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一書(原帖精神病人的世界)?
原載於天涯蓮蓬鬼話,精神病人的世界--出版名:天才在左,瘋子在右_蓮蓬鬼話_天涯論壇_天涯社區
書籍前言是否讓很多人誤以為是學術論著
內容簡介: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豆瓣)
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人們可以了解到瘋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此書是國內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談訪錄。內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
作者簡介 · · · · · ·
高銘,男,漢族。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北京。目前任職於某公司項目總監。
自認為死心眼一根筋,對於探索未知事物總是有無盡渴望。從學齡前就已經有了至今仍然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為什麼?」成年後曾一度沉迷於宗教、哲學、量子物理、非線性動力學、心理學、生物學、天體物理等學科。21世紀以來又開始對精神病患、心理障礙者、邊緣人的內心世界產生了強烈好奇。
2004—2008年間,通過各種渠道,利用所有的閑暇時間,探訪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機構,對「非正常人群」進行近距離訪談,並加工整理出了這本書的內容。
「我從未想到居然有這麼多人鼓勵並欣賞這些內容,長久以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瘋子。但是,我很欣慰。」
騙子在中間。
看過,作者極度神話了精神病人,其實,精神病人中喜歡思考有思想的概率不會高於普通人。李白愛喝酒,很多文豪愛喝酒,但並不意味著愛喝酒的人文學修養高於普通人。
書中很多厲害的精神病人(不是全部),是作者創造的文學形象,虛構的。但是作者非要寫成報告文學的形式,讓人以為不是小說是真實。
作為一個曾經的理論物理學的科研民工,我最討厭的就是把量子物理學神秘化,另外把物理學家瘋子化。作者虛構了一個理論物理學教授朋友,該教授還經常和各種精神病人進行友好的交流,對他的刻畫多次暴露了作者對現代物理學的無知。
另外,裡面厲害的精神病人很像民科,我們都稱之為「大帝".每年都有大帝到科研機構和大學砸場子,聲稱自己發現了宇宙真理。
如果你對書中一些想法感到非常新鮮和激動,請關注《科幻世界》(入門級), 黑客帝國, 特德·姜,劉慈欣,威廉·吉布森亞瑟,希拉里·普特南,·查理斯·克拉克,阿西莫夫……你會發現真正的大牛們……以及這本書中很多牛逼想法的原創者……
舉一個對付書中一個「很厲害的」精神病人的例子。該精神病人自稱來自未來,並且說出一堆論據來自圓其說。其實讓他證明自己來自未來很容易。比如你要是不小心回到了二十年前,你怎麼證明自己來自二十一世紀呢?唱一首《泰坦尼克號》的《我心永恆》吧,1994年《獅子王主題曲》,1998年風靡全球的世界盃歌曲《生命之杯》,還有08年奧運會的《我和你》……總之幾百首經典曲子供你唱……這樣的話,大家是承認你是作曲天才兼作詞天才呢,還是承認你來自未來呢?
有人認為愛因斯坦同學有精神病人氣質……這是媒體對他包裝的結果……大家不要只顧看他的髮型……他小時候想法確實很古怪的,但是,人家在12歲的時候開始自學高數,並且學的很好,13歲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天才不僅有想像力,還有超人的智力的,而後者是被很多人忽略的……
幾年前有人在論壇和微博張貼此書的一些片段並極度推崇,「震驚了」、「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可能我們才是精神殘缺者,他們才是真正的思想者」之類評語不絕於耳。
我最初也是通過網上的轉帖了解到這本書的,首先看的是下面兩個片段,看完就啞然失笑了。
一個是「四維蟲子」,說的是精神病人認為存在一條長長的、生存於四維時空的蟲子,因為它跨越了時間,所以能看到我們的過去和未來。為了加強說服力,還拉了個量子物理教授作陪。
不過呢,這個精妙的設想跟作者和病人都無關,跟量子物理也沒什麼關係,它是科幻大師羅伯特·海因萊因在上世紀30年代處女作《生命線》中所詳細描述過的。至於書中「三維是長度、溫度和數量」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大概只能唬到完全沒有科學常識的讀者吧。
另一個是「女人星球」,某病人懷疑所有女人都要害他,認為女人的染色體比男人多出幾千個基因,所以女人是比男人進化程度高得多的另一種生物,遲早會幹掉男人,佔領地球。
這個……不知道哪裡吐槽才好,近十年前就有「女人比男人更高等」的說法,不過那是國外一批極端女權分子刻意曲解基因學家(如杜克大學的亨廷頓·韋拉德博士)的研究成果:男人的Y染色體比女人的X染色體小且含基因數量少、而X染色體能在人體上表現出很多性狀等等。這些結論被加上感情色彩強烈的用語後就變得不再客觀:女性基因是「健壯有力」的、男性基因是「弱小萎縮」的、女性基因「在生命中表現突出」……
這種觀點當然與科學無關,不過它很合極端女權的胃口,所以不少人仍然信之不疑並努力宣傳。比如這本書里那個害怕女人佔領星球的瘋子……
看到這裡,我大致已經了解整本書的脈絡和手法了。為了不斷章取義,又挑了另外幾個篇章來讀,如量子傳輸、多重人格、還有一些跟神秘體驗與靈魂相關的內容。
不出意料,並沒有哪個是真正的精神病人臆想出來的獨特世界,都能在現實中找到理論或文學作品的映射。
作者的簡介里有這麼一段:「曾一度沉迷於宗教、哲學、量子物理、非線性動力學、心理學、生物學、天體物理等學科」。我想,這傢伙應該是讀了不少探秘類、科普類、懸疑類的相關書籍,雖沒學到什麼真正的知識,卻學了不少怎麼吸引讀者眼球的手法。然後把這些四處讀來的理論碎片加以拼湊包裝,借採訪精神病人的名義寫下來,並且加上各種神神叨叨的敘事方式。
而且作者最狡猾的地方就是為自己找了一大堆退路:
如果內容錯漏百出。咳,你跟一個病人計較什麼呢?要是全對的話他還會待在這兒嗎?
