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真的很好嗎?


Sand Mandala

偉大意義就不說了,只談一點寫作技巧方面的。

讀《紅樓夢》已經很久了,但說她為什麼偉大,我一直不敢作答,因為實在是不知道從何說起。
後來,一直在寫劇本,間或也寫點小說,突然感到似乎有一點感覺湧上心頭。

寫劇本、或者寫小說,最難也是最值得的,是一件事情:你必須知道,在數百頁之後,等待你/讀者的是什麼……

因為你知道,所以你心裡有底;並且這個即將要到來的東西,如此之凌厲與厚實,讓你心中震撼不已,以至於你完全沒有害怕與負擔,有的只是眼下的悠閑與欲擒故縱。

我是有這個感覺的:當我知道目標是什麼,並且知道前方道路堅實了以後,我更願意留意路邊的花花草草,就算走得再慢,我也不會有絲毫惶恐之心。

這好比茶館聽書,當我聽到劉備一顧茅廬的時候,我是希望能夠慢下來,無論怎麼慢,怎麼細膩,怎麼拖沓,我都不介意,因為我知道三顧茅廬的那一聲『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的張力。

又好像我是一個導遊,如果我帶遊客逛一個乏味的景地,我自然恨不能馬上能把遊客帶到地方,以免過程的乏味;但是如果我帶著一群人去參觀故宮,我根本不怕前三門慢慢溜達,細細解說,因為我知道端門、午門、太和門之後是無比震撼的廣場……

《長恨歌》中,沒有『漁陽鼙鼓動地來』和『宛轉蛾眉馬前死』的決斷殺伐,那前面的所有關於楊玉環的豪華鋪陳都是沒有意思的。

回過來看《紅樓夢》,我僅僅從技巧上說,曹雪芹在寫作的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寫一個『大廈將傾』的宏大故事。就如同山雨欲來風滿樓,終將有一場驚天動地的暴雨將至。

這座大廈,乃是一個由無數的細節,花草,器物,珠寶,樓宇、血肉,污垢,詩歌,幽魂堆砌出來的一個恐怖而巨大的事物,終有一天她會轟然倒塌。而這所有的細節,都在他幼年的時候記憶於胸,幾十年不能忘懷。對他來說,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目睹一個『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時代的結束。這種撕心裂肺的傷痛與創傷,是這部作品最大的潛在動力。

曹雪芹要的,就是在那轟然倒塌的壯觀場景之前,細細地去描寫這一時刻前一點一滴的細節,一顰一笑的時刻,一絲一縷的刻畫。是的,他有絕對的底氣與絕對的信心,使得他的文筆,如此之強健,看不到一絲一毫的泄氣與惶恐。

其建構得越繁複,越細密,就越會襯托出肢解與消亡的悲劇感。就如同宏偉無比,細節多到恐怖的宏偉宮殿,竟然被一把火燒光,不留一絲痕迹給人帶來的無比震撼。

我個人從直覺上體會,沒有這種信心和底氣,他的文筆是不可能好的。並且,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越是慢,越是細膩,越是娓娓道來,曹公越是享受,越是投入,他根本不在乎那一時一刻的懸念與故事推進,因為他知道,在作品完結之前,他會親手毀掉這一切。

這好比題圖的沙子壇城,你知道你會親手毀掉,觀眾也知道。那麼在製作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每個人都會感到如此的揪心與震撼:慢一點,再慢一點,不要著急結束,因為一旦結束,一切就立刻消失。

曹公知道這一結果,也在作品中預示了這一結果,魯迅總結:『悲涼之霧,遍布華林』。於是,讀者也就進入了這一結果的漫長等待中。

看紅樓夢,從一開始,就對其『空幻如夢』的故事設定所迷惑。作者告訴你,他所說的一切都是『滿紙荒唐言』,但其後又以無比震撼與海量的細節,如行星撞地般襲過來,讓你感覺不到一點點『空空不知何語』的滋味。

有時候,我說,《紅樓夢》是『世界觀』小說,整個的意義就是要架構一個細節無比豐富的世界觀,讓讀者活在其中,而不願意離開。

老實說,曹公可以永遠寫下去,我們不會生厭。


當然很棒,我不是文學專業的,對《紅樓》也不熟,沒有大家看的次數多,只自己愛碼幾個字,隨便說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我想說一個時代問題。

因為時代差異,我們現在很多讀者看紅樓其實都不太能完全看懂了。

我有位朋友做關於《紅樓夢》的講座,忽然有個人提問,為什麼《紅樓夢》里寶玉與黛玉看《西廂記》得躲起來看,而卻可以正大光明的跟賈母一起看《牡丹亭》這齣戲呢?按道理來說,《牡丹亭》不是更出格嗎?思春而死,慕色而亡,文辭各方面都不比《西廂》規矩啊。
我朋友說她當時就愣了,她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當時就很坦率的說自己暫時沒想到,回去會好好想想再回復他。
對呀,為什麼呢?
因為寶玉與黛玉看的《西廂》是書啊,是書啊,一旦成書,就有了教化意義,但是他們跟賈母一起看的是戲啊,戲,兒戲,古代的一種娛樂活動而已,沒有人會當真,所以,可以聽《牡丹亭》,不可以讀《西廂》。所以在古代中國的戲曲其實有隱晦的反抗意義。

我說這段的意思是什麼呢?意思是,研究一個時代的東西,要懂得那個時代的文化風俗各方面,你才會通讀這本書,而只有通讀這本書,你才能客觀評論這本書的真實水平。

---------------------------------------------------------------------------------------------------------------

我覺得吧,學著寫東西的人會更明白《紅樓夢》牛在哪兒?可能單純的看你還不覺得。像我這種不入流的碼字的就總是對著這書直抽冷氣,先不說它的思想性,就說它的用詞和場景布置,就給跪了。

舉幾個例子。

晴雯死了,寶玉使人去問晴雯死前的情形:


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著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只有倒氣的分兒了。」寶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子說:「一夜叫的是娘。」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子道:「沒有聽見叫別人了。」寶玉道:「你糊塗,想必沒有聽真。」


作者描寫的真實性,但凡見過人死,就知道什麼叫「直著脖子叫了一夜」,這個「直」字根本無法換個字來替代,非得是這個字不可,快死的人喘氣不過,曹雪芹用詞多麼準確生動。而晴雯一夜叫的是「娘」,這裡簡直叫人淚下,而寶玉的心理更是寫得刁鑽,他想著晴雯應該叫自己,一方面是他青春期的心理特徵,那個年紀的小男生總以為自己最重要,一方面他顯然不太了解晴雯的悲苦,少小被賣入賈府做奴做婢,縱然寶玉是個還算好說話的,怎比得過自己有親娘疼?

