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知乎里很大比例的人是缺乏成就感的人,只能到知乎來尋找成就感了」,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本著精鍊的原則,直奔主題:
有人提出了如題的觀點,他隱喻著這樣一種看法,即在現實社會中真正有成就的人很忙,沒空來社區;而來社區的,是一些需要彌補成就感的人,於是他們的觀點其實是非主流觀點,由於其身份的非權威性,導致其回答具有非權威性。
我是想問大家,對這樣的觀點,是怎麼看的。


我希望這句話是真的。

首先我覺得在知乎找成就感沒什麼不對,知乎從設計/定位到運營,無時無刻不在創造一種給任何人平等的分享自己知識的途徑,這種平等的途徑就意味著任何人即使在現實中沒有機會顯露身手,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知識,敬業的態度,熱心的幫助來獲得尊敬。

其次我覺得坦白的承認自己希望在知乎找成就感沒什麼不對,美國夢從來都推崇個人白手起家,靠真才實學拼搏上位,用自己的知識在知乎里擁有自己的粉絲和朋友,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

最後我覺得成就感如果套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以放在社會認同和自我實現的層次,都是比較高的層次,能夠擁有成就感的人,本來在社會上就比較少,而且現實社會的成就感往往又受到現實價值觀的各種左右,並非完全體現個人的知識/素養,能夠在知乎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就獲得現實中難以得到的成就感,何樂而不為呢?

知乎是給在現實中缺乏成就感的一部分有才學有熱情有分享精神的人提供方便的舞台,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我希望每個來知乎的人都至少具有其中的一種可貴素質,讓更多具有這樣素質的人在知乎上獲得成就感,我覺得知乎太棒了!!

同時,也需要認識到,在知乎散播自己的價值觀的同時也一定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在知乎的時間越久,越能發現自己的淺薄和知識面的狹窄,知恥近乎勇,知乎不只提供了獲得成就感的途徑,更讓所有人有一個自省的機會。如果只將知乎作為獲得成就感的平台,而不是提升自己的工具,也很難有希望有真正的進步,也很難在現實中也真正擁有成就感。


舉手,我是。

做個實驗要好幾天才出結果,還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做不出來又要絞盡腦汁看哪裡出了問題然後重做,直到做出來或者徹底放棄。每個星期還要開組會,有點數據還好,沒有的話又要被老闆challenge地無地自容,整個周末都不爽。好不容易,累死累活做了一年,攢了不少數據,花幾個月寫了文章投出去,還沒準第二天就什麼out of scope被拒掉!只好修修改改再投別的地方,還不知道能不能上。最近養魚還把魚養死了,這樣的生活簡直毫無成就感!

所以我只好來知乎了,沒事花幾分鐘答個題,有道理的話還會有人點向上那個箭頭然後顯示給你看,比發一篇文章效率高多了!還不帶退稿的!所以我就是提問者說的那類來知乎尋找成就感的人啊!


這個問題是拜金主義的產物。


舉手,我也是。
和@葉一 很像,一年365天至少300天是沒進展的,也只有靠咖啡和知乎支撐著了,至少這裡的問題我會……我是來找成就感的。
話說上次有人來心理輔導,才發現好多學數學的,都有想問題鑽不出來的情況。我們都被建議多做一些其他需要動腦的活動,否則傷身。


-
他就是來「知乎」找成就感,又如何?

當年管仲作了一堆爛事,孔子作春秋,罵的不夠狠,弟子質問他。

孔子答了一句千古名言:「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袵矣。」

管仲私行再差,殺公子小白失手誤事,自己主公(公子糾)被人殺了也不殉死,
最終還投了敵家,作了公子小白(齊桓公)的手下。

此等不忠不義行徑,何其可惡。該有多違背儒家的基本原則?

可,孔子怎麼說?

