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拳擊手的出拳力量遠遠高於某些塊頭很大的所謂健身者?

拳擊手可能做不到單臂引體 俯卧撐 但是出拳的力量卻大的驚人。秒殺某些所謂一身肌肉的大塊頭??


謝@顧一凡邀,幾天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恰好是碰見了具體實例,就分析了一下,見:
剛看超級戰隊比拼出拳攻擊力,德國大力士輸給了中國職業拳擊手,什麼原因?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之前答案寫得倉促,不怎麼嚴謹,等下我在這個答案里再補充修正一下。能看懂就好,別太較真。

本問題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兩個簡單的不等式

第一個不等式——力量值≠實際擊打力量

我在之前的答案中寫的就是這個問題。
假設,一個人的全身綜合力量值為100,他打出去的拳,能造成100的實際傷害嘛?
換句話說就是,人在出拳時,能否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拳鋒上呢

未經訓練的普通人,通常無法藉助全身的力量,大多數只用到了上臂的力量;稍微好一些的,能用到肩、背力量;有些人會助跑幾步,能借到一些腿部力量和奔跑慣性……諸如此類……
總之,一個人的力量值與他能夠造成的實際打擊力量之間,需要乘以一個發力技巧係數

例如,沒有任何發力技巧,純粹依靠上肢蠻力,這個係數可能不到50%,甚至只有10%。
說10%並不誇張,一身肌肉的壯漢掄王八拳(或者叫大風車……),只是靠拳頭的重量砸下去,能造成多大傷害?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笨勁兒、蠻力。再考慮到出拳的速度,能碰到對方就不錯了。
人們進行格鬥技巧訓練,就是為了使這個係數得到提高。其中的佼佼者,可以達到幾乎100%的發力。
各種拳類技巧,經過多年演變,結合人們對身體機能的了解、開發,最終發展出了一種登峰造極的拳類運動——拳擊(boxing)
拳擊不單單是一種運動形式,也是一種技術模式,是目前公認最優化的拳頭髮力技巧。

拳擊的發力技巧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力程,讓力量從腳掌蹬開始,經小腿、大腿、腰胯、背部、頸肩、手臂逐級借力,最終在拳鋒上發泄出來。
其實題目評論里 @kinghost 一語中的了:拳擊手打拳就像甩鞭子一樣,是全身協調發力的。

@秦嬴政 我不太清楚您的爭論點在哪,如果沒有腳下的支撐、發力,腰胯何來的力量呢?我不知道是您訓練過程中忽略了腳和小腿的蹬力,還是您用到了那個力但是沒體會到?
那我將前手直拳動作具體拆分,您可以看看是否和您的訓練有衝突:後腳掌蹬地旋腕(不離地)、後腿依靠蹬力拉伸(不挺直)送力、重心向前手側轉移一半、前腳旋腕支撐、前腿拉伸(可挺直)送力、轉腰(輕微)送胯(略超過重心)、扭轉頸背、送前肩、手臂調整角度順勢出拳。
後手拳的話,腰胯和重心的轉移更複雜,尤其是在腰胯有一個交叉(所以後手直拳又叫cross),您是否認為這個腰胯的送力交叉動作、力量都是來自於腰胯肌肉本身
很抱歉的告訴您個基本知識,沒有腿部的支撐力和蹬地力,僅靠腰腹的扭轉,是不可能發出很大比例的力量的。包括您推崇的帕奎奧,他出色的後撤反擊,完全是建立在有腿部支撐的前提下,閃身撤步、後腿支撐、蹬地發力、側身扭腰、出拳反擊。當然,這裡面還有他左勢的方向優勢。

之前問題里的那位,已經是毋庸置疑的大力士了,但就本問題來說,還要涉及另一方面。
第二個不等式——健身者≠大力士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很多拳擊手看上去並不如健身者、健美先生強壯。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肌肉滿滿=有力量嗎?

