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 測試結果穩定嗎?

我一個學心理學的同學告訴我說這個測試結果是比較穩定的,但素我在不同時間段做同一套題測出來的性格類型差異很大。最初的時候我是ENFP,後來我是INTP,現在是ISFJ。。。與之相關的是我在外界環境中受到的壓力是上升的,變色龍默默路過~


謝邀

可以穏也可以不穩∠( ? 」∠)_

材儲的測試我不能直視,我做的是這個版本的
http://types.yuzeli.com/survey/cognitive
INTJ 很穩定……

根據《心理類型》來看,人的核心功能是不會改變的,而內傾和外傾是一種欲力(心理能量)流動的方向描述,人本身四種功能是都存在的,只不過分為優勢功能和劣勢功能,我的理解是……
劣勢功能看優勢功能的臉色喝湯,劣勢功能的心理功能是普遍被優勢功能剝奪的,有些甚至沉入了無意識,但這不代表這些功能就此失去了作用,它依附於主要功能,收到扭曲/修正,然後以一種近乎帶有主觀偏見的模式發揮部分功能。

順便,即使發揮功能,這種功能依舊不是個人價值取向的主體部分。
舉個栗子,我的主導功能是內傾直覺,這就代表我的心理能量的運作是主觀的,或者說,我的態度是以主觀來評價客觀事物對我(主體)的意義,又因為是直覺功能為主,我對事物的理解是抽象的,受無意識影響/扭曲而迅速領悟的,這時候為了保證領悟的純粹性,外界事物/事實的流入就被壓抑/拋棄了一部分,我由外界刺激產生了領悟,雖然Ni導致我的Se很低,其他模式也可以根據功能的特點有相應的運作方式。只是根據我的描述,別人說我的看法不切實際,因為基於主觀,我拋棄了觀察到的不喜歡的部分,讓事物往其它方面發展,我既然看得到這種結果,也就能拿出相應方案去改變,他者做不到才覺得不切實際,我個體的評價是,這種扭曲/修正過的事物於現實而言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 ̄)╭。

嘛,就醬……行為類型受到環境的引導發生改變很正常,尤其是「冷漠型」的外傾,只是和外傾相比,除非收到持續不斷的壓迫,內傾更傾向於尋找讓自己舒適的環境……

以上=_,=


一、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夕照雪
a.如果題主問的是,MBTI測試的結果穩定嗎?
答案就是,大部分情況下是穩定的,但是有前提,後面說。
b.如果題主問的是,一個人的MBTI類型是穩定的嗎?
那麼根據MBTI和榮格的心理類型的理論,這是穩定不變的。

二、解釋一下,為何題主「在不同時間段做同一套題測出來的性格類型差異很大」?
a.題主所做的想必是才儲(或其他免費版)的題吧?
正版的MBTI測試,在中國最少也要300多RMB(這是STEP I的價格,STEP II更貴),一般人不太可能常年沒事買一個測著看結果。所以很不幸,題主測了這麼多次,想必對MBTI也很感興趣,但才儲的題是盜版的。沒有冒犯李澤和才儲的意思,但我很懷疑他們的MBTI量表是否都經過了信效度測試。至於他們在題目中使用的語言(且不論他們是翻譯的,還是自創的),真的不敢恭維。(無論是28題版、93題版還是328題付費版,很多語言都有問題。)

b.題主是自己一個人在網上做的題吧?
一個規範的MBTI測試流程(當然,測試也必須是正版的。)是必須要經過MBTI施測師(CPP認證)輔助才能完成的。這其中施測師的工作,包括做測試前的說明和心態調試,測試後的諮詢(這部分內容結束,一般才能確定一個人的MBTI性格類型)以及報告解釋。題主每次做的都是盜版,而且都是自己在不明白狀況的情況下測試,結果自然沒有任何意義,就更加談不上穩定不穩定了。

三、再來聊一下@馬占凱 的答案。
沒有冒犯的意思,我個人也很喜歡搜狗輸入法,向發明者致敬。
但就這道題的答案來看,我有以下觀點與您相左。

「曾經給身邊50個以上的人測過mbti」——也是才儲的題吧……

「1,mbti本身是個性格類型系統,本身的準確度有限,貌似是70%多?比筆跡學的準確度要低些。當然,比星座是靠譜太多了。四個維度的區分還是相當明顯的。但是,強行把人分類的系統在個體上總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
a.據我所知,MBTI的理論在總體上沒有這樣的一個所謂的「準確度」之說,在局部上倒是有,比如我們認為最終性格類型(Bestfit)的報告有80%以上符合就可以了,等等。
b.拿MBTI與筆跡學比,和說MBTI比星座靠譜太多,是完全矛盾的兩種觀點。筆跡學也是偽科學。(維基百科: 筆跡學 and 用筆跡判斷性格是否有合理性? )
c.MBTI的理論不是強行把人分類了,而且認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維度上,會有不同的傾向。至於不符合,會有,還是a中的觀點,我們認為最終性格類型的報告有80%以上符合就可以了。其他不符合的部分,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童年、父母、成長環境、受教育背景、文化等等等等。當然,也有可能剛好這部分的性格或行為,生來就不是典型的(MBTI性格類型)。

「2,mbti的測試題主要是外國人編寫的。很多用詞我個人覺得翻譯的本身就有問題。例如,你覺得你富於邏輯和敏感?這樣的問題本身就很難理解,我覺得這才是造成測試變化的最大原因,我測了這麼多人,現在再看問題有時候仍然不是特別明白。另外,有些題目其實未必答題者能夠準確答出,例如,你是否一個拿起行李就走的人,很多人未必行動和回答一致。調查問卷的有限性如此。回答未必能夠顯示行為。」
用的是才儲的題吧,不做過多討論了。