再說寶黛吵架最厲害那場動作描寫,簡直絕了。


林黛玉聽說,便冷笑了兩聲,「我也知道白認得了我,那裡像人家有什麼配的上呢。」寶玉聽了,便向前來直問到臉上:「你這麼說,是安心咒我天誅地滅?」


寶玉這個動作描寫,「向前來直問到臉上」,這個畫面感,讀者完全可以在腦海中直接腦補這個場景,寶玉被林黛玉的「拎不清」弄的百口難辯惱羞成怒之態躍然紙上。

這行為又非常符合寶玉的性情,這性情又跟他的處境密切相關,家裡人平素寵得太厲害,對他百依百順,用心理學角度,寶玉是「即時滿足度非常高」的一種人,但凡他要,就有人給,所以一旦不順心,他就會急躁,從丫頭們開門開晚了一會兒,一腳就踢傷了襲人可見一斑,賈寶玉是有公子哥兒脾氣的,對著林妹妹的性子,真真可以說是好到了極點了,一天到晚陪小心,一道歉就把「好妹妹」喊上幾萬次。但是林黛玉總是不能很好的接收到他的訊息,無數次的折磨後,寶玉在這場爆發了,跟黛玉慪氣上了,更見情深。

這只是我隨手舉的兩個小例子,《紅樓》一書的用詞,精準生動,但是又非常容易忽略,被忽略的原因卻剛好是它寫得太好了,太自然了,反而讀者不會把注意力放在上面,只有讀過幾遍甚至十幾遍,或者自己學著去寫文章遣詞造句的時候才能明白曹雪芹的牛逼。

再說場景和人物塑造,我也舉幾個例子。

先看王熙鳳首次見黛玉的描寫。


王熙鳳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葯?在這裡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一面又問婆子們:「林姑娘的行李東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去歇歇。」

這段你要換一個平庸呆板的作者,描寫絕對是一問一答,王熙鳳問了黛玉那麼多問題,幾歲了,上學了沒有,吃什麼葯,黛玉理當回復,但是曹雪芹跳過去了,緊接著寫王熙鳳問婆子們了。

為何?第一,先前王夫人和賈母這些都已經問過黛玉,黛玉已經回復了,假如再回復王熙鳳,又重複機械了,第二,更重點是通過這個場景描寫一種氣氛,那就是王熙鳳的控場能力,整個屋裡只聽到她在吩咐這個那個,問這問那,鳳姐兒問黛玉的內容跟賈母等重複,但是句式絕不重複,一問就是一連串,更顯得她伶俐,既描寫鳳姐能幹當家,又點出她的性格,原是個愛顯得巧的。

再看賈政打寶玉那場,我就不找原文了,就說場景設置就讓人嘆為觀止。


賈政讓寶玉呆著別動,緊接著到外頭遇到賈環告狀,這兒寶玉心知不好,想找人去救他,這時候他看到個老媽子,便讓著老媽子去給通風報信。到這兒,估計有的作者能想出來,但是接下來,這老媽子竟然是個聾子,耳朵不好,這就出色了。

第一,場景活了,曲折了,寶玉急得要死,這聾子自顧自答,慢吞吞的,形成對比,讀者的好奇心也吊起來了,第二,更絕的是,這聾子自顧自答什麼呢?答的是金釧兒跳井的事,這就完美的跟賈環告狀連起來了,怎麼說?事兒鬧大了,一個聾子都知道死了丫鬟,那賈環肯定知道了,賈政再知道就非常正常了,所以寶玉這頓板子是逃不了了。


再舉個例子,寶玉去襲人家探望襲人,這一段的場景設置是什麼呢?

寶玉聽戲嫌無聊跑了出來,獨自對著一個美人畫兒發傻,這時候發現茗煙跟一個女孩子做男女事,寶玉一喚,那女孩嚇得飛快跑了,接下來寶玉就說了,不如我們去你花大姐姐家看看。這裡就非常曖昧了,寶玉這兒為什麼想到花襲人?當然是花襲人是唯一一個真正跟他有雲雨情的人,寶玉在這種場景下想到襲人,太正常了。


《紅樓》的很多場景都值得反反覆復把玩,越看越有意思,越看越被作者高超的技巧吸引。


《紅樓》還有個牛逼處,「不寫而寫」,看起來作者隨意一筆,結果卻帶來超大的情感震撼。


賈政打了寶玉,王夫人跪著求,先是說老爺不要自己傷了身子,太發怒,又說老祖宗年紀大了,經不住這個刺激,若是打死了寶玉,又緊著哭她那死了的兒子賈珠,你若是還在,打死一百個寶玉都不要緊,如果你也沒了,如今我年過半百,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了。看似愚笨的王夫人在這種場景下表現出的高情商,句句都戳賈政心上,這還不夠,來了神來之筆,王夫人一哭賈珠,旁人還好,李紈跟著哭了。

作者看似不輕易的輕描淡寫一筆,說李紈見王夫人一哭賈珠,跟著哭了,這筆實際上多麼沉重啊。賈府這種人家,成日哭哭啼啼自是不像話的,改嫁是不成的,守著賈蘭在賈家沒什麼地位,賈蘭平素都跟賈環一塊玩的,哭賈珠平素肯定不敢哭的,賈母老人家性喜熱鬧,又愛寶玉,李紈哪裡敢哭,平日里只敢私下抹淚,此時王夫人哭了,才敢跟著一哭,多麼凄涼。


寶黛之戀,寫得簡直了,可以說我看過所有的書里,寫愛情最美不過寶黛了。

不說別的,就說寶玉挨了打,指使晴雯去看黛玉,晴雯說,平白無故去幹嘛?總是要做件什麼事兒,傳個什麼話兒吧,無緣無故去是怎麼回事?寶玉說,的確沒什麼話傳,也沒什麼事兒啊,就托你去看看。晴雯不解,寶玉就說,你把我那舊帕子帶給林姑娘吧。