首先說明一下,我在肌肉訓練方面並不專業,之前有關注@柔王丸 等前輩的文章,他們顯然比我更懂得肌肉的作用和訓練方式。不過,我倒是大致能講講拳擊訓練方面的肌肉理念。
如有錯誤,還望專業人士指正~

1、肌肉比例——肌肉力量,這兩者呈正相關肌肉比例當然是越多越好,但兩者並不是線性相關或正比例相關。也就是說,塊兒頭大50%不等於力量就大50%。

2、肌肉類型——兩個人肌肉比例差不多,但力量相差很多,這就是由肌纖維的類型、數量決定的,也就是紅肌纖維白肌纖維
肌纖維也叫肌纖維,偏重於爆發力肌纖維也叫肌纖維,偏重於耐力
僅就拳擊發力來講,快肌(白肌)的比例越大越好。
也就是說,A的快肌比例是60%,B的快肌比例是40%,在同等訓練強度、同樣的發力技巧下,A的拳一定比B的重。

3、據說啊——肌肉纖維的類型和數量是先天決定的,後天訓練只能增加強度、增大體積,不能使數量增多。
也就是說,先天肌肉纖維少,就不適合當運動員。(很杯具,我好像就屬於這種……)
根據快慢肌的比例,每個人適合的運動也是不同的,比如博爾特肯定是以快肌為主,馬拉松運動員肯定是以慢肌為主。
至於怎麼測紅白機比例,我也不知道……據說看小腿肌肉可以大致反映情況,小腿肚子是個圓蛋兒肌肉的,就是快肌比例大;而像我的小腿肚子那樣,肌肉細長,像個平板,就是慢肌比例大。

找到這麼一張圖,紅白肌的合適比例:

4、訓練方式——健身房的訓練,不以格鬥為目的,大多是偏重於塑形、鍛煉身體,像健美先生那一路更是極端,偏重於白肌體積的訓練。
這樣練出來力量大嗎?——跟沒練的時候相比,肯定是大了。
那能不能比同等體重重要條件!!)的拳擊運動員的出拳力量大呢?這就要回到上面講的發力技巧問題了。
發力技巧的訓練,其實也是一種肌肉訓練。大概就是,長時間、反覆的、高強度的,根據發力技巧去訓練肌肉,將肌肉訓練成發力有利的狀態。也就是,術業有專攻而已

@繼續者張 的答案很專業,提到了一個詞「神經肌肉鏈」或者叫「鏈式發力」,我想表達的大概也是那麼個意思,但是我匱乏的健身知識根本找不到那個詞兒……大家可以看看他的具體專業講解~

說幾個很簡單的例子
1、練啞鈴,一般都是側舉、前舉啥的吧?我是用拳擊標準抱架端著,還得拿著啞鈴打快拳,這是給上肢形成位置習慣。
2、杠鈴之類的重物,一般都是卧推、深蹲是吧?我是保持拳擊站姿,側舉,是為了訓練腰、胯、腹部的發力配合。
3、腿部訓練。一般健身也會注重腿部肌肉的塑形,而拳擊運動員並不需要腿太粗,而是需要腿部的爆發力和耐力均衡。

拳擊運動員的,是個很矛盾的部位。
腿的蹬地力,是拳擊整個發力程序的啟動器,力量越大越好;(評論里@秦嬴政 對這一點有質疑,那我可以適當改變一下措辭:在幫助腰胯發力、不失重心的前提下,蹬地力越大越好。您說腳下的蹬地力量隨意?我不敢苟同。)
步法的靈活度,又是進攻、防守的核心,越輕巧越好……兩者的肌肉訓練方向存在矛盾。
而且,腿練得太粗壯,在腿上增加了體重,在比賽量級劃分上又是吃虧的。
因此,在保持發力能力的前提下,腿部要儘可能的減重,所以要練跳繩、長跑、蝴蝶步等等。
各位可以觀察一下,優秀的拳擊運動員往往大腿、腰腹肌肉強壯,而小腿肌肉纖長,步法靈活。
(評論始皇兄,您對拳擊運動員腰壯腿細這個問題居然也表示質疑啊?我讓您舉個例子,您舉個重量級小克那種特例也就罷了,您居然說帕奎奧…………也是醉了……遠了不說,昨天重量級挑戰資格賽的科瓦列夫,他那個身材,那個小腿,就很典型了吧……
您一方面認為我說發力來自下肢不對,一方面又認為下肢細不對,您這矛盾是為哪般?難道就是為了噴人?而且,我在上面不是談到訓練中的矛盾均衡問題了嘛?)

