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反社會人格的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反社會人格者經常出現在影視文學作品中,時長表現為危險但有魅力的形象。希望反社會人格者能談談自己的生活體驗。


不知道你想知道些什麼呢?如果你想看到「雨夜屠夫的心路歷程」或者「蒙面奸魔的自白」之類獵奇的東西,很抱歉我提供不了。事實上很多人對於「反社會」這個概念的理解並不正確。反社會並不必然等於殺人狂或者恐怖分子,而是意味著「與社會規則不同」。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反社會意味著由於某種心理機能的缺失,而無法很好的適應社會規則的人。

知乎有一類問題很受歡迎,就是「XXXX是怎樣一種體驗」。我也很喜歡這類問題,不過我看待這類問題的角度可能與別人不太一樣。閱讀每個答案,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學習」,學習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不斷的觀察、模仿其他人的行為,並用這些學習經驗來強化對自我的約束,這就是我在普通人組成的社會中最重要的體驗。

之所以需要學習,是因為我體驗不到情感。比方說,親近的人去世,我完全感覺不到悲傷。事實上「悲傷」這個概念也是我通過學習得來的。我知道失去令人悲傷,委屈令人悲傷,慾望得不到滿足令人悲傷;我知道流淚代表悲傷,嘆氣代表悲傷,有時候笑也代表悲傷;我還熟知安慰一個悲傷的人的許多種方式,必要的時候我甚至會擠出眼淚來顯得悲傷——你看,我學的很好。但是我從來無法從內心體會到「悲傷」究竟為何物。同理,還有恐懼、緊張、痛苦等等很多感覺,我幾乎都無法理解。但沒有情感不意味著我沒有情緒,我的情緒主要來源於自身,而非外界。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你罵我一頓我不一定會生氣,但是我不喜歡你的鞋子有可能導致我大發雷霆。

除了缺少情感體驗,我也缺乏「共情」,也就是所謂的「感同身受」。比方說看到別人挨打,普通人會本能的感受到這個被打人會疼。根據我的觀察,有些人在這方面特別敏感,也有些人比較不敏感,而我幾乎是完全無感。以前我經常打架,總是被人說「下手沒輕重」,我後來才明白到是因為我感受不到對方的痛苦。影視作品和新聞報道里經常描寫的殺人犯殘酷虐待受害者,其實也是由於同樣的原因。他們並非不知道別人會疼,只是不知道別人有多疼,所以會用很多匪夷所思的酷刑來施虐。(聲明:我對這類行為表示理解,但並不贊成。)後來我給自己立下鐵律——絕不與人動手打架,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會幹出什麼蠢事。

我從小就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不同,並且這種不同會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大學期間我幾乎讀遍了圖書館裡和網路上所有能找到的關於反社會者的資料和文獻,並開始有意識的約束和訓練自己。儘管在這之前吃了不少苦,也迷茫了很久,但現在至少可以作為一個普通人過普通的生活了——通過不斷的觀察、思考和模仿,讓自己顯得「普通」。


我應該不是反社會人格障礙,但這個問題的描述非常契合一直以來困擾我的心理體驗。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無法共情,幾乎是根本沒有體會別人感情的能力。甚至是理解,都是在多年探索之後才勉強能做到一點的。
換句話說,直到現在我還面臨著因為無法理解別人的情緒而導致的尷尬境地。因此其實我有點羨慕那個說自己能理解別人感情的匿名回答,這樣能避免多少不必要的麻煩啊。
而且就在不久前我還在努力地企圖使別人來理解我體會不到情緒的情況,因為,我一直都以為所有人跟我一樣體會不到。
以前有個同學借了我本頗著名的犯罪小說看,主角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殺了很多人。同學說雖然他們的愛情很感人但殺這麼多無辜的人太殘忍了!
我說啊?
我不知道這愛情哪裡感人也不知道那些人妨礙主角的人為什麼無辜更不知道怎麼就殘忍了,我覺得,這不就是很自然的事嗎,你阻礙到我了,那我就通過一些方法使你不要阻礙就好了。
這可能就涉及到了第二個方面,就是我真的毫無道德感。我的邏輯一直都(自以為的)簡單清晰,總體來說就是上面所述的那兩句話。只不過我為了做到而採取的方式可能會使人覺得極端。是的,我覺得非常自然罷了。
因此我沒有虐待動物的傾向,甚至說我本心良善到了連蟑螂在我身邊爬過水杯邊沾了昆蟲屍體都不聞不問的地步,因為我打心底里覺得它對存在並沒有妨礙到我什麼啊,我為什麼要勞心費力去弄死他們?更何況我也沒覺得這有什麼快感。
反過來說,如果真的有所妨礙或者能為我帶來快感,恐怕我根本不會在意是什麼物種。
這裡我後來想到,稍作說明。其實還有個原因,即我打心底里覺得小貓小狗小動物都太弱小了,兩下就能折磨斷氣經不住玩的東西,我根本不屑於去折騰它,被制服的大型野獸也是一樣,根本沒有挑戰性,低級趣味,幼稚,小孩似的,忒沒意思。
——要玩我們就殺人啊,虐殺小動物算什麼?

此外,我對有些答案里說的自私沒有公德心之類的評價無所觸動,不引以為恥,只覺得是人之常情。

在我看,道德是人們在粉飾自己,人的本質,就是這樣自私而無羞慚心。
莫跟我爭,我真沒感覺,全看我想不想,要不要。

關於不能共情稍微再說一下,先重複聲明我沒確診,以下很可能是誤導。
我一定是一場爭執里最冷靜的一個,撇開根據立場原則等等,純粹說態度。不管我佔優勢還是劣勢,我都不會有額外的感情波動,只會分列事情,聽意見重申要點。
為什麼放在無法共情里說呢?因為我發現我在一場爭論中表現得越節制,越鎮定,甚至試圖使對方穩定一下情緒或者重新梳理思路再說話,對方的反應反而更加無法控制。
這種情況反覆出現,最後真的困擾了我相當一段時間。我覺得奇怪極了,形式不管是不是利於我我都好好說話呢,你沒事暴跳如雷幹嘛?
我老覺得這是素質問題,後來我漸漸發現,不是。
起碼不全是。
原來他們被激怒了!而我的鎮定冷靜催化了他們的情緒反應!
這真是太神奇了。當我發現原來人們會在"激烈"的討論里憤怒生氣等等。
真的很神奇。
因為我完全沒有感覺。
我全部的感覺是,我好好跟你就事論事談東西呢,你怎麼突然不好好說話了?
原來他們會因為觀點被反駁,被不認可,產生生氣失望惱怒的情緒並且無意識地表達出來!
真是太神奇了。
上述是典型體會不到激動感的例子,關於悲傷就更淡薄了,喜悅的感情可能極罕見的有過一兩次,我是說喜悅,比高興什麼的更走心的那個。你說我聽到笑話會不會笑,那也會,倒不是裝的。
感情和我總是很明顯的隔了一層,我幾乎不會被感染。

