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心中承認的藝術造詣最高的相聲演員是誰?
自打德雲社橫空出世之後,相聲正式在娛樂圈有了一席之地,好壞暫且不論,就說曲藝之鄉,也是多數相聲演員的發跡地——天津,當地人對哪些相聲演員特別喜愛甚至崇敬?
「今天是我從藝80周年,來這麼多人,我真是受寵若驚,有點小題大作了——你們看我值嗎?」
「值!」
魯豫有約馬志明說他爸爸那陣受迫害,整個人都很警覺,天天回家總有一個男的跟著他,馬三立特別害怕(能不害怕嗎,這麼瘦打不過啊)憋了好長時間才敢問上前去問這個總跟著馬三立的人,那人回答說:我跟著你的原因是害怕有別人欺負你
這待遇夠高了吧「人總是要死的。我有一個最後的請求,就是在我過世後,請將我喪事從簡辦理,我不願讓各級組織再為我費心費神;同時我的朋友、學生和再傳弟子也比較多,所以不搞遺體告別,不接受花籃、花圈、輓聯,不接受錢物。我畢生只想把笑留給人民,而不能給大家添麻煩,給國家浪費錢財。我衷心祝願相聲繁榮,人民幸福,國家富強。」
這是2003年馬三立去世前夕留下的遺囑。馬老說了八十年,沒把別人逗笑這是第一次。
在天津群眾基礎最深厚的相聲演員,恐怕還是馬三立。
這個不服還真不行。
在我心裡馬三立是對口的第一,劉寶瑞是單口的第一。
【我感冒了。等我感冒好了,就回來給大家說相聲。】
這是那年您說的,
那時候我在古文化街附近的四合院住,新安廣場在放禮花,電視機里放著馬老生著病給大家拜年。
我今年21歲了,
您感冒應該好了吧?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永遠都忘不了在電視里看的這一幕。
我爸爸媽媽都在嘆氣。
馬三立,馬老。
除了三爺還有誰?
這問題太難了吧……天津是個直轄市啊,有多少人?這個「心中」是什麼範圍?
本人不是天津人,在加拿大上學,認識幾個天津人。就我認識的這幾位,風格都百變:
有一位壓根就不聽相聲的;有三位是德雲社的真愛粉;還有一位是尹笑聲和少馬爺的崇拜者(這也挺奇蹟的);剩下兩位是「聽相聲,但哪個園子都去,尤其外地朋友來更要帶著去,沒有最喜歡的」。
這問題得讓天津人民大範圍回答,然後統計,誰被提的最多就是誰。不過看現有回答,想了想,應該是馬三立吧。
不過天津確實可以說是曲藝之鄉啊,幾個人里就一個不聽相聲的。擱在西安,找幾個人問問喜歡哪個相聲演員?先看裡面有幾個聽相聲的吧。這個問題分怎麼看,也基本屬於見仁見智的,但籠統的說,應該可以大致的說說。咱就說點好的吧。
先說張壽臣,這個基本沒有懸念。無論是從自身水平,還是能給後輩留飯的創作能力,都當之無愧。從其徒弟也能看出來,小蘑菇的洒脫也好,康利本的洋鬧也好,基本功足見得了。我比較喜歡他的單口,他的對口怎麼說呢,不知道是因為錄音的緣故,還是當年就那麼說,總感覺沒伸開,可以參考他和陶湘如的地理圖和開粥廠,就是為了那個灌兒,當然也可能和這兩塊活有關。他的單口還是值得說道的,網上現在有兩版《三近視》,一個9分鐘,一個13分鐘,我一直認為是同一個錄音,快慢是因為錄音技術的問題,直到在其中一版中聽到一個口誤之後,才確定是兩版,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這兩版的台詞兒、口風兒、語氣等等,完全一樣,而不是「基本」一樣,所謂少馬說三爺是的「死綱死口」也不過如此。對比一些非著名演員滿嘴插花轍,那就接著插菊花去吧。
