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寫作水平?


昨天一時興起答完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有哪些類似「西瓜最中間那一口」的美食?

今天看到這個有關寫作的問題,不覺心生歡喜,又有些按捺不住欲分享故事的念頭了。希望下面的回答對知友有所幫助。

用情感去寫作

30年前,我在寫文章時並沒想到這麼多朋友會看我的文章。一個作家創作的過程是非常孤單寂寞的,不像歌星和演員,馬上能得到別人的掌聲,可能你在30年後才能得到掌聲。

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從感情開始,感情從哪裡來?從感受、感覺、感動中來。當我們有真感情的時候才會有好文章。

有獨到的觀點

作家要在平凡無奇的事情里,找出不同的東西和大家分享。我們不一定要成為作家,但我們要成為有思想的人。對事情的見解和觀點、好奇心和觀察力,這些都是作家必要的東西。如果大家觀點都一樣,那麼派一個代表來寫文章就足夠了。  

我記得女兒寫日記的時候,教師定了個規矩:用一個成語,就打一個勾,堆集到十個就有獎勵。到了四年級,教師又重新定規矩:寫一個成語要打叉,堆集到十個要受罰。教師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成語是簡單扼要的表達觀點的方式,我在書里很少用成語,雖然很方便,但它們不是自己的觀點。

多寫有趣味的文章

在我生長進程中,媽媽是僅有支撐我寫東西的人。我在小的時候經常蹲在那個我們拜祖先的桌子前面寫作。我們家只有一張桌子,我的媽媽不時會倒水進來給我,有一次她問我,我看你整天都在寫,你是在寫辛酸的故事呢,還是在寫趣味的故事?我就說,辛酸的也寫一點,趣味的也寫一點。

我媽媽就說,辛酸的少寫一點,趣味的多寫一點,人家要來讀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字裡面,得到啟發,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說讀了你的文章以後,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那這個文章就沒有意義了,我就問她說,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麼辦,我媽媽說,碰到辛酸的事情,棉被蓋起來哭一哭就好了。這個影響了我後來的寫作,我寫的都是非常優美,所以讀我的文章沒有負擔,而且不會讓你變壞。

如能三百莫寫三千

早年寫東西時,還沒電腦。我在稿紙上寫文章,寫一兩行,發現寫壞了立刻就扔了。我離廢物桶有20米遠,可是我扔紙百發百中,由於撕掉的紙實在太多了,已經練出了準頭。

有次我醒來,發現我丟了的紙悉數被我媽媽用熨斗燙平,放在桌子上。我問媽媽為什麼,媽媽說:「你抬起頭來看看窗外的樹,當你寫壞一張紙時,一根樹枝就白白犧牲了。所以你寫文章前想清楚,三百字能夠寫完的,你不要寫成三千字。假定你寫成三千字,許多樹就犧牲了。你文章的價值有沒有超過窗外的樹,如果沒有,那樹就白白犧牲了。」

但很多作家三百字可以寫成三千字,寫得大家都看不懂,有時候作家自己也看不懂。

不去做一顆咸龍眼

我們家有個糞坑,邊上長著一棵龍眼樹,樹榦粗大,枝葉茂盛,結的龍眼也很大。更奇怪的是,龍眼剝開來後味道是鹹的。

樹是這樣的,人也是如此,長在什麼地方,就會受到什麼影響。人追求是什麼,就會受到追求的影響。所以在很小的時候我們要養成一些習慣,去閱讀那些好的書,這樣長出的果實也會甜美;如果閱讀的是不好的書,或者讓人痛苦、墮落的書,那最後可能就會變成一顆咸龍眼。

要不斷不斷地去寫

要寫出好的文章,不斷地寫不斷地寫是很重要的。為什麼要不斷地寫呢?因為要讓你的手,跟眼睛,跟心連成一線,你想到什麼就可以很準確地表達出來,這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你寫了一千萬字,兩千萬字才發生的,這樣常年的積累,才能把你心中的想法很準確地變成文字,從而表達出來。

文學路漫漫,加油。



謝邀。這個話題,三兩句講不完。

簡言之:多改、多讀、多寫。

次序一定要對。如果把多寫放前邊,就錯了。有人一天寫一篇,寫了三年,還跟三年前一樣的水平。

改,是為了發現自身的問題。知道自己在寫作上有哪些短板,哪些可以達到,哪些達不到。比如我,讓我用一些優美的描寫,我就做不來,讓我把一件事掰開捋細,就很簡單。所以,多改是發現自己的過程,知道自己要往哪方向用力,不能人家擅長什麼,流行什麼,你就跟什麼風。

然後是多讀,知道在自己的方向上,和一流有多遠的差距。知道一流是什麼水平。不然不知道何為高,何為下,就會把寫得爛成渣的東西供奉起來。有些技巧,需要知道,但是未必要用。人各有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往哪個方向走。

最後,才是多寫。每寫一篇,一定是要這個東西值得寫,才寫。不要發生什麼新聞就寫什麼,那樣雖然容易博得點擊率,對長遠的寫作未必有好處。想想自己可以給讀者提供什麼,而不是自己想宣洩什麼。

踐行以上三點,慢慢地,就會發現,為了讓自己寫的東西能有益於讀者,自己的功夫是要下到寫作之外的,遣詞造句真的不重要,撩撥讀者情緒是技巧,但有追求的寫作者也要慎用。總之,東西很多。不是三兩句能說完的。就簡單說這些吧。


樓上一些答案,對則對矣,只是有些空洞。多讀多練,正確得如同胡錫進同志的覺悟,但這只是大方向,小學老師提到過,初中老師說過,高中老師強調過,這道理一路相隨,就像病了看醫生,他總會來句:「多喝開水,加強鍛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張佳瑋能夠把老生常談的問題,說得比較有技巧。引用歐陽修的話,既能當做論據,讓人信服,同時又現身說法,論證了多讀的好處:不多讀書,你知道對這個問題,歐陽修說了什麼嗎?

個人覺得「多讀多寫」這顛覆不破的真理,必然有著更詳盡、更有效的操作細節。就像練健美長肌肉塊塊,多吃多練固然正確,但是在操作環節,有著更詳盡的方法,比如吃什麼最有效(低脂肪高蛋白的東西)、每次保證多大的運動量、哪個部位哪塊肌肉應該練哪個動作……寫作,其實也像健美長肌肉一樣,是可以訓練的,只不過訓練的路徑不如健美那般清晰。(注意,這裡的能夠訓練,並非指訓練出可以得諾獎的牛人,就像練健美練到斯瓦辛格水平的,也鳳毛麟角)

以下說的,太過基礎,並且純屬個人所思。寫作高手請無視,骨骼清奇的天才們,請一笑了之。

寫作能力如何提高,這個問題我認真思考過。因為工作,我靠筆混飯吃。我們部門像我一樣整天寫東西的菜鳥,也頗有幾隻。有時候,我們會坐在一起,把近來寫的東西,一篇一篇地「剖析」。這個過程中,真是長見識了,讓我少了幾分自傲,變得更為謙恭,也多了一些思考。

我們把文章分割出來,就知道,這些構成是:詞、句、段落。再深究,句子又有句型結構,包括長句、短句、複句等等,句子又有起承轉合,又用到修辭,還牽涉到「韻律」。 段落間,又有邏輯上的鏈接。整篇文章(這裡先不談高難度的小說),又有章法,就是結構上的東西。而其中,還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思想等層面。

是不是很複雜?這麼多東西,分析起來讓人頭痛,怎麼去練習?所以說,「多讀」在這裡變得非常正確-----就像補充營養一樣,管它呢,把食物吃下去就行,只要多吃有營養的,少吃點垃圾食品。這固然沒錯,但是有時候,我們還會針對性地吃東西啊-----要不然鈣片啊、鋅片啊怎麼會那麼火呢?

我們可以專項訓練某些東西,在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注意某些東西,在寫作中,有針對地鍛煉某些地方。

時間有限,先說說」辭彙「一項。這個太過於基礎,導致了很多人的輕視。我之前也沒有看重它,直到一次討論文章,覺得一位女同事,在我們這群菜鳥中水平算高的,寫得還不錯,但是她強在什麼地方呢?我說不上來。直到我們老大一語道破:她辭彙量比較大。我們這群菜鳥對比一下文章,果真如此。同樣的話語,在她寫來就更生動,更文雅,更準確,更有可讀性,因為她詞語用得更密集。如果一個好詞如同一顆閃亮的星星,那麼好文章就是璀璨的星空。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繞來繞去,說了半天,但是有的人用了個成語,一下子就簡練準確地把我們的意思表達清晰了。

辭彙的重要性,還可以參考一下這裡:
你為什麽不相信韓寒?。yolfilm先生對韓寒文章,做了文本分析。能加深我們對辭彙重要性的認識。

問一下自己,是不是初高中之後,不再上語文課、學習生字詞後,就開始把主動積累辭彙,放到一邊了?也許有人說,咱辭彙量不差啊,讀文章字詞差不多都認識。但是要知道,認識不等於掌握,更不等於靈活運用。想一想吧,就簡單的風景描寫,比如形容下夕陽、山川、水流這些東西,你能想到多少詞語?也許你要反駁,辭彙多了,也無非堆砌而已。但是寫鋪排性的文章,堆砌詞語,本就是古人學文基本功——這就像練劍,不可能一下子就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掌握的辭彙多了,應用自如了,寫簡單的東西可以順手拈來,水平高了,更能在運用上巧奪天工,化腐朽為神奇。

辭彙怎麼練呢?這個是多讀多看多運用。很空洞,對吧?但是最起碼你讀的時候,不會一掃而過了,碰到一個詞,會主動查下詞典了。如果有大毅力,有非凡目標,也可以經常翻詞典,還可以背背《古文觀止》,這是吸收。運用更重要,遇到一個好詞,要如同屌絲買到了iphone5,逢人就要不經意地秀一秀。比如這幾天,煮飯時,我會下意識地來句:」汆一下「。這個汆字,是我在食品包裝袋上看到的。

文本分析,像yolfilm先生對韓寒文章一樣的文本分析,對於增長辭彙,也頗為有效。其實,對寫作的整體提高,全面有效。通過分析文本,我們可以研究詞句,研究修辭、結構等等。

夜深人靜,小手冰涼,寫著也頗為忐忑,小小菜鳥,略有所得,就開始大鳴大叫,太不謙虛鳥。所以到此為止。

ps:這些東西,似乎又不討好。很多人想寫好文章,但不會想這麼累著自己,所以,還是多讀多看吧。本來打算談談修辭,還是算了,無非是做些細緻的文本分析,然後專項訓練,比如練習比喻的時候可以這樣:媽的,今天說話,老子要每三句就來個比喻,就像餓狠了的狗,走兩步就得左聞聞右嗅嗅。"

沒想到這麼多人支持,再簡單說點方法與思路:
1、文本對比:這個可以參考一篇譯文,眾多譯者不同的譯法,仔細揣摩,分析優劣,定有所得。
2、電影與小說的分析對比,很多著名小說都被改編成了電影,兩者對比,也能收穫很多東西,這個大學時我們老師開過選修課。
3、找到自己的師承,在文字上給自己拜個師,先承其藍,再青出之,這個除了yolfilm,我還見過其他人談到過。


實際上,寫作真正的功夫遠在寫作之外,雖然好的寫作水平一定與練筆息息相關。

寫作,是思想的表達,其本質仍然是思維和思維方式,而好的思維和思維方式的養成,一定離不開長期的社會實踐、充足的閱讀量、相關的知識貯備,以及建立在三者之上自身的總結、思考與提煉。

寫不出東西,可能是平時的練筆少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平時思維的少了,不善於從生活中、閱讀中發現問題,進而提煉出經驗、理論,形成自己的觀點和邏輯體系。思維少了的原因在於讀書和歷練的不夠,沒有足夠幫你分析思考問題的工具(理論、經驗),所以寫作水平不高,終究是一個學習和歷練不夠的問題。

好的文章,可能是煽情的、理性的、高屋建瓴的,素材完備、形上形下結合。如果是走煽情一線,一定是從生活中汲取的素材,讓他人產生認同感,引發同樣切身體會的共鳴;如果是理性分析一線,素材必定要充實,不管是來源於生活、還是來源於書本,一定要有一個辨偽取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抽線提煉過程,觀點需要有充足的論據、數據作為支撐,而論據、數據與結論之間的推論,也必須嚴絲合縫。可以反常識、反常規,甚至片面,但必須能夠自圓其說,形成獨立的邏輯自洽的體系。

當然,這兩種文風也是可以結合起來的。

總而言之,寫作的開端是問題意識,帶著問題意識明確方向去搜集資料(生活素材、書本知識),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進行初步的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粗淺的觀點,然後進行驗證,初步提煉出自己的觀點結論和邏輯主線。隨著資料的充實、思考的加深,不斷去細化和明確自己的觀點和論據。

問題意識來源於生活、來源於書本,自己工作所遇到的瓶頸、這是問題;兩篇論文截然相反的觀點,其中的爭議之處,一定是問題;通常慣常的習念,仔細思考推敲,通常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提煉出問題,搜集好素材之後,在寫作中,還應該注意做到三結合:結合實踐、案例最好是自己親身體驗(感性材料,第一手素材);結合自己的知識貯備(文史哲、理工科、具體是哪一種理論?保守主義、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傳統國學、古典哲學、法學、心理學、經濟學還是其他或者其下更為細緻的理論學說、知識點,心中要有數)一種理論,意味著你觀察分析問題的視角,有了視角,你就有了寫作的原點,但同時,由於立足於某種學說觀點,你的分析一定是片面和局限的,但這不要緊,要緊的是自己必須能夠自圓其說。最後,結合自己的興趣,有了興趣,你才可能潛心去思考和研究某一個問題。

文章的結構,一定要清楚明了,有內在的邏輯和聯繫,是並列的,還是遞進的。結構隨著思維邏輯層層展開,切記混亂,把明顯的遞進關係弄成並列關係,把並列關係弄成遞進關係,把明顯同一性質層次的問題分拆為不同層次的問題。結構,就是你組織素材和運用理論的場所。在寫作之前,可以大致謀篇布局一下,隨著寫作的進行和最後修改,不斷的修正完善。這裡,我順帶推薦大家閱讀一下我寫的另一篇文章:為什麼有些人很聰明?他們遇到問題時的思維方式與我們差別在哪呢? - 路小瘋的回答 裡面粗淺地說明了一下系統工程的思維方法。寫文章過程中,我們需要掌握這樣系統工程的思想,學會用環節的思維去處理文章與文章、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係,像搭積木一樣,每一塊都嚴絲合縫。

最後總結,提高寫作水平的途徑如下:

1.廣泛閱讀、親身多歷練,積累素材;

2.在素材的基礎之上,發現問題,勤于思考,用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腦海中形成腹稿,如果感覺形成不了清晰的主線,那就帶著問題繼續去搜集相關的資料數據(帶有目的的閱讀、實踐)繼續進行思考分析,直到形成比較明了,從論點到論據清晰的推論。

3.轉化練筆。將所思所想用文字記錄下來,同樣遵循反覆驗證推敲不斷思考修正的辦法,直到文章的問題意識突出、觀點明確、論證充分為止。練筆本身也是思維的第二次歷練。

4.長期堅持以上三步。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你的思維和寫作就會形成習慣和反射,速度會相當之快了。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是從合理抄襲和模仿開始。找一篇你比較中意的文章,試著用他的語言、理論、風格、結構寫一篇同樣或者類似的文章。積累到一定程度,你就會形成自己的文風啦。

參看古龍先生的寫作成長史。


圖雅的這篇文章對寫作很有啟發。
................................................................................................................................................................................................................................................................................................

