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突然想到這個問題,想知道知乎上的大牛的答案。
我是這樣想的,比如讀書,或者到處去探索或者經常出國等等,這些能不能提升自己的格局。
像馬雲,雷軍就很厲害。馬雲把阿里巴巴做起來之後,就開始再探索互聯網金融,以及打造阿里巴巴生態圈。
而雷軍則以小米手機為主體,開始入侵 各大傳統行業。要打造自己的生態鏈。
像他們的格局就跟我們不一樣。


什麼是格局?

一個高中學生,整天為同學間的攀比,競爭,嫉妒困擾,作為過來人,你是不是很自然的就能勸他,你面臨的對手,不是你的同學,也不是你的校友,而是全省幾十萬考生,你的同學是你最親密的戰友,一個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多半就能調整心態,那麼,這能不能稱之為大格局?

在一家餐館吃飯,花了好幾百,但老闆為幾塊錢零頭斤斤計較,你是不是在心裡想,這種人怎麼能做生意,如果是我,肯定會抹掉零頭,甚至還會送幾瓶飲料,顧客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啊,這能不能稱之為大格局?

一個職場老油條,拿著微薄的薪水,抱怨這點錢夠幹啥,本職以外的任務能推脫就推脫,你是不是非常著急,傻瓜,工資算什麼,主動去做別人不願做,做別人不想做的事情,你才更有機會,更能脫穎而出,這能不能稱之為大格局?

如果當事人能做到我們心中所想,我們當然豎起大拇指,不一定是大格局,但最起碼是一個有格局的人,但作為旁觀者,我們能否稱之為有格局的人呢?

很抱歉,絕大多數人不是!

看清楚別人很容易,但看清楚自己很難,看清了能做到更難!

所謂格局,不是對別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而是當我們作為當事人,作為豬腳時,我們怎麼做,我們的格局,就是在一個個決定,一個個行為中塑造出來的!

格局,是相對於此時此刻的常規表現,是有特定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如果我們能打破它,擁有超越常規的表現,我們就能稱之為有格局,至於格局大小,不在事情大小,而在於我們超越常規的認知高度,信心程度,以及執行力度!

如何培養大格局?這個問題較大,與其說尋找方法,不如說這是一場人生的修鍊,我認為,我們至少可以把握三點:

1、遠離沒有格局的人。之所以沒有說尋找有格局的人做朋友,是因為這樣的人較為稀少,且即使是有,也不一定能成為朋友,但儘管如此,我們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大約取決於你的五個親密朋友的平均,我們也許很難找到有格局的人,但可以輕鬆辨別出沒有格局的人,遠離沒有格局的人,是我們培養格局的第一步。

2、跳出去。跳出時空情境的限制,以一個更加理性的旁觀者身份去解讀,作為理性人,我們通常能做出有格局的選擇。

如何跳出去?關鍵是心理距離,在心裡模擬,如果是你一個朋友面臨你的情況,你會如何勸說他?這種心理替換思維非常有用,但剛開始需要借住紙筆,僅僅是心底模擬,通常無法真正以第三者代入情境。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我非常喜歡,參透這兩句話,人生最起碼要少一半的煩惱!

3、認知的力量。我們思想的高度,行為的力度,取決於我們的認知程度,我們是否真的看清楚了,是否真的堅信!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一個醫生面對不了解的病症時,會非常彷徨,不敢輕易下定論,而一旦是他熟悉的病症,不管病人如何質疑,甚至是掙扎反抗,都會堅定執行,比如網癮戒除,毒癮戒除,除了個別的心理變態,其他醫生真的堅信這種療法是有效的,這就是認知的力量!

如果想做一個有格局的人,我們需要遠離低格局的人和事,也需要「心理距離」這樣的輔助技巧,但它們都屬於外部的調節手段,有用,也很有必要,但更關鍵的是培養我們認知的高度和深度,格局,從本質上來講,是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心智模式,也就是認知!

談到格局,很自然地就想到「時間的深度」和「空間的廣度」,如果任何一件事情,我們都能做到在時、空這樣的維度中去思考,必然是一個有格局的人,那麼如何培養這兩種認知?

第一個問題,如何培養「時間認知」?

1、堅持拓展時間深度

我們做的每一次權衡,每一個決定,都是有意義的,可抽象為一個簡單的公式:S=I*(1+f(t)),S代表意義、價值,I代表事情現在的價值,t就是時間深度,f(t)是變化因子,直接決定這件事情對我們的意義。

我們能看多遠呢?這直接取決於我們的長期目標(價值可能更貼切),在長期目標的時間跨度內,長期目標就是我們的判斷標準,與目標相吻合的事情,價值得到加強,與目標無關的,甚至是相反的,價值就會被削弱。

正是長期目標的時間縱深,修改了事情的意義,但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沒有明確的長期目標,時間縱深基本為零,多根據事情的現實意義進行取捨,為一時的得失掙扎彷徨,無所謂格局,當然這裡並非貶義詞,對於一些人,有1年、3年、5年甚至一生的長遠目標,通常而言,時間跨度越長,事情的意義變化越大,一件普通人在意的事情,在他們眼裡,可能毫無價值,表現出來的就是格局。

2、掌握幾個輔助思考的時間模型

我有一個非常喜歡的思維模型。首爾大學教授金蘭都提出「24小時」理論,他將人生等價於24小時,假如你能活到80歲,那麼1年相當於0.3小時,30歲僅僅才上午9點鐘,一天剛剛開始而已。

我們自以為的失敗、頹廢乃至絕望,人生的時鐘可能只輕輕撥動了一下,只要我們願意,就會有無數鹹魚翻身的機會,持有這種時間觀,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從容,有高度,而我們的坦然的表現,也能稱之為大格局。

第二個問題,如何培養「空間認知」?

要想有空間的廣度,首先是要有足夠多的閱歷,足夠多的經驗,坐井觀天的人,見識少的可憐的人,肯定是很難形成大格局的,但僅僅是多看,多經歷,還遠遠不夠,我們不僅要儘可能的看到全貌,更要看到系統,看到不同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繫,用系統的眼光看事情。

比如,面對一個有挑戰的學習任務,有些人迫於壓力,不斷延長時間,確實,某一天學習時間越長,學到的東西越多,但這屬於典型的線性思考,是反應式思考,因為今天用力過猛,明天就很難再維持高效學習。

在一個真正會學習的人眼裡,學習是一個多因素交織的系統,下圖:

如果在頭腦中有這樣一個系統,我們就能一目了然地抓住重點,對於潛心好學的人來講,精力才是制約高效學習的短板,要想提升學習效果,關鍵要學會對精力的管理,尤其是對精力恢復的刻意管理,所以,很多學霸,很多優秀的人,即使學習很緊張,也會輕鬆睡大覺,也會抽出時間鍛煉身體,也會放下手頭工作跟別人閑聊幾句,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方式都有助於恢復精力,都是在學習。

如果能培養系統化思維,我們不僅能看得多,更能看到事物之間的動態聯繫,持有這種認知,必然是一個有格局的人,培養系統化思維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這裡僅闡述這麼多,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分享,有興趣可以看看《第五項修鍊》這本書,對系統觀的培養極有好處。

以上。最近越來越感覺到格局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學習者,最怕的不是付出努力,而是格局太小,不知如何正確的努力,大格局才有大努力,共勉~

推薦:高太爺:人究竟為什麼要努力?


