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孤獨的東西是什麼?

看到過一個原子,好像是任何時間出現在任何地點。具體記不清了。


既然話題里有天文...
我覺得應該是這個:

對,就是左下角那顆恆星。而背景則是一個巨大的星系。有點天文學常識就知道,能夠產生這種景觀,應該能想像這顆恆星離它的背景星系(可能就是它的母星系)有多遠。

實際上這顆恆星在這個位置:

用spaceEngine找到這些恆星的時候,我經常在想,如果這顆恆星旁邊的行星上有高等文明,你猜它們會怎麼描述自己?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普通的恆星,它正在以每秒300公里的高速逃離我們曾經的母星系;
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在1000光年外,而我們的母星系則距離我們3萬光年;

換句話說,如果生命存在的概率為每100萬顆恆星才有一個有生命,那麼即使我們接近了光速,也要走上數萬年才能找到它們;
而3萬光年外這個巨大繁華的大星系,不知道有多少文明已經欣欣向榮;但它們應該看都不會向我們這裡看一眼,因為這裡太荒涼了。

更加可悲的是,經過計算,隨著我們的逐漸遠離,我們會永遠飛入深邃的宇宙,成為一個孤獨的流浪的行星系。
我們如同茫茫大海中的一隻小舟,遠離任何一個陸地,任何一座城市,舉目四望皆是無盡的海平面。

不出意外的話,我們的太陽會在7億年後近距離飛過一個矮星系,但不會被它捕獲,而是會被矮星系偏移方向後飛向另一個巨大的星系。到達那裡需要30億年。

但願我們能繁衍到那個時候。」
————————————————

統一回應一下評論里的問題:

1,我沒想到這個答案能拿這麼多贊

2, @張eric 說我拿這個騙小姑娘,我一口水就噴出來了,我得多屌絲才會拿這個騙小姑娘?

3,我不是天文專業,我的本職是程序員,只是對天文有很業餘的愛好,時間有十幾年,但知識僅限於科普程度的水平,所以如果有疏漏請大家指正

4,原答案引文是我自己寫的,沒有出處

5,引文中的「太陽」不是我們的太陽,而是以那顆孤獨恆星旁邊的文明的口吻說的

6,關於這顆恆星是如何逃出來的:我用郭守敬望遠鏡「捕獲」了超高速恆星 類似的恆星其實很多,它們真的會一頭扎進深空,沒有其它因素的情況下再也回不來。

7,對原答案引文做了點修改,為了不影響閱讀的流暢,寫在這裡:「達到了光速」改成了「接近光速」,「星系群」改為「星系」,「調轉方向」改為「被矮星系偏移方向」

8,關於接近光速後的時間膨脹,我是這麼想的,派出尋星者去尋找文明肯定是為了和母星建立聯繫,除非帶著母星一起飛,否則尋星者主觀時間再短,對母星來說也還是過了數萬年

9,這兩張圖片都是從軟體spaceEngine里截取的,想要截圖可以去下一個玩玩,對硬體需求有點高,cpu內存顯卡樣樣都吃,我還沒見過其它能把我cpu和顯卡(E3+660標版,16G)同時跑滿的程序...

最新版本0.9.7.3+0.9.7.4patch

10,評論里有人說想哭真是嚇著我了...為表示安撫,再宣傳一下我的視頻,看完後你會更想哭
B站: 未來宇宙的時間線

再次感謝大家謬讚...
——————————————
關於視頻的BGM,我已經在視頻下邊的評論里給了~

關於遊離恆星的問題:
上面的文章里說發現的是系內恆星,但文中也說了,以目前的速度會一直衝到銀河系外,不再回頭;鑒於發現的這類恆星數量不少,可以肯定這不是偶然事件;既然不是偶然事件,可以推測存在在更早時期時已經逃出星系的恆星。而且,現在發現的系內高速恆星,早晚也會成為一顆流浪恆星,這是未來的既定事實。

更進一步,相關資料還是有的:
科學家發現罕見 3顆「孤獨」恆星在深太空爆炸
星系外的流亡恆星
西報:宇宙中一半恆星或位於星系之外(組圖)_網易新聞中心


更新15/07/10 =-=
V2.0
以下是WiKi關於one electron universe的原文:

The one-electron universe postulate, proposed by John Wheeler in a telephone call to Richard Feynman in the spring of 1940, states that all electrons and positrons are actually manifestations of a single entity moving backwards and forwards in time. According to Richard Feynman:
I received a telephone call one day at the graduate college at Princeton from Professor Wheeler, in which he said, "Feynman, I know why all electrons have the same charge and the same mass" "Why?" "Because, they are all the same electron!"

The idea is based on the world lines traced out across spacetime by every electron. Rather than have myriad such lines, Wheeler suggested that they could all be parts of one single line like a huge tangled knot, traced out by the one electron. Any given moment in time is represented by a slice across spacetime, and would meet the knotted line a great many times. Each such meeting point represents a real electron at that moment.
At those points, half the lines will be directed forward in time and half will have looped round and be directed backwards. Wheeler suggested that these backwards sections appeared as the antiparticle to the electron, the positron.

Many more electrons have been observed than positrons, and electrons are thought to comfortably outnumber them. According to Feynman he raised this issue with Wheeler, who speculated that the missing positrons might be hidden within protons.