另外我不願意參加群聊,任何形式。和性格沒太大關係,和我偏向於面對面一對一的談話模式有關係。其中之一的原因是我喜歡觀察別人的即時反饋以便調整應對,如果人太多或者隔著屏幕,我會覺得這變得非常困難而不可控。
我喜歡控制人心。我在任何一場一對一的談話中掌握全局,對方的理智反饋都在我的預判之下。
除了在我看來莫名其妙的情緒。
我其實有很多例子,在別人無所覺察的情況下左右對方的想法,只要我想,只要我能,我樂在其中。
我是故意的,有意識。有時候誘使別人做出並不適合他卻在側面有利於我的選擇,甚至只是滿足一下自己一時的快感。
看他們被我三言兩語(啊有時候可頗費心思也不是那麼容易)左右,事態順著預期發展的感覺真挺讓人沉迷,不過緊接著就覺得很無趣,非常無趣了。
為什麼他們這麼輕易就被擺布呢?為什麼他們沒有堅定確定的主見呢?這很沒意思的啊。
我就很想遇到一個勢均力敵的人,我們一起玩這個無聊的揣測人心的遊戲。
可是我不喜歡這樣的人,太靈活的人控制不住。我很容易迴避這類人,挑那些單純的人下手。
那當然了,我得保證自己安全啊。

我習慣性說謊,自己都奇怪,說別人問你上哪去又不是去什麼不方便說的地方,幹嘛非編個瞎話?
我也不知道,很早開始就不說真話了。
但如果和我深入談,我沒抱著別的心思單純聊天的話,其實我是個對自己的言論和觀點很誠實的人。
我不會騙你的,看到這裡的你。
因為我欺騙所有人,但不欺騙自己。對著這篇答案打這麼多字,不過是對自己多年的生活的總結和整理,對自己傾訴而已,不會騙你的。這點不值得懷疑。
平常生活的虛假使我疲倦,作假做到真正真假莫辨的時候你會覺得厭煩。我就很厭煩。
所以如果我們有機會好好聊天,我對一切都會
儘可能的誠實。
因為單純的聊天其實很難得,甚至不可期。
不僅僅是對我,對很多人都一樣。
我想讓一個人從我的言談里感到種種正面積極的情緒太輕易了,我想感染一個人太輕易了,我總是成功取得信任,漸漸使人認可。有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反社會敗類們見鬼的獨特的人格魅力,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可能我真的有。
其實很無趣的,你用一個精巧的面具討好了操控了別人而已,只不過比普通人之間多點城府和技巧罷了。他們喜歡的是那個幽默風趣健談時刻對生活充滿信心又有對抗命運力量的你,又不是深陷與世界的隔膜死死藏住的真實。
我哪有什麼積極樂觀和命運對抗的力量,我被那幾個可能的傻逼基因左右,可憐人罷了。
任何少數群體,從一個方面說,是弱者啊。

另外有一條看到有人提到就也補充一下,不過我覺得不算這種人格障礙的特點之一。
就是我也會經歷(我自己命名為的)洗腦式遺忘,如生活境遇有較大變化之類的情況之後體現得尤其明顯,就是之前的那段時間就像是空白的一樣,就像是完全沒經歷過那幾年,無論過得究竟是好是壞,都迅速褪色空白。
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想念,以及為什麼要想念,畢業之後返校看老師這種行為是真的不能理解,因為其實我已經忘了啊,那幾年我到底幹了什麼?別人又幹了什麼?不給出具體的提示,那就是空白。
中學畢業我沒去拍畢業照,正當理由,但同行的同學都趕回去了。被同學評論:-沒想到他這麼無情。-他就是這種冷血的人。
扯句題外話,看到他們這麼說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很震驚,因為我覺得我這種行為無可非議再正常不過跟冷酷無情有什麼關係,然後我笑了。

稍微總結一下,我沒怎麼看之前的答案,但感覺我和有些答主區別還是挺大的。我對施暴的確不是很感興趣,衝動偶爾倒是有,但主要還是集中體現在為人和人性的方面……答主其實人挺正的(說了這麼多總結是自己人很正真的不是在逗嗎),後天教育環境的關係,除了一直很想抽煙但怕上癮沒碰之外行為習慣上沒什麼惡習,說這麼多也就是給關心這類人群走過路過的人提供一些不那麼靠譜的參考而已。
答主確實是折磨自己多,比那些折磨別人的也痛苦得多。

關心體驗的朋友看到上面就可以結束體驗了,下面只是我想反對一下答案里的一些說法。
關於某些回答中流露出的所謂炫耀或者說自得:發自肺腑地說,我是覺得這些特質挺好的。精確地掌控理智,冷漠又變態。可是前提是我以為大家都這樣啊。而且說真的弊端很顯著而且幾乎沒法改,你覺得一天到晚裝得很有情緒很正常的樣子很爽是嗎?
我聽說有人覺得人在江湖漂哪能不偽裝,遺憾的是這種模仿和遮掩是加成在日常的虛偽上的,比別人多一個覺得自己根本沒必要背的鍋我很樂意是嗎?
關於中二病:這個我覺得是基於主觀認定這種障礙的人在自得產生的錯覺……說真的我這種傾向從小就存在,我一直以為大家都這樣,也是那個借我書的同學第一次讓我察覺到我好像沒有所謂的道德觀。
反正我沒覺得我和眾人有什麼不同,就是他們老覺得我和他們不太一樣。
-2016.10.6-

看到有答案討論殺人的,又想到了些什麼也一併說說。
看過一些犯罪主題的作品會提到一個來源不明的縮寫MO,被解釋為犯罪模式。說自己的推想前,再次聲明我恪守法律底線。
之前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我遵紀守法。大概一兩年前看一篇小說時忽然發現了一點問題。小說講述主角先後手起刀落削下兩個人腦袋,乾淨利落;到了第三個人本以為也應該手起刀落??只卸了他一條手臂?
第一次看覺得此男罪不至死倒也合理,結果事後回想越想越不對味。怎麼就只卸了一條手臂呢?這不對啊!
也就是應該直接砍了才對啊!
雖然說怎麼看那人也沒前面兩個被主角恨之入骨,但我就是受不了削了倆腦袋突然跳出個手臂來。
這時候我想到了那個所謂的犯罪模式。
我傾向於統一恆定的模式,沒有為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看過開膛手傑克等等經典連環殺人案例,說真的沒覺得殘忍,就覺得噁心,特別的噁心,覺得這簡直一點品味都沒有。然後我覺得,大概這個傑克也並不是一個人。
反正我不喜歡每次換個花樣折騰,當然我第三次聲明我只是想想,絕不給社會添亂。


問:「反社會人格是什麼體驗?」
可是會來無償答題,本來就是個親社會行為啊……

—————————認真的分割線
果然很多答主也都在跑題……而且大家對反社會人格有誤解嘛。
以下內容純憑回憶,如果有誤歡迎指正。回學校再查閱資料~
我所在實驗室的一個學姐最近的研究是關於麻木無情特質兒童(一群可能有反社會人格傾向的孩紙),所以聽報告加上平時的課程,對反社會人格有一點粗略的了解。
反社會人格不是都會去犯罪的,甚至很多人能輕易爬到社會食物鏈頂層。

他們的特點:
1.共情能力差。
這意味著,ta不能感受到別人的感受。
但不代表,ta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感受。
什麼意思?意思是一個反社會人格可能能夠基於自己的經驗非常縝密的推測出你的感受和反應,但ta不在乎。

