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哪些經常出現而不易被察覺的洗腦方式?


說一個相當常見的洗腦方式,下面的是動圖,需要點一點~

生活大爆炸里,Penny隨口問Sheldon是否吃完,

想要幫他把盤子收下去。

Sheldon在表示過感謝後,

給了Penny一塊巧克力當作獎勵。

Penny吃到Sheldon的獎勵的巧克力高興不已。

Sheldon在做什麼?

Sheldon一直覺得Penny和他自己的生活習慣有著過於巨大的差距,以至於他無法忍受。他決心要糾正Penny的某些行為,所以他以巧克力為正強化物,強化了他認為好的行為(收盤子),企圖得到一隻會主動收盤子的Penny。

熟悉心理學的人,對「強化」這個概念一定不陌生。強化是指在行為之後出現的,有助於行為重複出現的過程,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

正強化是通過給予一些積極刺激(正性反饋)來增加某種行為重複出現的幾率。比如說,我的狗沒有隨地小便,而是尿在了墊子上(行為),我就給它骨頭吃(積極刺激),它以後尿在墊子上的幾率就增加了,這很好理解。

負強化是通過撤銷一些消極刺激來增加某種行為出現的幾率。比如說,我的狗非常討厭洗澡(消極刺激),它隨地小便之後我都會立刻給它洗,偶然一次它尿在了我給它準備的尿墊上,這一次我沒洗它(撤銷),我狗心中一震 「原來尿在墊子上就不用洗澡」 ,你就又得到一隻會尿尿在墊子上的狗了~這就是負強化。

如果大家想看sheldon還訓練了Penny哪些行為,可以去找S3E3這集來看~對於正強化可以達到什麼終極效果,Sheldon說:

但你可能覺得,這麼直白的方法……也太容易被發現了,而且也太不實用了,畢竟誰沒事兒隨身帶一盒巧克力豆啊?

確實,隨身攜帶實體強化物既不方便也不合理,太容易被看穿了。那我們思考一個問題。

最簡單粗暴的強化方式是什麼?是感謝和讚揚。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看到「感謝和讚揚」這種強化物的巨大力量,我再舉一個簡潔有力的例子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正強化是怎麼增加別人的行為重複出現的幾率的:

有一天,我跟我媽說:「媽,你做的茄子真好吃!」

然後我媽就連做了一個星期的茄子給我吃。

強化時要注意什麼?

一致性原則:前後強化要一致,不能今天誇「謹言慎行懂禮貌」,明天說「大膽直言真性情」,會讓人覺得「所以我到底是要怎樣?」

及時性原則:行為出現之後立刻強化,「謝謝你剛才幫我收衣服」和「謝謝你去年幫我收衣服」 給人的強化效果是有本質區別的。

保持性原則:被強化的行為是有可能消退的,所以,如果我想這輩子每天都吃我媽做的茄子(並不想),那我就應該隔三差五的誇我媽茄子做的好吃。

好了不說茄子了。

人們喜歡這些對他們表達感謝和讚揚的人,因為人們或多或少的都需要別人的肯定,這是他們部分自信的來源,也是隨口正強化可以有效改變人們行為的關鍵。

所以大家可以試著去用用正強化的辦法治治那些不愛洗澡、不倒垃圾、晚上你睡著的時候還公放聲音聽歌看劇的討厭鬼。

然而我們並不想呼籲大家「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強化,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們常常被別人、被社會、被文化無意間正強化,對此其實我們應該十分警覺。

如果我們被強化成別人或這個社會所希望的樣子,

那我們還是我們嗎?

歡迎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簡單心理


「永遠不要跟你的女朋友講道理,她說的永遠是對的」
「沒有一根口紅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兩隻」
……很多女生熱烈追捧的雞湯軟文,她們得到了讓步,妥協,寵愛,包包和口紅,並因此而沾沾自喜。

然而我覺得這個腔調很噁心
為什麼不能跟女人講理?
很多女孩因此覺得自己有了胡攪蠻纏的底氣,可是殊不知這樣一來,你徹底喪失平等的資格,別做夢了你不是什麼女王大人,你只是個寵物。沒人會跟寵物交流,更別提講理。

…………………………更新割一下………………………………

←_←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評論里會歪到「啊,你說女生是寵物!」這種閱讀理解我就不帶著做了……不知道從何做起-_-#內心有點複雜。

二更

看評論里挺多人,老實說突然覺得有點無力,打了一大段戾氣十足的話,全刪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我本來也沒資格去評判。

只是我希望,一個男生向你示弱,是因為你是對的,而不是因為「你是女的,老子不跟你一般見識」

一個男生寵你愛你給你買東西,是因為你可愛,而不是因為「你是女生,就需要謙讓和照顧」

因為女生除了體力上,跟男生並沒有什麼區別,我們不是智商情商上的弱勢群體,我們需要的是平等,而不是謙讓。

就這樣

下個回答見

…………………………………………………………………………………………………………

小春的其他回答:

翎春:試以「我只有七塊錢」為開頭寫一個故事?

翎春:如何以『男子賴在__里不肯離開』為開頭寫作?


大家回答的角度已經基本涵蓋了日常當中遇見的問題了。我從典型的思維謬誤來說日常生活中我們察覺不到的慣性是怎麼來影響我們生活的。以下的內容均整理自《清醒思考的藝術》並綜合我自己的觀點與日常生活舉例。

1.倖存偏誤

案例1:
A總能在電視上看見「今天某某直播/網紅/遊戲競技隊又獲得了投資」papi醬也獲得了2KW的投資。於是他得出了一個決定,自己也要走上網紅的道路,自己也要去直播。
案例2:
B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上學的時候很喜歡看各種網路小說,並且也經常聽聞那些網路作家身價百萬。所以,從大四開始B著手啟動了自己的網路寫手計劃,並開始為之實施。
案例3:

你看,這樣的想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會不經意之間冒出來吧,他不是誰給我們的洗腦,而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洗的腦。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的,我們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而如果我們自己本身就是某一個事件的倖存者,倖存偏誤會更大,因為我們會把自己的成功與其他成功者的共同點進行類同。想想看,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時不時地就高估了一件事的成功率呢?所以,與其抱怨說「墨菲定律」不如說就是倖存偏誤在搞鬼。

2.游泳選手身材錯覺

案例1:
我最近一直在減肥,下載了好多的健身軟體,看著健身軟體上那些男男女女的好身材,就憧憬自己也肯定會變成這樣的,所以我下定決心開始健身,買健身卡,買同款的健身裝備,買推薦的健身代餐……
案例2:
琳琅滿目的化妝品廣告里全是俊男靚女,為什麼呢?一根漂亮的唇膏不會讓一個面容一般的人去廣告,肯定會是一個當紅明星或者美麗的男男女女。但是,買化妝品也好,買西服也好。繞在腦子裡最揮之不去的一個想法就是「我也會和ta一樣美」
案例3:
很多人都會說,想要身材健美啊,游泳啊,你看那些游泳運動員身材多棒!

現在我低頭看看我的肚腩,我們都知道玩脫了,沒有成功。因為我犯了一個錯誤,也就是我把健身的美看作是了一種結果,但是其實這只是一個選擇。就和游泳會讓你的身材更好一樣的,這些都只是選擇而不是結果。女模特之所以上妝美麗,多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天生麗質。所以,但凡有人對你說某一種東西值得追求的時候,對你說某一種觀點持之以恆時,都要仔細思考。
想要獲得美好的身材,健身是正確的,但還煩請先照鏡子。噢,對了,請自動遠離任何成功自助的圖書,珍惜生命。

3.確認偏誤

案例:
A君身體不適,去醫院看病。醫生在一通的問診之後,說:「你需要吃a葯,每日3次。但是我要告訴你,在病情好轉之前,會先惡化」A君得到了結論之後,覺得醫生說的有道理,好轉之前就是會惡化嘛,沒有多想就回家按時吃藥了。可是,3天過後,疼痛加重了,又去醫院,醫生告訴他:「請將量提升到每日5次,但是還是會疼一陣的」直到最後,A君忍不住了就去了綜合醫院去檢查,結果是另外一種疾病,醫生質問A君:「為什麼等了這麼久?」我回答說:「那位醫生對病情的論述,完全符合我對病情的預測啊,在好之前就會先惡化一段時間啊。」

和這樣類似的問題在我們生活中太多了吧。比如,當你去問一個半吊子這個事情會如何去發展的時候,半吊子一般都會回答你:「在好轉之前,會先惡化」
你去問你孩子補習班的負責人孩子成績時,補習班會告訴你「嗯,現在還不錯,不過在達到預期效果之前,現在的成績可能還不太穩定」
你去問一個不專業的銷售員關於他銷售業績時候,他會說現在的業績滑落是為了日後的成績觸底反彈在做準備。
你去問宗教徒,宗教徒會告訴你在世界充滿愛之前,世界必先會遭受各種災難。而每當地球發生某一次災難的時候,虔誠的教徒就會發聲:「這就是對預言的證明啊」
你去問股市……卒
所以,當有人再告訴你「好轉之前會先惡化」一定要敲響警鐘,雖然這個事有時是正確的,畢竟事業轉換,企業重組都會先歷經低谷。但是,這些情況都是可以被檢測的啊,很快就能發現措施是否有效而不是一直在等待觸底反彈。

4.結果偏誤

案例:
假設有100萬隻猴子在股市上投機。它們瘋狂地、自然也是純隨機地購買股票。會發生什麼事?一年後,一半猴子的投資都賺錢了,另一半虧錢了。長此以往,10年後大約只剩下了1000隻猴子,它們的每次投資都是正確的。20年後就只剩下一隻猴子每次投資都是正確的,它成為了億萬富翁。我們就稱其為「成功猴」
媒體會怎麼想,他們會沖向這一隻猴子,讓它去闡述自己的成功。媒體會去總結他成功的原理並廣而告之。不論怎樣,它一定擁有某一種成功的秘訣,對不對?

我只看結果,結果能說明一切。可是結果偏偏就可以欺騙我們,結果的好壞不一定就意味著當時決策的正誤。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為什麼要採取這樣決定的原因,(畢竟同樣的結果來自不同的選擇,這個道理我們很容易理解。但是只看結果有時候會蒙蔽我們的雙眼)而不是吐槽一個被證明是錯誤的決定,或者為一個也許是純屬偶然獲得成功的決定感到慶幸。只有決策的過程是理性且經過判斷的,結果才可能朝向好的方向發展,可即便是結果不好,也不要放棄自己的決策過程而是去修改它。切記,結果不能決定過程。

再一次呼籲,請遠離成功類的書籍。沒有誰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想想你和比爾蓋茨的區別,他輟學是因為上的是名校,而你也選擇輟學上的卻是普通學校,你們在之前的努力成果就本身不一樣。

---------------------------------------------------開會更新的分界線-------------------------------------------

5.沉沒成本效應

案例1:
剛開始在國內看見恐怖電影上映,我和女朋友興沖沖地計划去在電影院看看恐怖電影。走進影院,開始了10分鐘,一種想死的心情就從心底爆發了。太難看了啊。可是電影票好貴啊,這個時候就走,豈不是就等於我把買到的時間葬送了嗎?不行,太虧了,就算是坑我也要看他能多坑!
案例2:
某公司召開了一次營銷會議。廣告部宣傳的影響已經連續4個月遠遠低於預期,A君主張立即停止廣告投入。但是廣告部的負責人卻用這樣的理由反駁「我們已經投入了這麼多錢做宣傳,要是現在停下來,那些錢就全部打水漂了。」所以,廣告部的負責人提議應該加大投入,而且剛開始就是會低落,後來才會看見受益。
案例3:
女生C準備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可是自己在糾結,已經談戀愛2年了,都談了這麼久才分手值不值呢?唉,要不算了吧。

我們來想想看一個情況,正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巨輪,你會想著去打撈嗎?可能不會,因為這一艘巨輪太重了,即使他這麼貴,但註定會沉沒下去,我們會去選擇救人。
可生活中,我們為什麼會不停在糾結自己已經投入的成本呢?因為,我們不想表現的軟弱,而想表現的堅強,為了證明我們的堅強,拒絕失敗,我們會強調我們到底付出了什麼,以至於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蠢。而這樣卻導致止損會發生在局面不可收拾的時候。那麼,在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真的要考慮我們真的有必要因為曾經投入的成本而繼續這一件事嗎?你繼續完成這件事兒的動機是為了已經投入的成本?還是對事情進行了理性的分析?如果一個項目/事情已經無意義(親愛的你知道什麼是無意義)那麼繼續執行這個項目/事情並不能讓你顯得更堅韌,而是愚蠢。

6.故事偏誤

案例1:
請對比這樣兩個故事:
a1.國王死了,然後王后也死了。
b1.國王死了,隨後王后傷心死去。
那一個故事你更感興趣?那一個故事更容易被你記住呢?可能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二個。可是從信息的傳遞,第一個應該更容易被記住,因為第一個故事簡單,信息準確,是一則基於事實的報道。可是第二個故事,兩次死亡卻不再是簡單地先後發生的關係,而是存在有情感聯繫故事。我們的大腦對於這樣的故事更容易產生興趣。
案例2:
請對比這樣兩個新聞:
a2:一輛汽車駛過一座橋,橋突然垮塌了。
b2:翌日,報紙上時這樣報道的:某一個倒霉蛋坐在一個汽車裡,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懷著如何的心情,帶著如何的故事,生於何處、職業是什麼,云云各種各樣的故事補充。
那一則新聞你更容易記住呢?顯然第二個新聞報道。可是,第二則故事對於避免類似的災難有什麼幫助呢 ?似乎沒有,因為這些細節都沒有辦法解決一個問題——橋因何而塌?車與橋塌有關係嗎?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
案例3:
現在請你想想,一個有故事的廣告更容易吸引你還是一個羅列產品優點的廣告更容易讓你記住呢?