Feynman was struck by Wheeler"s insight that antiparticles could be represented by reversed world lines, and credits this to Wheeler, saying in his Nobel speech:

I did not take the idea that all the electrons were the same one from [Wheeler] as seriously as I took the observation that positrons could simply be represented as electrons going from the future to the past in a back section of their world lines. That, I stole!

Feynman later proposed t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sitron as an electron moving backward in time in his 1949 paper "The Theory of Positrons".
Yoichiro Nambu later applied it to all produc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particle-antiparticle pairs, stating that "the eventual cre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pairs that may occur now and then is no creation or annihilation, but only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moving particles, from past to future, or from future to past."

下面是樓主的渣翻譯
(各位看官看看就好,有啥不對的歡迎指出,謝
ps,最後一段不會翻譯,見諒,大致意思是Feynman 寫了篇論文叫《正電子論》然後 一個叫

南部陽一郎(Yoichiro Nambu)的人運用該理論得到了一個結論):

單電子宇宙論,是1940年春Jhon Wheeler在打給Ricard Feynman電話里提出的,該理論認為電子和正電子是單個電子在時間中倒退和前進的具體表現。據Ricardo Feynman說:我曾接到一個Wheeler教授在Princedon大學打來的電話,他說;『Feynman,我知道為什麼所有的電子都有相同的電荷和相同的質量了。』「為什麼?」「因為他們都是同一個電子。」

這個想法建立在世界線之上,世界線是每個電子在時空中運動軌跡。與其說存在無數條世界線。Wheeler認為我們可以把那些世界線看做一個單線的一部分,這條單線像是由一個電子繪出的一個巨大的複雜的節。每一個時空薄片都表示時間裡的一個瞬間,我們會遇到很多很多次有節點的世界線。我們遇到的每一個節點就代表在那個時刻的真正的電子。

在這些節點裡,一半的世界線被指引著在時間中向前延伸,而另一半將會進入循環並向過去前進。Wheeler認為那些逆向的部分具體表現是電子的反粒子,即正電子。

電子被觀測到的電子遠多於正電子,而且電子也被認為數目遠比正電子要多。對於Feynman提出的這個問題,Wheeler推斷那些沒被觀測帶的正電子也許被藏在了質子中。

Feynman被Wheeler的 顛倒的世界線的表現是反粒子 的觀點震驚到。他在諾獎的演講里說,這一切要歸功於Wheeler。
Feynman說;
我認真地觀察到正電子可以簡單地表示為電子在世界線逆向的部分從未來向過去的運動時。我沒有Wheeler那個所有電子都是同一個電子的想法。也就是說,我剽竊了這個想法。

V1.0
題主應該是在說這篇文章(或者題主可以Google一下one electron universe
以下是wiki百科的鏈接One-electron universe )
《遠比你孤獨》
原文摘自豆瓣,貌似豆瓣轉自人人

1. 以前曾經去華為面試過,填表時有一項須註明,是否願意應聘海外項目職位。其實華為的海外銷售經理、售前售後工程師之類的薪資高得離譜,非常適合我們這種低調沉穩的技術黃牛。不過就是太枯燥無聊了,尤其在一些政局動蕩的第三世界國家,子彈滿天飛,根本不敢出門,惟有天天呆公司宿舍里對著技術白皮書擼管。坊間流傳著兩個著名的關於華為駐外工程師的段子,一是巴基斯坦還是哪的華為員工在宿舍院子里養了一群雞,不用於下蛋也不用於食用,用來趕著滿院子跑,打發時間。二是南非約翰內斯堡的華為基地曾經收到當地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信,內容是抗議華為員工在基地旁邊的海灘上將海龜翻身,導致海龜再也無法翻轉過來而活活餓死。。。他們真的是太寂寞了。

2.小時候看過柯南道爾的一篇短篇小說,叫《盧浮宮博物館的奇聞》。寫一英國人在盧浮宮裡迷路了(SB么),閉館時被關在了裡面,卻有幸遇到了奇蹟:一名長得比木乃伊還恐怖的館員在深夜偷偷打開了盛裝一位女性木乃伊的木棺。被英國人發現後他講述了實情,他原是古埃及的一名法術師,機緣巧合和朋友一道研製出了長生不老葯,服用後能抵抗衰老、暴力的傷害。這並不是永生.但它的效力可以維持好幾千年。---------這葯的負面作用是當你活膩了的時候,想死也死不了。比如這埃及哥們,他在給自己服用了藥劑後,還沒來得及給自己愛人用藥呢,愛人就得肺病死了。古埃及人篤信有陰界,這下陰陽永隔。更氣人的是埃及人的那位合作夥伴也暗戀著那女人,他在女人死後獨自發明出了長生不老葯的解藥,自己服下後立馬嗝屁去陰間調戲朋友妻去了。這讓那埃及人氣得要死,他試驗了無數種配方,卻終因缺少一種稀有的珍貴藥引而發明不出解藥。然後就這麼孤獨而猥瑣地活了3000多年,走遍全世界,從奴隸社會開始,眼看都要實現共產主義了。卻在這個夜晚終於有機會打開了女友的棺材,在棺材裡發現了自己合伙人藏在其中的解藥藥引。然後他迫不及待地服下,很快就迅速衰老並且死亡。他死得比古往今來任何一名自殺者都要快樂,這不僅僅是因為能夠得以和愛人重逢(或者目睹愛人和自己朋友在另一個世界給自己戴帽子),更是一種從萬世的孤獨中終極的解脫。看完小說後,我時常想像那3000多年的歲月,這人是怎麼熬過來的。那句歌詞怎麼唱的來著,願意用幾世換我們一世情緣,希望可以感動上天,我們還能不能能不能再見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這哥們的故事可以改編成《求法老》了。

