。例如,洛克認為,唯有通過識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和對羞恥感的培養,兒童才能被改造成一個文明的成人。例如,盧梭認為未成形的兒童不是問題,問題出在畸形的成人,兒童與生俱來的坦率、理解、好奇、自發的能力,被識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和羞恥感淹沒了。

童年的消逝

波茲曼認為,童年概念的最大挑戰來源於電視。

第一,
理解電視的形式不需要任何的訓練

人們看電視,而不是閱讀電視,看圖像不需要任何啟蒙教育。看電視不需要任何技能,也不開發任何技能,無論孩子還是成人,電視看得再多也不能使他們看得更好。

第二,無論對頭腦還是行為,電視都沒有複雜的要求

圖像媒介這一屬性決定了電視無法生產高度抽象的、複雜的內容,同時電視不像書本,感到困惑的時候可以回看,一遍遍理解,電視得讓人們在一秒鐘之內理解內容並感興趣,不然,觀眾就會換台了。

第三,電視不能分離觀眾

電視機前通常是所有家庭成員,電視沒有辦法將觀眾分類,也就沒有辦法做到一些對於兒童的避諱。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裡面出現了接吻的畫面,是不是一瞬間所有人都會感覺到特別的尷尬。

電視使得整個社會更早地暴露在了兒童面前,波茲曼認為,這不利於培養兒童的羞恥心:兒童若是沉浸在一個充滿秘密的世界裡,心中會充滿神秘和敬畏的感情,他們最終會了解這個世界,但是要通過成人分階段地教他們,如何將羞恥心,轉化為一系列的道德規範。從成人方面來看,對語言的約束反映了一個社會理想,即試圖保護兒童不受粗俗、骯髒或憤世嫉俗的態度的影響,因為這些態度往往反映在污穢和殘酷的語言里。從兒童方面來看,這種約束反映了他們自己在社會登記中的位置,尤其是理解他們還沒有權利公開表達的那些態度。

波茲曼後續對於電視文化的影響這裡不展開了,總之,強烈推薦大家去讀書~


謝邀
再讀進化論吧,應用範圍廣泛,解釋力超強^_^
排名有先後
先看兩本
先看這本
 《進化論與生活:我們的思考方式在怎樣發生改變》是美國著名進化生物學家戴維?斯隆?威爾遜的著作,是一本用進化的視角看待大千世界的難得之作,也是一次開闢思想新大陸的絕好機會。
  什麼是八卦的生物動機?為什麼小狗有卷尾巴?細菌能告訴我們什麼道德意義?進化,不僅僅關於恐龍和人類起源,還與各種動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有關。進化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的道德、審美,這些貌似令我們異於動物的特質,其實也是進化而來。基本的進化原則,有助於解釋人類如何產生抽象思考、文化與道德的能力。《進化論與生活》幫我們認清人類與進化的關係,更好地引導我們自身,通過給予適當的環境,激發出我們善的一面,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進化論與生活》讓人們了解達爾文理論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並且點出了當今,或任何時代中某些最深層的哲學與社會學議題。每個人都可以在《進化論與生活》中分享到達爾文將動物與人類生活緊密結合的全方位視野。

還有這本
其中的認識論部分,很有用
《進化思維:達爾文對我們世界觀的影響》的主題是論述查爾斯·達爾文的精神遺產進化論。進化論是從古至今學者所提出的最具說服力且影響最廣泛的思想綱領之一。故而任何人都應該學習進化論,哪怕僅僅是想在達爾文的理論所引起的相互對立的論戰中表表態也罷。《進化思維:達爾文對我們世界觀的影響》旨在提供一個內容豐富而又容易理解的概述,幫助讀者多角度地熟悉進化思維——因為其所涉及的,不僅有生物學,而且還有其他許多學科。
————
多少了解一下
《理解媒介》一書,前幾章,不需要考慮傳播學的方面,大體認識到「媒介就是信息」「媒介等於工具」就行,然後再看
《智慧的動力》
幫你從側面理解生命就是知識和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倆概念——
發明家、數學家、工程師們以及獨木舟、CD-3、胡佛大壩、二極體和縫紉機的故事烘托著本書的主題。立恩哈德從人文主義的角度審視科學技術史,說古論今,動態地把握住了科學技術對人類歷史的駕馭,同時也展示了社會環境、人類需求向來都決定著技術革新的方向。本書與其說是一部歷史,還不如說是一部人類自傳,因為我們的一切都已經寫入了我們所製造的機器之中。