這種特性,發展歪了就是殺人不眨眼無誤,可能手段還極其殘忍,因為ta感受不到別人會痛。共情能力強的人,看到別人撞上消防栓,都覺得蛋疼。(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能感受到蛋疼嗎……這裡以前我是見到過一個gif的,不過現在已經不知道在哪了)
同時,這種特性如果加以利用,這個人可能是一個完美的領導者。因為ta更少的受到感情的作用,比常人能夠做出更理性的選擇。如果ta恰巧情商(了解別人感情的能力)很高,很容易就能夠對他人的感受進行控制,進而利用。

2.對獎勵敏感,對懲罰不敏感。
這又是什麼意思?
大概要先解釋獎勵和懲罰。簡單來說,是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文明誠實有禮貌,爸爸媽媽親朋好友的表揚,是獎勵;而撒謊騙人偷竊沒有被發現,得到的「戰利品」,也是獎勵。(獎勵的類型,私以為能夠部分的解釋為什麼同樣是反社會人格,有的人是殺人狂,而有的人是領導者。)一般來說,獎勵能夠增加被獎勵行為。
懲罰,則是反過來的。撒謊騙人偷竊被抓到,被打被罵,都是懲罰;而做了好事沒有得到預期的表揚,甚至因為做了好事蒙受損失,某種程度上也算懲罰。一般來說,懲罰能夠減少被懲罰的行為。

這種特點會導致怎樣的行為?
擁有這種人格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獎勵驅使的。因為懲罰對其不起作用,也就是說同樣是偷竊被抓,一般人被訓斥被看低,都是不得了的懲罰,足以抵消偷竊帶來的好處。
但是反社會人格,ta不覺得啊!
往大了說,殺人對於普通人,是很可怕的。做實驗的時候單純看著青蛙和兔子掙扎我都覺得手軟腳軟,更何況是人。哪怕沒有法律,私以為很多人也不會去殺人。
可是反社會人格,ta不覺得啊!ta可能還覺得很爽,部分是由於ta不能體會別人的痛苦,另一部分是因為,後果和懲罰,對他來說,抵消不了快感和好處啊。

感覺上一段有點妖魔化反社會人格了,但其實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一個對獎勵敏感的人,也可能是在公司里百分之兩百努力的員工,因為,獎金的獎勵超誘人,比起來,辛苦算什麼噢。
當然,也可能成為一個不擇手段的企業家。
而如果智商再高一些,能夠算明白遵紀守法成本其實低於不擇手段去斂財,可能會成為一個出色的企業家。

說不定,其實反社會人格大家身邊都有。
發展成不一樣的人,只是打開方式不一樣(??ω???)


〔多圖預警〕吶。。突然想到了最近在看的一部漫畫叫《時空囚徒》。。順手截圖答題啦。。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ω?? )

智商爆表的男主還給出了應對攻略(ˉ﹃ˉ)

都看到這裡啦給個讚唄 (?òωó?) 。。


你們在做自己,而我在費力表演


「不知道欸,就是想這樣做就這樣做了。」

危不危險不一定,反正我沒殺過人也沒被以傷害罪起訴過,但因為做事很少考慮後果所以的確有比較高的危險性。
雖然偶爾也會在心裡構想如何犯罪,但殺人事實上不會讓我高興所以我覺得自己跟殺人魔還是有區別的。

至於魅力,很擅長讓別人留下極佳的第一印象,但就是無法長久保持。

優越感是一定有的。

十六歲左右知道自己也許不正常,約過幾次診,清楚的知道自己會在心理師面前演戲,而且一定會演得很成功。
但出門前就是會突然意興闌珊,然後取消約診。

所以,你還想知道什麼?
不過話說回來,我所說的一切,你該如何判定真假?

沼澤就是沼澤,你不進來,怎麼知道裡面到底是什麼樣子?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一種犯罪型人格障礙,有如下幾個特徵

1、無社會責任感;

2、無道德觀念;

3、無恐懼心理;

4、無罪惡感;

5、無自控自製的心理能力;

6、無真實或真正感情;

7、無悔改之心。

大家可以自行比對評估一下,不過目前狀態下,基於大家對上述特徵中重要概念的了解不足,建議在比對之前先思考如下問題
1、什麼是社會責任感?通過什麼樣的行為來體現?
2、什麼是道德觀念?有沒有相對正確的道德觀?
3、什麼是恐懼心理?人為什麼要有恐懼心理?恐懼的對象是什麼?
4、什麼是罪惡感?罪惡感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5、什麼是自控自製?自控自製在現實生活里有那些表現?
6、真實情感是什麼?真實情感的體現方式有那些?
7、悔改之心是什麼?悔改的行為與心理之間是什麼樣的聯繫?

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結果並不樂觀……
所以如果你答不上來的話,你就知道反社會人格是什麼體驗了。
我們也不需要到影視作品裡去尋找這種形象,把他們塑造的危險而有魅力,如小丑,其心可誅。
對於無法正確區分現實社會和想像空間的人來說,這種形象的影響是非常有害的。
要知道什麼是反社會人格是什麼,需要先知道,現實社會是什麼。
順便再說一下,上述的幾個答案的描述,都是片面的,還屬於心理缺陷,達不到反社會人格的水平。


