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提高存在感?


我的經驗只有三點,供參考:
1、在每一個所處的團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去年,我們幾個屌絲一起來北京,租了個房子,住在一起,我屬於平時從來不下廚房的人,除了泡麵幾乎什麼吃的也不會做。其他人倒是都會做飯,而且還有幾個做的不錯。我們人多啊,8 個人,每次做飯小廚房就能待 3 個人,於是今天 3 個人,明天換另外 3 個輪流做飯,我和另外一個只管吃,沒對我有什麼要求。然後,我主動拉著另外一個哥們承包了所有的洗菜,耍碗任務。我平時最煩這種活的,但是,我知道我必須在一個團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我偶爾出去,不回來吃的時候,就都開始想我了,哈哈。

2、我屬於典型悶騷型的,不會調節氣氛,甚至高中的時候有過比較嚴重的抑鬱。但我分析了一下,我們住的 8 個人,都屬於比較有特色的,雖然相處的很好,但是總感覺歡樂少了些,缺少一個把大家氣氛帶動起來的人。就缺這麼一個人,我又不是這麼個人,學呀。於是,我每天就開始笑啊笑啊,臉都笑抽了,盡量把暴躁的脾氣調節好啊,笑著笑著我的脾氣也就好了,還真就天天開開心心的了,沒事扯扯淡啊,扯啊扯的,我也就會扯了。每次,都在樓下看電視,我往人群兒里一坐,樂呵起來啦。

3、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分享資料,但是,資料都比較大,一般都好幾個 G,一次性發給班裡所有人太慢了,於是老師就經常隨機發給幾個人,然後讓同學共享給所有人。可共享給所有人,等著所有同學都在區域網里下載完就很晚了,一般要走到最晚。我一般是很沒分享精神的,有人分享我肯定不會分享。但是沒人想走到最後啊,我分析了一下,這事不能沒人干,那就我干吧,還能讓大家都記住我。於是,每次分享走到最後的都是我,老師一發資料,同學們就說發給我就行了。結果是,畢業了,都認不全班裡的人(我也認不全),但是,至少都認識我了,沒資料都會來找我,我也很樂意呀。

總結下來,也就是在任何時候,找准自己的位置,做一個「不可或缺」的人。不要給自己找借口,但可以給自己理由去學習,去融入一個群體,多為別人想一點,有時候懂得一點點奉獻,那麼自然會有很多朋友,也會有存在感。

最後,最不濟,樓主很想有點存在感,讓別人記得你,給你說個我做過一件很二的事情:拉著一個好兄弟理了個光頭,申請換坐到第一排,然後所有人都認識我倆了,每天看著第一排兩個「電燈泡」. 讓大家快速記住我們了,O(∩_∩)O。但是,我和我這兄弟樂在其中,而且這成了我們很值得回憶的一段記憶,每次打電話「禿驢,幹嘛呢」,「死光頭,說誰呢」,這成了只有我們兩個才能彼此心領神會的問候了,呵呵。


親身經歷。當你給別人足夠的存在感時別人同樣也會反饋給你存在感或者說你就會感到存在感。

班主任讓學生上台以存在感為題演講,我看之前的同學都把該說的說的差不多了,他們有激情並且真誠,本來是不想發言的,但突然【叮】一下來了個點子——

我上台,大家都鼓掌起鬨(因為我上次演講時候的某一句話不小心成為了班級流行語,他們都在喊那句話),我笑著看他們,等安靜下來之後,按照座位次序把全班74個同學加上坐在教室後面的班主任的名字全部說了一遍。最後加了一句,我喜歡你們!

那種很奇妙的感覺。在我每說一個名字的同時,班級每一雙眼睛都匯聚到那個同學身上。被念到名字的那位同學或是默默無聞或是風雲叱吒,或回望四周的人或低頭羞澀,我說名字的時候也會大腦空白,突然想不起來名字,這時就會有聲音告訴我【那是叉叉叉啦!】下來有同學說,我點子很好,給了每個人存在感,但我想說的是——

你不知道,當我在講台上想給予你們存在感時,我同時也感受到了極大的存在感和滿足感,此時的我是giver,但在我給出之後,也同時沒有延遲的收到了回報。

當你發覺自己沒有存在感的時候,想想你是否給夠了你身邊的人,那些角落裡的人,那些你總忽視的人足夠的存在感呢?