兩則故事,我們發現了什麼呢?一個有趣的事情一直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一直強調要尊重事實,要立於事實,可是我們卻對 故事更感興趣。可故事雖好,但卻容易扭曲真相,這會影響我們決定的質量。而我們再回顧一下你最熟悉的一個神話故事或者宗教故事或者你在微信當中看見的那些人生哲理等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用故事扭曲和簡化現實,而它們卻排斥不合適編進故事的一切。

那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很有意思,我們總是想為我們的理解尋找意義。

所以,小說總會是讓人樂此不疲。

是不是有一點理解為什麼有人對於微信當中那些故事深信不疑的人了?其實不是他們沒有判斷力,而是他們陷在了故事偏誤中總想挖掘出意義卻忽略了事實背後存在的基本問題。

所以,下一次看見或者聽見誰再給你講故事,請你將這些故事拆解開來,問問自己:這些故事想隱藏什麼?請你設法用無關聯的眼光看看那些所謂的故事。異世界的大門肯定會向你打開大門。

7. 激勵過敏傾向

案例1:
河內的法國殖民政府曾經頒布過一條法令:人們每交出一隻死老鼠,政府就會給他發錢。可這一條法令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案例2:
1947年,死海捲軸被發現,考古學家開始懸賞收集每一張新發現的羊皮手卷。這個懸賞的結果是什麼呢 ?
案例3:某一家企業的董事會向管理層承諾,一旦實現一個目標就頒發一份特殊津貼。這個承諾會換來什麼呢?
案例4::古羅馬有一條命令,每一座橋竣工後,工程師必須要在橋拱下。這條命令會怎麼樣呢?
1:當地人開始飼養老鼠用來換取獎勵。
2:羊皮手卷被撕成若干份上交用來換獎勵。
3:管理層制定了非常細碎的項目,用來換取每一次成功達標的獎勵。
4:工程師為了讓自己能夠不死,橋變得更堅固啦。

激勵在我們的生活中最常見了吧,從小時候考一個好分數會得到獎勵,到成人後做完某一件事兒就可以去獎勵自己等等。可是獎勵真的有用嗎?我們來想一個事情,有的家長給孩子許諾,每次考好了都可以達成一個願望,這個孩子就開始為達成那個願望去努力學習,他並不理解學習能帶來什麼可是他知道會有一個願望被實現。這樣的事情我們大概都知道,不是因為無法堅持下去自己放棄就是因為事情發生的不可控就而停止。因為孩子是對激勵做出反應,而不是對激勵背後的目的做出反應。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越是鼓勵,越沒有人動。

因為激勵一旦發生,會有這兩個事情同時發生: 1.一旦有激勵加入遊戲或者改變了激勵,人們就會迅速而劇烈地改變自己的行為 2.人們往往會對激勵做出反應,而不是對激勵背後的目的做出反應。

返回來想想你自己的生活中給自己制定過激勵政策嗎?比如減肥到多少可以吃一頓好的,那你減肥的目的是為了身材優美還是為了吃到更好吃的呢?再比如,那些曾經聖堂騎士團為什麼要東征為了什麼?真的為了黃金嗎?可能因為只要活著回來,他們就可以帶著戰利品回家,那死了呢?還可以帶著殉難者的神聖身份回家,穩贏不輸,多好。
所以,有時候對某個人某個組織的行為感覺到吃驚,可以換一個角度去看看他們背後行為激勵機制是什麼。尤其是當你不理解某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去探尋他自己的激勵機制到底是什麼,有時候有些人的激勵機制很詭異呦~
ps:在對一個人、群體、團體使用激勵手段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最後他們做出反應的是激勵本身還是激勵背後的目的?也就是說激勵是手段,目的才是方向。故而有錢能使鬼推磨,不全見得。

8.稟賦效應

案例1:
一輛寶馬車正在二手車商的停車場上閃閃發光。雖然它已經行使了一些里程,但看起來完好無損。但A只是覺得50萬元貴的離譜,最多只有40萬。A回到家中,一星期後,車行的人打電話說40萬也可以,A就答應了。第二天,A在一家加油站停車加油。加油站老闆與我搭訕,要用53萬買下這部車。但A謝絕了,可直到回家以後A才幡然醒悟,如果自己答應了,那就可以賺取差價13萬,而自己甚至可以換一輛更好的。
案例2: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抽籤分給學生一場重要的籃球比賽門票,隨後問每一個沒有得到票的學生,他願意花多少錢買一張票。大多人出價在170美元。然後他問這些抽到了票的學生,願意以多少錢出售他們的門票。平均售價為240美元。

稟賦效應很神奇,因為我們總覺得
我們感覺我們擁有的東西比我們沒有擁有的更有價值
也就是說當我們出售某物時,我們要求的錢多於我們自己願意為它支付的錢。而且更神奇的地方在於不僅會提高我們已擁有的財產,還會影響到我們沒有的財產——拍賣會。或者是拍賣性質的競價。
讓我們放棄要比讓我們囤積難得多。所以,我們會囤積很多沒有用的東西,我們卻很少將它賣出去或者交換,因為在我們手裡,稟賦效應讓這一件東西有了更多的附加意義與價值。從而讓我們放棄了可能是最好的出手或者成就的機會。
別死抱著某一言東西不放,請將你擁有的視作命運臨時留給你的,要知道你擁有的一切隨時又都會被拿走。奧,對了,知識也有稟賦效應喔!

會繼續更新,謝謝大家的喜歡呦
---------------------------------------7.2水果沙拉更新分界線---------------------------------------
By the way 求靠譜的水果酸奶沙拉做法呀~

9.對比效應

案例1:
用兩隻水桶,一個桶里放入溫水,一個桶里放入冰水。先將右手插入冰水一分鐘,然後將兩隻手同時插入溫水裡。會有啥什麼感覺?左手感覺水是溫的,右手感受到的水是燙的。
案例2:
A君會為新購入汽車訂購真皮車座,因為A覺得自己花了30萬買了一輛車,一套真皮座椅才2萬,相對車價簡直就是小事情。
案例3:
B君買了一部最新的iphone7 128G,B君就在想這是首發機,還是頂配,還是騷的不要的土豪金真是好啊。一旁的店員看見了說:「這麼好的手機,來一個3D全方位三防保護套吧,才200,再來一個三防炫酷鑽石貼膜,才150,最後我們再送您一套專業屏幕清洗套裝。所有加起來還沒有你手機零頭多呢。」B君愉快地買了大禮包。
案例4:
天貓雙十一商城!快來看呀,原價399、499、599的現在都打折啦~統統99.8,統統99.8啦~快來瘋搶吧。
案例5:
不覺得美女身邊總有那麼幾個在面容、身材和氣質上都不如她的朋友嗎?而每當她們走在街上時……

快出來看呀,天仙出來啦~

對比效應是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最不易察覺的一種思維謬誤。當我們同時面對某種難看、便宜、小的東西時,我們就會判斷出另一種東西更漂亮、更貴、更大、我們的判斷力在這個時候深受挑戰。當我們下意識開始對比的時候,往往也可能意味著我們開始走向了一條被精心設計的圈套當中。真皮座椅一定是你需求的嗎?加大手機厚度的手機殼是你需求的嗎?這些都是銷售在對比之下給你設置下的圈套,看似沒有問題,可是手機套的價格本身和手機的價格完全沒有可比性。
當然,對比效應也可以給我們帶來好的一面,比如去買東西貨比三家,有時我們會為了剩下10塊而多走5分鐘的路程/多轉幾家淘寶。
對比效應告訴我們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東西本身並沒有改變,他們之間也沒有關係,產生了變化與關係是因為我們拿來對比。
ps:見男朋友/女朋友千萬要記住不要把自己的漂亮的閨蜜/優質的基友拉出去一起太頻繁。因為,你會發現在這之後,你突然就多了一些無妄的對比和困惑,另一半莫名的火氣就起來了。不僅影響兩人的關係,甚至會影響到社會安定。而如果ta還是一名不易反省與自察的人,可能會有更多的麻煩也說不定。不要讓對比效應毀了你的生活。 pps:也請不要把沒有關係的東西強行拿來對比,徒增煩惱~

10.現成偏誤

案例1:
林彪不抽不喝,60多。
周恩來只喝不抽,70多,
毛澤東只抽不喝,80多,
鄧小平又抽也喝,90多,
張學良吃喝嫖賭,100多。
有人煞有介事地得出結論,吃喝嫖賭抽才能長命百歲。(盒盒)
案例2:
B說:「A地是安全的,因為我認識一個人,他住在一個島的中部,他從不鎖門,哪怕是出去度假都不鎖門,他家還從未失竊過。」
故而A地是安全的,並且治安很好。(嘿嘿,有沒有這個調調很熟悉呀,比如把地方換成公務員什麼的?&<我可啥都沒說&>)
案例3:
公務員面試都是暗箱操作,都要靠關係。你看上次xx就是因為沒有走關係,筆試過了(最低分)面試都沒進。你看那誰,筆試還可以(前位)人家家裡有一個親戚在政府工作(基層員工)就進去了。

我們依據現成的例子來現象世界,依據我們已經得到的經驗和結果來構想世界,好像現實世界中的某種東西會因為我們更容易想到就變得了更加頻繁了。

就因為現成偏誤,我們的腦子中就出現了一張「很奇怪的風險卡」。於是我們系統性高估了因飛機墜毀、汽車事故或謀殺而遇難的風險(因為我們會說你看新聞里的那些報告,好恐怖的。拜託,飛機並不會因為你每天幾次想怎麼掉下來就掉下來了啊)
某種東西重複出現,我們的大腦很容就重新提取它,但它不一定是現實世界下真實的。比如,納粹!洗腦宣傳「猶太人」一直到多數人深信不疑。而在我們身邊也是一樣的,一個人反覆告訴你你一部電影/一本書/一首歌非常好的時候,有一天別人問你有什麼好歌/電影/書推薦嗎?哎呦喂,您猜怎麼著,脫口而出呀。
現成偏誤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同影子一樣和我們一同並行,當我們在做出某一個決定的時候,我們會選擇現成的數據,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做出決定。我們總是在按照我們自己的已得到的、已看到的和自己認為合適的理由做出決定,有時能幫助我們,有時卻也可以毀滅我們。
怎麼破呢?一個團隊里都要有那麼一個和你意見相左的人,和與你有截然不同經驗的人合作。一個人怎麼能戰勝呢,雖然我們一直說要戰勝自己,可又有幾個做到了,做到的那個不痛苦呢?那不如交給別人幫你完成。