3. 還看過一部自認為是我看過的最棒的短篇小說,Ray Bradbury原著的《濃霧號角》。寫的是一隻從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蛇頸龍,竟得以長生不死。(估計是吃了埃及人發明的仙丹),全世界就只有它一隻蛇頸龍了,孤零零地活在大海深處。每年冬天的濃霧時節,海港的燈塔會發出低沉的號角聲為過往船隻引路。那號角像極了蛇頸龍的叫聲,每年都會將那隻死不了的活化石蛇頸龍從海底引上海面,它大概以為那是同類的呼喚。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在最後,經過大自然多年的教育,它終於進化出了一點智商,發現了這壓根不是自己的同胞,發現恐龍界真的只剩下自己活在這個地球上了。於是它悲憤地毀掉了燈塔,潛入了海底,從此再也不會聽到那熟悉的呼喚。也再也不相信愛情了。每次想到這隻蛇頸龍,我就覺得眼角隱隱然有清淚溢出,那是古往今來最孤獨的生物,活在黑暗、高壓、寒冷的海底,並且由於沒進化出前肢,打不了飛機,在苦寂中獨自度過了億萬年。想想就難過。我們失個戀和它比起來算個鎚子。

4. 這是我能想像的最終極的孤獨。嚴格說來在我接觸這個理論之前,連想也想像不到。你們能想到嗎?

先講講此理論的主角,反物質。關於反物質的概念,簡單說來就是由帶正電荷的電子組成的物質,它們和現實世界中的物質看起來沒有任何區別,只是電荷的正負屬性相反而已。可以想像宇宙里存在一個反物質構成的你,終於有一天和你本尊相逢了,你們激動地伸出右手深情相握,卻在接觸的一霎灰飛煙滅。並釋放出比氫彈爆炸還巨大的能量。

一開始反物質只是狄拉克的數學假設而已,直到在實驗室里真正製造出了反氫原子等反物質粒子。雖然存在時間極短,迅速泯滅,但是真實地驗證了反物質在宇宙中的確存在。

真正吸引我的理論,是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提出的反物質猜想。他由麥克斯韋方程推導出兩個解,發現在數學上,一個在時間中正向前進的負電子和一個在時間中逆行的正電子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反物質不過是在時間中逆行,即從未來向過去前進的正物質而已。反物質和正物質的對消泯滅,實質上是正物質在時間軸上的突然掉頭,回到過去的同時變成了反物質。(即2分鐘前的反物質,在1分鐘前和正物質對消,實質上是該正物質在1分鐘前開始了時間上的逆行,變成了反物質。2分鐘前你看到的反物質就是在時間軸上逆行回去的這個正物質而已。)

更加震撼的理論如下,費曼由此解決了困擾物理學界多年的基本粒子問題:為何世間萬物、大至星系、小到原子,都會展現出不同的屬性,例如銀河系和仙女星系、我和毛主席,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完全相同的個體。但是在電子身上是個例外,世上沒有「大電子」、「小電子」、「性感電子」、「高帥富電子」之說,你也無法在一個電子上刻字,然後送給自己的女友。組成宇宙萬物的無窮多的電子,是一模一樣的,找不出任何差異的。

費曼由自己的反物質假設完美地解釋了這一困擾:因為從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個宇宙本來就只有一個電子。沒錯,全宇宙的龐大的空間、數不盡的星體和物質,其實都是這一個電子在不同時空的分身而已。它從大爆炸開始,在時間軸上正向前進,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頭回去,變成正電子,在時間裡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誕生之初。就這樣永世無休止地循環下去,這個電子出現在了時間軸上的每一個點,出現在了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在三維世界的我們看來,空間裡布滿了數不盡的電子,構成了世間萬物。

其實它們,包括我們自身,你的父母親人,你的戀人,你養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頓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瑪干寂如死水的無人區,蘭桂坊鶯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兩萬里那隻無盡孤獨的蛇頸龍,萬事萬物都一樣,都只不過是那同一個電子正行逆行了無數次的分身而已。整個宇宙就這麼一個電子,孤零零地從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毀滅,再倒回去重來,周而復始。

假如這理念是真實的,你還覺得自己孤獨、寂寞嗎?還會去海灘翻烏龜,去養雞場趕母雞嗎?

你能想像出比這更文藝的電子,更孤獨的個體嗎?


