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豆瓣的文藝女青年網名都愛以蘇姓?

相關問題:文藝女青年名字列表中為何西、南、北都有,就是沒有東?她們對東字什麼想法?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45035


當年姐在豆瓣寫小清新教程 的啊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083834/
貼一小段
首先要有一個小清新嘀名字:以下欄位任意挑選組合啊神馬的,介個不用說了的,類似於x小x什麼的大家都會了的:蘇 夏 左 初 陌 離 紀 清 薇 朵 白 默 淺 若 月 瑾 染 斷 安 墨 念 以 北 顧 羽 七 蓮 見。。。。。。

人物稱謂上,以他她是必備 我,你次之 啊?說他她人一多怕搞混了 管那麼多幹什麼,要不要有點神秘感的呀,分不清楚才顯得你這關係的糾纏不休

外婆不說外婆 必須是祖母

時間不說時間,參考如下:傾城時光 此去經年 洪荒年月 白馬過隙 末世 罅隙 遲暮 素年 往去 浮生 紀年

宅不是宅 是離群索居

姑娘不說姑娘妹子不說妹子,要說女子,而且必須是手帶古舊繁複鏤空花葉紋的銀鐲女紙。殊途同歸,薄涼入骨,冷暖自知。

去哪裡幹什麼要說何往生於何處。

笑不說笑,要叫靨,嫣然淺笑,傾城笑顏。 風箏不說風箏說紙鳶,蛋疼不說蛋疼要叫凝眉

衣著 。一定要是碎花棉布亞麻絲綢雪紡,或素娟或錦衣,簡單的棉麻質地,柔軟飄逸的與肌膚親吻的雪紡或者是混雜著汗水和精液味道的白色襯衫,。以此來對應女子內心的孤寂清高與世隔絕或者反襯在浮世之下下女子依稀留存著不食人間煙火的心智或者寂寞傷感悲傷逆流成大海,紅塵看破枯井無波伴於青燈古佛菩薩垂目間她拂袖而去不與世事同塵,了以殘生哪怕其實像樓主一樣會在為下一頓是吃香菇雞塊還是紅燒牛肉還是酸菜魚味道的泡麵而糾結。

那裡的男子多是女子愛情虛化的寄託和對現實生活的渲染加工以獲得的自我滿足感,

參考用詞:

兩個字的:心善 溫和 乾淨 內斂 細緻
三個字的:安全感歸屬感
四個字的:溫潤如玉 風度翩翩 內心堅定 眼神明澈 .嘴角上揚 .嗓音溫和 儒雅從容 淡定溫暖 清澈笑容,手指好看, 眉目清朗。 。 。

連接詞 終究 亦 必 怕 。。。

當年姐多麼清醒自知。。。。


真的文藝青年會取以下蘇開頭的名字:

蘇維埃
蘇聯
蘇斯洛夫
蘇30
蘇27
蘇35
蘇25
蘇霍伊
蘇霍洛夫
蘇丹

文藝這個事情,不能簡單就是個名字,就算只是名字,也得有內涵。

張馨予 張予曦 張雨琦 張雨馨 張辛苑 張羽熙

說實話,這名字真的不如李建國和王抗美來的有內涵,後者好歹還帶個歷史意義,前者除了讓大家增加漢字辨識能力,還能怎麼樣呢?

蘇軾,字子瞻,因為軾是車前面的橫杠,趴在上面可以望遠,所以叫子瞻。翻譯成現代漢語,叫做「蘇前保險杠」或者「蘇行車記錄儀」

他弟弟,蘇轍,字子由,因為古代的車,講究一個合轍(由轍),所以叫子由。翻譯成現代漢語叫「蘇軲轆印兒」「蘇輪胎印」「蘇軌道」

好么,張雨馨和張羽熙呢?

