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能改變陷入「生活焦慮」的狀況嗎?有哪些具體的可行建議呢?
1,簡化。
- 取關公眾號,留下1-5個,最近一周,你確實有點開過文章,至少看完一篇,且看完之後情緒比較平靜,或有一些積極感受的公眾號。
- 卸載APP或打包APP,同類的APP留下一個,最近1個月沒有點開過的APP,或卸載或統一打入一個冷宮文件夾,眼不見、心不煩。
- 設置微信免打擾:我→設置→勿擾模式→設置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我設置的是晚上8:00至早上7:00)
- 統一時間、有目的地瀏覽新聞和資訊。例如,每晚10點-11點刷完一遍微博、知乎、公眾號、朋友圈等。
- 收拾桌面,包括電腦桌面和書桌。達到自己看著舒服的狀態。
指導原則:趕走過量信息,讓手邊直接接觸的信息,在大腦的工作記憶範圍內。
2,計劃
- 周一早上9點至10點,制定一周工作計劃。如有必要,發送給領導。
- 周一晚上下班後用5分鐘,制定一周學習計劃。例如,一周內有3天看書30分鐘-60分鐘。
- 周一晚上下班後用5分鐘,制定一周運動計劃,例如,一周內有3天運動30分鐘。
指導原則:
(1)制定容易完成,完成了就可以鼓勵自己、獎勵自己的計劃;而不要制定需要費勁還有點難以完成,完不成就要責怪自己、懲罰自己的計劃
(2)計劃越具體越好。例如學習計劃,可以具體到學習什麼主題、看哪本書、聽什麼課程。運動計劃,可以具體到減脂、增肌、塑性等。
(3)落實到紙上,寫在一張A4紙或什麼紙上,用大號字體,手寫,將紙貼在顯眼位置,每天回家繞不過地會看到。
3,行動
指導原則:
(1)一次做一件事,保持專註。
(2)尊重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例如,我不是一個聽覺學習者,我就不喜歡聽各種音頻課程,我更喜歡閱讀。如果你更喜歡聽課,而不是閱讀,就不逼自己閱讀。
(3)做記錄。及時反饋。完成一項,打卡完成。
4,關係
- 微信好友分組:通訊錄→標籤→新建→選擇聯繫人→為該組取名;重要的微信聊天置頂。
- 對朋友的近況保持真誠地好奇與關心。當朋友圈裡刷到好友的新鮮事,你對此好奇,開啟和他的聊天窗口私聊幾句。
- 每周末或休息日,如果不累,少打農藥、吃雞、爆肝、屁股、擼,約好友出來吃飯、逛街、看電影、聊天、喝茶、馬殺雞等等……(發揮想像力)。
指導原則:
(1)建立核心朋友圈。
(2)對朋友真誠地好奇與關係。
(3)面對面的關係永遠比線上關係重要。
5,目標
- 定個小目標,掙它一個億(劃掉),真正的小目標。具體、可控、可行,是自己想要的。例如,讀一本村上春樹的書,在豆瓣上寫一篇書評。或者每天多做一組俯卧撐,堅持7天,成功後吃雞(劃掉)。具體、可控、可行,是你想要的。
反面例子如,讀一本村上春樹的書,在知乎上寫一篇5K贊同的書評(不可控);每天多做一組俯卧撐,堅持7天,掉5斤肉(不可控)。變美(不具體)。每天做1000個俯卧撐(不可行)。每天解30個方程組(不是你想要的)。
- 可以定長期目標,但一定要拆分成短期目標。
- 為目標附上價值——關係價值,完成它我可以迎娶白富美;財富價值,考上證我可以升職加薪;健康價值,堅持它我會變瘦變美變健康;自我價值,我認可這件事本事。
指導原則:
(1)目標具體、可控、可行、你想要的。
(2)短期+長期目標,但重點是短期目標。
(3)沒有目標也可以。
6,以上都是建議,不是答案。
我認為,焦慮有兩個來源:一是模糊,二是失控。
當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對即將到來的事情不確定的時候,我們感到焦慮。
當我們無法達成目標,對未來的期許感到無力時,我們感到焦慮。
針對前者,我們簡化生活、制定目標、計劃並行動,讓當下的生活變得清晰,從而抗擊前方的未知。
針對後者,我們接納不可控的事實,放棄不能完成的目標。找到自己的價值。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會焦慮?
※懼怕親人的離世怎麼辦?
※失戀導致嚴重的生理反應怎麼辦?
※如何克服焦慮,煩躁?
※學習的時候放不下手機,拿起手機也沒事可做,但還是頻繁的打開一下各個軟體刷一下?
TAG: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