相關下載請百度


1.道家:《道德經》必讀,《莊子》選讀,《黃帝陰符經》可讀可不讀。

2.諸子百家:《孫子兵法》一定要讀;《韓非子》必讀,也可擇而選讀;《易經》乾坤兩卦必讀,易理必懂,其他可擇而選讀;《大學》、《中庸》必讀。

3.佛家:《心經》必讀,《六祖壇經》必讀,《金剛經》選讀。

4.世情小說:《金瓶梅》必讀,《水滸傳》、《三國演義》必讀。

5.近代理論:《毛澤東選集》(全五卷)必讀。

我說的這幾本書,可是一本書頂一萬本書了。宜常備案頭,時時揣摩感悟。

你們要的推薦理由我剛刪,反正你看了,看懂了,就絕對不會後悔就是了。愛看看,不看拉倒,就是這麼簡單。

再更新幾本書推薦:
1.《資治通鑒》
2.《黃帝內經》(開篇《上古天真論》必讀。)
3.《小王子》(我推薦的唯一的一本外國書,關鍵詞:馴服。)

有道無術術可求,有求無道止於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謂「一通百通」,這樣的書,才配叫做「醍醐灌頂」。如果你看了一本當前暢銷書就覺得醍醐灌頂了,無它,你書讀的太少了而已。

以上。2017年8月22日

公眾號:江湖寥落爾安歸(linghulongma)
成長/自我提升及管理/情感/心理/文史點評,剛剛建立推文不久,趕緊過來搶佔前排交椅吧~

http://weixin.qq.com/r/HURdRUnE4BSfrQ0m9xEP (二維碼自動識別)


吳思《潛規則》《血酬定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搬運3個吳思先生造的理論,大家自己體會。
我的感覺是於無聲處聽驚雷
以下全部引用自
吳思《潛規則》《血酬定律》

1.潛規則
在中國歷史上的帝國時代,官吏集團極為引人注目。這個社會集團壟斷了暴力,掌握著法律,控制了巨額的人力物力,它的所作所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的命運。
對於這個擅長舞文弄墨的集團,要撇開它的自我吹噓和堂皇表白,才能發現其本來面目。在仔細揣摩了一些歷史人物和事件之後,我發現支配這個集團行為的東西,經常與他們宣稱遵循的那些原則相去甚遠。例如仁義道德,忠君愛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支配這個集團行為的東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現實的利害計算。這種利害計算的結果和趨利避害的抉擇,這種結果和抉擇的反覆出現和長期穩定性,分明構成了一套潛在的規矩,形成了許多本集團內部和各集團之間在打交道的時候長期遵循的潛規則。這是一些未必成文卻很有約束力的規矩。我找不到合適的名詞,姑且稱之為潛規則。

「潛規則」是我杜撰的詞。我還想到過一些別的詞,例如灰色規則、內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等,但總覺得不如「潛規則」貼切。這個詞並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它來源於我的一段生活經歷。
  1983年,我在《中國農民報》(現在叫《農民日報》)當編輯記者,經常閱讀群眾來信。有一封來信說,河南省開封地區的農業生產資料部門的領導人大量批條子,把國家按計劃分配供應的平價化肥批給了自己的私人關係。他們的「關係」又將平價化肥高價轉賣,轉手之間,關係就生出了暴利。其實這就是後來人們見慣不怪的利用雙軌制牟利問題,當然違反國家的正式規定,只是禁止不住。當時我剛從大學畢業不到一年,見到這等壞事,立刻像堂吉訶德見了風車一樣亢奮起來,在想像中編織出大量的醜惡交易,編排出自己追根尋源、智斗邪惡、鋤暴安良的英雄故事。我急不可耐地邀了兩位同事下去調查。
  使我驚訝的是,那些我以為應該掩藏起來的類似賊贓的條子,居然都保存完好,就像機關衙門裡的公文檔案,內部人似乎也沒有見不得人的擔心——你想看嗎?請吧,這有一大摞呢。而且,哪一層可以批出多少「條子肥」,每一層中誰有權力批多少條子,圈子之外的哪個領導的條子有效,哪個領導的條子不靈,這一切都是有規矩的。這些顯然不符合明文規定的事情,內部人竟安之若素,視為理所當然。在採訪將近結束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中國社會在正式規定的各種制度之外,在種種明文規定的背後,實際存在著一個不成文的又獲得廣泛認可的規矩,一種可以稱為內部章程的東西。恰恰是這種東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規定,支配著現實生活的運行
  「恰恰是……而不是……」這種句式可能比較偏激,但這麼說至少有局部的事實作為依據。在政府的正式規定中,供應給農民的幾乎都是平價化肥,它與農民平價交售的棉花和小麥掛著鉤,所以也叫掛鉤肥。而我們採訪小組調查了將近一個月,竟然沒有見到一位承認買到平價化肥的普通農民。從中央到地方的每一級資源控制者都會開出條子,從平價肥當中切出一塊給自己的什麼人。這就好像一條嚴重滲漏的管道,還沒有到達百姓廚房,管道里的水就被截留乾淨,廚房的水龍頭竟擰不出一點一滴。那麼,滋潤這個社會的究竟是什麼?是正式管道還是推著水車叫賣的水販子?這不是很明白么?
  後來,我們把這次追蹤報道出來了,當時的影響也不算小,商業部和中紀委還專門發了通知,重申正式制度。幾個月後,商業部和中紀委派聯合調查小組去開封調查處理此事,當我作為小組成員跟著下去調查的時候,我再次驚訝地發現,條子仍然在批,與我們報道之前毫無區別。這就是說,當地政府和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部門的上級領導,並沒有把我們報道的現象當問題。他們明明知道了也不去管——原來他們不管並不是因為不知道。官方理論中的領導顯然不應該這樣,這又是一種潛規則
  長話短說。我跟蹤此事達數年之久,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不是我最初想像的道德善惡問題,我面對的是大多數人處於一種利害格局中的尋常或者叫正常的行為,它基於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趨利避害的現實計算。不觸動這種格局,報道或調查通報乃至撤職處分,說好聽點也不過是揚湯止沸,在我的個人經驗中,由於揚湯的勺子太小太少,連止沸也辦不到。後來,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是化肥供應增加,政府退出,市場放開,現在化肥供求起伏波動,時常過剩,市場的供求規則取代了官場潛規則。
  化肥分配規則的演變和我的認識過程至此告一段落。但我隱隱約約地感到,潛規則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追究下去一定會有許多很有意思的發現。
  五年前我脫離了官方單位,可以比較自由地支配時間了,便重新揀起了這個念頭,不久就開始讀明史。我在上大學的時候讀過《史記》,就好像看小說一樣,遇到沒故事的「表」和「志」便跳過去。當記者後啃過《漢書》和《後漢書》,完全被亂七八糟的人名和事件淹沒了,感覺昏昏欲睡。我還趕時髦讀過《資治通鑒》,讀到後漢時就痛苦不堪,半途而廢了。出乎意料的是,心裡存了個「潛規則」的念頭,再讀起歷史來居然津津有味,滿目混沌忽然眉目清楚,我也一發而不可收拾。於是就跟朋友鼓吹讀史心得,又被朋友攛掇著寫下了這些文章,隨寫隨發,漸漸也有了一本小書的篇幅。我明白,不同動物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透過不同眼鏡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這些文章描繪的就是我戴上潛規則的眼鏡後看到的中國官場及其傳統。