這個,但凡戀愛過的人就知道怎麼回事兒,沒什麼事,我也把你的名字叫上千百回,後來京劇改《尤三姐》,三姐盼柳湘蓮回來,一日要喚柳郎千百回,也是這麼個意思。

至於《紅樓》的思想性,我們就不多說了,在那個年代,能提出這些觀點,塑造出賈寶玉這種人的,這是多麼穿越的一種境界啊。

說《紅樓》的價值,還要提到它對後面文學的影響。

我曾看過一個精妙的觀點,為什麼後面會那麼多書像《紅樓》,因為《紅樓》整本書包括了所有家庭和社會的縮影,相當於它建立了個成熟的文學模板,中國每一部家庭史都可以在裡面找到位置。有人說《金粉世家》像《紅樓夢》,像不像?像,但是並非這一部像,很多後面的書都可能有《紅樓》以及《金瓶梅》的影子。

事實上,無論是張恨水,張愛玲,然後到後面一點的亦舒,李碧華都有點影子,甚至包括專門寫婆媳關係小三的六六,都對古典小說有借鑒。
比如《金粉世家》,就明顯的借鑒了《金瓶梅》和《紅樓夢》的一些。

《金粉世家》裡面小憐和柳少爺的結局,就說這段,丫頭小憐做了少奶奶,回到衰敗的金府,小憐見了老太太還是當年做丫鬟的樣子,見了當年的姐妹們還是一樣的和氣,這段像不像《金梅瓶》里春梅發達了跟吳月娘重逢的境況!

金燕西早先總是勾搭家裡丫頭,有一次七爺甚至心血來潮,在書房裡拉了一桌麻將,跟丫頭們打起來,這場景別說你不熟悉,這等荒唐事兒誰愛做?賈寶玉啊,只有他老人家才會哄丫頭任憑撕扇子。看《金粉世家》聯想=到《紅樓夢》,真是太正常了。
當然,借鑒可以是正面借鑒,也可以是反面借鑒,比如金燕西具備了賈寶玉的「形」,扭曲了「神」,書裡面有一段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鳳舉看上了小憐,大少奶奶急了,故意跟燕西說,你要真喜歡小憐,我就把她給你了,也免得你大哥牽掛。
燕西想著,看起來我以後得遠著點小憐,沒事我跟老大過不去呢?
這種庸俗算計的心理是賈寶玉怎麼也不會有的,寶玉是但凡看到姑娘出嫁,跟了男人,他就不自在,哪是金燕西這副模樣。
所以,張恨水黑金家老七也是黑得太到位。

很明顯,張恨水的這本暢銷書是深深的得益於《紅樓》《金瓶梅》甚至《西廂記》的,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鑽研,很有意思。

《紅樓》牛,但是《紅樓》對《金瓶梅》的借鑒也是大眾公認的。曹雪芹要是沒看個《金瓶梅》三四遍或者更多,我是不信的。

有人說《紅樓》牛啊,開頭就寫了結局,你還看到哪本書這麼牛啊。當然有,《金瓶梅》啊,西門慶找了個算命的出來,算命的那麼一掐,把潘金蓮李瓶兒等等的身前身後不也算的差不多了,只是比較偏後一點罷了。《紅樓》搞諧音,原應嘆息,這招《金瓶梅》也有啊。
這兩本書的整體氣質其實是一體的,我對《紅樓》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正笑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對《金瓶梅》印象最深刻是「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這兩句話簡直就是一句話嘛。

「無常與幻滅」是兩書共同的主旨,空啊,一切都是空啊,都是從繁華走向衰敗,《紅樓夢》里最矚目的繁華是秦可卿死,連北靜王都參加喪禮啊,賈蓉臨時買官啊,再想想跟秦可卿要好的王熙鳳的喪禮,該是什麼樣?當然我們沒看到曹雪芹寫,很可惜,但是《金瓶梅》可以彌補這個遺憾啊,西門慶最愛的李瓶兒死的時候多威武,等到他本人死又是什麼場景?

見鳳姐賈瑞起淫心,眼看著不行了,道人遞給他一面鏡子,一面是骷髏,一面是鳳姐在招引他雲雨,道人叮囑又叮囑,賈瑞還是不肯看骷髏,只要看女色,臨時還要帶走鏡子,「慾望」,永不停止的慾望。這跟《金瓶梅》裡頭,道人拿了猛葯給西門慶,說這葯有效,但是不能多吃,給他一瓶夠吃一輩子的,結果他一兩年不到全給吃光了,貪得眼前一時爽,哪顧得轉瞬命喪?同樣的是潘金蓮,吳月娘她們旁人都知道武松回頭找她是要殺她了,她還喜顛顛的覺得武松肯娶她了,情慾與愛欲沖昏了頭腦啊。

這幾個細節說的其實是同一回事,這幾個細節生活也很常見,可能表現方式不同,實質是一樣的,貪慾,情慾,愛欲,金錢欲,我們都是奴隸。
所以,為什麼說《紅樓》與《金瓶梅》好看呢?就好看在它說的這些東西,凡人通用,好的藝術作品有一種人情味,就是這個意思。
從這個維度上看,《紅樓》是借鑒了《金瓶梅》的。有一句話說是一千年科技可以進步無數,但是人性一直是這樣的,所以我常常會恍惚覺得,世界上要說的內涵和人性情感其實已經被說完了,只是看你能不能換個方法,換個故事說。

最後又繞回《金粉世家》,鳳舉背著佩芳找了姨太太,為了給姨太太錢用度,只好高利貸借貸,結果借的是誰的錢呢?他老婆的私房錢。這一段,熟不熟?往上你可以追溯到《紅樓》里賈璉與鳳姐的相處,往下你可以去翻翻六六《蝸居》寫宋思明老婆是怎麼化用的這段。

------------------------------------------------------------------------------------------
微信公眾號:何日君么么噠

跟大家分享審美,書籍電影,日常生活,戲曲等~


同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故事一樣,幕後成就87版《紅樓夢》的那些人,已經被遺忘。

視頻封面《紅樓夢》歌曲 枉凝眉 陳力iqiyi.com視頻

6月17日晚的人民大會堂,紀念87版《紅樓夢》30周年的音樂會開演,《枉凝眉》第一個音符飄出,座無虛席的現場立即響起掌聲和抽泣聲——台上的演員們年華老矣,容顏不再,原唱陳力的嗓音中帶著明顯的乾澀和緊張,但因為隔了遙遠的30年,一切都可以被原諒。