從聖人到精神病患者,描述關於追求存在感的四個層次

嬰兒最初是沒有一個「自我」(無我),它與世界渾然一體,分不清媽媽的手指和自己的手指

從第七個月開始,「自我意識」開始發展,經過幼兒叛逆期和青春叛逆期,「自我」終於確立

然而不管「自我」確立得有多好,人們依然會意識到,在意識到「我」的同時,還意識到「無我」,也就是意識到「我有可能是不存在的」

這樣,人類內心終極矛盾誕生了
內心一個聲音說:我是存在的,我,我,我,我.....
內心另外一個聲音說:我是不存在的,沒有一個我,這是假的

試想想假如另外一個聲音說的是真的,「我有可能並不存在」,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意識層面,特別是潛意識層面對此十分恐懼,因此人類需要「刷存在感」來確保一個「我」存在

「我不存在」是最核心的焦慮(或者說是恐懼)

極其少數的得道高僧領悟到了「無我」,建議不要追求覺醒開悟這些東西,因自我意識混亂而瘋掉的人比得道的人不是一個數量級

弗洛伊德認為,性慾望是人類最核心的慾望,然而有些人性冷淡怎麼解釋呢?

馬斯洛認為,生存本能是人類最底層慾望,然而為什麼人有些人會自殺呢?

其實每一個人最核心的慾望,不是性慾望,不是肉體求生,而是「存在感」,也就是「我需要感覺到我是真實穩定地存在的」

在關係中,最糟糕的不是「被人罵被人打」,而是「被當做不存在」,或者「對你沒有回應」,冷漠是抹殺一個人存在感的方式

大家都在追求存在感,但追求的方式不同,有的方式健康,有的方式病態

第一層:我做故我在(純粹的人)

當人們懷疑自己是否存在時,怎麼能證明自己存在呢?——覺知你的動作

因為有了動作,就意味著有動作的主體——我

我思,證明我存在的
我看,證明我存在的
我聽,證明我存在的
我說,證明我存在的
............

這是獲取存在感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為了更多體驗自己的存在,你可以經常問這樣的問題
正在打字的人是誰?
正在焦慮的是誰?
正在痛苦的是誰?
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自己覺知到動作的主體——我,導致存在感的加強,「不存在」的焦慮會因此緩解,心自然能安定下來

當一個人投入專註的做一件事時,他會體驗一種叫「心流」(flow)的狀態

在「心流」的狀態,一個人的存在感是很高,能夠真切的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

經常處於這一層次的人,通過動作來追求存在感的人,給別人的體驗是「特別的純粹」,為了唱歌而唱歌,為了寫字而寫字

這種層次的人,只要不停的在行動,他的心就是安定的,老子的「無為而為」,是不關注結果的行動

當你很專註做事時,你會體會到高存在感的「心流狀態」,但你能24小時都在「心流」嗎?你總會停下來的,你打籃球很專註很爽嗎?但你總會停下來的

《紅樓夢》林黛玉道出了人類第一層次的焦慮——「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人類關於第一層次的焦慮:我擔心宴席會散,我擔心某些好東西不能永恆,生命最終會停,那我該怎麼辦呢?(死亡焦慮,也就是「無我」焦慮)

於是人們想到了解決之道,於是從第一層次,落入了第二層次

第二層次:我做好故我在 (正常的人)

人希望自己永遠的「存在」,永遠的「有我」

雖然這不能實現,但可以替代性,象徵性的實現

比如繁衍,我雖然不存在,但我的孩子流淌著我的血液,證明我還在

比如追求名垂千古,我死了,但我的《三國志》,我的《清明上河圖》會流芳百世,證明我還在

在第二層上,人們不再純粹通過「做」本身獲得存在感,而是通過「做好」來獲得存在感

第一層的人,學習本身就讓我有存在感
第二層的人,光學習不行,我需要考班上前三名才有存在感

第一層的笛卡爾,我思考,證明我存在
第二層的笛卡爾,我僅僅思考不行,我還得思考出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才行