實際拳擊訓練涉及的複雜因素比這多得多,拳擊是很綜合的技術,絕對力量並不是拳擊的一切。
常年的拳擊訓練,不是單純的練力量。核心是要克服人類各種本能的、下意識的、影響發力的動作,讓身體徹底放鬆、聽話,不讓任何一個部位阻礙力量從腳掌到拳鋒的傳導。


健美練出來的大塊頭主要目的是為了「好看」的,力量是健美的副產品。
你讓拳擊選手去參加健美大賽,估計連決賽都進不去。

同樣是」大塊頭「運動的分支,
怎麼不拿拳擊選手去對比奧運舉重選手的舉重成績?
不去對比力量舉選手的力量三項成績?
或者直接讓拳擊選手參加壯漢運動,看他能不能PK過那幫壯漢?
同樣的,比拳擊選手」瘦弱「的多的職業羽毛球選手在實驗室環境能扣殺出時速400KM/H的球~
你讓拳擊選手試試看他行不行?

每種運動都有自己的理論體系,
發力時調動的肌肉也不盡相同,
互相之間來對比最終效果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大家都在普及專業知識。。。
我覺得這種問題指向明確,連健身者前面都加了所謂,明顯又是「你肌肉練這麼大有個卵用」的肌肉無用論。
首先,這個不叫健身,叫健美,bodybuilding。這項運動的關鍵就是大塊頭,健美運動員不需要一拳打得很重,因為那根本不是比賽內容,他們需要的是對自己肌肉的掌控,完全孤立某些小肌群進行發力,對自己的肌肉最大程度上的顯示。
另一個,就算看起來很像健美的大力士運動,和健美也是千差萬別。有不同的規則體系,根本沒辦法提出某一個指標進行比較。
健美運動員為什麼出拳力量不如拳擊手,因為他們不需要。
突然想起來一個問題「羅利溫克拉的掃踢到底有沒有龍武重」
歡迎回答


這就和,0~100公里加速最快或者極速最高的和拿BTCC DTM WRC勝利是兩回事。


「拳擊手可能做不到單臂引體 俯卧撐」——這種說法不符合現實,至少俯卧撐是拳擊手最基礎的體能訓練,拳擊手都能做。

大家總是對立的看問題,我做訓練遷移;問題帶有統一性。

拳擊手的優勢是形成了出拳神經肌肉鏈,我稱之為鏈式發力。以直拳為例,打出一記直拳,需要旋踝,蹬腿,擰腰,送肩,伸臂,旋腕——完成一個直拳動作,這個動作要小腿三頭肌、股四頭肌(大腿內收肌群參與)、腹外斜肌、腹內斜肌、三角肌、部分胸肌、肱三頭肌、旋前圓肌依次鏈式發力完成。這種複雜的多肌群發力是單純器械健身者不具備的,因為高效的增肌強調孤立動作,而格鬥強調肌群協同發力。

但是,單純力量訓練者,具備了很好的基礎力量(尤其是複合動作的力量訓練者),只不過沒有出拳神經肌肉鏈。通過專業的教練指導,形成出拳神經肌肉鏈後,完全有機會打出更重的直拳。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力量的遷移性,基礎力量可以遷移到出拳擊打力上去,但是效率很低,比如我的學生在大重量卧推後會抱怨出拳打沙袋時覺得身體僵硬,那是因為卧推的雙臂同時發力體系和出拳的交替發力形成了動作定勢的干擾。採用格鬥功能性肌肉訓練,比如仰卧大重量交替旋前啞鈴卧推,然後迅速打拳就沒有這種僵硬感。

這裡引出了一個格鬥功能性肌肉訓練的問題,進行格鬥肌肉功能性訓練者,既可以鍛鍊出強勁美型的肌肉,又能形成強大的力量,同時這種力量是格鬥需要的攻擊性力量,而不是搬重物力量。

現在到未來,是功能性肌肉格鬥士的天下:誰是你心目中身材最好的格鬥士?


