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描述孤獨?

今天是八月十五團圓節。。。但題主是孤獨的一個人。。。。傍晚去超市,回來時路過元土城公園。。。。隨便就去溜達下,我往西走。。。走著走著,來回的人在路上停了下來,都舉著相機,手機對著天拍照。。。我這才抬頭看。。原來是拍西邊日落時的黃色霞光。。。再轉回身看天空,人們是在拍已升起在東邊空中的大大的圓月亮。。。。
此時,我才意識到今天是過節啊。。。。一直以為過節也就那麼回事兒。。。早都不在乎了。。。

此時突然覺得好孤獨啊。。。
走到蘆葦邊上,一陣風吹來,吹到蘆葦嘩嘩的響。。。現在已是秋風了。。吹過身上時感覺有一絲的涼意。。。在心裏面卻覺得風好冷啊。。。。

一年四季。。最怕的就是秋天的風。。。吹得心寒無比。。。。
記憶深刻的一次是很多年前,都忘了什麼原因了。。。大概是深秋了。。。路過三元橋附近。。。記得路邊上有高大的楊樹。。。一陣風吹來。。。看著楊樹的葉子飄蕩下來。。。風吹過自己時好冷啊。。。看著路人穿著暖和的或是兩人一起的就很漾慕。。覺得他們好溫暖。。。。

題主的邏輯和表達能力很差。。。各位應該看出來了。。

我說不出或描述不清內心的感覺。。。很想找相關的文字來感受下,想將內心的膚淺感覺變得更深,感覺更強烈些。。。我感覺我的描述就像是太淡的白水一樣。。我想來點重口味的。。濃烈的。。像烈酒或是刺激的又咸又麻la的川菜。。喝過吃過後很爽。。。。。
喝點白開水,又不解渴也不解餓。。。著急。。。

問題是:如何準確的描述出內心當時的那種凄涼感覺?有相關的文學作品的段落推薦嗎?


  • 馬爾克斯: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 阿多尼斯: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 保羅奧斯特:孤獨,但不是孤身一人那種狀況,例如,不像梭羅為了尋找自身的位置而把自己放逐,也不是約拿在鯨魚腹中祈禱獲救時的那種孤獨,而是退隱意義上的孤獨,是不必看見自己,是不必看見自己為他人所見。
  • 理查德耶茨:我想所謂孤獨,就是你面對的那個人,他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
  • 卡森麥卡勒斯:孤獨是絕對的,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終極的孤獨。絕望的孤獨與其說是原罪,不如說是原罪的原罪。 或許,經歷絕對的孤獨,才能體味人生的幸福。
  • 喬爾達諾:哪種比較孤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還是心裡愛著一個人,卻始終無法向愛靠近?
  • 福克納:沒有人能夠告訴你,事先警示你,為了繼續活下去該怎麼對付。你明白嗎,這就是孤獨。你必須獨自對付,孤獨就像電荷一樣,你能承受一定數量而不致失去。
  • 三木清:為了感受孤獨,西方人就會上街去,但東方人就會進入到自然中去。
  • 宮崎駿: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彷彿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
  • 幾米:看了一場看不懂的電影,四處張望,發現別人專註而陶醉,才忽然明白孤獨是什麼。
  • 張國榮: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開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我喜歡我,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孤獨的沙漠里,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 龍應台: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 周國平:孤獨無非是愛尋求接受而不可得,而愛也無非是對他人孤獨的發現和撫慰。
  • 劉同:有一種孤獨是,閉上眼能回憶起的溫度,對話,舉動細節的故事,睜開眼卻感覺他們似乎從未發生過。正因為人生有很多很多擦肩而過,再無交集的孤獨,所以我們每次才要好好開始,好好告別。
  • 劉震云: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而我最喜歡的對於孤獨的描述來自里爾克: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在林蔭路上不停地,徘徊,落葉紛飛。

以上。


何必在意孤獨?

孤獨的時候,其實是最自由的時候。
你害怕孤獨,只是因為對自由無所適從。
你害怕的不是孤獨,而是無法填滿的自由。

有人說,孤獨是無人理解,孤單是無人陪伴。
其實我覺得,但凡有一個人理解你,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與你建立了聯繫,哪怕相隔再遠,你也不會孤單,對吧?
所以,其實沒有孤單,只有孤獨。
孤獨,就是剝離了一切聯繫,獨自漂浮在這個世界上。

孤獨有什麼不好?
你不必煩惱任何人,任何事物。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一個人,可以去看美術展、攝影展。
可以逛逛書店,或許還能跟女生搭幾句話。
可以逛公園,拍一堆照片,回來修。
可以在圖書館泡一個下午,跟每一本書背後的作者對話。
可以去星巴克點一杯咖啡,用筆記本寫小說。
……