總結來說,第一層更關注過程,第二層更關注結果,更關注結果,更關注成敗得失

而且第二層刷存在感的方式,特點是與外界的某樣東西綁定在一起,當然每個人綁定的東西不一樣

比如「存在感」與「被愛」綁定——我被愛故我在
「我特別需要有人愛我,這樣我才感到自己是活著」,一旦失戀,存在感立刻消失,馬上尋死

比如「存在感」與「被需要」綁定在一起——我給於,故我在(祭獻原型)

比如「存在感」與「社會成就」綁定在一起等等

人們追求成功,追求好的結果,不是為了追求存在感本身,變成了追求促成存在感的條件,同時把存在感放在了未來

比如一個孩子玩沙很幸福,變成了,我需要有房有車我才會幸福,找到好工作我才幸福,找到一個愛我的人我才會幸福,孩子順利長大才幸福

問題:在我追求把事情做好,追求成功時,不一定都會成功,很可能會失敗的,比如我發朋友圈,希望通過別人點贊來刷存在感,但別人竟然理都不理我,還吐槽我,我想考研但是失敗,我追一個女孩子被拒絕,這會讓我很有挫敗感

當第二層的人,在追求成功時體驗太多的挫敗感時,他們會進入了第三層

第三層:神經症層

如果說第二層的人做的事總結為趨利的話,第三層的人做的就是避害(逃避挫敗感)

他們已經相信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比如習得性無助,這會讓他們有很多的消極情緒,消極情緒會通過各種心理疾病來釋放出來,如果不能釋放,會繼續落入第四層

第一層的人:做事
第二層的人:做好事,想要成功
第三層的人:逃避失敗和痛苦

這一層的人,焦點放在如何減少內心痛苦,如何通過逃避和自我欺騙來緩解痛苦

第二層的人會說:我想要陪伴,有人陪的感覺真好!
第三層的人會說:我不要孤單,孤單太可怕了!

一個人在逃避的時候,第三層的人是知道的,他的痛苦只是因逃避而緩解,而不是消除,當痛苦和傷害越來越多,心靈會變得麻木,變得「沒有感覺」

一個敏銳的人,清風拂過他就有感覺了,但一個「沒有感覺」的人,可能需要用刀子劃傷自己,強烈的痛苦刺激下,才讓他有存在感

第三層的人容易用身體或心靈的痛苦來刷存在感

但如果第三層的人一直持續「失敗」,一直獲取不了足夠的「存在感」,自己也沒有發展出獲取「存在感」的方式(包括痛苦也刷不出存在感),時間久了,就會落入第四層

第四層:精神病層

很多精神病患者會有幻覺
比如「鍾情幻想」,無時無刻都覺得別人在強烈喜歡他,而且他也真實感到了愛意
比如「被害妄想」,無時無刻都覺得有人在害他
比如「表演性人格」,通過大量獲得別人關注來證明自己存在
比如「邊緣性人格」,通過大量的情緒波動刺激來刷存在感

他們是在用「癥狀」來刷存在感,試想一下,全世界的人都想害你的時候,你是多麼有存在感啊

以上是我聽一個心理講座後整理的結果,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update:看到另外一個關於提升存在感的好答案:你的存在感從哪裡來? - 於玲娜的回答


你們單位,有沒有那種萬人煩、萬人嫌、萬人怕?如果有,直接上去干一架。往死里干。不是把人打死,是把話說死,把事辦絕。別留退路。干架不需要理由,有理由就刷不到存在感。直接干,干到對方徹底懵逼。

你的周圍,有沒有類似的小混混,黑社會?一樣,上去就干。哪個名頭大就干哪個。哪個後台硬幹哪個,一干成名。存在感爆棚。

你的身邊,有沒有老弱病殘孤寡婦孺需要照顧?拿半個月工資,買點啥,送去。啥也別說。扭頭就走。隔一周再去,再去,再去。一個月,滿世界都是存在感。

我看題主就是閑的。不謝。


貢獻價值給他人


用身體力行的行動驗證求解一些至理名言精闢見解,這才是存在感。
存在感首先來自內心對自己的肯定,其次是和外界的相互作用來體現。那些在社交網路上刷存在感的都弱爆了。


活在當下。不要在意有沒有人會感知你的存在。
千百年後能被記住的人少之又少,這個地球上這樣的人不會太多。
被別人記住就是好么。賊還惦記人呢。


其實我也一樣。從一個坐在座位上一天也不會有人和我說話的實習生,到說笑話開始有人聽的部門主管再到現在獨當一面的副總裁,一路走來似乎刷出了一些存在感。

回想起來,磕磕碰碰,學習曲線很陡峭,也幾乎是一直在被推著前行。

於是我用自己的故事,建立了一個三步進階模型。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從0 到1的建立職場存在感,實現躍遷,並且贏得應有的獎賞和尊重。