我覺著還不如蘇軲轆印兒和蘇前保險杠來的爽快。


數據來自一樓
大家選一選
照顧大家的滾輪,略微修改了下

let arr = "蘇 夏 左 初 陌 離 紀 清 薇 朵 白 默 淺 若 月 瑾 染 斷 安 墨 念 以 北 顧 羽 七 蓮 見".split(" ");
//let combine = (key) =&> arr.filter(a =&> a != key).forEach(a =&> console.log(`@${key}小${a} `));
let combineToLine = (key) =&> arr.filter(a =&> a != key).reduce((line, item) =&> line + ` ${key}小${item} `, key+"
");
arr.map(a =&> combineToLine(a)).forEach(line =&> console.log(line));


蘇小夏 蘇小左 蘇小初 蘇小陌 蘇小離 蘇小紀 蘇小清 蘇小薇 蘇小朵 蘇小白 蘇小默 蘇小淺 蘇小若 蘇小月 蘇小瑾 蘇小染 蘇小斷 蘇小安 蘇小墨 蘇小念 蘇小以 蘇小北 蘇小顧 蘇小羽 蘇小七 蘇小蓮 蘇小見


夏小蘇 夏小左 夏小初 夏小陌 夏小離 夏小紀 夏小清 夏小薇 夏小朵 夏小白 夏小默 夏小淺 夏小若 夏小月 夏小瑾 夏小染 夏小斷 夏小安 夏小墨 夏小念 夏小以 夏小北 夏小顧 夏小羽 夏小七 夏小蓮 夏小見


左小蘇 左小夏 左小初 左小陌 左小離 左小紀 左小清 左小薇 左小朵 左小白 左小默 左小淺 左小若 左小月 左小瑾 左小染 左小斷 左小安 左小墨 左小念 左小以 左小北 左小顧 左小羽 左小七 左小蓮 左小見


初小蘇 初小夏 初小左 初小陌 初小離 初小紀 初小清 初小薇 初小朵 初小白 初小默 初小淺 初小若 初小月 初小瑾 初小染 初小斷 初小安 初小墨 初小念 初小以 初小北 初小顧 初小羽 初小七 初小蓮 初小見


陌小蘇 陌小夏 陌小左 陌小初 陌小離 陌小紀 陌小清 陌小薇 陌小朵 陌小白 陌小默 陌小淺 陌小若 陌小月 陌小瑾 陌小染 陌小斷 陌小安 陌小墨 陌小念 陌小以 陌小北 陌小顧 陌小羽 陌小七 陌小蓮 陌小見


離小蘇 離小夏 離小左 離小初 離小陌 離小紀 離小清 離小薇 離小朵 離小白 離小默 離小淺 離小若 離小月 離小瑾 離小染 離小斷 離小安 離小墨 離小念 離小以 離小北 離小顧 離小羽 離小七 離小蓮 離小見


紀小蘇 紀小夏 紀小左 紀小初 紀小陌 紀小離 紀小清 紀小薇 紀小朵 紀小白 紀小默 紀小淺 紀小若 紀小月 紀小瑾 紀小染 紀小斷 紀小安 紀小墨 紀小念 紀小以 紀小北 紀小顧 紀小羽 紀小七 紀小蓮 紀小見


清小蘇 清小夏 清小左 清小初 清小陌 清小離 清小紀 清小薇 清小朵 清小白 清小默 清小淺 清小若 清小月 清小瑾 清小染 清小斷 清小安 清小墨 清小念 清小以 清小北 清小顧 清小羽 清小七 清小蓮 清小見


薇小蘇 薇小夏 薇小左 薇小初 薇小陌 薇小離 薇小紀 薇小清 薇小朵 薇小白 薇小默 薇小淺 薇小若 薇小月 薇小瑾 薇小染 薇小斷 薇小安 薇小墨 薇小念 薇小以 薇小北 薇小顧 薇小羽 薇小七 薇小蓮 薇小見


朵小蘇 朵小夏 朵小左 朵小初 朵小陌 朵小離 朵小紀 朵小清 朵小薇 朵小白 朵小默 朵小淺 朵小若 朵小月 朵小瑾 朵小染 朵小斷 朵小安 朵小墨 朵小念 朵小以 朵小北 朵小顧 朵小羽 朵小七 朵小蓮 朵小見


白小蘇 白小夏 白小左 白小初 白小陌 白小離 白小紀 白小清 白小薇 白小朵 白小默 白小淺 白小若 白小月 白小瑾 白小染 白小斷 白小安 白小墨 白小念 白小以 白小北 白小顧 白小羽 白小七 白小蓮 白小見


默小蘇 默小夏 默小左 默小初 默小陌 默小離 默小紀 默小清 默小薇 默小朵 默小白 默小淺 默小若 默小月 默小瑾 默小染 默小斷 默小安 默小墨 默小念 默小以 默小北 默小顧 默小羽 默小七 默小蓮 默小見


