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藝術作品《新清明上河圖》?
這跟藝術沒什麼關係,更接近以戲謔、諷刺為目的的漫畫。
《清明上河圖》自北宋後還有明本(仇英)和清本(清宮畫院),都分別添加了屬於自己的朝代的 人物、風俗,追求的是時代性和普遍性。這個所謂的《新清明上河圖》添加的東西主要都是一些近年的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特殊性很突出,主要還是為了諷刺調侃。
抱著這樣的目的,你沒辦法要求它有什麼藝術性,何況創作時間還擺在那裡,所以看完笑笑就好。
知乎現在已經牢牢地樹立了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凡說貴國不好的,必定就是抹黑的,以偏概全的,是自己看不懂社會。
某篇回答洋洋洒洒,很自信的樣子。還很隆重地打出「藝以載道」的招牌,讓藝術家有藝術家的良知和責任感。這種看似義正詞嚴的論斷,恰恰就是斷送中國藝術的核心原因:藝術從來都是權力的附庸。
「都是經過設計的戲劇衝突的統一展現,並不是真實生活的直接還原。」
我首先問:藝術作品為什麼要是真實生活的直接還原?需要嗎?需要嗎?需要嗎?
「……而並沒有呈現一個公允的文化面目,更談不上文化引領了。」
藝術作品為什麼要公允?為什麼要引領?引領誰?誰那麼需要引領啊?官方的也就算了,更何談一個私人作品。
「我認為《新清》的「偽現實」就在於此,一味地追求「淺」(淺顯)、「俗」(通俗)、「白」(直白),作品形象平面化、概念化,這是低估了真實生活的豐厚意蘊和各層次觀眾的思想高度與審美水平。……卻沒有看到這只是一部分人而已,它並沒有讀懂整個社會,因此它只是一道快餐而已。 」
觀眾的思想高度?什麼思想?沒有讀懂整個社會?我只問:為什麼要讀懂?交作業嗎?
「你腳下的土地,就是你的中國。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怎樣,中國便怎樣。 你墮落,中國便墮落。你光明,中國便不黑暗。雖然我從來堅持藝術只是那載自己的藝術,但當代中國的現實主義作品,依然當有藝以載道的分量,生活在大時代的藝術家,依然當有藝術家的良知與責任。你要記錄中國,當有一個平和、真誠而開闊的視野,去記錄我們這片愛著恨著卻也深深眷戀著的土地。」
別告訴我你打算模仿會後那得寵少年的文風,如果是,那我恭喜,你學的很像。如果不是,那我看你對藝術太不了解了。
藝術從來不需要,也不可能要承載什麼社會責任,某些人喜歡的東西,還是我已經說了許多年的「宏大敘事」。
藝術,就是細節的,就是自我的。她完全沒必要用「完整地,全面地表現了社會真實」這個放大鏡來檢驗她的好與壞。
你喜歡你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僅此而已。
你不是自己也說了嗎?「藝術只是那載自己的藝術」?
在我看來,新清明上河圖,不是一件那麼好的作品。但這個不太好,只在於布局謀篇,只在於藝術細節,只在於表現手法,只在於形式與主題的對應。
中國當代藝術比較大的問題就是,未經過完整的藝術史的流變而直接面對世界現代藝術的發展,為了跟上,往往用很粗糙和簡單的對比、反差、拼貼、象徵等手段表達一些其實異常簡單,但是又人為重重包裹的藝術主題。
僅此而已了,但這個作品的不那麼完美絕不在於:「沒有完整地、全面地表現真實社會」。
你國貝克特下鄉荒誕現實表現手法而已
具體嘲諷意義有大概這麼三層
圖裡畫事件的是一層
作者要表達的只能通過這種旁敲側擊的方法是第二層
這幅圖的諷刺與抨擊者在這幅圖裡都有相應指手畫腳的旁觀角色是第三層
有點黑色幽默的意思
微博段子手,P圖哥的水平,毫無水準可言
我這個回答,一定是最好的。
《新清明上河圖》是一副戴翔先生2014年創作的攝影作品,我稱之為「新寫實主義繪畫攝影」,它模仿《清》的創意與模式,以全新的現代視角,展示了一副當代中國浮世繪。
社會上對這幅作品褒貶不一,在國家級影評人那裡它是非常針砭時弊、一路過關斬將獲得國家級大獎的傳世神作,而在很多人眼裡,它又是一副太過暴露社會弊端、負能量滿滿的高級黑。
在我看來,這幅作品非常搶眼,有著非常好的創意,而且它也引發了社會的關注與討論,這就意味著它已經獲得了成功。因此,它在我的心目中,是副非常精彩的作品。但是,身為一個反應中國當前社會眾生相的紀實性質作品,它真的合格嗎?