1 靠譜是大前提

靠譜幾乎是這個時代我們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了,英文應該約等於Reliable. 它包含信任、言出必行、腳踏實地、穩定等等數不清的特質。

這一點在西方職場中一樣適用。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的人,在哪裡都是稀缺品。

在我這麼多年的職場生涯中,真正能讓我覺得靠譜的人,少之又少。

我剛入職場的時候,公司規定每個顧問每天需要至少完成10個候選人的面試。而本地員工比較鬆散,絕大部分都做不到長期維持在這個水平。我當時就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不管多晚都要做完這10個面試才回家,並且每份面試筆記都要寫的非常詳細。

差不多幾個月下來,我就已經成了公司里貢獻最穩定的顧問了,甚至周會考核的時候都會直接跳過我,有了特別好的case經理也會第一個想到我。

老虎伍茲的每一次揮杆都能做到分毫不差,霍洛維茨彈奏的每一首「第五鋼琴協奏曲」都如出一轍,就連阿爾法狗下出的每一步棋都被反覆推演。

曾經我問過我的高爾夫球教練:專業的選手和業餘的選手有時候也差不了幾桿嘛,他們的最大區別在哪裡呢?

教練回答我:「你仔細觀察一下,業餘選手打了一個好球就會沾沾自喜,沒打好一個球又會垂頭喪氣。而高手的發揮總是穩定的,結果是可預期的,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差別。」

因為做事靠譜,所以值得別人信賴。因為結果可預期,所以別人能放心的把活交給你。這就是菜鳥和專業的最大區別。

馳騁江湖的第一步,是要先在江湖站穩。


2 找到你的利基

利基是英文單詞Niche的音譯,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單詞,常用來指商業世界中一個細分而又有利可圖的市場。比如這幾年國內很火的牛油果市場,某個很小眾的服飾品牌等等。

用到人的身上,這就是你有而別人沒有的獨特的技能,我將之稱之為職場利基。

初入職場的我曾經有過沮喪期,因為我拋棄了自己的科班專業去做了另外一個行業,一個我沒有任何優勢和利基的領域。

於是那一兩年我不停的探索和學習,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利基,一個我比其他人做的都要好很多很多的技能,最終我找到了突破口。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教育公司擔任人力資源經理的職位,公司處於快速發展期,幾乎每個季度都有大項目上馬。而初期僅僅作為會議參與者的我很快就發現公司的一些創始人在做項目管理和前期規劃的時候明顯缺乏邏輯性和項目管理思維。

而我當時恰好在學習PMP課程(美國項目管理協會),加上又是典型的工科背景,比較清楚一個項目從0到1應該如何啟動、規劃和實施,以及如何利用金字塔思維做風險分析。

於是在一次偶然的會議中,我開始現場利用思維導圖構建出了一個項目的團隊模型和任務分解框架,一面講一面開始主導起會議,所有的人都在跟著我的節奏思考。

走出會議室的時候,好幾個平時很少會和我說話的高管,微笑著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知道自己打響了在這個公司的第一炮。

從此以後,公司大大小小的項目幾乎都有我的深度參與,並且利用思維導圖搭建項目初期框架的習慣也成了公司的慣例。這裡面,自然我的存在感就越來越高。

PMP的知識,以及對思維導圖的熟練使用,就是我當時獲得這個突破口的利基。

而圍繞著你的利基,逐漸的你就會在公司內部建立起你的護城河和你的品牌,最終讓別人只有乾瞪眼的份兒。

如何獲取利基?這取決於平時的積累,更取決於你對過往能力的萃取。

或許你過往已經有了一些可遷移的技能,只是你還沒意識到如何將它們萃取到當下的工作中。

或許你開始發現自己PPT做的比公司里其他人做的都要好,或許你意識到自己對某個行業有著強於他人的深刻理解。甚至,會說中文本身也能成為你的利基。

馳騁江湖的第二步,是要擁有一騎絕塵、非你不可的獨門利器。

你找到自己的利基了嗎?