突然增贊,讓我的懶癌瞬間被治癒,從青海回來,會有更好的更新呦~

------------------------我是一個遲到的更新分界線(也不知道你們能看見不)---------------------

11.格外小心——特殊情況與確認偏誤

案例1:
一位教授讓學生看一組數字:2、4、6,要求找出其中的基本規則。教授將規則寫在了一張紙背面,要求被試說出下一個數字,教授只回答「符合規則」或「不符合規則」。受試者可以隨意說出一個數字,但只有一次機會。
大多數學生說的是「8」,教授回答「符合規則」。為保險起見,第二輪詢問時,又說了「10」、「12」和「14」教授每次都說的是「符合規則」。於是學生得出結論:在前一個數字前面+2。但教授卻說寫在背後的規則不是這樣的。
這時有一位學生先試了「4」之後,教授說「不符合規則」,「7」呢?符合規則。這位學生又試了「24」、「9」、「-43」直到結束,他得出結論:下一個數字必須大於前一個。教授翻過紙片,上面正是這麼寫的。
案例2:
還是減肥這個小事。我在減肥期間,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每天都會上稱去稱體重,並且有人告訴我說面實際是很胖人的。我就會去吃完米飯去量體重上漲的小,吃完麵條去量體重上漲的比較多。所以,我堅定地認為米飯要比麵條更有利於減肥。雖然我的體重只是浮動在一個正常的值之內。

這樣的情況我們也把這個成為「確認偏誤」以案例2為準,有意思的情況是什麼呢?那就是我自己悄無聲息地過濾了與我觀點矛盾的觀點,我刻意地忽視掉了實際上體重的漲幅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增幅,但米飯=麵條這個觀點與我提前設定的觀點是相抵觸的,那麼我就自己過濾掉了這個信息。

在生活還有更多嗎,當然有了。你可以回想看看,在你的生活中當你開始躊躇滿志地要完成某一件事時,你是不是發現了很多的利好因素,不管你怎麼去做推斷、估算你都會發現大量跡象表明這個事情會成功,會做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當你想做一件事時,你只能看見你想看見的。即便出現很簡單、很顯而易見的矛盾你也會將其歸結為「特殊情況」甚至視而不見。

看到案例1,因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往往關注的就是怎麼證明我們是對的,那麼我們就會被蒙蔽雙眼。那麼反其道而行,證明他的理論的是錯誤的,有意識地尋找反駁的證據會讓你逃離開確認偏誤的漩渦。

最後,對於確認偏誤在明天的更新中我們還會繼續說到,他如魔鬼一般藏在我們生活中最隱蔽的地方。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李陽瘋狂英語給滿操場學生家長洗腦的舊事。
當年這個英語學習品牌為什麼如此成功,跟李陽帶著團隊四處奔走很大有關係,跟郭敬明一樣,他針對的對象也是特定的,每年一茬一茬生長起來的初中學生,包括家長。那一年,他的前妻KIM還是教材的招牌編者,他的形象還是正能量教育者,是新式英語教育的先驅,跟家暴沒有半點勾連。
回想起當年整個宣傳過程,毫不猶疑的說,家暴瘋狂英語有一場成熟的促銷程式,以勵志之名。
我初中就讀的是某知名私立學校,廣告掛到全國高速公路那種,因此生源非常寬泛。當時為了平衡起點,初中的英語教學是從二十六個字母開始,然後就是簡單的音標、字詞、會話。不管你有沒有基礎,中考的英語認真學了之後,體現在分數上的差距不大,考試難度不高,我清楚記得一個班最後許多人滿分。為什麼要提這個背景,跟後面他的演講策略有關係。

(一)
初一的時候,李陽第一次到了我們學校,學校召集全體學生,在操場上聽他演講。具體語句我已經遺忘了,不過我還清楚地記得他的五步——
①講自己的故事
②講中國人的危機
③講初中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④講自己的品牌
⑤講自己的承諾
看似中規中矩的提綱,換成今天任何一場大學學術交流演講,無謂的人可能會嗤之以鼻。但是,這個套路卻讓當時的學生陷入了集體的熱情高漲,焦慮與興奮扭在一處。
他首先是以成功的教育者的身份做了介紹,展示了屬於自己的國際咬肌。接下來,就是著重講已經曾經多麼怕開口,最後每天在校園晨光里大聲練習,冬天還穿著帶霜雪的軍大衣。如果到這兒只是一個老套的勵志背景,那麼下面就是殺器。
對著一群剛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幾乎是痛斥了中國學生的啞巴英語和口音。如果這樣還好,但他舉了一些例子去印證這種現象的普遍性,搞笑之餘,瞬間在我心裡升騰出一種未來進行時的焦慮感和羞恥感。
即便說啞巴英語和口音英語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現實,他的下一步就是強化學生初中英語的重要認知。基本意思就是現在不開始改變,你就要在將來落於人後,說羞恥的啞巴英語和口音英語。最後就是慣例的自我品牌特性介紹,強調「開口」和「純正」。
在最後他現場做出了捐款百萬給本校支援英語學習建設的承諾,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賣書不強制,反而捐款,可以說我們被深深震撼了,跟著他,所有學生都開始同樣撕裂聲帶一樣地大喊——Don』t be shy. Speak English loudly and crazily!
事後,我們都回家要錢,別人我不知道,我們班幾乎是全班都買了一套瘋狂英語,價格記不太清,大概是07年的兩三百。

(二)
其實如果這樣就結束了,也許今天我回想起來只會覺得他是一個善於製造焦慮的商人。
但是還有第二次,這次是家長會。
這次的主講是他團隊中一個男性,名字記不得。他的演講可謂是從緩入急,由淺入深。
他放著帶圖的ppt,伴著煽情的音樂,講述起自己母親和別人的母親的故事一個又一個。
在「媽媽,我親愛的媽媽,你的……」的音樂中,他的語調抑揚頓挫,高潮處已經聲嘶力竭——「你知道那是誰嗎?那個迎面走過來的!是她的母親!她苦苦找尋了她一整天的母親!她白髮蒼蒼的母親啊!」
他成功調動了滿操場人的情緒,我周圍有人開始哭了出來。
高潮之處,他跪了下來,沒有錯,跪了下來。在《愛是奉獻》的背景音樂中,他面向整個操場的學生號召起來,號召對自己父母有感恩之心的人走到前半部分操場,當場謝謝自己的父母!
家長就在學生身邊,於是很多學生真的陸陸續續走到升旗杆附近,他們很多人真的是帶著淚來的,包括我們班平時非常淘氣的一些人,很多家長也是含淚相望。
然後他帶著學生們開始喊口號,喊「爸爸媽媽我愛你們」、「老師謝謝你們」,貌似還有承諾好好學習有出息之類的話。
我開始真的很感動,但是聽了號召覺得尷尬不想上去的,幼小的羞恥心發作,還是被我媽用目光逼上去了,至今印象深刻.……
最後造勢已到巔峰,情緒眼淚已備好,他帶領著我們要全體下跪叩謝。
對,下跪。
對,集體下跪。
對,集體當面下跪。
至於我跪沒跪,我的記憶自行模糊了這一段,但是我能反芻當時上台內心那種抵觸,但又不得不隨波逐流的無奈...

(三)
時隔多年,我回想起當年這個品牌的宣傳套路,也能想通他的營銷原理了。
用教育者身份、美國編讀團隊和口語水平營造可信度,首先拉近距離,達成一種魅力感。然後通過草根化的自我介紹,強調人人可以復刻,只要跟著這條路走。接下來,給剛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宣揚一個令人焦慮的學習背景,產生傳統教育必然導致啞巴英語和口音英語的恐慌。最後,順水推舟賣出自己的產品。
至於為什麼還有之後下跪叩謝的一出,李陽瘋狂英語夏令營報名點就在會後的操場上,背景音樂的「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小孩」簡直是應景。在另外一些學校,時間靠近教師節的演講,貌似會下跪老師,網上當年有一組引發熱議的套圖。
後來我媽給我買了復讀機要求我聽磁帶,不偏不倚地說,李陽的口語和教材對初中生來說都不錯,但只可能起到課外拓展的作用,不可能存在什麼系統性救贖。也許跟著他一樣在公共場合苦練會卓有成效,但我回想起公共場合被裹挾情感的經歷並不爽快。
這次洗腦,給根本還沒有開頭的學習者宣判一個將來時死刑,讓人提前焦慮。利用的是初中生心智和耐受力尚不強,於是被裹挾了情感去大喊去下跪。
但是不只是未成年的初中生,還有在座當時已經普遍三十多歲的家長。也許給他們洗腦了一種希望,英語開始有了極端重要性,給左右自己孩子的未來,於是緊趕去報名。可是我真不理解讓孩子在公共場合集體下跪還能覺出一絲心裡美的那些家長,你們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還是有待雕琢的作品呢?

PS


當年李陽瘋狂英語某中學「集體下跪老師」引發熱議的圖

多年前學生貼吧感想


就是被各類雞湯文洗腦的人類啊!
舉個栗子:送女友一定要送一支口紅
我?我一個女生也看不下去了好嗎?什麼時候連口紅都要男朋友出資了?
我個人認為,你掙錢辛苦沒錯,但是這就是你剝削自己男朋友的理由嗎?就你一個人難掙錢嗎?男朋友不是也要掙錢的嗎?平時出去吃他的玩他的經濟壓力已經很大了吧。我寧願自己吃土買口紅,我也不要自己的男朋友省吃儉用給我買
我希望看到的是你和我在一起兩個人互相理解互相滿足的樣子,而不是你為了我讓自己憋屈的樣子。
愛是禮物不是把柄謝謝

還有 拿別人的男朋友做栗子給自家男朋友看的
姑娘!別缺心眼!一次兩次開玩笑可以!尼瑪認真你就輸了!
男生多少要點自尊的,次數多了心裏面很膈應的啊

無話可說,雞湯博主害人不淺。
談戀愛跟供奉銀行似得,不累嗎?

補充回答
謝謝評論裡面護我的寶貝,我既然能給這些話發出來就不怕被噴。真正的女權主義是獨立,不是指完全的脫離男性,希望有些小仙女不要誤解。女孩子要有自己的自尊心,不是公主病。你要自己供得起每個月的迪奧蘭蔻香奈兒,才會有男人求你收下他的愛馬仕。說來也是搞笑,那些所謂的女權主義者一邊用著她們看不起的男人送的高檔化妝品,一邊嘲笑男人豬狗不如;恕我直言,您最垃圾……這個豬狗不如的男人既然能供得起自己的吃穿,還能給你買得起高檔化妝品並且能找到女性來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這就是他的本事。而你,只會逛淘寶刷微博敗家,只會花錢不會進賬;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人,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不起女性,更加不想去捍衛女權。


卧槽,忽然出乎意料的受歡迎。
根據評論區的響應,解釋兩個問題。
我並不是說不要感情,不要美,而是,要有個度,不管是花費的時間,精力,財富,都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把核心放在內在的自我成長上面。因為,只有自己可以永遠支撐自己。
琴棋書畫和讀書。這東西不壞,沒錯。
問題是,在對女性宣傳這裡,被異化了。
大家感受下。跟女性「氣質」相關時,看見這兩個詞,大家想到的是什麼?
十面埋伏?命運?
以棋對應國戰?以棋應謀略?alphago?
將近酒?蜀道難?赤壁懷古?滿江紅?
狂草?潑墨大寫意?魏碑?
層巒疊嶂?山河萬里?奔馬?卧虎?
資治通鑒?二十五史?三國演義?水滸?封神演義?
我猜,都不是吧。大家心裡其實應該有答案了。當然我並不是說只能學這些或者這些就一定好。但問題是,現實中,這些是不被算在「氣質」「氣自華」的範圍內的。女孩子被推薦的往往是鶯鶯燕燕凄凄慘慘切切風花雪月閨閣書生情郎。被潛在的限制了。
然後呢?工作中有沒有這樣一個對女性的常見評語。「女同學,一般比較認真努力,比較細緻,但是缺乏大局觀。」可怕的是,這個評語,絕大多數情況是真的。我很想知道,人的大局觀要怎麼得到?
可能有人問我是不是腦有坑,為什麼一個男人關心這個。我只想說,我是一個父親,我有個從小喜歡積木和拼裝玩具,喜歡爬樹,喜歡哈哈大笑,還能替弟弟搶玩具的女兒。
我要盡我的微薄之力,推進這個社會向前走一點點。
我想保護她。

