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該選擇看淡世俗、寵辱不驚,還是應該大起大落,飽歷滄桑?

之前有看到一位知友請教如何對生活充滿熱情,他發現自己已變得對外物不再敏感,彷彿感知不到世界的存在,正如一台永不停歇的機器。
在年輕人看來,生活應充滿色彩,儘可能多的去體驗,去嘗試,去碰壁,去失敗,去成功,去感受人間百味
而在各種版本的雞湯以及大人的口中,我們卻常常被指示要變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為其扣以成熟的帽子

人究竟該選擇一種怎樣的人生,才能不枉來人間走了一遭?

俯身傾耳求教


淡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
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
不然操持未定,應用未圓,恐一臨機登壇,而上品禪師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菜根譚》


謝邀。
問題里四個成語,通常都很迷惑人。迷惑在哪裡?迷惑在成語說的是果,而我們卻認為是因。

當我們看到一個大起大落,飽經滄桑的人,臉上寫滿了故事,覺得很羨慕。但如果將他一生中的意識和行為像曬稻子一樣,一一坦誠在你面前,你就會發現你自己絕不會想經歷一次。

你會看到什麼?看到每一個歡樂都短暫得像電光火石,更多是陰暗、迷茫、惶惑、愚痴、惱怒、痛苦、失落、惡念、無聊,以此等等。

那寵辱不驚的人呢?一樣。除掉所有外在的表象,你會發現每個人跟你都沒什麼大的不同。

就像以前那個彈球的遊戲,你初始的力度稍有差別,彈球所撞擊東西的順序就會不同,結果也會不同。但有一樣是相同的:那就是撞擊的性質。就像人貪嗔痴慢疑的對象不同,但貪嗔痴慢疑的性質是一樣的。

人生不是一兩個小時的電影,我們最終需要落到每一個念頭、每一個動作上。因為這才是我們實實在在經歷的。而不是總放棄當前的因,去執著一些虛無縹緲的果。


「看淡世俗,寵辱不驚」…寫出來簡簡單單八個字,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一萬人裡面哪有一個?

許多人,年紀輕輕就說自己「看淡了名利」,其實他根本都沒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名或利。這一句看淡,就彷彿一個處男崩了一場牽過手的戀愛,開了一瓶雪花,點上一根大前門,四十五度的仰望著天空,說「我看透了女人和愛情」…一樣的可笑,荒唐。詩云: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那總是要見慣了花開花落吧。連花都沒見過,又怎能做到淡然…


看淡世俗,寵辱不驚,從來不是一種選擇。

而是你經過了歷練,見識了風雨以後的一種心境。那不是僅僅靠選擇或者學習就能得到的。


其實人生真正的理想狀態,說起來很簡單——「踏實」二字而已。有什麼,就面對什麼,能活出「心安」兩個字,就已經是難得了,別去想什麼寵辱不驚,飽歷滄桑。

倒不如多看兩本書,比什麼都強。

以上


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曾胡治兵語錄》


不跟題主說什麼選擇,先告訴你一個世間的奧秘!一切世間是由四種構造的,叫做{諸行}{呵責有為}{煩惱}{清靜}。世間一切文句,總共也就這四種:{諸行文句}{呵責有為文句}{煩惱文句}{清靜文句}。

我看了題主的問題發現很有趣,世間四種文句你的問題中基本上都有了,可能也就{清靜}少了些。
說「在年輕人看來,生活應充滿色彩,儘可能多的去體驗,去嘗試,去碰壁,去失敗,去成功,去感受人間百味」----這是{諸行文句};
說「在各種版本的雞湯以及大人的口中,我們卻常常被指示要變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為其扣以成熟的帽子」----這是{呵責有為文句};
說「人究竟該選擇一種怎樣的人生,才能不枉來人間走了一遭?」----這是{煩惱文句};
說「發現自己已變得對外物不再敏感,彷彿感知不到世界的存在」----這是{清靜文句}(還不夠徹底清靜的「清靜文句」);

所以覺得題主不用選擇了,你已經差不多把世間的語句說光了!人生無非就是這四個輪子依次轉一轉而已!明白了嗎?



思入世而有為者,須先得世外風光,否則無以脫垢濁之塵緣;思出世而無染者,須先諳盡世中滋味,否則無以持空寂之後苦趣。——菜根譚


高僧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

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


1、題主不必擔心,「世俗」、「寵辱」、「起落」、「滄桑」統統是人生的必修課。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個理想狀態,沒人能做得到。宋代著名雞湯文作者文正公雖然勸說別人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己不也是「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地悲天憫人嘛。
3、關於題主的最後一個問題:

在年輕人看來,生活應充滿色彩,儘可能多的去體驗,去嘗試,去碰壁,去失敗,去成功,去感受人間百味

六個排比裡面最後一個是必修課你不必擔心;第三個到第五個不是說來就來的。
所以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前兩個排比里。


這倆事兒本身不矛盾啊。
大起大落的時候看淡世俗,飽經滄桑的時候寵辱不驚,矛盾嗎?

