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的東西是從人腦中永久刪除了還是存在了某個地方卻無法讀取?


[簡單解答]

關於遺忘的原因,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認為,部分記憶是壓箱底了(無法讀取,但未刪除),部分則是真的遺忘了(由於生理等各種原因被完全或部分刪除)。

以下這個答案比本人的答案更有價值,因為完全針對題主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忘掉的東西是從人腦中永久刪除了還是存在了某個地方卻無法讀取? - 蘇語的回答

以上就是對遺忘最簡單的解釋。如果不想更深入了解什麼是記憶,下面的部分可以忽略,或者直接讀第7部分。詳細解說記憶這個概念有助於了解為何人們會遺忘。以下資料共分8個部分,採用樹狀陳列以增加可讀性與可維護性。


[詳細資料]

0. 定義
0.1. 記憶是處理與提取人們所見、所聞、所想、所經歷之事物的認知過程與認知架構

1. 記憶分為:
1.1.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WM)
1.2. 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STM)
1.3. 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LTM)

2. 工作記憶
2.1. 在思維組織、邏輯運算、處理信息的時候,通過抽取長期記憶的一些片段組成
2.2. 工作機制類似電腦內存,因為用完即棄、不一定會寫入硬碟(長期記憶)中
2.3. 有些觀點認為工作記憶就是短期記憶,但我認為兩者有些區別

3. 短期記憶
3.1. 通過外部輸入而留存於腦中不多於20秒到一分鐘的記憶
3.2. 根據Miller(1956)的「神奇7(Magic Number of 7)」理論,人類一般可以同時儲存7±2個短期記憶片段(例如7個英文單詞)
3.3. 如果舊的不加以儲存、新的不斷輸入,短期記憶很快就會遺忘
3.4. 工作機制類似緩存

4. 長期記憶
4.1. 通過神經迴路的強化,一些重要的資訊會被儲存為長期記憶
4.2. 長期記憶可以保存幾天、幾個星期,甚至一輩子
4.3. 長期記憶分為:
4.3.1. 隱式記憶(implicit memory)和顯式記憶(explicit memory)
- 4.3.1.1. 隱式記憶是程序性的(procedural)、無意識的,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意識地按照習慣完成一件事(例如無意思地彈奏一首曲子、從家門口走到車站卻沒有刻意去做),那麼隱式記憶起了作用
- 4.3.1.2. 顯式記憶是語義化的(semantic)、有意識的,例如讀完一首詩後把它背出來、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這樣的知識或共識、對個人經歷的回憶等
4.3.2. 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和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
- 4.3.2.1. 陳述性記憶包括語義式記憶(semantic memory)與情節式記憶(episodic memory);其中,語義式記憶是語義化、結構化與層化的,常見於知識的學習中,思維導圖就是語義式記憶的最直觀體現;情節式記憶或情景記憶則涉及情景與先後順序,即通過敘述一個情景來勾起相應的回憶
- 4.3.2.2. 程序性記憶可以是有意識的(例如學到的技能,這些技能往往是涉及先後順序的)和無意識的(參見4.3.1.1.)
4.3.3. 可以發現,4.3.1.、4.3.2.這兩個概念是相互重疊的,可用韋恩圖表示,但他們並不相互等同
4.4. 長期記憶的容量理論上是無限的
4.5. 工作機制類似硬碟

5. 記憶流程
5.1. 簡單而言,記憶的流程是:輸入-編碼-儲存-提取(retrieval)
5.2. 任何所見、所聞、所想、所經歷的事物,即為輸入(input)
5.3. 對於輸入的內容,我們需要編碼(encoding),轉換為自己理解的意義,才能進一步儲存,否則很快遺忘(所以上課聽講、聽明白比機械性地抄筆記更重要;如果自己不理解概念,記了也只會僅僅留存於紙上。共勉之。)
5.4. 一般的記憶復誦模式包括維持性復誦(maintenance rehearsal )和精緻性復誦(elaborative rehearsal)
5.4.1. 維持性復誦可以理解為死記硬背,即機械性、重複性、不求甚解的記憶方法
5.4.2. 精緻性復誦包括語義式記憶(見4.3.1.2.、4.3.2.1.、5.3.)、關聯性記憶(例如思維導圖、將新的知識與舊的知識關聯以促進理解)、情節、情景式記憶(睹物思人、看到某人的照片就想起和他/她的一些往事)、陳述性記憶(以講故事的方式)等
5.5. 研究發現,如果在一定時間段內記憶一系列的事物:
5.5.1. 最開始和最末尾的事物通常印象最深刻,名為系列位置效應(serial position effect)
5.5.2. 如果使用概念歸納整合法(chunking),可以在短時間內記憶較多的內容
5.5.3. 如果要加深記憶,可以有規律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記憶