對於每個人而言,把自己的格局變得比現在更大一點點反而是更現實的。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和公司而言,很難成為自己領域裡的NO.1

馬雲、馬化騰、雷軍的創業故事和格局你都學不會的,有時代的原因,也有個人稟賦的原因。

格局這個詞和什麼對應?在我看來是,小聰明...

想要提升自己的格局其實不難,從放棄自己的小聰明開始。

1.把當下的事情做到101分,新的機會自然會出現。

我自己其實就是一個不乏小聰明的人。小學的時候經常上課講話,以為老師不會發現。中學的時候,一個月學完了高中的數學,結果高中上課不認真聽。大學的時候,忙於各種學校社團,高等數學一點點的落後到了差點不及格。

我還記得最早在3年前我和一位演講老師同時為騰訊提供演講培訓,這位老師40歲左右,有著豐富的銷售經驗和社會閱歷,我還是一個剛畢業5年的生瓜蛋子,雖然我們都給一批學員進行了演講培訓。

但是我入職了騰訊雲,他成為了騰訊學院的外聘講師,每年講在騰訊幾十天課,至少收入幾十萬.,甚至於比我的年薪還要高..

想想自己的演講培訓課程,下一步也是要從當前學員評價的80分,努力向90-95分的學員想要推薦給更多人的程度。相信到這種程度之後,我應該可以做到完全不需要擔心以後的業務機會從哪裡來...

2.多和牛人交流,打開自己的格局。

美國國父富蘭克林,印刷商,媒體人,作家、科學家,也就是100美元上印著頭像的這位。

他是相當高產的一位大牛,但是他也不是所有的時間拿來賺錢。

相反,他每周五都會和一群愛好閱讀的朋友交流各類話題,並且進行辯論,為了解決美國很難買到好書的問題,甚至於這群人共同捐了一部分書,成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費城圖書館協會。

牛人的但是絕非偶然,與其他大牛的聯機學習,能夠讓你更加快速的更新頭腦中的知識。

你不需要把時間都花在彌補自己所有的短板,反而可以多想想如何讓自己的長板如何與其他人組成一個木桶。

3.做一些未來3-5年才能看到收益的事情

就在今天早上,我成為了一家新媒體公司的小股東,占的不多,只有5%。

預計年底應該可以收回投資,公司到年底預計營收增長有100%。

看起來算是一個還不錯的投資機會,難道這個機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么?

但是我是早在5年前就認識的這位創始人,在他創業的過程中一直給予了一些資源和社會關係的支持,所以才有這樣的投資機會。


小結:

首個到達南極點的阿蒙森團隊,每天30千米的速度前進.結果僅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於1910年12月14日勝利抵達南極點.而晚到的另一隊探險家,而後不幸遇到南極極寒天氣提前來臨,全軍覆沒....

越是艱難的時刻,越是不要放棄向前行走一公里。

個人格局的提升絕對不是一揮而就的事情,擴大格局從放棄依靠自己的小聰明開始。


PS: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畢竟,我還不想那麼快去今日頭條 ^_^

經常有朋友問我的成長之路,如何跨界轉型和變牛x的,我在公眾號 跨界創新( kuajie123)專門寫了篇文章,回復關鍵字「套路」 查看。


不看IP劇
不當腦殘粉
不看女主播
不看男主播
每天自習三小時

不跟人吵架
不說人閑話
不藐視他人
不抬高自己
每天三省吾身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格局大的首要任務是管理自身。

脫離低俗,自然站的高。
不盲目從眾,眼界就會寬。

格局那兒那麼容易提高。
還不如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好。

這裡說的主播是沒有營養內容的主播。

整體想表達的意思是看些有營養有價值的東西,做些有營養有價值的事。

————分界線是不是這麼用的————

小透明得到了一百贊總會高興,所以多說兩句。

特地百度百科了格局的意思:格局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gé jú,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所以說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

我所言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不過是想強調修身的重要性。

格局並非局限於家國天下、懂得從國家大局角度討論問題。我所理解的格局是大局意識,在別人都在討論某某明星出軌多麼氣人的時候,你能考慮到這是公關、娛樂媒體背後的運做,便可稱格局比別人大。你能考慮到出軌這件事雖然不被道德允許,但卻是正常現象,這是格局。你能關閉娛樂新聞捧起《高等數學》,這也是格局。


格局這個東西,確實決定著很多東西,然而真的很難定義。我只說說我自己的思考
在我年輕的生命里,我的思考是:
對萬物懷有敬意,
對萬物抱有溫情,
對萬物抱有敬畏之心,
對任何人一視同仁。
不要將自己局限在自身的格調和性情中,
不要有性別意識,
要在不同的環境中能表現出不同的自我個性。
除了做自己,也要有不做自己的能力。
就是我想要的格局。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至於他人怎麼想,從來都不是我關心的問題。

對萬物懷有敬意,那就是尊重客觀事實。
對萬物抱有溫情,那就是不帶任何成見。
對萬物抱有敬畏之心,那就是千萬不要張口閉口「我才不和SB說話」姿態,請問,這個SB誰來定義呢?
不要有性別意識,指的是心理,為人做事,如果兼具雙性性格立場。既有本性別的鮮明特徵,又巧妙揉進了另一性別的優點。就會發自內心的去接受很多事情。
要在不同的環境中能表現出不同的自我個性,說的可不是「你要帶著面具做人」,她也許是一種策略,或者也是一種能力,她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就是:就是同理心,更重要的是:她能防止我們過於嚴肅地對待自己和別人。
親愛的,你到了一定的年紀就知道了,人類根本不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心的必然。
這以上是我對於「格局」的展開說明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我打算怎麼做:
分享以前,我想說的是:
人生,有三件事情,是最難的——
第一件事情——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我總覺得,「知是非」真的很重要,這個世界最難的就是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和嚴正,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第二件事情——做。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至少勸別人去做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了。比這更重要的是:獲得自己的智慧,並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即使你的特立獨行讓你在人群中不受歡迎,隨她們去吧,你又沒有傷害誰。