2、合法傷害權
張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幹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場上的種種弊端和權謀,圓熟地游刃其間,居然憑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興大業。如此高明的先生講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場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聽。
  張居正說,軍隊將校陞官,論功行賞,取決於首級。一顆一級,規定得清清楚楚。從前有個兵部(國防部)的小吏,故意把報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後拿著報告讓兵部的官員看,說字有塗改,按規定必須嚴查。等到將校們的賄賂上來了,這位吏又說,字雖然有塗改,仔細檢查貼黃,發現原是一字,並無作弊。於是兵部官員也就不再追究。張居正問道:將校們是升是降,權力全在這個小吏的手裡,你不賄賂他行嗎?
  這個故事有個時代背景:當時將校們很少有不冒功的。號稱斬首多少多少,其中多有假冒。追究起來,他們砍下來的很可能是當地老百姓的腦袋,所謂濫殺無辜。如果沒人叫真,這些腦袋就是戰功,大家升官發財,萬事大吉。如果有人叫真,這些腦袋就可能成為罪證,這幫將校罪過不小。所以,將校的命運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掌握在那位小吏的手裡,儘管他的官未必及得上人家手下的一個排長。
  張居正總結說:人們怕那些吏,一定要賄賂那些吏,並不是指望從他們手裡撈點好處,而是怕他們禍害自己。(1)
  合法地禍害別人的能力,乃是官吏們的看家本領。這是一門真正的藝術,種種資源和財富正要據此分肥並重新調整。
明朝小說《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就講了一個縣太爺運用這種藝術剝刮財主的故事。故事說,武進縣一位叫陳定的富戶,有一妻一妾。妻姓巢,妾姓丁,兩個人鬧氣,巢氏嘔氣生病死了。鄰里幾個平日看著他家眼紅的好事之徒,便攛掇死者的兄弟告官,宣稱人死得不明不白,要敲陳定一筆。死者的兄弟很樂意跟著敲一筆,便和那幾個潑皮講好了,由他們出面,他躲在暗處作手腳,敲出錢來對半分。
  故事說:"武進縣知縣是個貪夫。其時正有個鄉親在這裡打抽豐,未得打發。見這張首狀是關著人命,且曉得陳定名字,是個富家,要在他身上設處些,打發鄉親起身。立時准狀,僉牌來拿陳定到官,不由分說,監在獄中。"
  請注意這裡的選擇空間:首先,這狀子是可准可不準的;其次,准了之後拿來問訊,對陳定的申辯也是可聽可不聽的。在這兩個具有合法選擇空間的關口,那位知縣全選擇了最具傷害性的一頭:"立時准狀、不由分說",而且誰也不能說他這樣做出了格。我是法學方面的外行,不知道應該如何稱呼這種合法傷害別人的選擇權,姑且稱之為"合法傷害權"。
  卻說陳定入了獄,趕緊託人把妻弟請來,讓他各方打點。破費了幾百兩銀子,各方都打點到了,特別是縣太爺的那位打秋風的老鄉滿意了,替陳定說了好話,果然就放了陳定。這次釋放更充分地體現了"合法傷害權"或者倒過來叫"合法恩惠權"的橡皮筋一般的特性。
  沒想到那位妻弟嫌自己賺得不足,又追上了那位知縣的老鄉,把賄賂他的四十兩銀子強討了回來。四十兩銀子折算為現在的人民幣,少說三四千,多說一兩萬,顯然也值得一追了。奈何他低估了合法傷害權的伸縮性。知縣聽說此事後,勃然大怒,出牌重新問案,並且以"私和人命"的罪狀捎上了陳定的妻弟。該妻弟立刻出逃。
  故事說,陳定和妾丁氏被重新拿到官後,"不由分說,先是一頓狠打,發下監中。"然後下令挖墓驗屍,要查查那位亡妻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同時召集當地各方人等,一邊驗屍,一邊調查了解情況。"知縣是有了成心的,只要從重坐罪,先吩咐仵作(法醫)報傷要重。仵作揣摩了意旨,將無作有,多報的是拳毆腳踢致命傷痕。巢氏幼時喜吃甜物,面前的牙齒落了一個,也做了硬物打落之傷。竟把陳定問了鬥毆殺人之律,妾丁氏威逼期親尊長致死之律,各問絞罪。陳定央了幾個分上來說,只是不聽。"
  這案子本來已經算完了,如今,知縣要報復,竟可以把兩個人重新問成死罪。可見一位知縣合法地禍害他人的能力有多麼強。當時的人們對這種能力十分敬畏,把知縣稱為"滅門的知縣",又稱"破家縣令"。最後,這位知縣果然叫陳定破了家。丁氏見兩個人都活不成,乾脆把罪過全攬在自己身上,寫了供狀,然後在獄中上吊自殺,這才了結了這樁案子。
  細品這個故事中的利害關係,我們發現當事雙方承擔的成本或風險極不對稱。
武進知縣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執法的旗號下進行的,只要他發句話,國家的暴力機器就按照他的意願開動起來,並不用他個人破費一文錢。對付上邊的審核,他有法醫的證據的支持,應當說風險極小。他這種進退自如的處境,用古代民間諺語的話說,叫做"官斷十條路"--案情稍有模糊之處,官員的合法選擇就有十種之多。怎麼斷都不算錯。與進退自如的知縣相反,陳定的小命卻完全捏在人家的手心裡。他面臨著被絞死的風險。即使能僥倖保住性命,坐牢、喪妾、挨板子、耽誤生意,這些損失註定是逃不掉的。
  這就好比美國人面對伊拉克。美國有巡航導彈,能夠隨心所欲地炸人家的總統府或任何找得到的地方。你隨時隨地可以打人家,人家卻打不著你。這正是"利器"的妙用。掌握了這樣的利器,誰還敢惹你生氣?你又怎麼能不牛氣衝天?中國民間有句老話,叫做"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在如此實力懸殊的戰爭中,自己最多不過蹭破點皮,俘獲的卻是眾多的金銀玉帛,這樣的仗自然就特別愛打,也特別能打。官吏們要頂住多打幾仗的誘惑,很有必要定力過人。