更新 昨晚9點在海邊度假村10分鐘內突然全身過敏 全是包。呼吸變沉重 叫了救護車連夜送進醫院一直輸液並沒覺得很孤獨。也並未對在國內的父母講。今早無人問津需要自己返回度假營地的時候很想對自己說:生而為人,真是讓你受罪了,對不起。多想我只是孤獨的質子而已。

不謝邀。。你是說這篇文章?轉自《遠比你孤獨》

「1

以前曾經去華為面試過,填表時有一項須註明,是否願意應聘海外項目職位。其實華為的海外銷售經理、售前售後工程師之類的薪資高得離譜,非常適合我們這種低調沉穩的技術黃牛。不過就是太枯燥無聊了,尤其在一些政局動蕩的第三世界國家,子彈滿天飛,根本不敢出門,惟有天天呆公司宿舍里對著技術白皮書擼管。

坊間流傳著兩個著名的關於華為駐外工程師的段子,一是巴基斯坦還是哪的華為員工在宿舍院子里養了一群雞,不用於下蛋也不用於食用,用來趕著滿院子跑,打發時間...二是南非約翰內斯堡的華為基地曾經收到當地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信,內容是抗議華為員工在基地旁邊的海灘上將海龜翻身,導致海龜再也無法翻轉過來而活活餓死...他們真的是太寂寞了...

2

小時候看過柯南道爾的一篇短篇小說,叫《盧浮宮博物館的奇聞》。寫一英國人在盧浮宮裡迷路了(SB么),閉館時被關在了裡面,卻有幸遇到了奇蹟:一名長得比木乃伊還恐怖的館員在深夜偷偷打開了盛裝一位女性木乃伊的木棺。被英國人發現後他講述了實情,他原是古埃及的一名法術師,機緣巧合和朋友一道研製出了長生不老葯,服用後能抵抗衰老、暴力的傷害。這並不是永生.但它的效力可以維持好幾千年。

這葯的負面作用是當你活膩了的時候,想死也死不了...比如這埃及哥們,他在給自己服用了藥劑後,還沒來得及給自己愛人用藥呢,愛人就得肺病死了...古埃及人篤信有陰界,這下陰陽永隔。更氣人的是法術師的那位合作夥伴也暗戀著那女人,他在女人死後獨自發明出了長生不老葯的解藥,自己服下後立馬嗝屁去陰間調戲朋友妻去了...這讓那法術師氣得要死,他試驗了無數種配方,卻終因缺少一種稀有的珍貴藥引而發明不出解藥...然後就這麼孤獨而猥瑣地活了3000多年,走遍全世界,從奴隸社會開始,眼看都要實現共產主義了...卻在這個夜晚終於有機會打開了女友的棺材,在棺材裡發現了自己合伙人藏在其中的解藥藥引...然後他迫不及待地服下,很快就迅速衰老並且死亡。

他死得比古往今來任何一名自殺者都要快樂,這不僅僅是因為能夠得以和愛人重逢(或者目睹愛人和自己朋友在另一個世界給自己戴帽子),更是一種從萬世的孤獨中終極的解脫...

看完小說後,我時常想像那3000多年的歲月,這人是怎麼熬過來的。那句歌詞怎麼唱的來著,願意用幾世換我們一世情緣,希望可以感動上天,我們還能不能能不能再見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這哥們的故事可以改編成《求法老》了...

3

還看過一部自認為是我看過的最棒的短篇小說,Ray Bradbury原著的《濃霧號角》。寫的是一隻從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蛇頸龍,竟得以長生不死...(估計是吃了埃及人發明的仙丹),全世界就只有它一隻蛇頸龍了,孤零零地活在大海深處。

每年冬天的濃霧時節,海港的燈塔會發出低沉的號角聲為過往船隻引路。那號角像極了蛇頸龍的叫聲,每年都會將那隻死不了的活化石蛇頸龍從海底引上海面,它大概以為那是同類的呼喚...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在最後,經過大自然多年的教育,它終於進化出了一點智商,發現了這壓根不是自己的同胞,發現恐龍界真的只剩下自己活在這個地球上了。於是它悲憤地毀掉了燈塔,潛入了海底,從此再也不會聽到那熟悉的呼喚...也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每次想到這隻蛇頸龍,我就覺得眼角隱隱然有清淚溢出,那是古往今來最孤獨的生物,活在黑暗、高壓、寒冷的海底,並且由於沒進化出前肢,打不了飛機,在苦寂中獨自度過了億萬年...想想就難過。我們失個戀和它比起來算個鎚子。

4

這是我能想像的最終極的孤獨。嚴格說來在我接觸這個理論之前,連想也想像不到。你們能想到嗎?

先講講此理論的主角,反物質。關於反物質的概念,簡單說來就是由帶正電荷的電子組成的物質,它們和現實世界中的物質看起來沒有任何區別,只是電荷的正負屬性相反而已。可以想像宇宙里存在一個反物質構成的你,終於有一天和你本尊相逢了,你們激動地伸出右手深情相握,卻在接觸的一霎灰飛煙滅...並釋放出比氫彈爆炸還巨大的能量。

一開始反物質只是狄拉克的數學假設而已,直到在實驗室里真正製造出了反氫原子等反物質粒子。雖然存在時間極短,迅速泯滅,但是真實地驗證了反物質在宇宙中的確存在。

真正吸引我的理論,是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提出的反物質猜想。他由麥克斯韋方程推導出兩個解,發現在數學上,一個在時間中正向前進的負電子和一個在時間中逆行的正電子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反物質不過是在時間中逆行,即從未來向過去前進的正物質而已。反物質和正物質的對消泯滅,實質上是正物質在時間軸上的突然掉頭,回到過去的同時變成了反物質。(即2分鐘前的反物質,在1分鐘前和正物質對消,實質上是該正物質在1分鐘前開始了時間上的逆行,變成了反物質。2分鐘前你看到的反物質就是在時間軸上逆行回去的這個正物質而已。)