《四難小議》————圖雅     

  題目是竊取王勃的「五美俱,四難並」一段。好在人已渺如黃鶴,不存在版權問題了。
要言之,作品要好,我覺得起碼得有立意,語言,人物塑造,情節這四樣,四者都成功是極品,其中兩者強即可成好作品。

  一 立意

  林黛玉教作詩,說第一是立意。這話有理。立意重要到什麼地步呢?一篇作品,抽去其餘的要素,只留下供其存在的最基本的語言,仍然可以是極富有美學價值的,格言,哲學,數學都是例子。好的作品,比高斯的畢業論文(代數基本定理)給人以美的享受。又比如素數無限的證明,愛因斯坦的E=MC2,都具有內在的美。所以本質上科學與藝術有相通之處。

  立意說容易也不容易。魯迅的「立意」那篇文章本身就是個好例子。大家說:「這孩子要作官。」立意都不錯,就是平庸點。只有一個人說:「這孩子要死。」這立意就錯,妙在平凡中的不凡。人的各種束縛太多,往往對生活中基本的真理視而不見,或是自欺欺人。作家應能以特有的敏銳在平凡中發現不凡,把這些東西揭示給人看。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那種震撼性的作品都是這種觀照法的範例。

  通俗小說之所以通俗,立意平庸是一個重大原因。比如美國的浪漫小說,就是那種封面老是一男一女的,恐怕就是一個立意:愛情戰勝一切。又比如幾個樣板戲,立意也是一個:革命終究要勝利,共產主義要來到。

  前兩天聽一個美國人講立意,她是把美諺「時間治癒一切傷害」反過來,成「時間傷害
一切治癒」,倒也新鮮。話說回來,聰明的立意未必能變成好的文學。不信把黑格的「存
在的即是合理的」命題拿出來貼上點兒日據時期的情節,搞不好非讓人當漢奸抓了不可。再試試寫篇小說圖解E=MC2,還不如自殺了痛快。

  金庸成功的支點之一就是把很玄的佛理形象化了,這沒功力不行。抽象之外,複雜是立意的另一個可能屬性。比如紅樓,當初作者立意到底是什麼?作品就擺在前面,紅學的人海戰術打了這麼多年,計算機都用上了,可今天「解其中味」的恐怕仍然不比「雲作者痴」的多。曹老設這迷魂陣,用小鑿子一點點兒鑿看來很難攻破了,非得有大力量,特野蠻,會使原子彈的才炸得開。

  二 語言

  語言這東西還是挺氣人的。從小說到大,鹽都吃了幾背籮了,還是說不好,或是簡直不會說。不信你嘍嘍當教授的,很多是半輩子玩一本書,能真教好的有幾個?再刻薄點兒說,平常的人,能把話說利索的有幾個?我看毛澤東就口齒不清。手握大權,絕對優勢,當著政協一干人眾,他就辯不過梁漱溟,最後是老娘們潑髒水了事。不是說他沒思想,沒思想能當毛主席嗎?只不過他那思想和語言之間有幾口大鍘刀外加一具攪拌器。本來是整段兒的進去,那頭兒出來就成雜碎了。

  當然只要原料營養豐富,雜碎也壞,中國在美國不就以雜碎出名么?日本相撲也是雜碎養的。所以毛澤東的話說出來撲朔迷離是假,有勁兒是真。有人起個名兒,叫「氣勢」。其實毛比曹操的氣勢還差一截子,算不了特牛的。當然這是題外話,還得另文探討了。象老毛這樣有思想沒口才的,在中國問題不太大,因為不用發表競選演說,而且說不清總寫得清吧。所以毛的文章確實明白曉暢,也不影響他拿江山。可文學作品跟軍令或是國務院計劃生育文件不一樣,除了清楚流暢還要生動,人物對話情節描述,不生動活不起來。比如臉一樣,光五官端正,眉目清楚還不能選美,要生就得生得俏皮一點。一張臉,一看就讓人泄氣,時間長了能讓您得憂鬱症,合適嗎?

  好的語言讀起來真是享受。以前讀聊齋,讀儒林外史,實在佩服得緊。有的語言,瀝青似地,濃得化不開,讀到嗓子眼兒就堵上了。嗓子眼兒不通還好,弄一腦血栓就麻煩了。象這兩本書的語言,絕不叫你有這感覺。秋天來了,夜裡您點盞燈,就著雨讀,似遠還近,疏密得當,又有韻又有味。現代的象周立波的暴風驟雨,王朔的編輯部的故事(就看過這一部),老舍,錢中書,都是上選。我個人特別欣賞「棺材鋪子」和「賭徒」的作者楊爭光。他的語言風格並非模仿某一種方言,純粹是自創的,不動聲色,玩的是張力。

  當然,語言還有一個和人物、情節,以及全作品基調配合的問題。比如金庸的語言就很平庸,甚至出現敗筆。可人家情節是上選,用平庸的語言,正好增加作品的真實感,還把人物墊出來了。是耶非耶不論,總之是化做蝴蝶了。張愛玲是另一極端,她的語言色彩斑斕,極盡曲折委婉之至。可情節人物失之寡淡,語言又這麼一奪,反而不妙。

  三 情節

  凡看過歐亨利小說的很少不為其巧妙的構思所折服。藤葉和麥琪的禮物都是進了中學課本的。這兩篇談的都是愛情與犧牲,本來挺陳舊,可一到人家手裡就翻出新意。到了結尾老能教人驀然回首,有點驚奇感。純粹用情節,把讀者帶到王國老的第三境,不容易。中國古代很多小說以情節見長,蒲松齡許多故事之複雜,絕不下數學定理。

  讀金庸,您看他那高潮叫營造的:一顆心提起來叫你放不下,大開大合大忽悠,放得出去,收得回來,有穿插,有突襲,有遭遇,有迂迴,那是海陸空立體作戰,場面壯觀令人嘆為觀止。

  情節運用,似乎也得得當。單純複雜也令人煩。比如克利斯蒂,福爾摩斯,翻開書老有撬開表蓋兒的感覺,太精密,一不小心裝不回去。複雜到了有暴力傾向的時候,讀者容易得心絞痛。本人的大腦不是為讀人家那書構造的,只好敬而遠之。

  情節設計好象還是得和主題相配。比如魯迅的阿Q,情節並不複雜,可設計得貼切恰當,正好能絲絲入扣地表達他沉重的心情,所以讀起來特仙。瓊瑤的愛情在下很佩服。小說沒讀過、電視劇是踏踏實實看完了煙雨 蒙,很為其中的男女主角操了幾把心。就那麼倆仨人,永遠的愛情故事,讓她一波三折地一白乎,怎麼就那麼有味?

  王朔的編輯部,情節相當不錯。老有點小曲折什麼的,頗給他那磁場加了幾高斯。順便說一句,咱特愛看香港警匪片,賭神,大鱷,到唐人街出差,一天到晚泡著看。不懂廣東話看字幕也認了:設計得那叫絕,看完了以後常出一身冷汗,想:得虧畜生們是玩筆杆子的,要是人家一念之差,當了政客,或是參加有組織犯罪,世界上咱們這忠厚善良的可就沒有活路了。

  四 人物

  老爺子說了:「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他老人家這話,不單是用來繁殖人口,還可用來說說作品的。一篇作品沒個把讓人記得住的人物,那算是瞎操了心了。比方說,暴風驟雨沒那徹底革命派趙光腚,非成了雨打芭蕉。水滸傳缺誰也不能缺了武松。哥們兒以前聽人評魯提轄,就喜歡他把鎮關西滅了後說的那四個字:「這廝詐死!」說完就顛。北京大街上碴架的那幫傻老爺們兒,哪個有他這麼好使喚的腦瓜子?所以花和尚的酒旗,樹這麼多年也不倒。

  轉了一圈兒還回編輯部:情況沒怎麼大變,代溝仍然存在,只是牛大姐那一輩兒除性別外沒太大差別。實際上性別在那劇里也沒太大意義,他們那輩子全是中性人。小一輩兒的也都相差不多,一個個是王朔的翻版。您再看老舍的四世同堂,味道不同:首先,大赤包和藍東洋色兒就不同。不承認不行,這就叫功夫。前兩天在新華文摘上見到王朔一中篇,倒是不貧了,可剩下的貨也不多了。所以王朔要和老舍這樣的超強九段爭一短長,攔路虎甚多。先把鍾阿城、楊爭光、莫言這幾條吊睛白額殺翻了,再琢磨怎麼砸大宗師的山門不遲。

  姚雪垠先生那歷史小說功力不可謂不深吧?寫出來自己能感動得掉淚。跟人家台灣的高陽老先生旁邊一站,用不著切磋武功,輕輕就比下去了。順便說一句,高陽的小說讀一本愛一本,什麼粉墨春秋,鐵面御史,燈火樓台,考證的功夫特紮實,幾百年前的人物,能講得那麼津津有味也算一奇。

  還有一叫司馬中原的,專寫荒野小說,老土匪傳奇的。中國實在找不出傑克倫敦,可用他或莫言充數。

  說到底,咱作品讀得不多,論人物塑造,看過的那幾本比來比去,只好推金庸。岳不群當然是隱藏得很深的階級敵人了,連越共政治局都讓他騙過去了。可郭靖太正規。要讓我挑朋友,咱還是找洪七公。老丫挺的活法兒很象美國不良青少年,無拘無束。想想也是:人活一輩子,一盤炒蜈蚣,總得嘗嘗不是?


最近看了一本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這本書並不厚,小小的一本,設計得很精緻,封面主要為紅色。作者為布蘭登?羅伊爾,出生於加拿大,就讀於哈佛大學,後在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其作品先後五次榮獲「國際圖書獎」、五次榮獲「總統圖書獎」金獎,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

任職於Kaplan期間,布蘭登潛心研究英文寫作、語法和邏輯推理教學,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獨創了一整套教學體系,並先後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等經典著作,成為全球英文寫作、語法、邏輯推理領域的標杆之作。

我閱讀的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這本書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列舉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原則,包括如何規劃表述的觀點和順序,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讀性等,涵蓋的技巧幾乎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寫作。

接下來就挑選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幾條原則,跟大家分享一下。

(1)先寫總結,開門見山

假設你的同事有事需要請你幫忙,下面這兩種請求幫助的說法,你更喜歡哪一種?

第一種:「麗麗,你去市區的時候能不能幫我個忙?如果你坐地鐵去主街,下車後從第一個出口出地鐵站,步行到十字街。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匯的十字路口,你會看到桑迪文具店。你能去店裡幫我買一包0.5mm派通牌鉛筆芯嗎?」

第二種:「麗麗,你去市區的時候能不能幫我個忙?我需要一包0.5mm派通牌鉛筆芯,在桑迪文具店買最方便。你可以坐地鐵去主街,下車後從第一個出口出地鐵站,步行到十字街。這家店就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匯的十字路口。」

想一想,如果你是麗麗,你就會知道第一個版本有多令人討厭。如果這是在日常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那簡直要令人抓狂——當你最後明白說話人的重點時,你可能早就忘了他前面所說的內容,從而不得不請他把前面的話再重複一遍,以便記住細節。

這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只能逐句理解我們所說的話,並且大腦會默認,我們所說的前後句表達是具有某種邏輯關係的。如果我們不預先告訴別人這種邏輯關係是什麼,那聽眾就會非常吃力的一句一句的去理解、去推導。在這個過程中,一旦聽眾的理解與我們的理解不一樣,就會造成信息誤差!

