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話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恐懼?

我不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我媽在批評我時總會說就你這樣還想在社會上混,你這樣會被人弄死,你這樣還想怎樣怎樣,你這樣會被人笑話怎樣怎樣,其實有時候我覺得可能沒那麼嚴重,我也覺得自己沒那麼差,重點大學畢業,重點中學教書,可是我還是害怕,我稍微做得不好一點我就覺得自己不行,雖然會告訴自己我不可能是最差的,可是做事還是畏手畏腳,總是我媽說的才是 最合適的,我真的很不想這樣,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在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最坑你的人,往往不是別人,而是你的父母。


謝邀。既然已經經濟獨立,建議遠離父母,找到終身伴侶。父母不能陪你一輩子,伴侶和孩子才是。


題主能明顯的看到母親對自己的限制。
這已經開始了自我改變的第一步。

母親給自己造成的情緒障礙一般有3條路能加以緩解。
1、宗教的幫助
2、心理醫生的輔導
3、自學心理知識加以自愈


你好!看得出媽媽的話對你的嚴重影響,估計從小一直這樣,以至於你都經濟獨立了還像個小孩子一樣受困於她的論斷中。

媽媽可能是隨口一說,或者就是她的教育方式,亦或是她心中的某種恐懼通過言語傳達給了你。

儘管已經有了深入骨髓的影響,沒關係,你告訴自己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了。

但改變現狀並非易事,你需要經過再一次的成長。可以通過多讀書,參加個人成長體驗,或者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你會有機會經過一次痛苦又值得的蛻變。


他人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對自我的認知是通過他人眼中的我逐漸確定起來的,父母則是我們的第一面鏡子。
如果在年幼時經常受到別人的批評,那麼自我認知會發生偏差,可能就像題主那樣變得自卑
,覺得自己不夠好。最後即使用一些成績證明了自己確實還是不錯的,但內心仍然受著自我懷疑的煎熬,因為你深受批評者的影響,就像老媽一直發出的聲音,你會問自己「我真的行嗎,會不會做不好?」

無條件的愛與鼓勵是自信的基礎。如果幼年時接受了充足的愛與鼓勵,孩子對自己樹立積極
健康的認知,他會自己肯定自己,也就會自信。即使後來再受到別人的質疑或者挑戰,也不會懷疑自己,因為他從內心是相信自己的,這才是強有力的自信。

電影《墊底辣妹》裡面沙耶醬雖然受到學校老師和爸爸的鄙視,幸運的是她有一個完全信任關懷她的媽媽,絕對的相信與關懷成為她向前的動力,照亮了她的整個人生。

所以題主的不自信可能來源於童年時期受到的過多否定,而母親的再次批評可能喚起從前的不安模式,又成為了母親眼中那個不夠好的孩子。
怎麼解決?
改變自己容易,改變他人太難。
不可能讓媽媽變成一個愛鼓勵的人,那麼就利用反思性來改變自己的認知。你一定要認識到,即使是媽媽,她所說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她說這些話或許只是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個挑剔又愛批評的人,她對任何人都很難滿意,她對你的評價是不客觀的是不對的。所以不要再把老媽的批評放在心上,這樣就能避免內心進一步受老媽影響。當然不要討厭老媽,她的認知也受到自身的局限,不知道自己對你的影響。


我也是


別人的語言確實對我們有很深的影響,
但是還是有辦法解決的,

首先你要獨立,自立,靠自己,然後你內心的自信和勇氣就會回到你身上,當你可以養活自己的時候,你才有勇氣保留自己的觀點。拒絕別人的話。
只要你覺得不認可的話,大可以說,管你屁事,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又不靠你吃飯!

有時候害怕別人的批評往往都是不夠自立的表現,對一個人的害怕會當做對所有人的害怕,就會膽怯。

當你做到獨立後還受到消極的影響,
你需要把別人說的話和自己認為對的話寫下來,分析,根據符合你的期望結果的觀念打鉤?保留。

你不喜歡的,對你有負面影響的話,打叉X否定,然後當它們從你腦海中刪除。

從此做自己的主人,
選擇自己喜歡願意的思想觀念。

記住,你相信什麼思想,都會成為你的生活,務必選擇你需要的。刪除你不想要的。

建議你看看《思考致富》中 人的六大恐懼的根源 以及如何解決恐懼。


自我價值不在於別人的評價,而在於自己的認知和定位。多看心理書吧,很多情緒方面的困惑其實是來自於很小的事情,形成思維定式了。


又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稱職的,基於此,你對你的父母沒必要言聽計從,她們對你的評價你也沒必要太認真。做好以下幾點:一是維護好表面的形象即可,父母說時假裝聽,出了門該怎樣就怎樣,完全不用當回事;二時既然經濟已經獨立了,不用刻意和父母住在一起,過一過獨立的生活,參加一些社團,比如戶外活動的,比如慢跑的,朋友多了比較的緯度也就多了;三是提高自身實力,只有自身提高了,批評的聲音才會越來越少;最後,也許你媽到更年期了,堅持過了這幾年就沒事了。


你媽媽的控制欲有點強吧,不按照她的意願來就開始嚇唬你,而且百試不爽。
稍微遠離原生家庭,自我升級吧,了解自己,重新建立自己。


推薦閱讀:

皮膚饑渴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男友介意男髮型師給我剪頭是心裡有問題嗎?
如何克服自己的內向融入一個群體?
為什麼知乎上有的用戶總覺得比非知乎用戶人群要有優越感?
二戰時期美國真的出現不少想參軍結果體檢沒過最後自殺的事情嗎,如果是真的,為什麼?

TAG:心理 | 職場 | 家庭教育 | 焦慮 | 交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