6. 提取記憶
6.1. 短期和長期記憶都可以提取
6.2. 短期記憶因為需要在當前運用,所以會頻繁提取、重新寫入修改、再提取······
6.3. 長期記憶可通過陳述、關聯記憶提取,如使用思維導圖
6.4. 不同的復誦模式(見5.4.)有不同的提取方法

7. 為什麼我們會遺忘
7.1. 壓箱底了:正如一開始所言,部分長期記憶無法找到關聯的記憶去提取它
7.2. 工作或短期記憶:只存在於工作記憶或短期記憶中,沒有存入長期記憶
7.3. 創傷性記憶:不美好的記憶,人為(
可能是潛意識地)選擇遺忘;2013年,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在小鼠身上發現了一種有助於遺忘不美好記憶的基因Tet1,文章鏈接:Gene For Forgetting Bad Memories Identified By MIT Scientists
7.4. 記憶干擾與壓制(interference):最舊、開始的記憶會壓制我們去記憶後面的內容(proactive interference),而最新、最末尾的記憶也會覆蓋前面的記憶
(retroactive interference),導致被干擾的記憶、特別是中間的記憶丟失(見5.5.1.);不重要的記憶也會被更重要的記憶壓制
7.5. 記憶衰退曲線:即便儲存在長期記憶里,如果不加以鞏固,也會逐漸遺忘
7.6. 腦子壞掉了,例如神經損傷、腦損傷

參考資料:有關記憶的簡介(英文)
Memory, Encoding Storage and Retrieval


[更新日誌]

2015年4月25日:添加新的記憶分類;修改記憶過程一項


[聲明]

本文內容全部開源,歡迎轉載並無需告知與聲明著作權


關於遺忘的幾個理論,有圖。

1.痕迹衰退說
這是對於遺忘的最古老的解釋,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這種理論認為記憶好像是外界事物在大腦中留下的化學痕迹。有些痕迹比較深,比如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刻印在大腦里,不容易遺忘,但過一段時間,對該事件的記憶會出現細節的遺漏和混淆。彷彿一張照片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變得模糊不清。有些生活中的小事件留下的痕迹淺,並且慢慢消退,便被遺忘了,如同在沙灘上的寫字,潮起潮落,沙地又恢復平整。桑代克,就是養貓,做迷籠實驗的那個,發展了這個理論。並且提出練習律,認為反覆的練習可以加強反應聯結力量,也就是使得痕迹越來越深,避免遺忘。同樣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是這一理論的支持者。

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20分鐘後的遺忘率是42%,一天之後是66%。遺忘的進展是不均衡的,其規律是先快後慢,呈負加速型。且過了相當長時間後,幾乎不忘。所以,要經常複習啊。

2.干擾說
這種理論認為,在長時記憶中信息的相互干擾是造成遺忘的願意。即干擾會使記憶痕迹相互重疊,掩蓋,甚至出現變形。支持該理論的有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指先前的學習材料對後繼的學習材料有干擾作用。比如背完100個英語單詞馬上去背100個法語單詞。會相互干擾,使得回想的時候出現拼寫、意思、讀音混亂。倒攝抑制相反,即後繼學習對先前的學習有干擾作用。比如學習了如何打網球,重新回去跟別人打羽毛球可能會不習慣,因為手臂啊手腕啊什麼的用力要求不一樣。所以學習的時候,不要把太相同的科目放在一起,也要防止環境對你的干擾。比如你在背書,寢室同學在聽某些口水歌。很有可能考試的時候你滿腦子都是歌詞和旋律。摩擦,摩擦。