≈≈≈≈≈≈≈≈以下是原答案≈≈≈≈≈≈≈≈≈≈

女生從很小的時候。聽大人講故事,看動畫片,童話故事。
裡面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是公主,活著的唯一目標就是找個王子嫁了。活著的唯一事情就是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找個王子嫁了。或者愛上了某個王子就要為他要生要死。
在女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得到的比較多的誇讚就是漂亮,大量的鼓勵女孩子追求漂亮的東西。
再大一點看青春劇和校園小說,劇里的女孩子,不管是不是好學生,不用學習,不用關父母,天天就是談戀愛,爭風吃醋。
看言情劇和言情小說,劇里的女性不需要什麼能力,上班凈談戀愛,下班也談戀愛。一旦喜歡上一個男人,就要死要活,感覺女生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談戀愛。
看美劇,感覺女孩子為了一個婚禮,能激動的要死要活。
聽歌,女生唱的歌曲,和大部分女生願意聽的歌曲,基本上都是除了談戀愛沒別的事了。
要是女生聽個精忠報國,再活五百年,估計大家都覺得是個怪物。

然後以上所有的內容里,女孩子最大的優點,是傻,最強的武器,是美。

然後社會的輿論指責就開始了,女孩子不適合理科,理科太粗野是男孩子擅長的,女孩子要文藝,要有氣質,要多讀文學,要懂琴棋詩畫。反正是,怎麼虛頭巴腦怎麼來。

然後,各種媒體鼓動女孩子追星。鼓動女孩子八卦。鼓動女孩子學化妝,學穿戴。「如果你不化妝,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女人就要「精緻」「優雅」,「哪怕窮死,也要打扮的漂亮,穿上旗袍坐下來喝茶」。

然後各種微博博客公眾號告訴女孩子,「女人和男人天性不一樣,女人對情感更加重視,因為女人天生就是為了家庭設計進化的,愛情就是女人的生命。」「女人愛美是天性,如果沒有美生活有什麼意義。」「每天花一個小時,就能讓自己心情好一天。」「雖然你工資只有三千塊,但是你買兩萬塊一套的口紅是非常划算的。」還有,鞋子,包包,面霜,粉底,水,油,睫毛膏,雙眼皮貼,美瞳,髮型,發色,美甲。等等等等。
然後終於女孩子都整天花大量的時間在挑對象,在考驗對象,把愛情看的最大,如果感情出了問題就要死要活不知所措。
如果有人說,不要那麼在意感情,好多女孩子就覺得心中神聖的東西受到了侵犯,要出來懟一通。
至於工作,學習,生活。
「沒有愛情,這有什麼意義?不美,活著什麼意義?」
完美。


目前最經常出現又不易被發現的洗腦方式,難道不是朋友圈那些情感寫手的公眾微信推送嗎?

什麼男人對你好不好,就看這一點

好姑娘都xxx

XX的姑娘最好命

不要和xx結婚

嫁給哪種男人最幸福

等這一類充滿暗示性的指導用語。

我覺得很可笑,兩個人的情感,一個人的狀態憑什麼要靠別人的段子故事來指導,告訴你,應該怎麼樣,哪樣子最好,更可笑的是這些內容幾乎都是以"我有一個朋友"開頭,甚至拿一個名字取得都很隨便的主人公來起興。

雖然說微信朋友圈內容沒像前幾年空間傳播的那樣粗製濫造,然而現在的朋友圈內容本質上不過是經過了各種花樣包裝的定向製造。

如果說健康領域的那些謠言洗腦目標是60,70後的老年人,那麼現在情感話題上最大的洗腦目標就是女性群體。因為朋友圈的封閉和目標用戶的鎖定,基本上所有情感閱讀公眾號和那些寫手也很機靈,專門就寫一類她們喜歡看的內容,選她們不敢說的題。

像前陣子大肆鼓吹男朋友應該給女友買買買,好女孩應該買買買等各種對消費無節制的鼓吹,使得很多未踏入社會還在上大學的姑娘更加放縱,甚至讓一些原本節約的姑娘在這種氛圍下,不敢在室友面前顯得節約,誤以為自己有問題。而真正實現經濟獨立的人有多少呢?就算真正實現了經濟獨立,是否就又了解自身現實的局限呢?

更可怕的是朋友圈的這類文章,還把內容伸向了女性最為關心的婚姻話題,幾乎每個明星結婚就會跟熱點寫一篇。什麼婚姻里應該如何如何,這類男的別嫁,好多作者都是只談戀愛,不知訂婚為何物的90或者95後,指導著一群同齡甚至大齡人。

如果你說年齡不是問題,經驗才是本質,那麼動機也不重要嗎,一篇篇閱讀量上去後的尾部廣告,好,廣告就送給他們當辛苦費,那經驗多少又誰來保證?看文筆?可是一篇文章,連標題都經常一個句式啊!

情感話題是個很好寫的東西,它不像真正的專業知識可以查工作經驗,查學歷,查閱歷,因為誰都沒辦法證明他們的閱歷到底是不是真的,他們的朋友飛上天也沒事。

無數個男青年曾經頭疼,女友老是轉一些看起來一針見血的文章@他們,輕則提醒他們的問題,重則看完鬧分手,你可以說看了朋友圈文章就鬧分手的人明擺著早有此意,不要也罷,或者智商太低,不要也罷這類無所謂的話,但事實就是本來情商薄弱的人,被影響得更深,她們本該通過自己的實際思考自己的愛情,卻不斷被那些文章中的"我的那個朋友"所影響。

我也來說我的一個朋友小軍。

他女友小紅特愛看情感號,特別迷公眾號作者小明,小明說最好的男友從來不會說,你要這麼想,我也沒辦法。好,小紅那天晚上@男友,你昨天說了,你是不是不愛我。男友很無奈,我昨天真的是一時激動,不是不愛你。我錯了,下次不會了。

生日要到了,正好這個時候小紅又看到了一篇好女孩自帶燒錢屬性,再次@你看你看!人家怎麼樣,你怎麼樣。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小軍的世界多了一個別人的男朋友。小軍沒辦法,只好提前信用卡刷了一隻名牌口紅和包包,自己默默還。

好不容易,熬過了三百六十五篇推送,天知道小軍經歷了什麼,終於要準備訂婚了,可惜他們訂婚那天撞上了霍建華結婚的消息,公眾號又一波推送。

小軍,卒。

我想大家很清楚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也知道這雖然是我編的,但真的存在,也肯定有很多人反駁我說的故事。

情感公號的讀者也是這樣。他們有些人也知道故事是假的,也許情節真的存在這個世界上,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文章寫了她想說的。

所以朋友圈裡的情感文章其實不過是她們平常不敢說的,但是有好心人繪聲繪色地說了,管他是不是對的,你看閱讀量還這麼高,說明這想法不是小數目啊!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類似她的人轉,那些像小軍一樣的人可能以為自己真的有問題,那像小紅那樣的人不是受害者嗎?

當有篇文章通過一個故事寫了你心裡一直想說的話,很多人對是非放鬆了判斷力。朋友圈的文章,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閱讀,必須帶著原則去思考。


關於《落花生》一課與兒子的對話

全是以對話形式,只是我現在記性不好,說過的話就忘,未必全部一一回放。
這篇課文要求全篇背誦,兒子背給我聽時,我才得以又重溫了一遍,30年課文未變,厲害了!
我沒有跟兒子說父親出席家庭聚會的種種怪異,各家有各家的情況與分別,無法一概而論。不與他討論這個。

我想與兒子探討的,是關於落花生與做人。

「你覺得父親說的有沒有道理?」
「有啊,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講體面的人。」(嗯,還是沒有白背誦的)
「那什麼是有用的人呢?」
「就是要為社會服務,做棟樑之才。」(兒子做出了奮鬥的姿勢,我心說,我去他媽的棟樑。)
「那有用是什麼意思啊?」(我不太記得我這個問題是怎麼問的了)
「快遞小哥啊,警察啊,都是有用的!」
「是的」(我對兒子豎起大拇指,開心他沒說快遞小哥沒用。)
「那我問你,都是有用的,那有什麼區別嗎?」
「不知道。」
「快遞小哥,警察,國家總理都有用,快遞小哥一天不上班,會怎樣?」
「收不了快遞嘍!」
「警察一天不上班呢?」「那就亂了」
「國家總理一天不上班呢?」
兒子呵呵笑了一下,做了個鬼臉。
「所以,都有用,可是影響的範圍是不一樣的是嗎?」
關於這點,我沒有繼續,他想做有哪種影響的,他自己考慮。
我也沒有說任何有關「體面」。

「我們再說,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掛在樹上,有問題嗎?」
「沒有啊,那是基因決定的。」
「他們不是生在土裡,自己把自己刨出來,非要給人看,對嗎?」
兒子若有所思,
我接著說:「桃子、石榴、蘋果並沒有錯啊!再說石榴也其貌不揚,掰開才知道裡面晶瑩剔透啊!」
「桃子就是桃子長在樹上,花生就是花生種在地下。」(我鬆了一口氣。)
「你說桃子有用沒?」
「有用啊!石榴、蘋果、花生都有用。」

「所以,我們人呢?」
兒子一拍胸脯,說,「找到自己的特點,把他發揮到最大。」
「然後呢?」
「影響更多的人。」

好了,這是咱們家的「落花生」。兒子追著說「華生,華生」(因為我名字里有個華)。

想與兒子分享的,只是讓他去看,「好看」「有用」「長在哪裡」 不是簡單的等同關係,我只想提出更廣闊的問題,引得他可以思考。有沒有答案沒關係,不盲從,質疑反思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