臨近結束,大屏幕上逐一放出87版《紅樓夢》顧問團的名單,20人里,19位已不在人世。掌聲弱了下去——對如今的觀眾來說,這些名字都太遙遠,太陌生。

87版《紅樓夢》已經成為一個符號,既是親歷者青春流逝的證據,也是一個浮躁和碎片化的新世界裡,後來者不斷去懷緬和稱頌的對象。同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故事一樣,幕後成就它的那些人,已經被遺忘。

1

音樂會前,編劇周嶺在東四環的一處豪華小區接受了我們的採訪。這30年里,他在學界和商界闖出了不小的名堂,不管從哪一個維度衡量,都算得上是標準的成功人士。


但眾多87版《紅樓夢》的演職人員里,周嶺是唯一一個談到《紅樓夢》時會落淚的人。


他說,那個年代已經遠去了,當初手把手教他的先生們,也都不在了。


《紅樓夢》建組時,周嶺只有30多歲,是3個編劇里年紀最小的。在學界,關於《紅樓夢》原著,一直存在程高派和脂批派的爭論,周汝昌是堅定的脂批派,不認同高鶚續書的結局。而周嶺算是周汝昌的忘年知音,因此才有了87版對後40回的改編,捨棄了「蘭桂齊芳、賈府中興」的大團圓,尋著前80回的伏筆,重新設計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結局。


那時周嶺每寫一集劇本,就會附帶寫一封信寄給周汝昌,講清楚這段故事從哪來的,為什麼這樣寫,這個人物和那個是什麼關係,用學術研究的架勢寫劇本。


周汝昌也興奮,如果有段時間沒收到周嶺的信,就趕緊託人來催。他有時認同周嶺,回信說你寫的不錯,有時又不認同,「我覺得這裡這麼改一下更合適」。


還有些時候,認同後又反悔,一封回信到了周嶺手裡,沒隔幾天,又收到第二封,周汝昌在信里說:「我收回之前的意見,這裡還是這麼改更合適。」後40回的劇本,就是這麼一個字一個字摳出來的。


再沒有那樣的年代:民俗大家鄧雲鄉,手把手地教演員們怎麼拿起和放下茶杯,怎麼踩碎步,怎麼行禮儀,怎麼低眉順眼作出小女兒的情態;清史專家朱家溍和紅學家啟功親自示範古人作揖的動作,囑咐周嶺寫到劇本里,千萬不能讓演員們搞錯;目前唯一在世的建築學者楊乃濟,主持設計大觀園和榮國府,嚴格按照明清建築特徵和《紅樓夢》原文中的描述,即便學習古典建築的專業人士,從中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每個人都盡心儘力,而且沒有一分錢酬勞。夏天開會,老先生們坐公交車穿越大半個北京城,頂著日頭就來了,年紀大的,連咳嗽帶喘,但坐到椅子上,張口就說起《紅樓夢》。

「我們今天,到哪裡再去找這樣的老先生?」說到這裡,周嶺把手臂支在沙發上,身體後仰,盡量控制自己的眼淚不流出來。但沒用,67歲的周嶺還是哭了,「再也,再也沒有這樣做學問的人了」。

2

《紅樓夢》對周嶺意味著什麼?


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的他說起小時候,字都沒認全的年齡,家裡大人們聊天時討論的就是《紅樓夢》,「這一段下筆真是妙」,「那一段寫的真美啊」。


文革時,少年周嶺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家裡的書全部被抄走,好幾位族中長輩也被批鬥和整治。


幸運的是,《紅樓夢》是為數不多被允許閱讀的書。周嶺後來被下放到煤礦挖煤,對當時的他來說,《紅樓夢》是崩潰世界裡唯一的一點兒光亮。現實世界怎麼讓人絕望,書中的世界還是美的,乾淨的。


周嶺的經歷,幾乎成為87劇組幕後推動者的集體底色。曹雪芹筆下的青春世界,也成為不少人在這段艱苦歲月里的安慰。


時代往前走,到了87版《紅樓夢》籌備的1983年,文革陰影逐漸散去,文化界經歷了漫長的恐怖和荒蕪之後,都在想著怎麼把丟掉的時間補回來,到了為《紅樓夢》做些事的時候,大家都義不容辭。


顧問團里的20位老先生自不必說,作曲家王立平被下放到農場呆了好幾年,每天種地養豬。看不到明天的日子裡,他就靠翻《紅樓夢》忍著熬著。他視曹雪芹為知音,覺得聚散離合皆前定,眼前的苦也算不得苦了。得知要拍《紅樓夢》,他立即毛遂自薦。有人擔心他是寫流行曲的,覺得不行,說先寫一首試試。《枉凝眉》一出來,劇組立即決定,就是他了。


飾演賈母的李婷特地找到化妝師楊樹雲,說大雲,你一定要幫我完成這個角色。李婷是一位老演員,進入劇組時原本擔任台詞和表演輔導老師。她演了大半輩子戲,文革中又荒廢了整整10年,再不演個能被觀眾記住的角色,眼看著時間就沒了。後來,賈母這位榮國府「寶塔尖」上的人物,被她演活了。


顧問沈從文會囑咐化妝師楊樹雲,去看故宮珍藏的《雍正十二妃》,他指著出版物中的第七幅,說第七妃很像「王熙鳳」,這才有了神仙妃子的妝容。

隔著30年的遙遠時空,回望舊日的時代背景,87版《紅樓夢》生於大師尚未遠走、人心尚有敬畏的80年代。而80年代向上承接的,是整整一代人被荒廢和壓抑掉的夢,一群在文革時期不能做夢、不敢做夢的人,終於在80年代徹底找到了出口。


這其中的心酸和甜蜜,或許才是87版《紅樓夢》最值得細細咀嚼和品味的部分。

3

1987年5月2日,《紅樓夢》放映第一天就造成轟動。但凡有電視的人家裡,都飄出了《枉凝眉》的歌聲。


可批評聲也隨之而來。電視劇播完半個月,6月20日到6月24日,中國電視劇藝委會、中國《紅樓夢》學會、《中國電影報》、《中外電視》雜誌這4家單位,召集紅學界、影視界、評論界及觀眾代表38人,召開了為期4天的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上,大家普遍對橫空出世的87版《紅樓夢》不買賬,被罵得最狠的,就是如今已經被等同於「林黛玉」的陳曉旭。


有人說,曹雪芹筆下性格層次最豐富的林黛玉,被電視劇簡化為一個刻薄小性兒的愛哭鬼,黛玉內心的悲涼複雜沒有展現,反而「將一個『妒』字移為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徵,使人反感……」