「3,mbti系統的偏向性靠左或右的答題數目,對於7道題測一個類別,往往不夠。尤其是左3右4的情況。」
這部分的解釋,要用到二、b.中的答案:「一個規範的MBTI測試流程(當然,測試也必須是正版的。)是必須要經過MBTI施測師(CPP認證)輔助才能完成的。」僅僅靠做測試,即使是正版(盜版自不用說),也無法確定一個人的MBTI性格類型。

「4,少部分行為習慣確實是會受環境、可以練習改變的。但總的來說,性格變化的可能性很小,例如比較明顯的內向外向、第4個維度混亂和井井有條。」
這部分還是要用到二、b.中的答案,施測師的說明和心態調試,就是為了盡量避免受測者因環境因素而造成的誤差。PS,第四個維度的中文翻譯,官方的譯法是認知(Perceiving)和判斷(Judging)。

以上,請方家指導。


1.測試有測試本身滴問題。(為了快速得出結果,對人性做了必要的簡化,描述和探索都做了簡化)這是成為工具的代價。
2.人本來就是多面性的,在不同外部狀況下,在多個自我狀態之間切換。(我們都同時有感性和理性,在和朋友在一起或許比較外向,和陌生人在一起比較內向)測試結果的浮動,不能怪工具,而是健康人格的正常浮動。
3.雖然期待測試能給你提供人格的精確計量,然後通過計量來定性是不大靠譜的。但還是可以看出一個大概的走向。簡單說,比如lz,3次3個結果。但從八維來說,主要是圍繞ti ne fe si幾個功能在變化。只要lz多通過對自己的觀察,排列出自己最常用的兩個功能。就能夠知道自己準確的類型了。
========================================================================
看了@丁若水的答案。我覺得提問者並非主要在質疑測試的信度。而以我接觸很多測試者的心裡的疑惑主要是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自己真的這麼善變嗎?網上的那些類型建議,比如職業推薦真的對我有用嗎?
當然只要深入去了解mbti,挖掘自己,最後也是能得到答案的。但我想那樣也不效率。
如果有對自己類型有疑惑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我可以提供人肉測試服務,從單個個體的角度去尋找答案,面對疑難雜症。比如吃阿士匹林治不好感冒的。


作為一個曾經給身邊50個以上的人測過mbti,以及重度業餘研究過mbti的人,簡單說下我的經驗。
1,mbti本身是個性格類型系統,本身的準確度有限,貌似是70%多?比筆跡學的準確度要低些。當然,比星座是靠譜太多了。四個維度的區分還是相當明顯的。但是,強行把人分類的系統在個體上總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
2,mbti的測試題主要是外國人編寫的。很多用詞我個人覺得翻譯的本身就有問題。例如,你覺得你富於邏輯和敏感?這樣的問題本身就很難理解,我覺得這才是造成測試變化的最大原因,我測了這麼多人,現在再看問題有時候仍然不是特別明白。另外,有些題目其實未必答題者能夠準確答出,例如,你是否一個拿起行李就走的人,很多人未必行動和回答一致。調查問卷的有限性如此。回答未必能夠顯示行為。
3,mbti系統的偏向性靠左或右的答題數目,對於7道題測一個類別,往往不夠。尤其是左3右4的情況。
4,少部分行為習慣確實是會受環境、可以練習改變的。但總的來說,性格變化的可能性很小,例如比較明顯的內向外向、第4個維度混亂和井井有條。
5,補充一點,明顯的,產品經理第二個字母n型比例超高,身邊的比例超過90%!


非常感謝評論里指出是Hogan不是Hogen,已改。
*************************我是原答案*******************************************************

不穩定不穩定不穩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看了排名第一的回答 @王瑞,我非常非常喜歡他這段話。
MBTI 測試結果穩定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一個規範的MBTI測試流程(當然,測試也必須是正版的。)是必須要經過 MBTI施測師(CPP認證)輔助才能完成的。這其中施測師的工作,包括做測 試前的說明和心態調試,測試後的諮詢(這部分內容結束,一般才能確定一 個人的MBTI性格類型)以及報告解釋。

我試圖在Google Scholar上找到下文1983年那篇論文的原稿,看一看當初實驗的時候有沒有強調這個流程(雖然我非常非常認為會強調,因為我們本科上心理實驗課時就天天強調了,雖然不排除那時候確實時間太早,沒有強調這一點),但是因為太老!沒有電子版!真是不能忍!而且我的教科書特別不給面子的把作者拼錯了,害得我剛開始找不到,以為我教科書瞎說的呢_(:3」∠)_。

***************************我是在有教授幫助下找到原文的分界線*************************
下文節選自 Method-procedure

Subjects were given Form G of the MBTI using the
standard instructions
, on test and again upon retest
five weeks later. A five week interval was used because
it allowed subjects enough time to be relatively uninfluenced
by their original responses, without being so
long as to be sensitive to major, long-term changes in
type or type development. The five week interval was
also used to allow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research
using the same interval. (McCarley Carskason, 1983)
********需要原文可以聯繫我***************************************************************
因此這是一個題主答案不穩定的可能性。但是總體來說這個測試依然不穩定

**************************我是來自另外一個回答的分割線********************************
這個測試MBTI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算人格測試。雖然非常流行,通俗易懂,而且我是在官網上做的,因此這個結果也顯得非常專業,對我自己影響也很大。但是請不要把這個結果當做自己職業選擇的因素,因為從心理統計學來講,這個測試的信度(Reliability)並不高,而信度是效度(Validity)的不充分必要因素。PS.如果有「專有名詞」影響閱讀,有可能是我(有道/百度百科)翻譯錯了。