覺得我抄襲別人的理論?這些都是精神病人說的,可能是他們讀了那些書才臆想出來的呢?
你要對質一下是否真有這些精神有問題的天才?我得保護被採訪人隱私啊。
說實話,閱讀範圍比他深或比他廣的人實在不少,但人家不屑於這麼七拼八湊地借殼寫書而已。
而且這本書四處熱傳,「震撼」了不少人,其實也能側面反映一個讓人憂慮的事實:
對缺乏科學素養的群眾而言,根本區分不出堆砌理論名詞和真正的科學有哪些區別,可能前者還會因為善於渲染神秘與懸疑氣氛而更受歡迎些。
這本書挺有意思的,高中時我坐左邊,同桌坐右邊,我就把書放中間。
…我其實是來說一些這本書之外的一些事…
我相信在做小鮮肉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有過無邊幻想,幻想的都是:特異功能、豪門盛宴、生命本質、世界根源、神秘現象、未解之謎、周易八卦、奇門遁甲、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此處省略一千萬字…
這本書裡面的很多思想確實很奇妙,很多時候你都不得不感嘆:原來還能以這種方法看世界,原來精神病的內心這麼豐富。跟這些精神病比起來,怎麼著都覺得我們這些「正常人」才是平平淡淡毫無生趣的一生…
然而事實證明,這本書只是披著精神病的外衣在講故事,現實生活中像那樣厲害的精神病幾乎就沒有。
這本書里的很多奇思妙想,其實不是精神病人想出來的。這些觀點可能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由一些哲學家,或者科學家提出來的假說而已,類似的想法還有什麼缸中之腦,黑客帝國盜夢空間之類的奇思妙想。
但假說終歸是假說,獵奇是可以,不要信以為真。要不然,天天跟人說什麼「石頭是有生命的、我瞬間就能去宇宙中心然後回到原位、我是一隻四維蟲子、人類只是基因的殼而已沒有別的意義…」之類的觀點,那可就會被人笑話了。
看得完天才瘋子,說明我們對世界的本質這一問題是充滿興趣的。那麼問題只在於,我們想得到對世界本質的比較正確的認識。至於很多假說,雖然無法證偽,但也無法證實,而且很多網路小說裡面的設定都可以自圓其說呢,要是誰想像一番,再編造一下,就能號稱掌握了宇宙真理,這豈不太兒戲,太民科了么。因此,我們還是相信一下比較有依據的說法最好。
那些說法比較有依據?當之無愧是物理和哲學啊。
————————
首先,你需要看的是這一本書《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學史話》,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我會告訴你量子物理帶給你的震撼比天才瘋子大的多了去了。看完之後你就會對諸如人擇原理、平行宇宙、量子自殺、薛定諤的貓、超弦理論之類的著迷,與人聊天的時候隨便甩出個把觀點來,那絕對是語驚四座,熠熠生輝。然後,(然後就沒人鳥你了。。)
然後你還可以以此為基礎,再研究一下相對論,怎麼研究?看《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又是高中基礎即可)啊!看完這兩本,你基本上就沾了一點點現代物理學的邊了,不然跟一群人討論的老是些經典物理的東西,好沒big(這年頭大概知道量子物理和相對論到底說了個什麼的人實在太少了)。
量子物理和相對論,是二十世紀人類智慧的最偉大結晶。毫不誇張地說,正是這兩門學科,讓我們對於世界的本質有了翻天覆地的認識!它們已經不僅僅是科學,甚至已經到了哲學的範疇,對於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的認識,給予了全新的可能!
