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許冠文對香港喜劇電影的貢獻?


之前專欄寫過一些,放在這裡也算是合適的
黯淡淡文曲星隱忽顯悲涼 - 談談情,說說愛 - 知乎專欄

對於周星馳來說,極其有象徵性意義的片子來自於1991年底上映的《豪門夜宴》。這部電影幾乎集中了當時香港一線所有的影星,陣容堪稱空前絕後,其中關於周星馳值得一提的鏡頭就是以下。

星爺旁邊坐著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橋段之王黃炳耀,而他對面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冷麵笑匠許冠文。

許氏一門,文武英傑。除了許冠武極少在電影中露面以外,另外的三個人,許冠文負責演尖酸刻薄的,冠傑專招女孩子喜愛,冠英長得寒磣,專門演被整的那種人。

這個鐵三角在70年代所向披靡,在這一時期,許氏兄弟四次票房榜首,兩破票房紀錄。《半斤八兩》的票房成績前後保持了四年之久,直至1980年才被成龍的《師弟出馬》打破。許冠文導演的《鬼馬雙星》、《半斤八兩》、《雞同鴨講》、《摩登保鏢》等在當年可謂紅極一時。

許冠文的整套理論脫胎自卓別林和巴斯特基頓,又明顯受到了班尼希爾和伍迪艾倫的影響,而經過許冠文自己的深化之後,把這套理論用在電影上,而且將他的身段放的盡量低,接的上地氣。

以他自導自演的《鬼馬雙星》為例,先是在片中有著一組長鏡頭,許冠傑獨自街在夜市之中,小販排檔林立,然後許冠傑走向電話亭打開厚厚的黃頁電話本開始蘸著口水一頁頁的翻找電話,接上了地氣之後故事立馬和自己身邊發生的一樣。而他在默片的運用上同樣獨到,比如下圖,冠文和冠傑在按摩店聊著天,冠文背上踩著的是一個妙齡少女,然后冠傑叫到」小姐你輕點」,鏡頭一轉,有了下圖。

此類鏡頭在許氏電影中出現極多,再例如《摩登保鏢》中的台詞:「香港就像一條小船,負擔太重,多幾個人就沉了。」之類的人文關懷更能夠搔到觀眾的內心深處。

順便一說,許冠文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是劉天賜,一個是鄧偉雄;這兩個人都是《鬼馬雙星》的編劇,而劉天賜有一個徒弟,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與周星馳有著多次合作的導演——王晶。

而周星馳在出道之初的作品,通常具有較為強烈的許氏風格,但這並不奇怪,周也很努力的做出了改善,變得更富有自己的特色。在這裡,我並不是說周星馳全盤照抄許冠文。事實上,觀眾不是傻子,他們分的出這東西他們以前看過沒有。在李小龍死後,滿街都是鋪天蓋地的張小龍、王小龍、何小龍,鋪天蓋地的江三腳、趙三腳,但如你所知,他們都沒有紅,因為純粹的模仿是不可能滿足觀眾的欲求,更多人覺得,李小龍這麼厲害都死了,你們算老幾?所以成龍就屬於劍走偏鋒的,李小龍一拳打去就是凝眉瞪目,成龍一拳過去就是「好痛好痛」。

之於喜劇,周星馳在不同的時候,根據受眾需求的變化,選擇了不同的敏感點,他一方面承襲了許冠文的喜劇觀念,一方面又帶著濃濃的悲劇情懷,令人感覺更加深刻,而這,正好符合了香港人民自84年中英簽署 「聯合聲明」以來「97回歸」可能出現的不安。

許冠文的電影在85年以後慢慢淡出,而1991年的這部《豪門夜宴》,其實可以把他看做一個標誌性的儀式。

《豪門夜宴》劇中,周許兩個陌生人在一張飯桌上同時爭起了一塊雞肉

周星馳問的是「你也愛吃雞頭么?」

許的回答是「這明明是雞屁股嘛。」

三言兩語之後,許冠文詭辯得逞,周星馳鬆了筷子「好吧,就把雞屁股讓給你吧。」

雖然周讓出的這塊肉實際上是一個雞頭,但許冠文得的卻不是一個雞頭,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一個尾巴而已,雞頭在何處?

筷來箸往,喜劇之王已然悄悄換人了。


一直想回答這個問題,總算抽出時間了。原文先在時光上發布了,參見許冠文與香港喜劇電影

其他的答案都不錯,自己還是一時技癢,在寫一下。不過,我不贊同 @索思的認為許冠文學習了卓別林、巴斯基頓等人的觀點,原因是這種觀點沒有方法論上的支撐。任何喜劇演員用的方式可能都脫不了這幾個人,不能說有這些方式就是學習他們。


正文如下:

提起香港喜劇,90後影迷第一反應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黃金時期的香港喜劇,想到周星馳、劉鎮偉、王晶炮製的一系列瘋狂搞笑的,完全稱的上「盡皆癲狂、儘是過火」的「無厘頭」喜劇。一部電影一個段子加一個段子,各種不同場景不同類型的笑料都能夾雜進去。這種極富感染力的喜劇作品成了香港最重要的電影類型片之一。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沒有此種類型氣質的喜劇,而在如今的香港也沒有如此風格的喜劇電影。然而電影作為一門大眾藝術,尤其是商業至上香港喜劇電影,並非是靠藝術家靈感的偶得,而是靠整個電影工業的電影語言技藝的積累和發展。香港黃金時期輝煌的各種類型片都是歷史過程中一步一步積攢下來的。正如吳宇森的英雄片與張徹的武俠片,成龍的現代動作片與民初武俠片。其中香港喜劇的傳承無意是最具代表性的,各種橋段與人物都是被一群群電影人不斷創造,不斷積累,不斷翻新。而開香港黃金時期喜劇各種人物和橋段之先河的要追溯到一位離90年代喜劇稍稍遠一些的人物——許冠文。