我說的未必全面,文中邏輯散亂之處也無須依條列出(尤其北師大版)。也能引得看客一番思考,也是有用了。

~~~~~~~~~~~~~~~~~~~~~~~~~~~~~~~~~~
全沒想到收到這麼多贊同,謝謝!
在評論區的回答里,更清晰自己的觀點與意圖。貼過來,分享與反思。
~~~~~~
其實有用是必然的。只是要看:是作為目標被要求(為別人而活),還是作為結果被呈現(活出自我,旁人會被影響)。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詞叫,自我實現。
~~~~~~
無意批判大環境大模式,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反思自己的那些曾被「洗腦」的概念,自己清晰了,可以把這份清晰帶給兒子,只要他的判斷建立在這份清晰之下,做什麼,我都不擔心。
~~~~~~
這正是我想做的。所謂「洗腦」,不論用什麼方式,無外乎想要一種結果:就是讓你說我對。我對,你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聽我的!所剝奪的,就是個人獨立的思考。經過思考,有可能你對,有可能我對,或許都對,也或許都錯。

~~~~~~~~~~~~~~~~~~~~~~~~~~~~~~~~~

也沒想到我會再更。

有些話,再拿出來放在前面說。

1. 「洗腦」這個詞,在我的定義里,僅指不經思考的結論。你如何定義,那是你的選擇。與我答文無關。

2. 看到牽強的結論不是我的重點,如何能夠得到一個稍全面略經得起推敲的結論是我的目標。如答文中對話。

3. 如何解讀《落花生》這課,每人見解不同。種種言說無需如此無需那般者,我只能說,這也是每個人的選擇。

4. 再次重申我的觀點:「好看」、「有用」、「長在哪裡」 不是簡單的等同關係;不可為凸顯自己而打壓別人。


美國加州大學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找來了3組學生,請他們判斷:你喜不喜歡這個中國字。

這些大學生都沒有學過中文,一個漢字都不認識。學生以為自己是隨機來選擇喜歡或不喜歡的,但其實他們並不是。

第一組學生出來的數據,他們選擇YES和選擇NO 一半對一半。

第二組實驗,在每個漢字出現之前,會先出現一個笑臉,這個笑臉只出現30毫秒(即千分之30秒),人的主觀意識根本無法意識到這個笑臉的存在。而人們選擇YES的概率,從50%升高到了78% 「我喜歡這個漢字」

第三組實驗,給他們看同樣的漢字,在漢字之前會出現30毫秒的哭臉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NO,「我不喜歡這個漢字!」

我們可以看到,潛意識的資訊會影響到人們的決策

後來,加州大學的實驗人員,找來了一群小孩子,給他們看3分鐘的《貓和老鼠》,在動畫片中,插入了幾張一個人踢狗的照片,每張照片也只展現了30毫秒,小孩子根本意識不到這些照片的存在

動畫播放完後,教室進來了兩個人,一樣的身高、穿著一樣的衣服,老師說:「我現在要做點事情,要先離開一會兒,我們現在找兩個大哥哥過來,你們可以隨便找一個人玩」,而小朋友們都去找同一個人,而不去找另一個。而沒人找的這個人,就是剛剛在照片里踢狗的那個人。

將這組實驗換一批小朋友,將動畫片里的照片換成另一個人踢狗,實驗結果就完全倒轉了過來。孩子們都去找另一個人玩,而不來找這一個。這說明並不是臉的問題,而是潛意識裡面,孩子看到了這個人踢狗,出於自衛而不去找踢狗的那個人。

這個潛意識催眠,有很多應用場景:

你可以在會議PPT前加一個視頻,視頻中插入幾個自己認真工作或者讓人聯想到美好的照片,給你的領導看

有機會,可以向你喜歡的姑娘推薦電影,然後細心的發一個資源給她。而這個資源是你事先準備好的,裡面插入了讓人聯想美好的自拍,以及情敵的丑照……

----------陰謀的分割線----------

或許,你現在看到的電視劇和電影中,就摻插了不少你意識不到的畫面,這些畫面以我們注意不到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思想……

現在常見的視頻編輯軟體都只多只能剪切0.04秒,

關注公眾號:擇恩,後台回復「30毫秒」,我來教你用什麼軟體


(更點相關的好答案)

洗腦洗到內化,簡直改變了腦子的構造的洗腦,才是厲害的洗腦。

女生不擅長理科,情緒不穩定,路痴,不理性,口是心非,說的話永遠不是心裏面真正想的,真正想的是啥沒人知道,不用和她們講道理講邏輯,她們聽不懂,霸道一點讓她們照做就行了,她們喜歡被征服,喜歡成熟理性霸道溫柔體貼靠得住的男人,她們天生就是喜歡作,不作渾身難受,因為她們要試探男人是不是靠得住。。。

什麼,你說這都是女人天生的?那你就順利理解了什麼叫「洗腦洗到內化」了。這才是洗腦的最高境界,讓所有人認為這都是天然的客觀事實,完全沒辦法改變,所有人都認同,包括女人自己,然後乖乖當被養的寵物。

==========================
評論區爆炸了,三天炸出來一千二百條,不用看也知道都是在說什麼。我知道多得是人不願意放下「男人更理性,更有邏輯,各方面都更有優勢」這種優越感。也會舉出來各種各樣的例子告訴我男人和女人就是天生具有差異的,什麼女同事七大姑八大姨前女友,那個大家都認識的誰誰誰,甚至可能還會有什麼科學研究腦構造掃描圖,思考同樣的問題的時候男女大腦活躍的區域不一樣,什麼區域掌控什麼,男人擅長用什麼區域女人擅長用什麼區域= = 。這種答案和文章真的見得多了。。。

講真本來我就是因為一些事情吐個槽,當時這問題都九百多答案了我就打算自嗨一下,沒想到被人發現並且被這麼多大神翻了牌子。光放上面那麼幾句話實有慚愧。更點好答案,比如具體洗腦手段什麼的,給有興趣想要了解的朋友們。那些拼了命舉例反駁,一臉不屑反駁,謾罵反駁的,我知道你們也不會點。私貨放在後面。

一、性別差異教育。

@Baolimeowmeow
有哪些女性認為是「常識」的事情男性會認為不可思議? - Baolimeowmeow 的回答

從孩子放入一個性別環境開始,就強化這種基於分類的表演——男孩子不哭,女孩子要文靜。

對方的特質,往往被歸咎於其所屬性別,而非ta個人,或者其它的身份——人人都是某人的朋友、親人,都有基於社會分工的定位,然而這些差異,往往都比不上性別隔離這個濾鏡更能造成扭曲。這種扭曲也體現為,將所有自己無法理解的特質,統統歸於性別。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洗腦。完全符合題主所問的,不易覺察(或者壓根沒被人為是洗腦)的洗腦。

不是我上綱上線,除了生理之外,任何,你聽到的,表現出「男性和女性在某方面有差異」的表述,都可以造成洗腦效果。男孩子不能選粉紅色,女孩子買什麼小汽車,男孩子選什麼文科,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什麼,女人作太正常了,男人都是粗心大意不細緻的。初中女生學習好,高中男生一發力就都趕超了,男生邏輯思維好,女人們都是只顧眼下,短視的。女生宿舍就是是非多,女生都是八卦的,男生都比較大方,沒那麼多事,好相處。還是生了兒子好,爹出軌了都能叫人去揍,反觀生個丫頭。。。

這種無處不在的暗示或者明示,在實現過程中又會不斷強化,其作用機制其實本題最高贊那個答案也都可以解釋。
@源靖
你遇見哪些經常出現而不易被察覺的洗腦方式? - 源靖的回答

二、自我預期和實現。

@雨亦奇 在這個問題下解答過女生是否真的路痴。比較長,具體請點答案看,很棒很值得讀的答案。
女生真的路痴么?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他在其中介紹了皮格馬利翁效應」、「成見威脅」和「性別角色」等對男女行為,思維等造成的客觀影響。不僅可以解釋為什麼「女生路痴」,其回答可以解釋很多客觀表象上的男女差異是怎麼形成的。

三、內化。

關於內化,有一個非常明確解釋「女性化妝是取悅男人還是取悅自己」的答案一位答主提到了這個詞,這個答案我沒翻到,但是有另外一篇類似的。

@acel rovsion
化妝是處於男權社會中取悅男性的表現嗎? - acel rovsion 的回答
羅大在這個答案裡面用了更加專業的語言來論述了「內化」這個詞。

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你」自願」選擇的東西,實質上是因為某些東西在這種評價體系里有更高價值,並且你不言自明地被社會灌輸這種評價體系,於是你才認為你的選擇是取悅自己或感到和諧。

你不言自明地被灌輸這種評價體系,於是這種價值觀被內化,變成了化妝會使自己愉悅。聽起來很荒謬對不對?

你覺得你作為女生控制不了作嗎?說不定也是全社會在你成長的任何時候,都在給你灌輸「女生天生就是作」,然後被內化了。。。金館長.jpg。

內化這個詞具有很強的學術性,我這樣隨便使用未必正確。但這個在一定程度上,就類似「化妝是取悅自己」的作用機制,是因為一直被灌輸美很有價值的觀念。那「作」可能會有類似的形成機制,沒完沒了地作,因為女生從小就被教她們就是那樣的,她們那樣是正常的,天生的。

四、下定義+貼標籤大法好。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定義的世界,很多事情不是原本,天然就是那樣的,而是人定義出來的。知乎我最喜歡的答案之一,來自 @莫名 知友。

為什麼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富養」和「窮養」分別是怎樣的教育方法?在當前社會依然適用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在這樣的解釋之下,問題已經從「X是否正確」轉換成「為了使X成為絕對正確的命題,我們需要給X下怎樣的定義」。實際上,所有宗教式思維都在做這種對問題的隱式轉換。最終,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已經不重要,如何定義一個概念才重要。

生活中很多事都是在下定義。

比如說。

你問女生怎麼了,她如果有事,但是說沒事,那是「女生天生就是口是心非的動物,喜歡作」。你問男生怎麼了,他如果有事,但是說沒事,那是男生「在有事的時候都想要一個人靜一靜,不喜歡被打擾,等他想通了就好了,這是男生的特性」。

女人發火是女人天生情緒不穩定,不理智。男人發火是「人么,都有個脾氣,被逼急了誰不會發火?」或者是他本人是個脾氣不好不穩定不理智的人。

女首腦沒治理好國家那是女人能力不夠,女人不適合從政。男首腦沒治理好國家是他本人能力不夠,他不適合從政。同理開車,科研,等等很多很多事情。

需要想像力的時候女性太現實,需要現實的時候女性太愛幻想。女性不狠不果斷是婦人之仁,狠+果斷是最毒婦人心。

女人哭是女人懦弱嬌氣,男人哭是「哭是人正常的情感表達」。

只要你先貼性別標籤,從女性情緒化,男性又理性邏輯能力又好這樣的前提去入手,一模一樣的行為,男性做了都能體現他理性,講道理,女性做了都能體現她情緒化,喜歡作。

金館長.jpg。

=============私貨分割線==============
我最開始寫下這個發泄吐槽一般的答案的原因,是因為某個「女生有什麼秘密是男生不知道的」問題裡面的答案讓我看得哭笑不得。

十個回答裡面八個都能出現諸如「女生都是口是心非的,說沒事肯定是有事,她做XX事的時候只是希望你XXXX,她做XX事的時候不一定是非要讓你XXXX。女生XXX是天性,容易感動,喜歡甜言蜜語」這些字眼。我看那麼多人踴躍地把所有女生塑造成一個個大腦上面都有粉紅色Hello Kitty浮雕的少女,生活最重要的主題就是愛情,在愛情裡面還有百般特性,這樣不一定是真的這樣,那樣不一定是真的那樣,錢太多了容易作,上個車還得男生把手放在門沿兒上,走在路上男生還必須走在外側,哪個男生不走在外側說明這人沒啥責任感。男人得有男友力,這些都是加分項。。。。。。這一個個答案都一兩千贊我看著就覺得氣短啊哈哈。。。

最讓人難過的是,這種東西處處都是。我還見過將女生的「作」解釋為「因為她們需要試探男人的底線,看他是不是靠得住」的。都一樣那麼多贊,那麼多贊,那麼多贊。

如果非要扯愛情,對這樣的妹子們,我想說的是,我也不給你們定義什麼「真正美好的愛情」是什麼相互信任相互依靠不作不試探了,沒必要,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可能你們就喜歡這樣的愛情,就是要給男生說「我天生就是作,改不了,我天生口是心非,來,我教你怎麼猜女生的心思,她說這個是那個意思,她說那個是這個意思。你得男友力強一點,我來告訴你一些小技巧,比如給女生開車門,把手放在車頂別讓她碰頭。。。」

那希望你們強調這是你們想要的愛情,這是你們喜歡的男生,你們自己喜歡作,喜歡讓男生猜,喜歡讓男生給你開車門,不要沒事就用「女生都。。。」

而對於評論區一眾一臉不屑的吃瓜看客們。

對,平等不是女生不需要照顧,是男生也需要照顧。@追狼的大白羊 的答案是很贊的。然鵝,有多少成熟理性邏輯思維好堅強勇敢喜歡講道理的人類,對那些情緒化不理性邏輯能力差口是心非的人類的照顧,態度大概是這樣的:端茶倒水洗衣疊被這種照顧是極好的,其他就用不著了。成熟理性邏輯思維好堅強勇敢喜歡講道理的人類是沒有負面情緒,可以自己抗住一切的,是非常熟悉這個社會的現實的,是絕對不會抱怨和吐槽的。。。

你們可以繼續捂住耳朵捂住眼睛不聽不看,堅持你們那成熟理性邏輯思維好堅強勇敢喜歡講道理的優越性。

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你可以重男輕女,你可以愚昧,主不在乎蟲子那自以為是的可憐自由的。

