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續的給自己打雞血?


想起了自己之前在從網看的一篇技術貼,先碼,晚上來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G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搬運自從網
作者。。。額,魏達?

如何系統地給自己打雞血
作者 : 魏達

我是一個長期在比較亢奮的狀態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從高中開始,我就長期喜歡用各種方法給自己打雞血(之後流行起來的名詞叫成功學,勵志學之類污七八糟的),並且以發各種腦子不太正常的狀態為榮。這些年過去了,發現大家之所以嘲笑我這樣的,是因為這樣的人往往是三分鐘熱度。所以我想,如果能一直熱下去,大概就不會有人恥笑了罷。

希望自己能堅持越久越好。此文,貽笑之作。看時不妨想【某叔之智,只增笑爾】就好。

是為引子。

-------------------------------------------------------------

PS:1.答應了一位師弟要寫一下,所以趕鴨子上架。

2.終極大招在最後,文章比較長,大家需要的可以直接跳過所有正文。

---------------------------------------------------------------

這篇文章本來就長,所以我就不廢話了。一套長期的【生活理論】,一定是case-dependent,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況。但是從宏觀來看,基本逃不出【啟動】-&>【實踐】-&>【反饋】-&>【再啟動】這樣的範式。

以下就是一些在這個循環里自己積累的個人經驗吧。

0.問自己,【我要什麼?】

這是最短的一條,也是最沒有系統方法的一條。好多年了,一直在問,一直在問。每一段時間,我的重心都在這一刻我得到的答案上。雖然這個重心一點點在變,但其實看它變化,並記起幾年間不斷追逐的過程,已經成為了一種鼓勵和財富。我不怕愚蠢,怕不知悔改,怕不思進取。

1.自怨自艾和自我憐憫與手淫無異

挪威森林裡那個叫永澤的傢伙,我很喜歡,有一句話,【憐憫自己的都是無能的懦夫】。高中和本科初期的經歷告訴我,其實顧影自憐是一種【享受】,性質跟手淫沒有區別。

就好比「我們到臘月二十四才放假」;「工資又少幹活又不開心」;「作業好多啊,考試好難啊~」

「我過年都要幹活呢!」;「我工資比你還少」;「我們老師叫我們把XXX看200頁,比你們多好多呢」

——是不是總覺得自己怪自己、抱怨抱怨以後,別人就不好罵你了?醒醒吧,愚蠢和錯誤總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很公平。另外,指望別人憐憫不是一件很卑微的事情么?

我喜歡一種小小的比喻:我們都是在大雨里行走的孩子。到處都是雨,哭泣也沒有人聽得到,更沒有父母會出來幫你,所以當哭成了浪費力氣,當坐下撒嬌成了自殺,那麼只能怎麼來著?走起?

那句老話說的好,小擼怡情大擼傷身。

2.我們都會以毒攻毒的把戲——雞血點

那,你說你不貪,不色,不懶,不虛榮?我不太信誒……

七宗罪裡面的各種罪常相互矛盾,其矛盾的性質有點像【自由】和【平等】那樣——都「正義」,卻不相容。

(玩暗黑的朋友一定記得,為啥天堂沒有被地獄的七個魔頭轟殺來著?因為那七個鳥人互相干起來了。所以Diablo要合併七種力量才有III裡面的牛逼嘛。)

說正題,打個比方。某叔喜歡裝逼,愛慕虛榮,又是一個很好色的人。基於這些,我基本就【懶】不起來了。

喂,想追妹子還【懶】?傻逼了吧?

想平時show個優越,顯擺下比別人讀的書多,還【懶】的去看書?傻逼了吧?

想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身體好,力氣大,耐久強,還【懶】的去跑步和練器械?傻逼了吧?

大家也能想見,一個誠實的裝逼犯,一定不會是懶鬼。

經常用這樣的事情刺激自己之後,會發現自己的一些【人物設定】這樣的特性。(沒錯,我就是把自己當一個遊戲在玩的……拿生活當RPG才帶勁兒啊)

好比【女生】的設定是絕對不喜歡被說腿粗,【phD】的設定是不能被問工資一樣。

本著誠懇的態度,我坦白自己的雞血點是這樣一句話——【這是能力問題】。

是的,這句話我完全不能忍。

——好比,當年跟一個師弟在BBS上吵架,屢次也想在話裡帶上一點冷嘲熱諷的詞句,然後想想,能不能好好交流,這是一個【能力問題】……就忍住了

——好比,那段時間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之後發現周圍的人對自己很重要,對自己說,能不能在工作之餘,跟世界保持健康的聯繫,這是一個【能力問題】。然後就開始了這半年的努力。

——好比,分手之後,我還是比較低沉的。但跟自己說,能不能讓自己開心,這是一個【能力問題】,然後開始寫手札,像分析變態一樣分析自己,用了十六天。

心理準備到此。

————————————————————————

一般給別人打雞血的文章,在這裡估計就結束了,無非是【一條說教】+【一條口號】這樣沒有營養的東西。本文號稱《系統打雞血》。作者是一個誠懇的裝逼犯,所以自然不會到此終結。

————————————————————————

3.從【為什麼不開心】到【現在能做些什麼】

實踐中光憑心理準備是當不了雞血黨的。

一定會在某個時刻,或是工作千頭萬緒,或是與人發生了什麼,或是希望落了空的時候——你不開心了。

最早,我會把這種狀態當成【自然而應該去」忍「受的】。確實,可能忍一兩天就好了——可惜,現實和我們想像中的【可能】一般都南轅北轍。

——突然有段時間我發現自己不想幹活了,連早上起床的動力都沒有了,看書也看不進去,做實驗感覺毫無代入感,整天就想趕快把這個流程做完。

人在低沉的時候,總非常愚蠢。所以越不開心的時候,越容易干出讓自己更不愉快的事情。

這個時候,我總強行問【你,為什麼不開心】

然後坐在桌子前,拿一隻筆,像分析病人一樣分析自己的生活:

(1).是不是有一些瑣事,雖然簡單,但是一直沒有做,所以【擔心】就始終掛在心裡,藏進後台運行了?好比學生證註冊、一個合同要找老闆簽字、周X要跟親戚去吃飯、家裡還有好多碗沒洗、桌子太亂沒有收拾?