這一年元旦,因為擔心學界的批評,中央電視台的某位領導還特地聯繫了身在美國的周汝昌,希望後者寫文章支持一下。


周汝昌欣然賦詩一首,其中一句是「首尾全龍第一功」,意思是作為第一部普及古典名著的電視劇,終於從頭到尾把故事講完了,等同於為87版《紅樓夢》頒下護身符。


作為顧問,周汝昌為整體劇本、特別是後40回的改編傾盡心力,也正是因為他的加入,《紅樓夢》不再是戲曲舞台上「寶黛釵」的咿咿呀呀,還有了興衰,榮枯,聚散離合這些更貼近原著精神內核的部分。


但是周汝昌這句話前面還有一句,叫「朱樓搬演多刪落」,意思是許多情節沒展開,老人家很遺憾。

這也是周嶺的遺憾,因為種種原因,後40回的劇本遭遇了大量刪節,原本應該有15集,最後只拍了7集,這成為他一生的隱痛。


沒能展開的情節也讓周嶺遭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批評,以致於再見到今時今日人們狂熱的讚美,他覺得十分不真實:「人心怎麼這麼善變?藝術的標準都死了嗎?」


30周年的紀念活動里,主創團隊里的很多人接受採訪時都會搬出「首尾全龍第一功」,但沒人再提「朱樓搬演多刪落」——87版成為毋庸置疑的經典,一切往事俱已成煙。

4

周汝昌和周嶺的遺憾被永遠困在了80年代。


紛爭不斷的紅學界,幾十年來都是人性的試驗場。因為學術觀點不同,為官方紅學界所不容,周汝昌在90年代被逐漸邊緣化。


周嶺的遺憾更為具體,老先生們一個一個都走了,紅學成了權力的敲門磚,大家都想著怎麼撈錢撈名聲,再沒什麼人肯安心做學問。


2012年,他在出差途中接到周汝昌去世的消息,一夜沒睡,幾次提筆想寫點什麼,眼淚立馬就糊住了眼睛。


他很難再找到像周汝昌一樣的知己,一老一少對坐,討論紅樓夢中的某個情節。周嶺記得,當時周汝昌腿腳不好,常年拄著拐棍,特別高興的時候,就咚咚咚用拐棍兒敲擊地面。到了傷心的地方,兩個人就那麼對坐著嘆息和流淚。


如今,周嶺到了周汝昌指導87版時的年紀,終於理解了老先生當初的孤獨。


時代飛速變化,人心變得浮躁。新版《紅樓夢》全國選秀啟動的時候,周嶺被邀請為評委和顧問。他曾以為這是個彌補遺憾的機會,劇組有錢,各種條件也遠在87版之上。但後來,他發現自己錯了。「人心變了。」周嶺哀嘆道。

他跟劇組和節目組提意見,講《紅樓夢》的意蘊。但新時代里,人們更關心的,是怎麼拍才能更有賣點?


因為創作理念的不同,周嶺後來發表過一篇文章,總結新紅樓失敗的原因:創作者太不拿曹雪芹當回事,太拿自己當回事。


人心的確變了,在一個崇尚快餐文化的時代里,利益和效率成了關鍵詞,曹雪芹筆下的細碎和緩慢,並不適合這個飛速變革的新世界。


於是新紅樓里,演員們可以貼滿莫名其妙的黃瓜片兒,林黛玉死時可以露出半拉胖嘟嘟的膀子。


周嶺非常清楚,87版留給他的遺憾,再也沒有機會彌補了。

5

87版《紅樓夢》再度被推上神壇,有巧合,比如陳曉旭的死,也有意外,比如2010版《紅樓夢》的慘敗。


這讓87版《紅樓夢》的攝像師李耀宗覺得,時代情緒的變化經常讓人摸不著頭腦。


陳曉旭去世那年,一個朋友告訴李耀宗,在潘家園舊貨市場,看到了當時拍攝《紅樓夢》時的幾卷底片。


李耀宗跑到那兒一看,還真就是自己當年拍的那些。按照台里的規定,底片必須上交。至於後來怎麼流出到潘家園的,至今是李耀宗心底的謎。


後來李耀宗問賣底片的商家,多少錢,對方開口30萬,李耀宗頭也不回地走了——他氣還得拿30萬買自己拍的《紅樓夢》。


李耀宗有種世事荒謬的感慨——大家都想著往前沖,人人都想占點兒便宜。這跟過去不一樣。進劇組的人,大多都很單純地想著,我能為《紅樓夢》做什麼。


李耀宗當時就手舉肩扛一台攝像機,從30度的地方,跑到零下30度的地方,等梅花開好,等荷花開敗,對著小說里的描述去捕捉鏡頭。


仔細審視過往每個10年的時代精神,再去梳理87版的成因,或許《紅樓夢》只能生於80年代。


只有那時,才可以為了一片開得更好的花海等上一年,可以為了貼合原著的精神氣質放棄明星的選用,可以奢侈又任性地網羅所有的文化大家,可以手把手地把跟白紙一樣的演員變為大觀園中純凈又美好的姑娘。


對於演員來說,87版是一生的幸運,他們在各自青春最盛的時候,同最富盛名的文學作品相遇,為曹雪芹筆下的青春王國提供了影像世界裡的軀殼——不是因為演的好,而是因為長得像。


30年過去,人們很自覺地將兩者等同,所以當初萬里挑一的演員們,能隔著30年的時間,再度站到追光燈下。在涼薄和健忘的演藝圈,這是極其難得的幸運。


6月17號,音樂會現場,主持人張國立和他當時扮演「王熙鳳」的夫人鄧婕,有段活躍現場氣氛的對話。鄧婕笑言,原本大家以為參演《紅樓夢》只是曇花一現,沒想到30年過去,頭頂上的光環依然耀眼。


張國立答:「那是因為你們命好。」


的確,能夠產生87版《紅樓夢》的那個年代永遠過去了,願意慢下來的人都消失了。我們有了錢,有了更新更好的技術,但缺失的那部分,可能永遠也找不回來了。


《隱秘而偉大 | 87紅樓幕後的大師們》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矮木 編輯 / 金匝


每人互動

你覺得成就87版《紅樓夢》的原因是什麼?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真的很棒,系統性的闡述,最近沒有精力,暫且通過一些有限的角度說明。

