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只有我變得完美,別人才會喜歡我,這種想法有錯嗎?

我總覺得自己沒有一個方面是比別人好的


其實這個問題說不上絕對的是非對錯,如果非得說哪裡想偏了的話,一定是對情感的理解出錯了。我們說愛情有無窮的選擇,兩情相悅的,一廂情願的...這都是愛情,有甜蜜的情愫,有苦澀的糾結。那麼作為本體的「我」來說,我喜歡就代表別人一定要愛嗎,其實不然,所以說「別人喜歡我」這個結果跟「你是否完美」不是絕對的充分必要條件。


說道這裡讓我想起了知名心理學家榮偉玲說過的話「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戀愛是一種特殊的選擇。其實,我們無意識中都將戀愛當作了治療,目的是為了修正我們童年的錯誤,其表現就是,戀人多數時候都是我們選中的理想父母。現實父母或多或少讓我們不滿意,我們心中都藏著一個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們選擇戀人的基石。」


那麼很有趣的問題就來了,如果人們一開始對「喜歡」的選擇就是有模式的,那麼就算你再怎麼完美,只要不符合對方的「模式」,在心理學的理論上來說,也是不可接受的。我認為在兩性相處之間,需求的對接很重要。

話說回來,「完美」這個詞,由著我上面的觀點來說,它一定是自己認為的「完美」和別人眼中的「完美」。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其著作里提過,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人在3-6歲的時候會進入「俄狄浦斯期」。就是對異性父母產生過度依賴或嫉妒的時期,如果親子關係處理的好,後期婚戀觀會趨於尋找跟異性父母相同的人,如果親子關係不和諧,那麼後期婚戀觀便趨於尋找與異性父母截然相反的人。


如果說,女性A擁有一定戀父情節,她眼裡的「完美」可能就是伴侶要像其父親一樣,比如說下班準點回家,不抽煙不喝酒,那麼這時有個符合大眾「審美」的B先生,有車有房,但就是因其從商的性質,需要出差,需要應酬,那麼B先生就只是別人眼中的「完美」,絕非A小姐需求模式中的「完美」。

那麼有些人就會去質疑,既然努力沒用,那麼在感情中,我們是不是只能去被動的等待?我想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總是沒錯的,至於這世界上有沒有努力到極致的「完美」,就很難說了。


既然我們都在尋找「理想型」,那麼有些東西很多人之間就是共通的,需求不一定是唯一性,多樣化的需求,也許你滿足了其中一部分也就成就了一段姻緣,並非紅心全靶全中是吧。

在愛情面前,有時我們常常會帶點小小的自卑感,怕被喜歡的人嫌棄,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所以我們總想要變得完美,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去維繫一段感情。我常常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思想在感情的漩渦里走偏了,會怎樣去做呢?


然後想起一位故人的人生格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難道感情不就是這樣的,被感情駕馭的人,心性浮躁,只顧著99%的努力去盲頭奮進,卻全然忘卻了還有1%的方向天註定。如果有一天,你認為非自己完美,別人才能喜歡不可的時候,請靜一靜,定一定,去觀察一下別人需求的感情模式,和自己需求的「理想型父母」。


我曾經也是這樣在感情中莽莽撞撞的拼著,時至今日,身邊的朋友也還有太多太多在感情中不敢展現真實的自己,用拙劣的「演技」去扮演那些未必就真的快樂的角色。一個人要想「完美」是很難的,除了社會大眾所認定的一些條條框框里的東西,還有不同的伴侶在細枝末節上不同的需求,試問一個人有多少的精力去追尋所有東西的極致?


當別人愛上你之前,我想一定是你先愛上了你自己,不是那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上得廳堂下的廚房的你,而是啃著炸雞半夜鬼哭狼嚎看歐洲杯的自己,那是一種最原始的天性的自由,我哭我笑那都是我。


每一天我們都在為生活努力,正如此時此刻刷知乎的你,不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戀愛技巧來看另一個人或感同身受或牛逼轟轟的文字嗎?我想追不追求完美真的不重要,因為一定有一天,有一個人看到了你的努力,會懂你的好,然後,這輩子,你知道,就是TA了!


當然沒有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麼想的

他到現在還沒有女朋友


推薦閱讀:

如何從完美主義轉變為最優主義?
吹毛求疵和完美主義者的區別是?
難道我的性格就改變不了了,難道就得在這樣的慣性泥淖中過一輩子嗎?
在塑造人格的路上是應該堅持做自己,還是去追求完美的人格?
是不是從事設計工作或者深受設計教育的影響的人都會有完美主義和強迫症的傾向?

TAG:完美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