更加震撼的理論如下,費曼由此解決了困擾物理學界多年的基本粒子問題:為何世間萬物、大至星系、小到原子,都會展現出不同的屬性,例如銀河系和仙女星系、我和毛主席,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完全相同的個體。但是在電子身上是個例外,世上沒有「大電子」、「小電子」、「性感電子」、「高帥富電子」之說,你也無法在一個電子上刻字,然後送給自己的女友。組成宇宙萬物的無窮多的電子,是一模一樣的,找不出任何差異的。

費曼由自己的反物質假設完美地解釋了這一困擾:因為從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個宇宙本來就只有一個電子。沒錯,全宇宙的龐大的空間、數不盡的星體和物質,其實都是這一個電子在不同時空的分身而已。它從大爆炸開始,在時間軸上正向前進,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頭回去,變成正電子,在時間裡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誕生之初。就這樣永世無休止地循環下去,這個電子出現在了時間軸上的每一個點,出現在了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在三維世界的我們看來,空間裡布滿了數不盡的電子,構成了世間萬物。

其實它們,包括我們自身,你的父母親人,你的戀人,你養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頓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瑪干寂如死水的無人區,蘭桂坊鶯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兩萬里那隻無盡孤獨的蛇頸龍,萬事萬物都一樣,都只不過是那同一個電子正行逆行了無數次的分身而已。整個宇宙就這麼一個電子,孤零零地從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毀滅,再倒回去重來,周而復始。

假如這理念是真實的,你還覺得自己孤獨、寂寞嗎?還會去海灘翻烏龜,去養雞場趕母雞嗎?

你能想像出比這更文藝的電子,更孤獨的個體嗎?

能想像出來的話諾貝爾文學獎、物理獎也許都是你的了。

我這就趕緊想去...免得被郭敬明、安妮寶貝這些孤獨界的話事人給搶先了...」


幹嘛總邀請我回答這類問題。。我今天感到最孤獨時刻是一起風箏衝浪的同伴的風箏壓的太低離我太近我差一點就被線撞見勒死了。 課程以前需要填急救電話 不知道該寫誰算不算孤獨。

好好活,別想質子這些沒用的了。生活只會讓你覺得更孤獨直到你真正學會苦中作樂乘風破浪。來衝浪吧,少年。


難道還有比他更孤獨的?

迄今為止走的最遠的人造物體,仍然以每天100萬英里的速度遠離地球

那遙遠的藍色星球
曾經喧鬧又繁華的故鄉
如今只是一粒泛著微光的塵埃
在寂靜的宇宙中
獨自流浪向遠方的旅行者


有一個物理理論,是費曼說自己的advisor J.A.Wheeler說的。真實性可靠性待考,就當聽故事:我們每個時刻所存在的整個宇宙,所有的物質反物質暗物質能量,都是一個電子在時間軸上正向反向來來回回運動的投影:

這個電子大概是最孤獨的電子了吧,與它作伴的只有過去和未來的自己。"It"s kind of cute."圖是網上扒的,更詳細的解釋可見Intro to Elementary Particles 2nd Edition 第65頁。http://nfist.pt/~abc/files/Introduction%20to%20Elementary%20Particles/Introduction%20to%20Elementary%20Particles%20(gnv64).pdf


站在冥王星上遠眺太陽,不過是顆閃亮的白點

而在這幾乎達到絕對零度的世界,只有左邊一個叫卡戎的月亮默默陪伴著你

所謂曠世之孤寂,想必就是這樣吧


看了@王碩 的回答,我來補充一個:空洞。

就目前的天文觀測來講,宇宙里的星系分布(大尺度結構)並不是完全均勻的,是纖維狀的,又稱宇宙纖維狀結構,如下圖: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8862_1433247599_2156372.jpg

圓球邊緣是我們能探測到的範圍,兩塊黑是從地球看被銀河系擋住的部分(很難觀測)

注意!上圖每一個點都是一個星系!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不是恆星!每條纖維的每一根絲都是無數個星系組成的,長度在億光年量級。

然而我想說的並不是那些纖維,而是那些纖維分割出來的一個個空洞。就像海綿里的孔一樣,每一個孔直徑也都在億光年量級,

有些空洞裡面不包含任何星系
不包含任何星系
任何星系
星系

……

半徑幾億光年的空間,沒有一個星系,沒有一顆星星。

銀河系的半徑是5萬光年。
銀河系裡星星數量大約是億億數量級。
空曠到什麼程度呢?
記得那個按比例建太陽系的問題么,
走出冥王星軌道,還要走10000倍的路程才能到最近的恆星。
宇宙平均密度一立方米一個原子。
然而和空洞比起來我們又是多麼幸運啊……


摘自掌閱,節選
《論孤獨》
年少時總是覺得自己是孤獨的。少年心事無法被他人理解,伴隨著青春成長,慢慢壓縮成牙膏管里渾濁的泡沫。社交網路上隨便更新一下都可以看到好幾種不同的文風,無非是說著「一個人的時候要愛自己」或是「感謝寂寞天地中的你」這種內容。

我很喜歡楊絳的那句「你最大的問題便是書讀得太少而想的太多」,大多的青春傷痛孤獨文字都停留在「我一個人旅遊的時候想起了你」「我一個人看書的時候想起了你 」「我一個人的時候還不知道去想誰」這種層面。大家都非常努力地把自己的孤獨誇大,描述到全宇宙寂寞如斯的境界,但是倘若我們真的放開眼去看,宇宙萬物浩渺星空,四季變更滄 海桑田,你的孤獨真的能像你所想的那樣放大到宇宙一角里么?