一、歷史

在許冠文之前,香港喜劇電影的面貌完全不同於大家熟悉的模樣。當時的喜劇主要有三中類型。第一種是較為人熟知的李翰祥的講國語的,以舊中國為背景段子喜劇。這些喜劇往往都是歷史上各種笑話的混搭,如許冠文主演的《大軍閥》,將民國時期種種有關軍閥頭子流傳於世的各種段子和歷史上經典的笑話結合起來,加上些李翰祥特有的風月趣味就是叫好叫座的電影。其他諸如各種風月電影,大都大同小異,將床上笑話,市井中的坑蒙拐騙中的段子一段一段的講出來,一段三四本左右,跟說書人一樣,講三四段就是一部電影。為了避免這種故事間的不連貫,往往將三四個故事放在一個同樣的母題之下。這種方式即使在許冠文之後還被李翰祥繼續使用,不過故事也搬到了現代,其中代表是《騙財騙色》。第二種是較為陌生的,香港歌舞青春片中的喜劇題材。王晶的父親,王天林1960年拍的《野玫瑰之戀》為其中代表。此類電影往往是輕喜劇,為了映襯歌舞的熱鬧歡樂氣氛,創造了諸多喜劇的效果。第三種是家庭倫理喜劇。此種喜劇類型往往是邵氏之前的死對頭電懋公司出品。電懋公司老闆陸運濤是典型的本土精英,區別於邵氏早期強烈地外來氣質,他始終相信電影應該是教化民眾之物,並非僅僅是娛樂產業。因此始終關注描述香港中產市民生活的電影。這些電影往往模仿好萊塢黃金時期的喜劇,多是室內劇,講述的是辦公室或者家庭之間的故事。如同好萊塢經典《生活多美好》一樣,此種題材中雖帶有喜劇色彩的橋段,但還是較為嚴肅的電影。同是王天林指導的《南北和》、《南北一家親》、《南北喜相逢》都是其中代表。這三種類型中,第二種和第三種,主題較為嚴肅,完全區別於香港黃金時期癲狂搞笑的風格。第一種雖然有荒誕的元素存在,但往往主題陳舊,背景和香港脫節,因此也於日後香港喜劇區別較大。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楚原編劇的《七十二家租客》打破票房紀錄,這部區別於以往的這三種喜劇類型,演員講粵語,內容紮根香港本土,雖然仍有第三種類型的痕迹,但已經預示著新的時期的來臨。
1972年,許冠文主演的李翰祥的喜劇《大軍閥》大賣,許冠文也從小熒屏諧星成功躋身大銀幕的一線喜劇演員。然而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許冠文並不滿足在別人的框架下發揮自己。1973年想做導演的許冠文拿著自己創作的《鬼馬雙星》的本子找邵逸夫商談合作拍攝,利潤均分。在邵逸夫以「劇本太差」為由拒絕之後,許冠文找到了從邵氏出走剛成立嘉禾的鄒文懷。鄒文懷本是邵氏的得力幹將,因為功高震主,漸不容於邵氏,於是70年末正式出走,自立門戶嘉禾。最初的幾部創業作均不成功,嘉禾壓力陡增。直到1971年,要求分賬的李小龍被邵逸夫拒絕之後,找鄒文華商談。鄒文懷不僅答應合作分賬,而且開創了區別於邵氏大製片廠制度的「獨立製片人拍攝製度」,為李小龍成立衛星公司。此種既尊重創作人有能發揮商業上的靈活地制度,從此成為香港電影製作的主流。李小龍電影大賣,盤活了岌岌可危的嘉禾,然而73年李小龍暴斃,嘉禾又陷入困境,此時許冠文的來投,鄒文懷大力支持。協助創建了許氏兄弟電影公司。1974年,純粵語對白的喜劇片《鬼馬雙星》上映,票房625萬港元,打破了李小龍之前所有的票房紀錄,之後凡是許冠文出手的《天才與白痴》(1975)、《半斤八兩》(1976)、《賣身契》(1978)、《摩登保鏢》(1981),均獲得了當年的票房冠軍。許冠文的喜劇統治了整個近十年的香港影壇。現在看來這五部作品,已經頗具90年代黃金時期香港喜劇電影風格的雛形了。《鬼馬雙星》的故事還是有很大的李翰祥喜劇的痕迹,如主題和笑料來源於賭和片,故事也呈現出片段式,由一個母題貫穿。這種痕迹在這五部作品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但區別於李氏以一個抽象的母題為線索貫穿的作品,許冠文的電影,線索往往就是他和兩個弟弟許冠傑和許冠英這三個人物。但是自《鬼馬雙星》開始,許冠文講粵語,融入粵語流行文化(許冠傑的主題曲),故事背景設置在香港本土,人物均是香港底層小市民,經歷的事情都是香港生活中最常見的各種事情,最為重要的是,各種憑藉語言、動作、場景設置製作出來的橋段逐漸誇張化,越來越鬼馬,越來越無厘頭,這種風格被80年代的各路群豪集成不斷發揚光大。
1980年,黃百鳴(開心鬼)、麥嘉(光頭佬)、石天(龍四)三人成立「新藝城」公司,自此統治了近乎整個80年代。新藝城成功的秘密在於其集體創作的方式,先由麥嘉決定開拍什麼題材,然後和黃百鳴、石天、徐克、施南生、曾志偉和泰迪羅賓七個人一起討論故事,這種方式也成為「度橋」,即將各種創意,各種橋段用故事穿起來。和七人之力,新藝城推出了數個賣座系類。由和許冠文分家之後的許冠傑和麥嘉主演的《最佳拍檔》系列,將港式喜劇、動作片的橋段融入007的故事裡面,一拍拍了七部,前幾部均票房大賣,小成本的《開心鬼》系列喜劇,以小博大,票房不俗。為了和新藝城的《最佳拍檔》對台,嘉禾合計出來了「五福星系列」,陣容強大,製作精良。兩個系列打了近十年的擂台。84年成立的德寶出品,由高志森炮製的「富貴逼人」系列,84年永盛出品,王晶創作的「精裝追女仔」系列也都取得不俗的票房。縱觀此時的香港喜劇,真稱得上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當時香港電影業正在飛速發展,各類類型片不斷成熟,台灣市場,東南亞市場,甚至歐美市場均十分賣埠。為了拍出更吸引觀眾的作品,各種類型電影不斷更加類型化,吳宇森開創的「英雄片」熱潮,成龍、洪金寶的動作喜劇,無不都越發極致,而喜劇電影更是更加癲狂妄為,為了刺激笑點不斷提高的觀眾,橋段越發密集,姿態更低,更惡俗的橋段不斷刷新下限,各種語言的笑話,動作場景,故事碰撞的不斷誇張,大家相互鬥法似的,都為喜劇這堆火拚命加柴,整個八十年代的喜劇高潮一波接著一波,把整個喜劇的誇張、瘋狂、無厘頭水平不斷拉高,直到90年代,周星馳作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弄潮兒出現,走向了香港無厘頭喜劇的巔峰。