只因管仲執國政,強大了齊國,讓齊國成功抵禦了北方的蠻族,於是孔子說了。

「你們這些小xxx,知乎上撿了人家辛苦打字的勞動成果,還要雞雞歪歪嘲弄答題者,還是人嗎?」

「你們,不如去當原始人算了。」
-


這人還知道說「很大比例」而沒說「都」,已經很不簡單了。


或許應該這麼說:
滿足於「知乎」(其實不僅僅是知乎,權作舉例吧)上成就感的人,是難有更大成就的
通用的說法——保持饑渴的人,應該比容易滿足的人,能取得更高成就

有些答非所問,但我確實認為,「只能」並不適用於「很大比例」


我年紀小,閱歷淺,回答非常不成熟,然後會有很多人指出不足之處,我是來找批的,像頭腦風暴,感覺很爽~


直奔主題,我從沒想過要事業大有成就或名利雙收,請那些非大成不罷休者原諒我的不思上進吧,假如事業的成功要成功到連上個網都沒時間,那麼這樣的成功是不是完美?又是不是值得?事業也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假如真的成功或者說掙錢要玩命到那個份上,這掙錢本身是不是就已經失去了意義?沒錢要懂得掙,有錢要懂得花,忙裡還得偷閑,那才是錦上添花。沒錢萬萬不能這話容易理解,但錢不是萬能這話好多人不理解。我的原則是,努力進取,甘於平凡,苦中作樂,居安思危,人生無常,善待自己,工作生活,張弛有度,珍惜朋友,君子之交。


我是否首先可以反過來問這樣一個問題:那些為了蠅蠅營生,或者自我實現,或者成功目標,在現實生活中奔波忙碌的人,是否也都是缺乏成就感的人?
一個充分具有了成就感,幸福感和滿足感的人,應該尋求的是閑適平和的生活而非是忙碌的生活吧?之所以忙碌,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知乎上,還是在網路遊戲中,時因為有所欲求,有所不滿足而致。
所以,其實到處都充斥了各種物質或者精神欲求缺失的人們,人們通過不同的方法和途徑來尋求這些缺失的滿足,其中就包括成就感的缺失。有些人可能藉助創業來試圖滿足缺失的成就感,有些人可能藉助知乎,有些人可能藉助電子遊戲。你可以看到電子遊戲的各種外掛,修改器,作弊器泛濫,這些東西本質上其實極大得破壞了對遊戲本身的體驗,為什麼還那麼受歡迎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很多人是為了滿足成就感的缺失。
因此,你同樣可以理解為什麼網路上,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各種方法,各種渠道,孜孜以求,甚至不吝鑽營,作弊,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人們不是在乎的事物的本身,而是心理的滿足而已。
所以,無論在哪,即便在現實生活,熙熙攘攘來往之人,到處都充斥著成就感缺失的人們,這一點,尤其在當今中國社會環境下,極其普遍。
你朋友這個問題,其實他的潛台詞是: 和現實生活中的人的成就相比,在知乎上獲得的成就感太廉價,太不值一提,太不屑一顧,而有所鄙視而已。(即現實生活中的loser才要到知乎這樣的地方來尋求成就感),其實他並不明白所謂的現實生活中的成就及成就感滿足是怎麼一回事,只是他比較崇拜和羨慕這個而已。
好吧,總結一下:
1. 真正滿足之人,定不會是忙碌之人。並不是滿足了就是好,不滿足就是差,只是每個人的價值觀和心理需求水平不一樣。
2. 無論是知乎,還是創業,還是執一大公司之牛耳,還是網路遊戲,都是人們滿足成就感的手段之一。只是渠道和方法不一樣而已,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方法和途徑的權利和自由
3. 雖然第2點所談到的方法和渠道,都可以作為滿足成就感的途徑,但並非所有相關的人都是為了滿足成就感才做這個。知乎上也有大量其他目的和需求的人存在,網路遊戲,現實生活中都是如此。人們可能因為各種各種的原因來做這個或者做那個,例如純粹是興趣,例如為了泡妞,例如為了顯性或者潛在的利益,甚至只是因為。。。蛋疼。至於比例有多少,我實在也未曾或者也不想去做些個分析的統計,僅從純粹的感覺來說,知乎上這個比例並不算多。
4. 有兩樣東西:屬於來得快,來得容易的,去得也快,也容易。這兩樣東西就是:金錢與成就感。所以,即便大家都是滿足成就感,此滿足並不等於彼滿足,完全沒有必要相輕,因為壓根其實是不一樣的。各自有各自的滿足,各自有各自的方法,各自有各自的自由和樂趣,各自有各自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境界,出言譏諷和鄙夷,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能說出這樣話來的朋友,相比自己也是成就感有所缺失的人,只不過他不屑於網路上這樣的看來廉價的成就感而已。人各有所求,所以,何必呢?