問題主可能沒見過所謂的」力量強化訓練「。

四川有國家排球人才基地,每年都要像國家對輸送人才。郫縣(成都某個郊縣)一個學校的女生,看起來精瘦,上高中前幾乎不會打排球。被拉去強化訓練一個暑假,也沒見多漲什麼肉,回來打比賽一個扣球砸暈一個(成都七中的觀眾)男生。

她說,每天就反覆做一個動作2000遍以上,基本上整個動作如何協調發力達到非常熟練和流暢的時候,就可以發揮出很難想像的爆發力。

結果她和我這種宅男男生扳手腕?被秒殺。。。很難想像吧。


衝量_百度百科
int_{}^{} Fdt=mDelta v
大概就醬


從現代體育學分析一個人的力量大小有四個因素;

①肌肉生理橫斷面積、

②神經調節功能的改善、

③槓桿(骨)的效率、

④肌纖維的組成。

①肌肉的生理橫斷面增大;肌內生理橫斷面增大是由於肌纖維增造成的,包括肌凝蛋白質量增加,肌肉毛細胞管網增多,肌肉結締組織增厚,肌糖無增加等,並伴隨脂肪減少。

②神經調節的改善;神經調節的改善包括.

Ⅰ、動員參加活動的肌纖維數量增多。

Ⅱ、改善主動肌和協同肌、對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應協調關係,對抗肌放鬆能力是影響力量的重要因素。

Ⅲ、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強度和靈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

③槓桿(骨)的機械效率

④肌纖維的組成;肌肉中快肌纖維成分高,肌肉收縮力量也大。

健美 是追求肌肉面積,單一的肌肉形狀,格鬥是研究如何把肌肉的力量高度協調,通過合理的線路,合理的收縮,從而產生最大的力量值, 訓練目標不同,練習方法也是不同的,健美是緩緩的調動肌纖維,速度較慢。而格鬥是要求神經瞬間調動肌纖維,

還有距離、空間、時機這些無形技術,例如;一把刀,刺到我皮膚會流血,但不會死,如果刺到肉里,就慘了,這距離的變化力量值也是不同的。


刀快,也還得刀功好才能切得好。

刀爛,刀功再好,也難為無米之炊。

擊出一拳是一個全身協調的行為,不是光有強大的肌肉就能打出


格鬥家因為天天花大把時間在格鬥上,他們能調動比常人更多的肌肉來參與動作。如果比單純的深蹲和卧推,那麼天天舉鐵的人更有優勢。

塊頭和力量的關係只有在自己身上才有個明確的關係,橫向對比則很難說。


先回答問題,原因是拳擊運動員通過專項訓練來提高出拳的速度和力量,這些專項訓練對健美運動來說沒有價值,沒人會練。


1專項力量與一般力量的區別,專項力量是指直接參与完成專項技術動作的特定肌群和效率調控機制協同工作所產生的克服阻力的能力。

2、舉個例子,拳擊運動員與舉重、鉛球運動員的差異是顯著的吧,但拳擊運動員表現出他的最大力值儘管相對較小,但其力量增長是最快的,並且很快地達到了最大值。
那麼大家想,上三種運動的發力動作從外形上看,除了用力方向外,幾乎是相同的,但為何會出現用力變化特徵上的不同呢?
這是因為在拳擊項目中,運動員為了使對手的反擊更困難,需要使拳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一段距離,從而達到有效擊中對手的目的,這是拳擊比賽對運動員的特殊戰術要求。因而與舉重等項目相比,拳擊和擊劍等項目不僅需要最高的速度,而且其最基本的目的是要以最短的時間來完成動作。在這些項目中,起動爆發力是最重要的,動作的速度是最重要的。