遺憾的是,名師的高徒多命運多舛,碩果僅存的田立禾先生應該是得了壽爺真傳,路子基本是壽爺教出來的。但是,也可能是脫離了當年的時代,還是受困於後來的時代,田先生的活總感覺伸不開腰。其中不能不說的是哭論,這段活是壽爺的原創,也是壽爺的真事,他的錄音咱沒通過,但田先生這塊活可謂傳神,應該是深得真傳,我曾經在聽這段活的時候,確實能聽出眼淚來,說是被催眠也好,容易入戲也罷,這種真實場景的還原和人物的代入感,不是一般人來的了的。劉立福曾說過陳士和的一句話,說樂了容易,說哭了難,此之謂也。同理,家庭倫也是。馬氏相聲。因為三爺說的相聲來源於天津人的生活。
天津人很看中歸屬感,如果你的作品裡有天津元素,那毫無疑問,你就是「自己人」。同理的還有,在天津,只有在公共演講和上課回答問題才用普通話,平時都用天津話,因為只有天津話才能讓他們覺得你是同類,而且不裝逼。天津人熱愛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天津人對於富有津門生活氣息的作品非常喜愛。
在外漂泊四五年,想家的時候就會打開相聲廣播,覺得聽到老先生們的聲音就是家的味道。
郭德綱很多人喜歡聽沒錯,但是他在大家心裡的地位的確上升不到多高的水平。可能楊氏父子的肉爛在鍋里,還有楊光的快樂生活都更受天津人喜愛一點~
論相聲底蘊,全國真沒有哪個城市比得上天津,但是各位老鄉也別噴人家外地朋友啊。。只要喜愛相聲的,那咱們都是同胞~
漂泊多年,依舊改不了一身的市井氣,看到小閨女手裡有吃的,總想過去說:好吃嗎?給二掰藏藏哈哈哈哈
我以一個外地人身份觀察,覺得說天津人也要看什麼人,天津人也不都是內行。馬三立是文化符號,確實深入人心;但是聽過《逗你玩》的和聽過馬趙《對春聯》的人數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因為我見過土生土長的天津同學跟我說「我就耐聽郭德綱」的,以及唱「四了季的清香」的太平歌詞的;天津德雲社沒開起來也不完全是因為天津人不吃其藝術,您看郭德綱、岳雲鵬去天津開專場,依然賺得盆滿缽滿。所以天津人的口味其實也有「傳統派」和「流行派」之分。
至於馬三爺作為文化符號的地位,可能與具體的藝術的關係沒有那麼密切,天津的綱絲可能覺得「相聲只要搞笑就可以了,在讓我樂這一點上,馬三立和郭德綱是一樣一樣一樣的——!」
最高當然是馬三立!馬三立!馬三立!
要是說出還健在的相聲演員名字的人,都不是人了。
天津有相聲五檔,張壽臣、侯一塵一檔;馬三立、劉寶瑞一檔;常寶堃、趙佩茹一檔;侯寶林、郭啟儒一檔;戴少甫、於俊波一檔。十位大師,這是天津人封的,何人超越
第一梯隊:馬三立、張壽臣、郭榮啟、侯寶林、劉寶瑞、趙佩茹;
第二梯隊:常寶霆、白全福、馬志明、郭啟儒、田立禾、魏文亮、尹笑聲、李伯祥、高英培、趙心敏、班德貴、范振鈺、王鳳山、張慶森、王世臣、佟守本、張永熙、於寶林、馮寶華、馬季、侯耀文、石富寬、謝天順、高德明、閻笑儒、尹壽山、郭全寶、張振岐、朱相臣、蘇文茂…………
第三梯隊:趙津生、劉文步、姜昆、李金斗、唐傑忠、侯震、于謙、高峰、王自健、陳朔、裘英俊、于丹…………
…………
第N梯隊:郭德綱、岳雲鵬、朱雲峰、張鶴倫、閆雲達、高曉攀、賈旭明、張康、張文順、李文山、邢文昭、張亞信…………
歲數小看的太少,馬三爺等老前輩的聽著很喜歡但畢竟看的少聽得少,真正看的多點的最喜歡侯耀文了。。。不過話說但問天津人最喜歡誰不太好找到準的回答,因為容易打起來(自我摺疊)
我是打心眼裡喜歡高英培的,津味兒最濃厚。其他老先生也許是格局比較大,面向全國觀眾。但是高老師的包袱和倒口真的是很多只有天津人能懂。
馬志明
于謙全家。
我喜歡,張番劉全淼,春山許建,裘英俊于丹。
大師:馬三立 張壽臣 侯寶林
准大師: 劉寶瑞 趙佩茹 郭榮啟 馬志明 馬季 常寶霆 蘇文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