3 忘掉「溫良恭儉讓」

忠孝禮義廉,溫良恭儉讓。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自我修行的強調遠甩西方社會好幾百條街。

但如果你把這些品德全部帶到西方職場中,很不幸,你會死的很慘。

還是發生在我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每年公司都會選一些表現很好的顧問去歐洲總部參加培訓和嘉獎。第一年我沒有被選上,當時雖然我已經達標了,但因為資歷還淺又是新人,於是覺得也是合理。

第二年,我業績更好了,但仍然沒有被選上,反則是公司里業績遠遠不如我而只是和CEO私交比較好的一個女生中了,事後還跑來和我炫耀。

但既不知該如何質問我的老闆,又擔心會和女同事把關係弄僵。憋了幾天的氣,我最後還是選擇了「溫」和「讓」。

過了一段時間,公司里要採購一個招聘管理的軟體系統,恰好我和這個女生被安排負責項目牽頭。她非常先入為主的預訂了一個全公司的會議,準備和大家介紹她選擇的這款軟體有多好。

而在我看來,那款軟體更偏銷售管理系統,根本無法滿足我們的整體業務需求,並且使用界面很不友好。而我花了幾天時間,和各部門探討以了解他們的需求,最終似乎找到了一款能讓所有人滿意的軟體。

於是,我決定在她做完PPT演示之後當場表示反對,並且提出我的這個方案。這在以前的我看來,可以說是非常的不「溫良恭儉讓」了,妥妥的打臉。

於是在她說完之後,我緊跟著拋出了一句:This looks great, but Imight have a better solution here. Do you guys want to hear about it?(這個看起來不錯,但我可能有個更好的解決方案,你們想聽一聽嗎?)

最後打臉成功:我的方案得到了更廣泛的支持。原因也很簡單,我已經和所有的stakeholder談過了,他們的每一個需求都有被滿足。

那次之後,我漸漸的懂得了如何在適當的時機挑戰別人的意見。從不喝咖啡的我,沒事也會和不同部門的人一起下樓買個咖啡,只為了和他們建立更多的工作以外的信任感和存在感。

甚至最後可以變得像老司機一樣,在會議中沒話找話,甚至還來回踱步問別人一些很難回答的問題,漸漸地也就塑造出了自己的領導氣質。

沒錯,儒家的一套準則會幫助我們塑造更好的私底下的自己。但如果想在海外職場中不斷突破,你需要學會擺脫這套準則的束縛。

而且相信我,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凌厲和英勇而疏遠你,你只會得到更多的信賴和尊重。

我主張該熱不要溫,該狠不要良,該硬不要恭,該奢不要儉,該搶不要讓。

馳騁江湖的最後一步,是站穩腳跟找到利基後,在關鍵時候的step out.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雨果說過,讓自己的內心藏著一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樂趣。

如果你尚且因為在公司里沒有影響力和存在感而焦慮。不用著急,每個人都會經歷從默默無聞到初露鋒芒再到大放異彩的歲月。

希望你也能早日找到自己心中的那條巨龍。


微博上罵一下吳亦凡。


-------------------------------------------------------------------------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紐約老李校長」

後台回復阿拉伯數字「100」

可以獲得老李的100條江湖秘籍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舒服地坐著,放鬆,深呼吸幾次,閉上眼睛,什麼也不想。然後,你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了嗎?就這麼簡單。
存在感何必需要別人或社會的見證為基礎呢?


存在感呢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呀,最好呢是由內而外地充實而不是向外求索。
過多的關注周遭的人與事,或者說太把自己在別人的生活里當回事是罪魁禍首。其實呀,誰又是他人生活的主角呢,現實和主觀的奢求落差就造成了內心的空虛。
內心強大,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為自己而活才是硬道理。
所謂的在社交上如魚得水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事。


一群燈泡里有一個燈泡亮的刺眼只會讓人去把它關了,燈泡要做的不是過分的亮,而且去找個燈泡不那麼多的地方。


謝邀,
存在感低,主要表現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老是被忽視,透明度高。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覺得自己是透明人。

所以提升存在感的本質,就是降低透明度。

降低透明度可以在設置裡面進行。進入設置,點通用。

然後點輔助功能,增強對比度。點進去之後會發現

點降低透明度,如果這樣還覺得不夠顯眼,你可以試著再點一下加深顏色。


認同那句無欲無求的人存在感最差,不管哪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加強存在感


you really feel comfortable with yourself
and feel comfortable with others as well


存在感其實相對於美貌或者財富來講,會更加使人具有幸福感~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重視和尊重,感受到被需要,從而能夠體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
那麼,如何提高存在感,一個字——刷!!!