人有三種感受色覺的色錐細胞,綠藍紅。蝴蝶有五種,剩下的兩種我們無法給它命名。皮皮蝦,神奇又美味的海洋生物,十六種,已經完全超出文字描述的能力範圍。所以我們所見到的世界對於它們而言便是灰白的。同樣,我們在我們的三色世界裡,也永遠永遠無法理解它們眼裡的畫面。就算可以溝通,就算可以描述,我們彼此之間也無法分享。 滿目絢麗卻永遠不能被他人知曉。春華秋實,靈魂死去,比畢加索畫布更艷美的瞳孔便如同從未存在般。風華絕代的藝術和沉默無奈的湮滅的強烈對比之下,你的那些尚能分享尚有知音聆聽的孤獨還算得了什麼?

被數學摧殘過的孩子都知道三維世界的定義,被物理蹂躪過的孩子應該也可以理解四維理念。我們的世界被時間這條軸以光速向前拖動,變成了廣義上的四維空間。 於是便有人開始嘗試起超光速旅行的理論——超越光速,時光倒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祖母悖論」,即你回到過去殺死了你的祖母,也就是說生理學上也根本不會有你存在,那麼那個提了把刀站在四十年前的你,算什麼呢?

愛因斯坦和霍金都沒能給出非常權威的答案,但由此誕生了「平行宇宙」的概念。從祖母死去的那一刻開始,你便進入了時間軸的另一個分支里。從此原本的世界再不會有你存在,你存在在我們的平行宇宙里。 那麼對於我們而言,你和一個漂 亮的小說結尾有什麼區別?


在全新的軸里,你也無力再重回原來的軌跡,同樣,也不可能有第二個原本共路的人,從你的分支點分離出來陪伴你。而最可悲的是一切都沒有預兆。看似什麼都沒有變,你連一個開始悲傷的時間點都無法察覺。 這裡沒有想像中的在平行世界終成眷屬的男女主角,沒有小說里的在時間軸中找回自我價值的主人公。你沒有過去,沒有將來,只有無窮無盡不停反覆的現在。

同樣的場景里,你與其他人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 所以那些尚能被這一世界的人所探測所分析的皮皮蝦們的孤獨又算得了什麼? 你的青春或者不青春的孤獨算什麼呢?一顆自旋為二分之一的粒子都 完勝你。你原地自轉一周尚是你,而它卻面目全非。


想像宇宙中的一粒電子,它被遙遠的、不知何來的萬有力所牽引著運動,要從大爆炸走到宇宙坍塌,才可能走過一光年。 反反覆復地走,在時間軸的正負兩端無目的地走,從虛空中分裂出正反物質,再沉默地相遇湮滅,見證著無窮次的創世紀和末世紀,它在十維定義下的宇宙中的無數分身重疊組成了我們的世界。


你能想像么?永遠不會被考證,被重視,被理解,被知曉。歲月如歌天心地圓,連塵歸塵土歸土的承諾都是奢望的存在。你還孤獨什麼呢?


最孤獨的,不是一個人,不是沒有小夥伴,而是周圍都是你的同類卻沒有一個懂你的人。
我來說一下一頭鯨魚的故事吧,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她叫Alice,1989年被發現,從1992年開始被追蹤錄音。在其他鯨魚眼裡,Alice就像是個啞巴。她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親屬或朋友,唱歌的時候沒有人聽見,難過的時候也沒有人理睬。原因是這隻孤獨鯨的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她的頻率一直是與眾不同的。

她可能是一個缺陷兒,或者也可能是一個稀有的混血兒—可能來自於一頭藍鯨和一頭鰭鯨的雜交。但是不論怎樣解釋,這頭「52赫茲」獨自歌唱,獨自旅行,是獨一無二的。
這隻鯨魚的家在數千英里外的太平洋,她從太平洋穿越西北通道後到了大西洋。

(這是一頭藍鯨)
她的頻率是錯的。因而被錯過。

一個著名的禪門僧人問道:「一隻手的掌聲是怎樣的呢?」

她在等著有人聽她唱歌。她那巨大的尾部在水中沉沉浮浮,陪她旅行的只有背部斑駁的綠苔。

儘管她唱響的二十年無應答的吶喊只是在冰冷的北大西洋里回蕩著,但她一直唱下去,直到遇見另一隻「52赫茲」。
當然很可能永遠都遇不到。

世上最孤獨的深海鯨魚聲(3D立體)-echo
她的歌聲奉上。

--------------------------------------------------------------------------------------------------------------------------------------------
在@千里同學的提示下,重新查了資料修改了圖片,關於這頭鯨魚的圖片太少了,只有第一張圖片是Alice的,其他幾張都是藍鯨或者其他鬚鯨目的。

資料來源:http://www.nytimes.com/2004/12/21/science/21whal.html?_r=2pagewanted=all
科學家將尋找世界最孤獨鯨魚:使用52赫茲歌聲
_滾動大圖
_光明網
52 Hertz: The Loneliest Whale in the World
再補一個維基百科的出處:52-hertz whale
--------------------------------------------------------------------------------------------------------------------------------------------
評論區里有些評論讓人不太舒服......

