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夏洛克》中提及過「華生被危險事物所吸引」,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存在嗎?如何解釋這一現象?

《神探夏洛克》第三季中夏洛克和華生有這樣的對話(涉及劇透):

WATSON: is everyone I have ever met a psychopath?

SHERLOCK: Yes. Good that we"ve settled that. Now we...

WATSON: SHUT UP! And stay shut up, because this is not
funny. Not this time.

SHERLOCK: I didn"t say it was funny.

WATSON: You... What have I ever done? Hmm? My whole life, to deserve you?

SHERLOCK: Everything.

WATSON: Sherlock, I"ve told you, shut up.

SHERLOCK: No, I mean it - seriously, everything. Everything you"ve ever done, is what you
did.

WATSON: Sherlock, one more word and you will not
need morphine.

SHERLOCK: You were a doctor who went to war. You"re a man who couldn"t stay in the
suburbs for more than a month without storming a crack den, beating up a
junkie. Your best friend is a sociopath, who solves crimes as an alternative to
getting high. That"s me, by the way, hello. Even the landlady used to run a drug
cartel.

HOUSEKEEPER: It was my husband"s cartel. I was just
typing.

SHERLOCK: And exotic dancing.

HOUSEKEEPER: Sherlock Holmes, if you"ve been
YouTubing...

SHERLOCK: John, you are addicted to a certain
lifestyle.
You are abnormally attracted to dangerous
situations and people,
so is it truly such a surprise that the
woman you fall in love with conforms to that pattern?

為什麼夏洛克說華生本身受到一種危險的人和事的吸引,作為一名醫生卻走上戰場,在鄉下待不到一個月,所以選擇朋友是反社會分子,房東操控販毒集團,選擇愛上這樣的女人。這種現象真的存在嗎?在心理學上如何解釋呢?


華生被危險所吸引是因為
華生一直都渴望刺激的生活 不平凡的生活
第一季第一集不就講了華生因傷回國療傷
還去看了心理醫生
腿還一瘸一拐了
倒是夏洛克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華生不是得了心理創傷
而是他懷念戰場的日子
想要回到那樣的地方
那才是屬於他的地方

這也是夏洛克吸引華生的地方
夏洛克就是一個活在平淡的生活會死的人
別人看待夏洛克是怪胎
華生視為天才
華生把未婚妻介紹給夏洛克的時候
還以為她會受不了夏洛克
她還說挺喜歡夏洛克的
其實他們3個都是一類人

這種現象在生活非常普遍的
什麼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不就是在說這個嘛
當然以上的只是一種粗俗的人的粗松的結論

追求這種刺激的生活方式是需要一定的能力基礎的
不然你看到的最多的只是傻缺視頻合集


在現代社會裡,壓力是令人討厭的東西,但為什麼還有人去尋求壓力,追求緊張和刺激呢?

我曾寫了篇夏洛克的內心評析,摘出下面一段。

在101的開始,華生面對的問題是與夏洛克幾乎一樣的困境……麥哥對華生的分析一針見血:華生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創傷後應激障礙,而是心理上的迷失。從戰場上的高度緊張到普通生活的巨大轉變使他迷失,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平靜得幾乎波瀾不驚的生活(舒爾托少校也有同樣的困擾)。這時,夏洛克的出現給了他再度接受危險的機會,危險迫使他再度「緊張」起來,全神貫注的應對並解決問題,從而擺脫了空虛無聊的消極狀態。

可是,為什麼危險反而能讓人變得「健康」起來呢?
希臘詩人德米契奧斯?卡皮塔南基斯在上世紀40年代初寫道:「戰爭是殘酷的,但若能驚醒人們的意識,許多人將因此得救。」法國小說家,哲學家加繆在為二戰中的抵抗組織報紙《戰鬥》所寫的一篇文章時也想到了同樣的問題。文章是在德國人被趕出巴黎之後寫的,標題是《真理的夜晚》。其中充滿高尚的字眼。他寫道:「巴黎的地平線在燃燒,但那是自由的火焰。在這片天空下,那些不放棄自我,不放棄祖國的人們終有所償……幾年來和我們奮戰在一起的強大盟友永不會拋棄我們……人類的崇高……就在於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戰後不久,波伏娃在她的小說《官員》中,加繆就是其中一個人物。在書中,他們遊盪於聖傑曼的煙花巷裡,過度的地吸煙,酗酒,把時間浪費在索然無味的私通上。「真理的夜晚」到底發生了什麼?