3.同化說
這是奧蘇泊爾提出的遺忘理論。認為遺忘的實質是只是的組織和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他提出兩種遺忘概念:積極的遺忘,即當我們學習了較高級的概念與規則後,用其代替低級的觀念,使得後者被遺忘,從而簡化了認識並且減輕了記憶的負擔;消極的遺忘,即由於原有的知識結構不穩定,或者由於新舊知識辨析不清楚,就有可能用原有的觀念代替表面上相同但是指上不同的新觀念。從而出現記憶的遺忘。

4.提取失敗
這種遺忘理論認為人是可以記住所有事情的,並且在頭腦有儲存,類似電腦存儲的概念,並且沒有容量限制。而遺忘的原因是因為提取失敗,就像是存在電腦里某一個文件夾中,而你忘了存儲的路徑。就像小松鼠存了好多松子,萌萌的不記得了,來年長出小樹苗了才想起,哦,是那裡啊。高中歷史老師說要建立一個個中醫藥店的小抽屜,知識和事件放在抽屜里,抽屜外要標明,下次要用到,直接拉開相應的抽屜就好了。我覺得這個比喻很恰當。托爾曼根據白鼠學習迷宮的實驗提出,動物學習不是在一連串刺激和反應之間建立聯繫,而是在腦內形成了迷宮的格局,托爾曼提出認知地圖理論,即記憶是在大腦里有一個認知結構在。這要求你在記憶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記憶方式系統性,下次提取的時候比較方便。真正掌握這個記憶術,你可以變成夏洛克這樣的人,建立自己的記憶宮殿。

4.動機說
動機性遺忘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學習者不想記,而將一些記憶信息排斥在意識之外。就像夏洛克認為知道月球繞著地球轉這種事是沒有必要記住的,他就選擇遺忘。這種理論最早是弗洛伊德一句他對精神病人的觀察提出來的,即壓抑說。對於自己不想記住的東西,會壓抑到無意識之中。例如安娜.O不願意用玻璃杯喝水,問原因又不記得。通過催眠才想起是因為當初看過狗從玻璃杯里舔水喝,覺得很臟。她壓抑了這一事件,只知道自己不想再從玻璃杯喝水了。以及她關於童年、父親等記憶因為不願意想起來都壓抑了。PTSD即創傷後應激障礙有一點是病人迴避、遺忘、不承認、選擇性記憶當初的創傷事件。也是因為例如地震、車禍後親人失去這樣的痛苦太巨大無法承受而選擇壓抑而導致的遺忘。而有些人選擇忘記一些消極情緒有關的記憶,也是出於壓抑。這種遺忘是人體自我防禦的一種機制。並不是所有的遺忘都是不好的。動機說理論也說明了記憶是可以有意識偏向的。真正帶著強烈的動機水平去記憶,往往比不願意去記憶的要記得清楚一些。比如背書,自己帶著興趣主動去背的肯定被老師強迫背的要記得清。5.疾病
還有一些遺忘的原因是出於疾病,如腦損傷,阿爾茲海默病等。而有些人卻因為有超憶症,而無法遺忘。這樣的生活也是蠻痛苦的。當然,擁有高清圖像式記憶的謝同學是引以為豪的。I haven"t forgotten a single thing since the day my mother stopped breastfeeding me.


大概是「內存沒釋放,但指針不在了」的感覺吧


我是文科生 理化幾乎忘乾淨了 有一次做夢 夢到考試我在寫化學方程式(我周期表都忘了)所以我覺得不是格式化了 可能是打開方式不對


存在心底了,靠腦子想不起來,要走心。


大家回答的都很專業,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說說個人的看法(腦洞)。
我們的記憶,就像一個一個人,他們都是在大腦里出生,但有些在小小的時候就夭折了,有些則順利健康的成長,但是記憶是很多很多的,所以他們大部分都只有在出生的時候才會被關注,隨著記憶長大了,也就漸漸被遺忘了,相比那些死掉的,他們是幸運的,但是相比時刻被提及的,他們又是不幸的,越長大越平凡,越失去獨特,甚至會被弄混,被認錯,但是每一個記憶,都曾經是最獨特的啊,每一個人,也都曾經是最獨一無二的啊。