大部分崇拜反社會人格者的人,只不過是葉公好龍罷了。當這些人真的出現在你身邊時,你會有種說不出的噁心。


想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喝多了會做些非常危險的事情。並不是那種神智不清的情況下做,做的時候我看起來和平常沒什麼不同,神志條理都非常清楚,就一邊和平時一樣聊著天一邊做。比如說聊著聊著我用打火機把紙杯子點著了,往燒烤火焰上倒酒精,把手指頭插進蠟燭油裡面去為了給他們看如何用蠟燭油獲得指紋,燒掉鄰座的一撮頭髮,總之都是我自己私底下很喜歡做但是很多人在的時候不做的事情。還有就是走路會想要無視紅綠燈,聊著聊著我就闖紅燈了,我知道是紅燈,看見了很多車開過來,覺得這麼干很爽所以就幹了,而平時理智會壓制我不幹這些事。我朋友多次目瞪口呆後都表示不能讓我一個人喝酒。
---------------------------------------------------------------我的感受則是對愛和恨兩種感情都不強烈。然而對特別刺激的事情特別感興趣
比如前段時間天津爆炸的時候 我覺得卧槽這爆炸棒呆了 我的媽 核彈的感覺!!竟然有彩色視頻資料!!全網搜索相關視頻看爆炸 甚至有點羨慕在場的人可以看到這麼勁爆的畫面 看那些近距離的視頻 那些拍攝者可能死掉了的視頻我也只是覺得興奮而非恐怖
然而當我被提醒說很多人受傷或者死亡或者失去家園的時候我就沒什麼感覺 看傷者的照片覺得「啊也就這樣嘛 沒什麼嘛」
然而我知道我不能跟家人朋友這麼說他們會討厭我的 所以我就轉發些 勇敢的逆行 祈福什麼的
我也愛小動物 但感覺就是喜歡觀察它們 對我而言 今天喂狗吃火鍋肉 明天吃這隻狗做的狗肉火鍋這兩件事根本沒什麼衝突
然而我知道如果我做了傷害別的人或者是別的物種的事情我會受到譴責 甚至不被社會接受
所以我不敢隨便惹麻煩
簡而言之就是別人會一直告訴我這樣不對
但是感覺別人都會因為這樣做產生罪惡感
而「這不對」對我來說只是類似於學校「不準早戀」的規定一樣
。。。。。。
再多說一些好了,別的回答有很多都cover到了 我就說些小時候的事情
我大概是屬於天生的psychopath 不過被好好教育了
兩歲的時候生了大病去醫院打點滴
護士是新人 無法把針頭插進去我從額頭到手到腳被捅了十幾次才真的找到血管
但是我沒有哭 護士以為把我捅傻了 因為別的小孩子早就哭成傻逼了 爸媽之後談起來都誇我勇敢
但事實上我不像正常人一樣會因為身體受傷而感到難受
痛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刺激 是一個中性的詞
四歲的時候我和一個小夥伴玩得很開心
結果玩完結束回家的之後他媽媽突然找上門來
原來是我不僅打了他還用水槍把他全身弄濕了,然後他感冒了
我媽媽很生氣 罵了我還帶著我去道歉
而我一直不理解她們為什麼生氣
我們只是玩得很開心而已
當然我後來慢慢意識到別人好像受傷了生病了就會難過,我不想激怒他們暴露自己,然後就漸漸忍住不玩了
我父母是屬於管教特別嚴厲的父母,他們從沒打過我,也都和我講道理,但是條條框框特別多
比如說想吃零食要徵求同意,想上廁所要徵求同意,想看電視要徵求同意
可能別人會覺得這樣的管束太過分,但對管束我來說卻是一個完美的籠子
我沒犯罪進監獄還是多虧了這個
對了,還有極度的無聊
是在小學的時候,父母覺得有個很好的機會想帶我出去玩
於是就和學校請了假,我們一家三口去了另一個城市旅遊
那天天氣特別好,我們在一家很有名的飯店吃了午飯
然後上了計程車準備去景點
我坐在車后座上,身邊就是父母,突然, 我感覺到了一種巨大的空虛無聊感
我似乎還想要些什麼,這種難以名狀的慾望一直持續到現在
而當時 我對著自己胳膊上的蚊子包咬了下去
從那次或者之後的某次開始
我就熱衷於自己的傷疤
不斷弄破新的地方 不斷看它們好了再撕開
我父母為了這個事情罵過我很多次但是沒有用
這就是愛好
我很確定我並不是在自殘 我個人對這個行為的理解是我無法撕開別人那就只好玩自己了
有的時候會因為玩過頭手臂失血過多酸疼無力,然後我就會暫停一陣這樣的行為
說說情感方面的吧
我很清楚別人的情緒,對悲傷或者憤怒或者恐懼特別敏感
但我知道了之後並不會自己也感覺到難受,只會覺得很神奇,想要多懂一些
所以我很容易和一些活得不順利 煩惱很多的人成為朋友
不是因為我有愛心 是因為他們的苦難是我的食糧
不過至今為止我覺得我並沒有對他們做過過分的事情,你給我飯吃,我提供理性的建議幫你解決困難,挺合適的交易
我總是很容易和別人聊起來 很容易成為朋友
不過之後就是他們來聯繫我了
除非我需要幫忙 不然我不太會去找他們維繫感情
不過如前文所說我經常幫他們解決困難 所以他們還蠻喜歡我的 很多人會跟我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有你在真好」之類的話 我就不知道要做什麼表情好
然而事實上例如畢業之類的 分開了之後我根本不會想念他們
我沒有維持長期感情的能力 我覺得我也沒有這個需求
要說的話我更喜歡一個人呆著 因為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必須裝作我感受到他們的情緒 和他們一起悲傷開心 這很累。大多數人會因為各種原因在平時隱藏或者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我必須在多數時候假裝我有情緒。
接下來講點好消息吧
大部分的反社會人格者是有隱藏的情感需求的 我們不是不疼 只是缺少在乎這種疼痛的能力。我們也需要陪伴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連環殺人犯會把屍體放在家裡 這不是屍體 是他們最棒的 不會講話的 完全受他們支配的朋友。
這個情感需求可能會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至於我 我希望我可以和這個世界繼續和平共處下去
最後我要加一句 反社會人格是會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就我個人而言,我平時必須隱藏的部分可以一部分泄露在這裡我覺得很開心,很放鬆,如果有人看到這裡,謝謝你。


最近比較來火所以拿回答發泄一下。
反社會人格者的體驗?
我對你們的恐懼和疑惑有著像狗一樣的嗅覺。你們如果焦慮不安,對自身不夠自信,或者很惶恐,我只要碰到你們立馬就能聞得出來!
而且不幸的是,這似乎和智商什麼的沒有關係,因為我這種行為幾乎是下意識的/本能的,我哪怕不刻意去做,你們這些驚慌失措的傢伙也會自動被我標識為獵物。
而人,或多或少,都有恐懼,都需要安全感,都有弱點,只不過是程度的輕重不同罷了。
所以不要以為你沒有,只要我樂意,我早晚能嗅出來!
這就是反社會人格者的體驗了,如果不動用我的理智,純粹憑著下意識和本能做決斷的話,儘管身為人類,但是其他人類在我看來都是獵物罷了。
但是沒辦法,我是個人類,我有一定的邏輯功能。有很多時候我會覺得我是個純粹的動物要愉快得多,思考能力對我而言是種糟糕的折磨,當然有的時候這種人類獨有的能力證明了它的好處,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帶給我的不過是煩惱罷了。


還有就是無聊,這是一種可怕的折磨,永遠也擺脫不掉。
需要刺激,沒有刺激根本過不下去,這種無聊如附骨之疽一般。不是痛苦,不是那種感受,我不曉得痛苦是什麼,勉強說起來大概是癢吧。
奇癢無比,不過不是肉體上的,是精神上的。

還有就是健忘,我幾乎記不得過去的事,活在當下。一年前?一個月前?一個星期前?對我而言沒什麼區別,反正都是過去的事,而過去的事,我基本記不得。
好事,讓我記得那麼多東西也沒什麼用處,我壓根不在乎。


我覺得人多少總會有點反社會的傾向

這裡很多對於反社會人格的描述是沒錯但是反社會人格≠符合以上所有描述,反社會和親社會應該有一個尺度,符合所有描述的應該叫極端反社會,


很多人都看過犯罪心理調查吧
推薦一本書《天生變態狂》
作者是犯罪心理調查那個博士的原型
他裡面非常細緻的考慮了這種「反社會人格」的原因等等...還提到了我看不懂的基因...