或者:
在家裡玩Cospaly。
戴上頭套搶劫麵包店,在老闆拿出錢的一刻,脫下頭套,對他說,節日快樂。
嘗試做一份手工自釀果醬,或者果酒。
開一張清單,把市區的餐館全部吃一遍。吃一間,劃掉一間。
列印出全城的地圖,照著線路,一條一條地走。走遍一條,劃掉一條。
……

孤獨的時候,人失去了跟世界的聯繫,從而陷入惶恐之中。
惶恐被拋棄,惶恐要孤零零地面對這個世界的未知。
所以,更需要去重建與這個世界的聯繫。

世界那麼大,每一分鐘,都有成千上萬種美好的事情在發生,抑或持存。它們可能在城市的某一個角落,某條路,某面牆,某一條巷子里。
美好的事物,像日光,充盈在城市的空氣里,只為在某一刻迎面與你撞上。

比如,樓下右拐的巷子里,新開了一家蛋糕店,每周二和周四晚上值班的店員,經常扎著一個紅色頭巾,衣服上印著Hello Kitty的粉色印花,口袋左上角還有一個蝴蝶結,很可愛。
——生命是由那些宏大敘事構成的么?不是。生命的意義,就存在於這些微小的、可感的、日常的瞬間裡面。

而孤獨,就是遇見它們的最好機會。

剝離一切聯繫,從外部觀察這個世界,一切可能性都在你眼前呈現出來。
——那些當你身處世界之中其中時,被遮擋、被隱藏、被掩蓋的可能性,全部呈現在你眼前。

孤獨的時候,整個世界都與你無關。你不必為任何事物憂慮,也不必擔心有任何事物來打擾你。
你終於可以好好地、置身事外地觀察這個世界。觀察人們是如何行色匆匆,這個世界每天的事件又是如何重複上演——

你不必為任何人負責,卻擁有了整個世界。


它是離「永恆」最近的一個詞
同時也最慷慨,人人有份
出現在每一個在意自己、憐憫自己、觀察或感受自己的時刻
在意識到與戀人的不同頻,意識到無人愛自己,意識到不被包容或生病無人照顧時尤甚
抵達孤獨的方式大約有一百萬種
所以告別孤獨的時刻才尤為珍貴
愛是唯一的方式,沒錯又是它!
在人類向真理探索的無數次實驗中,Soulmate是最為接近的方式,但後來被宇宙人類研究中心證實是一種幻覺病毒。

夢囈的腐生同學認為,告別孤獨的唯一方式是我即眾生,愛人類、生活、智慧,愛思想、自由與平等。當真正接近了佛,上帝,宇宙,安拉,特雷紗,曼德拉,地藏菩薩。。。當失去了孤獨的載體「我」,世界就會變成小蘋果溫暖你的心窩!!!


小白鼠,沒有死透,醒來它覺得好孤獨。


獨自在異鄉的醫院填表格的時候,盯著「緊急聯繫人」一欄愣了好久,竟然想不起一個可以填上去的名字。


什麼是孤獨?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感受孤獨根本不是20歲人乾的事情。

我覺得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有的不是孤獨,而是被碾碎的黃金夢。

最喜歡王小波那一句:那一天我21歲,在我這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每每回首過往,總是很羨慕他們。似乎他們的20歲是一個激情四射的時光。他們敢去夢,敢去拼,敢去愛。他們擁有一段時光可以去揮霍,去浪費,去追逐那些不可以實現的夢。

程浩有一段話深深的打動了我: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輝煌罷了。沒人能挽留你在這個世界,就像沒人能阻止你來到這個世界。如果非要說害怕什麼,我只是害怕上帝丟給我太多理想,卻忘了給我完成理想的時間。

上帝給了他短短的一生,他還未來得及去好好體驗,已經揮手告別。我便不再緬懷他了。

「我只是害怕上帝丟給我太多理想,卻忘了給我完成理想的時間。」不,上帝連夢想什麼的都沒給我,就要我去實現。朝著一個個不是夢想的方向前進。

要買車,要買房,要登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顛覆。這是我們這一代共同的夢想。不,這不是夢想,這是一個噁心的目標。

所謂的愛,所謂的夢,如今都被一棟棟房子碾碎。20歲的人兒,放棄了實現夢想的時光,走向社會,去拼搏,去廝殺,踩在每一個如同他一般社會的底層去完成所謂的夢想。

他們嘲笑比自己弱小的人不夠努力,但卻看不到那些奸商的奸笑。他們坐擁資源,壟斷市場,鞏固階級流動,他們用著高昂的買房費去碾碎一個個20歲的夢想。

沒有夢想,卻被要求成功。這個中的無奈與無力,便形成了20歲人的孤獨。

殘酷的社會過早的將本該30歲人想的事情推倒了20歲里。他們越來越早熟,越來越冷漠無情,越來越像周星馳電影里所說的:你瞧,他好像一條狗。

大概上面所寫的都是看留幾手的微博有感而發的:


年輕時喝醉後喜歡和朋友一起壓馬路、吹牛逼,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啥都看不上,感覺自己可屌了,一身傲骨,風華正茂,揮斥方遒,前路無限美好。現在走出飯店看見喝醉的年輕人勾肩搭背走在一起,絲毫沒有感受到什麼年少輕狂的氣息,只感覺像一群無家可歸的野狗在互相舔舐著傷口。

20歲感受到孤獨,不是你的問題,是社會的悲哀,和時代的遺憾。

-----------------------

最後,

要說如何描述孤獨,我想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有多少將夢想要做醫生,教師,詩人,律師,科學家,工程師的人卻無奈將它換成一棟棟漫天高價的房子。這個時代不給我們夢想的權利,卻要求我們努力努力再努力。朝著一個沒有質感的夢想前進出發。

現實的無力感,無處可訴的無奈,造成了我們如今一個個孤獨的心靈。

最後用岳飛的《滿江紅》來結束我的感慨: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真羨慕過往意氣風發的20歲。

(完)

隨筆寫寫,當作心靈雞湯看吧。QoQ


這個世界被一分為二:你和其他。


多圖黨,深入!

一個人刷牙

一個人吃早餐

一個人玩手機

一個人發獃

一個人看電視

一個人假裝堅強

一個人睡覺

一個人的空間

原來我一直都是一個人最關鍵的是,一個人點贊!


隨著歲月的逝去,
我的內心越來越富足。
和青年時候不同,
我再也不用像從前那樣 ,
同每個新認識的朋友,
都一見如故 。
或者一定要用語言把思想塑成具體形狀。

他們來也好,
去也好,
在我看來是一回事 。
只要我能保有自我和堅強的意願 ,
只要我有力量在夏日夜晚爬上山去 ,
看星星成群涌過來,
在山的那一邊 。

讓他們去相信我愛他們,
愛得比實在還要多 。
讓他們去相信我非常在乎,
雖然我一個人走 。
假如能讓他們得意,
對我又有什麼關係 。
只要我本身完整,
像一朵花或一塊石頭 。


蒂斯黛爾《孤獨》,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孤獨描述。


老闆,兩份炒飯,一份加番茄醬,一份不加,啊,算了,兩份都加番茄醬吧。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荷塘月色


孤獨就是 每天早上開車去麥當勞的drive way,把買到的食物遞向副駕卻沒人接,一個人接過所有東西,要安置一會兒才能開走.


埋頭刷知乎,手指在屏幕上刷呀刷呀刷呀刷。。。可是,一直沒有新提醒。。。
憤而退出知乎。。。
干。。。
點。。。
什。。。
么。。。
好。。。
呢。。。
三秒鐘之後,繼續刷知乎刷呀刷呀刷。。。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我個人覺得以下這篇文章會給你更多的啟示,它結合了作者的實際生活體驗,細述了作者如何感受、自省及排解孤獨的過程。(其中引用了多位大師對孤獨的理解)

本文由知乎的 @zhuoqun (也是我男神)原創 ,我把它搬運過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原文地址:有關孤獨的經驗 (文章有點長,請耐心讀完!)

經常看到有人談論孤獨,在大多數情況下它都被讚賞。孤獨是自由,是不依賴他人,它意味著擁有精神生活,可能還標誌著某種創造力,從而帶來智力上的優越。即便沒有這些好處,它好像也是美的,可以欣賞的。而如果你不喜歡孤獨,那麼就是自己缺乏能力,只要回到內心,充實精神生活,就會享受它。而孤獨的壞處好像是常識,毋須多言,只有在某些科學論文中才能看到些許,比如研究顯示孤獨的人更容易抑鬱之類,當然,這在一些人看來還是「精神不夠充實」導致——這點你永遠無法自證。

所以這裡我打算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談一下孤獨可能帶來的各種問題以及我的應對方式,希望對一些有同樣苦惱的人有幫助。如果只是想增強自己的信念,或者一直忙得不可開交卻嚮往孤獨,那麼請去看《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或者《孤獨六講》等,那些寫得都很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裡只會談及具體的問題以及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全部都是基於我的感受和經驗——當然,可能只是我性格不夠健全,讀書太少,神經太過脆弱,所以才有諸多問題,可除了這些我又能說些什麼呢?開始之前我願引用黑塞的話:「……只能以我自己為例,描寫我自己的存在與痛苦,從而希望得到志同道合者的理解,而被其他人蔑視。」

1. 心中的「野犬」

你想往自由的高處去,你的靈魂渴求著星球。但是你的惡劣的本能也熱望著自由。你的野犬也想解放自己;當你的精神嘗試開獄門時,它們在地窖里歡叫著。 —— 尼采《山上的樹》