而且,如果我們的表達句式很長,或信息量很大,對方會由於逐句理解而產生疲勞,那我們表達的後半段,對聽眾而言,都是無效的。

因此我們在請求別人幫助或給別人下達任務時,一定要把目的或結論放在開頭,以幫助別人理解我們接下來所要說的話。

寫作同樣也是如此,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寫作類別多為說明文,比如報紙文章、大學論文、商業備忘錄等。所以我們在寫作時,應該要先給讀者一個目標,然後再告訴他們抵達目標的方向,否則就無法以最高效的方式傳遞信息。這被稱之為「自上而下」法。(這一點主要是針對說明文,懸疑小說或創意文章之類的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比如這篇文章,開頭就告訴讀者,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書名是《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內容是教大家怎麼樣用各種套路寫出一篇好文章。

(2)分解目標,三分法

當你想清楚自己要寫什麼內容後,就必須決定你的作品由哪些要素組成。換句話說,你的文章由哪些素材組成。素材很多,必須要有所選擇,比如《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一共列舉了20條高效寫作原則,但其中有幾條主要是針對英文寫作的,我就沒列出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購買本書後再詳細閱讀。

本書作者推薦把你要寫的主題分解成二到四個主要部分,通常都分為三個部分,圍繞三個關鍵觀點或概念構建你的文章,這稱之為「三分法」。

(3)支撐所說的內容

好作品與普通作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使用了準確、具體的例證。換句話說,就是你描寫一個事物是否具體。以前讀書時,語文老師常會帶我們分析課文,討論作者寫的文章好在哪裡,印象最深的是朱自清的《背影》中的一段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怎麼樣,看完這段話後,是不是覺得一個慈父的形象,瞬間就躍然紙上,比你乾巴巴的一句「父親慢慢地走著,離開了站台」要好得太多了。

人們讀一篇文章,能長時間記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細節。而初學者寫作常常會有內容過於淺薄,太泛的問題。因此,想要寫出優秀的文章,就必須學會使用準確、具體的例證,詳細描寫你要描述的對象。

不只是寫文章,日常生活中的寫作也會用到這一點。

比如你要去公司應聘,簡歷中自我評價一欄,該怎麼寫,有些人可能會寫上這句話——「受到領導同事一致好評」,心裡還覺得自己很優秀。但你想過HR的感受么?HR每天都看,會膩的。

用數字,量化,量化,量化!!!!推薦用阿拉伯數字。

再來看看以下兩份經過優化的自我評價。

應屆生甲:在暑期實習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銷售業績排名全組第一,受到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

應屆生乙:3個月實習期內,電話邀約100人,有意向客戶42人,面談客戶28人,最終成單21單,成交總額38769元。

如果你是面試官,會更喜歡哪一份呢?

所以,我們在寫簡歷時,除了列出自己的優勢,還要寫出用以支撐這一事實的證據。

這就是語文老師上課時常說的,寫文要有理有據。

(4)利用排版和設計

文章寫好後,要進行排版,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排版的重要性,我用書中舉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原版


改善版

這是書中的一個例子,同樣的一篇文章,哪個版本看著更舒服?

明顯是第二個版本,因為他在文章段落之間及文章周圍都留出了空白。

這就是排版的第一條原則,在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空間,以增強文章可讀性

排版的其他幾條原則,分別是:

用標題或提要拆分或歸納文章

用粗體強調關鍵詞

這些原則都比較好理解,在本文中也都有所體現,我就不再贅述了。

(5)回顧和修改文章

這條原則,我認為是書中20條高效寫作原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因為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到完美,哪怕是作家都不能一氣呵成地完成一片完美的文章,寫作高手也需要至少三遍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佳作,更何況是我們。而修改就給我們提供了接近完美的機會,只有經過修改的文章才會杜絕最基本的錯誤,不至於讓人覺得你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抱著隨便的態度。

直到你的文章改到無可修改,否則不能說已經完成了。

修改文章的理想狀態是在寫完初稿之後,將文章放一放,最好能過個一兩天,再來修改就最好不過了。像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就是昨天下午先寫了初稿,晚上進行完善,今天又修改了好幾遍,才完成的。


最後:以上說到的幾條寫作原則,其實適用於任何文章,不管你寫什麼類型的文章,都可以按照這幾條原則去執行。

就像《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所說的,無論你是學生還是商務人士,都可以通過學習本書中的內容,讓日常寫作變成一項信手拈來的簡單任務,從而使學習生涯和職業道路走得更加輕鬆。


寫高難度的文章。

1+1誰都會做,練不了計算能力。徒手開根號連三天,計算能力一定大漲。寫作也是一樣的。
更何況,我們的大腦有一個功能——優先記住我們需要的資料。
當你寫一個古典美人,被難倒時,你在日常的閱讀中,就會自然而然地記住大量寫美人的手法。而平時閱讀,看到這些句子,你是不會往心裡去的。


所謂窮則思變,不遇到實實在在的寫作困難,大腦是懶得發揮潛能的。


那什麼文章難度大?


寫實的、人物多、線索多的,難度就大。

比如,你穿越了。這個有千萬種可能,隨你怎麼編,絕不至於難得一字都寫不出來。

但是,你在沙漠里發現了10噸黃金,怎麼切割,怎麼運輸,怎麼對親戚朋友交代,怎麼慢慢換成現金?這就難一點了。

更難的:你是一個大學生,宿舍失火了,你和兄弟們怎麼搶救財產,怎麼救助傷員,怎麼失魂落魄。學校怎麼安排你們的住宿,家長怎麼擔心著急,等等千頭萬緒,人物繁雜,細節還不能失真。這就非常難,得調動全部潛力,才能寫出一點。

寫一篇高難度的文章,難得你絞盡腦汁,才能寫出來。然而你寫完了,雖然寫得不好,但你會發現,你水平進步了很多。


說一點我自己的經驗,對於愛寫作的人來說,也許既沒有社交,又沒有親密的人能給我溫暖,恰恰是最好的狀態,此時你只要坐在椅子上,打開筆記本,寫上一整天,就會帶來幸福。我的原則是,不管寫的是什麼,有沒有邏輯,都不重要,只要坐下來,就像碎碎念一樣地寫一整天,寫上上萬字,這是一件很爽的事情,每個周我都會抽出時間來做這件看起來沒什麼意義的事情……

我平時最常做的練習就是「垂死的山羊」練習,假如自己是一隻被獅子咬了一口,正在拚命掙扎,就快要死的山羊,那麼此時此刻我會想些什麼?有什麼東西會從我的腦海里划過?把這些東西寫下來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我喜歡玩一個叫「講故事」的遊戲,這個遊戲很簡單,就是挑一部以前看過的電影,把這部電影改編成自己喜歡的劇本,用自己的方式來重述這部電影,假如自己是電影中的主人公我會怎樣去做?有沒有可能改變人物的命運?有沒有可能寫出一個全新的故事來?做這個練習很考驗自己的創造力。

我也喜歡給生活中的人物寫故事,通常的做法是先回憶一遍我熟悉的某個人,他表面上看起來怎樣?也許他和我差不多,做著差不多的工作,拿著差不多的薪水,是個差不多先生,但是現在我要往他的生活里扔進去一塊大石頭,把他現在平靜的生活打亂,然後試想他會作出怎樣的選擇,一個穩定的單位職員,因為一件意外的事情,丟了工作,他該怎樣繼續生活?他會成為街頭的流浪漢?還是憑藉自己對以往工作的熟悉,重新開始創業,亦或是另謀高就?這就會是一個好的故事。

另外就是回憶的遊戲,隨便翻開一本書,隨便挑一個詞來講一個故事。譬如翻開我桌子上的這本《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看到一個詞語「烏雲」,也許我會首先想到一些電影,《撥雲見日》或者《烏雲背後的幸福線》你所能想到的東西,取決於你過去的生活和經歷,我暫時想到了這兩部電影,我可以講我看這部電影的那天發生了什麼?或者電影本身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也可以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曾經陰霾的日子,我是怎樣度過的?仔細寫下來,以後會有大作用,你會發現每一次出現烏雲,都被你不同程度地消滅了,人生就是這樣,有烏雲也有彩虹,要相信晴天總是大過雨天。

每次在寫作自己想寫的題材時,首先要在心裡問自己,這個故事的衝突是什麼?衝突是一個故事的核心,沒人喜歡看平淡無奇的生活,沒人喜歡你的主人公過著悠閑、輕鬆、散漫的生活,你必須要給他製造一些麻煩,讓他丟掉他的那張破旅行機票,從悠閑的度假海灘上一躍而起……從古至今,所有能流傳下來的故事,都是曲折離奇的經歷,人們喜歡冒險精神,喜歡你的主人公去做他不敢做的事,去挑戰自己。心裡時刻告訴自己你的人物渴望什麼?採取什麼行動?遇到什麼障礙?要一個又一個地給他設置障礙,障礙就是故事的衝突因素,然後他會重重通關,去遇到自己的導師,或者自己頓悟,不管結果成功還是失敗……這就是最基本的故事要義。

在寫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把自己帶入到寫作中,你會發現也許你是在寫你自己的故事,同時你也發現你是一個很複雜很矛盾的人,怎樣處理這些複雜和矛盾……我的做法是站在一旁觀察,要表現你的人物的膽怯,不要直接說他是一個膽怯的人,而要說:「下自習後,莉莉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認真地寫著英語筆記,他從莉莉的身旁走過,雖然很想說句什麼話,但是他什麼都沒說,只是在經過莉莉的時候,大大地吸了一口氣,彷彿把她的氣息吸進肺里……」要表現一個人就去描寫他在做的事,看他怎樣調咖啡,怎樣烤牛排,怎樣和別人說話……盡量不要使用思想動詞,愛、恨、煩惱、悲傷……而是去表現他們怎樣愛,怎樣恨,怎樣悲傷,挖掘人物的核心性格,依據這個核心性格他會作出什麼樣的舉動?

當你發現你可以輕而易舉地坐下來立即展開寫作的時候,或者到了你把所有的故事都講完了,即是說,把你回憶中的所有東西都寫完了的時候,你再也沒有什麼題材可以寫的時候,這時正是你轉變的最關鍵時期,天才的作家都具有一種氣質,永遠保持孩童般天真的狀態,像個詩人一樣地審視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保持著敏感和好奇,永遠不會喪失對這個世界的新意的那種敏銳的感受力,具備了這些品質,你可以捕捉現實生活中的題材,你可以寫作虛構故事,寫作魔幻故事,或者別的什麼以前從未被人寫過的故事,故事的靈感也許僅僅是來源於你聽到的某個對話、來自於你在書中看見的某句話、來自於你凝視著夜空突然產生的一個想法……把那句話或者那個念頭變成一個故事,相信我,這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有那些偉大的故事,莫不是來源於一個念頭,一種思想。

最後,請規律你的生活,做好十足的準備,你的寫作隨時會被打斷,你要擁有那種隨時拿起筆來就可以寫作的能力……在生活中,你隨時隨地都可以處於工作的狀態,你的觀察,你與別人的交談,你的社交生活,你在社會上的任何一項活動,都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沒有哪一個職業可以像一個寫作者一樣隨時隨地都在工作,你要對你的寫作充滿信心,規範你的日常生活,必須學會忍受孤寂,和孤獨簽訂一份體面的協議……你可以先從模仿一個作家開始,逐漸找到自己的風格,風格是一個作家區別於一個作家的特質,你終其一生不過是在尋找你的風格,不告訴你作者的名字,你讀一遍就知道——這是喬伊斯的文字,這是福克納的文字,這是海明威的文字,你也要訓練你的這種能力……最後的最後,保持頭腦的安靜,不要操之過急,在什麼也寫不出來的時候,不妨去做點其他事情,與好朋友聊聊天,逗逗貓,清理你的衛生間……一旦提起筆來,就要告訴自己:「寫一個卓爾不凡的開頭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用一句斯蒂芬·金的話來結尾:「寫作不是為了賺錢、出名、找人約會、做愛或是交朋友。最終寫作是為了讓讀你書的人生活更豐富,也讓自己的生活更豐富。是為了站起來,好起來,走出來。」

寫作是一場療愈,只要開始了就不會有結束,去享受你的旅行吧。

蘇佩里:高中最令人懷念的一刻?

.


如何提高寫作水平? 樹子認為思維是創作的源泉。

要提高能力,你得先打開思維。回答這個問題的思路是: 先講思維,然後分享我的個人寫作提升經過。

今天在跟一個姑娘聊天的時候,她說了好幾個問題,之前也有小夥伴問。跟這個問題一樣,也是關於寫作。咱們就一起討論下,順便給大家分享一個好用的寫作思維。

有小夥伴想記錄自己有些回憶,但是真正下筆的時候卻無從下手。

有的小夥伴迫於老闆要求更文,但是死活找不到素材,導致寫作時間非常長。

那我們寫文章,該怎麼寫,從哪裡入手呢?

關鍵詞: 習慣、思維,動手

一、推薦三個好習慣

讀書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和寫作的習慣。

今天我們先盤點下寫作的好處,因為樹子鼓勵大家都開始寫作。

1. 寫作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因為寫作需要思考。

2. 寫作鍛煉組織能力,因為寫作需要組織材料。

3. 寫作提高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因為要組織材料,需要閱讀;因為要提煉,需要分析能力。

4. 寫作開闊思維。因為我們敞開思想,任意的去想像,然後寫下來。

培養語言的表達能力,可以更好的組織言語。


二、寫作過程涉及的點

樹子羅列了寫作過程涉及的點:

1. 知識

日常生活知識、自然和社會知識、寫作知識

2. 能力

觀察和感受事物能力,思維加工能力,以及口頭和書面兩方面的語言表達能力。

3. 情操

情緒,情感及道德,審美,價值等方面的思想觀念。

知識決定「寫什麼」,能力決定「如何寫」 情操決定「為什麼寫」

三、思維加工

樹子認為思維是任何事物的源頭,所以樹子先說思維。

寫作過程中的發散思維:觸發事物---多項思維---求異思維---獨創思維

樹子說人話,舉個例子:

【觸發事物】樹子有天下班路過步行街的時候,看到一個身材姣好,身穿紅色拉丁舞服的女士。


【多項思維】

思維1: 這個女士動作優雅,氣質很好。感覺自己也想去學一下舞蹈。

思維2:這個女士每個動作都很有勁,跳得很有活力。感悟生活就是要充滿熱情。

思維3: 這個女士回眸的時候,我發現這張臉並不年輕,但是她傳遞出來的是青春。


【求異思維】這個女士的種種,讓我想到了法國女人的優雅氣質,得體的打扮,老了依然有股說不出的魅力。


【獨創思維】心態很重要,年輕的心態,賦予你美麗,賦予你活力。


思維是有一個從發散到收束的過程。

收束過程:物---意---文。

如果我們要開始寫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你的寫作目標。比如樹子如果要以「心態」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物】那針對剛才步行街的拉丁女士,【意】樹子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文】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繫各種知識、事物作內容。這裡樹子聯想到的是,之前看過一篇關於法國女士優雅一聲的文章 ,所以樹子會把這個作為內容。

但這些寫作內容並不是全可以寫進文章中,所以需要篩選。

收束階段:從選出的材料,最終把心裡的東西變成了文字。

要進行煉意---構思---謀篇---成文 。


其實剛才圍繞著思維講了這麼多,主要就一個點:找聯繫


如果想要寫作容易一點,那就必須「生活化」。當然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想像是創造的靈魂,但有的小夥伴說自己的思維想像能力不強怎麼辦?