 對中華帝國的官吏們來說,勒索老百姓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並不需要費心策劃。想要他們的錢,只管開口要就是了,難道還有人膽敢抗拒政府收費么?無人抗拒是正常的,偶然有個別人跳出來反對,那就不正常了,如同異常天象一樣,我們就能在歷史中看到記載了。
  據四川《眉山縣誌》記載,清光緒初年,眉山縣戶房(財政局)每次收稅,都直截了當地在砝碼外另加一銅塊,叫做戥頭。鄉民每年都被侵蝕多收,心裡痛苦,卻沒有辦法。
  關於此事的另外一種記載是:眉山縣戶科(財政局)積弊甚重,老百姓交納皇糧正稅之外,每戶還要派一錢八分銀子,這叫戥頭。官員和胥吏把這筆錢據為己有,上下相蒙二十年不改。
  一錢八分銀子並非要命的大數字,按照對大米的購買力摺合成人民幣,相當於80多塊錢。按照現在的貴金屬行情計算,還不到20塊錢。我們折中一下,姑且算它50塊錢。數字雖小,架不住人口多,時間長。眉山縣地處四川盆地,天府之國,一個縣總有三五萬戶,如此收上二十年,這就是三五千萬人民幣的巨額數目了。
  眉山縣有個庠生,也就是州縣學校的讀書人,名叫李燧。《眉山縣誌》上說他"急公尚任俠",是個很仗義的人。這50塊錢的亂收費不知怎麼就把李燧惹火了,他義憤填膺,"破產走五千里",到上級機關去告狀。既然鬧到了上訪的地步,我們就可以很有理由地推測,他在眉山縣一定也鬧過,但是沒有成果,縣領導一定不肯管。縣領導要掐斷部下三五千萬人民幣的財源,說不定其中還包括領導本人的若干萬,想必是很難下手的。這是一個很要命的重大決策。
  李燧的上訪並不順利,他把更高一級的領導惹怒了,被誣陷為斂錢,革除了他的生員資格。生員資格也是很值錢的,清人吳敬梓寫的《儒林外史》第三回說,窮得丁當響的私塾先生周進,在眾商人的幫助下花錢納了個監生,可以像生員一樣到省城的貢院里參加鄉試,花費了二百兩銀子。折中算來,這筆銀子價值四五萬人民幣。如此估價生員身份並沒有選擇高標準。《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還說,買一個秀才的名頭(即生員身份)要花一千兩銀子。請槍手代考作弊,也要花費五百兩。我的計算已經打過四折了。
  李燧為什麼這麼倒霉,其中內幕只能推測。他要斷人家的大財源,不可能不遭到反擊。官吏們熟悉法律條文,又有權解釋這些條文,再加上千絲萬縷的關係,彼此同情,反擊一定是既合法又有力的。遙想當年,李燧上訪難免得到一些老百姓的支持,大家湊了一些錢。這既是非法集資,又是聚眾鬧事,還可以算擾亂社會秩序,甚至有危害國家安全的嫌疑。結果,李燧丟掉生員資格後,因斂錢的罪名被投入監獄。在他漫長的坐牢生涯中,幾次差點被殺掉。
  李燧入獄後,當地老百姓更加痛苦無告,也沒人敢再告了。眉山的官吏們嚴防死守,殺雞嚇猴,保住了財源。
  十二年後,省里新來了一個主管司法和監察的副省長,他聽說了這個情況,很同情李燧,可憐他為了公眾的利益受此冤枉,放他回了家,還贈給他一首詩。---破了產,丟了生員的資格,走了五千里,關了十二年,得了一首詩。這就是李先生本人的得失對比。至於那個戥頭,據說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那一年,眉山縣令毛隆恩覺得不好,主動給革除了。從時間上看,這與釋放李燧大約同時,不過功勞卻記在了新領導的賬上。我寧願相信是李燧發揮了作用,不然這牢也坐得太窩囊了。(2)
  假定此事完全是李燧的功勞,毛縣長貪天之功,根本沒起什麼作用,那麼,凡是有李燧的地方,就不會有亂收費。問題是,李燧出現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呢?為了區區五十塊錢,是否值得變賣家產,奔波五千里上告?而且究竟能不能告下來還在未定之數?就算你信心十足,肯定能夠告下來,究竟又有幾個如此富於獻身精神的人,即有文化又不怕事,還肯花費全部家產和成年累月的時間,去爭取這區區五十塊錢的正義?如果這種人罕見如鳳毛麟角,那麼我們就敢斷定,官吏衙役們亂收費是非常安全的。沒有什麼人會跳出來跟他們鬧彆扭。萬一有這麼一個半個的也不要緊。即使他真成功了,告了下來,也並沒有什麼人因此受到處罰。大不了不過是以後不再收了,毛縣長們還可以藉此機會留名青史。