孤獨確實代表自由,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到處走動或專心思考,不用擔心影響別人或被人打擾。可獲得自由的不只是好的一面,還有陰暗的一面。在我孤獨生活了一段時間後,突然發現自己會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其中不乏陰暗惡毒的東西,當時有些驚訝,覺得自己居然會有這些想法,居然會是這樣的人,還有些恐懼,擔心從此墜入深淵。而如果試圖完全剷除這些東西,則會陷入另一種持續的焦慮,因為它不是一個技術問題,無法被解決。

2. 與他人的疏離。

孤獨的時候不需要考慮他人,也不需要照顧他人感受,生活習慣形成之後,在和人相處的時候就顯得粗暴無禮。而當想要對他人友好時,因為長時間缺乏與他人相處的經驗,在很多時候又會做得過分,比如太注意某些細節。保持原樣固然不對,可想改也無從改起。可能會努力重新學習某些待人處事的規則,但正因為如此,腦子裡就多了「規則」,儘管可以做得不錯,和那些腦子裡沒有「規則」完全憑經驗和習慣行事的人相比,好像還是缺了什麼。與他人相處並不是一件如此平常的事情,也不像很多人常說的那樣:「學會與自己相處,才能更好與別人相處」。在黑塞的小說《荒原狼》對此有非常精彩的一段描寫:

「他達到了目的,他越來越隨心所欲,沒有人能給他發號施令,他不用看別人的眼色行事;他的一言一行都由他自已自由決定。因為每個意志堅強的人都能得到他真正的內心衝動驅使他追求的東西。哈里得到了他的自由,但是他突然發現,他的自由就是死亡,他現在非常孤獨,外界誰也不來打擾他,這使他覺得非常可怕,各式人等都和他毫不相干,連他自己也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他在越來越稀薄的與人無關與孤獨的空氣中慢慢窒息而死。現在的情況是,孤獨和絕對自主已經不再是他的願望和目的,而是他的厄運;是對他的判決了,用魔術呼喚出來的東西再也收不回去了。現在,當他充滿渴望、懷著良好的意願,伸開雙臂準備接受約束,準備和他人共同生活時,已經無濟於事了,現在誰也不來理會他了。其實,並不是人們憎恨他,討厭他。相反,他有許多朋友。許多人喜歡他。但是他得到的始終只是同情和友好的態度。人們請他作客,贈禮給他,給他寫親切的書信,但沒有人真正接近他,他和其他人沒有任何親近感,沒有人願意並能夠和他一起生活。包圍他的是孤獨的空氣和寧靜的氣氛,周圍的一切都從他身邊溜走,他沒有能力建立各種關係,意志和渴望都不能幫助他克服這種無能。這是他生活的重要特徵之一。」

3. 過分敏感。

叔本華在那篇《要麼庸俗,要麼孤獨》裡面提到過:「但是,在孤獨生活的諸多不便當中,一個不好之處卻並不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正如持續呆在室內會使我們的身體對外界的影響變得相當敏感,一小陣冷風就會引致身體生病;同樣,長期離群索居的生活會使我們的情緒變得異常敏感,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話語,甚至別人的表情、眼神,都會使我們內心不安、受傷和痛苦。相比之下,一個在熙攘、繁忙當中生活的人卻完全不會注意到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

看上去這件事情有些矯情,不值一提,但因為它牽扯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就像衣服上爬滿了虱子,處處難捱。又好像通過放大鏡看世界卻不自知,有時還會因此誤以為自己富有洞察力。當變得敏感之後,會盡量避免各種刺激,但因為躲避又會變得更加敏感,就好像一個人受不了喧鬧逃回田野,最後發現自己連溪水的聲音都無法忍受。怎樣才不算「過分敏感」呢?提出這種疑問時又會回到上面提到的「與他人的疏離」中同樣的困境:努力學習遲鈍還是過分敏感。

4. 情緒自溺。

如果一個人不那麼孤獨,當他有情緒時也會被分散注意力,情緒過一會兒也很有可能自行消失。或者他會去找人傾訴,傾訴不只是情緒宣洩,因為意識到他人不可能像自己一樣對自己的情緒如此在乎,在交談和相處的過程中也會盡量剋制,自己為他人設身處地,反過來幫助了自己。孤獨的人就不同,有時候一點情緒就會獲得關注,然後就像漣漪一樣不斷放大,儘管事後可能會覺得自己矯情,但當時確實完全沉浸在自己編織的世界裡。它的危險在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醒,而且期間可能會做出許多以後後悔的事情。如果習慣了把玩自己的情緒,可能會經常為一些瑣事沉溺好久,自己製造更多情緒,擺脫起來就不太容易了。