——往往這種問法能解決相當多的問題。因為如果總在做【重要的事】,那麼不重要的事情就會積累下來,給自己造成很大心理負擔,這种放在後台的東西特別麻煩。

(2).如果不是因為瑣事,那麼就應該是重要的方面卡住了吧?是工作么?是生活么?那麼之前幻想,或者說理想的情況應該是什麼樣子?

——這一步就是要問出癥結在哪裡。平時只是」想「的時候,會想到一大堆麻煩,但是在紙上回答時,會發現寫下某一個煩惱之後,自己豁然開朗了。所有的問題說白了都是【事情跟之前想的不一樣】的一種特例嘛。我常提醒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方便自我審查,看看自己的努力和目標否在背道而馳。

(3).最後再問一個問題,【下一步,最緊鄰的下一步,明天,我能做些什麼?】

——《美麗心靈》裡面Nash的某句台詞好像是:怎麼解決我的病,這是一個問題,而我的腦子就是解決問題用的,(所以不用擔心)。這一年多來,對這句話心有戚戚。最後,在紙上寫下的東西,就是你馬上要做的。有可能是【現在就收拾一下屋子】,【明天要把下一步的實驗思路跟師弟說清楚】,也有可能是【我該真正沉下心來好好學一學這方面的理論】。

4.如何行動起來?

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其實對於某些懶鬼(因為想裝逼,想讓自己開心,所以我覺得自己已經不是了),問題還是很大的——因為行動力太差了。

(如果第2條還不能讓你行動起來,我只能說,您的基因活該傳遞不下去啊……)

說正經的,行動力匱乏常常有這樣幾個特點:

(1).事前特別喜歡想各種難處,然後用自己想像的難處來折磨自己的行動力,讓自己變得猶豫和軟弱。

——有句話說的好,腦子裡預先想像的,往往是一件事情裡面最難的部分,其實,真正開始做了就沒什麼大不了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體會的。重要的是要篤信這一點,真正地用到實踐里去。

(2).體力太差,一些需要很長的時間精力的活根本完成不了,半個小時就喊累了。

——喂喂喂,想當成功地常年活在雞血的紅色里,身體很重要啊。

好比某叔一直還算是鍛煉的比較勤快的,自從去年下半年決心真正減肥之後,肌肉沒有退化的情況下掉了五公斤肉妥妥的。現在跑步的訓練量都是10km起,不然沒感覺啊!!!

早晨自己給自己做一大堆營養早餐,神碼三明治,醬拌冷麵,french toast,沙拉,水果拼盤神碼毫無壓力啊!!!做好了又能裝逼又能YY之後拿來泡妹子啊!!!

感覺自己快生病了就趕快停工啊!!!生不起病啊親!!!去下醫院好多錢啊!!!耽誤四五天的工作傷不起啊!!!家人還會擔心啊!!!

沒其他說的,鍛煉身體照顧自己,做不到,這就是【能力問題】。

(3).腦殘

——這個我除了人道毀滅,想不到其他辦法。多讀讀書吧……

總結一下:你要是真想做一件事兒,你一定能找到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定就能找到一個理由。每個打辯論的傢伙相信對這句話都深有感觸吧。我這裡吐槽一下:理由頂個球啊!!!!

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自己,是不是又在瞻前顧後了,是不是這樣的心理狀態又讓自己活的不酣暢了——所以,jump!!!一個好的研究生,jump!!!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時機成熟的事情,jump!!!

5.分散投資原則

某叔不是很懂經濟學,但是自己想來想去,發現經濟學裡面有一些事情很有意思——【生產出的價值】(產品,貨物,商品)都是有【保質期】的。

好比這個國家生產了去年生產了1000斤白菜,今年又生產了1000斤白菜,那麼到今年白菜收穫之後,發行的貨幣總量是不是應該值2000斤白菜的市值呢?不會的,白菜不管怎麼【等價交換】,去年1000斤的價值不會完全地傳遞到今年來,中間腐爛的,被蟲吃掉的,不小心弄爛的……以及水分揮發掉的……都是硬損耗。

(真的很虛……亂說就成公知了……懂經濟學的同學可勁兒拍,越疼越能學到東西T_T)

這裡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時間,以及【時間】投資產生出來的【快樂】,都是【保質期】非常短的商品。

每當自己特別特別低沉的時候,總需要一些這樣的商品來給自己的雞血生涯續命。而自己之前積攢下來的都用完了,怎麼辦???