  對於這種結局,即官吏衙役失敗而告狀者勝利的結局,四川《榮縣誌》上也有記載:
  大約在十九世紀中期,四川榮縣收糧的時候,戶房書吏(縣財政局幹部)總是大模大樣的晚來早走。柵門一步之隔,門裡悠哉游哉,門外邊人山人海,擁擠不堪,後邊的人擠不過來,前邊的人擠不出去。為了不受這種苦,很多人出錢托有後門的攬戶代交。就好像現在一些手續複雜作風拖沓的什麼局門口總有許多代理公司一樣,只要你肯多掏錢,總能找得到包攬錢糧的代理人。有的人乾脆直接出錢賄賂。不如此,十天半個月也不見得能納上糧,家裡的農活也耽誤不起。另外還有一些欺負老百姓的地方,譬如幾分銀子便湊整算一錢,銀和錢的折算率也從來沒有個準頭,總是向著有利於官吏,不利於百姓的方向狠狠地折等等。
  有個叫王開文的農民,很有氣節,憤恨不平地到縣裡告狀。縣裡不受理,王開文就去更高一級的衙門上訴。縣裡派人將他追捕回來,將他枷在大街上示眾,還是那套殺雞嚇猴的老手段。沒想到王開文氣壯山河,在眾人面前大呼道:誰和我同心?!誰願意掏錢跟他們干?!
  當地農民受了多日的鳥氣,憋得難受,就揮舞著錢幣來表示願意,只聽揮舞錢幣的聲音如同海潮,響成一片。《榮縣誌》上描寫道:"縣令大駭",趕緊把王開文釋放了,還安慰了他一番。從此收糧的弊病有所好轉。
  榮縣的亂收費問題並沒有因為一個英雄般的王開文得到根本解決。數十年之後,到了光緒初年,這裡又冒出了一個劉春棠事件。
  劉春棠是書院的生員,也是讀書人。他的朋友梁書安和呂瑞堂在納糧的時候也被搜刮勒索,提出異議還被訓斥謾罵了一頓。這二位不服,知縣就說他們喧囂公堂,要以這個罪名懲辦。後來聽說是書院的生員,就好像現在的大學生,歸教委系統管的,很可能還是未來的國家幹部,這才饒了他們。
  當時,每年徵稅的時候,書役百餘人威風凜凜,顧盼左右,正稅之外還索要房費、火耗、票錢、升尾等諸多名目。交稅的人稍微有點異議就挨一頓呵斥。畸零小數的稅額,一厘(千分之一兩,約0.04克)銀子湊整,竟要征錢二百文,多收一百多倍。老百姓早已滿肚子怨氣。有人鬧起來後,民眾集資捐錢,請劉春棠出面上訴。
  到了公堂之上,劉春棠先請知縣頒布從前定過的征糧章程,然後又出示了將一厘算做二百錢的票據。知縣推託道:過去定的章程,年代久遠無從稽查。至於多收這點錢嘛,乃一時疏忽。
  總之是告不下來。這時候又出了一件事。一位名叫戴龍恩的人,被收了雙份的津貼和捐輸,他要求退還多收的部分,可是多收的人就是不退。於是戴龍恩和劉春棠聯手,一起到省里告狀,把榮縣境內亂收費的種種弊端都給抖摟出來了。但是和李燧一樣,這兩位在省里並沒得到好下場,劉春棠也被省里拘留起來。剩下個戴龍恩,不屈不撓地上北京告狀。
  結果還算他運氣。戶部(中央財政部)將這個案件發還四川審訊,第二年,四川按察使司真審了,而且判決下來了。這一場拼出性命的折騰,換來了一塊鐵碑,上邊鑄著徵稅的正式規定,譬如早晨就要開始徵收,到下午三點以後才能停收,收糧的人不許擅自離開讓糧戶等候,銀和錢的折算率按照市價計算等等。拼出命來才爭取到一個下午三點之前不許停收,真不知道那些衙役原來是幾點下班的。(3)
  我不知道後來的結果。但我估計,用不了多久,這些鐵鑄的話就會變成一紙空文。我讀過蘇州府常熟縣從明末到清初立的六塊石碑,都禁止收漕糧過程中勒索老百姓的相似勾當。如果勒石刻碑真能管用,何至於重複立上六座?
 現在可以算個總賬了。李燧為了五十塊錢破產走五千里。王開文為了排不起隊上訪告狀。排隊值多少錢呢?一般說來,農村日工一天不過二三十文錢,僱人排上十天隊也不過二三百文。劉春棠赴省告狀之前,向知縣出具的證據也是將一厘銀子折成二百文的票據。就算白白收了他二百文錢,又能有多大的損失呢?摺合成現在的人民幣,這二百文不過六七十塊錢。只要設身處地想一想,我們就可以胸中有數:究竟能有多少人,肯為這幾十塊錢耗時幾個月,奔走幾千里?那可是一個沒有汽車和火車的年代。