二、風格

大衛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一書中,探索了為什麼香港電影如此吸引人的問題。在他看來,香港電影之所以如此吸引觀眾,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大眾藝術的技藝,這種技藝是電影作為一門藝術、一種語言的使用方法。如何運用電影語言讓類型化故事更有表現力和感染力,這點在香港喜劇的發展中,這些眾多的創作者積累了無數智慧。無論世界上哪一國的喜劇片,都是最重要的電影類型之一。喜劇從在希臘誕生以後積累了各種固定的形式,這些形式被不斷翻新,轉化,成為各種橋段。這些橋段的運用,構成了喜劇片的核心。而香港喜劇的各種橋段,幾乎都能夠在許冠文的喜劇中找到。

(一)、各種誇張的丑角。
丑角似乎是喜劇電影必備的配菜,從中國各種戲劇中的丑角,到周星馳電影中的標誌性丑角,審丑得過程中,人們擺脫了美的壓迫,得到了一種釋放、一種慶幸。雖然在西方電影中,對丑角的展示總被認為是一種歧視,但風格更為開明的香港電影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妥,只要觀眾喜歡就行。許冠文的電影中,有一些標準化的配角,也有一些專門賣丑得角色,這種橋段也算是開風氣之先。

《審丑:萬物美學》 斯蒂芬·貝利

這位沒有查到姓名的女演員幾乎每部都有出演,演出的角色也都是極為搞笑的電視節目參與人,小偷等。

《鬼馬雙星》中電視問答節目裡面,兩個展示獎品的模特,好看的模特說的獎勵各種美好,鏡頭一轉出現丑得模特,說出一些廁紙之類的獎品,一下子出現了誇張的喜劇效果。

(二)、默片中驚險刺激的場景設計
波德維爾說,香港電影之所以成功,秘訣之一是因為香港電影掌握了許多默片時代成功的電影技巧。而默片時代最著名的喜劇創作人卓別林和基頓均是炮製驚險刺激的場景的高手。尤其是後者,其喜劇效果往往均是由巨大的道具與演員構成十分精彩的互動場景。如《將軍號》、《福爾摩斯二世》等。許冠文的電影中往往也會出現這種喜劇色彩極為濃烈的場景。自他之後,香港喜劇在此方面不斷探索,成龍的動作喜劇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也是他能被世界認同的重要原因,因為他採取了電影的語言,一種幾乎所有人都能懂的方式。

《半斤八兩》開篇,許冠文飾演的偵探站在升降機下面渾人不覺,升降機即將壓到他時,他毫無意識的恰到好處的離開。

《賣身契》中,許冠文和許冠英兩人在高樓外被繩子吊著的驚險一幕,這段戲十分複雜精巧,完全不需要台詞,就有喜劇和驚險的兩種混雜的效果。

《摩登保鏢》中用兩個搋子上牆一段,也是將追蹤戲變成複雜的場景,最後木棍被拔出,滾下去成了此橋段的高潮。

《摩登保鏢》中的躲避戲。

《雞同鴨講》中為了不讓衛生稽查員看到老鼠,幾個人都採取各種方式。這兩段戲都十分像默片,極為誇張巧妙,日後的《刀馬旦》中,葉倩文閨房中躲避午馬的戲也採用了同樣的方式,獲得了波德維爾的讚揚。