排名靠前的幾個答案(除警察叔叔之外)還是有明顯不同的

吃過老鼠的匿名答主和硝酸銀顯然是同一類人,字裡行間有一種冷漠的張揚。在提及很多反社會人格的表現時,流露出淡淡的炫耀
贊數最多的匿名答案,行文風格顯然極為冷峻克制。同樣是談「體驗」,卻幾乎不透露任何個人信息


談戀愛,像表演,做自己的角色,得到自己想要,但是什麼叫愛,我真的不知道。

別人說我愛你,我會摸摸頭說,我相信你,我也是。心裡的想是:你死了,我就信了。

工作失誤了,我覺得應該道歉,應該負責任,但是心裡不會有任何愧疚。

有時候只是覺得應該開心,應該傷心,應該道歉。

但是這些只是我去模仿其他人的做法,顯得正常一點,我真的覺得我也可以不必要這麼做。

你怎麼想真的和我沒什麼關係,我只是需要活下去而已。


原來具備反社會人格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前些天,和一個朋友討論起我們的性格和三觀,她提到了一個詞,叫做「反社會人格」,說是非常適合我們。
回家後百度了一下,卻發現所找到的訊息基本都指引到了一個類似卻不完全一樣的詞,叫做「反社會人格障礙」。

什麼是反社會人格障礙?這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基本那些變態殺人魔都有這種病。這種病的主要特點就是:無視一切法律法規和社會規範,無視任何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無視一切人類社會的道德規範,也無法體會到他人的痛苦和快樂等等一切情緒,但對暴力、破壞等等卻情有獨鍾。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萊克特就是一個典型的極端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他有著近乎痴狂的殺人和食人愛好。他對於被殺害者的痛苦、求饒、呼救毫無感覺,對於自己的罪行也毫無反悔。在被捕後,他一直微笑以對,沒有任何的恐懼,以表達對一切體系和規則的蔑視。

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冷酷無情、目無法紀的殺手形象。


但我是這樣的人嗎?我和另一個朋友說起這事,他笑著說你別逗了,你連殺只雞都不敢,連違反9點半上班的規定的都不敢。


但隨著我深入了解「反社會人格障礙」,我卻越來越發現,我很像這樣的人,只不過,我可能還沒有到「障礙」的階段;換言之,我只是擁有著「反社會人格」的某些特徵,卻還不是「反社會人格障礙」這種疾病。

也可以說,我是一個「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

相比於「反社會人格障礙」,「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往往沒有暴力的傾向,也往往更善於隱藏自己。和「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不同,「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往往試圖在社會交往中隱藏自己的「反社會」屬性,讓自己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的「反社會」屬性包括:


1、缺乏共情能力

「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往往對於愛情、友情、親情等都沒有看的那麼重視。在他們的心理,著一切都不過是人生中的匆匆過客。他們人生的意義,就是去探求意義,而拒絕用任何一種情感填滿自己。

因為缺乏共情能力,「溫和的反社會人格」不會為失戀傷心,也不會為失去親人流淚,至於朋友,更是可有可無。他們無法明白,為什麼身邊那麼多人的感情可以那麼豐富當然了,他們明白,明白失戀的時候應該哭泣,被老闆表揚了應該大笑,被表白了應該激動——但哪怕他們明明知道這些情緒的作用、來源、表現方式,他們卻也無法真正去釋放這些情緒。

所以,「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不喜歡很多的聚會,因為聚會往往就是「刻奇」,就是集體的情緒的表達,而沒有情緒感知力的他們,只能艱難地偽裝。

2、對外界的聲音選擇性忽略

由於缺乏共情能力,「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往往對於外界的批評、指責或者建議選擇性忽視。他們只會聽到看到他們所贊同的或者有趣的,而對大多數人對他們的評判毫不在意——無論這些人的身份如何,是親人、朋友還是業界的前輩、大佬,他們從來不會根據身份去選擇聽誰的聲音,而只會根據自己的內心傾向。

他們對人不感興趣,只對思想本身感興趣。


3、對獎勵敏感,對懲罰不敏感

這裡先舉個「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例子。變態殺人犯們為什麼會一而再的殺人,他們難道不知道被抓住會被處以極刑嗎?他們當然知道,他們也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會被抓到。但為什麼他們還會一再殺人?因為他們的行為是「獎勵驅使」,而不是「懲罰驅使」的——殺人可以讓他們感到「爽」,而懲罰呢?大不了一死嘛!

說回到「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其實也是這樣。在很多的公司里或者學校里,無法用降薪、開除或者叫家長這類懲罰的手段去管理「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只有用激勵的方法去管理他們。例如在公司里,用「超額完成目標」給予獎勵去替代「完不成目標扣錢」,這樣才能最大激發「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的潛能。


4、溫和地追求自由

「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是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一方面,他們不會像普通的社會性人格的人一樣,內心被社會同化;另一方面,他們也不會像極端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一樣,為了自己的自由而去破壞他人的自由。

「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努力地維持著自己的精神獨立,拒絕被各種規則、世俗同化,卻也又贊同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選擇,他們不會對任何人有所偏見。

應該說,「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不多,也許不到我們所有人的20%。

但「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卻是這個時代的推動者,因為只有他們能對情緒情感、閑言碎語無感,一心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從而在各個領域取得突破。

他們也許很難融入這個社會,對那些普通人習以為常的禮儀舉止、阿諛奉承、說話之道等等感到難以接受——當然,他們也會表演以配合大部分人,假裝自己是一個八面玲瓏的社會人,但其實,內心卻無比的焦灼和難受。

許許多多,原本或許會取得卓越成就的「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就此敗下陣來,被迫改變性格和三觀,成為一個「社會型人格」。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如果你是,請你保持你自己。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社會型人格」,卻缺少「溫和的反社會人格」。

如果你不是,那你的身邊肯定也有這樣的人吧,好好待他們,對他們好一點,因為基本上所有的牛逼企業家、牛逼科學家、牛逼作家,都是「溫和的反社會人格」者。


比如未來的我。


樓上很多人將精神變態和反社會人格混淆了,反社會人格的定義,看警察的回答是最準確的,然而高票匿名和硝酸銀倆人屬於反社會人格中的精神變態,屬於最危險的那一類,貼上鏈接,感興趣的看一下吧,個人認為這篇寫的比較有道理。
重口味心理學:精神變態與反社會人格有何不同
很多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犯罪學家都會把反社會型人格和精神變態混用以指代同一人群。前沿專家就這兩者是否有明顯的區別意見不一,而我的觀點是,它們之間是有清晰的界線的。

  在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刊物《精神失調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反社會型人格與精神變態都被歸於反社會人格失調的大類之下。它們有很多共同的行為特徵會導致人們把兩者混淆。其中最主要的是:

  ·漠視社會道德和法律;

  ·漠視他人的權利;

  ·無法產生同情,自責和內疚的感覺;

  ·有暴力傾向。

  在這些共性之外,反社會型人格和精神變態也有各自不同的行為特徵。

 
 反社會型的人比較容易焦慮激動,情緒不穩定,反覆無常,容易情緒爆發,包括勃然大怒。他們很可能教育程度不高,生活在社會邊緣。無法保持一個穩定的工作
或常常居無定所。雖然很難,然而反社會者還是可以與他人產生依戀關係。很多反社會者都可以與特定的人產生依戀關係,或忠於某個團體,儘管他們對社會以及社
會的規則在總體上是漠視的。在他人眼裡,反社會者顯得神經兮兮,焦慮不安。牽扯到犯罪行為,包括謀殺,反社會者的罪行通常是偶發、隨意而無序的,是衝動而
非計劃的結果。

  而精神變態者,無法感受共情也不能與任何人形成依戀關係,然而表面上他們卻可能有著討人喜歡的性格而令人毫無防備。他們
非常善於操縱,故而能輕易獲得他人的信任。雖然無法真正的感受情緒,但他們可以模仿所以表面上可以顯得與常人無異。很多精神變態者受過良好的教育並擁有穩
定的工作。有些人會把真正的內心隱藏得非常好,以至於擁有正常的家庭或長期穩定的關係,而身邊的人卻毫無察覺。