這個主,叫做永恆前進的歷史。

@榎本彌代
人有沒有「重男輕女」的權利?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這幾天沒上知乎不知道竟然有這麼多人給我點贊和評論,其實那天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因為男朋友的朋友的女票太過分了。和他在一起就是為了找一個飯票提款機而已,讓我覺得這樣不好。所以才會說那些話的。
看了大家的評論,我其實只是想表達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當做理所應當而已。沒有什麼事是天經地義的。以己度人。很多事情並不是義務,而是因為愛你所以才會對你百般照顧,悉心呵護(這句話不針對誰)要學會珍惜。個人觀點,大家一起進步嘛,我的話也有些片面了。我自認我不是所謂的直男癌和直女癌,我還是蠻講道理的哦!還想送給大家一句話:不要喝那麼多雞湯,雞湯喝多了容易齁著的。別人的觀點不一定就是對的,別誰的話都聽。我說的可能也不對呢是不是(^_^)。
大家觀點不同很正常嘛!說了很多亂七八糟的話,只希望沒有誤導大家就好。我知道人無完人,只能努力做到盡量讓看到我的回答的人能夠有一個正確的觀點。如有不對,深感抱歉。
另外附送一張前幾天自己做的送給男朋友的手工照片一張,哈哈,發言結束

———————————————————————
男女交往就應該男生負責買單,清空購物筐,為女生做一切事情都是應該的。男生就是應該為女生著想,男生就應該保護女生。就因為女生把青春給了他。可是男生不也是這樣嗎?為什麼嘛?一定要男生負責一切才對嗎?我是女生,可是我依然覺得男女在一起就應該互相照顧,為彼此付出


女生到了21,22歲的時候,就會被家裡七大姑八大姨圍困,然後一直勸導,「年齡不小了,要早點談戀愛啊。」「女人就怕嫁錯郎,你看那誰誰誰嫁了個窩囊廢,一輩子都很辛苦。」「找男朋友啊,一定要找有房有車的,家境要門當戶對,這樣可以少奮鬥10年。」

到了24,25的時候,交往了男朋友,就會被七大姑八大姨繼續念叨,「哎,你條件這麼好,怎麼找了個這樣的男朋友」「至少要有房有車吧,不然你一輩子都在吃苦」「你看那誰誰誰找了個富二代,現在家裡多少套多少套房。」

有的頂不住壓力or害怕後面面對吃苦,挑刺、分手,26、27了,七大姑八大姨又開始了,「這個年齡了怎麼還不談戀愛啊」「再不談後面就嫁不出去了」「男人永遠都喜歡小姑娘」「介紹了這麼多都看不中,不要太挑,找個差不多的過日子就得了」又要面對重重壓力。

於是,終於在30歲之前,找到了男朋友,有房有車,七大姑八大姨就開始不挑剔了,但是後面的生活呢,這才是你要自己過的生活,這些生活不長在別人嘴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七大姑八大姨的念叨,讓一個女孩子在還沒有建立成熟的感情觀和價值觀的時候就陷入無限的惶恐和焦慮當中,因為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年輕的女孩仗著自己青春美貌,也特別怕吃虧吃苦,所有對另一半的考量,除了是否情投意合之外,是否有房有車成了很重要的考量標準。好的家境、優越的出生超過了獨立的思考能力、是否努力上進。

要知道,人生還有長長的60年。而那些干擾你決策的七大姑八大姨,未必站在很高很遠的視野上,她們有很多是自己或周圍的朋友遭受著婚姻感情的不幸,所以會特別害怕小輩的重蹈覆轍,就一直念叨和勸導。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會對你說的如此短淺。

我相信,長輩的念叨是為了你好,但是她們只看到了表面,從而對一個女孩的成長造成了偏差,本來中國就缺少婚姻和感情的教育,一直諱莫如深,在剛對感情有憧憬的時候,沒有認知和判斷力的女孩被長輩代入,只看表面只看家境,才導致了價值觀的重重歪曲。

從此,很多女孩不願意努力和奮鬥,以為找上了「富二代」就能一勞永逸,從此過上富足和高枕無憂的生活。很多女孩分不清理想和現實,仗著自己年輕貌美,以依靠男朋友家裡的現存條件而去過上好生活。

這種教育導致的思想,是一種把女孩物化,用青春做賭注,並且對未來不負責任的做法。

要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早就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那些以為嫁入了有房有車的男孩家裡,這一輩子就衣食無憂的。實在是too young too naive。

婚姻絕不僅僅是門當戶對,情投意合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好好經營。人生不可能沒有什麼時候不努力,我相信一句話,一輩子吃的苦是均等的,年輕的時候不吃苦,那就到了老年就要吃大苦。倒不如眼光放長遠點,好好努力好好生活。

保持獨立的經濟能力,獨立的思考力,有著自己的圈子,持續的保持學習的熱情和進步,不與世隔絕,積極面對生活。這些不管是找了怎樣的老公/男朋友,都是一個新時代女青年必要的。

希望女孩們在面臨這樣的壓力的時候,有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尋求智者的幫助,而不是困於七大姑八大姨的碎碎念里,如果一直以七大姑八大姨的碎碎念為自己的判斷標準,未來,可能,你也會變成了這樣的人。

因為沒有人可以對你的未來負責,除了你自己。

ps:本來一直在知乎是做小透明的,但是看到這個問題,感慨很深,遂上來一答,很久沒寫文章了,不知道自己的邏輯和表達是否清晰和完整。其實最重要的是,輸出自己的觀念,希望能夠警示那些還沒有跳出思維誤區的女孩兒們。

祝好~~~


既然很多人答了男女的問題,那答主答一個其他方面的吧。

公司老闆、領導們常拿出來洗腦的:「努力」說「感恩」說

……

「你的問題,是由於你不夠努力。」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要學會感恩。」

「沒有公司的栽培,就沒有今天的你。」

「我能擁有這麼大的產業,是由於我艱苦的奮鬥和睿智的抉擇。」

「想像我現在躺著都賺錢嗎?那就像我年輕的時候一樣,去努力工作。」

「我有知識和經驗,所以我掙得比你多的多。」

「人只有實現財務自由,才能實現個人自由。」

「公司要是倒閉了,你們大不了換個地方上班,我可不一樣啊。」

「你們要想將來當老闆,必須要學會從老闆的角度去看問題。」

……

以上,包含但不僅限於這幾種表述方式。

「努力」說最大的三個荒謬之處:

其一是把所有的成功因素全歸因於「努力」。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家裡本身就有錢,比一般人少奮鬥多少年;但資本家就是死活不說。無視時代背景,一味的站在既得利益角度指點江山,並極力誇大他個人的英雄作用。。

其二是「努力」是沒法量化的,而量化後的「努力」也是沒有上限的。你永遠可以從工作時間不夠長工作時不夠專心持續努力時間不夠長這三個角度去指責一個人「不夠努力」,並且將不公平的結果強加在這個答案上。

其三是「非常的努力」的確是值得肯定,但「一般的努力」絕不應被否定。有一名員工高強度工作了十六個小時,絕對不意味著以同樣強度工作十二個小時的員工是「懶散」、「無可救藥」的。

「感恩」說最大的一個荒謬之處:

老闆和員工是僱傭合作關係,而絕非絕對的奴役關係。老闆因私人佔有生產資料(公司、車床、知識產權等),從而攫取了勞動成果的分配權。這原本可以選擇較為公平的分配方式(例如按55:45去分配),但在實際過程中,這個比例懸殊的驚人。就算是被稱為「高薪」的銷售行業,所拿到的提成也不過是20%左右而已;更不用說流水線上的工人一天能組裝千台手機,但月薪不過是區區一台手機的價錢而已了。

從這個角度看,倒不是工人要「感恩」資本家,反倒是資本家要「感恩」工人了。

(說句題外話,「感恩」說有一種變種,為「風險」說。資本家承擔了比工人要多的風險,所以他應該攫取更多勞動成果。這說法無恥的要死,一個公司賺大錢了,也不見得會給員工加薪、發放獎金和福利;但倘若一個公司賠錢了,他第一時間馬上就會選擇裁員、降薪、延遲發放工資、延長工作時長。把「風險」兩個字當金箔一樣貼在自己臉上,出了問題卻讓「無風險」的工人背鍋,這厚顏無恥也是到了一定的境地。)

由是,這「努力」說「感恩」說的核心,無非也就是一點:

——把資本家和員工之間,因勞動成果分配問題而產生的尖銳矛盾,巧妙的推卸成員工個人素質問題;並且灌輸私有意識,推遲員工覺醒其階級意識,並極盡破壞員工間抱團求生的可能性。


評論區果然有一些激進女權和直男癌集體高潮了,答主不想搞的戾氣滿滿,特來解釋一下。
1答主通篇沒有判斷處女與非處的好壞,我只是在鄙視有猥瑣目的卻偽裝成性解放來給小女孩洗腦的渣男。
2答主是女性,並且沒有物化女性,開瓶器一詞是身邊人對這一類渣男的調侃,沒說女性是瓶子。
3答主沒有被狗日 不要人身攻擊,被狗日和日了狗了只是形容一種後悔和糟糕的感覺。也並不是歧視狗,因為作為人類再尊重狗也不能說被狗日很好,愛狗人士請體諒。
4 每個人對於性的態度是不同的,但是答主主要想說,開放還是保守你都可以有自己的態度,但是不要以此來形成一種輿論洗腦,企圖大家都和你一樣。舉出身邊處女也有優秀漂亮的這一例子,只是想反駁「處女都是沒人要,處女都丑」這一荒謬觀點。從而提醒小盆友,不要為了證明自己有人要和有魅力而隨便上床,不要相信這種鬼話,說這種話的一般都不是什麼好人,就算確實是自己想做愛別和這種人做。
5我說了別去臟旅館開房,不是贊成那個八十塊買初夜,結婚卻要求有車有房的觀點。而是第一次怎麼有點紀念意義會有點難忘吧,而且第一次會痛會流血,憐香惜玉的男的再怎麼沒錢也得帶你去乾淨點安全點的酒店,把你哄的高高興興的做,如果和半誘姦一樣讓你體驗很糟糕再加上不太乾淨,事後他還要像兄弟炫耀自己又搞定一個,這個體驗是不是會對小女孩身心影響都太好呢,等明白過過來以後是不是不堪回首。栗子請參考匆匆那年裡的方茴。

「這個年代哪有處女啊,處女得去幼兒園找了」
「誰還在乎這個啊,重要的是床上功夫好」
「上了大學還是處女的那都是沒人要的,漂亮女孩初中高中都已經不是了,居然還有妳/你這麼封建的人」
這些話我們都經常聽到,並且潛移默化覺得很有道理,也許是一部分帶著很強個人目的的男性,包裹著性解放和女權主義的外殼,聲名遠播,主要洗腦對象就是懵懂青澀或憧憬愛情的小女孩。被這樣洗腦過的可能都不是出於愛,只是出於好奇,或者逆反心態,而過早和男性發生性行為的小女孩,這句話順便也是開瓶器們給大部分把妹無方,對感情認真的「老實人」洗腦語錄,以至於男人都喊著「哪有處女啊,沒有打過胎就謝天謝地吧」。 然而在我的身邊碰到的開瓶器,就是那種拿奪得多少小女孩第一次,和多少個女孩發生了關係來炫耀,身邊一眾屌絲一邊想要學習這種開瓶技能,心中一邊鄙視他,然後順便鄙視女性:現在的女人都太隨便了!殊不知最有所謂處女情節的人也就是他們了。其實現實中,從上大學開始到現在,潔身自好不濫交的女孩很多,甚至從來沒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孩,也並不少。而且很多漂亮的,優秀的。
所以年輕女孩,第一次還是要和自己確定愛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發生,不要被「開瓶器們」喊著口號帶著跑去幾十塊一晚的臟旅館體驗人生,否則,等後面遇到真愛的時候,你會很後悔之前一直被狗日了。


謝邀,我就從心理暗示的角度說幾點。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網上買香水的時候是根據商家宣傳,或是導購的引導最終在聞都沒有聞過的情況下作出決定的。但就我觀察,這個數量並不少。香水往往不像是衣服。一眼就能夠識別是否適合我們自己。同時,不同香水之間的差異往往沒有商家在宣傳的時候表現的那麼大。至少對於我這種外行是這樣。

其實細想一下就能夠得出結論。這些所謂的男香女香以及那些神魂顛倒的香水名字。都是廠商為了營銷而玩的策略。比如「XX小姐」,「X號」或是「XX人生」等等。

在調香師創造出一款香水的時候。還沒有人給它貼上標籤。那就是一瓶會散發香味的液體。在他們的眼裡。這玩意統統都是一些化學元素的組合罷了。

比如:

圖片來自於《調香術》。

當你帶著香奈兒5號的香味招搖過市的時候,你會感覺自己是女王殿下。這都是因為聯想暗示在起作用。當然,它也會無形中增加你的氣場。因為「5號」和「女王」被聯繫起來了。我曾經看過一款香水的介紹,寫著:「帶有下水道腐爛的氣味」。我瞬間就動心了。那是我少年時期就一直憧憬的暗黑陰鬱風。這樣的古怪香味披在我身上就像黑暗中的吸血鬼,曬爆了。可當我買回來之後卻發現,它只是一瓶普通的香水,根本沒有什麼腐爛的氣味。但是我卻始終擺脫不掉「這瓶香水」和「黑暗陰鬱」之間的聯繫,甚至我只會將這瓶香水噴在深色的衣服上。

其實這都是聯想暗示在起作用。這種暗示形式隨處可見。聯想的心理規律讓我們很容易將事件A和事件B聯繫起來。就像是「女王」和「某種氣味」被聯繫起來。聯想暗示就開始生效。也有人把這種暗示叫做心錨。原理是一樣的。比如你18歲那一年很喜歡聽一首歌。那麼幾年之後你再聽到這首歌,也會回想起18歲那一年的畫面。也就是說「18歲那一年的畫面」和「某首歌」之間被設置了心錨。

我發現,我們許多的偏見,都是過往經歷聯繫的結果。如果我曾經有過一個殺馬特情敵。那麼我一輩子都會仇視憎恨殺馬特。或者當我被一個老奶奶偷走了錢包之後,我的餘生會警惕所有的老奶奶。