第一次看到這個作品的時候,我滿滿的驚喜,被它的立意打動了,而且看到一些比如「我爸是李剛」「天價房與不法拆遷」「包小姐與征爹求包養」還覺得很生動,但是看著看著,就覺得之前不好的預感出現了——這畫不太耐看,顯糙。
我認為的這種「糙」,並不是技法上的不講究——這作品耗時兩年,搭景找演員擺拍耗資8萬塊,這還不算賬面下的,作者以25米的長度較為詳盡的展示了很多網路和社會熱點。所以,這作品的製作真的算是煞費苦心了。
但這糙,其實表現在的是作者的描寫點,看上去它以非常紀實的手法把當代中國典型的奇人逸聞軼事都放到這全景的大浮世繪里了,還不乏曾在社會和網路上引起過強烈反響的熱點事件。但是,這種看上去的「寫實主義」,其實是種「片面寫實主義」,甚至是「偽寫實主義」,也正因為此,這幅作品看似客觀實則以偏概全,把人們的關注焦點聚集在了一些負面典型上,而並沒有呈現一個公允的文化面目,更談不上文化引領了。
《新清》是一部新寫實主義作品,它是區別於傳統寫實主義的新文化建設語境,而這「新」就在於它的創作理論基礎是現代藝術理論、創作內容是真實生活的誇張、創作手法更具個性化與時代性。
我們從「新寫實主義」來好好分析下這幅作品——
1.《新清》以現代藝術理論作為理論基礎。現代理論的最大特點是:
①多元性與自由性:中國藝術不再以過去單一的「高大全」標準來創作,而是大眾文化的高揚。→因此,《新清》所描繪的不再是喉舌般的政治宣傳畫景象,而是整個社會暴露出來的尖銳而熱議的眾生相,這作品是接地氣的大眾文藝。
②事件性:現代藝術理論取消了永恆的本質,一切偶發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義,而且瓦解了生活實際中的因果關係與理性順序。→因此,《新清》所展示的不再是那些典型常見的、一派和諧的事件,而是用引起廣泛爭議的社會焦點事件還原當時的現場效果,並且使用拼湊的手法把不同時間空間的事集中在一長卷中——傳統的散點透視法在濃縮的全景照片中再次顯出了魅力(這也是這幅作品具有傳承和創新最精彩之處)。
③虛擬性:傳統的現實主義是由具體的社會事件組成的,比如風景畫就是風景畫,人物就是人物,而現代藝術理論下的新寫實主義作品,它是由符號解釋構成的。→因此,《新清》有個招牌上寫著「草泥馬」合成的一個字,這個符號,並不需要一個赤裸裸的事實展示,在當代社會不動聲色就呈現出一種荒誕和黑色幽默的意味與氣氛。
④拼貼性:現代藝術理論認為,以往出現的各種藝術聯繫起來的時間脈絡已經失效,藝術的歷史沒有了「時間之箭」。藝術不再古今之分、內外之別,一切曾經出現過的藝術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們挪用和拼貼的對象。→因此,《新清》正是這種不以時間為發展順序的作品,它把不同時空發生的一些事件拼湊在一起產生對比的化學效應,比如圖中不遠處的兩個地方,一個掛著正能量閃閃的大紅條幅推薦拆遷改造的好處,而另一邊卻賣出88萬每平米的天價房讓百姓慨嘆「安得廣廈千萬間?」,這兩個都是不同時空的事實,它們是整個轉型時期物慾社會浮躁的現實,而有意拼貼起來所隱喻的便是藝術上的真實。
⑤流行性:現代藝術不再追求永恆的價值,同時反對高雅與通俗、精英與大眾之間的區別,這就使得藝術像消費社會的商品一樣,具有時尚、流行等特徵。→因此,《新清》所描繪的也不再是那種現實主義題材中老套的常見景物,比如花鳥魚蟲,比如歌頌和讚美領袖和先進人物的歷史作用的「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作品,再比如我們一些老派寫實派最愛展示的農民和少數民族題材,《新清》一掃老氣橫秋,它把視角對準了普羅大眾身邊的熱鬧事、熱議事,人們看了自然有議論有反響。
2.《新清》這幅新寫實主義作品,反映的正是日新月異的新生活下人們的生活與文化狀態。
當代中國社會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很多生活中聞所未聞或者從前潛伏在傳統世俗社會下的逐漸附上水面,它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存環境與文化方式。
書店曾是人們精神食糧的享樂區,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也在喧鬧繁華的北宋街頭畫了很多那時的書局,而現在的實體書店經營舉步維艱,所以看看《新清》上的店鋪吧,哪裡還有什麼書店可循,有的只是成人用品店和足療店這種,還畫了好幾家;
再說人們的娛樂場所,張本《清》裡面畫了很多「勾欄」「瓦肆」,這是當時人們看戲的地方兼娛樂會所,有的街頭藝人們還在街頭巷尾唱著鼓曲說著評書,還有野台戲、耍猴戲、僧侶拳擊、說書、走鋼絲走繩、打花鼓、和尚雜耍、鬥百草、傀儡戲、相朴等表演,可現在的娛樂生活景象呢?非法情色產業遍地開花,警察在色情場所掃黃嚴打,代替街頭唱大戲的是那些玩COSPLAY的。我們的生活,究竟是更豐盛了,還是更貧乏了?