想要在在知乎上取得成就感也是需要一定實力的,加之人是這樣一種動物:知道的遠比做到的多,僅僅在理論分析層面,很多人都很厲害,所以藉此平台做純思想交流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因為到了這個環境,大多人都會努力展現自己最有學識的一面,所以要在這裡得到成就感不容易,而且還能學到很多東西,所以來知乎的人越來越多,且都在儘力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在知乎回答問題被人贊同和感謝確實讓人很有成就感,相信很多人也都很享受這個過程。
但如果根據這個得出結論"知乎里很大比例的人是缺乏成就感的人",這邏輯就有點可笑了。

看了提問的知友的問題解釋,再補充一點:
樓主說,真正有成就的人很忙,沒空來社區,看似有點合理性,但我的理解,在現實生活中真正有成就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應該可以以自己的意志管理自己的時間的,能有權利選擇去做或不做什麼事,更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做。來知乎未必是沖著成就感而來,或許是出於認同^_^


任何社區,或者任何圈子,都可以套用到這句話裡面。
但是難道那些「成功人士」就根本不與外界交流才行么?


我經歷了所謂的悠閑和忙碌後,悟出一個道理:人無所謂忙碌和悠閑。只要活著,每天就是24小時。一件事情做不做取決於優先順序有多高。
那些所謂的忙人只是沒有調整對自己面對的任務的優先順序,屬於時間管理的失敗者。
常人眼裡的忙人,只是大多數時間都交給了工作,不過是一群工作任務優先順序最高的人。他們自己未必覺得忙,可能還樂在其中。其中沒平衡好家庭等其他關係的人,在我看來也是失敗者。

而對我來說,工作的高優先順序任務是需要自己去規定限量的,從而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工作以外的事情。而來知乎回答問題,雖然我將其優先順序擺到了陪伴妻子開心的後面,但在看電視、出去吃喝玩樂等任務的前面。所以,才會有時間來知乎回答問題。
因為我覺得自己走過了一些路,積累了一些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與我為全人類的進步而活著的人生目標不相違背。

如果長期關注,可能會發現我來回答問題的時間呈波動性,一段時間集中回答,一段時間銷聲匿跡。銷聲匿跡的時候就是適當調低了知乎的優先順序的時候。畢竟人生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此而已,與成就感關聯很小。


我就是!

偶也!

可惜,還沒怎麼找到那種所謂的成就感……


缺乏成就感的人在知乎就能找到成就感?


「成就感」本來是個難以定義的東西,根據不同的價值觀,「取得博士學位」和「掙到100萬」都能產生巨大的成就感,在這麼一個相對寬容和多元的社會,兩者都無法簡單地嘲笑對方。

何況,以目前知友群體的多元化,在其中找到取得上述成就的並不難:這裡有海外名牌大學的在讀博士、有國內知名IT企業的高管、有人生經歷豐富的營銷奇人、有功成名就的痴心創業者、有PE/VC的青年才俊......這些人,在「現實社會中」被很多人看成是「真正的」成功者。放眼國內互聯網,能把這些人都聚在一起的,除了知乎,還有哪個?