比方說我以前答過一道題,說《紅樓夢》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情節。全書架構龐大,情節繁雜,我最有感觸的恰恰是一個細瑣處:

於是轉彎向北奔梨香院來。可巧銀庫房的總領名喚吳新登【甲戌側批:妙!蓋雲無星戥也。】與倉上的頭目名戴良,【甲戌側批:妙!蓋雲大量也。】還有幾個管事的頭目,共有七個人,從帳房裡出來,一見了寶玉,趕來都一齊垂手站住。獨有一個買辦名喚錢華,【甲戌雙行夾批:亦錢開花之意。隨事生情,因情得文。】因他多日未見寶玉,忙上來打千兒請安,寶玉忙含笑攜他起來。眾人都笑說:「前兒在一處看見二爺寫的斗方兒,字法越發好了,多早晚兒賞我們幾張貼貼。」【甲戌眉批:余亦受過此騙,今閱至此,赧然一笑。此時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語之人在側,觀其形已皓首駝腰矣,乃使彼亦細聽此數語,彼則潸然泣下,余亦為之敗興。

當時看到這句,就覺得沉甸甸的。少年矜貴,行動坐卧都有人誇獎,寶玉寫的字有七分好,就必被說成十二分好,這是慣常之理。但是當家破人亡之後,當時誇你寫字好的老家僕就站在你身旁,皓首駝腰,那感覺就大不一樣了。脂硯自己的赧然,老人的淚下,通部《紅樓夢》的最大感慨,全濃縮在這一個小分鏡當中了。

而最關鍵的是,在作者的原文中,這僅僅是一處閑筆。所謂閑筆,隨手寫下,之後可能永無照應,如若沒有脂批點出,根本無人能夠想到這其中的深意。

而恰恰這樣一個小閑筆,竟然也是濃縮著通部小說最大主題的。這說明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曹雪芹是一個相當自覺的作者,他在書中傾注了一生心血,這帶來的就是結構上變態一般的嚴謹。之前看過一位知友寫《絕命毒師》,那種感觸幾乎完全一樣,那些輕易的鏡頭,往往背後都是深不見底的,可以一直挖下去,在你挖掘的過程中,那個內核處的母題越來越森利刺人。

這是一種讓我十分敬佩的能力。熟悉我的朋友們,可能看過我在不同的藝術門類,對不同的作品,都有著類似的評價,杜甫的詩、今敏的動畫、科恩兄弟的電影……等等,大抵都在一開始就擁有者龐大的野心,所以他們的作品往往結構嚴謹,細節處的把控驚人。我曾談起杜甫七律中那些最精緻的微觀把控;我談起過今敏《未麻之部屋》中,未麻第一次拍戲的鏡頭中,背後一塊表上顯示的時間,恰是整部電影中她出演那場強暴戲的時間;我談起過科恩兄弟《冰血暴》電視劇每一集的名字都含義頗深,但大部分關注看完爽完甚至不知道每一集有一個單獨的名字……

所謂草蛇灰線,《紅樓夢》在這方面做到了一種究極形態,曹雪芹處處都想做到這種極細小的把控,從看似無謂的閑筆,到書中的種種讖緯,都是證明。全書不得完本是一個極大的遺憾,因為這極大損害了全書的完成度,讖緯我們看得到,但後期的照應卻只能靠猜測了。

遺憾不談,僅僅就這種把控力而言,庸手是絕對做不到的。

簡單談了下情節,還有點空當,順便扯一下文字功夫吧。適才看到一個答案說曹雪芹的漢語水平蹩腳,是所謂「滿化的漢語」,覺得不可理喻。《紅樓夢》的文字功夫是極其兇悍的。

最簡單的,都不必扯很大,簡單談談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夠了。紫鵑騙寶玉黛玉要回蘇州那一回。

黛玉忽見襲人滿面急怒,又有淚痕,舉止大變,便不免也慌了,忙問怎麼了。襲人定了一回,哭道:「不知紫鵑姑奶奶說了些什麼話,那個獃子眼也直了,手腳也冷了,話也不說了,李媽媽掐著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個了!連李媽媽都說不中用了,那裡放聲大哭。只怕這會子都死了!"黛玉一聽此言,李媽媽乃是經過的老嫗,說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聲,將腹中之葯一概嗆出,抖腸搜肺,熾胃扇肝的痛聲大嗽了幾陣,一時面紅髮亂,目腫筋浮,喘的抬不起頭來。

讀後再也難以忘記,關於嘔吐,我竟再也找不出更好更精警的寫法了。後來某一次腸胃炎,嘔吐不止,說來也可笑,滿腦子都是這八個字,「抖腸搜肺,熾胃扇肝」。其實什麼叫對漢語的駕馭能力,這就叫駕馭能力。不必多說,對文字敏感的人總有同感。

而《紅樓夢》中詩詞水平略遜,說不上是多好的作品,但是也絕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水準。一個漢語蹩腳的人,能寫出成型的近體詩、歌行、詞、曲,是不可能的。

先去忙,回頭看著再補充吧。

先到這裡。


1、《紅樓夢》是挑讀者的,所以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好。

2、擁躉里,又有不少附庸風雅者,不過是人云亦云,真正讀出味道的人不多。

3、至於到底好在哪裡,看讀者的認知水平及其價值觀傾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紅學家、紅迷們也經常吵架。

至於什麼「紅樓夢到底寫了什麼」「思想內涵」「文本價值」……說起來都很累,讀者讀書就圖個暢快,《尤利西斯》被捧到天,真正讀完的能有幾個?

就個人閱讀經歷來說點粗淺的,不人云亦云,不拾人牙慧,不受任何言論影響,個人感悟純屬原創

本人對繪畫有些粗淺研究,來說說《紅樓夢》里的繪畫。

1、為什麼是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

鴛鴦聽說,立起身來,照他嫂子臉上下死勁啐了一口,指著他罵道:「你快夾著屄嘴離了這裡,好多著呢!什麼『好話』!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 都是好畫兒……

宋徽宗影響了宋一代的花鳥藝術,而趙子昂引領了元一代的山水藝術。

宋徽宗是靖康之恥的主角,趙子昂(即趙孟頫)貴為宋皇室成員進入元政府為朝廷賣命(元代文人多隱居不願合作),藝術上都是宗師級別。

徽宗作品

趙子昂的馬作品

宋徽宗並沒畫過鷹,而畫馬最好的也不是趙子昂,所以這句歇後語完全可以換個人,比如唐伯虎的鷹、李公麟的馬……而作者如此寫的用意在於宋徽宗和趙子昂都是大宋皇室血統,在侵略者面前都表現得同樣沒有氣節,這暗合了鴛鴦嫂子的「好話」,即臣服於賈赦的淫威甘做小妾。這個「好話兒」和「好畫兒」結合的真是天衣無縫