淺小蘇 淺小夏 淺小左 淺小初 淺小陌 淺小離 淺小紀 淺小清 淺小薇 淺小朵 淺小白 淺小默 淺小若 淺小月 淺小瑾 淺小染 淺小斷 淺小安 淺小墨 淺小念 淺小以 淺小北 淺小顧 淺小羽 淺小七 淺小蓮 淺小見


若小蘇 若小夏 若小左 若小初 若小陌 若小離 若小紀 若小清 若小薇 若小朵 若小白 若小默 若小淺 若小月 若小瑾 若小染 若小斷 若小安 若小墨 若小念 若小以 若小北 若小顧 若小羽 若小七 若小蓮 若小見


月小蘇 月小夏 月小左 月小初 月小陌 月小離 月小紀 月小清 月小薇 月小朵 月小白 月小默 月小淺 月小若 月小瑾 月小染 月小斷 月小安 月小墨 月小念 月小以 月小北 月小顧 月小羽 月小七 月小蓮 月小見


瑾小蘇 瑾小夏 瑾小左 瑾小初 瑾小陌 瑾小離 瑾小紀 瑾小清 瑾小薇 瑾小朵 瑾小白 瑾小默 瑾小淺 瑾小若 瑾小月 瑾小染 瑾小斷 瑾小安 瑾小墨 瑾小念 瑾小以 瑾小北 瑾小顧 瑾小羽 瑾小七 瑾小蓮 瑾小見


染小蘇 染小夏 染小左 染小初 染小陌 染小離 染小紀 染小清 染小薇 染小朵 染小白 染小默 染小淺 染小若 染小月 染小瑾 染小斷 染小安 染小墨 染小念 染小以 染小北 染小顧 染小羽 染小七 染小蓮 染小見


斷小蘇 斷小夏 斷小左 斷小初 斷小陌 斷小離 斷小紀 斷小清 斷小薇 斷小朵 斷小白 斷小默 斷小淺 斷小若 斷小月 斷小瑾 斷小染 斷小安 斷小墨 斷小念 斷小以 斷小北 斷小顧 斷小羽 斷小七 斷小蓮 斷小見


安小蘇 安小夏 安小左 安小初 安小陌 安小離 安小紀 安小清 安小薇 安小朵 安小白 安小默 安小淺 安小若 安小月 安小瑾 安小染 安小斷 安小墨 安小念 安小以 安小北 安小顧 安小羽 安小七 安小蓮 安小見


墨小蘇 墨小夏 墨小左 墨小初 墨小陌 墨小離 墨小紀 墨小清 墨小薇 墨小朵 墨小白 墨小默 墨小淺 墨小若 墨小月 墨小瑾 墨小染 墨小斷 墨小安 墨小念 墨小以 墨小北 墨小顧 墨小羽 墨小七 墨小蓮 墨小見


念小蘇 念小夏 念小左 念小初 念小陌 念小離 念小紀 念小清 念小薇 念小朵 念小白 念小默 念小淺 念小若 念小月 念小瑾 念小染 念小斷 念小安 念小墨 念小以 念小北 念小顧 念小羽 念小七 念小蓮 念小見


以小蘇 以小夏 以小左 以小初 以小陌 以小離 以小紀 以小清 以小薇 以小朵 以小白 以小默 以小淺 以小若 以小月 以小瑾 以小染 以小斷 以小安 以小墨 以小念 以小北 以小顧 以小羽 以小七 以小蓮 以小見


北小蘇 北小夏 北小左 北小初 北小陌 北小離 北小紀 北小清 北小薇 北小朵 北小白 北小默 北小淺 北小若 北小月 北小瑾 北小染 北小斷 北小安 北小墨 北小念 北小以 北小顧 北小羽 北小七 北小蓮 北小見


顧小蘇 顧小夏 顧小左 顧小初 顧小陌 顧小離 顧小紀 顧小清 顧小薇 顧小朵 顧小白 顧小默 顧小淺 顧小若 顧小月 顧小瑾 顧小染 顧小斷 顧小安 顧小墨 顧小念 顧小以 顧小北 顧小羽 顧小七 顧小蓮 顧小見


羽小蘇 羽小夏 羽小左 羽小初 羽小陌 羽小離 羽小紀 羽小清 羽小薇 羽小朵 羽小白 羽小默 羽小淺 羽小若 羽小月 羽小瑾 羽小染 羽小斷 羽小安 羽小墨 羽小念 羽小以 羽小北 羽小顧 羽小七 羽小蓮 羽小見