答案很簡單,少了警醒的危險和壓制,一種內心的懶散開始任意滋生。海明威從戰爭中學到了這一點,認識到「警醒」的秘密使他早期的作品充滿動人的活力和行動的緊迫感。但是他對這一認識的反應,意味著他要終其一生去不斷尋求引發危機感的活動,如鬥牛,獵獸,捕鯊,參加西班牙內戰。但很快,這些危機成效越來越微弱。他開始酗酒,最終自殺。
——————————————————————————————
確實有些人需要危險和刺激來使自己的精神與心理保持一種活力與積極狀態,因為日常生活的無聊與空虛令他們無法忍受。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這樣的」另類人「描述,他們都被自己的生活所困,但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如果能發現內心真實的自我,就為他們提供一種找到解決這種困擾的可能,當然,這個過程並不輕鬆。


(9.08修整答案)這種現象生活中存在。就如我,可能也是迷戀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詭異地受驚險刺激和不確定因素的吸引,或者在充滿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場景中會很興奮,當看到夏洛克他們這段話的時候內心也是很激動的,好似他說的也是我一樣。
下面是我的一些事情:
上的是師範學院,學的卻是市場營銷。
明明很膽小,但是會一個人去酒吧(本人女生),偶爾被人搭訕後,又害怕惹事,落荒而逃。說一下我去旅行,一般在那個地方必去以下地方(博物館,教堂,寺廟,酒吧)。
在外一個人旅行,很容易與別人搭話,交上朋友。我同事見證過我跟其他遊客相熟的過程,從此以後,對我的旅途充滿擔心,害怕我分分鐘會被人拐了。

當年被人騙了400元的時候,第一感覺不是想哭,而是很興奮,覺得發生這樣的事情很刺激,好像遇到了小說或者電視里的情節是件很吸引人的事情。

每次出門旅行都會遇到下雨或下雪,但是這不會影響我的心情,甚至挺喜歡的,心裡很高興的感覺,拿著傘還好,沒拿著傘會想淋就淋吧,沒什麼大不了的。有時候出門甚至會期盼下雨,偶爾自以為神,每次出去都能召到雨。很神奇的特質。

出門旅行,很少提前定賓館,而是到了當地在居民區找民房住,好像心裡一點都不擔心找不到住的地方,也不擔心有壞人,內心就是覺得一定會遇到好人家的。
有次去洛陽旅行,到的當天下了大雪,找不到住的地方,天又黑了,心裡沒有特別擔心,在公交站牌那兒等公交車,來那個就上那個。上了公交車根本不知道它會去哪裡,坐車快一個小時在繁華地段下車,轉了幾個彎兒找旅館住。

那種心理就像有個小人,天不怕地不怕,覺得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順其自然,隨心所欲,不強求,遇到什麼就接受,不放在心上。
還有一點是不畏懼死亡,但是不會自己找si。我喜歡出去玩兒,去過西安,平遙,邯鄲,洛陽,開封,鄭州,陽朔,廣州,合肥…但是卻從來沒想過去西藏,不是那裡不好,而且那裡太純粹。到了雪山下,我想我可能會想把自己的生命埋在雪底,所以,我去不會去那裡的。這個應該是 「生無所望,死亦不甘。」
………

覺得自己心理有點問題,不喜歡平平淡淡的生活,總喜歡找刺激的方式或者生活。不過上班和在家的時候總是文文靜靜的,很聽話,不跟外人計較什麼。一旦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撒野,把自己瘋狂的想法付諸實際。也許是壓抑的久了,病態地發泄自己的情緒,或者想找某種特別的人或事來調劑生活。

之前經常進行一個人說走就走的旅行,除了看風景,看建築,還想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嘗試遇到陌生的人,看看會創造什麼樣的故事和回憶。(旅行的時候一般只告訴兩個朋友,其他人都不知道。有時候是所有人都不知道,事後發朋友圈他們才知道)。不是不知道危險,因為本性善良,相信遇到的朋友雖然個性千奇百怪,但是他們不會傷害本人。所以旅途中往往會遇到特別的人又或者唯美的故事,或驚險的故事。