朋友就像銀行,平時拿快樂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這是我目前覺得最開心的投資。

每次跟朋友交心地談生活、人生、理想,都說不出地甘之如飴。也好在我誠懇地活了這些年,結識了不少互相欣賞的朋友…………好吧,都是基友。數數看,人數可能有十個出頭。一旦是他們找我,我會把時間交出去。這是對自己未來的鼓勵和幫助。他們是我人生的保值器。

我這裡有這樣一個比喻,之前跟某好友說過。

——賭場為什麼能贏你錢?即便輸贏的期望一直在0處漲落,但賭場的錢無限,你贏的再多,只要你繼續賭,錢總有回到0的時候。但如果你輸的太多,本都沒了,那麼這個遊戲便在此停止。賭場和錢都在門裡,你卻被關在門外。

所以重要的是,資金鏈不能斷。

想快樂而酣暢地活下去,快樂這種資金鏈也不能斷。

我們或許可以自己承擔很多風險,因為我們有資本。但一定有一天,生活這個大賭場讓你賠的好像什麼都沒有了。雖然你知道,只要繼續玩下去,一定可以干翻莊家……這個時候,要向朋友公開集資——我需要你們的力量,需要你們給我的生活帶來快樂。

如果你們認為我是一個有趣的人,一個值得投資的人,一個懂得感恩與回報的人,那麼,便一起分享時間和快樂吧。

6 大 招

【去找/追個妹子吧】,7×24雞血值爆棚哦親。

———————————————————FGX—————————————————————

就醬,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有空再來補充。
------------------------------------------------------------------FGX--------------------------------------------------------------------
大家好,又是我。
突然出現是因為在這裡偶遇了我轉載的這篇攻略的原作者,很神奇的感覺。
如何持續的給自己打雞血? - 魏達的回答
附上原答主的答案的鏈接。
最初看到這篇答案的時候,我大概是在高二,人人網上看到,很受觸動~
現在大二啦,也經歷了很多事情。這種方法或許我沒有完全遵守,但是在應用到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的收穫。儘管之前陰錯陽差失去了一些自己很在乎的東西,但是自己也在不斷地努力,還是又獲得了一些的自己想要的東西的。
繼續安利原作者新答案,很贊哦~請大家移步圍觀~
如何持續的給自己打雞血? - 魏達的回答


=====================2015年11月15日 第二篇========================

知乎上比較認真的第一次作答,就給這個問題吧。本來準備永遠不玩這個的嘞。
補充一下排在最前面的答案,那篇東西的日期是2013年春節。(當年我在追的女生已經成了我太太,時光飛逝)

請允許我由這樣一個問題引申開來:【持續的】雞血狀態真的是可能的么?它和一般的看了成功學之後的昂揚感有什麼心理上的區別。

---為什麼雞血大多數都是不能持續的?因為其本質是一種病毒式的正反饋過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果你嘗試過描述自己對一個網路遊戲上癮過程,試著把【日期】 vs. 【每天花的時間】做一張圖。這個東西畫出來,一般都是:

  • 【長期為0】----&>
  • 【指數型的暴增】----&>
  • 【增速減慢】----&>
  • 【進入平台】----&>
  • 【用盡原料,迅速死亡】(這個對應突然喪失興趣了之後的狀態)

同樣的曲線在養細胞、自然界外來物種數量、物理中離散能級受外界激發的布居數 等等過程中,都有著相似的表現。要想真正從理性上認識所謂【雞血】或者一種【發奮】的生活態度,需要認清原理。
想真正用」打雞血「的狀態生活的人,一定是有新的東西(習慣、能力、心態)想去創造。而一個人的生活永遠是一個已經在運轉的生態系統,想加入一些新的東西,此時無異於引入一個新的物種。它到底是會成為食物鏈頂層的捕食者、抑或很快衰亡,我們不妨從這種類比中得到一些見解。

凡迅速衰亡著,大抵有兩種,要麼根本不適應現在的環境
試舉一例:你毫無鍛煉的基礎,每天的工作環境又是加班極多,生活不規律,回家以後累的都想死,現在突然聽到網上說,鍛煉好、跑步妙,於是跟著成功學「一切皆有可能,只看你肯不肯」的說法,決心要【每天都鍛煉一個小時】。我敢說九成九這是要扯淡的。因為生活的大生態環境沒有改變,【由工作決定的作息不規律】---(必然導致)----&>【所有生活節奏的不規律】------&>【故「每天」不可能】。【毫無鍛煉基礎】----&>【不能很快找到鍛煉方法】----&>【不能從鍛煉中獲得正向的激勵、一小時的強度較大】-----&>【故「時間量」上不可能】。由以上分析,這種雞血一定是3天之後就不幹了。這並不是意志上的薄弱,這是【進化論】

要麼完全消耗掉環境的養料,帶著整個生態系統一起死
網遊上癮(筆者兩隻眼睛都是八百度,除了先天優勢之外,後天自己作孽作的好,也是原因之一)、花了太長時間在經營某段男女關係、強行維持某種最初有益的習慣(是為「過猶不及」)都是這樣的例子。舉一隅試以三隅反,相信各位也能想到很多這樣【開始美好,而後吸干你所有精力】的事情。

其中第一個極端,隨著人年紀漸長,基本都可以避免。有些人避免的方法是「再也不做『白日夢』」;而
有些人的策略則是「更腳踏實地制定策略,牢記理想、等待時機」。兩者孰優孰劣,並不像字面上看起來的那麼明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那麼假設我還是想隨著後者,再給自己打打雞血,怎麼辦?