這兩本秘籍你看完之後,再回過頭來想想天才瘋子這本書,你就會發現自己當初是何等的圖樣。如果再了解一些西方哲學、佛教、周易八卦、儒家思想之類的,你才會發現我擦嘞,世界原來如此浩瀚!原來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思想,原來我們這個宇宙的本質根本就是特么說不清楚啊。
——插播廣告,有緣者得之————此處推薦《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佛主都說了些什麼》(兩本書作者都是林欣浩,這位大神也上知乎的,咩哈哈)、《周易江湖》、《孟子趣說》(作者均為熊逸大神,讀完立刻會讓你知道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我們如今強調的道德和儒家本來強調的東西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同時也會讓你瞬間就知道當今世界哪些人是跳腳小丑而已)————
看完這些,你基本上就會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都是比較靠譜的想法。你會知道,宇宙的本質是誰也不知道、說不清的。然後,如果別人再問你:「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你怎麼辦?你果斷應該回答:「宇宙也要按照基本法,其他的,無可奉告!」
你幾乎就身經百戰了,對於什麼江湖騙子、包治百病、王林大濕、輪子功、神棍跳大神、湘西趕屍、鬼吹燈等等等等,你大可以呵呵一笑了。
——————————
另外再說一些:在思想的海洋里沉浮十多年,關心宇宙,想著拯救世界,再不濟也要為中華之崛起而先天下之憂而憂。然而,繞了一大圈,塵埃落定之後再來看,這個社會需要我們做的,其實只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僅此而已。在網上吹牛扯淡當鍵盤俠,確實對現實幫助甚小,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其實只有自己的人生。這麼想通了之後,以前覺得平平淡淡的現實生活,現在覺得,其實也挺有趣的。
人生短短几十年,當不了大俠,救不了世界,幻想終歸是幻想,寂寞的時候終歸需要人來陪,洗凈桀驁不馴,才會發現,努力工作,為家人,為所愛的人帶來快樂,帶來美好的生活保障,這才是最重要的,那些幻想那些青春,就讓它隨風而去…
謝謝xiao5。
我屬於最普通的那類讀者,即:沒有專業的量子物理學知識,不了解宗教,沒有心理學知識,沒接觸過精神病人,沒看過《夢的解析》,並且我都大三了,也很少沒事就想什麼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不過一直以來我活的都挺積極向上。
目前我看了一半,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好奇。
- 我很好奇,想去讀讀量子物理學方面的書,高中也很喜歡學物理。雖然我現在分辨不清書中講的是對是錯,但是我很想去自己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 我很好奇,想去看完之前沒看完的耶魯《心理學導論》公開課。我想自己去吸收第一手的知識。由於自己不是這個專業的,不太可能耐著性子啃書本,我覺得看視頻更容易接受,最次也能練練聽力。
- 我很好奇,想了解一些關於各種宗教的故事,各種cult也算在內。還讓我想起了初中時看《達芬奇密碼》的日子。
總結:我沒從這個書中收穫什麼特別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書也沒改變我的思考方式,我覺得通過別人的經歷沉澱下來的一些東西終究不能通過文字變成讀者本身的吧。所以,我還是我,我也不想去評論那些人是天才還是瘋子。不過這本書讓我收穫了一份好奇,驅使我想去了解未知的知識,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吧。
That"s enough.
此書內容真偽莫辨,寫的有些精神病人貌似很有思考能力,但還是暴露了作者對現代科學的無知,同時很反感這種打著真實的牌的偽紀實。
其實這本書最成功的一點是在偷換概念,作者不愧是媒體人。
他成功地把「某人被送進精神病院」歸因為「他的奇思妙想」,所以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好么……
沒有人會因為奇思妙想而被關進精神病院,除非是奇思妙想影響了他的正常生活。
比如那個「量子力學天才」的少年,我其實就不明白,為啥你是天才,就必須用那麼惡劣的方式和別人說話,好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不行么?為什麼不能虛心地和其他人討論,大科學家也沒這樣擺架子的好么?非得弄得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你似的……
比如那個「女人會統治男人」的患者,我其實就不明白,為啥女人未來會統治世界,他就必須嚇得到處躲呢?這不是未來的事情嘛,說明現在對他還沒威脅啊。如果你真的討厭被女人統治,躲起來有一毛錢的作用么?
比如那個「把石頭把地球看成是生命」的患者,我其實就不明白,為啥這些都是生命,她就必須不學習不工作每天獃獃地盯著人家看?石頭也會害羞的好吧~~
所以,從這裡你就看出精神病人和正常人的區別來了。不在於他們的奇思妙想,而在於他們因為這些奇思妙想而行為和想法變得詭異了起來。又或者說,其實這些人最大的問題是「不想正常學習和工作」「想被別人當成天才」「想逃避相親結婚生子」,而不是在於他們想到了些什麼。但是作者偷換了這個概念,讓讀者以為患者是因為這些奇思妙想而被送進精神病院的,所以好多人都為自己腦子裡那點觀點嚇得死去活來,生怕某天因為自己腦中的念頭而被送進精神病院。又或者是感到極度激憤,認為是正常社會在壓制人的思想自由……但其實,只要一個人正常的生活,根本就沒人管你腦子裡想的東西有多顛覆三觀好嗎~~~~~~
至於觀點的奇妙性,我起碼看過超過10個喜歡這篇文章的人說,「我好害怕,裡面好多觀點我也想過,我會不會被送進精神病院啊……」
(孩子,其實你真的沒那麼特別,你也想過的東西起碼有十幾個人也都想過的……)
說實話,買了之後有點「受騙」的感覺,看這書的介紹時介紹了幾個病例,主人公確實有些「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怪才感覺,但仔細閱讀後會發現這樣的例子只是少數,大多數病例我可以對照我的精神病學課本找出算是哪一種精神障礙。沒那麼神化
長期以來一直有人問「物理學三維是不是長度、溫度、時間、質量?」這樣的奇怪問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62489/answer/13186785 我一直錯以為只是翻譯弄錯了,多謝 @高淞雲 知友提醒,才知道原來這本奇書功不可沒 …… 還有人因此去改了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曹文雯 和我已分別改正詞條) …… 整個中文互聯網充斥著所謂「物理學三維」的說法,坑爹啊!!!!!!!