首先,信度(Reliability)是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穩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內部一致性來加以表示該測驗信度的高低 (百度百科)。通俗來講,就是你每次做這個測試,在你能力和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你能不能得到同樣的結果。這一點GRE考試做的非常好,兩次考試之間不學習不背單詞,成績(對我們來說閱讀成績尤其如此)是不變的,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Д  ̄)┍。而MBTI在五周之後重新測試,有50%的人會在一個或兩個分類上獲得不同結果 (McCarley Carskason, 1983)。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就是說我這個測試到底是不是在測我想測量的東西。我想測抑鬱(depression),就不能是焦慮(anxiety),即使焦慮的大部分都抑鬱了,但是他們仍是不同的兩個東西。然後為什麼說信度是效度的不充分必要因素。如果我想測身高,這個尺子給出的結果今天一米五,明天一米八,後天一米六的,我測出來的就不是我的身高了。
既然MBTI想測性格,但是每次得出的結果都不同,信度這麼低,怎麼能說這是一個效度高的,一個真正在測性格的好測試呢╮(╯_╰)╭?而且五周之內心情/情緒會有很大的浮動, 但是性格,除非有特殊經歷,基本不會變化太大。

第二個原因是這個測試把人的分類的非常明確,但是實際上人的性格是正態分布(normally distributed)的。如下,左圖MBTI給出的結果認為外向型和內向型是完全分開的,但是實際上的分布是右圖。

既然如此,為什麼MBTI這麼流行?第一,市場營銷做得好。沒錯,他們把這個測試當做產品在營銷,美帝喪心病狂的大部分好的心理測試都是要錢的。第二,上文提到過,通俗易懂,隨便說說大家就都懂了。第三,有點像占星術星座什麼的,大家對於自己和未來總是很感興趣╮(╯_╰)╭。

這個測試也有優點,它讓人意識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看待世界都不同,互相理解,共建和諧社會。。。

有沒有更好的測試?有,叫 The Hogan Personality Inventory (也非廣告)。Fortune 100 (應該是前100強?)企業有60%在用 Hogan (弄出來測試的這個人)測試性格的系統來對員工進行評估。到2013年(我心理書最後一次更新的時間),每個月有300-500家企業開始使用這個系統選擇和發展員工。

但是,我們學校的職業發展的這門課仍然也在用MBTI,我在糾結要不要給我那麼課的教授發封郵件,讓他們改一改_(:3」∠)_

部分答案來自我的另一個回答INFJ 的大家在做什麼職業? - Elaine Zhao 的回答

感覺答得還算靠譜請點贊同啊,需要動力(??????) ?

References:
Larsen, R. J., Buss, D. M. (2013). Personality psychology: domains of knowledge about human nature. McGraw-Hill Education
McCarley, N. G., Carskadon, T. G. (1983). Test-retest reliabilities of scales and subscales of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and of criteria for clinical interpretive hypotheses involving them. Research in Psychological Type, 6, 24-36.


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不是一時的狂熱,
它是能帶來有用的結果的基於科學研究的工具
由CPP科研總監,Rich
Thompson博士撰寫

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工具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已被上千份由同行評審過的期刊及案例學習所證明,同時,他的出版商CPP股份有限公司,免費地將支持性的數據向公眾開放。我是最清楚這個事實的——因為正是我領導著科研部門和心理學家小組對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工具進行不斷的更新。事實上,它的效用是充分得到確認的,因此當我偶然發現各種由Adam Grant提出的質疑時,我撓頭不解。

雖然我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沃頓大學的教授會認為基於一個貧乏的依據進行的攻擊是學術性合理的,此依據僅僅是一個現行的調研,其實這個依據的論點很容易被許多同行評審過的文章駁倒。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樂意解答他對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工具的一些投訴。

Grant 把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比作忽視了你的軀幹和一個手臂的身體檢查。明確的說,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工具從未意欲成為綜合性的評估一個人全部性格特點的工具,它也從未說過擁有相同性格類型的個人是完全一樣的。按照Grant的邏輯,任何關於一個人思維的,行為方式的,交流的,工作和學習偏好的洞見都是無用的,因為符合某種特質不能確定任何事情。

然而無數的財富100強公司的經理,諮詢顧問,心理學家都不這麼認為。對於他們來說,識別某些常見的性格特質對於團隊建設,衝突管理,領導力發展和其他任務是非常有用的。

然而要完全鑒別身體檢查這個類比之荒謬,讓我們做進一步闡述。他是不是暗示一次例行體檢能夠全面的評價一個人的整體健康?一個30分鐘的醫生拜訪能夠篩選出一個人所有可能患有的疾病嗎?當然不可能。作出這樣的確認需要多個檢查,且往往可能需要幾個星期才能完成。出於同樣的原因,期望僅通過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或任何其他評估,就能提供一個全方位的對人的性格的解讀是不合理的。而期望準確識別性格中某些會影響一個人日常運作和觀點的方面則是合理的,這也正是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工具做的。

Grant同時進行了一項常見的批評,即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的強迫選擇模式,比如它定義了某個個體不是傾向於內向型就是傾向於外向型,不是傾向於感覺型就是傾向於直覺型,不是傾向于思考型就是傾向於感覺型,不是傾向於判斷型就是傾向於感知型。在這個工具背後的理論和它的測量能力面前,這樣的批評是站不住腳的。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只是說,我們傾向於某種特定的行為方式,並不是說我們的行為局限於兩種傾向中的某一個。

根據這一理論,我們會包含某個維度兩個方向的性格特點,但我們與生俱來的就會傾向於其中某個方向。就像一個右撇子的人喜歡使用右手。而實際上他們也能使用他們的左手,甚至可能非常熟練的運用左手這個事實,但並不影響他們被稱作為「右撇子」。同樣地,一個人更傾向於內向的事實並不妨礙他們表現外向的能力——它僅僅意味著一個天生內向的人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才能表現外向。

此外,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實際上提供一種方法用以確定一個人傾向某種偏好的程度。
我們稱之為「偏好清晰度指數(PCI)」
該指數可用來衡量一個人對某一偏好的傾向程度
——輕微的,中度的,明確的,非常明確的。

同樣重要的是要指出他的對思考/感覺二分法的理解是非常站不住腳的。他認為這顯示不出一個人的思考,辯論或管理情緒的能力。然而,它描述的是一個人做出決定的自然傾向,是把更多的權重放在邏輯和事實(思維),還是放在這些決定對他人有何影響(感覺)——這些因素會在大多數人的日常決策中體現,而與邏輯或情緒控制的能力無關。