  當精神變態者犯罪的時候,他們通常精心計劃每一個細節並且會有應急計劃。與反社會型的罪犯不同,精神變態罪犯冷靜而仔細,不管是暴力還是非暴力的,他們精心布控的罪行會很難給警方留下線索。正因為冷靜和魅力,高智商的精神變態者可以成為完美的白領罪犯或者騙子。

 
 精神變態和反社會人格的產生原因是不同的。通常認為精神變態是先天的(基因決定)而反社會人格是後天的(環境導致),精神變態是與大腦中負責衝動控制和
情感的部分的生理缺陷有關,而反社會人格更多是因童年創傷如身體和情感受到虐待而導致的。反社會是後天習得的,因此反社會者在有限的某些場景下仍然有共情
能力,也能與某些特定的人產生依戀關係。

  在所有的反社會型人格失調中,精神變態者是最危險的一類。因為無論他們做出多麼可怕的行為,他
們在情感上與這些行為是分離的。很多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都是毫無悔意的精神變態者。比如已故的泰德·邦迪,約翰·韋恩,還有丹尼斯·雷德——綽號
BTK(捆綁,折磨,殺戮「Bind, Torture, Kill」)。在精神變態者眼裡,無辜的受害者只是非人的物體,折磨他們只是為了取樂。發布回答

  當然,與流行的都市傳說不同,很多連環殺手都並不是精神病患者或者所謂的「邪惡天才」。


推薦讀一讀這本書小心,無良是一種病 (豆瓣)

一下是對書內容的一些摘錄:

請你想像你沒有良心這種東西,一點兒都沒有。不管幹了什麼事情,你都毫無罪惡感,也不受良心的譴責,對陌生人、朋友甚至家人的福祉漠不關心;不管你做了何等自私、怠惰、有害或是失德的舉動,你的內心都不會因為羞愧而掙扎。假設你對「責任」這個概念一無所知,認為它只是個讓他人毫不懷疑就照單全收的沉重包袱(你覺得這些人都是容易受騙上當的大傻瓜)。此外,請你再想像自己擁有向別人隱瞞「自己的心理結構和他們截然不同」這一事實的能力。所有人都認為良心是人類普遍共有的,因此要隱瞞你並沒有良心的真相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因為你沒有罪惡感或羞恥心,所以不用抑制自己的任何慾望,而別人也永遠想不到你竟然是個冷血動物。流動在你血管里的是冰水,且冰冷程度遠超乎其他人的想像,所以他們甚至不會有絲毫懷疑。

換句話說,你完全沒有內在約束,而且你這種為所欲為、自由自在、不會被良心折磨的狀態,外人是完全看不到的。你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其他人不會發現你擁有這個凌駕於大多數人之上的奇特優勢——沒有良心——因為他們全都受到良心的約束。】


我想你應該無法想像自己是這種人,你會覺得他們都是瘋子,都很危險。但這種人確實存在,而且還有專門的名稱。精神衛生方面的專業人士把這種沒有多少良心或是完全沒有良心的狀況稱為「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①,這是一種無法矯正的性格缺陷。目前的研究認為,大約有4%的人屬於這種情況,也就是說,25個人當中就有1個。這種「缺乏良心」的狀況還被普遍稱為「反社會人格」(sociopathy),或是大家更常聽到的「精神病態」(psychopathy)。「無罪感」(guiltlessness)其實是精神病學確認的第一種人格障礙,過去100年來,其使用過的名稱還包括「病態人格性低劣」(psychopathicinferiority)、「悖德症」(moralinsanity)和「道德低能」(moralimbecility)。

根據當前精神病學的權威機構——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IV),如果一個人擁有下面7個特徵里的3個或3個以上特徵,那麼這個人在臨床上就足以被診斷為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

1.無法遵守社會規範

2.慣於欺騙和操縱他人

3.易衝動,無法事先計劃

4.易怒,對他人具有攻擊性

5.毫無顧及自己或他人的安危

6.總是不負責任

7.在傷害、虐待他人或是偷他人的東西之後不會感到悔恨

許多其他研究人員和臨床醫師認為,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說法更像是對「犯罪」(criminality)的定義,而不是對「精神病態」或「反社會人格」的定義。他們指出,反社會人格還有其他特徵,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就是這種人很會花言巧語,也很會做表面文章,從而能夠把別人迷得團團轉。他們的這種個人光輝和魅力讓他們看起來比周遭那些正常人更加迷人。他們比其他人更隨性、更熱情、更「複雜」、更性感,或是更有趣。有時候,具有這種「反社會人格魅力」的人會一直吹噓自己有多好——「有一天這個世界將會了解我有多特別」或是「你要知道,沒有人會比我對你更好」——一開始大家可能會信以為真,但相處久了就會覺得他們這麼吹噓實在很奇怪,甚至很好笑。】


我想上文的七條特徵描述比較清楚的說明了一個反社會人格會擁有的體驗.

【 沒有良心的人經歷情感的方式跟你我有很大的不同,他們絲毫感受不到愛,也絲毫感受不到跟其他人之間的正面情感聯繫。由於他們感受不到這些情感——這一點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因此他們的人生就簡化成一場試圖控制他人的遊戲,一場無止境的遊戲。有時候,反社會人格者會使用身體暴力,但通常他們更喜歡通過經商、從政或是從事專門職業來「勝」過別人,或是靠吃軟飯剝削一個人,就像西妮的前夫路克所做的那樣。

目前,反社會人格還是「無葯可醫」,而且反社會人格者根本就不希望被人「醫治」。事實上,某些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還會積極鼓勵反社會行為,包括暴力、謀殺和發動戰爭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不要看影視作品就覺得反社會人格者很酷很迷人什麼的啊,現實中這種人渣很危險的!!!
漢尼拔什麼的就是上文 "" 特別是西方文化,還會積極鼓勵反社會行為,包括暴力、謀殺和發動戰爭等。 "" 的明顯例子吧?【我沒看過漢尼拔,這個是猜得

大家也不要看那七條覺得自己好像全中啊啊啊我是反社會人格么
只要你還會愧疚 , 會感激 , 會愛人 , 就妥妥的是個正常人.
即使某個事件或某些時刻你符合了這七條,但那只是某個和某些,不是自始自終,不是你無法愧疚,不是你沒有良心.
其實我個人覺得辨別自己是不是反社會人格者還是挺簡單的,只要還有一點良心就不是啦

有興趣的知友可以讀一讀這本書,最後有教大家面對反社會人格者怎樣自我保護.因為不切題我就不貼了.

最後建議大家不要和反社會人格的人接觸,或者盡量減少接觸,無論他們看起來多麼無害。
要知道他們是沒有良心的生物。


我所理解的不是通常影視作品裡的殺人如麻,磨牙吮血之類的,而是打破了我們對普通人的基本約束,道德觀念。基本上是脫離了常規的存在


大約兩個月前,日本神奈川縣出了這樣一起案子:一名男青年趁夜裡潛入一家殘障人士收容機構,用匕首、鎚子和雙手,親手殺害了19名無辜的殘疾人,導致26人負傷。這個事件在日本社會的震動是難以想像的,因為這名青年,植松聖,在進行如此殘忍的罪行的時候,提出的口號是:

「我這是在為日本社會的未來清除垃圾。」

因為在他看來,這些沒有勞動能力,反而要耗費社會資源來保證他們福利的重度殘障人士,是阻礙日本社會向前發展的一個「大包袱」。

而在2個月前事件剛剛爆發的時候,我曾經寫過,這樣的人很可能是價值觀扭曲的高功能反社會分子(High functioning sociopath)。然而事情過去了2個月,隨著圍繞他本人的各種細節的曝光,以及他那封「憂國憂民」的信件的曝光,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植松聖,他的真實面目又是如何的呢?