第三件事情——就是我們要搞清楚,這個世界,我們的敵人只有我們自己。

於是,我為我自己列了一張「清單」——小夥伴們當段子看。
(我以前分享過,後來匿名就找不到了,現在再發一次)

清單一:我希望我是獨立的——經濟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獨立。

清單二:我希望我懂得容忍。以前看胡適先生的雜文,他說到他自己:「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我自己也有這樣的感觸。

清單三:我希望我是自由的。「自由」在中國古文里的意思是「由於自己」,就是不由於外力,就是「自己做主」。自己能為自己做主需要的是什麼?是人格獨立,不是隨心所欲,但我更希望我是「隨心所欲不逾矩」。

清單四:我希望我不但能接受自己、也能接受他人,更能接受自然(或者說行業變化?)。
托爾斯泰說過,聰明人的特點有三:
一是勸別人做的事自己也要去做,
二是決不去做違背自然界的事(或者說違背商業本質的事?)
三是容忍周圍人的弱點。
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呢?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清單五:我希望我能一直喜歡「獨處」,真正的獨處,而不是逃避,也不是言之鑿鑿的「不喜歡這個,看不上那個」——這樣真的很傻啊。希望自己不要啊。

清單六:我希望我每天進步一點點,不管是判斷力、洞察力、還是決策力。

清單七: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
但我希望我永遠真實而又單純。但我更希望我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和嚴正。

清單八:我希望我能超越各種對立性而達到統整狀態。
我希望自己——可少女可女王,可男人可女人,可老成持重可童心未泯,不但能重視智慧、重視科學,又能感情洋溢迷信星座,我希望自己純真坦率又自我剋制,既態度嚴謹又嬉戲風趣。大多數人都將這些對立的特性,予以截然的劃分。尤其困難的是同時表現出對立的特性,一個人可能同時遊樂和工作嗎?對大多數人而言,只選擇其中一種來做,不是更舒服嗎?我才不要。閑時吃緊,忙裡悠閑。才是我想要的。

清單九:我希望我能永遠保持我的創造性。

清單十:我希望我分辨出套路與動機的不同。套路,我才不怕,我看人只看他的動機。

清單十一:我希望我永遠都有好奇心。

清單十二:我希望我遇事都以問題為中心,而不以自我為中心。我只負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我更希望自己不要過於「目標導向」,畢竟,很多時候,行動了就好,行動本身,比結果更重要。

清單十三:我希望我任何事情都能做到順其自然的,我希望我是率真的,不管是內心、生活、思想、還是日常行為。矯揉造作,裝模作樣,從來也不是我的強項。

清單十四:我希望我求之他人很少,事到如今基本不需要。我希望我給予他人的,有所交換,最低程度回報一點善意給我。

清單十五:我希望我能在「努力沒有用」與「必須要奮鬥」之間,「理智」與「情感」之間保持平衡。

清單十六:很多的路,我不喜歡和別人去擠。他們和她們,不肯承認自己的價值,不肯發掘自己的價值。因為認為自己毫無價值,沒什麼可堅持的,而且還知道自己受不了艱辛磨難,就都奔著投機取巧去了,大家不約而同地在投機取巧的路上相遇,所以,那條路上特別的擠。我不樂意去。

清單十七:我希望我能永遠保持「不滿」,但我不會去抱怨,這不是說我有多「貪心」,我認為我的「不滿」是健康的,因為我帶著自己的思考,我記得有位哲學家說過,他說,人活著,不能缺少了「不滿」,如果你沒有這種「心態」,你就永遠不會有「主動的氣質」,而,主動,正是創造力的開端。因為它會逼著你去建設,逼著你它去創造,只要你願意,它會帶來嶄新的東西。

清單十九: 我喜歡這個世界的一切。但我希望自己「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我只願不忘初心活在此時此刻, 無所謂去哪,無所謂見誰。 那些我將要去的地方,都是我從未謀面的希望; 那些我將要見的人,都會成為我的「朋友」。
雖然我終究只想「一個人」。靜中觀心,真妄畢見。

情單二十:我希望我永遠都感恩。有愛、喜悅、永遠不忘初心。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對於我來說,無事不可對人言。我知道的事情,你若問到,我都不會隱藏。
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對於我來說,隱藏起自己的優點,各種優勢,等別人自己去發現。是一種對於她人的尊敬。
我認為這兩者並不矛盾,而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如果你不理解,我想請你再閱讀一次。

最後,我並不覺得,大眾眼裡優秀的人值得我膜拜。我身邊的圈子,親戚,朋友,同學,家族裡,行業圈子裡,優秀的人太多了。
要問我喜歡那種格局的人?我喜歡真實的人,人格完整的人,因為我認為:一種獨特的個性,必有突出的優點和缺點,袒露在人們面前,並不加道德的偽飾,而這也正是她的道德。在我眼裡,她們就是有格局的人。
我喜歡他們和她們。