不好意思看到後面那段話我有些激動了,自己辛苦查資料的勞動成果這樣被人不明不白的質問實在心有不甘。
我不喜歡吵架,不管在網上還是在現實中。但是有些原則不能不堅持
不知道這位兄弟這樣對我質問的目的是什麼?
至少我貼出了我找的資料的所有來源網站,紐約時報、光明網、discovery,這些網站來源至少能保證科學嚴謹性。但是這位兄弟你質問我,能否列出相關資料證據來打我臉?
我不怕錯,錯了改就是了,但是看你寫了這麼多,全是些不知所云的東西,裡面一點乾貨都沒有,卻得出個我盲目相信網路新聞的結論?
如果認為我不友善那點反對加沒有幫助就是了,摺疊我咯。--------------------------------------------------------------------------------------------------------------------------------------------
7月14號更新:
幾天沒上知乎竟然收到這麼多消息,沒想到大家在她孤獨不孤獨這個問題上爭執這麼久。

孤獨,在中國文字里解釋,孤是王者,獨是獨一無二。也就是獨一無二的王者,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認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憐憫,王者絕對可以在任何環境下很平靜的獨行。孤獨並非是在自己心情壓抑,或者是失戀的時候出現的,那種感覺只是空虛和寂寞,稱不上是孤獨。孤獨是一種狀態,一種圓融的狀態,孤獨者都是思想者,並非是受到情慾誘惑責任束縛的那個別人眼中的人,那個自己展現給外界的人,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一種可以寬納一切的精神狀態。他面對的是真正的自己,人類的一切思想都源於此處。他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觀察、學習出現的各種客觀事物,並且能夠從中得到無限的刺激和快樂。孤獨者,不管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他都能讓自己安靜並且自得其樂,哪怕他面對的是生與死。

這是百度百科的解釋,也是我的理解,因為他沒有朋友,即使他自己不知道,或者他自得其樂,我還是認為他是孤獨的存在。

我不排斥與我不同的觀點,誰都說服不了誰也無所謂,理性討論就好,但是惡意相向的除外。


直到遇到另一半之前的√3。

《孤獨的根號三》

我害怕,
我會永遠是那孤獨的根號三。
三本身是一個多麼美妙的數字,
我的這個三,
為何躲在那難看的根號下。
我多麼希望自己是一個九,
因為九隻需要一點點小小的運算,
便可擺脫這殘酷的厄運。
我知道自己很難再看到我的太陽,
就像這無休無止的,
1.7321…………
我不願我的人生如此可悲。
知道那一天,
我看到了,
另一個根號三。
如此美麗無暇,
翩翩舞動而來,
我們彼此相乘,
得到那夢寐以求的數字,
像整數一樣圓滿。
我們砸碎命運的枷鎖,
輕輕舞動愛情的魔杖。
我們的平方根,已經解開。
我的愛,重獲新生。
我無法保證能給你童話般的世界,
也無法保證自己能在一夜之間長大。
但是我保證,
你可以像公主一樣永遠生活在自由,幸福之中。


注:英文版是一首情詩,出自《尋堡奇遇2》裡面Kumar Patel向其女友表白的詩句。原作者為 卡內基·梅隆大學 計算機學院的一位教授,David Feinberg。後被《愛情公寓》第一季第19、20集里修改引用,是陸展博向林宛瑜表白的詩歌。


下面貼出英文版:

The Square Root of Three

i fear that i will always be A lonely number like root three

A three is all that"s good and right

Why must my three keep out of sight Beneath a vicious square-root sign?

I wish instead I were a nine

For nine could thwart this evil trick With just some quick arithmetic

I know i"ll never see the sun

As 1.7321

Such is my reality A sad irrationality

When,hark,just what is this I see?

Another square root of a three

Has quietly come waltzing by

Together now we multiply

To form a number we prefer

Rejoicing as an integer

We break free from our mortal bonds

And with a wave of magic wands

Our square-root signs become unglued

Andlove for me has been renewed



莫名的懲罰降臨,於是神關我進透明的棺材,發射到宇宙深處。
神罰我不死,於是生命在我身上流淌不息,於是我永遠漂流在宇宙的塵埃里。
千萬光年的旅程,不死不滅,穿越虛無的星際塵埃,越過一顆顆冰冷的星體。無人可以交談,無物可供消遣,沒有睡眠沒有夢。我只是漂流在無盡的宇宙海洋里,遙望一顆顆星球寂然旋轉。
億萬年的時光,無數的恆星產生與毀滅,無數星球的生命輪迴與重生,只有我不變,只有我不死,只有我體味著宇宙中最深的孤獨。終於我忘記時間,忘記了你,忘記了我還活著的事實。
太久了,我已漂流太久,靈魂早已千瘡百孔,只剩下宇宙般的空洞。誰來殺死神,誰來殺死我,誰來放逐我於死亡的懷抱。
舉起你的劍吧,刺進我的胸膛,結束我的永生,你將被我永遠的祝福。
破空的聲音,帶來死亡的歡歌。你是個好人。你結束了我的永生,你將被我永遠的祝福。
我祝福你不再重複我的命運。
時光無盡的延伸,我的心已承受不住。不要再和我講感情,不要再和我講永遠。在時間面前,一切都是蒼白無力的。人類的命有時限,竟是造物主的格外恩賜。
而我,終於要去赴那場盛宴。
我的朋友,給我以無上的祝福吧。我將踏入永恆的黑暗,我億萬年的生命終於終結。