這個時候如果我想鍛煉,「我已經在去辦公室的路上找好了健身房,開門的時間是上午七點三十,於是我七點起床,帶著換的襯衫、毛巾、牙具去健身房鍛煉到八點二十,在健身房洗澡刷牙,然後去相距五分鐘路程的公車站坐車,二十分鐘後到公司,一周五次,所以晚上要十一點半睡覺,所以晚上要準備好第二天的包,所以晚上還要買好第二天的早餐」。以上是我今年年初在上海一段時間的親身經歷。那時候我在兩個城市間亂跑,居無定所卻又不想丟掉鍛煉的習慣。從計劃的一開始,我不斷調整的就是鍛煉和我生活的兼容性。
這是【面對現實】

「2014到15中段,算是我的間隔年,中間經歷的許多事情,像把四五年的事情都一年做了,期間五個月的時間,我完成了一個夢想——好好讀一讀國史。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看完,體會並不深,捧起錢穆先生《國史大綱》的時候,決定好好讀掉。於是花了200小時左右,看了兩遍,手抄下的資料和自己的手札,大約有六萬字。期間至親去世、申請失利、輾轉城市之間、實習與工作,事情不一而足,不管中間停頓多久,總算是做了下來。各種體會,五味雜陳。」為表此言不虛,貼一圖。

這是【忠於理想】

同時說一個失敗的例子——「我來到荷蘭快三個月了。轉換了工作的領域,課業和實驗都是新的,每天需要很長時間學習;荷蘭語一直在練習,也花去了一些經歷;同時鍛煉和讀書也一直堅持。這個時候我還有一個從小的夢想,就是學點木匠,於是我報了班,過了兩個月,事情不順利,我發現自己可以勉勵堅持下來,但後果就是所有的事情做的時候,壓力都大於得到的快樂,雖然損失了錢,我只能當成給判斷失誤交的學費」,這就是從一開始就沒計劃好,儘快要止損。目前各方面我學的都還不錯,實驗已經做起來了,荷蘭語日常聊天也已過得去,一周去三次健身房,每天很開心。
這是【於己誠實】

最後,希望一定不要熬夜。我現在覺得尼采那句「睡眠即至高美德」,太對。

總結一下以上的東西,【適者生存】,用理智掌舵努力,要麼讓目標更腳踏實地,要麼讓生活里的其他事情讓步,自我反省的時候要做到盡量地客觀,不讓一時的意氣用事蒙蔽了理智。這樣【嘗試】---&>【歸納】----&>【反饋】----&>【重新嘗試】的框架,是在以前就說過的。四五年來,我一直堅持著。此處不贅言了。

「任何偉大的事業在開始都需要一點點天真」。我們的生活一點都不偉大,但即使這般,葆有一點創造的天真熱情,我還是覺得很開心。

====================2017年5月31日 第三篇========================

2013年2月年寫了第一篇,2015年11月第二篇,到2017年了再發一篇,只是覺得這裡的三兩位讀者或許會對我一些新的想法感興趣。看起來像是兩年一更的連載呢,怪有趣的。

我相信我們說「雞血」這個詞的時候,其實和孔子的「發憤忘食」,希臘的「卓越、自我超越」,木心偶然說到的「邁跡」都是一樣。如果我們把語言的外衣脫下來,或許得以窺見更加深遠的圖景。以下是正文:

「我可以送給你一輛車子,可以隨你挑選,什麼樣的都行。前提是你一生就只會有這一台車。告訴我,你會怎麼對它?」
「我猜你會用盡渾身解數照料它的。」
「人一生或許會有很多台車,但確實就只會有一副身軀、一副心智(one body and onemind),告訴我,你們要如何對待?」

巴菲特在紀錄片(Becoming Warren Baffet, HBO 2017)里這樣說。道理是淺顯的,巧喻卻讓人耳目一新。若要進一步理解,就不禁問:「怎麼才是悉心照料身心呢?」

悉心照料一台車,是定期清潔、打蠟,保持外表的光鮮;定期檢查、保養,保持性能穩定;正確地操作、不濫用。

悉心照料身體照料車有些相像——簡言之是要有親媽看孩子的眼光。身體的康泰是一件極幸福的事情,我們恣睢於每天的生活而不自知,直到某一天去醫院裡住半個月,或是患上一種皮膚病,又或是得了需要長久調養的慢性病。到那時,人的想法變得出奇簡單,世俗的野心會消失,只希望自己「吃喝拉撒睡」一切正常,和世界上最一般最平庸的人一樣。

碰巧上面三者我都經歷過,病榻上的痛覺和壓抑早被記憶掩蓋了,然而當時的思考的結論仍然清晰——「要照顧好自己。」

我的電腦里有一份excel,記錄著這三年來所有的身心不適——起止日期、可能的原因、處理的方法。我用它督促自己,逼迫著自己回憶那時的體驗,叮囑康泰的重要。鍛煉身體、吃水果、多喝水、少晚睡,這都是近幾年生活里重要的任務。時刻噤若寒蟬,彷彿「老大哥正從背後看著我」,不過老大哥長著我親娘的臉,張口似乎要說:「多添件衣服」。

如果這就是悉心照料自己的身體,那麼或許我做的還不錯?但好像又沒那麼簡單。


動物園裡有些動物,關起來,給他足夠的吃的,他可以活得比風餐露宿時久長許多,譬如禿鷲這樣的鳥類。也有一些動物,把它關起來,讓它日復一日地無聊度過,它很快就凋亡了,譬如猴子。這信息我記得不太真切了,或許是從莫里斯(Desmond Morris)的《人類動物園》里讀來的。

被關在籠子里鬱鬱寡歡的人,怕也很難健康吧?多動腦筋、開心豁達到底能讓人多活幾年,大概是個實驗上難以證明的問題,但聯想到一些七八十歲思維行動都很敏捷的老教授,又聯想到自己在辦公室里準備會議材料的時候叼著筆、盯著窗子發獃的心境,我猜我可能明白了一個簡單道理:我需要刺激、挑戰、不確定。或許這就是尼采所說「生活得如臨深淵」(」Live dangerously」; 」I know life better, because I have so often been at the point of losing it」)。