Grant說他做過兩次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卻得到相矛盾的結果,他宣稱,「我沒有精神分裂。」這是個好消息。但就他更想說明的觀點——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缺乏重測信度,我會反駁說,事實上最新版本的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工具的重新測結果關聯繫數在0.57至0.81之間,作為心理評估工具來說這個值被認為是非常不錯的。事實上,人們收到不同測試結果的情況通常出現在對某個類別的偏好清晰度指數較低之時。舉個例子,如果初始結果顯示某個人輕微的傾向於外向型,那麼就可能會在之後的評估中顯示非常輕微的傾向於內向型。有明確或非常明確傾向的人通常不會在之後的評估中顯示出衝突結果。然而,這確實提出了CPP不斷面臨著的挑戰,即市場上有很多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仿冒工具,特別是在網路上。我們經常發現那些收到完全矛盾的結果的人實際上使用的是假的評估工具,而不是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工具(這個評估可以在www.MBTIonline.com獲取)。

Grant聲稱「一個測試,如果不能預測有意義的結果,那就是無效的。」這是對評估的相當狹隘的理解。儘管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工具確實不能預測一個人從事某個職位的績效以及滿意度,然而把這個作為一個批判是有誤導性的,因為這個論點傳達了一種印象,即評估旨在提供此類洞見——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有些工具是有預測性的,有些工具是描述性的,而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工具則屬於後者。它不會告訴你你從事哪些職業會成功。然而,人們發現知道自己的性格類型以及他們將從事的職業中最普遍的性格類型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有用的。這種洞見,在諸如溝通,提出觀點,意識到工作方式及其他可能出現的困難等方面是極其有益的,對使不同性格偏好的團體緊密集合地一起工作也頗有裨益。

Grant問為什麼的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仍然很受歡迎,以及提出了一些迂迴複雜的解釋。請允許我提出一個更簡單和更直接的解釋——人們發現它的洞見有用。像所有流行的工具一樣,它有批判者,但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被充分確認是符合心理測試的所有要求的,同時CPP在www.cpp.com/MBTIvalidity公開發布了證明該工具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支持依據(心理類型應用中心也在www.capt.org/mbti-assessment/reliability-validity.htm 發布了有關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信息)。

如果沒有做到它應該做到的,或者如果它缺乏堅實的研究基礎,它不會被廣泛適用於眾多世界頂級的公司(包括賀曼卡片公司和西南航空公司等)。它經受住了50多年的科學審查,並被引用和評估了成千上萬次。這不是一時的狂熱,如果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從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中受益的公司和個人有他們使用評估結果的方式,那麼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評估也不會很快消失掉。


導言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教授是一位組織心理學家,現任沃頓商學院教授。本文是他於2013年寫的網路日誌,從多個角度批評了MBTI測試,基本反映了當前心理學界對該測試的主流研究結論。文章深入淺出,值得HR從業者閱讀。(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翻譯發布中文版。閱讀英文原文請點擊文尾鏈接。)

我是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我是INTJ型人格。這是一個盛行全球的人格測試給我測出的結果。每年有250多萬人參加這個測試;在《財富》全球100強企業中,有89家企業使用過它——它就是「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簡稱MBTI。我的測試得分表明,我是一個偏內向而非外向,偏直覺而非感覺,偏思考而非感情,偏判斷而非知覺的人。當我細想這份測試結果,我覺得窺見了自己:儘管我常常在台上授課、演講,但我應該更偏內向——我情願選擇讀一本好書,而不願參加狂野的聚會;偶爾,我還會整理自己的備忘錄。

然而,數月之後,我再做這個測試,卻變成了ESFP型人格。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聚會達人,隨心所欲,放縱不羈。難道是我的性格改變了?還是這個測試根本沒有大家吹的那麼好?我開始查閱相關證據,結果發現MBTI與測謊儀一樣不太靠譜。有研究者甚至說它的基礎是「一套不著調的理論」。就準確性而言,如果說占星術是最不準的,心臟監護儀是最準的,那麼MBTI大概處於二者中間。

如果你是MBTI的擁躉,你可能會說:INTJ型的人就是那種典型的會求助於科學的人。說得好!但無論你的人格是哪種類型,你都不能否認這一點:如果要把人劃歸為不同的類型,那這些類型應該是有意義的。在社會科學領域,我們採用四個標準來衡量分類方法的優劣:是否可信(信度)、是否有效(效度)、是否互相獨立、是否全面。證據表明,MBTI劃分的人格類型不太可信,無效,不獨立,其實也不全面。

1.我不是精神分裂症

如果一種測量方法得到的結果與其他測量方法所得的結果是一樣的,那麼這種方法就是可信的。比如,你懷疑你的腿骨折了,而兩位放射科醫生都診斷你骨折了,那麼你就能確信自己的判斷。在人格測試領域,信度高意味著,即便是由不同的人(當然他們都要了解我)在不同的時間段來為我做測試,所得的結果也能基本一致。而我的兩次測試結果差異很大,則說明MBTI的可信度並不高。研究顯示「多達75%的受測者在第二次測試時被判定為不同的性格類型」,Annie Murphy Paul在《人格測試崇拜》(The Cult ofPersonality Testing)中寫道:「邁爾斯-布里格斯所描述的十六種人格類型毫無科學依據。」Roman Krznaric則在他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補充道:「如果五周後重做一次測驗,那麼你有五成的可能會變成另外一種人格。」

2.MBTI無法有效的預測你的表現

如果一項測試能預測重要的結果,它就是有效的。如果企業要使用它,它就應該清楚地預測出個體在某一崗位或某一群體中的表現水平。儘管有數據顯示,不同的職業會吸引不同個性類型的人,但目前尚未證明人格類型會影響工作績效或團隊效能。管理學研究者William Gardener和Mark Martinko在一篇綜述中寫道:「研究者並未發現人格類型與管理有效性之間存在穩定的關係。」