題主所說的恐怕是這個宇宙最終極的孤獨。

要理解這深沉的孤獨,首先要理解一個理論,反物質。關於反物質的概念,簡單說來就是由帶正電荷的電子組成的物質,它們和現實世界中的物質看起來沒有任何區別,只是電荷的正負屬性相反而已。可以想像宇宙里存在一個反物質構成的你,終於有一天和你本尊相逢了,你們激動地伸出右手深情相握,卻在接觸的一霎灰飛煙滅。。。。並釋放出比氫彈爆炸還巨大的能量。

一開始反物質只是狄拉克的數學假設而已,直到在實驗室里真正製造出了反氫原子等反物質粒子。雖然存在時間極短,迅速泯滅,但是真實地驗證了反物質在宇宙中的確存在。

真正吸引我的理論,是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提出的反物質猜想。他由麥克斯韋方程推導出兩個解,發現在數學上,一個在時間中正向前進的負電子和一個在時間中逆行的正電子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反物質不過是在時間中逆行,即從未來向過去前進的正物質而已。反物質和正物質的對消泯滅,實質上是正物質在時間軸上的突然掉頭,回到過去的同時變成了反物質。(即2分鐘前的反物質,在1分鐘前和正物質對消,實質上是該正物質在1分鐘前開始了時間上的逆行,變成了反物質。2分鐘前你看到的反物質就是在時間軸上逆行回去的這個正物質而已。)

更加震撼的理論如下,費曼由此解決了困擾物理學界多年的基本粒子問題:為何世間萬物、大至星系、小到原子,都會展現出不同的屬性,例如銀河系和仙女星系、我和毛主席,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完全相同的個體。但是在電子身上是個例外,世上沒有「大電子」、「小電子」、「性感電子」、「高帥富電子」之說,你也無法在一個電子上刻字,然後送給自己的女友。組成宇宙萬物的無窮多的電子,是一模一樣的,找不出任何差異的。

費曼由自己的反物質假設完美地解釋了這一困擾:因為從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個宇宙本來就只有一個電子。沒錯,全宇宙的龐大的空間、數不盡的星體和物質,其實都是這一個電子在不同時空的分身而已。它從大爆炸開始,在時間軸上正向前進,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頭回去,變成正電子,在時間裡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誕生之初。就這樣永世無休止地循環下去,這個電子出現在了時間軸上的每一個點,出現在了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在三維世界的我們看來,空間裡布滿了數不盡的電子,構成了世間萬物。

其實它們,包括我們自身,你的父母親人,你的戀人,你養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頓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瑪干寂如死水的無人區,蘭桂坊鶯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兩萬里那隻無盡孤獨的蛇頸龍,萬事萬物都一樣,都只不過是那同一個電子正行逆行了無數次的分身而已。整個宇宙就這麼一個電子,孤零零地從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毀滅,再倒回去重來,周而復始。

你能想像出比這更文藝的電子,更孤獨的個體嗎?


他不願阿飛再想這件事,忽然抬頭笑道:你看,這棵樹上的梅花已開了。
阿飛道:嗯。
李尋歡道:你可知道已開了多少朵?
阿飛道:十七朵。
李尋歡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凍結。
因為他數過梅花。他了解一個人在數梅花時,那是多麼寂寞。

-----古龍 《多情劍客無情劍》


最孤獨的時候,是想一個人,可是偏偏聯繫不上她。那種感覺讓人掏空了一般。愛一個人,她卻不喜歡你,孤獨。


活著的 最寂寞


上班和下班的區別就是換了個地方 換了台電腦上網


最孤獨的是,這裡貼了這麼多孤獨的答案,很多孤獨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會躺在知乎的某個角落裡發霉爛掉,也不會有一個人看到,每一個提問孤獨的題裡面都寫滿了這種宿命的孤獨


那年我自己出去玩,在一條熱鬧的街道上走走停停,看著兩旁琳琅滿目的商品,躲著地上的石椅和同樣不看路的遊人。當走過幾百米後我發現這條街道比我想像的長的多,於是我不再前行,買了支甜筒坐在路旁的石椅上。遠處有人放煙花,色彩艷麗,像是元宵節一樣。我突然想起一位舊友,拿起手機,思想鬥爭半天決心撥打過去。我聽著惡俗的呼叫音樂,緊張的咬了口甜筒,還未及它們化掉,對面接聽了。
「喂」
並不是那個記憶中的聲音。
「你好,我找王小強」我忍著冷咽下奶油,故作鎮定的說。
「不好意思,你打錯了」


「……打擾了」
我扔了那半個甜筒,關上手機默默的看煙花。


月球:幾十億年來只有幾個人類來看過我。


推薦閱讀:

孤獨是什麼,你們孤獨嗎?
哪一瞬間你真真切切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TAG: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