例子里的另一重道理,說的是「身心不可分」:要悉心照料你的身體,就要悉心照料你的心智,反之亦然。於是我覺得,單是為了養護自己的身體,我也需要一份「險峻」些的工作,需要一種富於創造精神的生活。


唉,但什麼是「心智」呢?是思想么?是情感么?是情緒么?是感知么?真是很難說呀。但還是容我嘗試著描述一下罷。

我受過的科學訓練告訴我,即便簡單如一個三體的天體系統,其中也有內秉的不確定性。而人腦內的神經聯結、腸道內的微生物變化、身體各系統的內分泌調節共同組成了一個包含巨量「指標」的複雜系統。這系統本身是動態的,而我們的科學尚沒有到達那一步,我們目前的理性也不能完全理解這種複雜。

於是,在簡單的一端,我們自然地把血壓血脂、頭痛腹痛、斷骨傷筋歸納到「身」一邊;而另一端,可以言表的思考、難以言表的那些微妙,就統統叫作「心」吧。用這種不完備的二分法強行拆開一個整體,自然拖泥帶水,也許這也正是我們無法指明「身心邊界」的緣由。

從這差強人意的二分法更進一步,心智的那一部分又有了一次二分,有人叫它理性與情感,有人叫它古典的和浪漫的,有人叫日神與酒神精神。每進一步,似乎這篇文章都要變得更散漫無章,所以,停一下。在我們一步步蹚進湖泊之前,先退一步記住我們要做些什麼。

「因為這副身軀和心智我一生只擁有一次,所以我想悉心照料它們,於是也想知道怎麼才算悉心照料、又如何才能悉心照料」——這是這篇小文章的唯一主題。我很怕用那些大的、未經體會的詞語來寫文章,怕每個詞語都自成一座囹圄。寫東西騙人騙己,傷了品德,又傷了人格,這與「悉心照料身心」的願望簡直針鋒相對。總言之,我多希望各位看這篇文章就像看街角買到的手工包子饅頭一樣啊。


身體需要滋養、維護,心智亦然;身體需要的滋養有許多種,心智亦然。照顧身體的方法多半比較直接,養護心智就複雜許多,但養護的特點卻是相通的。要之,在於滿足需求。從古至今,人們討論「心智」的需求,難免要像上面那樣談到「理」與「情」兩方面。

科學上說,我們的心智絕大半是腦的功能。基於對古今生物腦容量的分析,可以標出歷史上三次腦容量激增的「大革命」。第一次產生了古爬行動物的腦,第二次是古哺乳動物的腦,第三次則是靈長類的腦。我們現在的腦是這麼一步步進化而來的。粗略地說,三次腦容量大革命,每一次新增的腦容量都把上一次的包起來(生理上),並且新舊功能是充分連接、難以分割的。最內層爬行動物的部分,包括著腦對身體的基本控制,程序性的學習,以及原始的情緒;第二層則包括了食慾、性慾、嗅覺、舐犢之情等難以言表的情緒;第三層「掌控」著語言、分析、抽象。

從這角度看,「理」的需求就是最外層的新皮層(neocortex)的需求,「情」的需要就是裡面的古哺乳動物、古爬行動物兩隻小動物的需要。這番圖景雖然易於理解,但難處在於,三個系統唇齒相依,你中有我,我們的分類不過方便了認識,並不能拷問出「新皮層想要什麼」的答案。於是,「該如何做」的問題終究懸而未決。

「理性」可不就是這樣么?只有極少數經過不斷的實證,到達終極,變成一個可以依賴的結論,於是可以有「真假」,可以有「賢愚」,可以作為生活的指導;而絕大多數,實證也終究是一個中間步驟,止於一個猜想,止於一個暫時無法實證的直覺。生活要繼續,不會等待知識,不會等待實證,於是人要擲色子,要冒險。

說到這裡,我們(至少是我)一臉無可奈何地回到了「情」與「理」的二分那裡,期望能用主觀的感受去尋找能讓自己若有所思、若有所得的借鑒。

我所知的哲學思辨中,廣泛出現過這種二分(也都有人極力反對二分)。用現在常聽到的詞來說就有:「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理性」與「情感」,「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

這裡用朱光潛先生的話簡要作一番解釋。人言:「人生如戲」。於是有人說,在劇場里總有人看戲,有人演戲。人生中,喜歡下場演戲的,注重投入、體驗、沉醉;而喜歡看別人演戲的人,注重思辨、凝練、升華。朱先生就喜歡用這兩種角色來對應心智中的「理性」與「情感」。誠然我們都既是觀眾也是演員,但每個人總會有所偏重。德魯克(Peter Drucker)就愛自稱「旁觀者」,他寫「人類一切的物質成就,再偉大也比不過創造它們人類組織本身」,寫的好極了,冷靜極了。毛澤東寫「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是不要看戲,要自己去領銜擔綱。然而「看與演」終究不可分,傑出人物大概是兩者都出類拔萃,然而最終有所偏重。譬如巴爾扎克,他要描寫一個角色,就要找幾十個類似的人物,仔細觀察,誓要找到裡面的規律、守則,然後寫。他相信文學和化學反應有很多相像,並把這種歸納看成一種提純元素的過程,這個時候他就是一個最疏離的看戲人。然而當他說「我要用筆完成拿破崙用劍未完成的事業」時,投身文學對於他又是最熱烈的召喚,他又是最興高采烈的表演者。