2、室內掛畫的講究

賈政室內掛的《墨龍大畫》、秦可卿室內掛的是唐伯虎《海棠春睡圖》、探春屋內掛的是米芾的《煙雨圖》

墨龍畫,寓意上朝覲見皇帝,這是賈政的風格。

另外《海棠春睡圖》《煙雨圖》都是虛擬的,但作者牛逼的地方在於,他用虛擬的名字概括了該畫家的作品風格,也暗合了屋主的人物形象

《海棠春睡圖》這個題名給人的暗示是:慵懶、夢境(寶玉要做春夢)、香艷(後文薛蟠所言唐伯虎的春宮圖)、非傳統主流價值觀(與賈政的畫對比)。這個虛擬的海棠春睡圖概括了唐伯虎的人物形象和藝術風格、暗示了寶玉即將要做個春夢、暗合了可卿的人物形象和品味。是不是很厲害?

唐伯虎人物畫

《煙雨圖》也是虛擬的,米芾的傳世作品都有爭議,據說沒有傳世,現存作品都是偽作,但據文字記載,米芾的藝術特徵就是一派江南煙雨氣象,這個「煙雨圖」同樣概括了米芾繪畫藝術的特徵,掛在探春屋裡也非常貼切,吻合探春的性格特徵,秀氣中透著堅韌和大氣。

米芾風格的作品

在看看後幾十回的續書里,黛玉房裡掛上了李公麟風格的《斗寒圖》,這就要了命了,看看前面,唐伯虎、米芾、宋徽宗這都是作者喜歡的畫家,屬於第二回里講到的非正非邪的天才們,都屬於活出自己個性的人(即使宋徽宗沒氣節)。 可黛玉這種仙女兒,你給她家裡掛個李公麟的仿品,李公麟可是一輩子都在做官的,斗寒圖也不是李公麟的風格,續書者僅僅知道李公麟的風格是白描,其它基本都是在胡寫了(寫的時候可能自己還挺得意),其實全無章法。一字一句體現了與曹公的天壤之別。

李公麟作品(你讓黛玉家裡掛這個,像話嗎?

3、仇十洲的《艷雪圖》

一看四麵粉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上遙等,身後一個丫嬛抱著一瓶紅梅。……賈母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山坡上配上他的這個人品,又是這件衣裳,後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麼?」眾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裡掛的仇十洲畫的《艷雪圖》。

簡單說,在清代以前,山水中的人物,山水、人物俱佳的只有仇英做的最好

仇英《赤壁圖》

想像著「雙艷圖」的畫面,彩色的大衣映襯一片雪地,景是重要的,景中人物更重要,除了構圖還有色彩對比,以及抱著一瓶梅花的細節,如果要高度完美地展現這幅畫,趙子昂畫不出,唐伯虎、米芾也畫不出,唯有仇英,所以原文才會要拿仇英的畫來對比。

還有很多,不一一來講,如果你不懂繪畫,你看過這些文字也就看過去了,但如果一旦理會了,對於《紅樓夢》、對於曹雪芹,你只有跪服

紅樓夢裡還有很多,可謂一部中國傳統藝術的大百科,從生活到藝術,從宗教到哲學。

除了繪畫,還有戲曲、音樂、詩詞、建築、服飾、遊藝……

如果你什麼都不懂,那就等於什麼都看不到,等於把這些部分都抽掉,只剩下一些枯燥的瑣事和愛情,那你就是在讀一部普通愛情小說,但這不是紅樓夢的錯……

突然想到再說一個,大觀園裡所有住處只有林黛玉住的瀟湘館是館,其它都是樓、齋、院什麼的。為什麼不是瀟湘苑而是瀟湘館?

《園冶》:散寄之居曰館,即暫居之客舍。也就是說,館在古代是旅店,不是家。黛玉孤苦無依,寄居於賈府。這個館暗合了黛玉身份。

當然解紅樓的很多看是合理的說法都有過度解讀之嫌,我在做這些領悟的時候也會想,我是不是過度解讀了。但這個館,真的不認為作者是很隨意的巧合。

看寶釵住的是苑(大觀園裡唯一的一個苑),苑可是皇帝的花園,想想寶釵是為什麼進京的?想來作者也不是隨意給取的。

推薦閱讀看不懂第一回,你讀什麼《紅樓夢》?


我覺得小說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在於情節、懸念、代入感這些結構性的東西,能夠吸引讀者讀下去,也就是所謂的可讀性,不用輕視這一重,這一重是暢銷小說家的基石。第二重是文筆和風格,這一重能夠帶領讀者切身感受到作者的情緒和思想,能夠讓讀者非常深刻的記住某一部作品,一個作家如果同時做到第一重和第二重,那麼可以稱之為大作家。第三重是意境,你如果深讀紅樓夢,會讀到「意淫」二字,那也是對紅樓夢這部作品本身的註腳。到了這一重,作品又多了一層別樣的味道,很難用言語形容,或者說,讀者看過後,會平添一種沉重感,也是一種愉悅感,是一種沉重的愉悅,因為讀者和作者一起通過作品碰觸到了人類靈魂深處的某一些並不容易打開的東西,這些東西,即使是才華和技能優異的作家,也需要在特定的環境和情緒下才能寫出,曹雪芹正是此例,大悲大悟,看透人心,痛徹心扉,又含著大慈悲。


小約翰倉鼠課堂開課啦!

偶然看到這個問題,我打算挖一個大坑,我有預感,本文可能是我寫的最長的答案,不定時更新,想到什麼寫什麼,不過我保證各位不會看的枯燥,也省的以後我總是零零碎碎的回答關於紅樓夢的問題,打算在這個帖子里一步到位,主要給一些沒讀過《紅樓夢》的同學們解釋一下這部書為什麼這麼好,好在哪裡?