《雞同鴨講》中,許冠文扮的鴨和許冠英扮的雞在屋頂上追逐場景,既滑稽又驚險。

(三)、誇張的造型

許冠文經常在電影中炮製誇張、怪異、日常中少見的造型。許冠英的石膏脖子成為其代表形象。而各種誇張的造型也是香港喜劇最慣用的橋段。

《雞同鴨講》中吝嗇的許冠文為了省理髮津貼給許冠英和自己設計的髮型。《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中梁家輝的水泥頭也是同樣的精彩橋段。

《雞同鴨講》中許冠文設計的山寨版形象鴨。

《賣身契》中漫畫形象的反派。
(四)、利用環境的雜耍般的打鬥
說起利用環境中的各種道具進行打鬥,可能成龍的動作喜劇廣為人知。1976年的《半斤八兩》中許冠文在廚房一段打鬥,應該算是極早的使用這種橋段的香港喜劇了。

這場戲也是一場追逐戲,在追逐中許冠文和被追的人紛紛在食堂拿起各種食材打鬥,用香腸當雙節棍的畫面,也成為影史經典。
(五)、搞笑的動作與尷尬的氣氛。
許冠文電影中經常有自己一本正經的做著誇張的動作,和周圍形成強烈地對比,從而產生極為尷尬的氛圍,這種尷尬產生了喜劇效果。

《賣身契》中兩段誇張動作與尷尬氛圍的戲份,上圖是許冠文十分想上節目,因此認真賣力的跳舞。下圖是許冠文誤入電視台正在排演的節目,自己誤打誤撞進入演出。趙麗蓉當年的小品《如此包裝》和此段戲有異曲同工之妙。

《雞同鴨講》中,為了免費打廣告而在新聞拍攝中,打起廣告牌的許冠文。
(六)、 將日常的場景與誇張的故事結合

《半斤八兩》中電影院搶劫一段戲堪稱經典,石堅演的惡人頭子率眾在電影院打劫,電影院的觀眾先是以為好笑,槍聲響後被一排一排交出財物。

《新半斤八兩》中異曲同工的自助餐式打劫,兩段戲都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用在了打劫的故事中,既嚴肅又好笑。
(七)、下半身笑話

《雞同鴨講》中許冠文因為屬下總動屁股,於是編了個冷笑話,說屬下動屁股就是再吃口香糖。香港電影中從不缺乏用屎尿屁和下半身開玩笑,從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妥的。
(八)傳統橋段的形象化

銀幕外的生活中積累了很多笑話,這些笑話經常在生活中說,本身就是極好的電影橋段。《半斤八兩》中本來聽著電視節目做菜的許冠文,因為許冠傑和許冠英把節目調到健身操,許冠文開始給雞做健身操。

《賣身契》中 許冠文身上沾滿了速干膠。

《賣身契》中許冠英發明的體驗電視機,電視上放什麼,體驗的人就體驗到什麼,剛開始是言情,後來電視轉檯變成打人。這種經常說的笑話完全被搬上了銀幕。
(九)、扮女人
扮女人絕對是喜劇中的常用橋段,達斯汀霍夫曼扮女人十分出名。周星馳也經常在自己的電影中扮女人。許冠文在《賣身契》中扮女人,在《雞同鴨講》中更是扮了一個印度女人。

(十)、賭博
1974年的《鬼馬雙星》中,許冠文就是一名千術高手,通過賭博的驚險刺激創造懸念,製造笑點,許冠文也算是賭片始祖了。

《新半斤八兩》中許冠傑和許冠英用透視眼鏡創造了數段搞笑情節。

三、貢獻

許冠文最為人公認的貢獻是開創了本土市井喜劇的先河。如上文所述,在許冠文之前,立足香港本土,講粵語,用粵語流行文化的電影極少。而許冠文一出,粵語電影勢頭一下子扭轉過來。正如同其弟弟許冠傑對香港音樂的貢獻一樣,以前香港流行音樂一直為歐美樂壇統治,最流行的歌都和歐美接軌,粵語歌被認為是市井的不入流的歌曲。許冠傑用粵語唱香港人自己的生活,讓粵語歌進去了大眾流行文化。在香港影壇,邵氏一家獨大之前,還存在國粵之爭,邵氏60、70年代一統江湖後,粵語片不斷勢微。許冠文讓粵語電影重新回歸主流,而自此以後粵語電影一直佔據絕對的主流。
許冠文不僅重新讓粵語片佔據絕對主流,其對香港喜劇類型片的貢獻有目共睹。這點上,我並不認為許冠文僅僅只是開了中產階級文化市井喜劇的先河。許冠文雖然扮演的角色是小市民,生活也貼近香港底層民眾的生活,但許冠文表現得並非如好萊塢一樣的中產階級倫理喜劇,即區別於許氏之前香港喜劇的第三種。也區別於80年代中產喜劇代表「富貴逼人」系列。許冠文喜劇的內容複雜,橋段多樣,幾乎後來香港喜劇電影中用到的所有橋段,都能在他七十年代的五部喜劇中找到。賭片、雜耍式的動作、驚險刺激的場景、誇張的肢體動作、販賣尷尬氣氛、講冷笑話、扮女人等等等等,這些橋段日後被不斷翻新,不斷重複使用。在敘事上,雖然許冠文還有李翰祥片段化的弱點,但隨著一部部作品的改善,許冠文將各種橋段用人物穿起來的功能不斷增強,這種故事弱化,橋段先行,最後度橋的方法日臻成熟,也成為香港喜劇不斷無厘頭化的重要原因,在這個意義上,許冠文並非市井喜劇的開創者,他是香港喜劇的開創者。
許冠文是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當年也是有名的高材生。去電視台做的節目《雙星報喜》極為成功,各種即興創作的笑話十分受歡迎,也算是國內脫口秀的老祖宗了。其實同是喜劇導演的王晶也是港中文的高材生,因此才能寫出《鹿鼎記》中「反清復明只是一個口號而已,真正聰明的都當官去了」這樣的台詞。而許冠文電影中很多不經意地台詞總能撓到香港人的心頭。