從「人生如戲」來看尼采《悲劇的誕生》。就很容易把「理性」和「日神精神」(阿波羅),「體驗」和酒神「酒神精神」(狄俄尼索斯,或叫巴克斯)一一對應起來。尼采認為古希臘的悲劇之所以好,是在阿波羅和狄俄尼索斯雙神皆備,而日神佔了上風。希臘悲劇離我們或許遠些,那讓我們從近取譬。古詩說,「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男生總記得一些戀人的特徵,或許是裙子的顏色,或者空氣的味道,於是失戀之後便有睹物生「情」。看到芳草的時候,那種撲面而來、把我們浸沒其中的「情」並不是詩,但其中卻包涵了原始的詩意。等到事後,人退後一步、彷彿置身事外,從這些情感里提煉出詩來,才有了「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提純不太好的,就寫「好想好想,好想好想,真的好想好想你」。希臘神話里阿波羅掌管理性、也掌管詩,其中道理應該就在此。

借重以上述的討論,我們或許得以窺測心智的需求,進而得知悉心照料的方法。

在理性一端,它要自洽、本能地厭惡自相矛盾的事,所以要求人不時整理經驗與記憶,掃灑明鏡台

小時候,我娘跟我說,「人要逼一逼自己,不然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我覺得有道理。長大了以後,聽人說,「不要違逆自己的天性,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我也覺得有道理。但讓我困惑和不快地是,逼自己的時候很不開心啊,為什麼要鍛煉、為什麼要背詩、為什麼要寫文章啊?反過來說,至少就鍛煉而言,沒減肥我找不到女朋友,找女朋友我就很有興趣很開心啊。所以我該信誰呢?

兩個道理或許都沒錯,但我無法忍受跟你說「逼一逼」,跟他說「順一順」,而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副嘴臉不可惡么?並且兩個道理同時作廢,這讓我非常不快樂。然而不快樂沒有用,只有正式問出「什麼時候要逼自己,什麼時候該順著自己」,且得到一個原則的時候,我才能與自己短暫和解。這或許是蘇格拉底一向的智慧——對矛盾敏感,對無知敏感,決不放棄詰問,讓自己的理性獲得安寧。

自從開始寫「刻龜」,我才意識到,下筆寫作正是逼迫自己正視無知的過程。「讓所有閃念自相殘殺」,說的就是這個。傳聞人每天都有幾萬個念頭,到頭來總剩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斷和猜想。那些就是要被強迫著下場競技的角鬥士——「你們殺個天昏地暗吧,活下來的我讓他在腦海里稱王」。

最近我意識到或許可以更進一步:利用周末,隔三差五找幾個自願的人,找一家可以說話的咖啡店,把彼此的念頭都倒到競技場里,等它們都打累了就散場,去吃飯。

在情感一端,它的需求好像更複雜。

從小處說:我覺得自己需要孤獨,需要享受顧影自憐,而獨處久便可恥地渴望交流,渴望被理解;需要大笑大哭、跟著音樂擺動嘶吼,又渴望中正平穩寶相莊嚴;需要溫暖安寧,又渴望高邁激蕩。

從大處說:我需要感到自己正在成為想成為的人,需要知道自己正在做著正確的事,需要俯仰無愧。

更有許多無從分類的想法,只在碰巧體驗之後才明白了自己的需求。

有一天騎車進了一片麥田,身前一望無人,背後一望無人,只有一條直路,田野和風像海湧向我。於是抬著頭向前,看不到路,只看到雲慢慢在動。又好像緊緊擁抱另一個人,狹窄的懷抱給人真實感——是體溫,氣味,衣物的觸感和那不可以壓縮的體積。我只記得這些瞬間片段和輕快的感受。

這些需求中有些顯得很原始、很幼稚,被嗤笑一聲後便忘記了;又有許多相互矛盾,所以我們皺著眉頭不知道該滿足哪一個;剩下一些又太難,顯得太不切實際,就被放棄了。

離鄉的好處,是可以重審自己。重審後的結論是這樣的。我有很多理由,有的是說給別人聽的,有的是說給自己聽的。理由聽起來或許都很有道理,然而大多時我是先有動機,再有的道理。這樣的道理不能信,誠實是把動機找到,尊重它們,盡量滿足它們的需求,而因為許多需求不可能同時滿足、於是須對生活與情緒的不完滿有相當的諒解。

當我需要曠野,我就去曠野,需要懷抱,就去尋找懷抱。

最終,道德與理想的居所,在理性與情感不能再被分開討論的區域。我愈發感覺它們是我的本能需求,我必須成為勤勞、勇敢、誠實的人,必須了解科學、了解語言、了解詩歌、了解世界上萬物的生長。不是因為我要當個被社會認同的好人,而是因為違拗了它們,我睡不好覺——而睡眠是我至高的美德。

道理真的非常簡單,我只是想悉心照料一台車而已。


http://weixin.qq.com/r/okM9JVjEWAUnrRxG9xa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文章首發在微信公眾號,一些圖片來自於網路,自己加的翻譯。原文鏈接:

巴菲特的車


從心理治療技術接納承諾療法的角度來看,人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價值方向,才會有持續不斷的動力,即使遇到挫折和失敗也不會被嚇到,所以,價值方向就是雞血,就是火箭的燃料,人們前進的動力。那麼從接納承諾療法的角度來看,什麼是價值方向,如何明確自己的價值方向呢?我們來看一篇文章吧:

澄清價值——你看重什麼?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廣告詞——「做你所愛,愛你所做」,「夢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火爆節目「好聲音」中最常問的問題也是「你的夢想是什麼?」。夢想的心理作用是巨大的,知道自己「為何」而活的人,往往承受得住任何煎熬。意義療法的創始人弗蘭克是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極少的倖存者,他發現那些知道未來有人生使命的人,容易在集中營中活下來。然而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人們卻常常盲目地按照環境刺激而不自主地反應,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生活。這是因為人們想在真正參與人生的遊戲之前,先在內心贏得戰爭。比如,你會聽到這樣的潛台詞「等我不焦慮了再去交朋友,等我瘦下來再去跳舞,等我有了安全感再去談戀愛」。