5. 生活萎縮。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不過現在網路發達,隨時可以接觸到各種信息,如果擔心自己會變得單一,大可關注一些自己討厭的人,所以精神生活沒那麼容易萎縮。倒是現實生活中的趣味不容易保持。比如每次去買食物,首先要考慮的是吃不完過期怎麼辦?這一年來我沒少吃過期的吐司、雞蛋等,所幸依然健康。如果有伴侶,或者和朋友一起生活,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所以互相可以幫忙擴大日常食物範圍,一個人很多時候懶一下就過去了,少了許多新鮮的嘗試和生活小樂趣。這些事情都是生活瑣事,所以往往不太在意,但疊加起來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半徑好像比別人小不少。這本身可能並沒有什麼問題,我很喜歡單調的生活,這樣可以節省下時間做其它事情,但如果這些時間完全用於精神活動,身心就容易失去平衡,導致過度緊張等問題。以前我一直努力學習放鬆,但一直不成功,可能因為太努力了。

以上是我遇到的種種問題,其中有些讓我焦慮過好長時間,因為總想試圖通過內省的方式解決,結果走進了死胡同。很久之後我才明白,許多事情不能直接去碰,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解決。維特根斯坦在談論心理學的時候說:「心理學常被定義為精神現象的科學。……那麼精神現象的科學在哪裡?答案是:你觀察自己的精神事件。怎麼觀察?通過內省。但如果你觀察如果你開始觀察自己的精神事件——那麼你就改變了它們並製造出了新的事件:而觀察的全部要點是你不能做這種事——觀察恰是應該避免這種事的。」所以他試圖通過對詞的用法的分析來觀察,雖然他「在某種意義上」完全不想知道它們的用法。同樣,內省也可能加重孤獨中出現的許多精神上的問題。之前看到過周濂老師的微博簽名檔 「未經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過度考察的人生是沒法過的人生!」前半句來自蘇格拉底的名言,後半句想必是切身體會。接下來說一下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以及應對,這些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常識,不過我覺得還是有必要重複一下。

1. 接受心中的「野犬」。

之前我以為只有壞人才會有各種各樣的壞念頭,後來看到歌德說:「所有罪惡的念頭我都有過,我只是沒去做。」,激動萬分,心中一塊石頭落地。人都是複雜的,因為孤獨而帶來的敏感也不是片面的,它能幫助你欣賞好東西,同時也更能意識到惡。以前接受的是聖人教育,滿心認為偉大的人都是好人,其實他們比常人更複雜,更能「藏污納垢」,正如馬克思喜愛的拉丁文格言所說: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Nihil humani a me alienum puto)。

其實「單純的好人」有時候更壞。前不久從《浮士德》里看到一句話:神聖的單純(Sancta Simplicitas)。宗教改革家約翰胡斯被判處火刑時,見一老婦熱心地取一木柴加於柴堆上,不禁說出這句話。「單純的好人」老老實實遵守道德,所以非常樂意拿道德大棒殺人,和他們相比,心中有野犬的人因為知道自己不是好人,會對他人有較少判斷,更多同情。「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我沒太見過,但「寬以待己,寬以待人」的人倒是常見,可能這也是為什麼胖子一般脾氣比較好吧。

2. 習慣。

「野犬」一直存在,情緒也無法剷除,所以不能用「解決問題」的態度對待他們,只能給他們拴上鏈子,而且不能通過內省的方式。怎麼辦呢?只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和行為。行為對精神的影響很大,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尤其是當它變成習慣之後。一開始可以寫個計劃,安排每天的時間,然後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最後就可以形成比較適合自己的習慣。需要注意的是,這習慣當中最好有一些不需要精神活動的事情,比如打掃房間等簡單家務。

平時不會覺得習慣有什麼用,但當情緒崩潰或者焦慮不堪時,它就像半空中伸出的一隻手,一點一點把你拉出沼澤。只要不去理會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專心做之前習慣的事情,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復。朋友都沒有這樣的作用。我現在經常做飯,打掃衛生,願意耐心做家務,倒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力圖自保。維特根斯坦有一段時間曾在愛爾蘭西海岸的一個農舍居住,「他對那兒的生活方式的最大抱怨是必須自己做一切家務活。他覺得這事麻煩得要死,但照他寫給馬爾科姆妻子李的話說,『無疑這事也是一大恩賜,因為它令我保持神智健全,強迫我過規律的生活,大體上這事對我有好處,雖然我每天都詛咒它』。」當然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有人喜歡弄些花草,或者修理機器,只要是隨時可以開始做的簡單勞動應該都可行。

在《約翰克利斯朵夫》里看到過的一段話也放在這裡:「而習慣才是忠實的盟友,我們有時會把一切的生活意義都失掉,只有它始終如一,永遠跟著我們,一聲不出,一動不動,直瞪著眼睛,抿著嘴唇,用它那雙穩定的,從來不哆嗦的手,帶著我們穿過危險的行列,直到我們重見光明,對人生又有了興趣的時候為止」。