再看看我們的商業生活,張本《清》中招牌繁多:酒帘、飯鋪晃子、接骨店、香蠟鋪、筆墨店、鞋店、雜貨店,飲食類招牌如官鹽、糖房、糟熏海味、蜜餞、羊肉、茶點、小吃店等,又如公家機關市招:官廳、狀元府等都事無巨細的展現了。我們《新清》中好像就寡淡了好多,零零散散幾個不知名的建築,有的要麼還在新建要麼就要拆遷。
還有我們身處的自然環境,張本《清》中最多的是那河那樹,岸邊巷陌可以一個人都沒有,那裡沒有霧霾,沒有人類文明無孔不入的氣息。《新清》中的我們,把人類的生活生產領地不斷擴大到每一個角落了,垃圾就那麼視若無睹的堆砌,河邊的郊區人們砍樹量地,一座座摩天大樓又會拔地起。「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轟然倒地的,是人類的慾望還是幸福的泡沫?
看看街上人們的狀態吧,張本《清》那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大街上雜而不亂,三教九流的人群都在平和的走著自己的路過著自己的生活,桃李紛飛下人們或興緻沖沖或漫步閑庭,也許看到久違的老友還會君子般的作揖道句好久不見,但都體現著那個繁榮時代的濃郁和純粹。《新清》中人們是各不相同的,不同到彷彿不在一個世界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養老保險宣傳的公務人員一臉淡然的坐在那裡,身下就是流落街頭的貧瘠老人;幾位農民扶起摔倒的人,而城裡人卻急著發微博記錄好人好事;街頭的小販們被城管一腳踹在地上,而征爹求包養的妹紙卻營銷的自在。我們再也不是從前那井然有序了,即使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下宣傳著平等,但人和人的生活與精神狀態已經深深劃分為三六九等了。人們三五成群,聊天,打鬧,冷漠,看笑話,發朋友圈,各懷心思,逢場作戲,才是我們破碎社會的真實寫照吧。
同是《清明上河圖》,幾百年過去了,那潺潺流淌的河流能重現,那參差錯落的屋舍能重現,那鬱鬱蔥蔥的樹林能重現,那熙熙攘攘的人群能重現,回不去的卻是那很深很遠很古典。
3.《新清》這幅新寫實主義作品,卻是「偽現實」。
余華今年的新作《第七天》,藉助一個死人赴死的魔幻故事外殼,將一段衍生於中國當代的殘酷寫真展現了出來,有人說它是一部曾經熱點新聞拼湊的小說,因為裡面各式影射新聞事件的悲劇,比如醫院隨意丟棄棄嬰、鼠妹的跳樓秀、開發商強拆、市民衝進警察局殺人等等,在這紛紛擾擾的記憶碎片式的拼接中,我們看到的是當代現實主義的悲劇。
但是對於這部小說,相當一部分人提出異議,他們認為是毫無技術含量的拼湊,表面看上去很靈巧,實則討巧的成分更多。
我認為,《新清》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看似是用一個個真實社會事件拼貼來形成一種真實的揭露和諷刺意味,但這作品其實很不講究,它就像是我們的電視劇一樣——看著像是真實社會現象的搬演,而實際上都是經過設計的戲劇衝突的統一展現,並不是真實生活的直接還原。
隨著經濟的發展,金錢開始滲透進生活的每個毛孔里,人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而西方觀念的漸進,也在精神領域讓人們蛻變。這一切都造成兩個影響: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的漂移。在這一社會整體狀態的表徵上,《新清》還是很準確的。
但問題出在它的拼湊手法和心態。就拿城管這個形象來舉例,圖中出現了城管暴力執法問題,這個熱點讓人瞬間共鳴,因為媒體上每天報的就是這種負面消息,但城管就是這種單一的紙片人形象嗎?很多城管與當地商販有著很和諧的關係。再比如說養老政策那張,雖然很黑色幽默,但我們當前出台的好政策其實也真的不少,很多非常利民。只可惜,官民魚水情這種消息才沒人關注呢,甚至你表現出來了還有人酸意滿滿的說你是五毛。所以這就無意中形成了另一層面上的思維與輿論暴力——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高大全」和報喜不報憂的那種新聞宣傳方式是種虛假和不自由,那全部的諷刺和揭露和前一種是一樣的——它們都不尊重真實,而是以片面的粉飾以偏概全。如果作者能在這些負面形象的不遠處,來一個不同的形象,是不是更加公道自在人心呢?