想像能力的高低不是天生的,靠後天的訓練。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把對生活的思考訴諸文字,寫作不外乎篩選材料、謀篇布局、確定立意,而這個過程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就算一開始做不到,那又怎樣,跟誰有什麼關係嗎?


四、個人的寫作成長階段

其實樹子一開始也是那種咬著筆桿都寫不出東西的人。當時真的是要累死桌上。

針對樹子文章提升有兩個重要的點:

思維

高中的時候,老師要求每天寫一篇,無論文章長度。樹子抱怨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寫的,然後樹子老師就說:你看見個清晨樹林讀書的人,路邊背著重物的老人,還有身邊樂於助人的故事,就有很多點可以寫了,要多關注這些細節。(這裡就回答了昨晚小夥伴問我:細節是什麼的這個問題 )

場景描寫能力

你要描述一個事情,讓別人明白,你得有個場景,這樣才有感染力。

我想最近小夥伴說我的文章細膩,就是因為這個。

PS: 工作情景例外,樹子後面說單獨說到工作的思維。

針對老師的建議,樹子嘗試些了第一篇100字左右的場景描述。

記得樹子寫的是:夜晚的樹林中,微黃的燈光透過葉縫,燈光變成了綠色,在地上灑下斑駁的陰影。路上安靜得可怕,我一步一步的走,緊接著三步並兩步走,最後變成了小跑,有種恐懼在心中蔓延。

跑著,跑著,突然想到了什麼,我轉身看了下剛才我跑開的地方。發現跟之前看到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綠葉上散發的是柔和的光芒,有種祥和的氣息。感謝這一次回眸,讓我看到另一面美好。

文筆

樹子一開始寫文章,那其實不叫寫文章。應該算是在寫字,然後湊成了句子,最後形成一篇「東西」。用一個詞形容就是「硬邦邦」的,沒有「血」,沒有「肉」,沒有任何錶現能力。

樹子高中有個室友,特別愛看小說,後來樹子就跟著她走上了小說的不歸路。

一開始只是覺得好看,作為消遣。慢慢的樹子發現,其實小說是所有文章種類中,針對人物刻畫和心裡描述,表現力最強的,至少樹子是這麼覺得。


剛好被老師逼著寫每天一篇的文章,想著覺得好奇就開始借鑒一些優美的句子。


這時候就體現了樹子有個好習慣,叫做摘抄。

樹子小說的種類看得很多,看多了之後不愛看「套路型的」,因為很多大同小異。


偏愛那種劇情豐富,人物刻畫深刻,語言優美生動的小說。一般樹子都是先消遣的看一遍(畢竟也是要享受下單純看小說的感覺),然後針對好的句子創建了標籤,摘抄

有句話說得好:在沒有成熟之前,先學會模仿。等模仿之後再有資格和能力創建自己的風格。

總結下答的內容:

1. 推薦三個好習慣

2. 寫作過程涉及的點

3. 思維加工:發散思維和收束思維

4. 樹子個人的寫作成長階段。

關於寫文章。總結:能真正打動人心的是那些和自身切身相關的東西。

? end ?

好了,關於如何提高寫作水平的回答,到這裡就結束了。

如果有不明白的,或者有什麼想交流的,可以隨時找我哦~


最近一直在在整理各種資料,現在已經初步整理出來了一些。更多資料還在整理的路上。有喜歡的找我拿。

關於提高寫作水平,原文樹子發布在公眾號【樹子漂流記】,更多優質文章可以關注後查看

獲取方式: 關注【樹子漂流記】,點擊【找小編】就可以直接獲取


不請自來怒答~~~文藝青年一枚,現在已經徹底棄理從文了,偶爾寫點文章賺外快。這個答案是從我回答的一個相似的問題裡面直接貼過來的。

個人認為,詩詞與文章,共同之處在於都依賴文字的表達,不同之處在於詩詞的結構有一定的固定形式,每一句分別是什麼功能,何時收,何時放,都有跡可循,但文章的結構要看這篇文章的目的、功能,文章的節奏如何把握也比較取決於作者的個人習慣與寫作方式,見仁見智。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寫作方法與經驗總結,算是交流心得體會吧。

如何學習詩詞寫作?天賦當然重要,但絕對沒有重要到讓平凡人束手無策。

第一步,想學寫詩,先學寫文章,並且從記敘文入手,不要小看這些練習,這是我自己比較認同並且也親身經歷過的很有效的一個方法:


1,首先,每天聽一個故事,並加以記憶。
這可以是童話里的故事,可以是小畫書上的弱智故事。注意,要聽,可以從電台裡面聽,也可以讓別人給你念,但是不要「讀」和「看」,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被作者原本的敘事方式所影響,在複述的過程中也容易憑「記憶」,用了相同的句式、辭彙。這種單純的模仿給人帶來的鍛煉就比較有限了。而「聽」一個故事,更容易讓我們把握到故事的梗概,自己決定加強哪個部分的細節描述,減少哪個部分的廢話,利於我們把握文章整體輕重緩急,也利於在訓練後期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


2,把聽到的這個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並複述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你缺乏了很多細節的描述,於是,這個時候,想像力就派上了用場,比如我聽到的故事是「男孩送了女孩一束玫瑰,女孩感動極了。」我在複述時當然不能這麼簡陋地寫出來,初期的練習中,我可能就會寫成:「男孩趕忙在花店買了一束玫瑰,送給了女孩,女孩接過玫瑰,感動的流下了眼淚。」(真俗)。中期的練習里,我可能就已經有能力寫成:「男孩的眼光瞅向了身邊的花店,那一束束玫瑰花鮮艷欲滴(還是很俗),『如果我能送她一束,她應該會很開心吧。』(看,我已經開始create人物的心理活動了),男孩想著,不自覺的紅了臉(我怎麼這麼俗)。女孩接過花時,那雙會說話的眼睛也淚汪汪的。(此時我已經知道男孩把花遞給女孩這種無聊的動作可以不用寫出來了)。」 後期的練習里,可能這個故事就變成了這樣的:「這是冬天一個寒冷的早晨,窄巷子里四處彌散著白茫茫的霧氣,街角花店和天氣一般清冷,連偶然路過的行人也和店裡那束玫瑰一般,顯出一番無精打採的樣子。(看,竟然還會擴充環境描寫了)。花店老闆小A(還自己想了個不相關的人物有沒有!)百無聊賴地嚼著泡泡糖,糖紙在她手心裡被舒展開,又揉成一團,反反覆復地折來折去,她的眼神在花店門口停了一秒,突然落在了一個步履猶豫的男孩身上(我的寫作風格還真是老派啊)。男孩被A這麼一掃,好像渾身不自在,卻又好像突然得了什麼鼓勵似的,壯起膽子一腳邁進了店裡:『老闆,我要買一束玫瑰!』」
(介於這個不是我想說的重點所以不打算寫完了)
從上面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這種訓練方法,寫作最需要的一種能力——想像力,就得到了鍛煉。每天堅持如此,慢慢提高字數的上線,從200字擴寫,練到2000字擴寫,慢慢的寫作水平就有了驚人的進步。


3,也是最後一步,就是把自己寫的文章朗讀出來並錄音,完了回放給自己聽。
這一步的目的就是首先看你的句法與辭彙的運用的是不是太晦澀拗口,如果自己讀起來都費勁,更別說讀你文章的人感受如何了。其次就是在你反覆聽自己講的故事的過程中,你很容易發現那些地方節奏拖沓了。哪些地方又說的不夠過癮,不夠詳細,這樣是一個反思的過程,能發現自己在故事結構設計中的一些薄弱環節。
這麼練足一百個故事,我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入門寫手。

第二步,開始接觸其他的文體:議論文、散文、雜文、現代詩等等等等,這個時候要瘋狂的如饑似渴的各種讀書,沒有目的性只為了做一個文化人而各種讀書,讀名家名作,讀史書、讀古詩、上到文化史(增強你的文化底蘊,腹有詩書氣自華,引古論今不費勁兒),下到故事會(增加我們的寫作素材,當然如果你的生活本來就充滿了各種dramatic的東西那就更好啦),讀書才是寫手和作家的最大區別。

經過第一步的訓練以後,在表達能力上應該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了,那就不要再糾結在語言運用能力的層面上,寫文章可以更深入到一個「文化層面」。此時如果你累積讀了一百本好書(注意不是暢銷書之類淺顯易讀的大眾讀物),OK,你再寫一篇文章,一定又有不一樣的感覺了,此時你會發現,很多東西信手拈來,不再需要專門的技術性練習了。(本人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還在這個階段的錘鍊中)。


第三步我也沒有達到,等我過了第二步再慢慢摸索,完了再和大家分享吧。


下面就是享用成果的時候!!!!!!!!!!!!

寫作寫的好了,寫一些小詩不成問題,先寫現代詩,比如:

找了半天沒找到好例子,我的lofter上的詩都被新拍的照片淹沒了好嘛,只好把自己微博上幾年前寫給前男友的情詩扒拉下來了好嗎!!!
這種水平的詩,難登大雅之堂,但用來泡妞已經綽綽有餘了。

然後開始寫對仗工整的打油詩,用來跟周圍的朋友做遊戲!!!對!!!做!游!戲!!!
比如我為了諷刺我的Gay蜜被扳直了這件事,專門作詩一首——
重色輕友毀三觀,男女通吃大滿貫。
問此奇葩何處有,衣冠禽獸雙魚男。
(對不起,雙魚男們不要對號入座,我鬧著玩的!)

這時你就能發現,做一個文學青年實在是太有趣了好嗎!!!(我感覺我寫著這答案怎麼寫著寫著畫風就變了呢)。

最後的最後,會寫了記敘文,會寫了其他各種文體,會寫了現代詩,會寫了打油詩,那麼古詩詞呢?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寫古詩詞要的就是talent!!!天賦!!!上面這些練習都沒有用!!!這才是真正的文學青年和我們這種文學二筆的真正區別好嘛!!!
但是,你確定玩轉了上面的所有東西以後,你還會care自己能不能寫古詩嗎???


謝邀。

類似問題永遠可以用歐陽修一句話來回答:
「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之前寫過一篇《我是如何寫作》的文,好像很適合這個主題。

閱讀

  我始終認為寫作和閱讀是分不開的,你讀什麼決定了你寫什麼。
  開始對閱讀和寫作著迷應該是從小學起。我媽喜歡給我訂各種讀物,我很喜歡看。上小學後媽媽給我加訂了一本《小學生優秀作文選》,那上面的字我都還認不全,為了讀上面那些有趣的故事無意中學了很多同齡小朋友不會的字和詞。有一次老師布置命題作文《課間十分鐘》,我在開頭這樣寫道:「下課鈴響起了,操場上頓時變得別開生面。」可能老師覺得二年級的學生會用「別開生面」這樣的成語實在太了不起,從那以後我的作文就成了範文——老師甚至連看都不用看,直接叫我起來讀。老師對我的作文很有信心,經常送我代表學校去參加各種作文比賽,於是我對自己的作文也越來越有信心,越寫約有勁頭。而我從閱讀中嘗到了甜頭,更加喜歡閱讀。
  直到現在,我的寫作效率和閱讀量都還是直接掛鉤的,如果我這陣子沒寫什麼東西,那一定是我閱讀的速度慢下來,或最近沒讀到好書。閱讀時,我在管窺作者想法的同時審視自己文字表達習慣。我試著去猜測作者在表達這一想法時為什麼要用這種表達方式,然後反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我已經不再滿足於看熱鬧。
  大學時學電影,看一部電影通常要看四遍,第一遍以正常速度流暢的看完整部電影,主要看故事情節和結構,第二遍會在某些老師認為重要的地方停下、重播,主要分析人物,包括化妝髮型台詞等等,第三遍是一幀一幀的看,從每一個鏡頭中挖導演的想法和表達,最後再流暢的看一遍,類似通讀,查缺補漏。然後,老師會要求我們重寫某些片段的分鏡頭——如果你是導演,你會怎樣拍?我讀書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好句子和好片段我至少會讀四遍,一個字一個字拆開來看,然後仿寫。如果是我,我會怎樣寫?
  這個「如果」的過程很重要。
  寫作和繪畫、音樂一樣是藝術的範疇,藝術都需要天賦。並不是所有喜歡閱讀的人都能寫,我認為,能寫和不能寫的人在閱讀後的不同主要體現在這個「如果」的過程。照抄、改寫、仿寫和創作是從閱讀到寫作的四個必經階段。有的人拼了老命也只能改寫,沒辦法,命。

積累

  很俗氣的兩個字是不是?
  老舍從1924年開始創作直至1962年被迫停筆,創作生涯共38年,期間創作出了800多萬字的傳世作品,也就是說他每年至少要寫21萬字,每個月1.7萬字,每天至少500字。不是記流水賬的日記,也不是刷5條100字的段子,而是每天嚴肅創作500字,這什麼概念?我不盲從高產,但我尊重勤奮的作家。天下知名的作家有很多,他們風格不同、人格不同、寫作類型不同,他們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但有一點事絕對相同的:勤奮。
  前文提到了天賦,只靠天賦的作者很難成為大家。文字需要磨礪,用時間一點一點磨去天賦帶給文字的光環,磨出一層溫潤不刺眼的包漿。這就是個積累的過程了。
  積累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隨機的,另一種是有目的的。
  首先說說隨機的積累,就是多寫,無他。
我身邊的寫作者,包括我自己,都會隨身帶筆和本,看到好的廣告語,記下來,看到好的文案,記下來,看到好的台詞,記下來,讀到好的片段,記下來,想不通什麼,記下來,想通了什麼,記下來,什麼都沒想,也記下來。不要怕文字的幼稚,這些幼稚的文字往往會為以後的寫作提供很多靈感。
  再說說有目的的訓練。我的日誌有個【片段練習】系列,我用一些常見的場景給自己命題,比如清晨的五分鐘、光腳踩在地上的那感覺、夏天在室外抽煙等等。寫完後會推敲每一個字,追求深入淺出的表達。因為這都是些很常見的場景片段,所以這些文字可以直接拿來用在今後寫的小說中。