這一篇,我就來嘗試給各位還原他這個人。至於他究竟是「想法很對,但是手段太殘忍」,或者是「極其聰明的一個人」,抑或是「報復社會的人渣」,都由您來評判。


================

1. 關於作案動機

植松聖在被捕當時,馬上承認「因為被這家收容機構辭退,懷恨在心,所以才來報復。」但這並不是他真正的動機。

原因是在他被警方逮捕後剛剛一天,在警方的審問中,他吐露過:

「因為在機構里工作的時候,看到身邊的同事們都非常辛勞,而且似乎這種照料殘障人的工作也沒有盡頭。我感覺這是一種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我才動手殺人。

我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這些社會資源得到解放,幫助日本社會向上發展;二是為殘疾人爭取可以自己選擇安樂死的社會環境。」

如此冠冕堂皇的說法一被報道出來,馬上就出現了很多跟植村聖「有同感」的人表達出聲援他的意願。有些人(包括在我的文章里)評論道,「我其實也這麼想,但是不敢像他那樣去做。」

然而,這其實也僅僅是植村聖編造出的一個借口而已。在事件爆發的5個多月前的2016年2月份,植村聖曾經給日本眾議院議長大島理森寫過一封親筆信:

信件全文翻譯如下:

致 眾議院議長 大島理森先生


感謝您能夠讀到我這封信。我可以殺掉總數470名的殘疾人。

我知道這是世理難容的一句話。但是,我親眼看到了那些家屬疲憊的神情,在收容所里工作的那些職員們毫無活力的眼睛,所以我覺得這樣做,是為了拯救日本,也是為了拯救世界。我決定從今天起便行動起來。

如果能夠讓世界經濟進入上升發展期,那麼就可以避免可能會到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就是我的想法。

殘疾人其實根本算不上是人,不過是動物而已。有些人一輩子都離不開輪椅,監護人對他們放棄不管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我的目標,是為了實現這樣一個夢想:如果這些重度殘疾人完全無法適應家庭生活和社會活動的話,那麼在監護人的許可之下,我們可以對這些殘疾人實施安樂死。

重度殘疾人的生命的存在意義,我到現在也完全領悟不到。殘疾人只會給社會帶來不幸。從共濟會的小冊子里我明白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必然會到來。然而,通過戰爭來使多餘的人命消失的話,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如果讓殘疾人替這些人去死的話,那麼就可以把痛苦限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所以現在我們就應該進行革命,為了全人類的未來,現在就應該做出這個痛苦的決斷。日本應該邁出這一大步。

大島理森先生,您肩負著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使命。所以請您一定將這個想法,講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先生聽。

這是我為了人類,認真思考後作出的解決方案。

眾議院議長大島理森先生,請一定為了我們深愛的日本,為了全人類,助我一臂之力。拜託您了。

==

作戰內容:

我會在值夜班的職員人數較少的時候動手。目前的作戰目標有兩個收容設施,都是收容重度殘疾人的地方。我將使用捆紮帶將值班人員捆起來,讓他們無法對外聯絡。不傷害這些值班人員的生命,我會全力儘快執行作戰計劃。

殺死兩個設施中的260名殘疾人後我會去自首。關於執行這樣的作戰,我有幾個要求:

逮捕後對我判刑請不要超過2年,之後讓我過自由的人生。如果可以的話,請用精神失常的原因,判我無罪。

我準備改名叫 伊黑崇,請為我準備戶籍、駕照等等生活必要的手續和執照。之後我要去做整容,以便融入正常的社會。需要政府給我5億日元的支援經費。

請把這些條件認定是政府與我的契約。

只要您給予批准,我隨時可以開始作戰。

為了日本,為了世界和平,請您多多關照。想必您一定忙得脫不開身,但還請您跟安倍晉三首相好好談一談。

植松聖

就是這樣的一封信,於今年2月初被送到了日本眾議院議長的官邸。在審閱完內容之後,大島理森立即通知了植松聖所工作的機構,而機構也馬上以「精神問題」的理由,要求他立即前往精神科醫院接收檢查,並且無限期對他進行停職。

這樣看來,其實植松聖的此次大量殺人,顯然不是衝動報復所為,更不是一時興起磕了點兒大麻便大開殺戒,而是長期計劃的結果。在他被機構停職之後5個月的7月26日凌晨,他便趁著茫茫夜色,潛入了自己曾經工作過的「津久井山百合園」,犯下了殘忍的殺人罪行。作案過程,與他在信中寫到的「作戰計劃」完全一致。

然而,隨著媒體和群眾的不斷挖掘,另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事實浮出了水面:植松聖並不是在收容設施的工作期間,因為心理失衡才產生了這樣病態的世界觀的。

事情要推回到2012年年初,那時的植松聖還未從教育培訓機構畢業,還沒有進入殘疾人收容設施里工作——自然,對於殘疾人家屬、設施服務人員等等的「同情」也就無從談起。然而在他這段時間跟同學們的交流中,卻流露出了這樣的想法:

「說句不客氣的話,(上了年紀的老人)其實都是一幫老不死的東西。這個世界上不幸的人已經夠多了,這些老東西只會讓社會越來越不幸。必須做點兒什麼了。」

在他作案前1個月,他還把同樣的想法拍成視頻,發到了視頻網站上。目前這段視頻已被刪除。

然而讓我真正感到可怕的是,植松聖早在接觸「殘障人士收容」這個行業之前,就已經誕生了如此冷血的想法。那麼,他進入這家收容設施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真相恐怕永遠無法知曉了。

==============

2. 關於植松聖的「精神導師」

2016年2月,植松聖強制接受精神科醫生的問診時,曾經坦白過:

「大約2周之前,阿道夫希特勒對我開始說話了。他告訴了我T4作戰的實際意義。」

T4作戰,德語寫作 Aktion T4,是源自納粹的「人種優生學」理論,誕生的「強制安樂死政策」。其核心思想是基於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根絕一切不值得生存的性命」。起初只是由幾名信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醫生所提出的「絕育措施」,對有重度精神疾病的病人實施絕育。但在納粹黨執政之後,這一思想馬上進化成為了「防止劣等人的血液污染日耳曼民族」。

於是在希特勒的授意之下,納粹黨通過對醫療系統的控制,馬上對「劣等人群」進行了甄選工作。有如下「癥狀」的人會被納粹政府強制收容:

「精神病,遺傳病,勞動能力低下,逃避勞動,反抗政府儀容不整尿床同性戀。」

收容後的這些「劣等人群」,納粹政府會用灰色的卡車將他們運送到分布於德國6個地區的「處理所」,然後全部關入毒氣室進行殺害。

等待被送上車的「劣等人群」,圖片上的這些人都在這張照片拍攝後一周之後被處決。

哈爾特海姆城,二戰期間被納粹德國改建成「T4作戰處理所」。

T4作戰從1939年10月開始,持續到1941年8月。期間遭到收容並被殺害的普通德國民眾,達到了7萬人之眾。他們並不是作為納粹德國獵殺對象的猶太人,甚至很多人僅僅是對納粹做法發表過不滿,或是在工作中負了工傷,當然也包括一些有著尿床毛病的兒童。

1941年8月,由於教皇庇護12世的強烈抗議,以及德國基督教徒的持續反對,希特勒被迫從官方機構中取消了T4作戰機關的編製。但在此之後,隨著14f13政策的實施,「對劣等人群實施安樂死」的做法走入了地下,轉由納粹黨衛軍和秘密警察機構進行。而他們殺人的做法,也從毒氣室,變成了死亡勞動和活埋。從1941年10月14f13政策的開始執行,一直到德國宣布戰敗投降,被執行「勞動安樂死」的人數達到了20萬人的規模。

所以我始終認為,阿道夫希特勒是不折不扣的人渣。

(位於柏林蒂爾加滕街4號的原T4作戰機關,在其所在地上樹立的紀念受害者的銘牌和說明)

而就是這樣的反人類計劃,卻被植松聖拿來,當作「拯救未來人類的方法」。


=================

3. 植松聖的日常

更多與植松聖作案前有關的細節,我們可以從一名與之共事過一段時間的朋友的證詞中得到一些啟示。

這名朋友今年20歲,在一家企業里做銷售工作。今年4月時,他在合作夥伴的公司里偶然認識了一名男子,對方談吐洒脫而且為人熱情,於是便彼此留了聯繫方式。到了6月下旬,這名男子突然給這位朋友打來電話:「過幾天聚聚吧,有幾個人一定要介紹給你認識。」

於是這名朋友便欣然答應。7月4日,在那名男子的聚會上,他被介紹給了植松聖。植松聖態度很是囂張,對他自我介紹道:

「我叫植松聖,是一名為了實現安樂死的革命而活動的革命家。」

當問起這個「革命」的具體內容時,植松聖說:

「我們為了革命,需要籌集資金。希望你能加入我們,捐款100萬日元就可以。」跟植松聖在一起的,還有20歲上下的青年男女大約20來人。他們自稱「安樂死革命集團」。

「我們這個集團的目的是在全社會呼籲對安樂死進行改革,為了這個目的我們不惜以身試法。也許只有我們首先作出了犧牲,這個世界的法制才能夠因此得到改變。」

「共濟會也在背地裡做了很多壞事,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暗中操縱著這個世界。我們要做的事情,聽起來儘管有違道德,但大方向都是為了世界的和平。在這一點上,我們跟共濟會是一樣的。」

植松在聚會上滔滔不絕地講著,並且還把一本隨身的小冊子拿給這位朋友看。

「這本書,就是我的聖經。」朋友一看,原來是希特勒的《我的奮鬥》。

說完,他還把桌游《光明會的陰謀(Illuminati)》中的卡牌拿出來給這位朋友看,說:

「這其實是加入共濟會的考題,你也應該好好看看。」

(這是一套充斥著各種政府陰謀論的卡牌遊戲,中二病朋友們想必會喜歡,你不妨送他們一套,用來羞辱他們的智商。)

這位朋友明顯感覺到情勢不對,面前這個男人應該是有什麼精神上的問題,於是假借有事情要走。但此時,植松聖卻站起來,拉著那名請他過來的男子,說:

「你想走可沒那麼容易,我們掌握了你的一切信息,包括你家住址和你的家人的名字。」說罷,就把這名朋友的地址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

而就在這件事發生之後不到一個月,植松聖就真的開始了「作戰」。

儘管植松聖被逮捕等待法律的審判,但他的那20多名同夥呢?

=============

4. 事件之後日本智力障礙人士團體的表態

事件發生當天的26日夜裡,由智力障礙人士的家屬所自發組成的「攜手會」,通過大量媒體發布了緊急聲明,內容翻譯如下:

平成28年(2016年)7月26日凌晨,殘障人士收容設施「神奈川縣立津久井山百合園」里發生了一起慘案,被襲擊對象是園裡收容的智力障礙人士,有19人不幸喪生,20多人負傷。這是一起前所未有的惡性事件。我們衷心為在事件中不幸去世的人們祈禱,並對他們的家屬表達沉痛的哀思。對在事件中負傷的人們,我們祈福他們能夠早日康復。

對毫無抵抗能力的殘障人士進行如此殘忍的襲擊,我們無比驚詫,在為被害人家屬感到遺憾的同時,我們也被悲傷和後悔震動著自己的內心。在值班人力薄弱的夜間,對這些手無寸鐵的智力障礙人士實施的有計劃的如此兇惡殘忍的犯罪,這是我們絕對無法原諒的。

這件事不僅僅讓本團體的相關人士感到震驚,更讓許許多多的殘障人士和家屬,以及與社會福利事業相關的人士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也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我們認為,為了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一定要對這件慘案的發生背景進行徹底的探明。在之後的這段日子裡,我們希望與該惡性事件處理的相關機構和人員,能夠首先對被害者的親屬、家人,以及在同一機構里收容的各位殘障人士,進行充分的照顧和關懷。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要求對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以及犯罪內容,進行徹底的調查。同時,對於如何應對類似的惡性事件,以及這起慘案對於今後工作的教訓經驗,請務必進行深刻的討論,並且制定中長期的應對計劃。並且,為了防止這一事件在今後出現誤傳和發酵,我們需要相關部門對今後的解決方案,以及討論的經過,都進行充分的信息公示。為了防止被害者及其親屬在今後的事件報道中受到二次傷害,我們也要求對各個媒體提出一些規制的措施。

本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在他的發言中充斥著對於殘障人士的生命和尊嚴進行否定和踐踏的內容。但是,對我們來說,這些殘疾人其實都是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有著怎樣的殘疾,但每一個生命都在努力地活下去,每一條生命都無比珍貴。所以我們這些家人,會一直幫助他們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守護著他們。每一個被慘案奪走的生命,都是無可替代的存在。希望犯下了如此罪行的嫌疑人,能夠正視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罪孽深重。

對全體的日本國民,我們想藉此事件為契機,讓大家明白,這一名名殘疾人的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懇請大家能夠對殘疾人和健全人一視同仁,讓我們彼此尊重對方的人格和個性,向著健全人和殘疾人可以共生共存的社會一起進步,我們由衷地感謝大家。

看完了這封信,才讓我覺得,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那麼醜惡。

==================

而關於犯罪嫌疑人植松聖,目前他仍在關押和審理之中。等到檢察機關對其提出公訴的時候, 如果他只是為了苟活而主動申請進行精神鑒定的話,那麼背上了「精神疾患」標籤的他,不知道算不算他自己認為的「應該被毀滅」的那些殘障人士呢?

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圖為被收押後,面對鏡頭仍然露出獰笑的犯罪嫌疑人,植松聖。


推薦閱讀:

有沒有女孩子或者男孩子曾經跟有反社會人格障礙/自戀性人格障礙的人談過戀愛?說說你們的感受?

TAG:心理學 | 心理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