因此,我認為《新清》的「偽現實」就在於此,一味地追求「淺」(淺顯)、「俗」(通俗)、「白」(直白),作品形象平面化、概念化,這是低估了真實生活的豐厚意蘊和各層次觀眾的思想高度與審美水平。這種通篇以負面場景貫穿,更像是加長版的微博吐槽段子集合,一部分人群的壓力、痛苦與憤怒放大表現,卻沒有看到這只是一部分人而已,它並沒有讀懂整個社會,因此它只是一道快餐而已。
你腳下的土地,就是你的中國。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怎樣,中國便怎樣。 你墮落,中國便墮落。你光明,中國便不黑暗。雖然我從來堅持藝術只是那載自己的藝術,但當代中國的現實主義作品,依然當有藝以載道的分量,生活在大時代的藝術家,依然當有藝術家的良知與責任。你要記錄中國,當有一個平和、真誠而開闊的視野,去記錄我們這片愛著恨著卻也深深眷戀著的土地。
最後以張載的這句話做結: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此答案純粹是為了吐槽那個「我寫的是最好的」的張小玉的。
我認為他寫的是最不好的。
他說的這麼高大上,好嚇人,用了很多高大上的術語,但是你用高尚的詞語跟你自己高尚是兩回事。
人家藝術家就娛樂自己,娛樂大家而已。人家根本就不想追求什麼高大上。不想追求你說的立心、立命這些東西。
你的理論錯誤在於
1要藝術上綱上線為萬民為蒼生。我不知道梵高為了誰,也不知道曹雪芹又為什麼?宋徽宗的字和畫,李煜的詞為天地立心了,為生民立命了,為萬世開太平了?是不是他們的藝術都沒有價值?藝術可以立心、立命,但不必然要求立心、立命。事實上絕大部分藝術根本不需要立心、立命。不立心、立命的藝術一樣可以萬古流芳。想立心、立命的藝術絕大部分都寫成了狗屎,比如那個什麼《金光大道》
2文藝有沒有這種能力立命,立心,開太平?顯然沒有。真有這能力,那哲學家、政治家豈不要失業了。中國人喜歡誇大藝術對社會的影響力,其實藝術真沒有這麼厲害 。希臘藝術牛吧,羅馬能比?結果怎樣?宋儒的立心、立命高大上 吧,蘇軾、李清照藝術家多如天上繁星吧,被遼欺,被金破,被元滅。你告訴我,遼金元的哲學家、藝術家你這知道幾個?
3文藝要不要立心立命這些東西?
御用文人可以有著覺悟,鐵肩擔道義的文人有著想法,想開文代會的某類有著需求,一般的文人,我只表達我知己,我為市場、觀眾表達就可以了。什麼立身、立命這些東西讓那些帶魚們去做吧。
4
看看你的結論
--------------------------------------------
你腳下的土地,就是你的中國。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怎樣,中國便怎樣。 你墮落,中國便墮落。你光明,中國便不黑暗。雖然我從來堅持藝術只是那載自己的藝術,但當代中國的現實主義作品,依然當有藝以載道的分量,生活在大時代的藝術家,依然當有藝術家的良知與責任。你要記錄中國,當有一個平和、真誠而開闊的視野,去記錄我們這片愛著恨著卻也深深眷戀著的土地。
--------------------------------------------------------------------------------
說的好有道理?果然是論文格式。
什麼是藝術家的良知和責任?請問托爾斯泰有沒有,巴爾扎克有沒有?雨果有沒有?貝多芬有沒有,畢加索有沒有?魯迅有沒有?