最底層:無明之人,不知人不知已不知世不知事,生活備感艱辛,徒然受盡盤剝而無力自保。
第二層:昏妄之人,心隨境轉。他們的視野太狹隘,又沒什麼目標,沒有進取意識,總是懵懵懂懂,急了就是傻大膽,怕了就是膽小鬼。他們總是對人性抱有深深的疑慮,不明白現在人怎麼都這樣。
第三層:能夠區分心境與現實。這是美國小學教育的核心,也是貧富認知的分界點。一旦有誰能夠明晰區分事實與觀點,區分觀點與主觀情緒或想像,這個人就具備了充足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發展能力。
第四層:生意無非人情,商業無非人性,財富無非資源,成功不過運作。到了這層級的人士,都有著清醒的資源意識,自成平台,嫻熟運作。基本上衣食無虞,卻始終對這個世界困惑不已。
第五層:洞悉世象格局,謀事勝於謀人。這類人是平台人,信奉的是平台即能力。而且他們能夠獲得平台,並讓平台擴張自我意志。不幸的是他們必然受困於平台自身的利益博弈,這讓他們每天都板著張後娘臉,逢人就說伐開心。
第六層:上窺權道,下俯蒼生。這類人士擁有複合平台,比第五層人士的平台更大,因而他們的全局觀更宏闊。他們所據有的資源,已經能解決任何問題,但平台壓力構成的死局,把他們牢牢禁錮。
第七層:這一層人士勘破世相,人生無困。他們洞悉現實的不確定,善於破局,喜歡破局。但正如劇中所演的那樣,宏圖大智,難為凡夫俗子所理解。所以他身邊的人,會由任人性驅策,八面合圍,一門心思要弄死這個異類。
第八層:走出人性,不為而為。這類人士,已經意識到了現實無非人性,他們決不會因為動了一根手指頭,而激起人性的反彈。只需要隻言片語,就能夠催促事情向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但他們唯一的敵人是自己,沒人能夠打敗他,只有他自己會看不慣自己,滅了自己。
最上一層:回歸平台,或可稱為平台升級躍遷,這個平台不過是生態型的社會。與第八層的區別是,居於這一層次的人士,已成功的擊敗了自我軟弱天性,同樣的行為能力,不同的價值取向,所以才能做到見大而行遠,迎刃方通簡。
這世界,就猶如一間諾大的課堂教室,你的認知在哪個層級,成績就在哪裡,名次也在這個位置。
九層之上,猶有高台。
九淵之下,猶有溝瀆。
如果說,這個世界有競爭的話,競爭的就是認知。
認知——先是你知道多少,然後是你如何看待這些。
——知無對錯,心生是非。
一切不過是人性。
知人知已知世知事,觀山觀水觀海觀風。
你可能會注意到,所謂的九層認知,不過是三個維度的自由組合。第一個維度是時空的寬廣度,這個叫見大,大局面大視野大格局大見識大氣魄。第二個維度是世相的精深度,這個叫遠猶,你對社會規律法則認知有多深,就能夠走出多遠。第三個叫人性的反覆,白首相知猶按劍,從來人心隔肚皮。風鵬正舉九萬里,淡妝濃抹總相宜。人生不過是一部以自我為主角的影視劇,你的認知在哪個層級,你就是個什麼角色。
如果不喜歡現在的位置,不喜歡現在的角色,那就要學習給自己的認知升級。釋伽拈花而笑,回頭就是彼岸。認知升級不過就是心意的一轉。睜開眼,環視這遼闊的世界。看天看地看風看水看人心,從局部視野走出,向規律縱深挺進。打開心,釋放那迷亂的情緒。知己知彼知世知道知人心,從悒鬱的雜緒中走出,俯瞰人性那萬古千秋的無盡悲涼。八萬四千法門,不過慈悲之心。遲早你會擊敗心中的軟弱與恐懼,讓這美麗非凡的大千世界,成為你生命的舞台
———————————
摘錄自一位老師對《人民的名義》的評述~


老鐵,要我說,年輕人不要妄談什麼格局,很容易走火入魔的。

我不知道你是從哪讀到「格局」這個概念的,以我之淺見,這個詞經常出現在路邊攤10塊錢一斤的暢銷書上,成功學專家和中小企業老闆的嘴裡。

他們張嘴閉嘴就是讓你放大格局,不要在乎眼前的「蠅頭小利」,不要追求高工資,不要追求不加班,不要追求休假,要看到企業給你帶來的個人價值提升,享受的日子在後頭呢。

很多初來乍到的年輕人很吃這一套,與人有利益衝突時,勸誡自己「不要爭一城一地的得失,要提升格局放眼未來」。

但事實上呢,不爭不是因為你「格局」大,而是你自身價值太低,沒有實力去爭。錯誤的歸因和對自己「無能」的美化會導致你思維體系和決策方式越來越沒有章法,這就是——走火入魔。

這樣的「格局」,不提升也罷。

另一種概念的「格局」,其實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世界觀,所謂的提升格局,就是提升自己觀察世界的高度和角度。

世界觀這玩意,是建立在「觀過世界」基礎之上的。(「年輕人,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啊」——《後會無期》)

那麼讀書、旅行算不算「觀世界」,能不能提升世界觀呢?

我認為不算,不能。

這兩樣東西可能會幫助你驗證、強化自己的世界觀,但是建立和提升,二者都做不到。

舉個例子:你借給好朋友5萬塊錢,而且你深信他的人品,但是呢,他偏偏逾期不還,反目相向。這時候,無論別人說什麼,我相信你也不會再輕易借給別人錢,這就是你的世界觀。如果此時你看到書中某個類似的橋段,或旅行途中恰巧遇到類似事情,你會暗自苦笑:真他媽不能借啊。而在你有過切身體會之前,看多少書旅幾次行也不能幫你深刻理解為什麼「朋友之間不能借錢」。

然後呢,另一個好朋友又向你借錢,考慮到之前的教訓,不借,再次反目。你終於明白了:不能不借,也不能多借。「兄弟你看我最近手頭也緊,實在拿不出更多,這5千你先拿著,不夠再說,我再想想辦法。」

還了,皆大歡喜,不還,認栽。這是你修正後的世界觀,或者用另一種說法就是——提升。

「觀世界」一定是你去親身經歷,親自體會,親自在事件中周旋,親眼見到什麼樣的決策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從而指導你下次面對類似事件時的行為邏輯。

你會納悶:我不用經歷啊,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下次我這麼干不就得了。

不,你沒明白。上面故事都是我編的,「兄弟你看我最近手頭也緊,實在拿不出更多,這5千你先拿著,不夠再說,我再想想辦法。」你認為別人會不明白這句話什麼意思,不明白你是在敷衍,不明白他在你心裡的位置?

這就是讀書/旅行不能提升格局(世界觀)的原因,你看到的不是簡化版就是演繹版,當你真正面對現實場景的時候,從書中/旅行中得出的理論指導不了你做決策,如果你硬要以書中和旅行中得來的理論做指導,那你就該往自己腦門貼四個大字——紙上談兵。

子貢贖人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子貢在異國自己掏錢贖回魯國的奴隸,回國後不聲張,也不到國庫報銷,子貢的格局大嗎,不見得,因為「子貢善貨殖(做生意),家累千金」,子貢不差錢,加之道德高尚,可以不求回報,但那些不如子貢有錢的人怎麼辦?孔子想到了這點,所以孔子批評了他。

那孔子的格局大嗎?依我看也不見得(我是說在這件事上),他沒想到另一件事:如果我是一個魯國人,頭腦機靈且不擇手段,我可能會幹一件事,「嘿,哥們兒,你假裝奴隸,我假裝把你贖回來,咱到國庫報銷後把錢分了怎麼樣。」如果這件事行得通,那肯定導致一個後果——假奴隸越來越多,而真正困於異國的奴隸反而沒人救。

孔子為什麼想到了第一點而沒想到第二點,因為他真的窮過,但卻沒負責過發放贖金。我想負責發放贖金的官吏,肯定懷疑來領贖金的人里,有沒有造假的。他甚至可能會幹另一件事,「兩位兄弟,加我一個,還有多少「奴隸」,都帶過來,我給你們背書。」

偉大如孔子,沒切身經歷過,也無法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孔子和官吏的格局(世界觀),並無大小之分,只是角度不同罷了,而這都是他們的切身「履歷」帶給他們的。

別忘了,在這件事里,還有另一個人,最高統治者。最高統治者是怎麼想的呢,「我設立這套制度就是為了做個樣子,以示朕愛戴子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魯國人,即便你是流落他國淪為奴隸的罪犯。我已經做好了花錢買聲譽的預算,領不領是你們的事,奴隸真假我也不在乎,如果是假的那反倒好了,錢財不會流落他國,只要還在魯國,就都是朕的,你們不過是暫時代為保管,朕什麼時候想收回了,說抄你全家就抄你全家,還可以藉機再賺一波聲譽(欺上瞞下,騙取國家財政的可是你們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這才是大格局,一國之君的格局,如果你生在古代,如果你想明白這套邏輯,估計也會乖乖獻上膝蓋,喊一句「吾皇,666啊」。

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你要一國之君的格局何用呢,當年夜飯嗎?即便你通曉整個事件的邏輯,在你親自參與這個事件時,如果你是普通的魯國人,可能也會暗罵子貢,天下逼共有十斗,你他媽自己就裝出去八斗,老子上次花了半年的工資贖了兩個奴隸回來,現在你讓我怎麼去報銷?