《賣身契》中嚴肅而又搞笑的對白

《摩登保鏢》中戳中香港人淚點的台詞
從許冠傑的「光榮隱退匯群星」上的發言來看許冠文一直都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毫不忌諱的說自己愛名愛利。這點如果從電影人物的心態分析的話,許冠文的電影又與日後的香港喜劇極為不同。許冠文塑造的人物雖然也是小人物,有時候也很倒霉,多數情況下還十分的有小聰明。但是許冠文本身還是精英氣質濃重的人,他雖然演著小人物,但心裡應該並不認可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他用一種知識分子式的,和小人物保持一定距離的方式,俯視著觀察小人物,因此可能更能提煉出小人物的辛酸,表演出小人物的可笑之處。這是他成功的地方,但是也恰恰因為這種精英的氣質,當80年代群豪並起,各路人馬都無節操無下限的展示小人物,表達小人物,這種和小人物的距離感的優勢,慢慢被小人物的自居者所打敗。直到後來,本身就是小人物並且樂於用小人物姿態去看世界,從諷刺式的搞笑變成自嘲式的搞笑的周星馳的出現,香港無厘頭喜劇到了他的完全體。許冠文也在《豪門夜宴》中和周星馳完成了交接。
許冠文的喜劇,除了他自己的編導演的魅力之外,兩個傑出的弟弟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原因。許冠傑作為香港粵語流行樂的開創者,本身即是香港文化中ICON式的人物。他為早期的五部電影創作的主題曲為電影大賣立下汗馬功勞,而他的個人魅力更是無人可替。

《新半斤八兩》中這段打劫戲,許冠傑說強盜頭子唱歌難聽,強盜頭子不服,說你上來唱,你唱的好嗎?許冠傑毫不客氣的說了這段話,這個橋段帶來的喜劇效果絕對是無人可替的。
許冠英倒霉蛋的長相也成為永遠難忘的經典,三兄弟分手後,他因為和林正英。錢小豪的合作,又稱為香港茅山道士殭屍片的符號。其實他本身也是多才多藝,歌也唱得很好。

四、餘論

談許冠文和香港喜劇電影,現在好像已經成了一個比較過時的話題。畢竟即使是黃金時代的香港喜劇,觀眾也越來越少。而以前那種由一群職業的創作者創造笑料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以前笑絕對是稀缺資源,春晚上的一個小品能把大家逗半年,周星馳的一部電影成為無數人無數時間的談資。但現在段子手遍地,各種段子層出不窮,喜劇從小部分人的創作珍寶,變成了淹沒在無限段子中的蒼白無力的垃圾。前兩天看了寧財神回顧《武林外傳》的文章,他也感觸到,《武林外傳》是他的創作,以後網路時代全面到來,網路喜劇都是請一堆對段子手來寫,他一個人怎麼比得了一堆人。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還是香港喜劇的延伸,但是這種方式又缺乏單個創作者對作品整體性的構思產生的更為雋永的笑果。

(如《神算》中,最大的笑點是故事整體的構思,這種巧妙的笑料需要敘事上的配合,因此獨立的作者十分重要,同樣的例子可以參考郝建的《扶不扶》。
在這個被信息慣壞的年代,我們還是缺乏「作者式」喜劇,作者靠著長時間對整體故事和人物形象的打磨營造的笑點要高於各種網路段子的穿插。而不管時光怎麼轉變,如同李小龍的功夫片,周星馳的喜劇,許冠傑的歌一樣,許冠文的喜劇還是會在一定範圍內,成為小眾不斷緬懷的對象,因為他們在形式上創造了經典,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這些形式永遠都能激起人們心中的好奇,讓我們感受到某種永恆的東西。
最後,送上一張福利,年輕時的白娘娘!


我很佩服許冠文的心態——已然是「大哥」,卻從未把自己當「大哥」,很難得。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好比花季雨季的少女,正是蓬勃向上充滿生機與魅力的年紀。所有的電影,都處於一種向上的勢態,這不僅讓整個產業具備很多的機會,也給了多數電影創作者「開天闢地」的土壤。在很多類型並沒有形成標準的時期,每一個人都有確立「標準」或者地位的機會。邵氏影業在武俠領域,給了李翰祥、胡金銓、張徹等創作者展示才華以及奠定地位的機會;李小龍的橫空出世,不僅讓英語詞典里有了「Kung Fu」,也讓功夫電影確立了一套似無實有的「標準」。在那個時期的香港電影,就像一片待開發的富饒土地一樣,充滿生機,充滿機會。

許冠文很好的把握了這樣一個機會,或者說,他很好的在一個時代環境下,幹了一件正確地事情——創作具有鮮明風格的喜劇電影。由此,他開闢了一個屬於「許氏」的喜劇時代,奠定了「喜劇電影前輩」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一套「香港喜劇電影」的標準。

