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贊同」和「感謝」功能,各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才合適?

在使用它們的時候會對答案的排序起什麼作用?
應該還有一些人不知道,標題左側的那個上箭頭是投"贊同"票的功能吧?


使用「贊同」時,我利用自己的知識來肯定並擔保這個人的回答,所以我也直接參与到了各條答案的排名當中,和大家一起間接提供最好的答案。
使用「感謝作者」時,我往往是看到了讓人讚歎的精彩答案,但自己對其並無大多了解,所以無法去肯定或擔保,所以就只能感謝一下作者而不去影響答案的排名。

有時,有一些精彩的答案儘管在我的知識範圍之內(或者是我能輕易查證或推理得出),但仍舊讓人讚嘆不已,這時我就同時「贊同」和「感謝作者」了。

更新:
這些天突然發現有時需要靠「贊同」來傳播一些有價值的特殊信息,比如知乎的一些重要消息(頭像上傳暫停之類),或者剛剛出現的一批「知乎……有那些……(人)?」。這時,確實有必要點「贊同」來傳播信息,但和我對「贊同」的理解又不太一樣了。
這讓「贊同」票的功能增加了,不那麼純粹了,但我也覺得沒有必要單獨提供一個「分享」功能。這讓我有些困惑。


使用贊同,
回答者說出了我想說的;

感謝作者,
回答者說出了我想知道的。


從我的感覺上,大部分用戶(尤其是新用戶)很難發現「贊同」這個功能。我曾經還在zhihu的建議中提出過「為什麼我點了感謝作者但是並沒有投票」。

在zhihu中,用戶對答案的交互有幾種操作:
贊同:體現於顯示為「n票」,在答案排序中靠前
反對:我沒用過反對 - -
感謝作者:作者會收到提醒,不影響答案的排序
沒有幫助:答案會放在最後的「沒有幫助」裡面。

這幾個操作的設計和wording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如下:

  1. 影響答案次序的操作,例如「贊同」 「沒有幫助」並不在同一個地方出現
  2. 贊同/反對的標誌太不明顯,改為 勾/叉 符號會更好一些,現在的符號給我的感覺是「到上一條評論」 / 「到下一條評論」
  3. 這兩對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這個主題的討論進一步證明了這點,我們不能期望每一名用戶都看到這個thread,但是在看到這個thread之前,我相信大部分的用戶對這些功能是不清晰的。

建議將這幾個用戶交互選項重新整理,讓這塊的設計更清晰。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用法,也有不同的理解。

我一般是這樣用的。

比如感謝:

  • 寫得很精采,根據我的理解是正確的(通常會給一個贊同)
  • 寫得很精采,但有些關鍵的地方我認為有問題(通常不會給贊同)
  • 寫得很精采,很有幫助,但我沒能力判斷正確與否(通常不會給贊,有時會收藏)
  • 寫得很精采,但問題是那種主觀的,沒有對錯的問題(通常不會給贊,有時會收藏)
  • 寫得很辛苦,給個鼓勵吧(不會給贊)

比如關註:

  • 這個問題我感興趣(自己答不了)
  • 這個問題我現在沒時間回答,關注一下,希望有別人能回答。(以後有時間可能會答)
  • 這個問題有些很爛的回答,希望有更高水平的人來回答(自己答不了)

比如草稿:

  • 我會回答,想回答的,一般會快速寫幾個字的提綱進入草稿(以後會擴展成完整答案)
  • 我想罵人的,會在上會寫一通兒撒氣(不會發布)。

比如支持:

  • 絕大部分情況下對答案有一定了解,沒有我知道的硬傷
  • 雖然沒有正確答案,表達的感情觀點和我的一致

贊同梁海,對「贊同/感謝」使用感到困惑,如果我對回答所涉及的領域或知識不太了解,但是回答非常不錯,比如有信息含量,無能力「贊同」可確實是個好回答,既希望能收藏(「感謝讀者」是無法出現在自己頁面的),又想投票頂起,還能分享傳播,有糾結。


贊同:對事。
感謝:對人。

我的劃分方法:能分清對事和對人,就可以分清贊同和感謝。


贊同+感謝+在評論中再次感謝回答者:通常都是給我巨大幫助和啟發的答案,有點醍醐灌頂的味道
贊同+感謝:自己支持且有幫助的答案,一般來說,是能夠判斷真偽的回答
贊同:用手機回答的時候,連續點贊同和感謝比較麻煩,所以二者選其一
感謝:回答我提問的朋友,會給予感謝,有些因為不能判斷真偽,所以暫時只選感謝

沒有幫助:偏離問題本身或者違反知乎規定的回答
反對:個人強烈不贊同的答案
沒有幫助+反對:令人抵觸或者不適的答案
沒有幫助+反對+在評論中評論:令人忍無可忍的回答


區別點固然可以從很多角度去比較,但是由於推送而產生實體效果的量級不同(因為還有病毒效應)。所以,目前的「贊同」目前是個強勢到屠龍的評價功能

  • 贊同=頂+like分享+感謝

以至於短時間內的「連續贊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傳情達意和營銷。
屠龍既出,誰與爭鋒?那顯然就是猶如九陰真經般存在的「沒有幫助」。


基於我個人價值標準和系統賦予贊同的神聖使命:
我只對那些我覺希望繼續放大的聲音 ,點贊同,哪怕那個觀點本身是有爭議的、我並非完全贊同的。

相比之下,我覺得能下意識的去大膽點擊知乎系統中的不敢興趣感謝作者,可能是較成熟理解現有系統運作規則的一個標誌。
-----------
個人感覺,在系統功能不調整的前提下,知乎如何培養用戶,盡量保持先點感謝,後點贊同這一使用習慣,是減少無謂噪音(尤其是首頁的)並激勵回答者的重要環節。