七小蘇 七小夏 七小左 七小初 七小陌 七小離 七小紀 七小清 七小薇 七小朵 七小白 七小默 七小淺 七小若 七小月 七小瑾 七小染 七小斷 七小安 七小墨 七小念 七小以 七小北 七小顧 七小羽 七小蓮 七小見


蓮小蘇 蓮小夏 蓮小左 蓮小初 蓮小陌 蓮小離 蓮小紀 蓮小清 蓮小薇 蓮小朵 蓮小白 蓮小默 蓮小淺 蓮小若 蓮小月 蓮小瑾 蓮小染 蓮小斷 蓮小安 蓮小墨 蓮小念 蓮小以 蓮小北 蓮小顧 蓮小羽 蓮小七 蓮小見


見小蘇 見小夏 見小左 見小初 見小陌 見小離 見小紀 見小清 見小薇 見小朵 見小白 見小默 見小淺 見小若 見小月 見小瑾 見小染 見小斷 見小安 見小墨 見小念 見小以 見小北 見小顧 見小羽 見小七 見小蓮

我拿這些名字去搜索,還真大部分都對上了...


1、中國古代,尤其是封建社會中後期,江浙地區,物阜民豐,文化昌盛。士人階層比較密集。衣冠南渡,成為華夏文明重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很多地方連飯都吃不飽,褲子都穿不上遑論上學識字的大部分中國版圖之外最適合文藝成長的土壤。蘇這個字眼,引起的關聯詞往往直接導向蘇杭、蘇綉,姑蘇、蘇州、評彈,金陵、江蘇,甚至蘇小小,瘦西湖,雷峰塔,寒山寺,姑蘇慕容復,白流蘇等種種概念和意象。在倉廩實知禮節,吃飽飯再談趣味的文藝界,起名的時候,很容易因這些意象的啟發,立即想到了蘇這個字眼。

2、以古地名中的字眼取名,在漢語中,確實比較空靈,意象較虛,缺少實指,一般而言確實比較飄逸一些。但如果都擠破了頭去走這條路,效果往往也會打折甚至會適得其反。個人感覺馮唐的唐,張楚的楚,薩蘇的蘇, 單從字眼論,確實比汪峰的峰,李健的健,韓紅的紅,更適合混文藝界。甚至蘇寧的蘇,都比國美的美更文藝。哪怕是蘇聯是不是都比國聯,蘇區是不是都比白區更文藝,逼格更高一些呢?