外面的世界就像一把刀,一刀下去在身上切出一個傷口。
一個3cm的傷口是什麼體驗?這話得看對誰而言,
就像不能脫離了劑量談毒性。那是學術耍流氓。

3cm的傷口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能邪乎一個月。天天看,天天喊,天天哭,天天疼
但是對於一個打籃球的小夥子,可能結痂脫落後突然發現,嘢?我什麼時候傷了這裡?

世界就是世界,不為人的意志所轉移,
只隨因緣的聚散而生滅……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自己選擇成為什麼。
僅此而已……


如果不是階級成分高的,沒有大起大落飽經滄桑,哪來看淡世俗寵辱不驚。

舉個栗子:

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人本來也是個小國王子,錦衣玉食,天天美女日到吐,終於有一天覺得再這樣下去沒意思了,於是出來自虐成佛了。

道衍和尚,姚廣孝,出身貧寒,當了幾十年和尚也沒看淡世俗寵辱不驚,名利都破不開,天天沒事就勸朱棣造反,造反成功,大起大落,飽經滄桑,終於回去廟裡看淡世俗寵辱不驚了。


用我早些時候建立的觀點說說,看能否讓樓主有所感悟。在人類思想史上,對人類的使命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是宗教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人類的使命是相信上帝,或者相信神;第二種是哲學的觀點,認為人類生活的目的是理性、真理;第三種是教育的觀點,認為人生最高目的是完善教育,發揮天資、智力、主動性。
我比較傾向第三種觀點,但是用我自己的理解:人活著,就是為了發揮造物主賜予人的最大能動性,認識自我,探索世界。首先,追尋自己最深處的想法,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人生信念,堅持自己的人生信念,做到內心強大,充實,堅定,充滿積極,原諒自己的不足,認可自己的努力。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探索世界,了解自己和世界的交集,認識自然規律,掌握自然規律,探索世界的奧秘,認識世界的奇妙,感受世界的美好。同時,在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自己,尋找內心的價值追求,重新認識自己,然後更好的探索世界認識世界。
認識自我,探索世界,在這兩點上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兩者相輔相成,循環往複,直到生命的結束。


往往那些寵辱不驚的人,都是經過了大起大落的。

你看到的淡定從容,只是他給這個世界的表情而已。

第一次,身上有了一塊傷,我會哭,會讓全世界都知道我痛了。
之後再受傷,慢慢的我就不會聲嘶力竭了,因為上次哭了,傷口也沒有自動癒合,哭了,世界也沒有對我更好。
一次次磕磕碰碰後,我習慣了,淡然了。不再歇斯底里地哭泣,到處尋求安慰,不再寄希望於命運突然垂青。我學會了自己包紮,學會了避開那些危險的地方。學會了,即使受傷,也對別人熱情不減,依然仰著笑臉。我發現這樣使我更加融洽的與世界相處。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報以歌。
在我看來: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報以歌。

一個擁有強大內心的人,並非強勢的,咄咄逼人的,相反他應該是淡定的,從容的,不緊不慢的。

因為他心裡知道,在這場博弈中,他和這個世界,勢均力敵。


適世,是出世者的入世之法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by 楊絳


曾經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
曾經執著,才能放下執著。
曾經牽掛,才能了無牽掛。

兩者其實是一樣的。


年輕時趁著精力充沛 有長輩關照 還是努力提升自身才好
您講的寵辱不驚 這樣的事每天都會發生
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 這不就是寵辱不驚么
如果一人打過來 您裝作不生氣 微笑著離開 那就違背聖人意思了 您微笑著不也是覺得自己勝人一等嘛 還不是我相 人相打轉 所以你應該還手 也狠狠來一下 這時候還是寵辱不驚 那才是真契合道理了 實話說很難 只是舉例子

所以努力工作 努力學習 努力照顧親戚朋友家裡人 我境界不夠不能真正心底無私 但我通過盡到責任 慢慢為人服務而無所求無所得 通過佛學研究的引導 功夫就有了 慢慢達到真正的無為了 這就是修行

假若讓一個在那靜坐的人幫忙掃掃地 那個人說沒空 我現在正在觀察我煩惱根由呢 這個人我看啊 亦是道貌岸然 這不是很自私呢 我執還有呢 觀察什麼嘛 妄想生妄想

自己空心靜坐 對身心麻木大意 對義務不管不顧 自以為明白佛經意思了 這是不正常的 學佛人恰恰應該勇於擔當


另外人畢竟是人 年輕時更應該自製 如說一些不好習慣 不良朋友 亂彈感情 酗酒吸毒 堅決不要碰 我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方式來證悟 為何自甘沉淪 這才是真正知行合一