如果你是子貢,在完成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底層建設之後,你也會開始追求「自我實現」。

如果你是孔子,遊歷過多國,做過皇帝的顧問,你也會站在社會學的角度上分析大樣本數據,考慮到不同階級的差異。

所以說,格局和個人經歷的關係是:有什麼樣的經歷,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才會有什麼樣的格局,而不是先「提升格局」,從而達到一個自己想要的人生。

是龍你就盤著,是虎你就卧著,是條蟲你就努力的往前故涌,理直氣壯的故涌,每個人站在當下,問心無愧的去捍衛自己的利益,去為自己所在的群體發聲,就是最正確的格局。

盲目的「提升」格局,學人盤著卧著,只能迎來人家的一口唾沫:呸,你也配姓X!


性格決定命運,氣度改變格局。

這句話現代人好像不太說了,因為都比較注重自己的個性,不管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大家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我小時候,可就經常聽到這句話,那個時候的人大概要拚命的改變自己去融入社會:不想抽煙的,為了社交要學會抽煙,不愛吹牛的為了社交要強顏歡笑……

總而言之,性格是和社交緊密相連的個人因素,在奮鬥年代,人要先解刨自己再去面對社會。

性格影響社交,社交反作用個人的成長。但改變性格這種事情,太過於擰巴以至於當代人是不願意去做的。那麼氣度影響格局又是啥意思,該怎麼做?

氣度影響格局,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

1/性格局限住你的東西,通過氣度去突破

氣度應是該後退一步站高一步的視野,厚著臉皮豁出去的行動。

就好比,我本是一個木訥寡言,不愛說話的人,但是自從開廠以來,我不得不在很多場合當眾說話。我一開始抗拒大家面前去講話,不知道怎麼組織語言,害怕自己臉紅虛汗打磕巴,尷尬。後來,前思後想,感覺有些事情躲也沒用。必須要開會說了,必須要去做了,那既然必須做,就做點準備吧,在本子上寫下自己要談的內容,在私下把要談的話梳理一下,滿頭大汗的做過一次兩次,臉皮慢慢厚一點了。

退後一步站高一步,又分兩個層次。

退後一步是指從所處的事務當中抽身的能力。人在山中,當局者迷。我在開工廠之前,因為在木匠從業當中的一些痛苦經歷比如手指受傷工友受傷還有好技術低工資的排擠,曾經兩次想脫離這個行業。並且實打實的做過幾次轉行嘗試,比如去開汽車美容店,去開水果店……當然,轉行並不成功,自己又回來當木匠,三番五次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促使是我冷靜下來仔細思考的,是這些痛苦的經歷,我只能把自己從這個惡性循環里先退出來。前思後想之後,覺得木匠這個手藝已經成為我的一部分了,心手眼腦,對實木工藝和實木傢具都有了條件反射,我的未來只能是靠它吃飯。因為興趣都在:怎麼把傢具做好,怎麼把榫卯結構搞清楚,怎麼把框架支撐搞定更科學,怎麼把傢具表面搞定更舒適上。不做木匠不是更可惜嗎?

退後一步,我就能想到就是要繼續在實木家具行業打拚,內心是堅定了。但是具體要怎麼做呢?我就下決心要自己干,自己把自己農村的院子改造成簡易的車間,一個人做,這樣幹了一兩年,最多不過兩個人。自己干以後是比以前好一些,因為不受欺負了。但其實局面上並沒有真正的改變。一個人的效率有限,產出有限,收入也同樣更有限。

如果只能做到退後一步,局限也就在這裡。站高一步才能更宏觀的去做事,但這個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了。

我曾經在一個回答當中,簡要的回顧了我的個人成長:木匠小強:不上大學還有什麼出路?

對照我過往的軌跡,有幾個重要的轉折:
第一是初二的回爐在學習,基本上是給我了一個能看進去書的基礎;
第二是10幾年的痛苦磨練,對各類實木傢具工藝熟門熟路;
第三是我的傢具被我哥偶然發現。

這裡,我對第三個事,比較輕描淡寫。但實際現在想起來,卻至為重要:大概13年,自己接了一些訂單,在家裡簡單的車間里給某品牌做代工。剛好我哥從北京回來,看到我做的傢具,他感到很吃驚,因為他一直以為我做的都是古董傢具,沒想到這北歐極簡傢具做這麼好,質感這麼漂亮,然後開始鼓動我放棄一兩個人的作坊模式,要正式開辦工廠,購買更專業的設備,並給我講了一大堆什麼消費升級個性化需求什麼的,並前後拿出20萬來做這個事。

現在回過頭看整個過程,那次很偶然的事,實際上是解決了我站高一步的難題。有些格局自己在痛苦中磨練就能解決,有些則需要自己的學習和別人的幫助。

站高一步實際上是超越自己水平的視野難題,舉目之下的局限,只能通過學習來解決。

2/格局最終要與實踐結合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能夠實踐的格局才是屬於你自己的格局,否則就是空想社會主義。

2015年開始,因為霧霾和京津冀一體化的推動,環保成為影響家具行業生產至關重要的問題。在去年以前,我們廠也時常遭受到這樣的影響,時常被限產封廠。

看著等待交貨的合同目錄,工廠不能生產,那種焦慮無以言表。那個時候我就在想,要是能拿到環保手續就好了,要是我們能在其他地方再開一家工廠就更好了。

不管從退後一步看,還是從站高一步看,這兩件事情都非常必要,前一個是要摸清熟悉政策,後一個是要避免局域政策風險,最好產能備份。考慮到我們在華東上海蘇州南京杭州的訂單也在不斷的增加,以在華東區域開廠為宜,可以抵近支持當地市場的送貨安裝服務。

想到了嗎,想到了,但怎麼實踐呢?