儘管香港電影在那個時期已經有「喜劇電影」,但大多都屬於比較「閉門造車」樣式的傳統喜劇,包括《七十二家房客》、《風流韻事》等,跟老大爺街邊講笑話似的,沒有太多風格和喜劇特色。隨著美國電影怪才伍迪艾倫的風生水起,香港電影也開始呈現喜劇模式的轉換。而這種轉換的領頭人,便是許冠文。

從《大軍閥》的銀幕初次亮相,到《聲色犬馬》,許冠文還處於「只表演,不風格」的階段,導演怎麼安排,就怎麼演。這樣的喜劇屬性,更多集中在導演本身。而從他自立門戶,創建「許氏兄弟公司」開始,他有了創造風格的機會。於是,香港電影迎來了《鬼馬雙星》、《半斤八兩》、《摩登保鏢》等經典作品。僅僅憑這幾部,許冠文在香港喜劇電影界的地位,就已然「大哥」級別。

但他並沒有在隨後的九十年代、新世紀初,以「大哥」的姿態乘勝追擊,更沒有仗著「大哥」的地位橫衝直撞。

他選擇了淡出。

就好比很多人喜歡談論的那樣,許冠文和周星馳在《豪門夜宴》里的「雞頭雞屁股」橋段,便是一種態度表達。他不喜歡爭,或許是因為年齡,但更多的還是心態。真正的藝術家,有時候,並不在於自己有多突出,而在於是否能夠讓更多的人突出。

許冠文很淡然的讓自己的輝煌停留在了七八十年代,而讓周星馳等人的輝煌得以延續並逐漸光大。《寶貝計劃》的出演,毋寧說是一種老當益壯,不如說是一種推波助瀾——讓新時代的喜劇電影,展現更多的可能。

開創香港喜劇電影風格,創作經典喜劇電影,幫扶喜劇電影人才,助推更多喜劇可能,這便是許冠文對香港喜劇電影的貢獻。

他是香港喜劇電影界當仁不讓的前輩」大哥「,但他甚至到現在也並沒有把自己定位在「大哥」的位置。而是一如既往的,戴著一副眼鏡,腆著微胖的臉,嘿嘿的笑。

你說他「冷麵笑匠」,我說他「淡容心腸」,很是佩服。


喜劇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一向不太受待見,拿過最佳電影的喜劇便只有包涵功夫元素的《少林足球》和《功夫》,而出演喜劇片而拿到最佳男主角的更是屈指可數,其中許冠文是第一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出演的電影叫《摩登保鏢》。另外兩位獲得最佳男主角的喜劇演員分別是第二屆的麥嘉(《最佳拍檔》)和02年的周星馳(《少林足球》)。

其實比起麥嘉、馮淬帆、岑建勛這些我小時候很喜愛的喜劇演員而言,許冠文的長相真的很沒有辨識度——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從風格來說,許冠文的確開創了香港喜劇的「鬼馬」時代。所謂「鬼馬」,我個人認為就是「精靈古怪」、「出人意料」的意思,帶有非常強烈的本土草根氣息的小聰明,以致經常弄巧反拙、鬧劇頻出,讓人覺得滑稽可笑。至於有沒有像 @索思 說的那樣參照了國外喜劇演員的套路我還真沒研究。

至於周星馳跟許冠文的喜劇傳承關係,我個人感覺真的有,特別是周星馳早期的表演風格,確實跟許冠文電影裡面的搞怪橋段有點像。跟他後來在屏幕上經常大膽創造違和感、販賣尷尬氣氛(比如《少林足球》跟大師兄唱K的一幕)來製造無厘頭的笑料相比,其實是相對保守的。

一句話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覺得很簡單:許冠文的確是香港喜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將市民心中的搞笑形象提煉得淋漓盡致,是後起的香港喜劇演員必須學習模仿的對象之一。


許冠文的電影總結起來就是:雖然拍的是喜劇,但卻有著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雖然講的是香港市井故事,但卻帶著帶著知識分子的氣質與思考。這種互為矛盾的特徵是整個香港喜劇電影乃至香港電影中極為罕見的。

先從許冠文出道說起。許冠文最早和其弟許冠傑在無線主持《雙星報喜》,後被李翰祥看中,於1972年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大軍閥》。之後又相繼拍攝了《一樂也》等三部同樣是由邵氏出品的影片。
1974年,許冠文離開邵氏加盟鄒文懷的嘉禾。表面上看,許冠文離開邵氏的原因和當初鄒文懷一樣,都是因為票房分紅的原因。但我個人認為,除了這一點,還有一個通常不被人提及的原因,那就創作觀念的差異。


為什麼這麼說呢?縱觀邵氏電影你會發現,無論何種類型的影片通常都會有一種濃郁的家國情懷存在於其中,而和香港這個城市卻有意無意的存在著一種距離感。反觀許冠文離開邵氏後拍攝的第一部影片《鬼馬雙星》講述的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具有濃厚香港市井味道的故事。