  這筆賬還不能如此簡單地計算。因為歷史經驗已經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奔走幾千里並不是惟一的代價。被告必定要反擊,要找茬治你的罪,給你戴枷,關你入獄,拿你殺雞嚇猴。站在貪官污吏的立場上算一算,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們對此事的重視程度抵得上告狀者的一百倍。假如三五萬戶老百姓供養著三五百位貪官污吏蠢役,人家一個吃著你一百個,你的幾十塊錢就是人家的幾千塊錢,如此重要,貪官污吏豈能不奉陪到底?如果你是為了尊嚴或者叫面子,人家難道就不需要尊嚴和面子?官家的面子當然比小民的面子更加值錢。
  即便你甘願付出上述兩道代價,仍然不等於解決問題。爭取勝利的決心與勝利本身的距離還遙遠得很。究竟有多麼遙遠呢?勝利的概率究竟有多高呢?清嘉慶四年(1799年),參與編修《高宗實錄》的洪亮吉分析了告狀中的利害格局,然後給出了一個估計數字。
  洪亮吉說,在大省里當領導,成為一個方面大員,就像過去一樣,出巡時每到一站都有按規矩應得的禮物,還有門包。平時在家,則有節禮、生日禮,按年則有幫費。升遷調補的時候,還有私下饋謝的,這裡姑且不算。以上這些錢,無不取之於各州各縣,而各州縣又無不取之於民。錢糧漕米,前數年尚不過加倍,近來加倍還不止。
  省里幾套班子的領導們,以及下屬的地、市,全都明知故縱,要不然,門包、站規、節禮、生日禮、幫費就無處出了。各州各縣也明白告訴大家:"我之所以加倍,加數倍,實是各級衙門的用度,一天比一天多,一年比一年多。"但是細究起來,各州縣打著省地市各級領導的旗號,借用他們的威勢搜刮百姓,搜刮上來的東西,上司得一半,州縣揣到自己腰包里的也佔了一半。剛開始干這些事情的時候,還有所顧忌,幹了一年二年,成為舊例,現在已牢不可破了。
  這時候你找總督、巡撫、藩台、臬台、道、府告狀,誰也不會管你,連問都不問。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當中,偶然有一個兩個咽不下這口氣,到北京上訪的,北京方面也不過批下來,讓總督巡撫研究處理而已。派欽差下來調查就算到頭了。試想,老百姓告官的案子,千百中有一二得到公正處理的嗎?即使欽差上司比較有良心,不過設法為之調停,使兩方面都不要損失太大罷了。再說,欽差一出,全省上下又是一通招待,全省的老百姓又要掏錢。領導們一定要讓欽差滿載而歸,才覺得安心,才覺得沒有後患。
  所以,各州縣的官員也明白了,老百姓那點伎倆不過如此。老百姓也明白了,上訪告狀必定不能解決問題,因此往往激出變亂。湖北當陽和四川達州發生的事變,都證明了這一點……
  洪亮吉把他的這番分析交給了軍機大臣成親王。親王又給嘉慶皇上看了。洪亮吉說了這麼多話,核心的意思,就是官逼民反,或者叫造反有理。搜刮老百姓是各級官員的共同利益所在,這就決定了老百姓告狀的成功率不過千百之一二。因此,除了造反之外沒有更好的出路。看了這種觀點,皇上很生氣,說這傢伙說話怎麼這麼愣,於是撤了他的職,讓廷臣一起審他,不過也囑咐說不要上刑。會審的結果,廷臣們建議砍掉這個愣傢伙的腦袋。最後處理的時候,皇恩浩蕩,從寬發落,將洪亮吉發配新疆伊犁戍邊。洪亮吉老實認罪,痛哭流涕,感謝寬大處理。(4)
  各級官員都是聰明人。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大家都認清了局勢。
這種局勢,對老百姓而言,首先就是不值得為了那點亂收費而用幾個月的時間,跑幾千里路去告狀。告狀花的錢,打發一輩子的亂收費也有富餘,告狀必定是虧本的買賣。其次,貪官污吏準備付出更大的代價打掉出頭鳥。一旦壞了規矩,他們的損失將極其巨大。因此出頭鳥很可能賠上身家性命。第三,在付出上述重大代價之後,告狀者的成功概率不過千百之一二。結論:民不和官斗。出頭的椽子先爛。屈死不告狀。