——————————分割線

上面那是之前的我,迷戀那種驚奇的特別的生活方式而且會付諸行動。
現在的我雖然本性難移,但是會慢慢收住自己的好奇心,學習安全方面的知識,控制自己的心性。

……


危險是一種感覺,感覺是主觀的,只要你願意,那危險對你而言,和開心或傷心其實並無分別。
就像痛覺雖然保護著你,但同時也局限了你。


被危險吸引的人司空見慣,吸引危險的人才是一大自然奇觀。

前者不過是自己作死,後者則是走到哪兒,就讓別人死到哪兒:花樣作死玩家無數,而柯南,只有一個。


追求危險其實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勇敢的生活態度。

不過不同的人追求危險的原因並不相同,所以很難一概而論。有些人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這種傾向,他們以為自己只是單純地容易被捲入某些事件,而不認為自己其實是主動參與進來的。華生基本可以算是這種類型。


@竜之峰帝人


夏洛克的說法是存在一個前提的,那就是華生不知道自己被危險的事物吸引,或者討厭這一事實。所以,很多答案都可以直接無視的。

舉個例子來說,華生的情況就類似於一個男人常年累月的喜歡類型各異女生,這些女生或高貴、或嫵媚、或小巧、或柔弱,似乎沒有任何共同點。而N多年之後,這個男人才發現這些女生都有一個特性——都是偽娘。是的,這個男人,他喜歡男人,但他不知道自己喜歡男人,他只會被偽裝後的男人所吸引。(如果他知道自己喜歡男人,就不是華生的類型了。)

為什麼男人會被偽娘而非男人所吸引,因為在他的潛意識層面他了解自己喜歡同性,但他自己(根深蒂固的認識)覺得喜歡同性本身是錯誤的、是不好的、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他極有可能刻意屏蔽這些信息。但是,我們無法完全屏蔽來自潛意識的信息,於是一些細枝末節的信息就浮現在腦海中,而信息拼合在一起就形成他選擇的結果,最像最像男人的女人。

華生也是同理,他厭棄那個喜歡危險的自己,但又不能完全將它殺死。

如果讓我來高大上的回答問題,那就是一個繞口令似的答案:
人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人們實際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有個小小的建議,把自己過去所做的事情列出來,尋找共同點,你會發現你對自己的了解原來如此之少,還會發現原來自己經常採用的模式如此之多。


PS:舉男人喜歡男人的例子只是為了行文需要,除了這一行為本身值得探討外,例子內容並不代表本人傾向。


吐槽一句,克蘇魯神話中所有人都因為奇怪的現象而去自行作死地探索。…也許是認為自己是主角…但是他們不是。人類的僥倖心,好奇心使然吧。


有的,多數特徵賭性強,不是貶義。


想起了「不能承受生命之輕」中寫薩比娜的一段話:

「Once more she heard the golden horn of betrayal beckoning her in the distance,and she knew she would not hold not」

她再度聽見遠方吹響叛逆的金號角,清楚自己無力抗拒那號聲的召喚。


因為 吸引力定律 啊關注什麼就吸引什麼
生活中最典型的就是老師抽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會被抽到結果還真被抽到o&>_所以後來老師要抽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我都拚命念同桌的名字→_→


個人看法,不全面。

只說自己了解的一些情況,我認為這可能和小時候成長環境有關,有的人小時候生活貧困動蕩,長大了一定是想過安穩日子的,而被危險吸引的人,很可能因為小時候生活比較穩定比較少憂慮,說個不恰當的例子,只有出身上流社會、富裕之家的伊恩弗拉明,才會想去做詹姆斯邦德007


大概就是物以類聚


說的跟瓶邪似的


請問這段對話具體在哪一集裡面呢?


喜歡犯險,因為它能消磨你的不知足。


是的,在科學上可以解釋,有些人天生愛冒險,他們的腎上腺素就是比別人分泌的多,這是基因決定的,往往這些人對人類的貢獻最大,比如達芬奇。


英國文化里普遍崇尚及時行樂、往危險里踏足和體驗的哲學,大過於珍惜生命健康和社會保障的美式價值觀。中國人中庸的社會傳統也導致我們理解這一點有偏差。在英國人眼裡,雖然辛苦和危險,花生的選擇仍然是"很酷"的,並不是多麼邊緣和難以理解的事。當然,在其他社會文化里嘗試需要頂住壓力。至於心因么,那實在是見仁見智的,每個這麼做的人都有這麼做的理由,對吧題主。


刺激回饋···還有一種常見的就是···常常收到好人卡的男生··專門喜歡那種會發他好人卡的女生


推薦閱讀:

為什麼《神探夏洛克》的華生會痛批《基本演繹法》的華生?
如何評價《神探夏洛克》(Sherlock)第三季第二集 The Sign of Three?

TAG:心理學 | 英劇 | 心理學現象 | 神探夏洛克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