3.蘋果和桔子都是水果,西紅柿也是--但土豆不是

一種分類方法所區分出的類別應該是相互獨立的,即,每種類別都能區隔不同的特質,類似的特質則包含在同一類別中。對照這個標準,MBTI的分類方法也是不合格的。我僅舉兩例:

  • 例A:根據MBTI,思考和情感屬於同一類別,是一個維度的兩極,但其實它們是相互獨立的兩類特質。三十多年的研究都表明,你可以既喜歡概念和數據,也喜歡人際交往和感受情緒。(實際上,這兩類特質通常密切相關:研究顯示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更強的人也更擅長識別、理解和管理情緒。)我第一次做MBTI測試的時候被評定為思考型,第二次做的時候卻被評定為感情型,這是因為我既喜歡思考也喜歡感情,這兩種特質應該分開打分。

  • 例B:感情型指的是我偏向於人際交往和情緒感受,但這個類型其實是將三種不同的特質混為一談。這三種特質是:能否積極地與人交往,是否容易感受他人的負面情緒,以及對這些情緒的接受程度。

4.體檢卻忘了測心肺

一個全面的測試能夠評估所有主要的人格維度。而MBTI卻遺漏了一種關鍵的維度,即人格心理學家所說的「情緒穩定vs.情緒靈敏」。這個維度用來評估一個人能否在壓力下保持鎮靜,因此它是預測個體和團隊的思考模式、感覺模式和行動模式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所以說,MBTI的疏忽是很不專業的。

另外,「判斷—認知」這個維度是用來描述我是否傾向於組織者和計劃者的,但它卻忽視了通常與這種傾向聯繫在一起的勤奮精神和成就導向——而這幾樣共同構成了一種叫做「盡責性」的人格特質。正如人格心理學家Robert McCrae和Paul Costa所總結的:「MBTI在四個領域取樣,卻沒有呈現這些領域的全面信息。」

MBTI刻畫得最好的特質是「內向—外向」,但它甚至連這個特質也沒有完整刻畫出來。根據MBTI,內外向性這個維度指的是你從哪裡獲取能量:是從外部世界還是從內心世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一個人並不是因為喜歡和人打交道才變得外向。內外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皮層喚醒時的大腦活動。正如Susan Cain在《安靜》(Queit)一書中所解釋的:「全球有數千項科學研究」均表明「較之於外向的人,內向的人對外界更敏感,無論是咖啡因,是一聲巨響,還是商務宴會中的冷場,都能影響到內向的人。」另外,內向—外向維度上的人群分布呈一條鐘形曲線:大部分人的向性都趨於中間。這和其他人格特質的群體分布特點是類似的。正如Dan Pink在《源自人性的銷售力》(To Sell is Human) 中說的那樣:絕大多數人「既不是很外向,也不是很內向。」

耽於一廂情願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MBTI卻仍舊這麼流行。為什麼?Murphy Paul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成千上萬的人為了當MBTI認證的培訓師和教練,已經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正如我說過的,沉沒成本是很難放棄的。二是人們喜歡那種「噢!對對對!就是這樣!」的感覺——他們覺得通過測試能了解自己和他人,特別是能了解自己。Murphy Paul寫道:「那些迷戀MBTI測試的人已經被他們想像中的完美自我誤導了。」就像人格心理學家Brian Little說的那樣,一旦你成為MBTI的信徒,跟你討論信效度的問題就像跟教徒討論聖餐酒好不好喝一樣,毫無意義了。

手相和星座一樣能引發思索,但並不適宜在正式的工作場合討論。正如Brian Little觀察到的:「MBTI總能引發話題,但不幸的是,結束話題的也常常是它。你是哪種類型,就像一個戳一樣已經蓋在你的腦門兒上了。」

《華盛頓郵報》上有一篇文章叫《了解你的類型有用嗎?》,作者Lillian Cunningham問道:能不能把MBTI送回工廠翻修?Brian Little對此回應說:「這有點像要把一輛道奇商務車翻新成勞斯萊斯。」其實,過去五十多年,心理學家已經用科學的方法建造了一輛更好的車,這就是「大五人格特質」,這套理論符合前文所述的所有標準。全世界各種文化中都穩定存在著五項人格特質:外傾性、情緒穩定性、宜人性、盡責性和經驗開放性。大五人格具有很高的信度,在預測工作表現和團隊效能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效度。它甚至有基因和生物學基礎,新興的人格神經科學領域研究者已開始將五種人格特質對應到不同的腦區。

大五人格模型還遠遠不夠完美,越來越多的證據轉而支持HEXACO人格模型,該模型增加了第六項特質:「誠實—謙遜」。不過,目前大五人格模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推廣。在宜人性這個特質上,大多數人不希望被測評為「不宜人的」(不易相處的),所以,我們應該把宜人性這個特質表述為「喜歡支持他人—喜歡挑戰他人」,我希望接下來會有人推動這件事。

至此,我們都應該認識到——M、B、T、I——這四個字母無法公平地展現一個人的特性。領導們,顧問們,教練們,老師們,心理諮詢師們,來吧!讓我們一起告訴世人:

MBTI,我要跟你拜拜了!錯不在我,而在你。

作者簡介: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並在密歇根大學取得組織心理學博士學位,現在是沃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最年輕的終身教授,著有《取與予——革命性的成功之路》(Give and Take: 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Success)。

翻譯:馮睿

校對導言:梁開廣

原文:亞當?格蘭特:告別MBTI——流行終歸是流行


穩定的結果對於MBTI測試來說並不重要,想用統計方式以及數據一致性來驗證MBTI可靠與否,只能說對MBTI完全不了解。


1、MBTI不是測試人的性格,而是檢查人的心理狀態,所以人在被測時的物質、精神狀態,決定測試結果的偏向性,人在外界環境穩定的情況下,短期測試結果通常是穩定的,如果人在測試的時間點之前正在經歷外界環境影響,那麼外界環境對結果帶來的影響,遠大於來自內部的影響,這是題主測試結果不穩定的原因。

