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筆小新》是如何盈利的?

蠟筆小新這類動畫區別於高達、EVA等,從直觀感受上來說盈利空間相對小很多,那麼它是如何盈利的?


說到底就是轉播授權和賣廣告。

《高達》是賣模型玩具的,《EVA》是賣商品授權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基本上,長壽的動畫因為有穩定的播放時間,所以會有長期穩定的轉播授權費和廣告收入,《高達》是隔段時間出,《EVA》就出過一部,所以轉播費和廣告收入還一播就10多年的作品是沒法比的。

請注意,我以下要說的,是《蠟筆小新》這部動畫本身怎麼賺錢,而不是原作的漫畫、周邊產品怎麼賺錢。

@nbht 的答案太籠統反而沒有說到核心的部分, 但是@仇婉儀 知友提到了,我補充說一下。

《蠟筆小新》的電視動畫是由三家公司出資製作的,它們分別是:

  • テレビ朝日:朝日電視台,日本「核心電視台」之一(日本很多節目是由核心台製作,然後各地地方台轉播的,類似於大陸各電視台轉播《新聞聯播》)。以朝氣電視台為中心組成的轉播網路就是「テレビ朝日系列」。
  • ADK:全稱「ASATSU-DK」,廣告代理公司。專營各種廣告代理。所謂廣告代理,你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家公司有個產品想要賣廣告,就找到廣告代理公司,廣告代理公司幫客戶投各種媒體上,比如在電視節目中插播。
  • シンエイ動畫:動畫製作公司,負責統籌製作《蠟筆小新》動畫片。其他作品還有《哆啦A夢》《魯邦三世》《巨人之星》《我們這一家》等。是穩坐少年檔的業界大佬。這家公司是朝日電視台的全資子公司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點,《蠟筆小新》並不是動畫公司自主製作的,而是朝日電視台投資出品的,朝日電視台播《蠟筆小新》不用給錢。

現在,我反問題主一個問題:電視台是怎麼賺錢的呢?

目前大部分的公共電視台的節目都是免費的,我們打開電視機就能收看電視節目。在中國大陸,我們要附有線電視費,但是這個費用是給有線電視公司(也就是把電視台的電視信號傳到我們家的那個公司),我們不用為節目付費。

答案是「播放授權」和「廣告」。當然,電視台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賺錢方式,但是,「播放授權」和「廣告」毫無疑問是最核心的。而其中,「廣告」是核心中的核心。這點我們下面慢慢說。正如我們知道的,Google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之一,電視台也是做廣告生意的。

廣告生意有多大?我給你們看個數據(這個數據我已經放過很多次了):

來說明一下這個數據。

上面的圖是「狹義動畫市場」,下面的圖是「廣義動畫市場」。狹義市場的演算法是,「動畫從業公司賺到的錢」,廣義市場的演算法是,「消費者購買相關產品給的錢」。

舉個例子, @nbht 提到的蠟筆小新被子,屬於「商品化」,是圖中黃色的部分。假設這個杯子是由A公司製作並且出售的,賣1000日元。那麼「廣義動畫市場」就是按這1000日元算的,2012年,日本市場上各種商品的價值有6120億日元。

但是,這1000日元並不是全部都給朝日電視台的。直接賺到1000日元的是A公司,A公司並不是動畫從業公司,它的收入並不會算到「狹義動畫市場」裡面。這個杯子印有蠟筆小新的形象,所以才能賣那麼多,而這個形象是朝日電視台的,因此,A公司要附一部分錢給朝日電視台。這就是 @仇婉儀 說的「品牌授權」。比如說A公司付了5%,也就是50日元,那麼朝日電視台就用《蠟筆小新》賺到了50日元

狹義動畫市場就是用這50日元來算的。

最底下紅色的部分(「TV」)指的是電視節目製作、播放權的收入。記得最上面說到的「核心電視台」嗎?核心台有自己的播放網路(比如這裡的テレビ朝日系列),而讓播放網路外的其他電視台(比如其他播放系列的台,還有各種衛星電視)轉播節目並不是免費的,必須要給錢,這個錢就是「播放權」的收費。你們可以看到, 在狹義動畫市場中,播放權收費和商品化差距有多大。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上段的說明中,「商品化」一項是包括廣告、促銷、活動等的收入的,不光是產品授權收入,因此,商品化這一塊,對於有轉播權收入的電視台來說反而不是重點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到,全日檔的動畫和深夜檔動畫的巨大差異。