這本書其實根本就是小說。
1.作者自己在後記中說明,書里一大半案例都是在真實案例基礎上增添或刪減的。
讀的過程中我就在想,如果書中案例都屬實,那其中一些真的驚到我了,有一些病患的妄想在邏輯上幾乎完美自洽,有些實在太像文學作品或科幻小說的創意了,受訪對象的一些表達也不像口語,肯定進行過文學加工。所以讀了一些章節後我有點懷疑這本書的真實性。然後,果不其然,作者在後記中承認書中有虛構成分。然而他也沒有說明到底哪一些案例是虛構,這太忽悠人了。(但忽略真實性的話,有些案例的確驚人。如果某些案例是作者的虛構,那要給作者的想像力點個贊。)
2. 寫進書里的案例就算有部分真實,那也顯然都是精心挑選的最吸引眼球的案例。邏輯如此精密的精神病患據我所知所佔比例並不大,書里如此密集地呈現極端案例有誤導大眾之嫌。
3.幾乎沒有任何病理分析,除了幾個篇外篇,學術價值幾乎為零。這就是本半虛構的文學作品啊!
————————————
我在喜馬拉雅上線了一檔介紹心理學最前沿知識的節目,精講由全球頂級心理學家和科普作家撰寫、海外近一年出版尚無中文譯本的30本心理學新書,歡迎小夥伴們積極圍觀^-^
《魏知超:心理學前沿好書精講》
對於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只要是從小看《科幻世界》及其出版的世界科幻名著叢書系列長大的人,對於書裡面描述的各種想法大都不足為奇,絕大多數都是科幻屆玩爛的點子,對於沒接觸過這類信息的讀者來說,初看確實有想像力打開的感覺。但是作者最讓我反感的是,一是在書中美化的精神病患者,顯示中精神病患者自己和其家人的都是有痛苦的,二是作者借精神病患者之口說出很多自己腦中的想法,而且在書中暗示這些都是天才想法,書中透露出作者對自己的深深自戀,一股子自己是天才而被埋沒的民科怨恨之氣撲面而來。
當然,他這些點子多都是抄襲歸納於前輩大師的。
把剛才寫在豆瓣的書評貼過來把——
『這是當對每一個學科都一知半解時的唯一表達方式』
我一向不大願意用文字的方式給書籍或電影以差評,不經意的思考並未成熟並且帶著些許衝動的語言,往往會給創作者帶來不小的困擾。所以本文只就書的內容而論,不是差評,只是沒有跳脫出「刻意」這個圈子。
首先我想作者大抵是想寫科幻來著,只不過出版商或者編輯覺得科幻的效果應該沒有「精神病人訪談手記」這種題材來得賺眼球。所以本文也做不得精神病人精神世界探究的參考。其實最明顯的一個BUG,中國人再多,作者想找出半本書數量的有量子力學基本知識儲備的精神病患者,也不見得靠譜吧。
其實我很理解作者的狀態:因為旺盛的求知慾,開始了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分支——「宗教、哲學、量子物理、非線性動力學、心理學、生物學、天體物理」等等。可是一個人怎麼可能在幾年的時間裡去領悟到那些專業教授研究了大半輩子的核心概念呢,更遑論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當代科學尚未能給出完美解釋的。所以全部是皮毛,一知半解。我不否認作者為汲取這些知識所作出的努力,事實上我很欽佩這種努力,因為我也在這條道路上。作者關於目前物質世界的很多猜疑和假設,我本人也都有過。
可是要知道,這些猜疑,這些假設,從專業的角度看未免太過於幼稚。我相信也是出於這種原因,作者選擇了假精神病人之口這種表達方式。
我寧願相信作者是被編輯或者出版策劃帶上了這條路——畢竟把自己所想形成文字沒有錯,我當年狂熱的時候還曾經把自己關於平行世界和文明嵌套理論的假設長篇大論地發給一位讀基礎物理的同學(笑)。
謹此希望未來國內的出版商可以更良心一些。小說便是小說。哭惹,沒有人覺得這本書寫的其實很好嗎??