從痛苦的政策條規和與政府部門枯燥的打交道中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其中反覆填寫的資料,工廠的幾十處的改造,專家的幾輪評審……拿到環評手續的時候,我眼淚都掉下來了。

而第二個問題,則建立了想法,發動了周邊,把不起眼的信息當成了救命稻草般去投入精力,最終讓虛無縹緲的事變成現實。

最後,每個人都是一本書,認真傾聽強者的聲音。雖然忽悠如今處處都是,但只要結合自己的需要,可以找到發力點就不會腳步踏空。

有些格局不是眼前就能實踐的,格局也不是固定死的,歷史的深度世界的廣度都不是那麼簡單,所以最怕刻舟求劍。


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


題主,我想真誠地告訴你,靠讀書,靠探索是不能提升格局的。這些事兒讓你獲得知識,經驗,閱歷,但不能直接提升你的格局。

真正的格局,都是在你的內心滿足時體現出來的。你滿足的時候,你的內心就是一方世界。

一個知乎大V,回答知友提問的時候可以高談闊論,胸中萬千丘壑,然而,回歸到家庭生活的瑣事,馬上就可以體現出其格局的廣度和深度。還記得一笑兄嗎?他那面對歹徒臨危不亂的鎮定和面對家庭婚姻時的失態,到底哪個是他的格局呢?我倒覺得當時那個近萬贊的匿名答主格局很大。

回到馬雲和雷軍,他們的格局,是建立在成功之上的。如果他們沒有成功,創業創到以前上班的老本都丟了,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你覺得他們的格局還能像如今一樣嗎?

俞敏洪是我尊敬的一個企業家。在北大教書的時候,在開培訓班的時候,你說他有什麼格局?現在家教培訓班滿大街都是,俞敏洪和他們一樣,也是討個生計。後來他賺錢了,現金藏在家裡一大把一大把。要不是聽說他是俞敏洪,你可能都會覺得這人low爆了,得多麼喜歡錢啊!然而事實就是,俞敏洪——這個當今中國最知名教育集團的董事長,在經歷了深刻的自卑後,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他內心的缺陷得到彌補,變得越來越圓滿,他的格局,也越來越大,大的可以普渡芸芸學子。

最近有個小縣城的米線店老闆,兒子考上了清華,於是他在店門前告示,因送兒子去清華讀書,歇業N天,請街坊鄰居互相轉告。

有人說他喜歡秀,是啊,這個小縣城的老闆,秀得十分真誠和自洽。他的米線店不僅生意很好,名字還很有愛,叫葉麗出榨米粉店,似乎是用的愛人的名字。那告示上的一手隸書,內心的滿足和從容躍然紙上。

他的格局如何?是不是比馬雲雷軍之流差遠了?可在我看來,他的格局,本質上是和馬雲打太極,雷軍坐經濟艙是一樣的。

什麼是真正的格局?內心滿足的時候,你能站在自我之外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必擔心別人是如何看你時,這才是格局。

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自我的人,格局不會太大。能夠跳出來的人,才具備談「格局」。

如果一個人跟你說「我要變得怎樣怎樣……」,那麼這個人一定還缺些什麼。這樣的人,你會認為他格局很大嗎?

所以你問如何提高格局?還不如問如何提高本事來的實在點。

勿造空中樓閣,切記,切忌!


我們提到格局的時候,說一個人格局大,會說: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說一個人格局小,會說:某人就只會考慮他那一畝三分地的事情。

工作中,要提高自己格局,首先就是:不要總是將目光盯著自己眼前那一畝三分地上面。在工作中,多考慮更多干係人的利益,會逐漸提高你的格局。你同時考慮的事情就越多,你需要考慮的人就越來越多,如果不考慮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叫,就會給你唱反調,逼著你更廣博的思考,經過這個過程,實際上你同時能夠滿足的人就越來越多。就算每個人給你相同大小的回報,你也能比以前得到更多的收益。

一個工程師,只用了解自己部門的事情就可以。但是時間長了,就只懂一個部門的事情了。以後也還是做這個行業,因為不懂其他部門究竟是做什麼。因為一個部門能夠滿足的人有限,所以工程師的收入也有限。

一個項目經理,往往需要了解6-8個部門的事情。時間長了,對每個部門核心的要求,條件基本上都有所了解。項目經理的視野比工程師要廣,就業範圍比工程師廣很多,因為每個公司都需要項目經理。項目經理需要同時考慮多個部門的利益,所以項目經理的收入也更多。

一個產品經理,不僅需要了解公司內部的部門,還需要了解公司外部的部門,包括客戶,競爭對手,經銷商,渠道,公關等部門,產品經理的視野更廣闊,思維更高,需要滿足的部門更多,產品經理往往比項目經理收入更高。產品經理幾乎是每個公司必備的人才,有時候一些公司的老闆就是自己擔任產品經理。

一個高層,則需要了解的比產品經理更多。高層不僅了解現在的公司,還了解未來的方向。至少他要了解這個行業牛的企業是怎麼做的,能保證自己的公司不會偏離標杆太多。高層的視野就更開闊,適應性更強,往往一個公司的高層去另一個公司還是在做高層,因為高層的視野大部分都是相通的。

================

考慮知乎很多學生,我們來說說學生的格局。我們很多人讀書的眼睛就是盯著自己能夠考多少分,考的第幾名,但是看看一個19歲的文科狀元在思考什麼?

1。我考了第一,做了狀元。——這是現象。很多學生的格局在這一層。

2。我為什麼能夠考第一。——這是通過現象找原因。到這一層的學生已經很了不起。

3。從個人原因,推到家庭原因。從家庭,推到城市教育分配不均,推到社會階層固化,再推到階級中的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是一步步的逼自己思考的更廣,維度更高,看到更本質的原因。這是19歲的狀元的格局。

4。當我找到了本質的規律以後,該怎麼做,才能順勢而為。這是智謀家的格局。

5。我如何利用這些規律,提升更多人的境遇,讓更多人為我所用。這是王者的格局。

多思考現象背後的本質規律,少看那些沒有意義的肥皂劇,會更好的提升你的格局。


單純吐槽下我的老闆 最近成天把格局掛在嘴邊…讓大家加班…
【奉獻】不好使了 他們說【情商】
【情商】大家漸漸不care了 他們又開始說【格局】
一個詞反反覆復被某一類人(老闆boss企業家)提起時 警惕啊……


我是來消滅0答案的。

在我看來,就8個字:

所見所聞,改變一生。

謝謝。


-樓主瀉藥-

一年時間快速提升格局和眼界,我做了這四點

1、不要給自己的設限,保持開放學習的態度

2、讀寫結合,追求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3、經常旅行,不要坐井觀天

4、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學習思維和做事方式

早上起來時,看到一條讀者留言,她說:「經常被告知要打開視野,提升眼界,那麼,應該如何做呢?」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道理很多人都懂,之所以止步不前,要麼,是不知道如何做,要麼,是沒有強大的執行力。