因此,曾經有一階段,知乎不是被抱怨走精英路線、太高端、脫離現實么?乍一看說「知乎」是缺乏成就感的人扎堆的地方,一時還真沒緩過神來。

但回過頭來,看看得票最多的幾個答案,覺得這個問題細想起來還挺有意思的。

知友成分很雜,雖然以IT為主,但文藝、設計、法律、經濟、金融、管理、營銷......各行都有,還有不少在校學生。如果非要給他們找一個共同點,那他們都是以知識和頭腦吃飯的「文化人」,或者德魯克所謂的「知識工作者」。他們頭腦聰明思維活躍、基本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留學經歷的比例也不低。這樣的一群人:思維既是他們的工作方式、也是他們的生活樂趣;他們善於、也樂於學習各種新鮮的知識,哪怕以功利的眼光判斷對自己的生活、工作沒用,他們也樂於以此自娛;用文字來交流思想,本來就是他們的最大的人生樂趣之一,不管他是不是取得了「現實社會中真正的成就」。

對於這樣一群人,你可以剝奪他們的人身自由,但你無法禁止他們思考和學習。儘管在現實生活中也在為生活和理想奔忙,也會燈紅酒綠、鶯歌燕舞,但他們「不思考、毋寧死」。這麼說吧,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吸毒上癮者說「我很忙,沒有空吸毒」很不可思議的話,那麼學習/思考上癮者因為忙而不上知乎一樣不可思議。

說真的,上知乎,能成癮,與「成就感」無關。

(「現實社會中真正有成就的人」,沒見過名片上有這頭銜的,不知道他們怎麼個忙法,不便評論。)


這個問題不排除有一定的正確。但是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悖論。
1、任何社交網站如果不能吸引到優秀的人員參與進來,這個網站必然是失敗的。知乎里不乏大量傷優秀人士,涵蓋很多方面,這點說明知乎是一個很好的社交網站。
2、好的社交網站必然也會吸引更優秀的人員參與進來,這是良性循環(重複了啊)。試想,成功人士的成就感從哪裡來?還不都是從外界的肯定而來,當然了,這個肯定是極為寬泛的,就好比某個公司,出了一款化妝品,大部分女性都會選擇,那你能說這個不是得到肯定?這不是成就感?
3、知乎上有不少人通過切磋達成共識建立很好的商業夥伴關係,從個別問題當中可以看到(如果用戶足夠眼尖),但是,如果你在百度貼吧、或是人人上能看到有類似現象的話,估計很少吧。

整體來看,其實提問者有點走極端了(不具有攻擊性),上知乎並不是說來找成就感,如果一個工作的人只會工作,他就不會是一個優秀的工作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上不上知乎,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興趣和看法,並不是單純來找成就感。


我想會有人記得我原先的 title:自由軟體開發者。也許每個人都能看懂。
我現在的 title,本質上與原先 title 沒有區別,但只有同道中人才能一眼看出它的來歷。

好吧,ESR明確說過,其實做自由軟體,圖的是名而不是利。你在同道中人中的聲望,是你最好的回報。

——那麼上知乎回答問題,跟做自由軟體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有人認同你的觀點,本身就是一種回報。做一件事情,可以圖名不圖利。

有的人認為自己是程序員因此很苦逼,所以他們也許一輩子都苦逼,直到轉行為止。
有的人認為自己是程序員因此很自豪,所以他們一輩子都能很自豪,直到轉行為止。
上面兩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賺錢是你唯一的目的,那麼也許你很難得到真正的快樂。你需要有賺錢之外的成就感。做自己想做的事,本身就是一種成就感,如果與此同時,還有人贊同和認可,就是更大的成就感。

追求成就感不是可恥的,至少不會比追求錢更可恥。


LZ混淆了成就和成就感的概念。

有成就和有成就感是兩碼事。有的人賺了很多錢,整天都很忙,別人看起來也很有成就,可他從賺錢中並不能得到成就感,金錢於他來說只是一堆數目字而已。他要從事一些興趣方面的事情,比如上知乎來與大家分享知識,這樣的事情讓他很有成就感。

所以,來知乎尋求成就感的人並不就是一事無成。


推薦閱讀:

MBTI 測試結果穩定嗎?
為什麼有些人越看到可愛的東西越想虐待,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心理?
過度的社交是否有意義?
善良的人總覺得拒絕別人就是做錯了事?

TAG:知乎用戶 | 日常心理分析 | 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