  對官吏而言,結論就是洪亮吉說的那句話:老百姓的那點伎倆不過如此。
  老百姓是個冤大頭。且不必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更不必說什麼"以血還血,以牙還牙",人家罵了他,打了他,吸了他的血,他連找人家的家長哭訴告狀都找不起。惟一合算的選擇,只剩下一個忍氣吞聲,繼續讓人家吸血。
  這很像是狼和羊在一起。一個長著利齒,而且不吃素。另一個吃素,偏巧還長了一身好肉。雖然頭上也有一對犄角,但那是用於公羊之間打架的,在異性面前自我顯示的時候還管用,見到那個大嘴尖牙的灰傢伙就只有哆嗦的份了。只要是狼和羊在一起,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定局了。假如你願意,盡可以規定羊稱狼為父母,狼稱羊為兒女。顛倒過來當然也可以,讓狼跟羊叫爹娘或者叫主人,羊則有權把狼叫做兒子或者僕人。隨便你怎麼規定,反正狼要吃羊。如果某羊不反抗,也許能多活幾天,一時還輪不上被吃。敢於反抗者,必將血肉模糊,立刻喪命,絕少成功的希望。
冤大頭是貪官污吏的溫床。在冤大頭們低眉順眼的培育下,貪官污吏的風險很小,麻煩很少,收益卻特別高,因此想擠進來的人也特別多,他們的隊伍迅速壯大。但是最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好像狼群在羊群的養育下迅速擴大一樣,大到一定的程度,羊群生長繁殖的速度就供不上人家吃了,羊群要被吃得縮小以致消亡了。這時候,狼的末日也就不遠了。這竟是雙輸的結局。
  其實,中國歷代老狼的經驗很豐富,完全明白這個道理。那些為天子牧民或者叫牧羊的肉食者,都知道羊是狼生存的根本--簡稱"民本"。大家都懂得愛護羊群的重要意義。奈何抵抗不住眼前綿羊的誘惑,也抵抗不住生育狼崽子的誘惑。這也是有道理的:我不吃,別的狼照樣吃;我不生,別的狼照樣生。個體狼的利益與狼群的集體利益未必一致。如果我的節制不能導致別人的節制,我的自我約束對羊群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徒然減少自己的份額而已。在老狼忍不住饕餮的時候,我可以聽到一聲嘆息:它們要是變成刺蝟,俺們不就變成清官了么?