2、長期來看一個人的發展階段,MBTI的結果趨向階段性變化,少數人甚至可以受自身意志來控制MBTI結果,控制的不僅僅是測試過程,而是真實的可以控制自己在面對不同外界環境時的性格,這是後話。
在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性格之前,隨著人格的不斷完善,MBTI的結果會傾向於由E向I轉化、由S向N轉化。說出來不動聽,但人格分檔次,並且與智商高低相關,E/S/F為初級,兒童成長過程中,必先經歷E/S/F,聰明的孩子會較早發展出人格中I和T的部分,隨後更聰明的會發展出N的部分,之後根據各自環境不同,會重新在E/I、F/T和S/N當中組合,所以兩人即使測試結果同樣是ESF×,也不一定處在人格發展的同一階段。P和J則與智商關係不大,受童年成長經歷影響更大。人在發展出N的部分之後,人為可控的範圍很大,包括控制P/J(個人認為P/J是所有因素里最容易按照個人意願來控制的一組)。

人格發展和控制性格不是一個概念,人格發展的一個副產品,是對性格的控制能力,所以請不要認為人格可以被「控制」,人格只能被「發展」,到什麼水平,就是什麼水平,有高下之分。性格則不分高下,只有在不同境況下的效率區別。

3、最後簡單說下MBTI作用,國內很多人認為這是測試工具,用於HR領域,實際上MBTI是針對個人的,幫助個人清晰了解自己在面對各種環境時,為何會做出某種本能的選擇,可以如何改變自己。
實際上也可以預知他人行為、思維習慣,當然目的不應該是厚黑,而是為了體諒,這也是MBTI原著主張之一。

—————————————————————————————
回帖中有朋友將INTJ比喻為熊貓:

如果用熊貓來比喻稀有性的話,只要有N就算稀有,事實上ENT只會比INT更稀有,因為I、T是N的基礎,每一個ENT都是由INT繼續發展而來的,而如果無法在N之後重新發展出自己人格中並非本性的E部分,這個人就很難在現實中產生較大的能量和影響,雖然是一個比較「有想法」的人。同理其它。

MBTI的應用,在於引導非本性部分的人格發展,如果把人限定在四個字母上,會讓人格發展變緩慢。
如果一個心理諮詢師無法引導人格發展,只能講出結果,那麼心理諮詢會造成負面效果,使被測者的人格發展變緩,甚至停滯很長時間。
引導人格發展的前提是,諮詢師自身發展階段必須已在後期。一個ESFJ即使經過系統培訓認證成為「合格」施測者,手持完整的施測輔助資料,卻不能理解任何一個I或N受測人的發展過程以及發展機會,那麼談何引導?

給個人的建議是:不要用網路試題給自己貼字母,更不要隨意找施測者給自己貼字母,在中國環境中,你能瞎貓碰死老鼠撞見合格的施測人,需要很多運氣。
給施測人的建議是:在有能力引導之前,請不要用他人的生命來做練習,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心理諮詢是公益的,不是商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帖中有朋友提到人格發展順序是否屬於MBTI理論的一部分:

人格發展過程,用MBTI語言可以描述,用其它語言也可以描述。清楚了MBTI里8個維度的區別和關聯,就可以得出各種結論,只是看應用需要了。

研究任何心理學,首先是研究心理,然後才選擇描述語言,很難通過學習某種描述語言而取代心理研究,所以人格發展不屬於MBTI理論,我僅嘗試用MBTI描述了一下,拋磚引玉吧。

當然語言也有優劣,例如MBTI有4個維度,每個維度內部2極之間完全互異,所以整體覆蓋比較好。樂嘉色彩有1個維度,內部4極稍有互異,表述自然混亂。九型人格有1個維度,內部9極之間略有互異,表述也會混亂。冷靜來看,誰能在1個維度內找到4個甚至9個完全排斥、互不重疊的極性?如果各極之間無法互異,描述必然混亂。
從科學角度來看,MBTI的描述能力優於單一維度系統,但它也不完整,影響人格的因素還有許多,例如性別、基因、文化、信仰、攻擊性等等都無法由MBTI涵蓋,實用的描述系統往往有多維度,在不同應用中作出取捨。

一種語言的描述能力越強,應用就會越靈活。而簡單應用往往對語言要求並不高,且描述能力越好的語言,對使用者來說越難理解和把控,這也是為什麼九型人格、樂嘉色彩、筆跡、星座、血型都有各自存在的機會。


文科,喜歡創作,內向,敏感有同情心,自認為INFP,大學裡做的國內免費版也是INFP。
藍而在美國讀研時參加workshop進行了專業版測試竟是INTP,不造是性格改變了還是版本不一樣。
回國後網上測的結果基本又是INFP,九型人格,4型得分最高,5,6第二。但是榮格八維,最高的一項是Ti,第二高Ne,這樣的結果明顯更接近INTP而非INFP。

個人感覺是一部分人測起來還是很準的,特別是S指數高的人,其中不少不用測都能看出類型。但是N程度高的人相對複雜,不少還是難以通過測試判定。


這個問題有意思。

如果用單一的測量方法,比如量表打分來測量,MBTI的測試結果的確是可能變化的,因為任意維度的兩個對立面都是可以得到發展的。怎麼理解測試結果的改變呢?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你從小到大慣用右手寫字,有一天你的右手不好使了,你必須用左手寫字,於是慢慢的左手也會寫字了。右手就是你最本源人格傾向,而左手就是對立面,不常用但是並不是殘廢的存在。

題主給出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我在外界環境中受到的壓力是上升的「,這跟測試結果的改變有直接的關係。