拍攝《鬼馬雙星》的時候,正是香港經濟起飛,全民掀起股票狂潮的時候,人人都試圖通過投機來實現自己的發財夢,而《鬼馬雙星》恰好準確地把握住了當時香港社會中的這種思潮。其次,主人公在監獄裡感嘆做苦工賺不了錢,從技術層面來看,是為人物後來的行為找到了一個動機支點,但更重要的是,這番話無疑是當時整個香港市民階層的心聲。因此,在《鬼馬雙星》中主人公抽老千的行為非但沒有受到道德的批判,反而獲得了巨大的認同。這種認同來自觀眾的共鳴感,源自對社會集體心理的準確捕捉。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在我看來,這種對港人心理的撲捉,對香港社會思潮的展示,不僅是對香港喜劇電影的貢獻,更是對整個香港電影的貢獻。比如警匪類型的《無間道》,其實很好的反應了港人在97後,對於自己身份(英國人?中國人?香港人?)的模糊與不確定性。

許冠文最被讚譽的影片是《半斤八兩》。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在講述故事的技巧上,相較於《鬼馬雙星》更為成熟。尤其在喜劇手法的處理上,除了利用諸如「錯位」等情節設計的喜劇效果外,還有就是在對人物的塑造和定位時就已然埋下了喜劇的因子。當然,除此之外,《半斤八兩》還有一點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對投機行為的反思。而這種反思並不是通過故事直白的表達出來的,它是潛藏於人物自身的,交織在性格與人性之中。換句話說,在《半斤八兩》里,沒有簡單粗暴的對與錯,沒有簡單的讚揚與批判,它呈現的是在投機背後顯現出的人的複雜性。

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的許冠文電影是《雞同鴨講》。在這部影片中,許冠文的電影有了一個更大的突破。在展現市井化的生活的同時,還注入了對東西方文化的思考。這種設置和處理方式,在後來的徐克的《黃飛鴻》系列裡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升華。所以,許冠文的電影對於香港電影最大的貢獻:1、故事的本土化 2、撲捉港人的社會心理 3、體現了喜劇自身應有的人文價值 4、告訴後來人:喜劇不是TM的鬧劇


許冠文對香港電影的影響跨越時代。

他令香港電影風向由國語轉成了粵語。在許冠文之前,粵語電影代表低端劣質,受眾狹小。邵氏財大市場廣,國語電影才是製作精良的高大上。許冠文自被由搞笑節目《鬼馬雙星》挖掘,與弟弟們製作了同名電影之後,霎時風靡大街小巷,粵語片自此勢不可擋,直至今日。

他承接了李小龍,作為嘉禾最重要的一張牌與邵氏交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香港電影的格局。
鄒文懷叛走邵氏,創立嘉禾,頭一位是給邵氏沒瞧上的李小龍。萬人空巷,票房奇蹟,刷新紀錄,不一而足。未幾,李小龍猝死,嘉禾根基未穩,叫座也沒什麼人,不像邵氏基底厚枝葉茂。就在嘉禾前力已盡,後勁未繼的關鍵時刻,又一枚被邵氏沒瞧上的許冠文michael哥,一炮而紅,自此坐了票房冠軍數年。嘉禾也站穩了腳跟,逐漸壯大。

他及他的喜劇電影是香港草根文化的代表。
他的電影,描寫市井,描寫小人物,諷刺刻薄,貪小便宜的老闆。這種段落式笑話的電影,現在看著小兒科,他之前卻也很少見。同樣,在許冠文之前,喜劇也並沒有成為一大脈的主流類型片,與他同時,成龍等的民初搞笑武打片也是同時具有搞笑和功夫兩個賣點。許冠文的喜劇片,是香港七十年代的幾個關鍵詞之一,之後才是八十年代的新藝城和九十年代的周星馳。而他電影里的經典段落和典型標誌,比如石膏脖子套,給雞做健身操,香腸雙截棍,也超越了電影本身,成為了文化記憶符號。
能成為文化標杆,一定有笑完了還能留下點什麼的能力。許冠文本身是港大高材生。還有他令人髮指的勤力。志雲飯局上他說,老闆讓我回去用一個月寫笑話,我以為是一天,結果熬了一晚上,第二天交了貨。這段說話印象深刻。

以上這些影響,有時代的裹挾,更是他個人的奮鬥。想起許冠文,就想起七十年代的香港,草根,朝氣,拼搏,向上。
他是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


許冠文對香港喜劇的影響
等同於
許冠傑對香港歌壇的影響


四十多年後的今天,突然想起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鐵板燒,好像很搞笑。隨即找來重溫。

隨即知道他叫許冠文。後來知道了許冠傑,許冠英。一口氣看完了三兄弟的全部電影,許冠傑的最佳拍檔系列,許冠英的文才系列。

聽了許冠傑的所有專輯。

查了三兄弟網上能查的很多資料。

寶藏啊。

只恨作品太少。太少!

我的意思是,半斤八兩,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那樣的歌曲旋律響起的時候,真不是蓋的。


比起周星星的喜劇風格,我更喜歡許氏三兄弟的喜劇。(這不代表我不喜歡周星星的喜劇。)


影人:許冠文

性別:

出生日期:1942.9.3

出生地:中國廣東省番禺市

職業:演員、導演、編劇、製片

代表作品:[半斤八兩](1976)、[摩登保鏢](1981)、[搶錢夫妻](1993)、[賣身契](1978)、[雞同鴨講](1988)、[寶貝計劃](2006)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好比花季雨季的少女,正是蓬勃向上充滿生機與魅力的年紀。

產業興旺,也給了多數電影創作者「開天闢地」的土壤。

許冠文很好地把握了機會,開闢一個屬於「許氏」的喜劇時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一套「香港喜劇電影」的標杆。