其實在去年的現在,我也僅僅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了解的東西少,認識的人更少,剛剛開始寫作,只有幾十個粉絲,前路茫茫,一無所知。

認真生活和努力過才發現,頓悟和長大,其實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成長如登山,一步一重天,當你往前成功邁過一大步之後,便會收穫和之前完全不一樣的天空。

就我自己的而言,這一年的快速提升,我做了以下四點。

1、不要給自己的設限,保持開放學習的態度

去年考完研,我去找學長玩,他很優秀,現在已經創業,靠他自己,買車買房。他開車帶我玩了很多地方,一路上,我向他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哥,我覺得未來好難,我感覺我以後找不下工作,買不起車房。」

他笑了:「你還有三年緩衝時間,著什麼急。」後來他和我說了一句話——不要給自己設限制,不要只想著車房和名利,把事情做到極致,其他的,都會有的。

很多人都活得很累,很忙,但一直沒有多大提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給自己設限太多。在沒有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假設了諸多難處,然後瞻前顧後,告訴自己不行,或者找一個最常用借口:不喜歡。

兩個例子,一個同學說他暑假想找一份互聯網公司的實習工作,但後來不了了之,我說你為什麼不去了,他說太難了,我沒有多少經驗,肯定不要我。我說你去試了嗎?他說沒有。還有另外一個同學,之前我和她說寫作的好處,她說她不會寫的,不感興趣,同樣,我問她寫過嗎,她也說沒有。

我送了她一句話,沒有真正經歷過,不要輕易否定,因為你很可能過早扼殺了一個向上的機會。現在的她,經常把文章給我:「幫我看看怎麼樣。」

這一年,我寫作,講課,每天都積極學習各種新知識,努力學以致用,偶爾也會焦慮,但我會告訴自己:把事情,把自己的能力,練到極致,其他都會有的。

2、讀寫結合,追求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讀書和寫作的好處,很多人都懂,但我今天要講的,是讀寫結合,二者不可偏廢。

很多人讀作品,容易停留在淺層,流連於故事的內容和人物,但偉大的藝術作品,常常有很深厚的內涵和很精巧細微的技法,如果我們不深入體會,得到的,也只是皮毛。

讀書,既要了解其內容,也要對它們進行本質和屬性上的概括,評價其意義和價值,同時,更深一層,從創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文本,反覆揣摩,將其拆開來看。而幾乎所有的學有所成者,都是積極思考,重視深度學習的人。

為什麼要重視寫作?在內容為王的今天,什麼斜杠青年,實現個人價值,經濟自由之類的我就不說了,其實回歸寫作本身,它可以幫助我們對經驗、知識、思維進行重構,是一種主動學習和深度思考的活動。

當你寫書評時,為了說服別人,讓人讀懂讀透,你必須首先把書讀好,除此之外,還需要流暢的語言,縝密的邏輯,和對書本全面深刻的把握。

當然,你寫其他類型的文章,道理也是一樣。另外,寫作本身就是很好的反饋活動,通過讀者的評價和與他人的比較,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寫作水平,了解自己知識和想法上的局限。

3、經常旅行,不要坐井觀天

不走出去,你會以為自己待的地方就是全世界。關於旅行,其實我覺得意義最大的是獨自旅行,一個人走在路上,獨立面對未知,成長和收穫,比一群人熱熱鬧鬧大的多。

我之前經常獨自旅行,一個人坐車,一個人漫步,一個人體會孤獨解決困難,所以旅行對於我來說,除了看世界,更多的,是了解自己的過程。

看別人容易,發現自己難,成長,很多時候都是在路上。

當然,獨自旅行有很多安全方面的問題,這是一個形式,大家自己考慮。就目前來講,我不太喜歡逛景點,不喜歡不停地拍照,更傾向於去一些有當地特色的地方,和人聊聊天,吃點當地美食,買點有意義的好東西。

多看一些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生活,你會發現,世界比我們想像中,要大很多。這些年大冰的書為什麼賣那麼火,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告訴了人們,原來真有人,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

只有走出去,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也只有走出去,你才會真正發現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4、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學習思維和做事方式

我們都希望和優秀的人做朋友,其實和他們在一起,不是為了學知識,而是學人家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眼界決定境界,直接影響我們可以走多遠。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優秀的人,憑什麼要和你在一起》,剖析了實力不對等,不會有高質量的社交。而優秀的人都很忙,應付的事情很多,很多時候,也沒有時間去和陌生的你交朋友。

越長大,大家都在做減法,減少不走心的朋友,減少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你想交到優秀的朋友,首先要走心,要真誠,也要想點辦法。這裡,我分享兩個辦法。

第一個方法,是我之前用的,就是通過付費的形式,參加他們的圈子活動,說實話,我進去是為了交朋友,開眼界的。可能我先前會花點錢,但對於我收穫的,這簡直是九牛一毛。

當然,很多人思路打不開,認為參加圈子只是為了學知識的,這就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第二個方法,也是最核心的,是讓自己也變成優秀的人。當你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了,放心,他們會來找你的,世界,也會對你溫柔的。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投資自己,讓自己變得優秀,才是我們最應該考慮的。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號:懷左同學(woniuriji_huaizuo ),轉載請私信。


看書
仔細觀察很多現在中國的頂峰人物,你會發現他們懂得很多,任何行業,任何事物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而且一般他們的受教育經歷也很出眾。
我相信他們的書單一定包羅萬象。

我很喜歡權利的遊戲里的一句話,大致的意思是:不讀書的人沒有文化的人和狗沒有區別,吃了上頓只記得還要吃下頓

現在的生活娛樂化碎片化太嚴重了,各種公眾號,各種app以及知乎上這種大量的碎片化知識,更別提很多毫無營養的平台以及論壇。
這時候體系化的看書,吸收各種類型的知識以及文學素養就顯得彌足珍貴。

其實我認為互聯網的崛起讓人想要提升格局變得不再那麼困難,因為你今天想查什麼知識想看什麼書網上通常可以看到。但是互聯網的另一面造就了如今整個互聯網世界娛樂至死的精神面貌。

看更多的書,品眾生相。

與君共勉。


多讀書,多看報
少吃零食多睡覺


因欲而學,因學而懂,因懂而精,因精而謀,因謀而動,因動而變,因變而欲,因欲而學···

大致就是這樣的。

教育家不一定是一個好老師,哲學家也不一定是一個懂道理的,至於經濟學家,也不一定就是富豪。並且這個不一定,指絕大部分。

但社會離得開他們嗎?