技巧

  技巧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
  我個人很討厭文字遊戲,長長的一句話用十來個形容詞變換好幾種修辭手法的那種文體我真是一眼都看不下去。一眼望過去,一大片中國字,耐著性子看完了卻不知道想說什麼,這種體驗應該不止我一人有,你說你看完想不想罵人?
深入淺出才是好文字的最高境界。我覺得林夕的詞可以作為這方面的範例,他用的字都很簡單,極少用生僻或高深的字詞,卻能讓人聽進心裡去。「我也開心飲過酒」一個「也」字,一個「過」字,夠了,剩下的,你自己想。單個的句子不要畫蛇添足,點到即止。
在一整個故事的結構和層次中,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像我這樣的初學者,這種技巧不嫌多。
要講故事,首先要找一種可以輕鬆駕馭敘述線索,時間、空間或人物都各有利弊,主要看故事的需要。能完整的講清楚一件事已經不易,如果還能倒敘、插敘和改變人稱,那就更好了。接下來就是拼技巧,形象層中的技巧用得好,意蘊層就更容易被理解。
我個人一點不算經驗的經驗是:在描寫某一事物後,加一句議論或抒情就可以很好的增加作品的縱深度,描寫要用隱晦的字眼,而議論要直白,詳略一定要控制好,使標點符號都帶有節奏感。  
  前文提到「照抄、改寫、仿寫和創作」四個過程,其實前三個過程都是在模仿,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抄襲,如果一個作者能夠參悟到另一個作家的技巧,並且加以運用,那麼基本上就可以創作了。
  如何參悟?靠天賦。


看了許多答案, 作為一個還算有經驗的編輯,我也發表一下看法,希望對@SUMI 同學有所幫助。

首先,「寫作」是個很大的範疇,寫劇本、寫文案、寫新聞,它們的要求都不同,寫專欄和寫人物稿件也不一樣。所以題主問「如何提高寫作水平」(雖然提到了自己想做一名科普作家和翻譯者,但大多數回答者都忽略了),結果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回答,有的偏重於暢銷小說創作方法,有的偏重於主題文章寫作。

事實上,題主問的問題很有典型性。為什麼有人的文章輕快自然,帶著音韻感,讀起來特別流暢,有人的文章一讀就是中學語文教材的腔調(指我中學時的教材哈,現在的教材沒讀過)?
其實是個文字敘述能力的問題。很多回答者提到了思考深度,「寫作不止於寫作」,我覺得題主提出的就是一個寫作初級階段常遇到的問題,還不用專門從對社會、人生思考深度上去解決。下面我具體說下題主為什麼會有這種無助感。

你有沒有不錯的文字敘述能力?
對任何優秀文字工作者,不論是小說家,文案精英,資深記者,專欄作家,優秀編劇,他們都具備一種基礎能力,那就是——優秀的文字敘述能力(或者叫文字控制力)。這也是一個優秀文字工作者的基本功。如果你想進行文學創作、寫出絕佳的報道或創作出最棒的文案,你都需要優秀的文字敘述能力。沒有這個基礎,就像繪畫者連素描、水彩等繪畫技巧都沒學好,連實物都畫不好一樣。這時候如果畫家想直接去創作什麼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最後肯定是既痛苦又茫然。所以在談更高級的寫作之前,必須要先擁有優秀的文字敘述能力。
題主感到痛苦,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過硬的文字敘述能力(文字控制力)。

優秀的文字敘述能力具體指什麼?
文字敘述能力(文字控制力)究竟具體有哪些指標呢?作為一個作者,你能夠寫出一篇主題明確、結構清晰、敘事流暢、語言簡練的文章嗎,這就是優秀文字敘述能力的基本要求。聽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很多作者都做不到這一點。我接觸過許多年輕的編輯、記者,他們開始寫文章時通常有些矯揉造作,民國腔、雜誌腔、稀奇古怪的辭彙……他們起初常認為這就是寫作能力。不過在報社或者在大雜誌社裡,他們很快會被矯正過來。所以我在此也問一下題主:你能不能寫出一篇主題明確、結構清晰、敘事流暢、語言簡練的命題文章呢?題主是學數學的,如果我提出一個《懷爾斯與費馬大定理》的題目,題主能夠收集整理資料,在這個主題下找到切入點,提煉主題觀點,如何開篇,如何行文,寫出一篇清晰流暢的稿件來呢?
我們平時會談論各種大作家、暢銷作家,各種名作,但是以我的經驗,絕大部分文學愛好者都寫不出一篇主題明確、結構清晰、敘事流暢、語言簡練的文章來。如果一個人連素描都畫不好,每天卻想著去畫畢加索的風格,那肯定不靠譜!
余光中文風華美,彼得·梅爾文字幽默,安赫萊斯·馬爾特爾塔的文字猶如旋律,但你肯定不會懷疑他們都能輕鬆寫出一篇文辭簡練、交代清晰的通訊稿吧?因為不論你是寫華美的散文、寫荒誕的小說,這都是不能繞過的基本功,就像畫家的基本功一樣。有了不錯的文字敘述能力,題主就能較為流暢地去表達、去挖掘自己的思想,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文字風格。屆時就不會覺得自己寫的東西很彆扭了(當然,那是又會有更高級的痛苦)。

怎麼練文字敘述能力?
題主如果就是自己天馬行空地寫,寫得很多很多了,也會自然擁有不錯的文字控制力。但是這個時間會很長,且需要極大的興趣與恆心。相比之下,如果題主成為職業文字工作者,在資深領導指導下不斷寫命題文章,很快就能練出不錯的文字敘述能力(一兩年)。
當你受邀寫一篇命題文章,你會去查資料,取捨資料,提煉觀點,考慮怎麼開頭才吸引人,如何敘事讀者讀得順暢,怎麼結尾有味道,這個過程中間你自然回去模仿別人。而在文字方面,你也會「先減再加」,先做到簡練(如果在報社工作半年,怎麼民國腔之類的都不會再出現),然後再去磨練出自己獨特的文字風格。每一篇命題作文,都是一個全面地鍛煉過程。你認真寫50篇,就會像達芬奇畫了無數雞蛋、莫泊桑描寫了無數路人一樣,你的敘事方法、語言節奏會變成一種自然習慣。在此基礎上,你才能夠進而追求語言的創造性和思想深度,那時後話。
不是嚇題主,這個打基礎的過程還是很艱苦的。特別是對於非職業文字工作者,需要很大的恆心。

有了優秀的文字控制能力,然後呢?
題主在文章中提到了,想做一名科普作者與譯者。如果你已經有了大報社記者的文字控制能力(非職業文字工作者基本上都是達不到的),恭喜你,從文字能力上,你已經具備了寫科普著作的水平。下面你要做的就是尋找素材、選題,然後以極大的毅力去完成第一步作品。然後一切就走上正軌了。(推薦讀一下西蒙·辛格的《費馬大定理》,很好的一本科普讀物。)
如果你想寫小說或者當編劇,那就要探索相關領域的寫作技巧,同時加大對生活的洞察和思考深度。思考和洞察生活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作為一個作者,這個過程與文字表達能力常常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僅僅對生活認識深了就能成為好作家,那為什麼黑格爾沒有成為巴爾扎克呢?所以作家對生活的洞察行為,本身就是帶有文學性的。在最基本寫作能力都不足的情況下,想通過增加思考深度、洞悉生活的深度去快速提高寫作水平,這是很可笑的!

最後給題主一些具體建議:有意識地堅持寫命題文章,最好是給報紙、雜誌、網站寫科普專欄(你寫這些文章時自然會去收集資料,有目的性地豐富自己的閱讀),有發布平台,你就知道專業要求是怎麼樣的,屆時也會有專業編輯來來指導你。各種按要求的稿子都能隨心所欲地寫,有朝一日你寫自己作品時,那還不是束縛更少,大展拳腳嗎?對於命題文章寫不了,直接叫囂自己搞文學創作的,大多數都是初級愛好者。
文筆的進步周期大概是半年到一年,換句話說,你堅持寫大半年,回頭看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比半年前有了明顯進步,這個進步過程可能會持續五年、八年,直到形成自己的文風,有自己洞察世界的獨特視角。沒有輕輕鬆鬆提高寫作水平這回事,沒有訣竅,就是按照優質發布平台的要求一篇一篇地寫。


想要提高寫作水平,首先你得做到持續寫,想要持續寫,那就需要你的文章得到及時正向的反饋,接下來我們看方法。

先說下我的經歷

我機械專業畢業2年,9個月前由機械工程師轉行做新媒體運營,1個月前從新媒體運營辭職,做靠寫作為生的自由職業者,做自由職業的第一個月收入1W+,而且收入還在快速增加。

如何做到持續寫

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想要持續寫,但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保持筆感,就是每天都要寫,就像運動員每天都要訓練一樣。我們沒那麼多東西寫,就可以寫意識流,坐好,把手放在鍵盤上,就開始回憶今天的事情,回憶到哪裡就寫到哪裡,不要管語句是否通順,不要回刪,只管往下寫。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寫著寫著真的就寫到了我們的內心裡,寫出來了我們自己從沒發現的思考與想法,很神奇,當然這種寫作方法只是練習筆感,不適合發表。這是我讀過《寫出我心》後總結的方法,推薦沒東西寫的小夥伴閱讀。

然後,我們要去主動找靈感

方法一:從自身經歷挖掘。我們親身經歷的事情中,令你印象深刻、特別感慨、可以用來警示他人或者溫暖有趣的事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延伸成一篇文章。

方法二:從他人經歷中挖掘。這裡的他人可以是朋友、親戚、同事、鄰居或者路人甲。比如,他們中的某人做了一件特別牛逼或者特別不靠譜的事;某人做事說話比較奇葩或者讓人特別舒服,我們就可以當時把他說的話,做事的細節記錄下來,回頭當成素材來寫;某人的一句話讓你特別有感觸,特別想說點什麼,那就把你的感觸,想說的話寫下來,延伸成一篇文章。

方法三:從新聞里挖掘。我們可以發表對新聞事件的看法,或者從中聯想到更多其他的事情;這個新聞對你產生了什麼啟發,你從新聞事件中學到了什麼。

方法四:從視頻中挖掘。我們可以看完影視劇後寫劇評寫影評,我們看完有什麼想法,從中學到了什麼,找其中一個能觸動你的點,展開成一篇文章。這要求我們抱著找寫作靈感的態度來看這些視頻,在這種意識下看視頻,很容易就會產生很多靈感。

方法五:從別人的文章中找靈感。首先,我們可以帶著批判的思維去看別人的文章,因為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你和作者的觀點有分歧很正常,而且你的觀點只要能寫得有理有據,就能引來一批讀者認同。

方法六:從書籍中挖掘。我們可以找書中有哲理性的句子,這種句子往往觀點鮮明,特別有道理,能夠引起共鳴,我們根據這句話做延伸,結合一些自己想法或者生活中的事例,就可以延伸成一篇文章。

書中的某個故事,特別打動你,你能不能從中提煉出一個主題,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再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寫成一篇文章。

另外,我們還可以寫讀後感,從書中學到了什麼,讀完有什麼思考、感想。

【關於找靈感更多更詳細的方法,可以關注公眾號:陳珂 ,回復:「靈感」 查看】

如何得到及時正向的反饋

這就需要我們真正掌握寫出好文的技巧套路,以及不同自媒體平台爆款文的特點。

拿知乎舉個例子:

為什麼有些人的回答或者文章總能輕輕鬆鬆獲得幾百個贊,而你的總是無人問津?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那些人懂得知乎的規則和知乎答題的套路。

知乎回答的第一句十分重要,決定了讀者是否會點進去看內容,而很多人回答時就浪費了這個大好位置,鋪墊了一堆毫無吸引力的話,導致再好的內容也不能被人看到。

知乎回答的第一張配圖也十分重要,因為知乎會抓取你回答中的第一張配圖作為你回答的封面。

剛剛講的只是知乎答題技巧的冰山一角,你回答的問題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在問題關注者的通知欄,什麼時候會出現在話題關注者的首頁信息流中,都是有規則的;文章該怎樣結構、怎樣結尾才更容易獲贊,也都有套路。掌握這些,才能幫助你的文章獲得及時正向的反饋。

【詳細的知乎規則和答題套路,可以關注公眾號:陳珂 ,回復:「知乎」 查看】

許多人反應是公眾號搜不到,可以加我微信:chenke2021 ,備註:公眾號,我直接發給你。


我曾是讀工科的。
現在應該是算是靠文字吃飯的人。
所以恬不知恥地分享一點小小感想。

我的經驗是,多看多寫。
看雜的東西,什麼都有,尋找和培養自己的風格和口味。
寫所有覺得有感覺要記錄的東西,無所謂長短主題,只要是得提筆或者敲鍵盤寫下來。
寫東西的初衷雖然靠感覺,但絕對是一種可以通過練習來提高熟練度的技能。

我也曾因為特別喜歡看某一個或者幾個或者同一種風格的作者的文字,弄得自己風格在一段時間寫得好像就那個模子里出來似的。但這種狀況就如同繪者的臨摹一般,臨得多了,從別人的風格里就能結晶出自己的調調。

想寫科普文,那就開寫唄


閱讀這個回答,你將能學習到其他答主比較少提及的以下幾個寫作實用技巧,篇幅較長,建議先Mark再讀,純手打,希望得到您的點贊。

---正經事分割線---

因為最近在做「斷舍離」,整理出一些不適合本人興趣方向的書籍,所以打算重新讓它們找到真正屬於它們的主人。數量有限,送完即止!【書單獲取方法詳情已經放置於文末】

-----------

實用技巧一、把講故事的思維用到寫文章上去,並感染讀者。 (下文詳解)
實用技巧二、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講述的六個故事,增加文章說服力。(下文詳解)
實用技巧三、文章中一定要把細節刻畫出來(例:開場的懸念/人物外貌與心理等)(下文詳解)

首先,我看了下其他回答,大這個提問下大部分答主都偏向於往大方向來回答。

比如①「多讀多練」。像@尚橋 說的那樣,這樣的說法,有點空洞。為什麼?借用@尚橋 的開頭:

光強調多讀多練,顯得有點空洞。這只是大方向,小學老師提到過,初中老師說過,高中老師強調過,這道理一路相隨,就像病了看醫生,他總會來句:「多喝開水,加強鍛煉。」

比如②「文章結構」。中學時代,我們學習語文的時候,老師會讓我們把一篇很長的課文分成好幾段,並且按照文章結構來分,例如:總-分-總,分-總-分等。這個與上面①多讀多練也同樣過於空洞。