3、利害格局
應該說,對暴力的掌控才是最終的根據。合法傷害權不過是對合法暴力的合法應用。各個社會集團,以及各集團內部,就是根據加害能力分肥的,各種資源也是追隨著這種能力流動的,正如你說,造福於人的能力反在其次。馬基雅維利也是這樣說的,他認為,施恩能不能得到回報,取決於受益者的良心,而施恩者無法控制受益者的良心;加害者則可以單方面控制局面,因為加害只須依賴對方的恐懼。任何人都有恐懼,但不是任何人都有良心。

將「合法傷害權」用到平頭百姓身上,其影響和意義最為驚心動魄。我替上訪告狀的清朝百姓算過幾筆賬,為了告掉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亂收費,究竟要冒多大的風險,付出多高的代價,勝算又有幾何?反過來,官吏們敲詐勒索,收取苛捐雜稅,一旦被百姓告倒又有多大風險,多大損失?幾筆賬算下來,結論竟是駭人聽聞的兩句話:當冤大頭是老百姓最合算的選擇,而當貪官污吏則是官吏最合算的選擇。這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利害格局決定的。

這種利害格局又進一步決定了擠進官場的利潤很高,於是我們就看到無法遏止的官僚集團的膨脹。例如朱元璋時代,各縣官、吏的正式編製也就二十來人,充當衙役屬於民間的無償勞役,不過得點伙食補助。但是因為衙役擁有合法傷害權,反而成了需要鑽營甚至花錢購買的身份,以至衙役的隊伍迅速膨脹,衙役下面還有衙役的助手和臨時工。朱元璋就做過一個統計:松江府有一千三百五十名在官場上鑽營的市井之徒,他們在官場幫閑,一個牢子的名目下邊便有正牢子、小牢子、野牢子、幫虎等許多名色。朱元璋下令清理,一個松江府竟革除小牢子、野牢子等九百餘名。正式規定與實際運行的潛規則真有天壤之別。如此愈演愈烈,直至十羊九牧,將羊吃絕種,食肉動物也隨之絕種。
4、新官墮落定律
中國古代的史書上經常出現一個字:"賕"。《辭海》上的解釋是賄賂。其實無須解釋,大家一看便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以貝相求,不就是權錢交易嗎?
 揮動傷人的利器需要使用者心存惡意,這就需要克服良心的障礙。"賕"則替人免除了這些麻煩。只要你手中有了權,它就會主動找上門來,甜蜜蜜地膩上你,叫你在絕對不好意思翻臉的情境中繳械投降,放下武器,跟他們變成一撥的,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你無須任何惡意,甚至相反,拒絕這種賕,倒需要幾分惡意,需要翻臉不認人的勇氣和愣勁。因為賕通常是通過親戚朋友的路子找上門來的。你不僅要翻臉不認謙恭熱心的送禮人,還要翻臉不認你的親戚朋友。
  於是,貪贓枉法的成本又進一步降低了,拒絕賄賂的成本則進一步提高了。良心的障礙和禮節的訓練在此全面倒戈,反對他們本來應該維護的東西。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大多數人恐怕只有嘆一口氣,然後甜蜜蜜地,無可奈何地,半推半就地倒在美人的懷抱里。又一位清官從此消失


讀書的樂趣之一是發現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觀點,一邊讀,一邊就可以酣暢淋漓的聽作者娓娓道來,同時還可以默默的與其探討爭論。

人類簡史最讓我覺得神奇的是後面兩大章。很多事情看似簡單,經作者一講,滿滿的都是意思。hmm 旅遊是消費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一個結合;hmm 科學科技發展後面的推動力是什麼?

最近看的另一本書也給我帶來類似的感覺,自私的基因。

非常出名的一本書,我也不用去複製粘貼內容簡介了。

作者從基因發展的視角來解釋了很多有意思的現象,男女關係,母子關係,寄生,etc. 我不敢說這是「透過現象談本質」,也不敢說這讓我有「醍醐灌頂」感,但讀起來真是越想越覺得有意思,也越發停不下來思考更多的問題。


再次強烈推薦《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 By曹天元
這是我讀過的最生動形象的一部科普,文風很棒,隨著章節的推進伴著一個個科學家名字的出現,莫名地有種站在時間維度上觀看科學演進的史詩感。


目的是"醍醐灌頂"的話,很多啊,反烏托邦的幾本書:《1984》,《我們》,《美麗新世界》,《動物莊園》,社科領域中《槍炮,病菌與鋼鐵》,《娛樂至死》,《烏合之眾》等,哲學領域的書更是不勝枚舉。

閱讀的時候要帶著批判的思維,切記「盡信書不如無書」。
====================
另外,看書時「醍醐灌頂」這樣的感覺我認為並不值得刻意追求,閱讀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快感。應與文字保持一定的距離,聯繫現實和實踐,多方求證,不斷充實。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句子讓你讀後覺得靈魂被洗禮了?
有哪些致郁系句子?
昆德拉有哪些經典語錄?
讓你覺得特別溫暖的詞句有哪些?
關於春天有什麼美而不俗的句子或詩詞嗎?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求知 | 好書 | 有哪些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