舉個例子說明。

我的一位好友,也是我研究的一個案例,他工作初期測試結果是INFP,當時的職位是廣告策劃,大部分的時間在構思創意和書寫PPT文檔,小部分的時間跟公司的同時開會討論,不需要直接對接客戶、應酬等等。後來,他換工作去做線下活動和媒體公關,這兩份工作都是需要大量跟人說話的,辦活動需要協調供應商、邀請藝人,做公關需要每天主動聯絡媒體、拜訪等等。在這幾年裡,原本高的I內傾性降低,但依然是內傾型,因為工作的需要他必須主動的去找人、甚至陌生人。

再後來,他獨立成立了一家工作室,由於合伙人是傾向嚴重的T,注重結果而非關係,在一起決策的過程中,他逐漸被合伙人的判斷方式所影響和引導,量表格式結果從F轉為T

由於壓力過大,他離開了這家合夥公司,最近這半年開始做自由職業者,卸下了之前重重的包袱。最近一次的測試結果又回到了INFP。

他是個超級超級大P,這麼多年,這個傾向一直沒有改變。每次我見他的時候都在趕PPT,而且每次都是到了開會最後一小時才把PPT寫完。

一線城市的企業環境天生適合T型和J型人格生存,這兩類人講求邏輯和結果且執行能力強,F型人容易被紛繁的人事關係所困擾,P型的人容易被人誤解為不靠譜。所以我經常對F和P型的用戶說,要訓練自己的對立面,這不是拋棄自我,而是完善自我。

MBTI模型的創立者也提到,美國文化崇尚自信、表達自我、交流,所以孕育了比較多的E型人格。E/S/T/J在美國是dominant的傾向,那麼就會影響擁有對立面小眾的傾向的人格的生長、職業環境,也會受到影響,可能會逐漸少用天生的傾向,而去使用對立面的傾向以求適應族群。

所以,MBTI標準話的測試包括幾種方式:自我認知、自我評估、量表打分、找到best fit的傾向性。有時候需要同時使用這幾種方式得到best fit的結果。

如果多次測試結果不同 ,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 mind-set 不對勁,比如你在當下受到了顯著的外部因素影響,例如壓力、噪音、精神疾病等等
  • 揣測測試題的意圖或者對測試題熟悉,採取了「反測試」行動

榮格以及MBTI的開發者(Myers Briggs母女)所相信的是:人格傾向是天生的且不會改變,MBTI是幫助人們去找到自己天生的傾向性,就好比你是管用左右還是管用右手;同時,傾向的對立面是可以得到發展的,就好比你的左手即便不是慣用手,也可以學會用它寫字,只要你付出努力,但你的右手依舊是你的慣用手。


提問者其實是在質疑測驗的信度。信度指同一被試在不同時間用同一測驗(或另一套相等的測驗)重複測量所得結果的一致程度。信度分為重測信度、複本信度、內部一致性信度和評分者信度。提問者的問題涉及到的是重測信度,即穩定性係數。MBTI測試反映的主要是被試性格、興趣等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徵,時間間隔對其影響應該不大。結果差別大,說明此測驗對心理特徵的反映受隨機變數影響較大。但是這是一個統計學問題,我們需要收集一定數量的此類個例才有可能對MBTI的穩定性作出結論。


不知道LZ做的是什麼版本的MBTI。。。一般商用的標準化量表都會給出信度或效度的範圍,重測信度就表示了同一個被試在不同時間接受相同測評所得結果的結果一致性。。。

第二,很多人做測評的時候是不仔細看測評指導語的,因此在答題的時候會「想當然」地按照自己以為的標準進行考慮,然後還說自己心境不同。。。

另外,MBTI用來娛樂一下或者團隊建設時候增進互相之間了解還是可以的,比討論星座神馬的顯得檔次高一些。但用作個人職業發展或者HR選拔人才的話解析度完全不夠,建議樓主找個靠譜的性格特質量表,Hogan, Facet5, OPQ, Caliper等等都是比較成熟的商業用性格測評。。。


取決於人,MBTI是傾向性測試,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非常均衡的人,你可能每次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像我同一天測出INFP和INFJ都不知道多少次了,INTP也是經常測出,所以一般我都懶得給自己歸類,就當是一個INXX吧。


1、MBTI的問題是本質上問題,不是規範與否的問題;
2、MBTI理論上就有問題,比如S和N為什麼是兩級而不是兩個維度;
3、連續變數二分記分法,損失太多信息,降低信度;
4、現在對個性的研究有長足的進步,MBTI應該推出歷史舞台了。


不穩定
首先每個元素的選擇只是你更傾向於用感情還是邏輯?用感覺還是知覺?等等。
而這些傾向,在工作和生活中會因為環境原因改變。
我個人就是一個intp,而工作讓我變為一個intj。
有個朋友是isfj做財務的,現在就是istj。