天生喜劇人

許冠文登上香港喜劇演員「一哥」寶座之前,已是香港最好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之一

許冠文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系,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回港後先後任職中學教師和廣告策劃。

和所有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工作換來換去,總覺得自己都不是那塊料。

就在許冠文茫然之時,已是著名歌星的小弟許冠傑拖他去主持電視節目《雙星報喜》。

▲兄弟倆的喜劇天分在這個節目中得到充分發揮,大受觀眾歡迎

1972年,李翰祥為[大軍閥]物色演員,發現了電視中渾身喜劇細胞的許冠文,像撿到寶貝一樣,趕快邀請其參演

▲許冠文飾演的「大軍閥」,讓他從主持人變身喜劇一哥

「李翰祥讓我知道電影是怎麼回事,原來導演可以這麼偉大!」

而從小熒幕跨越到大銀幕上的許冠文,毅然決然的辭去電視台工作了,開啟了自己的喜劇大師之路。

開宗立派

[大軍閥]的成功,讓已經30歲的許冠文明確了人生方向——喜劇。

許冠文積攢多年的喜劇才華終於可以釋放,他親自編寫[鬼馬雙星]的劇本,交給老闆邵逸夫。

許冠文還希望能夠和邵氏公司合資拍片,平分利潤。不過六叔當即就以劇本太差為由,拒絕了他。

許冠文沒有放棄,他轉而找到了正因李小龍逝世而陷入困境的嘉禾影業,獲得大力支持,影片順利開拍。

▲[鬼馬雙星]中還能看到李翰祥的喜劇風格,但許冠文自己的風格也開始顯露

影片一經上映,「許氏喜劇」席捲全港,收穫好評如潮,一舉打破了李小龍之前的票房紀錄

1974年,許家三兄弟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成立許氏兄弟電影公司,之後凡是其出手的影片,全部都獲得當年的票房冠軍。

「無厘頭」創始人

與通常的喜劇演員不同,許冠文相貌普通,沒有特殊的喜劇效果,更沒有一出場就引人發笑的存在感。

許冠文在表演中很少刻意地擠眉弄眼,甚至經常毫無表情甚至極為嚴肅,笑點由身份、對白、處境引出

▲兩個嚴肅的人,一本正經講段子是許冠文的一大特色

在許冠文的電影中,他越是不笑,觀眾就越是笑的厲害,他也因此收穫了「冷麵笑匠」的稱號。

許冠文之前,香港的喜劇電影形式較為單一,除了拿歷史趣聞插科打諢(如[大軍閥]),就是一些風月電影(如[騙財騙色])。

▲[騙財騙色](1976),情色喜劇大行其道

但自[鬼馬雙星]開始,許冠文在電影中融入粵語流行元素(許冠傑的主題曲),故事背景設置在香港。

最重要的是,人物均為香港底層小市民,經歷的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事,通過語言、動作將其誇張,製造笑點。

▲許冠文勢利狡猾、許冠傑正直善良、許冠武老實受欺負,三兄弟的招牌形象

越來越鬼馬,越來越無厘頭,是許冠文所開創的全新香港喜劇風格,並親自將其發揚光大,開創了一個時代。

直到90年代,周星馳出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香港「無厘頭喜劇」領上巔峰,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文 | 涵葛格

編輯 | 哈撒給

圖 | 饕餮毛


內地人評香港電影,真的是隔靴搔癢。
優酷的《青年電影館》專門製作了一期《許冠文十種喜劇境界》,題主花30分鐘一閱,就清楚了

視頻封面青年電影館03:許冠文十種喜劇境界視頻


如果說黃子華的棟篤笑是草根的.. 笑中有淚... 那麼許冠文的棟篤笑更多體現了典型的香港中產階層.. 英式冷幽默... 其章法不如市井式般自嘲接地氣.. 詞句間的sense更是需要反覆細啄方知其深意.. 所謂之冷麵笑匠... 我所出生的年代星爺電影無疑影響至甚.. 沒想到鼻祖竟是學貫中西的許冠文先生.. 舊式港產片又多了一個值得珍重的理由了!


許氏的電影更像一次承接,由文人雅趣(李翰祥)過渡到到市井地氣,在底層逗樂的基礎上,施以說教,於此,這也是香港電影一脈相傳的核心。


許冠文團隊合作,周星馳單打獨鬥,無論誰先誰後,都是時代潮流。


現在沒電影可看了,過去的好經典啊


不管許冠文還是周星馳,他們的崛起都有「時勢造英雄」的意味,7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與電視工業的爆發給予許冠文將電視趣劇變成電影喜劇的外部環境,90年代周星馳的旋風則有97「大限」之前港人渴望以笑過渡的外部土壤存在。
他倆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受歡迎程度橫跨了三個時代,70、80到90年代初許氏兄弟在票房上的傳奇無需贅言,90、00到10周星馳的神話地位更無需贅言,雖然因為時代的原因內地很多人輕視了許冠文的作用,但作為香港電影的喜劇名家,他對本土類型的貢獻不會遜於星爺。


讓我知道叫冠文的竟有這麼牛逼的人


推薦閱讀:

周星馳的電影為啥都是這個公雞碗?
第 33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有哪些亮點和槽點?
香港電影落寞了十年,今後十年應該怎麼救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沒落的根本原因是香港回歸嗎?
如何評價《無間道》三部曲?對香港電影有何影響?

TAG:影視 | 香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