全日檔動畫中,電視台是主要出資方,因此電視台憑藉播放授權可以賺取巨大利益。深夜檔動畫如果沒有電視台參與的,主要由周邊生產商出資,電視台賺多少錢和他們沒有關係,所以收入以光碟(「ビデオ」,綠色部分)和商品為主。

《蠟筆小新》是前者。《蠟筆小新》在每周五19:30到20:00播放。而《蠟筆小新》之前的一個節目是《哆啦A夢》,由19:00到19:30播放。

《蠟筆小新》是緊跟在《哆啦A夢》後面播放的。

因此,對於《蠟筆小新》這部作品而言,電視台的轉播授權費用才能最賺錢的地方。

那麼,這一切又和「廣告」有什麼關係呢?從上面的圖看,「廣告」也就那麼一點點呀。我們再看一個圖。

* 出自日本經濟產業省文化情報關聯產業課《アニメーション產業の現狀と課題》

這是日本經濟產業省文化情報關聯產業課製作的報告書《動畫產業的現狀和課題》中的電視動畫節目產業結構事例圖。

圖中,「作品製作」一塊,上面從左到右分別是「贊助商」(每集動畫開始,由XXX提供中出現的那些公司),廣告代理商(本題中就是ADK),電視台(核心台)(本題中就是朝日電視台),電視台(地方台)(本題中就是テレビ朝日系列中的各個台)。

第二行拿了「800萬日元(製作費)」的那個就是動畫製作承包公司(本題中就是シンエイ動畫)。

而右邊,「版權產業」下的就是各個要給錢的公司,從上到下是CS·BS播放公司(就是衛星台之類的)、Video製作公司(就是製作BD/DVD的公司)、玩具公司、食品公司、服裝公司、遊戲公司等等。

從這個圖,我們對於「廣告」的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一切的開端就是有公司要賣廣告,於是給錢廣告代理商ADK(給5000萬日元),ADK找到朝日電視台,說現在有這麼個生意,你弄個什麼節目把這個廣告給推出去吧,給你4000萬日元。電視台很高興,接下了,經過策劃,覺得做《蠟筆小新》挺好,因為肥水不流外人田,就讓シンエイ動畫來做,給了它800萬日元的經費(實際當然不止,全日檔動畫現在的行情大約是1000萬/集,沒有算向出版社買版權的錢)。然後,朝日電視台還招來了地方台的小弟,讓他們也放這個廣告,給他們2000萬自己分。

事情就這樣成了。

那麼,其他公司為什麼要給錢朝日電視台呢?

還是「廣告」。

現在,《蠟筆小新》火了。怎麼知道火了呢?指標的就是「收視率」,贊助商根據這個給廣告費,收視率越高的節目,收的廣告費就越多,因為看到的人更多,效果更好。

其他電視台看到廣告費眼紅呀,也想賺。於是就從朝日電視台哪裡買來播放權來放,以此吸引廣告商在自己這裡投資廣告。

在以前,給錢的電視台還是有不少的。

可以看到很多都是不在テレビ朝日系列中的電視台。

《蠟筆小新》是在1992年開始播放的,很多都放了差不多10年,之後,有的台轉後來到テレビ朝日系列了(比如山形和秋田)。

這是目前的播放電視台,基本就是テレビ朝日系列自家了。

其他公司也是同樣,因為「蠟筆小新」這個形象的高認知度可以作為一種宣傳手段,有利於產品的推廣,所以才能乖乖掏錢買授權。

實際上目前日本電視動畫的商業模式都高度相同,不同的作品會有不同的側重,所以是構造類似比重不同。因此,雖然《蠟筆小新》是賣廣告的,但是《EVA》和《高達》就不一樣了。

題主說到的例外兩部作品,《高達》和《EVA》實際上都是黃金檔的作品(沒錯,《EVA》是黃金檔的)。

《高達》系列第一作0079在1979年首播的播放時間是周六17:30,其後的作品一般是17:00或者17:30這個時間段。《SEED》之後則是在18:00之後,俗稱「土六」。