真的不太能同意最高分的幾位站在鄙視鏈頂端對這本書完全嗤之以鼻的觀點。
可能從專業人士看來,本書不過編造了一個不真實的立場,利用讀者獵奇的心理編纂了一堆神化了的神經病的故事,以堆砌術語的方法強行販售其哲學世界觀。嚴格的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科普讀物,要是我來分類,能分到『科學小說類』這個類目最多了。這個批評確實不過分。
但是從通俗作品的角度說,我覺得它真的寫的很好。
在中國單調苛刻的教育體系里,一切皆是『有用法』的體系里,一個普通受教育的學生能夠涉獵的書能有什麼,以《中學習必讀課外書目》為圓心向外散發,最多讀些經史子集,古外歷史。。。有多少人真的會對什麼宇宙起源,量子力學 生髮出真正的興趣來?
一本幻想集,啟發了那麼人追問時空,宇宙,追問這個世界起源的興趣。
他們只是普通人,坐著普通的工作,拿著普通的工資,他們每天早上擠在擁擠地鐵上奔赴一日有一日的奔忙。突然有一天,他們讀到了一本書,這本書啟發了他們的思考:哦,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也許存在另一種維度的解讀,我生活的這個宇宙,也許存在另一個平行的投射。時間有沒有盡頭,歷史是不是真的存續,那些既定了的因果關聯會不會有一日能被打破再重建?
一本書,可以讓一個普通人,放下手機,放下股指大盤的數據,放下馬雲告訴你的25件事,放下霸道總裁愛上我。抬頭看一眼星空。
我覺得這本書還蠻偉大的。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本被媒體出版社和輿論誤讀的書。 封面上的那些話,不能當真,因為書不能反應全部,但是卻給了另一個角度去看這類人群和其他世界。(以下是讀了之後,我寫的書評,為避免抄襲嫌疑,貼上原鏈接:尊重,執著,希望 (評論: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我相信在這本書的背後,作者一定花了更多的經歷去採訪書中沒有提到的人,畢竟瘋瘋癲癲的精神病人才是大多數,真正像書中提到的一定少之又少。這本書對作者的意義大過它所呈現的,作者找到自己靈魂深處的東西,解開了自己的心結。但這本書,並不是像封面上所說的那樣,「有關人體,心理學……的震撼探討」,大多數時候,它只是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提出了和世間不同的觀點,讓我們自己去思考判斷,更何況,很多由精神病人提出的問題,是沒有必要深究的,不然你也會變瘋子,大家那麼較真,何必呢?
書中有些知識概念甚至不一定是對的,即使這樣,我依舊認為它是本好書。書籍對個人的意義大於社會評價。對我來說,看了這本書以後,過去完全沒有興趣去閱讀的學科,有了一股衝動,想去找些基礎書籍,去讀一讀,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好處之一。
其次,最喜歡書中的《永不停息的心臟》。書中提到:「馬可以跑得很快,鳥可以飛得很高,魚可以游得很深,這些都是他們的特點,但它們都不會去質疑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點,而人類的不同,就在於他的那顆心。
生與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貴,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還有生命的時候,在自己還存在的時候,帶著自己那顆人類的心臟,永不停息地去追尋那個答案。有沒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滿期待,就算會質疑,就算會問為什麼,那又怎樣?不需要為此痛苦或不按,因為人類就是這樣的,就是有一顆充滿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息的心臟。」
去尋找答案,但是不要執著;去質疑,但是不要鑽牛角尖;去尊重,但不要卑微……這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理解到的。將自己的磁場盡量縮小,才能聽到別人更多不同於自己的理解。生命本來就有互異性,每個人都那麼獨特,這本身就是答案。我想,作者解開的那個心結或許源於此。
書中的許多人,或許有天賦,或許有特異功能,我願意去相信這本書是真的。因為我覺得沒有一定的學科基礎,寫不了這書,假的比真的還難寫,說不定自己編著編著就瘋了。書中的大多數人,我並不認為他們是精神病人,只不過思維不能被理解。而真的是瘋子的,太聰明而且「我執」,也就是死心眼。想說,享受追尋答案的過程,而不是答案本身,要執著,不要執念,學會尊重未知,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嘗試去了解分析,才有思考探索的可能。
作者也是因為這些,解開了自己的心結,這也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的益處:去尋找,但不要執念;去尊重荒謬離奇的解釋,但求證謹慎,不要天馬行空。這本書被我歸類於小時候看的衛斯理小說,寫作手法神秘玄乎,滿足讀者獵奇心。
正如@韓冬 所講,這本書確實極度神話了精神病人。
我有個朋友曾經在精神病院實習過,我對他的這段實習經歷進行了八卦。就他接觸過的精神病人來講,大部分是沒辦法正常思考的,智商等同於低齡兒童,跟他們對話得靠忽悠。
師姐很淡定地說,你好我們是非常6+1欄目組來找選手的,如果你答題闖關成功可以到CCTV現場直播參與比賽。
然後病人就乖乖配合了。
首先聲明下,我對這邊書的大概內容,已經忘了十之八九了。但我個人挺感謝這本書的作者,網上看完後,還專門買了一本珍藏。