3、文藝女青年如果以蘇姓,恐怕還有流蘇,蘇幕遮,酥軟(諧音),提拉米蘇等更深層的引申聯想。


豈止中國人,記得美國也調查過最性感的名字,男人應該是Jack,女人就是Susan,無論從發音口型還是入耳音調,「蘇」毫無疑問是最容易引起男人好感和興趣的。


Su-27, Su-35


提問者你錯了,豆瓣的文藝女青年的網名都是這樣的格式:X小X

賤小兔
蘇小美
方小舟
韓小寒


這類的


喜歡的話,你可以在這裡找到這些人的愛好和興趣
http://www.douban.com/group/lillte/


蓋姓實有佳有劣。如華,如柳,如雲,如蘇,如喬,皆極風韻,若夫毛也,賴也,焦也,牛也,則皆塵於目而棘於耳者也 ----《幽夢影》張潮


呃,被人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就好像被人「噗通」一下,丟進「蘇XX」的分類桶里的感覺……
其實我思考過文藝作品裡姓名的問題,不僅僅是「蘇」,許多姓氏在文藝作品裡出現的頻率都遠高於現實生活。
比如,「林」
「林黛玉」 「林詩音」 「林嵐」 「林月如」 …… 這些都是文藝作品裡的女主
比如,「陸」
「陸劍萍」 「陸無雙」 「陸雪琪」 「陸依萍」 …… 除了陸無雙混入,剩下的也都是女主
再比如,「周」 「沈」 「程」 「夏」 「方」 「白」 「顧」
在現實中,「張」姓比比皆是,姓「張」的女主卻一個也沒有。
(這難道是文藝男青年徐志摩不愛「張幼儀」,而愛「林徽因」、「陸小曼」的真相?!)
為什麼呢?我覺得是因為「氣息」。
文藝女青年的常用字已經被貼子總結得很好,我們可以從中發現,這裡面的許多字都有「木」字邊,或者「三點水」,「艹」字頭也很多,帶著這些偏旁部首的字都沾染了一些水木的清氣,容易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此外,玉石的靈氣也是好的,所以斜「玉」旁也很多。
如果這些偏旁部首都沒有,上升、靈動的氣息也為上選,飄渺一些更好,比如 「暖」 「敏」 「秋」 「喬」 「語」 「思」 「靈」。
所以,在許多文藝作品中,那些作者筆下美好的女子,如果姓氏普通,或者沒有姓氏,那麼名字一定也會帶上這些有靈氣的字眼,如 「黃蓉」 「趙敏」 「趙靈兒」 「王語嫣」 「阿珂」
姓名在文藝作品裡可以看做是一種意向,寄託了作者對「美好」的感覺。同樣是「木」字旁,「林」 「柳」的氣息比「楊」 「桂」更帶有這樣美好的「氣息」,所以女主之姓氏中「林」 「柳」要多於「楊」 「桂」。同理,女子名中的「蓉」 「若」也多於「花」 「蓮」。
「氣息」為上。
作者給書中的女子取名是如此,文藝女青年給自己取名也是如此。文藝狀態下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無可救藥地追求某種「意味」,如果求而不得,那麼某種似是而非的「氣息」也可算作「意味」,界定「美好」以及所有美好的反面。

至於我為何選擇這個「蘇」字,是因為生平素喜蘇東坡之詞文為人,算是致敬吧。


江南范兒


瑪麗蘇


主要是看了置頂的回答,有些思考。或許有些跑偏,見諒。

大多數答案里提到安妮寶貝,那麼讓我們開始關於豆女文青和安妮寶貝
就此展開討論

有一本書叫做《愛的碎片的驚鴻一瞥》,作者劉小楓寫過這麼一段話,只是感受生活的表徵層面中浮動的嘈雜、大眾化地運用語言的,是流俗的敘事作家。能夠在生活的隱喻層面感受生活、運用個體化的語言把感受編織成故事敘述出來的,是敘事藝術家。不僅在生活的層面感受生活,並在其中思想,用寓意的語言把感受的思想表達出來的人,是敘事思想家。

從這個角度定義,安妮寶貝,現在應該稱作慶山,或許無法達到敘事藝術家的程度,但不可否認她用個性化的語言為自己樹立了鮮明的創作風格。當然,這樣的創作風格也成為她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

我想說的第一點是關於意境。在文學創作中,所有聲線光的調動,囊括花花世界的唯一工具就是文字和語言。而文字單獨拿出來端詳,也是頗有意境的,比如說,蘇。

豆瓣的女文青都喜歡用蘇、安、錦這樣的文字。是因為文字本身呈現的美好意境,安妮寶貝絕不是此風格的獨創者。如今,我們嘲諷的不屑的,聽著牙齒要酸掉,汗毛根根直立的文字,都是來源於中國傳統的古典文學。你聽蘇小小,芸娘,錦瑟,綠腰,云云

當然,古典文學中辭藻的濫用會讓人產生華而不實的印象,可是六朝煙雨文學在被極左的復古派打壓的漫長時代之後並沒有讓浪漫主義就此消亡,可見對情懷的抒發是人之天性,這使得中國傳統古典文學具有鮮明的浪漫特徵。可以理解為,富庶的長三角地區,有錢有閑的文人墨客們宅在自己的三進門大院里,養著一池子荷花,春望玄月,夏飲甘露,秋聞蟬鳴,冬思歸雁。人生的終極意義在哪裡?所謂愛的至死不渝又在何方?啊,大海,啊,落日。

看到了嗎,這就是浪漫情懷,憋在胸中不吐不快。吐得好那真是好,吐不好或者正好吐了門口賣炊餅的王二臉上,問題就嚴重了。

這些抽象的關注生命自我探索和終極意義的文學,是否容易讓人忽略背後的浪漫情懷和哲學意義。或許不是忽略,而是無法感知。

浪漫主義並非人人感同身受。很容易被人歸類為無病呻吟。

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就是同樣是浪漫主義,屈原李白的浪漫和六朝駢文的浪漫究竟分岔在何處。這是一個巨大的命題,為了緊扣本文主旨,提取其中原因之一:文字背後的情感分量和哲學思考讓二者呈現雲泥之別。刻意堆砌的浪漫和天然的浪漫容易讓人混淆,從而拉低浪漫創作的整體水平。