接納承諾療法(ACT)將人最深的渴望、憧憬和選擇定義為價值,是六大核心治療過程之一。當一個來訪者帶著痛苦來到諮詢室,往往已經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擺脫痛苦。如果把生活比作海洋,來訪者一直在竭盡全力遠離痛苦之島,但沒有想過游向哪裡。中國有句諺語「一艘沒有航行目標的船,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ACT旨在幫助來訪者將逃離痛苦的生活轉變為以價值為導向的生活。

下面,我們先來辯析幾個概念,看看ACT是如何描述價值的。

1、價值是一系列行動

我們要區分作為感受的價值和作為行動的價值。比如「重視夫妻間的關愛」是很多人看重的價值。而人對愛的感受會隨著時間和情境時漲時落。如果你選擇做一個有愛意的伴侶,但卻只在愛的情緒出現時才在行動上表現得充滿愛意(如獻殷情,體貼入微等),當相反的感覺出現時行動也隨之改變,這會如何?你可能會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伴侶。感受來了又走,不完全受我們主觀的控制,做一個有愛意的伴侶就意味著當事情不順,當愛的情緒受阻,當感覺疲憊時依然去愛,這才是真正地以價值為導向去生活。

2、價值是方向,不是可完結的目標

按照價值去生活沒有終點。若你選擇做一個有愛意的伴侶,你永遠不會一拍手說「好了,我已經完成了!」。在你做出承諾的那一瞬間,你已經開始了充滿愛充滿愛意的行動,以後路途上的每一步都是行動的延續。這永遠不會被做完。無論你做了多少充滿愛的事,都會有更多體現愛的事情可以去做。這和「我想成為億萬富翁」或「我想擁有一輛寶馬」有很大不同。錢和車子是你能夠尋求到的,而一旦你得到它們,這個願望就被完成了。

3、價值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價值是過程取向的。價值體現在行動中,而不在任何特定的結果里。「徒步旅行」的隱喻可以說明此點。

「假設你很喜歡徒步旅行。我問你徒步的目標是什麼?你說到達頂點。現在想像你為徒步做好了準備,拿上你的裝備,整理好背包,計劃和你的伴侶或朋友一起,然後到達了旅途的入口。你到那我就載著直升飛機出現了,接你起來,倏地一下把你帶到頂點。這樣是徒步旅行嗎?當然不是。徒步旅行不是到達頂點或走完環線,徒步在於中間的過程。」

怎樣引導到價值討論上來?

價值工作可以在任何一個諮詢節點開始,下面的話有利於把諮詢引導價值工作上來。

你已經跟我說了一些你的苦惱,我感覺我對它們也有了一個初步的比較好的理解。你的苦惱特別重要,並且我們一定會在諮詢中回應這些苦惱,但是你的生活遠不只有苦惱,我想我們可以花一些時間在你生活的更大背景上,包括你的夢想、你的希望、你對生活的渴望。這些是讓生活有意義的很重要的部分,以這些夢想、希望、渴望為背景,你經歷著你的苦惱。我建議我們來討論下:「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什麼?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你想做些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覺得我們花些時間在這些方面,可以嗎?」

如何澄清價值

幫助來訪者澄清自己看重什麼,是ACT的重要目標。下面這些練習能夠幫助來訪者澄清自己的價值。

1、價值技術之「你的葬禮」

治療師首先幫助來訪者放鬆2到3分鐘,接著說下面的指導語:

「現在我想讓你想像因為命運的陰差陽錯,你雖然已經死了,但是你的靈魂卻可以參加你的葬禮。你現在正在觀看和傾聽來自於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的朋友、你的同事等對你的悼詞。想像在那樣的情境下,讓你自己充滿感情地進入房間(停頓)。好了,現在我想讓你想像一下你希望你生命中的這些人記住你什麼。你生命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人走上講台開始為你念悼詞。你希望TA怎麼形容你?TA說了哪些話。如果你能完全自由地選擇TA說些什麼,讓TA說你最希望TA說的話(停頓並讓來訪者說)……」

這個練習的另一種方式是,讓來訪者在想像的墓碑上寫下自己簡短的墓志銘。通常這會讓來訪者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和當前行動之間的不一致,而這種不一致通常是ACT行為改變過程中的激勵力量。

2、價值技術之「不能說的秘密」

當我們表達自己的價值時,有時會分不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還是社會強加的或者父母期望的。這時可以藉助下面這個練習幫助來訪者發現在放下外界評判之後,自己真正在乎什麼。

比如,一個來訪者提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價值。治療師可能會問如果不得不用匿名的方式來進行,對這個價值的重視是否發生變化:「想像一下如果你有機會繼續你的學業,但是你不能告訴任何人你獲得了這個學位。你是否還想去完成這件事情?」或者「要是媽媽和爸爸永遠都不知道你繼續接受教育:你是否還那麼重視它?」

這個練習還可以跟「照鏡子——自己和自己對話」技術結合起來使用。「假設沒有人會知道,事情只是在你和鏡子中的你之間發生。你想成為什麼樣子?假設沒有人會知道,不會有任何喝彩聲,沒有人會對你的選擇做出評判。這裡只有你和自己的對話。你真正想在人生中得到什麼?」

3、價值技術之評估

諮詢師要幫來訪者把價值真正表達出來,從而促發行動。ACT設計很多問題來澄清來訪者在家庭關係、親密關係、為人父母、朋友、職業、教育/個人成長、休閑/娛樂、精神生活、社區生活、健康、生活環境、藝術共十二個領域的價值。比如在家庭關係方面,讓來訪者回答下面的問題:

「請寫出你想成為的哥哥/姐姐,兒子/女兒,父親/母親的類型。請描述你在這些關係中想得到的優點。如果你是這些關係中最理想化的自己,請描述你會如何對待這些人。」

以價值為導向的生活會更快樂嗎?