3. 運動和體力勞動。

運動可以保持身體健康,不容易生病,而一個健康的身體可以分擔心靈的負擔。它可以保證你在情緒泛濫時還能有力氣活動,越是身體不好的人越是容易長時間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經常做一些體力勞動也可以放鬆精神。運動和體力勞動很多時候只會讓人覺得疲勞和痛苦,遠不如一些精神刺激來得快樂,但那對身體和精神都有益。我以前懶得干體力活,現在為了讓大腦能偷懶,很樂意找體力活來做。有時讀書和看電影也能放鬆,但我覺得遠不如運動和體力勞動效果好。「我不能把讀書來醫治我真正的悲愁,因為那時我無法集中我的注意於書本上。讀書必得有自由的、隨心所欲的精神狀態。在精神創傷平復後的痊癒期間,讀書可以產生有益的作用。但我不相信它能促成精神苦楚的平復。為驅除固執的意念起見,必得要不必集中注意的更直接的行動,例如寫字,駕駛複雜的機器,爬行危險的山徑等。肉體的疲勞是衛生的,因為這是睡眠的準備。 」

4. 大自然和造型藝術。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擔心傅聰「大多與刺激感官的東西(音樂便是刺激感官最強烈的)接觸,會不知不覺失去身心平衡」,多次勸告他說「多親近大自然倒是維持身心平衡最好的辦法」,「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上博物館欣賞名畫,從造型藝術中去求恬靜閑適」,「這就是我一再勸聰應該時常去參觀畫廊的原因,欣賞造型藝術是維繫一個人身心平衡的最佳方式」。傅雷自己性格敏感暴躁,和自己周旋了一輩子,所以他在這方面的教訓我非常樂意聽取。親近大自然之所以讓人神清氣爽,除了大自然本身的美之外,我覺得還因為它可以幫我們從充斥在周圍的各種語言、概念和文化中逃離出來。至於造型藝術,我沒有太多經驗,但前不久去魏瑪參觀歌德故居,他收藏了許多雕塑和繪畫,身處其中確實感覺有靜氣。

5. 不戲劇化。

孤獨有很多好處,也有很多壞處,但是都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最好按照它們本來的面目接受下來,不要戲劇化。不然就可能迫不及待攻擊「世俗生活」,或者就是覺得全世界自己最可憐。戲劇化讓人變得極端,這條路走起來比較容易,但很不健康。

6. 節制。

說到節制,很多人會把它理解為禁慾,是享樂的反義詞。實際上節制的反面不是享樂,而是縱慾。縱慾才是享樂的敵人。如果每天都喝得大醉,慢慢味覺就會變得麻木,再也品嘗不出好酒的滋味。或者變得厭倦,無法繼續享受喝酒的樂趣。節制是為了更好的享樂,而且節制不只是對慾望的節制,還包括對節制的節制,以及對節制的節制的節制……它並沒有一個界限清晰的法則。如果不一味推崇知識、思考和好奇心,而是懂得精神生活也需要節制,那麼身心會比較容易保持平衡。

尼采說:「關於兩件高貴的事情——適中與中庸,我們最好不要去談論。有少數幾個人通過內心體驗和內心皈依的神秘小徑了解到它們的力量和跡象:他們尊敬其中神聖的東西,害怕大聲說出來。所有其餘的人在它們被人談論時幾乎不專心聽講,誤以為其無聊和平庸:也許除了那些曾聽見來自那個領域的一聲預先警告的聲音但又充耳不聞的人。現在想起這聲音就使他們氣惱。」

7. 諾瓦利斯的忠告

以前看到過諾瓦利斯的一段話,一直記得:「絕大多數人在會游泳之前都不願意游泳。人是為大地而降生的,不是為水而降生的。他們當然也不願意思考,因為他們是為生活而誕生的,不是為思考而誕生的。對,誰要是在思考,誰要是把思考當回事,他當然可以在這方面有所成就,但是同時他也把土地和水相互置換了,那麼他有朝一日肯定會被淹死。」

《文學回憶錄》裡面也提到過類似的勸誡:「福樓拜的好友布耶早死,福樓拜難過,喬治桑寫信勸他:現在我看清他為什麼死得那麼年輕,他的死是因為過分重視精神生活,我求你別那麼太專心文學,致志學問。換換地方,活動活動,弄些情婦,隨便你。蠟燭不應兩頭點,然而你卻要點點這頭,又點點那頭。」