並非說這些方法不重要,但如果能更細化一些,會更加完美。

如何細化?——下文見分曉

-----

實用技巧一:把講故事的思維用到寫文章上去,並感染讀者。

如果一幅畫可以傳遞千言萬語,那麼一個故事就能傳遞千萬個承諾。

講故事並不局限於神話或者民間傳說,講一個好故事,就像將你所看到的事物製作成迷你紀錄片,展示給讀者,這樣他們也能感同身受。

冗長的道理與長篇幅的故事相比,人們更傾向於聽長篇幅的故事,而通過講故事方式來說明道理,人們會更加心甘情願接受。通過一個故事,你可以直抵最有心機、最強硬、最具敵對心理的人們的內心深處,並觸動他們最柔軟的所在。

舉個例子:

有人對梁王說:「惠子這個人說話善於打比喻。假若大王您不讓他打比喻,那麼,惠子就沒法說話了。」
於是,梁王對惠子說:「希望你今後說話時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說:「假若有個人不知道『彈』為何物,您告訴他彈就是『彈』,他能明白嗎?」
梁王說:「當然不明白了。」
惠子說:「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訴不知道這事物的人們,您說不打比喻行嗎?」
梁王說:「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這個故事中,本來梁王是不讓惠子再打比喻,可是惠子又悄悄地打了一個比喻,說服了梁王。

梁王與惠子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惠子面對梁王的無理要求,並沒有直接說向梁王說不,而是偷偷地再舉個比如,來直擊梁王強硬的內心,這其中就運用了故事的思維方式。假若惠子當面拒絕梁王的要求,可想而知,他的下場會如何。

單純宣稱「我是一個好人」,這更可能引起別人的懷疑和不信任,因為人們想要自己做決定而不是讓別人告訴他。所以在通常情況下,你講述自己的個人經歷可以創造對方信任的條件,如果沒有,模擬一個值得信任的經驗並且告訴他們。

故事類型分享二:六種類型的故事,把他們運用到你的文章,能有效提高文章感染力。

1、「我是誰」的故事。 2、「願景」的故事。 3、「行動價值」的故事。 4、「授人以漁」的故事。 5、「我為何而來」的故事。 6、「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的故事。

-----(出於篇幅長短原因,這裡只介紹前三種比較常用的故事,後面三種同樣精彩實用,可以自行購買《故事思維》這本書研讀。

1、「我是誰」的故事。

當我們意識到有人想影響他們的時候,我們首先會做出一個本能反應——這個人是誰?

以作家寫文章為例。

訓練有素的寫作高手,總會以一個非常有趣的開頭介紹自己,或是自問自答一個可以輕而易舉預期到的答案的問題:「這傢伙無聊嗎」來讓你大笑。讀者也至少會認為這個作家挺有趣,看下去也無妨。

但是,如果情況反過來。作家一開始就突兀的說:「我是XXX,我是一個很有趣的人。」這樣一來,我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抗拒。因為這完全是作者自己一個人在自嗨的寫文章。

以袁姍姍TEDx演講為例,她的演講開頭就故事的思維向觀眾介紹了自己: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誰一年365,天天被未曾謀面的陌生人罵的,請舉手。舉手的這個人就站在你們面前。不過別擔心,我今天不是來訴苦的,我是穿著馬甲來跟大家分享如何被罵的。

想要讓讀者知道你是個怎樣的人,用故事「證明」遠比單純「告訴」讀者更有說服力。

至於袁姍姍為什麼被罵,出門左轉找百度。

2、「願景」的故事。

當我們看一篇文章或者一部小說的時候,都會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它帶給了我什麼收穫。

我相信這也是每個寫文章的作者,在寫之前和寫之後,都同樣會考慮到的事,然而,許多初級寫手在描述文章將會給對方帶來什麼收穫的時候,都表述的十分糟糕。

一個小型的初創公司的CEO,想把自己比作現代版的梵高,用他的故事向員工描繪自己對公司未來的憧憬。梵高的故事,很契合他手下的20多個員工的形象,他們就是一群「瘋狂怪異的軟體藝術家」。

有些人把梵高看做瘋子,但他對藝術的執著和天賦讓他創造出了當今價值數億美元的作品。這個故事要傳達但沒有明言的信息就是他們所有的犧牲和奉獻,以及默默無聞都是值得的,最終都將會得到回報,而且相當可觀。

這位CEO用這個故事打動了她的團隊,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他讓員工們真切地感受到原本抽象的東西,他們在公司里掛滿了梵高的作品,這些作品能在他們覺得快撐不住的時候,鼓勵他們,讓他們繼續奮鬥下去。

好的願景故事,應該是能激發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從而克服當下挫折。

正如一個我們都聽過的砌磚故事:

有個人來到一個建築工地,那裡有三個工人正在工作。他先問第一個人:「你在幹什麼?」那人說:「我在砌磚啊。」他接著問第二個人:「你呢?」得到的回答時「我在修一堵牆。」然後他又走到第三個工人那裡,問:「你有在幹什麼呢?」那人正一邊哼曲一邊幹活,對他說:「我在修一座教堂呢。」

三個人在做同樣一件事,但每個人所持的願景都不一樣,工作起來的態度也必然不一樣。

倘若你想嘴大響度地影響別人,就應給他們講願景故事,並使之成為他們心中的大教堂。

3、「行動價值」的故事。

所謂行動價值故事,就是用它們來宣傳「行動中體現的價值觀」。簡單來說就是講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來感染讀者。

最近我寫過一片文章:自我背叛,才是最深的傷害。(更多精彩文章可關注微信公眾【與集】)

我是這麼講自己親身經歷故事的(節選):

這段時間,我瘋狂地迷戀跑步,沒別的原因,只是突然懼怕「死亡」這件事。

上個月的某個深夜裡,我像以往一樣,拖著疲憊的身軀,埋頭於筆記本前敲打著鍵盤,趕著稿件。

可還沒來得及敲完一段話,一陣眩暈便向我襲來,沒有知覺的幾秒鐘,眼前一陣黑,幾乎一度往桌子上撞去,現在想起,仍然心有餘悸。

第二天到醫院檢查,結果一查下來,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血小板偏低等,醫生一番問診以後才明白,主要原因是長期熬夜導致過度勞累,引起神經衰弱。

以前在新聞上看到的猝死,第一次感覺這麼近。

也就從那個時候起,跑步鍛煉與作息調整,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日三餐,目前身體正在調整恢復。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告訴讀者,我們要避免常常熬夜,因為熬夜是在自我背叛,在變相殺死自己。要是我沒有講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我的所想表達的觀念,是非常空洞而沒有感染力的。

任何價值觀念,如果不能在人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不能為我們所實踐,那他就是空洞無力,沒有意義的。

如果你想讓某個人接受你的主張,並且在生活中實踐,講個親身經歷的故事,就能輕易打動他。

4、「授人以漁」的故事。

5、「我為何而來」的故事。

6、「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的故事。

---正經事分割線---

因為最近在做「斷舍離」,整理出一些不適合本人興趣方向的書籍,所以打算重新讓它們找到真 正屬於它們的主人。數量有限,送完即止【書單獲取方法詳情已經放置於文末】

實用技巧三:文章細節的刻畫/潤色。

講完「故事思維」這個大方向。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文章的細節如何刻畫。

寫好每個細節,能無形中讓讀者對你寫的文章念念不忘。

考慮到篇幅長度問題,這裡也同樣列舉三種細節刻畫技巧,如需深入,可關注文末微信公眾來獲取。

1、人物/無邊無際的那個人。
2、折磨/不要直接給讀者答案。
3、開場/好的開頭撩起往下讀的慾望。

1、人物/內在面貌比外在更重要。

在提到一個人「面貌」的時候,我們很多人會想到「長相」,當然這並沒有錯誤,但想深入一層,長相只是一個人面貌的表象,而「性格」才是一個人面貌的內在體現。

換言之,面貌有兩種,一是長相(外在面貌),二是性格(內在面貌)。

(外在面貌)以「關羽」為例:

一提到關公,大家絕不可能把它跟其他人搞混,因為羅貫中把關公描寫成這樣:身長九尺,須長兩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手持青龍偃月刀,胯騎赤兔胭脂馬,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羅貫中這麼一刻畫,從此關羽的外在面貌明確而單一,無形中形成了獨特的認知。拍電影的時候,決會可能叫一個又矮又瘦的人來出演。

(內在面貌,性格),以「紙牌屋主角弗蘭西斯」為例:

《紙牌屋》的優秀,除去主角弗蘭西斯的完美演繹之外,還與其通過對主角的做事手法的刻畫。

在這部劇的第一季開頭,給到的畫面,是一場車與狗的意外。

弗蘭西斯鄰居沃頓家的愛狗,被一輛汽車撞倒了,聽到狗的慘叫聲,弗蘭西斯趕忙到屋外,走到了那隻被撞慘的狗面前,此刻,鏡頭並沒有給到被撞的狗,所以傷重程度未知(但覺得這是編劇故意而為之),反倒是完全對準了弗蘭西斯。

面對足下的傷殘的狗,他對著鏡頭說:「痛苦,分兩種。一種讓你變得更強,另一種毫無價值,只是徒天折磨。就像我對無價值的東西沒耐心,這時需要有人採取行動,或做一些不好的事,也是有必要的事。

此時弗蘭西斯眼神異常堅定,他毫不猶豫把手伸向那隻狗,伴隨著慘叫聲漸漸變弱,狗再無力掙扎,直至沒有了聲音。

整個過程,弗蘭西斯眼也沒眨:「好了,痛苦結束了。

正是那段話,把弗蘭西斯的內心冷漠無情、心狠手辣的面貌都刻畫出來了,這是外在面貌所無法表現的。

刻畫一個人的時候,內在面貌比外在面貌重要千萬倍,因為內在面貌才能提供讀者無邊無際的想像,以及揮之不去的驚嚇。

2、折磨/不要直接給讀者答案

還是最近寫的那篇文章,自我背叛,才是最深的傷害

雖然描寫的手法有點低級,但這是我通過學習後的改變,可關注公眾號相互學習交流):

再出現在眼前的母親,已不是昨日廚房裡生龍活虎的主婦,經歷了痛苦的化療,她顯得弱不經風,身上穿著還是往日的衣服,卻無形多出幾分空曠。

我的本意是形容我的母親經歷了大病以後,身體變得比以前更瘦小,但我並沒有直接給讀者提及「瘦小」兩字,而是通過寫「母親穿往日衣服多出的空曠感「來反襯出「身體瘦小」。

如果我把這段話改成這樣:

再出現在眼前的母親,已不是昨日廚房裡的主婦,經歷了痛苦的化療,她顯得十分瘦小。

這樣一來,不僅沒有給到讀者強烈的畫面感,而且讀起來也十分沒意思。

所以刻畫一個細節的時候,可以用這種描寫手法,讓讀者沿著你描述的線索去找最後答案(你想表達的內容),這比直接呈現答案在讀者眼前更有趣。

分享書中一個更高級的寫法,自行體會更有趣味。

一顆痣因肉體的白
成為一座島:我想念
你衣服里波光萬頃的海

3、開場/好的開頭撩起往下讀的慾望。

前陣子有篇自傳式文章走紅網路,文章名叫《我是范雨素》。

要說怎麼寫個好的開場,我認為這篇文章的開頭能給到些許啟發,文章開頭是這樣的: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

一段簡單的自述,卻給營造了一個極大的懸念。這段話有幾個線索:生命-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極為拙劣。

這兩條線索很容易引起讀者的思考,她的生命怎麼了?為什麼不忍卒讀?命運究竟對她幹了些什麼拙劣的事?

於是,它們成功撩起了許多好奇心重的讀者繼續往下讀的慾望。

這個技巧用得很廣,也很簡單,只要學習過語文的人,基本上都能輕易掌握並運用。

----------

寫作指導書籍分享

書籍分享:

安妮特·西蒙斯《故事思維》
許榮哲1《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秘密》、2《小說課·偷故事的人》

《故事思維》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寫作方面的思維提升,還有日常生活與職場里,跟人相處說話之道。

故事思維

《小說課》系列,這套書作者許榮哲細分了許多不同的寫作技法,羅振宇把這套書稱為最適合中國人的故事入門教練,每個部分內容雖然很短,但是精短而恰到好處,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

小說課·偷故事的人

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秘密

*本文部分內容講解的例子來自這三本書。

無論是寫作新手或是老手,這三本書的內容都能在很大程度上給予我們寫作技巧以及實際運用的啟發,值得你我仔細研讀!!