高中時候,曾經一度很愛胡思亂想,現在想來是潛意識裡為了逃避高考壓力。開始思考宇宙,思考人生。想著是不是有一群更高級的生物,在觀察著我們卑微的人類;想著是不是有外星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想著人和生物為什麼就要一代一代繁衍下來,是不是有人在飼養著我們,給我們的基因里寫上要活下去要生下一代的命令;想著是不是我眼前的世界都是假的,眼前只是一場夢,或者我們是別人夢裡的配角;人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會不會死後就是夢醒來的時候。。。。還有好多好多
大學後我整個人就平靜下來了,後來偶然看到此書,突然間發現自己曾經的一點一絲成形或者不成形的想法,居然很多都能在書中找到,找到組織的感覺。即使真是一群神經病的想法,也莫名感到欣慰,總有人想得和我一樣了。看完此書,就對曾經的那些奇怪想法,突然釋然了。
學習到「科學知識」,其實是件挺無聊的事。知道了鏡子原理,就不會想著那邊其實有著另一個世界的人,在沒有鏡子的地方,那邊有人偷偷謀劃著什麼反人類的陰謀;知道了做夢的無聊機理,就不會想著,其實夢的時間和現實時間,都是真實的,只是我們兩邊到點輪崗。
長大,有時真實一件挺無趣的事。貼上四年前的評價:
整本書記錄了作者四年間與精神病人的訪談手記。我盡量整理思緒,但我知道許多許多的感覺不是用文字就可以表達出來。我只能以關鍵詞的形式,寫下自己最最深刻的感動,或者,可以說是震撼。
孤獨
之所以把孤獨第一個拿出來說,是因為在我看來,這本訪談手記是起源於作者內心的孤獨。這也是我感同身受的。有人說雙子座生來就是孤獨的,哪怕在最熱鬧的人群中,她仍然在內心中有著深深的孤獨。尤其這半年我深刻的體會這種孤獨的感覺,內心裡總是在追尋著什麼東西,我說不清楚。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會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為什麼活著,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的需要,什麼才是我們真正存在的意義。。。。。作者正因為困擾在自己的思緒中,而又無從尋找答案,最後發現在一個世界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感觸。那麼,當我們從這些相對「極端」的視角中觀察,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呢?是否會更接近於所謂的真實?
所以,故事開始了。帶著孤獨上路,去尋找。
尊重
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大的感動不是別的,是尊重。雖然沒有被提及過,但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尊重」。他尊重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特視角,尊重每一個不同於自己的存在。「學會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實那也是對自身的尊重。給自己一個嘗試著去了解、辨析的機會,也許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
這本書很棒的原因不只是這些精神病人的奇思妙想,更重要的是作者尊重的態度。作者很聰明,在與病人溝通的時候一直保持「中立」的姿態,他只是引導,並且作為一個傾聽者。不用自己氣場強加於對方,這樣病人才會對他侃侃而談,說出那些對別人不曾說過的心裡話——他們眼中的世界。
情感
書中只提到了兩次情感,沒有絲毫的煽情,沒有絲毫的誇張。可是我深刻的記得,昨晚我哭了兩次,是完全自然的,淚水潤濕眼眶,自由流淌。
當人類在「退化」的時候,我們沒有了鋒利的爪牙,沒有了飛快的速度,沒有了堅硬的外表。。。這些之後,可能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感情進化的如此微妙。總是有各式各樣的感動存在於心間。作者很輕描淡寫的描述了一個老太太,她老伴去世一年了,兩人感情一直很好,老人很難過,好幾次差點哭過去了,一提到老伴就眼圈通紅。但突然之間,老人一切都恢復正常了,氣色也好了。但唯獨把老伴的遺像撤了,還叫孩子們陪老伴聊天,吃飯的時候桌上始終擺著一副多餘的碗筷,老人還不停的往裡夾菜,對那個空著的位置說話。孩子們都覺得是老人的精神出問題了。準備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療,作者無意中發現了一張卡片,落款日期是老人老伴去世的時候。卡片上的字跡娟秀、清麗。
在老人的孩子們商量是否需要入院治療的時候,作者建議在家休養為主,後來把卡片上抄下的文字給幾個人傳看後,都沉默了,只是點了點頭。
指尖的戒指不再閃亮
婚紗在衣櫃早就塵封
我們的容顏都已慢慢地蒼老
但那份心情,卻依舊沒有改變
感謝你帶給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為你
我才有勇氣說
「永遠,永遠」
……
四維
很多精神病人有著敏捷的思維,嚴密的推理。看過之後,不由得考慮,到底患了精神病的,是他們還是我們?例如,量子力學的嚴密推理和結尾部分的果凍世界……
記憶尤深的比喻,如果把一條蚯蚓除了頭部和尾部,其他部分都塗成藍色,放在藍色的地板上會出現什麼情況?它的頭和尾是有關係的么?當我們以我們現有的手段和視角「看」不到這內在的聯繫的時候,這些聯繫就不存在了么?四維的空間究竟是怎樣的?沒有時間沒有因果關係之後的世界是如何呢?思維是否就是四維?無論各種宗教,都在尋找一片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是否就是我們的精神?以物質為基礎,而又無法脫離物質。就像果凍中的氣泡。果凍是物質,中間的起泡是精神。在果凍中,氣泡可以自由的變換形狀,改變,但一旦完全脫離了果凍,就是另外的東西。。。對不起我不是反物質者,只是,在追尋所謂的極樂世界,是否就是在追尋一種精神狀態呢?