這裡也說明一下,我自己只想停在生活表面,不想在精神上有所成就,所以上面這些經驗只是為了盡量保證身心健康。如果有人決定奮不顧身追求精神理想,大可不必理會我的胡言亂語,再說了,有天分的人怎麼可能聽人勸。順帶一提,許多人想要讀書,想要精神生活,其實目的是變成更好的人,或者讓生活更充實,但讀書和精神生活並不一定能達到他們的目的,反而可能有種種陷阱,所以之後他們會氣急敗壞地說讀書無用。紀錄片《漢娜·阿倫特》中海德格爾在課堂上說:「思考不能形成科學那樣的知識。思考不會帶來有用的處世之道。思考解決不了宇宙之迷。思考不會直接給予行動的力量。我們生活,因為我們活著。我們思考,因為我們是思考的生物。」(德語原文:Das denken führt zu keinem Wissen wie die Wissenschaften. Das denken bringt keine nutzbare Lebensweisheit. Das denken l?st keine Weltr?tsel. Das Denken verleiht unmittelbar keine Kr?fte zum Handeln. Wir leben, weil wir lebendig sind. Und wir denken, weil wir denkende Wesen sind.),我更喜歡這種先把「缺點」說明的方式,而比較討厭那種沒事勸人多讀書的人。如果蘇格拉底活在今天,我也可以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知道嗎?你有這麼多問題不是因為你有智慧,而是因為你想得太多而讀書太少。

8. 在行動中學習。

如果擺脫孤獨狀態,重新和他人建立聯繫,就需要完全擺脫孤獨時的思維方式。孤獨時傾向於多思考,所以可能會先弄明白「應該如何去做」,然後再實行,但這種思考往往會把事情搞得更糟。正確的方式是多與人交往,然後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期間當然會犯許多錯誤,可能會不斷出糗,但對此不要太在意,不要做太多反思,不然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小說《玻璃球遊戲》中有個人曾遠離世俗生活靜修,後來試圖重新回去,結果靜修反而成了阻礙:「每當我經受了一些失望、爭執或者激動之後,我總是往後退回靜坐潛修之中,起初確實有效,每次靜修都能鬆弛精神、吐故納新,都能讓體力恢復到最佳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現,恰恰正是這種靜坐入定,這種培養訓練性靈的手段使我孤立了自己,讓我在別人眼中成為怪物,而且使我無法真正了解他們。我也才真正明白,若想真正了解他們,了解這些世俗的人,只有重新變成他們一途,我必須放棄優越感,甚至也不得以靜修作避難所。」

再說遠一點,我覺得學習分為兩種,精神的和身體的。寫文章,記憶以及數學等屬於「精神的學習」,幾乎完全在頭腦中進行,作品只是把頭腦中的東西寫出來。這種學習越快越好,盡量找到捷徑,縮短時間。而做飯、演講和舞蹈等屬於「身體的學習」,它們需要的是直接的行動,不斷重複,其中當然也需要觀察和悟性,但過多的思考只會拖後腿。對於這種學習,時間是必需品,像是做飯時的佐料,一味求快只會適得其反。我在學生時期大都是埋頭學習,畢業之後也是寫程序,幾乎都是從事精神的學習,一度以為自己只要願意,可能很快地學會新東西。後來學習跳舞,備受打擊,才切身體會到對於某些事情,知道和做到之間有巨大差距。

9. 任我行。

林夕給陳奕迅寫過一首歌,叫《任我行》(音樂地址),歌詞如下:

天真得只有你
令神仙魚歸天要怪誰
以為留在原地不夠遨遊
就讓它沙灘里戲水

那次得你冒險半夜上山
爭拗中隊友不想撐下去
那時其實嘗盡真正自由
但又感到沒趣

不要緊 山野都有霧燈
頑童亦學乖不敢太勇敢
世上有多少個繽紛樂園 任你行

從何時你也學會不要離群
從何時發覺沒有同伴不行
從何時惋惜蝴蝶困於那桃源
飛多遠有誰會對它操心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滿街趕路人
無人理睬如何求生

頑童大了沒那麼笨
可以聚腳於康莊旅途然後同沐浴溫泉
為何在雨傘外獨行

這麼多好去處
漫遊到獨家村去探誰
既然沿著尋夢之旅出發
就站出點吸引讚許

逛夠幾個睡房到達教堂
仿似一路飛奔七八十歲
既然沿著情路走到這裡
盡量不要後退

親愛的 闖遍所有路燈
還是令大家開心要緊
抱住兩廳雙套天空海闊 任你行

從何時你也學會不要離群
從何時發覺沒有同伴不行
從何時惋惜蝴蝶困於那桃源
飛多遠有誰會對它操心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滿街趕路人
無人理睬如何求生

頑童大了沒那麼笨
可以聚腳於康莊旅途然後同沐浴溫泉
為何在雨傘外獨行

親愛的 等遍所有綠燈
還是讓自己瘋一下要緊
馬路戲院商店天空海闊 任你行

從何時開始忌諱空山無人
從何時開始怕遙望星塵
原來神仙魚橫渡大海會斷魂
聽不到世人愛聽的福音

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滿街趕路人
無人理睬如何求生

頑童大了沒那麼笨
可以聚腳於康莊旅途然後同沐浴溫泉
為何在赤地上獨行

頑童大了別再追問
可以任我走怎麼到頭來又隨著大隊走
人群是那麼像羊群

初聽這首歌時剛到國外,處於有點兒隔絕的狀態,關於孤獨也有許多想法,聽完之後心下透亮,感動極了。其實哪有人一味追求自由,或者一味只懂妥協,就像林夕在一次訪談中提到的:「任我行沒那麼簡單的,有時我們自願失去一點點自我,就投入這個人群當中,有時候就是在放棄與不甘心之間的那種心態才是立體的、真實的人生。 」以前習慣獨來獨往,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有人因為遷就別人就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現在知道,他們只不過不想淪落到我這種境地罷了。「親愛的 闖遍所有路燈/還是令大家開心要緊」,人還是需要人來愛,需要人來同情。明白這一點不是說要急於擺脫孤獨狀態,而是對待他人的時候願意盡量溫柔一些。