每天都是在自私中煎熬 這不正是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自己跑個地方躲著 找一片心靈的綠水田園 那是躲不掉的

金剛經總是說善護念 應時刻保持旺盛的精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態度 去提升精神的深度 探索身心的絕對自由 實現真實的人生


我來這裡講一個我真實的故事,在我看來,佛是一個人的心神,是一種獨特的精神寄託,而不是迷信的說佛神通廣大到怎樣,至於那種迷戀佛法,求佛為自己做什麼的,在我看來都是自私的,每日拜佛而心不靜,並沒有什麼用。
之前我是個無教徒,其實到現在我也沒有明確的皈依佛家,人家都說,人只有在十分無助的時候才會求佛求神,在五年前我遇到了一個男人,以為是愛情,實則是邪淫執念,我傻傻分不清楚便墜了進去,那人比我大很多,也有家室,他的言行舉止讓我認為他便是我意中人,於是不顧道德倫理地跟他在一起,在我現在看起來當時的我可恨可悲。
不要以為插一腳進去的人就很快樂,當時的我內心痛苦,愧疚和慾望撕扯著我的心,我受不了心魔,去一個著名的山下的師傅那裡求過緣,師傅讓我當機立斷,我不聽,師傅感嘆,我在那裡哭了半晌,師傅就讓我回去了,說我有一日終會明白的,給了我一張經文讓我回去照著做,我並沒有理會。終於在與他糾纏了三年後,在外力的壓迫下分了手。分手之後他並沒有糾纏我,直接消失了,斷得乾乾淨淨,我幾次想要輕生未果,認為於父母,我不孝,於自己,我對自己也並不好,於他家室,縱使他們前有不合,我仍然充滿愧疚,於他,即使他對我的那些看起來的好饒人心性,我也該分清。
在朋友的陪伴下,那段時間很快也就熬了過去,但是得了一種每天看到日落都想哭的病,持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又能恢復到正常生活中,朋友親人並不知道這件事。雖然那件事過去了,但是那半年裡對方的家室每兩個月都會打電話過來罵我,我誠然在聽,當作贖罪,但是每次她打完電話的兩個星期,我都心情痛苦,在某個黃昏,我一個人坐在房間里,想起了那張經文,但是沒有找到,我就去網上下了一些佛經的歌來聽,每晚聽著入睡。後來就在網上買了抄經本來抄,心情就漸漸平靜了,後來閨蜜給我介紹了一個新男友,就是我現在的男友,我認為他是我的福星,我甚至認為那是我佛送來渡我心靈的人。我的例假從五年前開始不順,時早時晚,大夫說我以後如果還是不規律,不排卵,有可能不孕,還有很多小病小災,我男友和我相處了半年左右,期間我認為對不住他,告訴了他我之前的事,他並沒有嫌棄我,而是告訴我以後都會好的。果然,自從他出現之後,我的生活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起初的整日無所事事開始步入正軌,小病小災也在慢慢消失,我渴望這種正常的感情,更渴望和他能夠擁有健康的孩子,今年的九月,我去了一個比較有名的寺廟燒香,那天正好是初一,點燃香的那一刻,香灰滑落到了手上,我覺得疼便往下吹,沒有吹掉,甩也甩不掉,後來我沒有管,磕了頭,我佛望著我,我想流眼淚,希望自己以後能順利得子得女的年頭湧上心來,沒有預謀打算,自然而然湧上心頭,我願世間不再有人受心魔之苦,拜完我就起身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才發現,早上落香灰的地方已經起了個泡,不知道是不是我佛在斥責我之前的錯。當晚我坐火車回老家,車上便來了例假,在此之前已經近兩個月沒有來,我母親帶我去醫院看大夫,大夫只是說讓等,也沒說出個所以然,從那以後,我的例假開始越來越正常準確。
我家沒有供佛像,我也沒有佩戴佛,只是每到一處寺廟,哪怕只是經過,我也會在心中默念阿彌陀佛,謝謝佛給了我贖罪的機會,沒有讓我繼續作惡。我信因果報應,我不知我的前錯是否得到了原諒,但是從今,我會善待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人的是非善惡是扯不清的,但是對自己清心寡欲,一切皆是為他人,便沒了心魔,自己也會快樂。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此身難自主,百年隨時過。隨緣消舊孽,不再造新秧。眾善須力行,諸惡且莫為。最好做自己,自己做最好。


根本就不存在所謂應該不應該。
愛怎麼選擇,純粹是你的自由。只要不妨礙別人的自由,怎樣都好。最重要的其實是,理解自己,里外一致,別老是自己跟自己打架!


就像坐過山車,完全看你自己的心臟是否能承受。你有強大的心力,就去大起大落。


推薦閱讀:

與自己下棋博弈,最終結果會如何?
長大以後,你悟出過哪些不一樣的道理?

TAG:人生 | 哲理 | 人生意義 | | 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