格局,在我看來,三個字——精,謀,變。

精,乃精通,並非執行層面上的精通,而是系統化的精通。

謀,乃謀略,在此基礎上進行模式開發和探討,摸索規律、洞察行情。

變,乃機變,做別人未做的、做劣的,未想的、想而未通的,卻又不陷身於此,常常跳出來客觀看待。

我常常說,做老闆、做策略,最忌諱的,無非是自滿自足,不抽身出來。

當員工、做經理,你需要時時刻刻為公司考慮、以公司為家、以企業文化為榮。但做老闆如此,則不行。

因為格局。

近小遠大,陷得深看得淺,站得高看得遠。單單拿學生讀書來說,學神們真不是博古通今,他們只是格局大,知道題型是哪些,形式是哪些。甚至高考數學題最後一題,他們也知道大致有哪些形式。沒錯,他們做得多,但想得更多。

所以,他們做10題,想了100題。而一般人做了100題,什麼都沒想。

學神們在這樣的基礎上,雖然不知道考試題目,但對於哪個題用什麼公式,已經完全清楚了。接下來的,就是無所謂的課外拓展,先從多方法解題為主,再從興趣愛好發展。

但給一般的人,直接說什麼多方法解題,對不起,他們不行。

所以說,精、謀、變。

精之所在,在於一定要系統化的去考慮。比如你做文案寫微信,研究研究爆文的模板、形式,比你摳破頭看數據管用。

謀之所在,在於模式開發和探討,同樣拿文案舉例,與其去從標題、內容上思考,為什麼不想想小視頻或是純長圖,或者開發一些漫畫系列更好?

變之所在,在於不陷身。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說得簡單,做得簡單,但就是沒格局。只會寫代碼的程序員一輩子都是程序員,只會寫微信文章的一輩子都是文案。常常跳出來,如果微信文章沒前途了,那就大膽嘗試別的。

所謂格局,從學開始,從學而終,無限循環。

想要當雷軍和馬雲,先學會的一件事——折騰,24小時折騰,閑不住,坐不住,上廁所都在想事情。

當你做到了,你就發現,其實市場真的很大。


這麼多瞎jb扯的答案。答案貴短而精,長而繁的都是垃圾。回歸正題,當你做到心中沒有個$符號的時候,慢慢地你的格局就大了。真的。視錢財如糞土地做5年無國界醫生,你的格局就大了。大到要拯救世界。


不拘泥於生活中那些無意義的小事 不過多關心與自己無關的人 不留戀已經遠走的情感 學會寬容 多讀書 (真的 有些東西 雖然暫時沒效果但終歸會長成骨血)試試一些不敢做的事情(好事啊)交一些格局的朋友(好吧 怎麼判斷也是個問題) 提升自己 提升自己 提升自己 當你了解的東西 會的東西越多 你會發現自己的眼界慢慢就開闊了 學會享受孤獨


什麼是格局。
你說話做事有人得看著,有人得聽著,看完聽完還得想想你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這麼說,這就是格局。

知乎最搞笑的就是讀書(萬能)論,別人說多讀書,你就去(才去)讀書,這就是沒有格局,因為你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你所知道的讀書的理由,都是別人告訴你的,更重要的是,去讀書也是聽別人的。

低逼格(格局)就是盲從,你得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堅持,最最重要的是:你得有自己的成就。

你覺得讀書多的人格局就高,這個想法我認為是很奇怪的,知乎有幾個問題,例如家裡藏書xxxx本是種什麼體驗?例如讀過xxxx本書是種什麼體驗?讀書是一件很吃心力的事情,吃心力就意味著花時間,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年少時要學習考試,青年時要工作要奮鬥,只有那些人到中年,事業(工作)穩定清閑收入能保障生活的人,才有那麼多時間去讀書,他們格局高不是因為讀書多,是因為他們在世俗意義上獲得了成功。

在中國,對讀書多的人有很多種形容,讀書多且思想被人認可稱讚的,被稱為文豪,學士。
讀書多,書中所得不被人看好,甚至鄙夷的,叫做書獃子。

大眾眼中格局高的人,無非社會地位高,世俗成就大,因此輸出的思想有大量的受眾,所以格局就高。

從世俗意義上來講,提高格局與提高身家是一致的。


但我個人認為,格局高不高,在於能不能把自己想做能做的事做出自己想要的結果。能做出來的就叫有格局,做的越大格局越大。
而做不到的,就叫野心大。

彼時的馬雲與此時的馬雲,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別,當年沒人說他格局高,當然是因為當時格局這個詞還不流行,但即使流行,也不會有人說他格局高,因為他想到的太大做到的太小。不一樣的是,現在的他能做想做的事情已經不是大部分人能做能想的了。

馬爸爸說過年要給一億人發五億紅包,你會覺得大手筆,牛逼。
我跟你說我打算給我小初高全部同校學長學姐學弟學妹發五千萬紅包,你估計會覺得我是個愛吹牛皮的傻逼。


_____8.31
又看了其他答主的一些答案,教人如何看的更遠,提到了一些關於著眼長遠,不要過於拘泥於當下於細微末節的意思…
說白了,你若是大人物,追求細微末節就叫細節決定成敗,就叫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反正嘴都長在人嘴裡,對於沒有絕對標準的事情,掌握了話語權的人,不都是愛怎麼說怎麼說。
小人物著眼長遠,長啊長的,別說長到星辰大海,虛空宇宙,就說你進社會十年二十年的,買不起個房子車子啥的,好意思說自己是個有格局的人?


格局的培養,需要長期的思維訓練,更需要形式豐富的認知,最需要的是謙卑的態度。
1.思維訓練:多層次的思考是大格局的基礎。小時候和家裡的長輩討論問題的時候,我發現格局比較大的長輩之間討論問題一般是從個人出發,然後言及社會狀況,後面一般會談到該問題國家層面的政策因素,看問題類型有可能會討論下國際現狀。如果沒有長期習慣性的針對民族社會乃至國家地區層面進行思考,大格局很難形成。
2.多樣認知:形式多樣的認知是大格局的關鍵。你無法在不了解周遭情況的基礎上對國家未來走向有個輪廓性認識,你更不可能在故紙堆里認識到未來科技的大概走勢。形式多樣的認知是客觀探索世界的鑰匙,更是提高自己大格局的關鍵。
3.謙卑態度:「倚天照海花無數」這句話我喜歡理解為比我優秀的人有很多很多。謙卑的態度是讓我們不斷探索未來的一個動力,無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推薦閱讀:

自己是個特別隨性的人,這樣好嗎?
為什麼部分人在工作後稱「讀的書,沒用上」?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逗比和女神能否共存?
為什麼我的成績那麼好,最終還是成了一個沒用的人?

TAG:學習 | 自我提升 | 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