-----再來正經事分割線------

因為最近在做「斷舍離」,整理出一些不適合本人興趣方向的書籍,所以打算重新讓它們找到真 正屬於它們的主人。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PS:由於書單圖文較長,我整理放到個人公眾號,獲取方法如下#

【獲取方法】: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與集 ID: eryouerle),後台回復「書單」,獲取圖文書單,然後選擇你想要的書籍,後台回復,我會根據時間順序,添加您微信找您確認地址。


在這個數字時代快速提升寫作水平,有一本書難以逾越的必讀書。它甚至可以說是數字時代的寫作生存手冊。它是《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作者斯蒂芬.金。這位作者可能對你依然陌生,但提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卻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然這裡指的是現代人。斯蒂芬.金正是小說《肖申克的救贖》的作者。

如果你希望自己寫的東西廣受歡迎,最好大賣,能賺許多錢,那麼,我建議,你最好把《寫作這回事》放在手邊。畢竟在這個主題上,賣出了三億五千萬冊圖書的作者對此的見解,是值得借鑒的。最難的是,斯蒂芬.金的這本寫作回憶錄中對寫作的具體操作,寫得想當的系統和認真,又像小說一般的耐讀。許多人稱這本書為「寫作聖經」。

每個受過教育的人都會寫作,但人與人之間的寫作水平千差萬別。今天,許多人寫出來的東西自己都不堪卒讀,而另外一些人僅靠寫作年收入就達到了十萬、百萬、千萬、乃至上億。

即便不是以賺錢為目的,在今天這個數字時代,寫作的意義也非同凡響。數字時代,寫作非但沒有變得可有可無,相反,卻變得極其重要。一方面,文字依然是最高效的認知手段,無論是通過閱讀還是通過寫作促進認知。另一方面,正因為是數字時代,傳播速度快,虛構力量更大,所以寫作才會變得更加重要,甚至變成了最重要的。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寫道:

到了21世紀,虛構想像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甚至超越自然選擇。因此,如果我們想了解人類的未來,只是破譯基因組、處理各種數據數字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破解種種賦予世界意義的虛構想像。

斯蒂芬的這本寫作指南完全適用於數字時代的寫作。事實上,他是美國第一個在網上連載小說的作家。

下面,讓我們直奔主題,看看這位美國暢銷書第一作家是如何看待寫作的。目標是把這本「寫作聖經」中的精華都提出來。


— 寫 作 秘 訣 —

如果你想要尋找寫作秘訣,那麼《寫作這回事》中確實有。如果要尋找寫作捷徑,你大概會你失望。

斯蒂芬說,「如果你想成為作家,有兩件事你必須首先得做到:多讀、多寫。據我所知別無捷徑,繞不開這兩樣。」

寫作就是這麼簡單,並不複雜。所有的作家,無論多麼偉大,唯一的共性就是多讀,多寫。

但如果你想要寫好,那就不簡單了。你首先要了解,寫作究竟是什麼。

所有寫過文章的人都知道寫作是什麼,顯然,只是表面上的,模模糊糊的。如果問及「寫作是什麼」,大多數人都會蒙圈。斯蒂芬·金作為寫作高手,不但嚴肅的思考了這個問題,而且他能用一句話概括。甚至這一句話都能讓人蒙圈。他說,寫作是心靈感應。


— 寫作是心靈感應 —

斯蒂芬說,「一切藝術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仰仗心靈感應,但我相信寫作對此依賴最重」。這話聽起來很玄,但回到寫作和閱讀的目的和最普通的現象,你會發現他抓住了本質。

你為什麼寫作?首先是希望讀者能看懂。寫作的不凡之處在於,讀者真的能看懂。無論是給出評論,還是感動得痛哭流涕,這都意味著,你和讀者之間的心靈在某個瞬間變得暢通。這,就是心靈感應。

顯然,寫作是超越時空的心靈感應。你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寫下你的所思所想,而讀者無論在哪裡閱讀,何時閱讀,甚至千年以後,如你寫得足夠好,依然可以激起讀者的共鳴。

「你現在就在自己最鍾愛的接收位置,而我待在發送信息的最佳地點。我們跨越空間,還要跨越時間,才能完成這次精神交流。這其實不是個問題。我們如果能夠閱讀狄更斯、莎士比亞,我認為也能夠跨越兩三百年的距離。真正的心電感應正在發生。注意,我袖子里沒藏什麼東西,嘴唇也沒動過。你很可能也毫無動作。」

顯然,寫作是超時空心靈感應的魔法。有人說真正的高科技都是魔法。那麼,寫作是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最高科技之一。因為最普通的寫作和閱讀,都是魔法。但有些人的寫作,有些作品,真正令人著魔。

於是,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精神交流。作為作者的你和讀者之間的跨越時空的精神交流,心靈感應。

如果你認同寫作是心靈感應這個本質,你立即會發現寫作的一個重要技巧,也是寫作的核心問題。當你寫下一段問題,一篇文章,一部著作,一部小說:你和讀者看到的東西是不是一樣的?

這就是史蒂芬·金給我的最大啟發。每當寫作的時候,我會問,「我們(我和讀者)看到的東西是不是一樣的?」我相信他也是不斷的這麼問自己的。

這個問題的大致答案是:好的作品,在重要的內容上,你和讀者看到的東西應該相當的一致。而在細枝末節上,讀者會在大腦中完成他們的創造。

例如,當我寫道,房間里一張蒙著紅桌布的桌子、一個籠子、一個兔子,還有兔子背上用藍墨水寫的數字八。這些你全收到了,我們進行一場心靈感應。兔子背上的那個藍色數字八,是你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東西,也是我最想傳達的。至於具體桌子的大小,籠子的形狀等等諸多細節,每個讀者都有不同的想像。你對一件事,應事物究竟要寫的多細緻,應該如何寫,都是以你究竟想讓讀者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為準。

對於,「寫作是心靈感應,是心靈交流」,我的體驗是,把寫作當作與一位朋友的聊天。怎麼聊就怎麼寫。每當我寫不下去,或者把握不住文風的時候,這個秘訣總能幫到我。


— 不要輕易開始寫作 —

「你可以懷著各種不同的情緒開始寫作,也許是緊張不安,興奮不已,滿懷希望,或充滿絕望——為自己永遠無法把自己的內心和頭腦里的東西全部寫在紙上而絕望。你動手寫作時可能雙拳緊握,目光如炬,準備迎頭痛擊,報仇雪恨。你動手寫作,可能是為了讓某個姑娘答應嫁給你。你寫作,也有可能是想以此改變世界。為了什麼寫作都可以,但不要輕易開始。讓我再說一遍,決不能輕易開始在一張白紙上寫作。
我並非請求你心懷敬意,或者不存疑問地開始寫作。我不求你政治正確,或是拋開幽默感。這不是人氣大比拼。這裡既不是道德奧運會現場,也不是教堂。但它是寫作,要命的寫作,不是洗車或者畫眼線。如果你能夠嚴肅對待,我們可以談正經的。如果你做不到或者不願意,那麼現在你還是放下這本書去做點別的為好。也許不如去洗車。」

這段話出看起來,似乎是斯蒂芬金在故弄玄虛,讓人無所適從:寫還是不寫?究竟應該抱著怎樣的心態寫?答案是簡單的。高水平的寫作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把寫作當成心靈感應,精神交流。如果不是,最好別寫。如果你心裡已經處於這種狀態,那大可以盡情的寫,隨意的寫。

於是,你準備動手寫作了。為了寫下去,直到寫到你想要的水平,你需要一樣東西。這樣東西是你此後寫作生涯中最重要的東西。


— 關 門 —

當你著手寫作的時候只有一樣東西是壓倒一切的,那就是把東西寫出來。許多人都在想,如何把東西寫好,寫得有信息,寫的快,讀者多,賺錢多,等等。後面這一切都是0,只有「寫出來」是1。如果寫不出來,那麼對這一切的思考、猶豫都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確保寫出東西來呢?斯蒂芬·金的答案是:關門

「只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一扇你甘心關上的門。關門等於是以你的方式告訴世界,也告訴自己,說你是言出必行;你已經做下嚴肅承諾要寫作,決心一諾千金,說到做到。等你終於走進自己的書房,關上門,你應該已經定好了每天的寫作目標。就像體育鍛煉一樣,起初你最好把目標定得低一點,免得泄氣。我的建議是每天一千單詞,並且我一時慷慨,同樣建議你每星期可以休息一天,至少剛開始時可以每周休息。就一天,如果休息日子多了你就會失去寫故事的緊迫感。這樣,目標定好以後,你就要下定決心,不達目標絕不開門。 …… 門把其餘的世界都關在外面;同樣也把你關在裡面,集中精力完成手上的工作。

…… 你需要一個房間,需要房門,需要關上門的決心。你同樣需要一個具體的目標。你越是能夠長時間地堅持這些基本要素,寫作就越是來的容易。不要等待繆斯從天而降。就像我前面說到過的,他是個固執的傢伙,不容易受到許多創作型悸動的鼓惑。」

由此,保障能寫出東西來,或者說開啟你的寫作生涯,只有一句話:定好目標,關門,下定決心,不達目標絕不開門。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差點進入救助站那樣拮据的生活里,斯蒂芬·金家住在托車裡。他的寫作之門是洗手間的門。是的,他把自己關在洗手間里寫作。

樂在其中,方成大器

當你開始動筆了,什麼才是指導你寫作的最高法則呢?或者說,什麼才是成為寫作高手的唯一法寶呢?以及,如何才能寫出好的作品的最高指南是什麼?無論是近期還是長遠,都只有一個答案:享受寫作。

「如果你不能樂在其中,就不能成器。天賦問題使得練習這件事情失去了意義,如果你發現某件事情上你天賦異稟,你就會主動去做,直到你手指流血,眼睛都要從腦袋裡掉出來為止。即使沒有人聽你演奏(或者是讀你的東西、看你的表演),每次出手都是一次炫技表演,因為你作為創作者會感到快樂,甚至是狂喜。這種說法適用於閱讀寫作,同樣也適用於玩樂器、打球或者是跑馬拉松。」

寫作是一件孤獨的事兒,練習任何技能進入化境都需要穿越重重痛苦的境地。只有一樣東西能讓人寫下去,那就是樂在其中。有些人可能認為,只有通過寫作賺了許多錢之後,才能有保障的、可持續的寫作。事實,並非如此。金錢是生活的保障,而持續寫下去,需要內在的精神狀態。斯蒂芬·金億萬身家,賺的錢不可謂不多,但酗酒和吸毒不但差點毀了他的寫作,差點毀了他的生活。

「寫作不是為了賺錢、出名、找人約會、做愛或是交朋友。最終寫作是為了讓讀你書的人生活更豐富,也讓自己的生活更豐富。是為了站起來,好起來,走出來。快樂起來。寫作,跟其他的藝術創作一樣,是神奇的生命之水,這水免費,所以,暢飲吧。」

所以對於寫作來說,如果通過「關門」、定目標、行動,確保能寫出東西來。那麼第二件事就是,盡一切可能愉快地寫作。無論你想成為何種水平的寫手或是作家,都是如此。你的雄心越是遠大,這一點就越是重要。


—壞作品源於恐懼

所有的讀者都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的作品好,有的作品不好。雖然標準不同。但是好作品是怎麼寫出來的?

所有的作者在寫作的時候都會思忖、懷疑、甚至糾結:我寫的東西,到底有多少人看?有多少人會喜歡?好作品是怎麼寫出來的?

斯蒂芬·金認為,壞作品的根源是恐懼。寫出好作品,首先要戰勝恐懼。

「我相信恐懼是多數壞作品的根源所在。如果人純粹為了個人愉悅而寫作,這種恐懼也許程度較弱——對此我的用詞是『膽怯』。」戰勝恐懼的辦法,就是讓你的寫作成為愉悅的過程。

恐懼如何讓作品變得壞呢?表現之一,就是造作。由於害怕傳達的感情不夠強烈,由於害怕讀者看不清你描寫的東西的細節,所以你用了大量的形容詞、副詞。於是,結果就是,作品的造作。例如,在寫人物對話的時候,少用形容詞和副詞,是必須的。

「也許你確實知道自己要寫的是什麼,並且能夠使用主動態的動詞給你的文字增添活力。也許你的故事已經講的不錯,相信用「他說」,讀者就會知道他講話的語氣動作——是慢是快,是愉快還是傷心。你的讀者也許在沼澤里掙扎,甭管怎麼說扔給他一根繩索......但絕對沒有必要拿根九十英尺的鋼索把他迎頭打暈。」

「界定對話最好的方式就是『某某說』,比如『他說』、『她說』『比爾說』、『莫妮卡說』。如果你想看這條規則是如何嚴格付諸實踐的,我強烈推薦你讀一讀拉里?麥克穆特里的小說。麥克穆特里很少縱容副詞這種蒲公英長在他的草坪上。即使是在情感大爆發的時刻,他仍然堅信『他說/她說』。務必請你如法炮製。」

因此,好的寫作的又一個秘訣是:放下恐懼和造作。

好的寫作通常要求作者放下恐懼和造作。就寫作的好壞判斷而言,造作是一種心懷恐懼的行為。

「你想要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你講真話。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注入真實生活,結合你自己對於生活、友誼、愛情、性愛以及工作的了解,讓作品與眾不同。」

除了心態之外,不造作的秘訣就是簡潔

「好描寫的關鍵始於所見清晰,終於落筆明晰,意象清新,辭彙簡單。在這方面我首先得益於閱讀錢德勒、哈米特以及洛斯·麥克唐納;通過閱讀T·S·艾略特(粗礪的爪子,急匆匆穿過靜寂的海底;那些咖啡勺),還有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白雞,紅色獨輪車,冰盒裡的李子,那麼甜又那麼涼),更是大大地加深了我對於緊湊描述文字的尊敬。」

— 抓住你的靈感

世界上最高難度的寫作是小說。想想看把一件事,寫出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字的篇幅,其中涉及到各種各樣的人物命運,還有情節先後的次序等等,就能判斷出小說寫作的難度了。

世界上寫作收入最高的作品形式也是小說。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JK羅琳,2004年,登上《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她的身價達到10億美元。截至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說被翻譯成67種文字在全球發行4億冊。

所以,如果解決了小說寫作靈感的問題,其他任何題材的寫作靈感問題就都不在話下了。

斯蒂芬·金的第一部小說,讓他實現屌絲逆襲,轉變為職業作家的小說《魔女嘉莉》的誕生過程,就是發現和捕捉寫作靈感的典型過程。

斯蒂芬上高中的時候,哥哥戴維正在讀大學,那時戴維曾經在一所高中當門衛,兼職賺錢。斯蒂芬有一年夏天也在那裡干過。有一天,他倆領了一個差事,去清理女生浴室牆上的銹漬。斯蒂芬在更衣室里興頭十足的到處亂看。裡面跟男生浴室一樣,卻又完全不同。例如沒有小便池,卻有保護隱私的塑料浴簾。

很久之後,有一天,斯蒂芬在洗衣房工作時,這段記憶突然浮上心頭。他開始構想一個故事的開頭:女生在沒有浴簾沒有隱私的浴室里淋浴,一個女生遭到其她女生的嘲笑。她反抗,該怎麼回擊呢?想到這裡,斯蒂芬的故事進行不下去了。

斯蒂芬想起幾年前在《生活》雜誌上讀過一篇文章,說起幾起鬧鬼事件很可能是心靈致動現象——心靈致動是指單憑意念可以使物體移位的能力。文章說,年輕人可能有這種能力。

於是,他把經歷中引發的想像和心靈致動這種超能力練習了起來:那個女孩用超能力回擊。這兩個完全不相關的年頭碰在一起,少年殘酷和心靈致動。他有了個主意。當時,他仍然在洗衣房兼職。這個故事的想法讓他興奮。