按你的標準魯迅應該是有的吧。那他的作品都寫了什麼,這是你的話
--------------------------------------------------------------------
通篇以負面場景貫穿,更像是加長版的微博吐槽段子集合,一部分人群的壓力、痛苦與憤怒放大表現,卻沒有看到這只是一部分人而已,它並沒有讀懂整個社會,因此它只是一道快餐而已。
----------------------------
用到魯迅的小說集上也和合適吧!!!1
你個魯迅滿清政府沒有好的一面嗎?你為什麼寫屠殺革命者
你個魯迅老百姓沒有好的一面嗎?你為什麼寫人血饅頭,告密者
你個魯迅底層人物不應該是善良淳樸 的嗎,你為什麼寫啊Q,
你個魯迅只是分子不應該擔道義的嗎,你為什麼要寫在酒樓上?
你個魯迅,為什麼不平和的真誠的看看民國政府。國家慢慢統一,經濟進步,逐步收回列強特權。你看到了嗎
------------------------------------------------
按你的標準,魯迅寫的這些東西算是什麼藝術家?
5 心、命是什麼東西?
宋儒的心是什麼心、命是什麼命,怎麼個立法。
我們今天的心又是什麼心,什麼命
中國心,還是馬克思心?
排名第一的回答不還是一上來就扣個大帽子,什麼牢牢樹立某某價值觀。我個人很反感,有的大豬一上來就說知乎怎麼了,知乎有什麼風氣了,知乎淪落了吧啦吧啦的,但其實知乎沒怎麼啊,你說的只是你覺得你眼裡的知乎,不要自以為現在全局看問題了。
好了,談談個人看法,這個作品不說他的諷刺意味,表現手法來說算不上藝術,因為個人來講,這個作品沒有絲毫美感,遠不如一些諷刺漫畫藝術感強。
不懂藝術的喜歡嘲弄醜態的作品。
十字綉高手必爭之地!
一個社會,有一群人擁護A,有一群人擁護B,A號稱自己是被B噁心成A的,B號稱自己是被A噁心成B的,兩撥人彼此視如仇敵,又都覺得自己很正確。凡是那些不願意掉份去掐架的,或者沉默,或者已經被幹掉,更大的可能是在兩撥中間成了可憐的小透明。
你說這畫淺薄?那淺薄是你們的淺薄所造成的。你們的淺薄又是他們的淺薄所造成的。怪誰呢,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我們所確切知道的是,某會議後得志的少年一定一點都不淺薄,他就代表了正確,代表了未來的方向。
有時候認真點想,真覺得你們也可悲得可以。腦洞很大的作品,大量引用民生焦點,集市井醜態為一體的黑色幽默
ps:作者沒有被跨省真是奇蹟啊~
思想豐富,內容深刻。
直觀的感受,弄這個的作者,根本就是想諷刺社會啊。
我特別能理解很多人抓耳撓腮的反對這張畫的心情,就像那種被別人抓到尾巴之後那種無力,但是不甘心的心情,只能拚命找東西來反駁
想法可親可敬 膽量可欽可佩 至於效果。 可有可無吧
我親學長阿_(:_」∠)_後來去央美了
不敢讓人評論的評論者?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生活還原這絕對算不上藝術!
看不懂
新清明上河圖就作品來說有兩種不同的解讀:社會性的和藝術性的
社會性的解讀:它反饋了一些社會的現實,或者一部分的社會現實(負面的熱點話題)。借用名作清明上河圖的名氣,重新解讀社會,可以快速成為社會的熱點。但是社會性的階段對作品來說更偏重炒作,是一種消費品;
藝術性的解讀:首先應該思考如何審美該作品,或者該作品是否可以給觀者新的關於創作和關於人生的思考,這幅作品應該也是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如:曾梵志《最後的晚餐》蘇富比拍賣創天價,該作品重新對名作的解讀,給人們不一樣對於美另外一種思考。就藝術性而言,該作品創造的美更持久一點。
挺好的啊,形象逼真
尤其是很現實帶入,古人的那份神秘感就消失了,反之而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上一代人能夠輕鬆分辨東南西北?
※遇到天橋上過夜的殘疾人要不要給錢?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偽娘?
※如何理解高智商反社會人格?
※有沒有什麼時候突然有人讓你覺得姜還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