3、通過對拳擊等項目的比較,我們會知道,很多運動動作雖然結構相近,但由於不同項目的戰術要求不同,也會造成肌肉力量特點的不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拿兩個體型身高體重都差不多的人做對比
A練深蹲、俯卧撐
B練深蹲、蛙跳俯卧撐、擊掌俯卧撐
隔一天練一次
一個月後,差距就出現了
這是我身邊人的親身經歷

同理,大力士相當於A
練習搏擊或者爆發力競技體育的人相當於B


大塊頭的出拳力度可能不如一些拳擊手,但也不會太差,這是第一點。
第二,拳擊手出拳講求的是調動儘可能多的肌肉去發力,甚至加上自己身體擺動的慣性,所以出拳的力度會很大。
第三,拳擊手的訓練很強調肌肉爆發力和腰腹核心力量的訓練


練習跆拳道12年,湊合說一下。首先,散打也好,跆拳道也好,拳擊也好,天下武功出少林。人都是兩條胳膊兩條腿,沒有三頭六臂,一句話,人體的構造都是一樣的,所以各種武術流派的發力原理都是一樣的。原理是什麼呢?用腰帶,中國武術講究氣成丹田,力發丹田,聽著很玄乎是吧,換一句話,用重心發力。丹田在哪裡?「臍下三分處」,重心在哪裡,人身體中央。丹田和重心是否重合?我自己的感覺是幾乎重合。我練到現在,和其他武術流派的朋友交流時,都深有感觸,練久了,發力的時候就感覺不是拳在打人,腳在踢人,而是重心(或者丹田)在迅速移動。拳擊者之說以能夠打出力量,就在於他會使用重心發力,他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而健身者如果沒有接受專業訓練的話,是很難做到這點的。其次,健身者在練習時,經常是一個肌肉群一個肌肉群的練習,今天練小臂,明天大臂,後天胸,再來大腿什麼的。而武術練習的時候,講究全身融合為一,這樣使得發力更順暢。當然,武術練習時也必須加上很多身體素質的練習,器械的練習,練武不練功,到頭一場空


大塊頭注重緯度訓練,但力量也有,拳擊手需要肌肉,但力量訓練比較多。並且出拳是很有技巧的動作,拳擊手比較專業


謝邀,出拳打出的不是力量,這個叫動能,侵徹力,殺傷力 這類的。所以力氣大了不一定出拳很厲害, 不過不要小看塊頭,瞧他「四回合拳擊之王」奶油豆KO集錦滑稽震撼!!!!


募集的肌肉多 發力就更大


2015年3月12日17點18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看到說到點子上的答案。
我就不說我反對誰誰誰的答案了,沒說到點子上不等於說錯了。另外這樣的問題題主邀請@白不言比邀請那些練健身的靠譜些。
所以看嘛,答主你對拳擊的了解還是停留在拳擊≈健身這一階段上的。

拳擊擊打的發力路線的是從腳到膝、到胯;到腰、到肩、到肘、到手。普通擊打發力是從肩到肘到手。稍微懂一點發力的會用上腰的力量,那就是腰、到肩、到肘、到手。這樣就比較好理解了。即使不考慮腰的發力,拳擊手擊打的時候用到三大核心肌群——腿,軀幹(胸和背)。而普通人擊打只用到了上半身的核心肌群。這是主要思路。至於更細節的 @黃聖明比我說的更清楚更好,題主可以參考他的回答。

最後,我邀請一下幾個大牛的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出拳用的是全身的力~不光是上身~身體的協調更重要~
不過大塊頭經過一定的訓練也可以很大的。
如果大塊頭真的和拳擊手打起來的話,主要的問題不是出拳力量
而是拳擊手的協調性,步法,和速度。


推薦閱讀:

做一個肌肉萌漢是怎樣的體驗?

TAG:健身 | 肌肉 | 拳擊 | 力量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