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社交是否有意義?

大一新生。
剛上大學,還在軍訓,最近發現身旁的妹子總是熱衷於認識不同的男生,學長也好同級生也罷。約著晚上出去吃宵夜 ,玩遊戲,吃食堂,叫男生幫忙拿快遞等等等等。
題主是一個性格很開朗的人,高中時也一度迷戀這種社交,把人認識了個遍,卻發現到後來很多都只是點贊之交。因而步入大學,我反而對這種社交喪失了興趣,當然我絕對不是孤僻,我對人絕對算是熱心隨和好相處,只是不再刻意找人一起去做什麼什麼事情。
剛剛看小窗幽記,上面講:博覽廣識見 ,寡交少是非。
我想問的是:是否真的如此?過度的社交是否也有它的意義所在?我這種心性大變的情況是否也有什麼問題?


過度的社交當然沒意義。
但是,過度的社交有兩層含義。

1,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行業大牛、大V等等,他們的聯繫人常常有上千,每人發他一個消息,全看完就要半天了,所以他們要「剔除無意義的社交」。
但大學森就不同啦,所有的大學生都該多認識些人,多交際。
這些人也許未來就是你的貴人、好友、創業夥伴,甚至愛人,多出去才有更多機會
本來大學生活就該多認識人,大V們是人太多了,大學生主要問題是人太少了

2,但是好多大學生,嘴上明白心裡不明白。
嘴上說要去社交,但社交的方式和質量不敢恭維,有的把社交等同於約*,有的見到個人,聊幾句就不再搭理了。
如果確實是喜歡某個運動,而這個運動社團確實氛圍不錯,最好一直堅持。

過度的社交,首先定義要清楚,不要把正常應該要的社交給當成無效社交給除去了,而無效的社交卻當成正常的不斷堅持,最後要麼懶於社交,要麼瘋狂社交,這都是極端的


凡事要有度。

社交場中的度,定要把持好。社交是一個人融入社會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但其中要付出時間、金錢,甚至是代價。上訴資源的浪費,有些是難以避免的,不免讓人認為社交是一虧本兒的買賣。這樣想是不對的,因為社交這玩意兒,回報率較低,既得利益較少,而且所獲利潤價值不高。
而過度的揮霍時間、金錢,認為人脈網路的建立應廣開門路,亦是不對的。如此發展,易使得所謂的社交成為低收益,低半衰期的行動。

社交關係宛如雷達圖,你所到之處皆會有一定人脈的建立,但人脈的經營需要定點定量的去培養。三教九流紛繁複雜,可效仿《鄒忌諷齊王納諫》,對人脈中的所有人,依照親密度與可利用度,進行上中下的劃分。
對上者,與對方交心汲取營養獲得真情;
對中者,與對方交流溝通但應有所保留;
對下者,與對方交往言行論斷多加辨析。

不可說上者之言奉為圭皋,下者之言難堪入耳。
待人接物應當心懷誠摯,平等對待。所謂三六九等,內心自知不宜表露。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樂交諍友,可遠行也。然疲於奔命且淺嘗輒止,終了亦無情義所得,殫精竭力 悔之晚矣。
至於題主心思漸變,實乃心智成熟的表現,不必多慮。社交如此,人生亦如此。兩者皆由未知而妙趣橫生。握好手中之尺,定度厚薄疏密,不亦樂乎。

大一新生 共勉共進


都過度了
當然沒用了
耗時間耗精力浪費感情
這是何必


不交就不交好了,這個行為對別人構不上什麼影響,所以也就沒有好壞的區別,看你自己覺得有意義沒意義,覺得沒意義就跟著心走


推薦閱讀:

善良的人總覺得拒絕別人就是做錯了事?
董潔馬蓉白百何,誰出軌最沒道理?他們出軌的理由又會有什麼不同?猜一猜?
如何看待男友情人節禮物送舊滑鼠?
為什麼《阿甘正傳》讓很多人落淚?它觸動了人內心的什麼?
人為什麼可以花幾十塊錢點一份菜不覺得心疼(甚至吃不了浪費),但是不願意花幾十塊錢買書或者應用呢?

TAG:人際交往 | 日常心理分析 | 社交恐懼症 | 人際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