「精神,存在於不存在之中。」看過這麼多,說了這麼多,正常如你是否也會認為,我也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呢?
專註
有一位「精神病人」(我一直不覺得他有任何精神疾病),在三十多歲的時候辭去了公務員工作,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研究史前文明。他詳細的研究了瑪雅文化,縝密的推理以及潛心的鑽研得到了許多有意義的結果。正因為如此,隨著研究的深入,他開始學習瑪雅的文字和藝術,畫一些別人看不懂的圖畫和文字,並且因此被認為是精神病人。但作者和他的對話之中沒有任何精神病癥狀,他痴迷於這種研究並且有理有據。
我想起了書中的比喻,如果你在一百年前告訴當時的物理通訊專家們,你可以用一個巴掌大的東西和地球另一端的人實時對話並且視頻,他們一定認為你就是個精神病人。而這位所謂的「病人」專註於自己的研究,並且有很多有意義的結論。只因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便被認定為「精神病」患者。那麼,我們這些正常人,整日從事著「正常人」的工作和學習,卻不曾如此專註過我們所學所喜歡的東西,這不是諷刺嗎?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慚愧。
我們是否需要反思,什麼時候才可以靜心的專註於一件事情?
謎底
寫下這個關鍵詞之後,我發現自己沒有勇氣和自信去揭示所謂的謎底。
「我們真的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嗎?如果你有了大房子,你想要好車,你有了好車後會想要美女,你有了美女之後會想要地位,你有了地位之後會想要名氣,你有了名氣之後會想要權利,你有了權利之後會想要榮譽,你有了榮譽之後又想名垂千古,你名垂千古之後會想要無盡的生命來看到自己名垂千古。那麼你看到了,你滿意了,你都得到了,你會滿意的決定自己死掉?恐怕不會誰知道你又想起什麼來了。那些你是真的得到了,但你不會就此罷手,你會無窮的想要更多。但是那些真的是你需要的嗎?不見得吧。」
那麼,這個世界是怎樣的?什麼才是真實的?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找一個謎底。有的人用怪異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謎底」,有人認為是自己生活在四維空間中,有人認為是超級細菌製造了我們,有人認為整個世界上是一個大果凍……
找到他們各自的「謎底」的人,都被找不到謎底的人當作是精神病人。
那麼,我們呢?
是該繼續「正常」生活下去,還是繼續尋找這個謎底呢?
最後
昨晚,關燈,合上書,努力讓自己的思緒安定下來,但它總是在不停轉動。我似乎在黑暗中,看見了自己,我存在於我之外。最後不知怎樣,睡著了。你也許覺得我也快接近精神病的邊緣了。
可是,突然感到一些東西漸漸清晰了一點,我們之前稱之為理想主義的東西,是否就是我們都處於「思考中」這樣的狀態。
也許我們永遠都找不到這個答案。但有時候,謎底並不見得像想像中那般重要,我更喜歡的三個字是「在路上」。
沒錯,永遠,永遠,在路上。
以上來自四年前的感受。
現在再看這本書,因為我自身的情感情緒變化,又看到了不一樣的感覺。
那麼同樣的故事,不同的心境下閱讀,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
反觀作者的訪談記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將此書的內容理解為作者的情感在這些案例身上的投射呢?
雖然看法有了微妙的變化,但這依然是一本向內在探索的好書。
感覺如果有著文中的這些想法的人都是『精神病人』的話,那麼大部分的小說家、哲學家、藝術家、甚至是我這樣的普通腦洞青年都是『精神病人』了。
┑( ̄Д  ̄)┍
稍微羅列下自我閱讀過程中的聯想:
首篇《生命的盡頭》頗有凱文凱利式的自組織的系統思考的感覺。
《四維蟲子》讓我想起了《星際穿越》中的四維空間。
《最後的撒旦》有些讓我想起了霍布斯。
《蘋果的味道》這篇很可愛,當做小科幻在看,想起了特德蔣。
《真正的世界》轉換角度去看世界,頗有David O"Reilly的遊戲《Everything》的感覺
《控制問題》讓現代人回歸身體
《時間的盡頭》會想到奧古斯都和柏格森的非線性時空觀
《雨默默的》想到康定斯基後期的作品以及某種藝術上的通感現象
《在牆的另一邊》在吐槽為什麼不去讀現象學
《預見未來》讓我突然想起來了自己有時候在鬧鐘前醒來的和別人推門進來的時候,有意思。
《行屍走肉》這一點也不佛教,佛教內部一樣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爭議和討論好伐,看看印度佛教的幾個傳承,阿毗達摩到唯識中觀的發展...