想要不被聯想暗示影響,需要我們經常性的做自我評估。這時候我們才能夠分辨自己的各種想法里有多少是聯想暗示的結果。我們的許多觀念,情感,偏見,喜好,厭惡都是這種暗示形式的結果。想要不被這些心理規律影響,最好仔細的審視我們精神影像的各種事物,以免產生負面的心理鏈接。

------------

我們再來做一個簡單的測試:以下兩個電吹風,你更傾向於買哪一個?

以上兩個電吹風,基本完全相同。然而我相信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上面的那個。原因很簡單,因為「有6千多個人買,肯定沒什麼問題」。

同樣還是買東西。X寶的銷量似乎已經成為了產品質量的硬指標。然而這兩個電吹風是出自同一個品牌的官方旗艦店。抹去銷量數字的話,我一定會糾結或者反覆對比兩個電吹風的功能特性。但當我看到銷量對比後,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上面那個。

不用懷疑,你也一樣。

這種形式的暗示同樣常見。人本身就是一種模仿性的動物。如果某人總是特立獨行。那麼別人看起來可能就會不舒服了。甚至由於他的不同尋常,大家都會迴避他。除非他能夠強大到足以讓大眾接受他的觀點,並因此成為時尚。比如巴黎的時尚設計師們引領者全球的穿衣打扮。假如你不能夠接受他們的理念,那麼你可能會被認為沒有審美能力。最要命的是,你會被迫接受這種你本身並不喜歡的風格。

我們模仿一些名人的態度,外表,語氣語調或是其他的一些什麼,然後想像著,這樣做,我們就可以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比如喬布斯或是陳道明(當然這並沒有錯)。

我記得以前流行過一種女生戴的半指手套,大概是這樣的:

我很喜歡這調調。可如今卻很少看到了。事實就是這樣,明星穿了一件衣服,然後全世界的女生都開始模仿。直到這個明星換上另外一件衣服為止。儘管現在是一個極其開放的時代,但是我們依然逃不開模仿別人,我們的文明要求我們穿著同樣的西裝,同樣的皮鞋,同樣的髮型。似乎只有看不見的內衣內褲才可以讓我們發揮一點想像力。

關於模仿暗示,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在魔術的術語裡面有一個叫做錯誤引導的概念。很多人都認為魔術師的手快。然我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手再快,都絕對快不過眼睛。所以魔術師經常需要用到錯誤引導來轉移觀眾的注意力。這樣才能夠方便自己來做一些小動作。

舉個例子:魔術師在表演的途中突然停下,並且眺望著觀眾席的最後一排,神色緊張。這個時候觀眾會做什麼?是的,觀眾也會回過頭看看最後一排到底發生了什麼。而事實上,魔術師已經在觀眾紛紛回頭的時候把一些事情給做完了。劉謙在北影的講座裡面有講到過這個技巧。同樣的,這也被作用於模仿暗示這一心理規律。如果你有興趣,不妨下次和朋友壓馬路的時候試著突然看向遠方的某一個點,然後看看你的朋友是否會順著你的視線一同看過去。

有人可能聽過「羊群效應」。是的,模仿暗示其實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比如在知乎。關注我的人越多,就會有越多的人關注我。其實,粉絲數也是一種暗示。當一個人有10W的粉絲量時,甚至不需要其他理由,我們也會願意點下關注。而當一個人只有10個粉絲的時候,我們就會謹慎起來了。因為這麼多人都關注了這個大V,那麼他一定很有料。至少,關注他不會對我造成什麼損失。而一個10個粉絲的路人,即使他寫過很好的答案,我們也會三思。因為我們會懷疑他是否能寫出相同水準的回答。以免浪費我們的時間。

當然,值得慶幸的是:總體而言,無論知乎還是其他網站。粉絲數和文章質量都是成正比的。

模仿暗示有許多正面的作用。比如一個強大的人或是強大的團體可以把知識強加給那些沒怎麼見識過市面的人。人們也願意接受這樣的知識,而不是先思考「為什麼」。當然,如果你的圈子已經讓你忍無可忍了。那麼我送你一句話:有時候,改變即改善。

------------------

我記得我看過一部港片。裡面的一句台詞深深的打動了我。他說:「什麼是真理?真理就是勝利者對你講的故事!」

乍一聽,好像有點道理。再乍一下,我擦真TM有道理。這就像是我們更傾向於聽從長者而非平輩的建議。即使他們說的一模一樣。權威暗示在這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們更傾向於相信具有權威的人。

舉個例子,你媽叫你要多吃雞蛋。你不一定會聽。轉過身就啃薯片去了。但是當一個營養學家告訴你要多吃雞蛋的時候。你就會認真對待了。我們都是一樣,醫生讓我們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腦洞大開一下,假如一個醫生想害你,那麼他可能會給你開一份有害的藥品清單,而你也會照單全收。

權威暗示對應了人類大腦的一個特性:無論是在口頭上還是書面上,它都傾向於尊重並且信服的去傾聽那些真正或是佯裝有權威的話語。我們從小就習慣於聽從父母的指示。可很多時候,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未必是對的。比如我老爸曾經逼迫我學數學。然而我怎麼也學不好,經常被罵,甚是自卑。直到我學了心理學之後才明白,我爸是錯的,因為我天生是感覺型的人,這決定了我恐怕再怎麼努力,做再多的數學題,也無法具備那種邏輯思維能力。而事實證明,我在繪畫攝影等藝術領域的天賦極高。和我有類似經歷的人不少,或許這也側面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有性格缺陷的問題。

聽任一些人扮作權威,以智慧和堅定的口吻來陳述一個謬論,沒有任何「如果」或「但是」之類的字眼出現在其中,即使是很小心謹慎的人,也容易接受這樣的暗示。深諳此道的是商人和政治家們。就像是我們所熟知的很多成功人士,往往不惜借錢貸款,也要買豪車豪宅。因為他們知道一個看起來成功的人,往往更容易說服別人。比如他們的投資人。

我們來看看比較普遍的一個現象——上課

由於我的魔術課並不是由我親自教授(我是助教)。而是由我的師傅波哥來授課。然而波哥在互聯網上的名氣遠不如我。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學員沖著我來報名了我們的課程。卻發現是另一個人在授課。這樣在上課初期學員就有可能會出現逆反心理。各種不服。那麼如何解決掉這個問題。就成了我們設計產品時的一個難題。最後,我們用了一個最安全的辦法——波哥在授課之前會做一系列的效果展示。專制各種不服。

以下視頻是這一系列效果中的其中一個。
視頻封面ICRS線下課流出—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我覺得這個視頻比較好的一點是,我們可以從視頻中學員的反應看的出來學員的積極性是如何在一瞬間被調動起來的(也就是他們叫出來的那一刻,而在之前他們都是很沉默的),這麼多次下來,我還沒有看到過哪一位學員不被這種強烈的衝擊力所折服的。這就像是一些人去到公開場合做演講。我們在巨幅海報上面總可以看到一連串的講師介紹。當我們看到一個個高大上的頭銜之後,我們就更願意來配合這位講師的演講。比如在適當的時候鼓掌,或是認真聽他講的內容等等。

無論何時,當我們需要讓對方相信一個謊言的時候,以「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就是......」這樣的句型開頭,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當然這樣的開場白還有很多,比如更軟性一點的:「就像你知道的...」,「你應該知道這樣的一件事吧...」或是「我記得以前有一則新聞說過...」等等。如果你喜歡,「上帝告訴我們...」也不是不可以的。

而這些權威暗示,如果不是非常荒謬,通常不需要誰去證明它,也沒有誰會去證明它。它是被強塞給你的。比如一些政治口號和流行用語: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傳遞正能量」

人們願意接受的原因其實僅僅是它們「聽起來不錯」而已。

如果僅僅接受權威暗示本身,那還不算太壞。但這往往是麻煩的開始,因為一旦沒有疑問的允許暗示進入你的大腦,這些暗示會在你的腦海中安頓下來,渲染你隨後的所有想法。在一些實例中,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發現頭腦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精神垃圾。這些垃圾沒有任何實際真理作為基礎,所謂的道理,不過是從以往所接受的權威暗示中獲得的。如果你發現你很容已接受一種強烈的陳述,那麼不妨帶著「我可以接受但是我會檢驗」的心態去接受它。

------------------

有一句話叫做「暗示是通過不斷的重複獲得力量的」。可能你已經意識到我要說什麼了。是的,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羊羊羊」「豬豬豬」「猴猴猴」。還有我們的「今年過節不收禮...」。

這些話就像是重複的將一根釘子敲打進木頭的過程一樣,敲打進我們的腦海里。當我們第一次聽到「今年過節不收禮...」這句廣告詞的時候,我們絕對不會對它產生什麼重視和關注。但假如它以一個正確的方式不斷的重複的話,事情就很難說了。而事實證明,它確實是正確的。

重複暗示傾向於打破一個人心理本能的抵制力量,除非這個人已經意識到了它是一個暗示,並因此對它設置了一個屏障。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Ipad。這玩意好用嗎?仁者見仁吧,反正我的已經一年沒開過機了。但是我們經常可以在各種各樣的電影裡面看到它的出現,比如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久而久之,這台代表著品味,潮流,科技等等的玩意深深的刻進了我們的腦海里。然後我們給自己找了一個無無關緊要的理由將它買下來。

我絲毫不懷疑我們腦海中的許多事情都是通過不斷的重複而帶給我們印象的。就比如你總是聽到一個人或是一件事情,雖然你可能並不了解他,但是你任會受到他的影響。對此,我有一個成功洗腦的案例。

我的好朋友是一個完全不懂攝影的小白,也比較摳門,從來不願意花大價錢在高科技產品上面。在一個月前我開始給他灌輸一個思想:「照相機是一個男人的必備之物」。在一開始,他是不屑的。這種情況持續了大約有20多天吧。確實,這句話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我任然堅持每天對著他念叨幾遍。我念叨的方式比較簡單粗暴:他說他好無聊,我說那是因為你沒有相機;他說他昨天失眠了,我說那是因為你沒有相機;他說他很熱,我說那是因為你沒有相機。。。。。。大致如此。可就在前幾天,他突然就決定買一個相機。然而他從產生這個念頭到付諸行動只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上圖為證:

同樣的,我也被同樣的方式洗過腦。我從Iphone用到Iphone3G。之後換了安卓。一用就是好多年。因為我確實很喜歡安卓人性化的設計。直到前段時間我又換回了Iphone6。原因同上,一個朋友反覆的對我念叨Iphone有多麼好多麼好。事實上,當我換回Iphone之後,我後悔了,因為從我個人的角度,我依然喜歡安卓的操作系統。但這都不重要,因為我已經被洗腦了。

(有人會覺得我在黑蘋果。真的抱歉,我絕無此意。一切都是我的個人感受。)

只有當一個人開始了解潛意識的思維和記憶的區域本質時,整個事情才會變得一目了然。在大腦的這些區域里,保存著我們所關注的每一件事情的思維記錄或影像。這些影像,記錄隨著這件事情的每次重複而加強。如果你希望對一件事情留下深刻的記憶,你知道的,重複去想它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比如背單詞。反反覆復的背單詞。

有句話叫做:「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會變成真理。」在美國,有一個很有名的政治家就說過:「證明?我們不需要證明!把一件事情嚴肅權威的告訴公眾,並且經常的重複它,你將不需要證明任何事情!」

所以,我們會發現,所有成功平牌的廣告語都是極其簡單甚至不知所云的,原因只有一點,太長太複雜的句子即使重複再重複,你也不一定記得住。但是短句就不一樣了。不妨我們來做一個測試,看看你是否能回憶起以下廣告語的對應品牌。

27層凈化
實力創造價值
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
我的地盤 聽我的
處處放光彩!
博大精深,西門子
做女人挺好!
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農夫山泉有點甜
上上下下的享受!
地球人都知道
Just do it

好的,我相信你可以記住大部分的品牌。這就是重複暗示的力量。

最後不得不說,重複暗示在傳達真理上有它的絕對價值。這是一個很難兩全也令人憐惜的規則。

--------------------

最後一項——習慣暗示。

這種形式的暗示和前面提到的聯想暗示非常像,事實上,但也比較特殊,它可以作為聯想暗示的一個分支來看待。當然,所有的習慣都是與曾經你做過的某件事情相關聯。