安妮寶貝前期作品更多呈現出前者刻意的文藝,辭藻的運用,意境的創造都顯得矯揉做作,作品缺乏深意,即使聚焦於個體生命狀態的探索也顯得單薄。後期作品逐漸圓潤成熟,情感質樸自然,文字也愈加淡雅。個人認為,這和安妮寶貝本人修習佛教很大關係。再者,佛教反覆探討的就是生命的終極意義,這本來就是安的菜。

古典文學注重情懷和詩意,具備陰柔的女性特質,也多少含有封建社會的糟粕殘渣。這和現代社會快捷進步激進和具備攻擊性的男性特質格格不入。在安妮寶貝早期小說中,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在於整體故事的虛幻疏離,主人公都是活在雲端不食人間煙火的怪咖,整日沉迷於和自我情緒感知鬥爭。
這些抽象的東西很容易讓人看得雲里霧裡。所以大部分人直接剝去小說背後的意境和自我探索,粗暴地將其定義為矯情、散漫、不可救藥,若沒有對意境的理解力的支撐,文字只能成為繁複的裝飾,令人生厭。世人活在當下時代,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要面對房價地鐵,土豪,跳槽,相親種種字眼。現實猶如夏洛特的網,將身心死死扣住。解決現實生活的迫切,讓人無暇顧及靈魂層面的需求。

女子、銀鐲、這樣的字眼不屬於現世,它們存活在更古老的時代,任何人事的批判都不會遮掩其一絲美麗光華。世人只會將眼光鎖定於當世,對於情懷的思索和心靈層面等超越時代地域種族政治的探索缺少關注。或許是也是一種奢侈,也造成有些人對安妮寶貝的小說難以理解卻無法抗拒的矛盾心態。

第二、關於黑安妮寶貝。極左和極右都是可怕的。情懷成災固然讓人難以忍受,但是看過太多黑安妮寶貝的文章。隨便摘選幾段文字,扣上文字書寫碎片化的帽子;或者用諸如海藻般的長髮、女子、銀鐲、光腳穿球鞋等早期文學意象特徵明顯的名詞全盤概括作者的文學創作,並刻意模仿,以達到諷刺的效果。

這種黑,會顯得自己很low。

如果真心就是圖一樂,愛咋咋地,那就不屬於文學討論範疇了。

順便,我不是安妮寶貝的任何粉。所謂當下文學偶像,只是曾經粉過韓塞一丟丟時間。關於安妮寶貝,更多是對其文字的把控表示欣賞,僅此而已。

綜上。個人表示豆瓣姑娘們喜歡用蘇、安、陌就是一種古典小女生情懷,不用糾結。


男的還多姓蕭呢,你照鏡子發個音,su多淑女,xiao多儒雅,你讓女主人公姓「萬」,男主人公姓「魯」試試,路人感太強。


蘇和東組在一起只能讓人想到蘇東劇變,一點都不文藝


猜測應該和安妮寶貝的小說有關係,她的《薔薇島嶼》里的有個女主人公就叫蘇,《二三事》叫蘇良生,《蓮花》叫蘇內河。也算個 meme 吧。


突然想去面壁。


你們不能這樣啊,我真的姓蘇!!!!!!!!就這麼簡單


蘇麗珍。


看看墨鏡的片子你就懂了,如果那些真的是夠文藝的女青年。


女的取名蘇小呆,一聽就有美感;男的取名王大鎚,一看就有氣勢。


可以這麼起名,又文青又內涵
蘇苿嬡
蘇蓮
蘇珥柒
蘇珊舞
蘇舸lady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類似知乎、豆瓣的網站?
知乎,豆瓣,新浪微博是怎樣進行營銷的?是怎樣解決冷啟動問題的?種子用戶是怎樣挑選的?
《銀魂》在豆瓣上的評分為什麼那麼高?
豆瓣九點是如何做文章自動分類的?
感覺豆瓣上影視評分歐美日韓的偏高,本質上是什麼心態呢,是不是大家不熟悉外國人正常表現而盲目追捧呢?

TAG:文藝青年 | 網名 | 文藝女青年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