斯蒂芬想以這個故事點子為基礎給《君子》或《花花公子》寫篇稿子。他腦袋深處算計著:《花花公子》給短篇小說的稿酬可以高達2000美元,可以拿這稿酬改造一下自己的別克汽車。

但是,有一陣子,他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寫這個故事,於是,讓那個點子留在了既非有意識又非潛意識的地方滿滿醞釀著。

直到幾年之後,斯蒂芬已經結婚生子並且開始了教書生涯後,有一天晚上坐下來試著寫這個故事。寫了三頁紙,他並不滿意,把稿紙團起來扔掉了。他不滿意的原因有好幾個,最重要的是,他發現他必須把故事寫得很長才能把它寫好。而那兩本雜誌上是不能刊載這麼長的文章的。

幸好斯蒂芬的妻子發現了廢紙簍中的稿紙,弄乾凈,讀完,然後告訴斯蒂芬,她喜歡這個故事,她希望斯蒂芬把這個故事寫完。於是,斯蒂芬將這個故事寫了50頁之後感到,「我一生事業彷彿皆繫於此」。

果不其然。《魔女嘉莉》這篇中篇小說,被出版商看中了,斯蒂芬拿到了20萬美元的稿酬。從此斯蒂芬走上了職業作家之路。

「世上沒有點子倉庫,沒有故事中心,也沒有暢銷書埋藏島;好故事的點子真的是來自烏有鄉,憑空朝你飛過來:之前毫不相關的注意碰到一起,青天白日里就產生出新東西來。你的工作並不是要找到這些主意,而是當它們出現的時候,你能夠認出來。」

總結下來,靈感是怎麼產生的?生活經歷+閱讀,會讓你產生一個故事的想法。

如何把把握靈感呢?你要能認出來,這是否是一個好的想法。如果判斷不出來,能就通過行動判斷。把故事想法寫下來,儘可能寫完整。如果有一個認可你的讀者,就更好了。

總之,把握靈感,只有三個環節:產生想法,識別判斷,寫出來寫完整。這三個環節,錯過任何一個,你可能就跟二十萬美元擦肩而過了,如果你寫的是一部小說的話。

如果這三個環節中選出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立即動筆寫。斯蒂芬說:

「作家都是速記員,記下神靈的語言。」

記得,「好的作品是自發的,是一種情感的迸發,必須立刻把它捕捉住;你在建築如此重要的通往天堂的階梯時,不能只是手持大鎚站在那裡。」

  1. 碎片閱讀如何形成知識體系?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2. 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3. 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是一種什麼體驗?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4.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 知乎核聚的回答 – 知乎
  5. 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6. 對獲取知識的方法論的疑惑?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知乎專欄:核聚

微信訂閱號: 核聚(hejupai)


推薦《開始寫吧!——虛構文學創作》和《開始寫吧!——非虛構文學創作》
當然看書不是絕對的,我有一個生活體驗,看書太多,會丟失自我對概念的存在感,導致自己的文字缺少風格,我的建議是,熟讀少於5個作家的全部作品,理解他們一路走來的改變。你剛起步的話當然要看作家們的處女作,不要想著一蹴而就。
最重要的是,堅持碼字。不要說有想到一個故事大概,覺得很好,但一直都不去下手。《異類》中表述的很明顯了,天才都是練出來的。有名的大家,往往天天在寫,時時在寫。看只是一個過程,寫才是結果。
平時一定養成筆記的習慣,最好準備兩本筆記,一本記下別人寫的好句子,反覆琢磨下。另一本專門寫自己的靈感,一句話,一個詞都可以。
我還想說,很多東西,特別像寫作小說這種事,永遠是培養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你培養培養著,發現就能羅里吧嗦寫一大段了。不要急,你看,村上春樹到29歲才出處女座《且聽風吟》呢。
推薦你這麼些書吧(不知道你看過沒的):《綠毛水怪》-王小波,卡佛短篇,《十八歲出門遠行》-余華,最好能仿著這些短中篇小說,寫寫故事,重要的不是故事精不精彩,而是完不完整,著重點在於這些文字說完你想說的了沒。

當然以上對應的都是我個人的感受,因為個人性格和喜好的體裁不同,所以不同文體的寫作有所不同。
而對於你對自己是個「理科生」這種問題的擔憂,我告訴你我從前寫過的一句話吧----------------------「二中這群學文科的,以後最大的成就就是給我寫寫個人傳記以及給我寫書評」
一個文人,最基本的就是內心中有一份「孤傲」,只有有了這份孤傲,你才能掌握人間情感,自由地擺放進自己的文章,引起他人共鳴。

最後,我也只是一個在路上的人,講不出什麼大道理,希望說這些話的同時,與你共勉。


剛好周末讀朱光潛《大美人生》,先生有論及寫作練習之事,拿來分享於此處甚為合適。

研究文學只閱讀決不夠,必須練習寫作。
練習寫作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需牢記在心的,就是有話必說,無話不說,說須心口如一,不能說謊。
記得不肯說謊這一個基本原則,每遇到可說的話就要抓住機會,馬上就寫,要極力使寫出來的和心裡所想的恰相符合。遇到一片風景,一個人物或一種動態覺得新鮮有趣,隨時速寫。
這種功夫做久了之後,可以養成愛好精確的習慣,還可以逐漸養成藝術家看事物的眼光。

記日記是初學寫作最好的方法。
把日記當做一種文學的訓練,就要把本身有趣的材料記得有趣。

宇宙間一切現象可歸納到四大範疇里,就是情、理、事、態。
青年人喜歡抒情詩文,但就練習寫作說,入手就寫言情詩文仍不妥當。
青年人容易感受情緒,卻不容易於沉靜中回味情緒,感受情緒而加以沉靜回味是始而「入乎其中」而後「出乎其外」。

所以言情需借敘事繪態,最沉痛的言情詩文往往不是一個作家早年作品。青年人的言情作品往往表現一種淺薄的感傷主義。
敘事文與繪態文做好了,其他各體文自可迎刃而解。在外在事態上下過一番功夫,然後再以所得的嫻熟手腕去應付內在的事態(情理),那就沒有多大困難了。


前幾天正好在一個300多人的寫作付費群里做了次關於寫作的分享,和這個問題比較對位

一個自媒體小白 進行公眾號寫作的40天心得

大家好,我是向誠,6月下旬,才第一次註冊公眾號,參加了陳珂老師的課程後,通過與班級里的同學們共同學習,到現在粉絲過千。

特別說明的是:我是利用工作的業餘時間寫作,目前身邊很少有人知道我在做自媒體,這些粉絲中通過本人的親友關注及轉介紹的不超過20個。

今天,就與大家交流下這一個多月來的心得。

一、找到公眾號寫作的技能之輪

這裡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2017年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知識領域市場交易額為610億元,同比增長205%,使用人士超過3億。

今天你看到的知識付費大潮中的一眾名師:羅永浩、李笑來、古典、李尚龍……走得更遠的教育家俞敏洪,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學者王強……他們都來自一家叫作「新東方」的培訓機構。那麼?新東方為什麼會在上一個10年突然湧現出來那麼多名師?

2006年,俞敏洪找到古典老師,希望他研究下「優秀教師的能力素質模型」,並最終把成果整理成「教師之輪」體系,綜合出5項核心技能,分別是

專業知識

課程設計

呈現能力

個人魅力

積極心態

根據這5項核心能力,新東方設計出一個「教師之輪」培養體系,培養新老師的效果很好,能力有顯著的提升。

其實,任何方向都有自己的技能之輪,85後連續創業者、演講領域研究專家張萌學習英語的技能之輪是聽、說、讀、寫、譯

而我現在做自媒體的技能之輪是知識獲取、寫作、時間管理、高效學習、微信運營

  1. 我看到過很多寫的比我好的文章,但他的粉絲量,閱讀量都上不去,就是在微信運營方面做得不夠好
  2. 而文章的更新頻率不夠,是因為你在高效學習,時間管理方面需要提升
  3. 沒東西寫,是因為你還沒學會獲取知識
  4. 看了很多書,寫不出來,那麼就該好好學習寫作

那麼下面和大家具體的說一下每一項

第一方面 知識獲取:主要為讀書、上各種微課、與人交流

我每周讀2本書,每月上2-3門微課,結識一些做自媒體的朋友不斷溝通。通過這些為自己的寫作提供各種素材,同時為自己的微信運營提供思考方向

這裡特別和大家說一下,最初我先研究讀書方法 學會了快速閱讀和主題閱讀,為後來獲取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方面 寫作

一個多月,報過4個自媒體寫作課程(包含大家在學的這個課程,以及陳珂老師的月度寫作堅持營)

我建議選擇有微信群的課程,大家互動,交流,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為你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這裡提示下大家,陳珂老師的課性價比很高,我認為,陳珂老師,終究會成為,某一領域的大咖,讓我們一起見證他的成長

關於寫作的技巧,陳珂老師已經講了很多,大家反覆去學就好,在這裡,我就不再班門弄斧

第三方面 時間管理

我是利用業餘時間自媒體寫作,那麼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時間,讓自己遊刃有餘?

其實有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我進行整理,使自己在該方面獲得提升,並作為寫作的內容

在這裡推薦大家,幾個實用的工具和方法

番茄鍾工作法

有道雲筆記

奇妙清單

這些具體的內容在本次分享的結尾一併送給大家

第四方面 高效學習

有了大把的時間,還要學會高效率的學習,我同樣進行該方面的學習與整理,並輸出成文章,在這裡和大家說下最重要的三個方向:

第一:目標、計劃、體系的制定

一定要認清自己,梳理好你的目標

為自己的目標,設置計劃和節奏

同時構建自己的精學、泛學體系

第二:預習、學習、複習

學習之前的預習,以及最後的複習實踐,至關重要

第三:早起、環境塑造、激勵分享

成功沒有秘密,而是一種習慣,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的成功。成功的背後是掌握方法,付出努力!多付出,高效率--早起兼顧二者!讓你每年增加700小時的高效時間!

早起是高效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另外要屏蔽周邊的負面情緒 ,多和身邊陽光、積極、愛學習的人溝通,並經常向,在你學習的領域強於你的人請教,與他們交流。同時做好自我激勵與分享

這部分內容很多,具體我已整理成文章,會在分享後一起給到大家

第五方面:微信運營

首先,我用微群的力量:建讀書群,結識更多相同愛好的朋友,並找到十個左右的讀書群,與群里的朋友交換讀書群,年輕人學習群,讓自己進入,更多的目標客戶群。

之後進行免費資源贈送:

例如:

在公眾號【非一線城市讀書乾貨】中回復:120

贈送120本得到、喜馬拉雅、豆瓣推薦

高清精選電子書

分別回復:讀書/時間/學習

分別贈送:

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方法

時間管理方法及工具

高效學習三步法

大家可以送你公眾號客群關注的資源,我曾經用類似的方法,4天公眾號新增關注412人

二、二八法則高效成長

只有找到了技能之輪,才能通過10000小時定率,自我提升成為專家

新東方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同樣的訓練課程中,有一群人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人

他們不是因為比其他人努力,而是採取了更加聰明的學習路徑:用二八法則高效成長

在新東方的老師中,有兩種學習的類型

一種是「快速循環型」:快速繞著整體5項能力跑一圈,先學最精華的,然後換一項繼續練。

另一種就是「深耕穩健型」:老老實實在一個領域先做到100分,然後再進入下一個領域。

其實,最聰明的老師懂得「二八法則」,用單項投入100分的精力,能在5個分項里分別拿到80分,成為一名400分的老師

而相比之下,那些「特別專業」的老師,只有100分。僅僅由於學習路徑不同,就有4倍差距。

利用「二八法則」,「快速循環型」老師達成了第一次躍遷

一個100分,與5個80分相比,有著100分與400分的,總技能量差距

另外,在這個信息快速更新,商業模式快速迭代的時代,可能你開始學的,有市場的專業知識,在你學到的100分之後,市場認可度已經快速下降。

400分老師獲得的細微優勢,在未來的躍遷中,將會被百倍放大——優秀不僅是個體現象,更是系統的顯現。馬太效應開始發揮作用,把優秀老師推上了名師的位置。

而羅永浩,李笑來,古典,這些新東方的曾經中堅力量,正是因為10多年前,第一步快速全面達到80分,在平台領先,佔位先機。之後利用新東方平台紅利,放大名氣,且與批量,最優秀的人聯機升級,成為新東方的一代名師。

沒有5個80分,就不會有後來的一切,先找到個人發展的技能之輪,用二八法則高效成長,是高手躍遷的必經之路!

那在這裡總結一下

微信運營:酒香也怕巷子深

高效學習:保證文章質量

時間管理:保證更新頻率

獲取知識:提供寫作素材

寫作:自媒體寫作有其特有的方法,在這裡感謝陳珂老師

5*80分=400分,遠遠大於專攻一項的100分

三、聯機升級

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一定找到與你聯機的戰友,大家一起升級打怪。

我聽過彭小六的線下分享課,他在上海周圍,通過高鐵進行學習、分享來聯機升級

我在哈爾濱,如果選擇與周邊城市聯機:

第一:資源,氛圍一般;

第二:時間成本(周邊的一二線城市少,且太遙遠)

我選擇網路聯機升級,結識很多廣東,上海,北京甚至在國外留學的朋友,再兼顧線下。

我通過報微課認識更多的人,選擇標準:兼顧內容與社群。

同時活躍在高端的微信群里。

牢記內容為王,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福利

感謝自媒體,讓大家可以把愛好和事業兼顧;

感謝陳珂老師,讓我們在這裡收穫、交流、成長。

最後送給大家一個福利

在公眾號【非一線城市讀書乾貨】中回復:寫作同學

  • 送大家:120本電子書
  • 附加本次分享的課件
  • 個人整理的一些心得

快速閱讀和主題閱讀的方法

時間管理方法及工具

高效學習三步法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一種李銀河在消費王小波的感覺?
如何用文字或語言得體地表示感謝?
有沒有一句話讓你感嘆語言之美?
為什麼很多名著大多人都看不下去,卻仍被稱為名著?
生活何以讓你喜歡甚而去奮鬥?

TAG:閱讀 | 創作 | 寫作 | 書籍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