過濾後,壓抑在潛意識的儲蓄庫里,


其實那部分記憶處於量子態,想要想起來就處於坍縮狀態,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某件事越是想要想起來就越想不起來,但是不去想的時候,自然就想起來了,這就是因為,不去「觀察」,那部分記憶就又回復疊加態,存在了腦海。

大腦,是屬於量子級別的。


無法讀取。
人的大腦比我們想像中要強大的多。
舉個例子:如果讓你回憶小學老師的名字,你可能怎麼都想不起來。但是如果給你一個小學所有教師的名單,你卻能從中認出哪個是你老師的名字。


腦子不存在永久刪除之說,更像一間屋子,很多角落你沒去過,久了就忘了,老的大腦更像是年久失修的屋子。


用傳統的計算機邏輯來評價人腦並不合適,其實大部分人的記憶都處在徹底忘掉和一時想不起來之間。


看在乎程度,比如你不會記得你三年前的某一日吃了幾碗飯,吃的什麼菜。這些大概就是永久遺忘的。但若是一個你很在乎的人離開了,消失了,你知道生活總要繼續,也得遺忘,但這種遺忘卻不是永久性的,因為你總是會在某些不經意間想起他來。大概人的大腦會自動把很多事情分為重要,不重要。大概不會有人能記得自己從小到大做的每一件瑣事,也不會有人(除了某些意外原因失意)能徹底忘記他生命中曾經很重要的人。


我經常碰到一件事情,似曾相識,努力想又想不起來,最後只能使勁搖搖頭,讓自己確認以前沒遇到過這件事。很多次這樣,有人能做出解釋嗎?


記憶的前提是注意與選擇,注意通俗的講就是調動了你感覺器官的參與,比如視覺、聽覺、觸覺,但有注意還不夠,雖然人大腦的儲存量是無限。為節約儲存空間,人會自然對一些刺激進行加工,加以儲存。形成生活經驗。與此同時,人腦又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但凡經歷過的都會留下痕迹,你所遺忘的其實還在你的儲存倉,記不起來只是因為你缺少回憶的情境線索。比如旅遊很多細節記不起來了,但一旦有相關情境的照片呈現,遺忘的又鮮活。另外通過催眠進行情境暗示也可喚起遺忘的事物。


壓根沒走心


數據依舊存在,但是沒有分配地址。


據我所知,內存的事都是神經刺激引起了,所以當長時間沒有刺激了,那一條線就會斷了,也就是聯想思維中斷,但是因為睡覺的時候,大腦是出於一種非常無規律的遊盪的狀態,所以可以走到你很久沒有去的小房間,當你自己意識上認為很重要,所以就會意識上想要記住,就會反覆強調大腦。這時候那條神經因為收到大腦的刺激還有指揮就會又連到了一起。於是脫軌的記憶就是這麼產生了。。。所以說長期記憶為什麼需要經常刺激,因為使得大腦產生一種慣性,經常去刺激他從而不會忘記


數據依舊存在,但是沒有分配地址。


在紙上用中性筆寫好漢字,然後又用中性筆塗掉看不清了,那些字到底還在不在呢?有沒有可能再被認出來呢?
大概和這類似吧~~


照樓上說分好多種,一種是放回收站了,就是想不起來了。

另一種是徹底刪除了,但是硬碟上還在,通過PE或者別的軟體還可以讀出來,類似於受到什麼刺激突然想起什麼事了。

還有一種是硬體損傷,徹底沒救了,樓上說的年輕時候的記憶細胞壽命到了,死了,就徹底記不起來了。

個人認為常用的是放回收站了,忘記了,但是努力想,還是會想起來的,就相當於到回收站還原了。


推薦閱讀:

最強大腦的場外輿論中,魔方圈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記憶力不好應該如何改善?
什麼是《失控》中說的「稀疏分散式網路」?
怎麼區分和理解定理、定律、理論、概念、效應、規則、原理?
《諜影重重》里的男主角被洗腦導致失憶後還可以保持專業特工的技能,這在現實中可能嗎?

TAG:心理學 | 科技 | 記憶 | 智商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