《還原一個世界》以前沒看過瑪雅文字,去搜了來看好可愛
《永生》想起了永劫輪迴,想起了《命運石之門》億萬年的追尋
《果凍世界》某個『一』的思考方式頗有巴門尼德的感覺(雖然我並不能完全理解巴門尼德所說的『存在』),但是其最終又回歸了退步到了泰勒斯式米利都學派的物質組成的思考,太可惜了。其中提到的彼岸世界反過來沒提到儒家哲學的內向超越我覺得有些可惜。
↑
以上自我思維的發散是基於本身的閱讀經驗來看其想到的,並不是作者思考指向這些線索。
我讀的時候的態度倒是想看看作者在人文和科學上到底有沒有足夠的素養。
然而並沒有 ┑( ̄Д  ̄)┍。
動輒誇獎病人的邏輯清晰表示十分的尷尬。
但是,除開這些算不上科普的發散思維小對話外
作者的態度是有趣的。
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為朝生暮死式地在別人的世界觀中穿梭的態度。
意外的,就這點來說,是一種很哲學式的思考方式。拿張志偉教授說的話,就如哲學史是關於問題以及哲學家試圖用什麼樣的方式回答問題的歷史,我們在其中可能選擇或者是再做出更前的探索。
而很多哲學的問題其實是與生活中問題是一樣的。可能是世界本質的問題,是精神肉體關係的問題,是倫理和道德的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能夠開啟一些讀者的『思』,能有所引導至人文發展千年所積累的思考寶藏之上,而不是只當做奇聞異事,飯後談資,而是突然將人放到一個懷疑的境地中——世界可能並不像我們所謂『常識』所理所當然的那樣的話,那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興趣的發端。
或許也是個嘲諷吧,在這樣的時代,想要讓對世界本身有所關涉的書籍要引起人的注意,都得打上『精神病人』的標籤和浮誇的各種標題,若是這書能讓人從暢銷書櫃檯轉而向哲學人文類的話,那真的一定是一本符合當今時代人們的『好書』了。
天才與瘋子 -&> 這個光譜不對啊 (⊙﹏⊙)b
那前面說的,這些有些話是一些科幻『合理』的想像,有些可能有哲學思想的不完整的來源,但是為什麼是『精神病人』?如果是這樣的話,在哲學史上的一位位哲學家都是有著領袖和宗教開創者氣質的『精神病人』嗎?
作者在《靈魂深處》以及《朝生暮死》提到的精神病人,並對其『美化』,以及題目中天才與瘋子的粗暴連接。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將其關係略作釐清的話,會對很有好處。
作者認為精神病人其實是一種極端化的表現,他試圖在泛化『精神病人』。
思想上將其描繪為一種堅持,一種孤獨,與當代人不同思考方式和思考對象的異質性;
實踐上表述為自我內心的全然放肆地外化,不能夠與大家一起在這個遊戲中扮演自身。
甚至他說
我:『對,不僅僅是同類的感覺。加上一部分患者的知識太淵博、邏輯性太完美、信念太堅定,我甚至經常想我其實是一個不具備淵博知識,沒擁有完美邏輯,信念又不堅定的精神病人。』
她笑了。(hahahahah)
讓我們忽略知識太淵博,邏輯性太完美這樣的無力吐槽的表達。
如果作者不去看望這些精神病人,而是去歷史中文學哲學中去了解那些思想家,我覺得他會更加有判斷能力一些 ┑( ̄Д  ̄)┍ 這些探討根本逃不過哲學涵蓋的範圍,多早之前就被表述過了。
我覺得
喪失了正常生活的能力的就正是文章中泛化的『精神病人』。
有著正常生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麼就是我們這樣的中二少年。
有著正常生活能力同時又投身至現狀的分析與改變實踐的人是為『藝術家』。
即邱志傑所說的正常人 —— 藝術家 —— 瘋子這樣的光譜劃分,其間並沒有天才的位置。
因為我覺得思考者和天才並不在作者給到的這個意義上等同,其中的所謂『精神病人』也並沒有超越常人的能力或者可明確稱之為天才的表現。
所以我覺得不要當『精神病人』,去多看點書,去同樣一邊正常生活一邊思考,
人並不是要麼平庸要麼瘋癲,如此決絕,
平常生活中一樣可以有趣和充滿意義。
如果連思考世界,質疑合理的人,被當成了『天才』,亦或者『精神病人』,劃分在正常人之外,
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無論正確與否,感謝作者和書中的人物,給我提供了另一個看待世界的角度。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北大報告稱中國財富基尼係數 0.73?
※如何解讀「我抽煙喝酒泡吧吸毒,可我知道我是個好姑娘,真正的 bitch 喜歡裝純」的言論?
※如何評價知乎吉祥物「劉看山」?
※如何評論少林寺和尚「我拿個手機,大家覺得不可思議,我開個車,大家說和尚開什麼車。可我們也是人吶」?
※如何評價 Intel 新發布只有 SD 卡大小的 『Edison』 微型電腦?
TAG:書籍評價 | 如何看待/評價X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高銘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