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GID),它和跨性別者(Transgender)有什麼聯繫?
GID是跨性別去病化之前,「易性病」的相關病理名詞。
在LGBT去病化的今天,國外只用gender dysphoria(性別焦慮)為名求醫/求荷爾蒙。
不長篇大論了,就一句話,性別認同障礙和跨性別的關係,就如同性指向障礙和同性戀的關係一樣,二者都屬於早期精神病學中的「性心理障礙」範疇。我記得畢業那年,還看到母校心理學專業的新生拿著一本嶄新的《變態心理學》,不知道現在的醫學生是否還拿著那本早該入土的書。
性別認同障礙(GID)又叫「性別認知障礙」,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心理性別產生的後天認同障礙。性別認同障礙後天產生的原因與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影響有關係。比如家人長期重男輕女,對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都為女性的女兒灌輸女人就是比男人低賤的思想,會使其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的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感到自卑,逐漸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模仿扮演男性性別身份,出現剪掉原本的長髮剃光頭平頭、束胸、甚至上男廁所等本來不屬於心理性別為女性的女人該做出的行為,這些行為進一步加深其對自己應該是男人、男人才有性別優越感的暗示,暗示久了就產生錯覺,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應該是男人還是女人,但又沒有跨性別FtM那種天生就覺得自己和周邊的女性不一樣的感覺,所以她們很恐慌自己扮演男性角色扮演的不像,就刻意抽煙酗酒打架說髒話顯得自己「很爺們」。這類人一般都比較自戀,覺得自己帥,明明可以轉女性化的娘T打扮,卻故意打扮成假小子的爺T樣子,她們還覺得自己留飛機頭、子彈頭帥帥的。性別認同障礙者在心理醫生的幫助輔導下一般能重新認同自己的女性心理性別,心理醫生一般不建議性別認同障礙者輕易做變性手術,而且很多性別認同障礙者自身也不願意做變性手術,他們/她們僅僅是有裝帥扮酷的扮裝慾望並無變性慾望,不認為自己是跨性別者。性別認同障礙常見於流性別者。
之所以有跨性別者抗議DSM用性別認同障礙來形容他們/她們,是沒有認識到這個世界確實存在性別認同障礙群體需要心理輔導醫治,而精神疾病醫學界為了省事統一用性別認同障礙這個詞來形容性別認同障礙者和跨性別者確實誤導了社會對跨性別者的認知,現在DSM-V版已經廢除了「性別認同障礙」這個極具誤導性的辭彙,取而代之的是「性別焦慮(性別躁鬱)」。
性別認同障礙見下面這個例子:
*例子1
此案例中的H就是典型的性別認同障礙,自己都承認自己以前是上女廁所都會感到羞恥的直男癌鐵T,後來又接受了自己的女性心理,卻變得開始歧視爺T、鐵T和男人,前面說自己不喜歡男人,後面卻說即使是男變女跨性別沒做下體有屌的那種也能接受,前後邏輯矛盾,心理問題明顯。
跨性別(Transgender)是一個集合名詞,分為已經做了變性手術的群體(Transsexual)和還沒有做但準備做變性手術的群體兩類,其共同特點是跨性別都認為自己的大腦性別與外生殖器對應的生理性別不符合。比如跨性別FtM是胎兒在母親子宮內(比起認同自己的女性心理性別、接納自己的女性身體的女性而言)暴露於過高的睾酮激素造成的大腦性別發育形態先天偏男性化,是種大腦性別的先天生理形態,跨性別FtM一般3~5歲就能感知自己與周邊的女孩子不一樣,喜好的玩具和遊戲也更像是男孩子喜歡玩的,所以歲數很小的小FtM都會說自己是男生是男孩子,如果父母不能理解FtM孩子的自我性別認知是由於大腦發育先天形態偏男性化造成的,就會忽略孩子的聲音,給幼小的FtM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所以為人父母應該多了解下性別知識特別是性別少數群體的知識,學會正確對待性別少數群體。下面是個跨性別FtM孩子的例子:
美國5歲女孩做變性手術 3歲時稱「我是男孩」
震驚!英父母分享5歲女兒變性歷程 蘿莉變正太
順便提一下其實這麼小的跨性別孩子是做不了變性手術的,一般是隨著成長年齡逐漸按醫囑使用性別激素拮抗劑來阻止身體性徵發育,等適齡了才能做變性手術。
在我大學修讀心理學的時候,LGBT(性少數群體)還沒有得到社會的接納。性別認同障礙仍然在診斷體系內,主要是指個體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比如一個生理性別是男性的個體內心卻認為自己是女性,反之亦然。
畢業後進行LGBT心理諮詢的培訓,了解到人的性別觀念其實是分為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的,有些人生理性別跟心理性別是相反的,這些人就是跨性別者(LGBT裡面的T,Transgender)。
如果依據過去的診斷標準,所有的跨性別者都是性別認同障礙。但在LGBT得到認可的今天,社會願意接受不一樣的人,所以就不把跨性別者當做病人了。因此性別認同障礙這一診斷就被取消了。
雖然從文化上我們鼓勵接受LGBT群體,但實際上他們還是受到很多不公平對待的,其中跨性別者受到的歧視特別嚴重。希望更多人接納他們。
可以看看東野圭吾的《單戀》,就是以性別認同障礙的基礎寫的。
GD都快被摸消了,國內對於GID的認識還停留在GID階段,希望回答的各位先去讀讀書,GID階段的GID真的很噁心。
忽然感覺酷兒運動這些的真是有實際存在的必要,因為有些人就是會不了解你卻要去研究你,不說話就當你是砧板上的肉。
中文書籍裡面有本《消解性別》Butler著作的翻譯本 裡面有一章專門寫這個的。
記得東野圭吾有一本書是以性別認同障礙為基礎寫的
推薦閱讀:
※如何不那麼苦逼地單戀?
※為什麼會想不起來喜歡的人的樣子?
※如何能改變自己每日活於焦慮中的狀態?
※大學時期的混沌,導致思維無法全力集中,如何把狀態調整回來?
※為什麼林丹在業餘中高段羽毛球愛好者中受歡迎程度不如陶菲克和李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