這就好比是bbs上教育大家,先有看貼要回帖,後有好貼要分享一般。
-----------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點是,贊同的廣播效果其實未來是個雙刃劍,尤其是當老用戶沉澱並深刻理解這一規則後。贊同即廣播既能推動有效互動,還能客觀監督和限制人們的贊同行為。一個很水的贊同者,信噪比過大時他的篩選就無意義了,也就沒人關注了。


只贊同不感謝:
1.同意你的觀點,但對我沒有什麼啟發,也沒有什麼新信息出現
2.我想在我的頁面上po出來這個贊同,這是我網路形象的一部分
3.我認為這條回答值得傳播,我願意做傳播中介

感謝+反對:
觀點不認可,但其中出現了某些很新鮮的資料或視角

只感謝不贊同:
1.回答太高深或知識太偏門高冷,沒有能力做出判斷,但有所啟發和幫助
2.不想讓贊同的信息出現在我的頁面上(不想讓人知道這麼晚還沒睡/不想讓人知道我在關注這個問題/不想讓人知道關於某個敏感話題的看法等等)

感謝+贊同:
大家都明白

贊同+沒有幫助:
1.回答中的觀點看法認可,但文不對題,沒有回答題主
2.純吐槽娛樂向回答,欣賞其才華,反對其做法

感謝+沒有幫助:
精分患者的選擇,在我看來「感謝」就是有幫助,這種組合正常人干不出來

反對+沒有幫助:
大家都明白

實際上就是兩個維度——一個「贊同/反對」維度,另一個是「感謝/沒有幫助」維度,兩個維度相互獨立、標準不同,所以知乎設計出了這些看似重合的按鈕,我挺欣賞知乎這個設計的


1、似曾相識,用贊同
2、豁然開朗,用感謝


贊同:
(我認為他)回答得對;
感謝作者:
(我認為他)回答得好。


當你覺得這個人說的對,到處找「贊同」鍵的時候,按贊同。
當你覺得一個人說的東西對你有所啟示,並報以感恩的心的時候,按「感謝」。


如果回答者介紹的方法或者觀點,自己已經在用或者知曉,那就不需要感謝了,而是贊同。如果以前不知道了,現在有了新的收穫,特別是正好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點「感謝」就恰如其分了呀,這個時候,很可能會同時點「贊同」和「感謝」,還有一種可能是對回答者的觀點不怎麼贊同,但是回答者在論述過程中的一些說法給
了自己啟發,這個時候,雖然不會點「贊同」,但還是會想點「感謝」。


贊同:我知道,並同意。
感謝:我不知道,看了答案後知道了。

我以前一直是這樣用的。結果剛才突然發現,原來我贊同過的答案會在我的動態里保存,而我感謝的答案無處可查。

但我需要保存留待今後查看的恰恰是我不知道的部分,而不是我知道的部分!

當然,我還可以使用收藏功能,不過僅就「贊同」與「感謝」這兩項來說,優先順序與我的理解相反。

剛才看到其他知友的答案我才知道,原來「贊同」是有票的,而「感謝」無票。而那些精彩的答案我恰恰點的都是無票的「感謝」!看來以後要改變習慣。

也可以考慮設計者的初衷。設計者是否特意這樣安排,避免小白大眾把有噱頭的答案頂高?


就是其圖標代表的含義吧:

  • 贊同:向上箭頭 → 點贊同即豎大拇指 → 十分同意+以資鼓勵
  • 感謝:心形圖案 → 點感謝即對之傾心 → 觸動我心+感謝有你


感覺知乎設計贊同與反對這兩個按鈕,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心智模型不符。設計者強調了贊同與反對會對答案的排名做出影響,設計成為上下的箭頭。但這種方式在以往的評論系統中很少見得,這讓新用戶很困惑啊。能不能改成向上的大拇指與向下的大拇指,這個比較常見。
另外,自動保存對話框中的內容很贊,雖然用到的機會不多,但的確讓人感覺安心了很多。


自己出題時,凡是來回答的都會「感謝作者」;

看到回答,感到「贊同」時按「贊同」咯。


使用贊同時,我是對回答者給予的回答表示極大的肯定,他說出了我想說的話,是對他的一種肯定;
使用感謝作者時,是對回答者本身的一種獎勵。
我還得吐槽下,知乎的贊同和反對Icon實在太令人鬱悶了,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看了回答才知道原來我本來以為的展開收起居然是贊同和反對!!


贊同
觀點較一致 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說得比自己好只能點贊同了 裝逼同行者 默默刷好友屏)
反對
純粹是為反對而反對 反應一個集體的榮譽感與歸屬感 作為個體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無腦黑擼啊擼曼聯華中五校之類)
感謝
學到了自己不知道的抑或說出了自己不敢說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看你打這麼多字我又不贊同只能點感謝了)
沒有幫助
和反對類似 (做壞事不留名)
加入收藏
學習知識溫故而知新(下次裝逼用的上 小黃文不敢點贊默默收藏 深藏功與名)
評論
思想的交流 智慧的碰撞 (尼瑪把老子逼裝了只能評論找存在感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在知乎上認真回答卻沒人贊同的現象?
上知乎和看書有什麼區別?
如何改變知乎用戶把回答當作聊天的習慣?

TAG:知乎使用 | 贊同知乎功能 | 感謝知乎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