首先,你可以把你身邊的好玩的,有趣的事情,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寫上一兩句心情文字,再配上一兩幅優美圖片,那就再好不過啦,瞬間贊滿滿~有木有!
不僅可以曬美食、曬美景、曬萌寵、晾雞湯啥的~還可以炫富、炫時尚、炫恩愛等等各種你認為可以炫的,都可以自戀的炫出來!關注度直線升!

另外,你也可以給你朋友圈的好友們點個贊,加條評論,禮尚往來嘛~一來二去,存在感也刷了,而且朋友間的感情也會潛移默化的加深哦~一舉多得~~~

再次,一定要加強自身的內涵,多學點東西,這樣可以有話說呀,有東西刷呀!!!特別針對一些當前熱門的話題、新聞啥的,邀上些許好友,一起能夠討論討論,當然,對於好友們提出的話題啥的,也可以積极參与,若要是提出一兩條獨到又深邃的觀點、建議啥的,那人氣瞬間滿血復活哈~那存在感就不用說了吧~

至於線下嘛,可以邀上幾個好友一起去健身房健身,或者去打打籃球、踢踢足球、KK歌,看看電影,甚至還可以一起約個短途旅行等等,哈皮的同時既刷了存在感,又增進了友誼,何樂而不為呢~

哦,這點很重要,刷存在感的同時,要懂得把握好【度】,這點很重要,不能引起別人的反感~~~

———————————————————————————————————————————
最後我想要表達下——

當我們感動於人性脆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麼多被看到的需求,原來我們這麼需要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己的存在!
而當我們有一天不再需要得到周圍人的關注和認同的時候,我們內心可以足夠強大,我們不再是小baby,不需要被隨時看見,當我們明白,我們要做的就是值得被看見的時候,那就是對於自我的一種徹底的解放!

你在等待被看到的時候,要先做到看到自己!


方法很多,譬如一些人加入知乎,便是尋求存在感的一種方式。
其實現代人大多缺乏一種明確的信仰,很多時候缺乏一種歸屬感。不記得在哪看過一本書,上面說現在一些人喜歡追各類星,成為某人的粉絲,通過各種方式試圖與偶像更接近,其實是一種尋找歸屬感的方式。
個人覺得,要想有存在感,應該有自己信念(不一定是宗教),樹立一個合理的目標,然後好好努力。其次,人只有在與他人交往中才能感知自己的存在與價值,所以大家應該試圖建立自己的交際圈。


可以嘗試厚積薄發,在能夠贏得足夠多的注意之前,應該思考該如何修鍊自己。有時候,去做一件事情的動力,也許就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但是,在此之前,應該先閉關比較好。


你有吸引別人的地方,別人自然會注意你。
要麼大家都知道的東西你知道的更多。比如大家一起聊天,談到最近的熱門事件,你了解的多一些,自然能提供別人不知道的有趣的信息,然後就吸引了別人的注意。。
要麼你注意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東西,並且這些東西能夠吸引人。大家聊天,你不在意聊天的具體內容,你注意別的,比如別人說話裡面的槽點,然後開始吐,然後別人笑了,那你也引起了別人的注意。。
你要給別人一個注意你的理由。。


三大辦法
1、效仿三里屯優衣庫事件;
2、上訪、並堅持上訪;
3、大鬧海外機場。


推薦閱讀:

為什麼pinterest在中國發展到現在社交性不足?
被人刪好友究竟有多傷自尊?
為了社交去學抽煙值得嗎?
「心理探討」想到結婚,總想避免一切繁文縟節,不要婚禮,不要婚宴,這種心理如何分析?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並能交到朋友?

TAG:社交網路 | 生活 | 心理 | 生活方式 | 存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