比如你平常習慣先穿哪一隻腳的襪子?右腳對嗎,ok,明天出門前,試試先穿左腳的襪子。不出意外的話,你會感覺到很不自然。或者,你穿襯衫的時候習慣先將哪一隻手伸進袖子里?然後你試試用另外一隻手先伸進去,同樣的,你會感覺到非常不自在。

當我想到這裡的時候,我是非常震驚的。因為我們當下還在持續做的事情,僅僅是因為我們曾經這麼做過。儘管時過進遷,但是我們的各種行為以及各種觀念,僅僅是因為我們過去是這樣思考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習慣性的在電腦桌面上右擊然後點「刷新」鍵。

自從我6歲接觸電腦以來,20年裡面我不止一次的看到很多人不約而同的在桌面右鍵菜單上狂點「刷新」項,以至於這麼多年來,我也漸漸的被無形中感染上了這一行為,時不時不自覺的進行這樣的操作。在起初,我認為這樣可以加快電腦的運行速度。可是仔細一想,似乎從來就沒有人告訴過我這樣能夠加快電腦的運行速度。而事實上,也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說明。後來我查了Windows的幫助文檔。在Windows幫助文檔中對「刷新」的解釋是:刷新是用來更新當前數據的顯示信息。完全沒有提及任何「可以清理內存空間」、「加快系統反應速度」等字眼。

說白了,在桌面上刷新其實沒有什麼卵用。而我相信,再過幾十年,老眼昏花的我依然會對著空蕩的電腦桌面狂點刷新,不用懷疑,因為之一習慣已經維持了20年了,而人的年紀越大,行動和思維就越傾向於一成不變。

有人或許會說了,那這和洗腦有什麼關係。我想說,有時候,壞的習慣如果對一個人產生了暗示效果,有可能是致命的。

嗯,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內衣大盜這號人物。是的,在每一個時代都會有許多出色的內衣大盜,他們專偷女性內衣。他們眼疾手快,他們身手矯健,他們從容自若。

我看過一個訪談節目,被採訪的對象就是這麼一位優秀的內衣大盜。警方在他的房間里繳獲了700多件女士內衣。當被問到為何要這麼做時,他給出了一個極其科學的回復:因為偷第一件內衣時,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感。然後他就不斷的到處偷內衣。然後主持人又問,難道你每一次偷內衣都會有快感嗎?他說:後來漸漸的麻木了,但是走過路過看到內衣時,還是會想要拿回家。

細想一下,這個原理和我們在電腦桌面上點刷新鍵簡直一模一樣。都是因為曾經這麼做過。僅此而已。

那麼假如不是偷內衣,是殺人呢?

習慣的暗示不允許人去看一個問題的「另一面」。被暗示的人的潛意識已經被固定的想法牢牢的佔據了。從習慣上來講,他需要一個強大的力量來強行剔除記憶。對於我們自己,經常的檢驗一下「我們內心深處所深信的東西」是很有必要的。雖然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任然不會去接受新的想法。但這些我們原本深信的東西,作為經過理性的檢驗和判斷的主張將重新呈獻給我們。

以上

http://weixin.qq.com/r/0HXm-nrEHCdjrT6d9yDC (二維碼自動識別)


1.通過自然界的現象來總結人生的大道理。比如說:孩子和父親一起去植物園,父親說,你看銀杏樹雖然長的緩慢矮小,但是卻是非常珍貴的樹木,人也是一樣,有價值的人總是慢慢成長。

毫無邏輯可言。

2.通過編造假的故事來說明人生的大道理。比如說:兩個人去公司應聘,一個人因為撿起來一把掃把就被錄取了,而另外一個人因為沒有撿起掃把就被拒絕了。

簡直是可笑。

3.通過編造自然界假的故事來說明人生的大道理。比如說:經典的老鷹的故事。

可笑並且毫無邏輯可言。


正如很多答主提到的,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貶低女性的言論。這些言論往往是容易被察覺的,能讓女性一下子感受到對方敵意的。然而,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厭惡或貶損女性的方式是很不激烈的,甚至聽起來,是有點討女性喜歡的——它們正以一種隱秘的方式對人們進行著洗腦。

比如:

「你一個女生,怎麼能拿這麼重的東西?」

「女孩子穩定一點就好了,別那麼拼」

「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就好了」

「我的女人,應該由我來保護」

「女人生來就是要被照顧的」

「女生就是比較感性的,需要理性思考的事情就交給我們男生吧」

……

這些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被美化的「霸道總裁」「男友力爆棚」的台詞,儘管看起來是對女性進行幫助和關心,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對女性的矮化和控制。當他們在說出這些話時,就默認了一個標準:女性(就該)是弱小的、依賴的,無論在愛情還是婚姻關係中都是需要服從男性支配的。(Berit,2015; DeCourcey,2016)

這種不易察覺的對女性的貶低,又被稱為「微小侵犯」 (micro-aggression)(Hertz,1986)。它不僅難以被他人識別,就連很多有這樣行為的人自己,在主觀上都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在貶抑女性,甚至覺得自己是在對女性表達關心和憐愛

更危險的是,這種不易被察覺的洗腦,還會在代際間傳承。

如果你是女生,可能或多或少有過被母親勸說過的經歷:女孩子還是要學習做家務,女孩子不要找太辛苦的工作,女孩子還是要早點結婚生孩子,女孩子還是要離家近一點……說話的人,實際上已經把女性放到了被壓抑的地位上。

而在這種不易被察覺的「微小侵犯」的洗腦之下,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來自於女性自身的,對於「女性」的貶抑。

比如,前一陣所謂的「小妞劇」《歡樂頌》中:

· 就像邱瑩瑩自己也會因為不是處女,而感到羞恥。

· 就像曲筱綃覺得,年輕女孩有錢(安迪),一定不是自己掙的。

· 就像樊勝美也在潛移默化之下物化了自己,她的人生目標是致富,唯一的途徑則是嫁人,她希望能嫁個好人,來幫她收拾家裡的爛攤子。所以,她教育同屋的兩個年輕女孩說,男人長得再帥、人再好也沒用,關鍵還得有車有房;大齡少女沒有談戀愛的權利,只有談對象的權利。

不僅如此,女性有可能會不自覺地開始自我嫌惡,比如,作為女性,曾想過「做女人真倒霉,下輩子要是個男人就好了」;又比如,很多女生總是稱呼自己為「女漢子」或者「活得像男人一樣」——當你用一個男性的辭彙來自豪地稱呼自己時,恰恰是你認同男性社會價值、認為男性是更高等的群體,並希望能向男性靠攏、擁有男性的優點的表現。(Kunner,2012)

希望這個回答能讓一些人意識到這種不易被覺察,但卻普遍存在的對女性的貶抑甚至「洗腦」。

以上。

References:

Berit, B., D., M. (2015). 12 Ways to Spot aMisogynist. Psychology Today.

DeCourcey, D. (2016). 5 Subtle Ways Men AreMisogynists at Work. Attn.com.

Hertz, R. (1986). More equal than others:Women and men in dual-career marriages.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Konner, M. (2012). Misogyny, Chauvinism,Sexism, or What? Psychology Today.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誰有問題誰清楚,不與XX爭高低,我不對的前面的評論中也有道歉也有改正的就你話多就你事多,噼里啪啦打一堆混淆概念瞎噴好玩嗎?你孤獨沒朋友打那麼多字不嫌累我還要學習,不送已拉黑

以下原文
——————————————————————等等,沒有人提星座?

多少人被星座同化成12種性格?多少人至今相信自己的另一半是XX星座?

70億個人口12個性格

以前每當聽到「我是一個標準的XX座」「XX座的男生要怎麼追啊」「他是處女座啊?那不追了」這種話,特別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通過星座了解一個人?

現在我理解了,因為這種人太多了,被同化的太嚴重了,還真的可以通過星座大致了解一個人的性格。


我答這題的意思是,有一部分人(不是所有人)因為星座對自己的描述,潛移默化的默認為這就是自己該有的性格特徵,而向這一特徵轉化,就是我所謂的「洗腦」。沒別的意思。

懶得一條一條反駁

古巴比倫文明的十二星座,距現在也就過了2000年而已,肯定準的啊。滑稽。

有人「認為出生和太陽月亮星星生辰八字什麼的存在一定的關係」,那星座學說要徹底讓你失望了。
【占星學與天文學的天空並不相同。天文學觀測所有的天文現象,而占星學只把十二個星座看成一種象徵,把整個天球的黃道面平分為十二個等分,每一等分用一個星座的名字來命名。】

2000年里,地軸產生了歲差,黃道在天空的位置發生了變動,我們所熟知的十二宮星象圖並不符合天體的實際現象,兩千多年前占星學的法則奠基時,太陽「穿過」一連串星群所形成的星象圖,和今天的所見已大不相同。

不是專業的,以上內容部分來自百度

當然嘛。。你也可以說百度不準。。。


另外,永遠不要試圖改變身邊人的想法。


再補充,以上天文是反駁如上的:
【有人「認為出生和太陽月亮星星生辰八字什麼的存在一定的關係」,那星座學說要徹底讓你失望了。」】

意思呢就是你說出生性格和太陽星星月亮的位置有關係所以星座也不是不無道理嘛,那我就從天文學星座的位置上說星座早就移位了,這麼看你信的十二星座跟太陽星星月亮的位置根本就沒有關係..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在信什麼

上面是天文學範疇,天文學和占星術是獨立的別當真。

占星術與星盤別的我都不評論,星座跟這些是獨立存在的,我說的只是盲信星座性格的人

這方面知識我確實了解比較少,才疏識淺如有冒犯錯誤歡迎指正。

別的我只想說,雙胞胎的性格都會有很大差異...

總之,再說一次,永遠不要試圖改變身邊人的想法。

看題再撕,看題再撕,看題再撕,謝謝
別一上來就秀優越感,別一上來就秀優越感,別一上來就秀優越感,仔細看題,我說了是「人造星座」以及「盲信」的人,別說的好像挖了你家祖墳似的。
———————————————————————
評論的心理學家們挺住啊QAQ

沒心情跟小學生撕,掛一個被拉黑刪除的評論@稻草真人


高票答主說了女性,我也說說男性。2012年以來逐漸泛化的屌絲文化對中國男性的洗腦同樣是嚴重的。
還記得任何人都不是屌絲的00年代,當時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的精神狀態是什麼樣的嗎?是崇尚獨立個性,崇尚自我,崇尚開放包容的環境。
然而屌絲文化出現以來這幾年,已經把當今的這一批年輕男性洗腦洗成了一切以取悅異性為最高目標。
只要單身,就是屌絲。這種觀念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於是連帶著凡是不能取悅異性的生活方式全部被打上了屌絲的標籤,男性個人的價值被徹底抹煞。政治軍事一般只有男性喜歡,所以喜歡這些就是不折不扣的屌絲了。喜歡細膩的情懷「不像男人」,自然也是屌絲。喜歡小眾的東西「注孤生」,當然還是屌絲。(去年知乎上有個「愛好小眾算屌絲」的答案可是得了上千贊)當女性在抗議「女孩喜歡什麼xx」的指向個人愛好的不平等時,被本來就不該存在的屌絲文化集體洗腦的中國男性卻在給自己創造不平等。00年代式的追求獨立個性的風氣也在屌絲的陰影下黯然落幕。
我有個室友,在學業方面很優秀,但是和我一樣,同樣因為單身被外界劃成了「屌絲」,有一天,因為一些事情我在他面前多愁善感地感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女性在場,但是他還是馬上對我說「不要這樣,女生不喜歡男生多愁善感的」。頓時我感到了深深的悲哀,在屌絲文化洗腦之下,中國的男性已經走向為了投其所好,對真正屬於自己的個性開始自我閹割了嗎?


「女生嘛,那麼努力幹什麼。反正你家有錢,以後都要找個人嫁了,不如打扮包裝一下自己,嫁個官商二代。不嫁的話家裡的錢也夠你啃老本了。」
「男生嗎,就該好好工作。家庭算什麼,哪有升官發財重要。有錢了才能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
「你一個大男人,哭什麼哭!」
「女生啊,什麼都學不好的。開車?你們女人反應過敏又緊張,都是女殺手!什麼,你要學數學?不行,男性才具有敏銳的思考能力和完善的計算方法。學社會學?你們女人哪來的統計數據能力?連每個月花多少錢都數不清楚,少來!啊,你要學歷史?女人哪來的批判性思維和客觀分析?好好地看韓劇健健身吧。


推薦閱讀:

家人被養生節目洗腦,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心理學 | 廣告 | 心理暗示 | 洗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