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在回憶以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時,都是第三視角,而不是第一視角?
在想以前經歷的一些事情,發現自己就像是在看電影一樣,看著自己和別人對話,可是那些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什麼不是第一視角呢
有些報甚至科學研究都指出,
很多去過一趟鬼門關的人都聲稱自己有「靈魂出竅」的經歷;
而坊間也流傳著一種說法,人之將死,眼前會自動播放小電影;
現在題主又拋出這麼一個棘手的視角問題。
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這一切要從750萬年前說起,那時候我們剛剛踏足這顆充滿了生機的星球;
那時候的人類還僅僅只是靈長類的普通一員,茹毛飲血,充滿野性;
那時候的人類還沒有靈魂。
沒錯,我們就是你們口中所言的「靈魂」。
為了避免誤會,我還是稍微解釋下:
我們是靈魂,不是鬼魂,不會投胎輪迴,也不會上天堂或者下地獄;
我們沒有形體,不生不滅,
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毫無意義,因為我們存在於每一個瞬間。
我知道這些對於你來說很難理解,
所幸的是你生在這個時代,
而此時的人類已經對多維宇宙有了一些猜測,
所以我現在可以告訴你的是,
我們其實就是高維宇宙中的一種能量形態,
請原諒我在此不能透露我們來自哪一個維度,
因為這是宇宙間最大的秘密,
並且註定會由你們人類發現,
然而現在還太早、太早。
我們靈魂都有自己命中注定的宿主,
儘管在宿主誕生前就已經存在了無數個世紀,
儘管在離開宿主後仍然要經歷無數個世紀,
每一個靈魂始終知道自己的宿主是誰,
將會在何時何地出現又在何時何地消失,
也始終在等待著宿主的出現,緬懷著宿主的離去。
只有當我們寄神於宿主時,
受限於有形的肉體,受限於空間和時間,
我們才會忘記過去和未來,
才會忘記我們到底是什麼。
人類所謂的回憶,
其實僅僅是我們殘缺的本能。
本來我們就能在時間的維度上遊走,
但寄宿於你們人類的肉體後,
因為肉體只能走向腐朽,
所以才會有記憶這種奇怪的產物。
順便一提,
所謂預感、預言甚至預知,
都是我們被削弱的本能。
所以,當你回憶時,
其實是你靈魂的一部分回到了過去,
以旁觀者的視角去觀察當時情形。
因為僅僅只是靈魂的一部分,
所以回憶往往是模糊的甚至失真的。
你並不會真的相信我,
但我知道有一天,
你會相信,
在你的肉體隕滅前,
我們會進行一次靈魂的交流。
對此,
我很期待。
謝謝邀請。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恐怕只有佛法才有能力。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聲明一下,佛法是實修實證的體系,絕不等同於西方科學上的所謂假說,任何人去修證,都可以知道這些現象的。而佛法大致分為「世間法」、「出世間法」。世間法是可思可議的。出世間法是不可思不可議的,唯有修證,自己去證知。解釋題主的這部分可以用世間法的部分來解釋。
要解釋這個問題,需要有一些佛教唯識的某些知識。先來補一下基礎知識。
1、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2、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3、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上面提到的這個,佛經常會簡略提及:六根;十二處(六根+六塵);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
關於六根,更詳細的可以參考有關佛經和論典。
六根要仔細說,還有跟加詳細的內容,例如:浮塵根(凈色根)、勝義根。
(想簡單了解的可以參考《八識規矩訟》、《百法名門論》等等,要想徹底搞清楚這些東西,恐怕需要參考大量的佛經論典,研究幾年。)
此外還有 「第七識(末那識)」 、「第八識(阿賴耶識)」。
還需要知道的一些概念是:「識」、「法」、「緣」、「所緣」、「攝」、「所攝」……等等。
關於這些概念分別是什麼,我就不具體解釋了,可以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上去搜索查詢一下。
回憶,也叫做憶念。
〖
【憶念 】
(術語)記憶不忘也。華嚴大疏鈔三十四上曰:『攝法在心,故名憶念。』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
說到這裡,需要知道,回憶就是意識的運轉而形成的現象。「意根」攝取「法塵」而生起「意識」。
前五根攝取外面的境界(五塵)而生起前五識。
五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
法塵是自心緣取五塵境界時,所留下的影像。
〖
【法塵 】
(術語)六塵之一。一切之法,為意識之所緣者謂之法塵。在十二處中,謂之法處,在十八界中謂之法界,於根境相對之語,則曰法境。楞嚴經一曰:『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閉,猶為分別影事。』行宗記二下曰:『法塵一界,兼通色心。』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
「意根」不斷攝取「法塵」,不斷生起「意識」,這就是心念的相續相,也就是回憶。
而對於凡夫來說,一般以第七識「末那識」妄執為「我」。
由此可知,回憶的內容是法塵影像。而「我」則是第七識,並不是同一個東西。
事實上,即便是在某事件正在進行時也是如此,所見所思皆是法塵影像,並無特別之處。只是,我們凡夫,由於不修行,妄執外面境界影像以為實在,所以心隨外境而轉。進而,誤以為,「我」是真實,我外面的「境界」是真實,我參與外面的境界的互動也真實。其實,這些都是影像而已。但我們不自悟,就會被這些境界所轉,迷惑不已。這也是佛經上所說的:」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我們的心識就類似於萬花筒,當這個東西清凈不動的時候,你能看清楚事情的本相,當它一旦亂動,就看到了千變萬化的花的形象。而花並不實有,但是我們妄執這個花是真實的,並不斷緣取,此時,我們就越來越糊塗花為什麼能千變萬化了。
所以,並不是回憶不能以第一視角對待事情。而是,本來,我們就不應該在任何時刻以第一視角對待事情。第一視角,就是心隨外境而轉了,忘失自心了。
所謂的真正的第一視角,就是自心。自心空無所有,卻能知萬物而無所知。心雖然空無所有,但並非木石,是有個靈動的東西亘古長存的。這是我們的自性,是色空不二的道理。本來這個自性作用是照。
而當我們心隨外境而轉的時候,迷失了自性,此時,我們就不能照見自己了。照不見自己的時候,就以為這個肉身子是「我」。此後,就是想了。
《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由於修行者深修般若智慧的關係,回歸到照的時候,就能見五蘊的自性是空無所有的。
而凡夫不能自照,被外境所轉,就只能是想什麼什麼,而不是照什麼什麼了。
照是智慧,想是妄執。
妄執就會產生心識的種種現象。
題主問的現象就是這個過程了。如果是小時候的事情
我更傾向於其實我們並不是真的有記憶或者記憶是一少部分,更多的來源於我們的想像。
比如說小時候你被魚刺卡住了balabala…你可能對那件事並沒有什麼印象,但你的父母長輩會說你那次被卡住了balabala…你把他們的視角套在你自己的身上,其實你根本不記得這件事了,你的記憶來源於你的想像。也許你之後有記憶了,但更完整的記憶是基於對上一次想像的記憶。通過這種想像,你就會獲得一種上帝視角的感覺。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會丟失童年的記憶?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記得自己有沒有鎖門?
※如何進行記憶訓練?
※人在看有字幕的外語電影的時候,大腦的注意程度是如何分布的?
※當我們思考的時候,腦中出現的聲音是誰的?
TAG:回憶 | 大腦 | 視角 | X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