此外,
在《九型人格》一書的附錄中
介紹了一個九號可以因為性格的成長,在mbti體系中變化。


我覺得人的性格是有基因和環境動態形成的,那也是動態變化的,受先天比重大的特質有部分穩定性的吧,
任何定論去描述一個人都是不夠完整的~ mbti測試性格特質用一套富含形容詞的描述去推敲,有一定可信度,但是問題描述本身,每個人的理解差異都是無法避開的。
對不同的抽象名詞的理解,每個人的定義肯定都不同,況且自我界定的時候也有搖擺(自我認定的特質和真正自己特質在大群體里的傾向又是有差異的),而且在非此即彼的問題里沒有中立之選,所以討論抽象的性格特質,所有測試都作為參考,因為抽象名詞定義的性格本身就難定義清楚。。。。(曾經多次測試,遇到摸稜兩可不確定的問題,各選不同答案,基本就是在INFP,ENFP之間變化~)
——————————————————————————————————————
跑題一下~
另外超級討厭迷信一套系統大腦偷懶的人,比如迷信星座學的,
一個人的出產日期和性格氣質有何相干呢?
相信星座學的人可能會基於生活中的「案例」,和自己合拍的朋友星座,情侶檔的相配等等去證實星座學理論,要知道,基於自己的假設,有意識地尋找「你所需要的事實」去證明會被大腦所欺騙~
若是因星座學對周遭人事下定論或是形成「刻板印象」,對社交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或許很多人都習慣了「應試教育的標準答案」,
當我們面對抽象的事物難以言說時,便不由自主地產生「歸類強迫症」然後尋求「標準答案」吧,
為每個人貼個「星座標籤」,超級省力地探討分析性格氣質是多麼容易。。。
一旦被一套合心意的描述先入為主了,就等於設定了關於自我的「刻板印象」,因為出於不想否定自己的立場,便容易只看到和自己對味的信息,就覺得越來越像。。直到深信不疑,即使遇到非常不合描述的信息也會刻意去忽略。。這大概就是星座信仰的形成。。
大概是因為星座的標籤如此方便有效,大家情願先入為主貼星座標籤,讓大腦偷懶,也不想慢慢太費時間深入了解一個人(快餐時代),星座才被如此大範圍地以訛傳訛吧~


性格測試,主要分為兩個大類:
第一種: 自陳量表式。簡單的說,一般需要設計一系列的問題,由被測試者按照自己的情況來回答。這種方法,受被測試者情緒的影響比較大,畢竟你很難界定對方是否如實回答了問題。
第二種:投射測驗。需要有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心理測驗師,給受測者一些模糊的刺激,如圖片,場景等,讓受測者進行回答,同時觀察其語言,動作,情緒等。由於投射測驗對測試者的要求很高,所以流行程度遠遠不如自稱量表式。
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自陳量表式性格測試主要有PDP, MBTI, DISC等。
其中,MBTI測試的精準度比較高,但因為MBTI有四個維度,16個型號,又是一對英文字母組合,而且很多人壓根記不住這些字母代表的含義。所以測試後,過了一段時間,被測試者甚至會忘記自己的MBTI結果,更別說記住身邊人的MBTI結果。對管理者的應用,是一個挑戰。
而PDP, 只有5個類型:老虎,孔雀,貓頭鷹,變色龍,考拉,都比較形象,容易記住。當然,它的精確度就不如MBTI。
具體就MBTI來說, 其測試結果是比較穩定的。但我一般建議,被測試者,在測試前,最好參加一下關於MBTI的培訓,了解一下MBTI四個維度的具體含義,然後再做測試。往往是,參加完培訓,了解了四個維度的含義後,大部分人就已經基本能確定自己的MBTI類型,然後通過測試進行確定。
這裡要強調的是,MBTI測試的是「本我」,而不是「我期望中的我」,或者「工作中的我」。所謂本我,即我的本性是怎麼樣的。
打個比方,某個職員,她的崗位可能是公司出納。通過大學的學習和工作歷練,已經自我情商的挑整,還有工作單位企業文化的影響,她在工作中不苟言笑,做事麻利,給人非常幹練的感覺。但下了班後,她就像換了個人,喜歡去酒吧玩耍,家裡的東西丟得到處都是。那麼,這兩個「她」哪個更接近「本我」? 當然是後者,因為後面的她是在壓力相對較小的情況下的表現。但測試的時候,可能自己也未必很清楚哪個是真正的自己。
再打個比方,某個管理人員,是公司某部門副總。他一直很欽佩公司里的總經理,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的學習甚至模仿總經理。公司的總經理做事強硬,該副總也非常認可這種方式。在做MBTI的時候,由於這種「希望自己變成那樣的自己」就有可能投射到測試結果裡面。
一般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成長,隨著環境改變自己。尤其是位置越高的人,這方面的能力往往越強。而「本我」則是比較穩定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
所以,如果希望MBTI做得比較准,建議最好是參加了專業培訓,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測試。而不是隨便到網上下載個幾十道題目做一下,看一下結果。同時,確認回答問題的時候,真的是根據「本我」來回答的


造成MBTI前後幾次測試結果差異的原因之一,是由於我們的性格類型偏好,實際上應該是服從正態分布的。假設下圖中,以中軸線為界,左端為「E」、右端為「I」的話,現實中大部分人的性格並沒有極端到落在分布的兩極,而是偏向於中軸線的位置。

但是MBTI測試的設定,是按照兩極化的標準來區分性格類型的。這就造成了很多性格偏好沒那麼明顯(即落在中軸線附近)的人,測試結果有時是在左邊(E),有時又在右邊(I)。MBTI測試本身就被定位為一種參考性質的工具,而非判斷性格的絕對標準。
此外,現在有很多種版本MBTI測試,題量不同、信效度也有差異;樓上同學們提出的有無專業人員指導也是造成測試結果差異的原因之一。
延伸閱讀:如下的博客對MBTI、包括它的step2、step3測試有很詳細的介紹,值得一讀!
MBTI綜覽(二)光環背面_Viioir_新浪博客


我覺得這事可以反過來看:可以拿mbti的結果觀照自身的狀態和變化。
它只是個工具,用得好就用,用不好就扔。

據一招聘經理反映,在入職測試時結果通常有偏差,因為那會兒會表現得更積極。所以,有可能是不穩定的。(但自身性格曲線一般變化不大)

我自己隔段時間想起來也會測一測,看看有什麼變化,看是否需要調整。

總體說來,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
共勉。


歲數越大越穩定。
P知覺的人,可能問題會更大一些,因為這樣的人會覺得問題不準確。

我相信的是:性格是可能變化的,向你自己想的那方面變化是可能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人越看到可愛的東西越想虐待,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心理?
過度的社交是否有意義?
善良的人總覺得拒絕別人就是做錯了事?
董潔馬蓉白百何,誰出軌最沒道理?他們出軌的理由又會有什麼不同?猜一猜?
如何看待男友情人節禮物送舊滑鼠?

TAG:日常心理分析 | 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 | 心理測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