亂七八糟寫了那麼多,其中不少邏輯混亂,引用失當,而且很多話更適合與朋友私下交流,公開說出來有些莫名其妙。不過既然寫完了,還是發出來吧。如果你覺得我並不完全是在胡言亂語,那麼推薦一下黑塞的兩本小說,《荒原狼》和《玻璃球遊戲》。雖然他是作家,喜歡精神生活,但他從不鄙視世俗生活,反而時時肯定它的價值,並試圖超越這兩者的對立。在我看來,他選擇了最艱難的那條路。


尼采:「首先,他所需要的東西,一般來說,正好是那些別人瞧不起和扔掉的東西。其次,他很容易感到快樂,沒有任何特別的昂貴的愛好;他的工作是不累的,而且似乎是宜人的;他的白天和黑夜沒有蒙上良心譴責的陰影;他以一種與他的精神相適應的方式活動、吃、喝和睡覺,使他的心靈變得越來越寧靜,越來越強壯和越來越輝煌;他的身體使他感到快樂,他從來沒有想到過要恐懼它;他不需要同伴,有時他與人們在一起,只是為了隨後更好地欣賞他的孤獨;作為一種補償和代替,他可以生活在死去的人中間,甚至生活在死去的朋友——即曾經存在過的最好的人中間。」


我孤獨又不弧獨

我和大樹擁抱
與花兒說你好
聽樹葉落在地上的聲音
聞雨後青草味兒的空氣
我會凝視狗狗的眼睛
去尋找自己的倒影

我孤獨又不孤獨

在物質世界裡,我形單影隻
在精神世界中,卻親朋滿堂

我的親人愛人情人小三朋友閨密基友是,書,書,書,書,書,書,書,書,書,書,書,書,書,書,書,
書,書,書,書,書,書,書,書
書,書,書,書,還是書,只有書

我生活在死去的人中間
天堂於我便真是圖書館的模樣

這就是我的孤獨

=========================
正能量timing
孤獨啊
世人可知
你的另一個名字叫自由


剛才牆上有三隻壁虎。空調平均每四秒鐘掉一滴水,九點二十三分的時候變成三秒掉一滴。

手機一共響了四次,兩次是電信商祝我中秋快樂,一次是銀行,還有一次是電量過低提示。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我花了兩個小時 打了幾千字的段落 在點發布前回頭看了一遍 沉默了幾秒 全選按下了delete 因為我發現 孤獨是無法描述的


沒有任何語言能精準描述一種內心的感覺 我說的話你會聽見 卻永不可能明白我真正想說什麼


我可以給你描述一整條夜半無人的林蔭道 秋葉無聲飄落在昏暗的路燈下


我可以給你描述一大片漆黑的深海 你窒息在水中 幾千米外的陽光像和你隔了一生


我可以給你描述一場盛大的聚會 你坐在角落看每一個人歡欣笑鬧 心中卻記掛永遠再也見不到的某人


我可以給你描述一個明月千里的中秋夜 你站在陽台握著電話 想打給他 說我想你了 好想你啊 可是直到明月已經西斜 還是會默然垂手


我可以描述你離家多年 滄海桑田的惆悵


我可以描述你夢驚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的凄涼


如此種種 你聽見了 想起你經歷過的那些孤獨 但我的孤獨和你的孤獨 終歸是不一樣的 我的孤獨 一經開口 已經不是我的孤獨 只是一些沒有意義的音節斷句 在你我之間的空氣中振動著 你以為自己明白了 給我一個理解的安慰的擁抱 我也還是一個人 你沒有明白 轉身離去 我也還是一個人


而這無法描述的孤獨 就是孤獨本身的孤獨之處吧 世界再大 不會有人明白你 風景再美 不會有人明白你


孤獨是我跌入不見底的萬米深淵,而懸崖上的人們仍在狂歡,沒有人發現我與我的吶喊聲消失在無盡的黑暗當中。


天空一無所有 為何給我安慰(海子)


推薦閱讀:

如何用一句話來形容極致的孤獨?
平安夜這天自己一個人看電影是什麼心情?
孤獨的時候聽的歌?
最孤獨的東西是什麼?
孤獨是什麼,你們孤獨嗎?

TAG: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