《高達》背後的金主是BANDAI,後來和南夢宮合併了,現在是一個十分龐大的集團,主要經營玩具、遊戲、美體產品等等。注意到了嗎?BANDAI賣玩具的,和朝日電視台不一樣,《蠟筆小新》周邊的錢,只有一部分通過版權費落到朝日電視台的袋中,但是BANDAI賣高達模型的錢,可是自己全拿了的。另外,BANDAI不是電視台,電視台播《高達》拿到的廣告費和轉播授權費不全部到BANDAI袋裡,這和朝日電視台播《蠟筆小新》自己吃了大部分廣告費和轉播授權不一樣。

《EVA》是周三18:30播的(你們沒看錯),是第一部在電視動畫領域實踐「製作委員會模式」大獲成功作品(此前有《無責任艦長》,沒有那麼成功),製作公司是GAINAX,出錢的是東京電視台和NAS(ADK旗下一家搞動畫商品授權的公司),播放之後,作品熱潮是以周邊維繫的,而不是新作,因此主要收入就由商品授權組成。


謝邀。
其實文化消費品的盈利模式都是一樣的,差異只是各自消費者定位不一樣而導致各個收入板塊的比例不同而已。造成題主對《蠟筆小新》盈利空間相對較小的印象的原因, @nbht 同學已經解釋得比較清楚了,這裡就不贅述了。至於文化消費品(包括但不限於漫畫、動畫、小說、影視作品)的收入構成,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拋磚引玉,歡迎大家補充。

1. 發行收入:
A. 影視作品的國內/海外的影視發行收入,含電視與網路發行、DVD銷售的收入,電影作品還有院線發行的收入;
B. 漫畫/小說的連載+單行本收入;

2. 廣告贊助收入:
這塊收入更多集中在影視作品等擁有播放渠道的消費品類型里。國內高人氣的漫畫/小說的單行本現在也開始在圖書冠名廣告業務上進行試水,日本是否有類似的業務就不了解了。

3. 品牌授權收入:
A. 作品改編的授權收入,漫畫/動畫/小說/遊戲/電視劇/電影相互進行改編的授權收入;
B. 周邊衍生實體的授權收入;

如果上述類型的文化消費品相互進行了改編,那衍生出來的作品,還能把上述的幾塊收入再循環一遍。


這位兄台應該問的是國內市場吧,那我也就說一下國內目前靠譜的盈利點。
蠟筆小新因為Q版的人設和幼稚園的人物年齡所以看的大部分都是小盆友和年輕的青少年,也算是意外之喜——大家的口味都是蠻重的。
這樣的的話在國內的年齡段就很有意思了。
那麼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把盈利點設定在這麼幾塊。
1、播放權,雖然電視台給的播放費用低到可怕甚至為0但是他們能給很好的宣傳,而且經過他們後視頻網站的價格會開的高一些,目前我所知的,國內動畫最多可以國內外賣60多個國家,都是播放權的版權金
2、周邊衍生品,毛絨類、手辦類、玩具類、印刷類等各種周邊衍生品都是能做出的,當然,渠道很重要。如果只是做授權也是OK的
3、遊戲改編,一般國內是MG模式,而且如果一直像今年價格這麼高到爆掉的話那很可觀的呢。
4、其他授權,例如授權給XX洗衣粉做代言形象,授權XX牙膏XX酸奶XX衣服等,快消品為主
5、出版,出畫冊、漫畫等,分實體書出版和電子書版權,還有移動閱讀權等都是可以賣的
6、如果真的火到爆掉的程度,還可以做成遊樂園,然後一部分做全國巡展,例如多拉A夢巡展、hellokitty巡展等
7、其他,之後的大電影啊什麼的

總之,我覺得作品足夠火,人氣足夠高,你做內褲都是一群人買的,作品的接地氣程度和推廣還是重於其他的,夠火大家都會求購的!!而且蠟筆小新絕對盈利空間不會低於EVA和高達!!!而且更加大眾化!!!!


推薦閱讀:

動畫中的幀數,cut,一秒,和一個畫面都是指什麼?
動畫的地域差異體現在哪裡?
中外動畫電影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新海誠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嗎?為什麼?
京都動畫公司為什麼能做到把平淡無奇的原作題材改編成成功的商業動畫?

TAG:動畫 | 蠟筆小新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