像硬幣的兩面,你最在乎的領域也是你最容易受傷的地方。當你朝著自己的價值邁進,痛苦也往往會迎面撲來。ACT中有句俗語:在你的痛苦中,你發現自己的價值,而在你的價值里,你碰到你的痛苦。以價值為導向的生活富足且充滿意義,但並不意味著沒有痛苦。ACT教會人如何帶著伴價值而來的脆弱和失望前進。讓我們期待下一篇文章,介紹明確價值後的受苦——承諾行動。


更具體內容請關注此直播課程:你是為了什麼而努力

Live 入口為 : https://www.zhihu.com/lives/827846406650871808


雞血是不能持續打的
就像情緒一樣,是有波動的。你不可能每天都會開心,總會有疲倦失落的時候。

我的觀點是,把優秀當成習慣就行了。
打雞血,最終其實是對自己的高度自制,會大量消耗意志力,所以一天亢奮下來,會覺得很累的原因。

而習慣,是不會消耗意志力的,不會對既有現狀產生逆向改變,會使得自己更加持續的努力。


累的時候打雞血,效果特別好。

在2006年就有心理學家研究勵志故事是怎麼起雞血作用。他們讓人們閱讀不同的文章,使用荷蘭滑冰選手Gerard經歷各種艱難險阻後,最終贏得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的故事來進行打雞血。再測試人們堅持握力時間,來看勵志故事給人們帶來的效果。


他們發現在進行過高難度任務的情況下,勵志故事的雞血效果特別明顯,卻反而會讓進行簡單任務的人更加容易放棄。這個研究結果並不出奇,以前也有研究表明人物榜樣會有反效果。

我和你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做不到。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將自身和故事的人物進行社會比較。但因為人物榜樣是信息非常有限而且不同尋常,所以個體傾向於分離自身和榜樣,而不是同化。尤其當榜樣是某種特質和行為很極端的時候。


在研究中,有名的荷蘭奧林匹克滑冰選手是個比較極端的榜樣,因此在社會比較之後,人們可能會對自己的毅力有消極的評價。

因為累了,所以我覺得能和你一樣厲害。

那為什麼累的時候打雞血事半功倍呢?研究者提出了一個靠譜的解釋:分清自己與榜樣之間的相似和區別、以及調整自我概念是需要努力的。Gilbert也認為接受是理解的一部分,然而拒絕是之後才產生的而且需要更多的努力。人們首先接受了所見所聞,然後才分析、質疑、詳細檢查最初的信念。所以當認知資源很少時,人們會因為沒有精力去仔細研究和拒絕,而更加會接受了信息。認知資源的消耗會促進人們相信和被說服。


當人們疲倦時,他們會傾向於無視榜樣的極端之處,同化其特性和行為。(「如果他能做到,那我也能。」)但如果他們的精神狀態很好的話,會造成反效果。(「我又不是個牛逼哄哄的滑冰選手。」)


毅力和意志堅強的榜樣可能會增強我們的意志力,但前提是人們由於之前的任務沒有那麼多的認知資源。

所以我們知道,如果要閱讀名人故事來勵志,最好選在沒辦法去思考細節的時候。或者就找一些比較接地氣,跟自己比較相似的人的成功例子,不然的話,小心治癒變成致郁。


友心小Tips

1.累的時候看勵志故事打雞血會比較有效。

2.看接地氣的勵志故事打雞血會比較有效。


參考文獻

Gilbert, Pelham, Krull, 1988; Petty Cacioppo, 1986. Gilbert (1991, p. 111)

Dijksterhuis et al., 1998; Stapel, Koomen, Van der Pligt, 1997

Stapel et al., 1997


@珊爺

友心人編輯,應用心理學學士,果殼網作者,曾於日本新澙大學進修發展心理學。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media@yoxinli.com


關注友心人(微信號youxinrenxiaoyou),獲得專業有趣的心理學知識~

知乎專欄:友心人 - 知乎專欄


真正意義上的發自內心勤奮和自律是不需要持續給自己打雞血的。因為你知道,你的路在前方的山峰,不該停於此,哪怕風景再美。你真正知道自己想去哪,要做什麼,怎能在此停歇……


我們很少想到自己已有的,卻常常看到自己沒有的,於是,沒有的就成了理想——我們的理想就是這樣被製造出來的。因為有理想,所以必須不斷追趕;因為有理想,所以對現在總是不滿;因為有理想,所以把現在過得很不理想,一直無法放鬆下來,直到在睡夢中還在不停地追趕。 其實,我們已經擁有不少了,但心卻不在已擁有的東西上,結果,越去想自己欠缺的,就越發沮喪,而越沮喪就越會去想所欠缺的——所以,我們才有那麼多不快樂。


我覺得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想堅持想改變

怎麼打雞血都有喪失效力的一天


我也需要雞血!


我要學習!我要學習!我要學習!


打雞血點滴!


推薦閱讀:

大學生怎樣找到感興趣且適合自己的專業?
大學體測找人代測真的很過分嗎?
不愛學習了,總是沉溺於手機和電腦之中,怎麼辦才好?
天文學專業的學生大學生活是怎樣的,畢業後都致力於國家天文工作嗎?
哪些瞬間你才最想擺脫單身?

TAG:大學生活 | 努力 | 勤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