我相信等我寫完,大家會提起對《紅樓夢》的興趣的,也不會再問為什麼會有「紅學」這種問題了。

記得前幾年有個調查,問題是哪本書是你最讀不下去的??《紅樓夢》在各個學校的調查里都高居榜首,甚至壓過了人名長的讓毛子看了想流淚的《百年孤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排名第一的作品,成為了最令中國人難以接受的作品。

杯具啊同志們。

毛主席當年在中共六大的六屆全會(當時是有六中全會的)上對賀龍說,說沒看過《三國》《水滸》《紅樓夢》不算中國人,賀龍說我都沒看過,徐海東在一旁說,《三國》《水滸》我看過,《紅樓夢》沒看過。


毛主席說:那你算半個中國人。


沒看過紅樓夢,只能算半個中國人。


私以為這話雖然是開玩笑說的,但也有點道理。

因為《紅樓夢》是漢語文學裡的巔峰,是對語言藝術的極致運用。是古典小說中難以企及的高峰,是偉大的文字迷宮,是前無古人,也許也後無來者的漢語小說的究極體。以上評論,絕不是跟風和人云亦云,是每一個真正讀懂過紅樓夢的人的共鳴,是中國文學史上公認的事實。

其實在我看來,四大名著里,《水滸傳》的文學水平要高於《三國》和《西遊》,而這三部加在一起,文學水平都不如《紅樓夢》。

在開始正文之前,先給大家解釋幾個常見的誤區:

1:《紅樓夢》不就是賈寶玉林黛玉搞對象的故事嗎?

這個觀點是廣大人民群眾所持有的共同觀點,大多數對紅樓夢沒有了解的同志們都是這麼想的。這也不怪他們,因為我國的教科書就是這麼宣傳的,直到現在,官方對《紅樓夢》的介紹還是「以貴族青年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的小說,對於缺乏了解的同志們,他們會簡單的認為這是一本言情小說。

其實對這個問題,魯迅先生評價紅樓夢的評語最有代表性:「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句話還可以接著豐富,陰謀論者看見了黨爭,無產者看見了階級鬥爭,史學家用它分析史料,經濟學者用它來分析理財……用一句「言情小說」來概括紅樓夢,是對這部書最大的侮辱,其內容之豐富,遠非其他作品可比擬,「古代生活的百科全書」這句評價毫不為過。

2:紅樓夢是不是特別長?人物特別多特別難記??

單純以長度計的話,《紅樓夢》並不算特別長,在四大名著里他是最短的,73萬字,《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都是八十多萬字,《水滸傳》九十多萬字,近代的小說里,《三體》三部曲九十萬字,《盜墓筆記》全系列一百六十多萬字。從字數上講,《紅樓夢》不僅不算很長,在長篇小說里甚至算短的,之所以給人一種很長的感覺,只是因為它用七十萬字的篇幅表達出了其他小說七百萬字都表達不出來的信息量。

至於人物關係嘛,,,這個很遺憾,對於初讀的人來說,確實比較發懵,尤其他們名字又這麼像,都姓賈都姓王,所以大部分人除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以外基本就不知道哪個角色了。其實如果看進去的話,紅樓夢的人物關係還是容易理清的,主要出場人物的關係,,,大概也就這樣吧:

呃……其實開始讀以後就知道沒有上圖看起來這麼恐怖。

問題我先解釋這兩個,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里問,我隨時更新。


以下是正文。

因為問題是,《紅樓夢》究竟棒在哪裡?它的優點實在太多,我只能想起一個說一個,隨時補充了。


一:人物描寫

評價一個演員的演技,我認為應該分幾等,第一等是演誰不像誰,比如某峰某凡,演啥都是演自己,第二等是演誰像誰,好演員能做到這點,比如張國立陳寶國,正反派人物都能演,大人物小人物都能演,這叫好演員。

但是最厲害的演員,叫演誰是誰。

不是他演這個角色,是他演完了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從此以後就是他這個樣子了。他演了以後,這個角色別人演不了了。比如馬龍白蘭度的教父,六小齡童的孫悟空,李雪健的馮敬堯,陳曉旭的林黛玉:

演員對角色的刻畫分幾等,小說對角色的刻畫也分幾等。

以下分的等級是按照我的想法:

低級水平的小說,人物毫無性格,人物與人物的區別僅限於名字的區別,純粹是推動劇情的工具,我們平時能見到的大多數的網路小說都屬於這種水平。

高一等級的小說呢,人物已經有了一定的側面的性格刻畫,但不鮮明,人物形象仍不豐滿。此類的代表是官場小說,因為官場小說是以劇情為主要推動力的,比如《二號首長》的主人公唐小舟,你不能說他沒有性格,你可能認為他懦弱,謹慎,但這種性格體現的並不鮮明,似有似無。還是沒有鮮明的人物形象。

再高一等的小說,有標籤化的人物性格,已經初步具備了人物形象。這種作品大家接觸就比較多了,比如我剛才舉例的《三體》和《盜墓筆記》,他的角色有性格,但是是標籤化的,不豐滿的。比如《三體》里的程心,她的性格特徵就是愛心泛濫,聖母心,做事猶豫不決,史強的性格特徵就是忠肝義膽,看似玩世不恭實際深不可測十分靠譜。他們有已經有了標籤化的性格,他們的性格刻畫一部分是由他們的語言來展現的,但更多的是通過人物做的事情來體現的。對於《三體》這種以劇情為主要爆點的小說來講,已經足夠,《盜墓筆記》同理。從某種意義上講,《三國演義》的人物刻畫,也僅僅屬於這個水平,這是《三國》不如《水滸》的主要原因。

再往上一等,就屬於真正的高水平小說了,這類小說有豐滿的人物形象,什麼叫豐滿?就是小說中的角色已經擁有了「人」的複雜性,舉例的話比如《白鹿原》里的鹿子霖,他是個壞人嗎?他對家人非常好,他知道給鄉親們爭取利益。他是好人嗎?他跟這麼多女人有染,得志便猖狂,也難算是個好人。這樣的小說是高水平的小說,他們的角色是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作者虛構出來的形象。

但是最頂尖的小說,是像《紅樓夢》這樣的。

不過在這人物刻畫這一點上,古典小說里,這個位置不只屬於《紅樓夢》,我認為《水滸傳》也做到了,《金瓶梅》可以說做到了一部分。

《紅樓夢》的人物刻畫是什麼樣的呢??

我想了好久,在我匱乏的語言里沒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形容詞,最後我想了一個不太形象的詞——如在目前。

《紅樓夢》里的角色,是活的,他裡面每一個角色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是帶有性格特徵和人物特徵的。像我上面的說的,《三體》這個等級的小說,裡面很多的對白純粹是為了推進劇情,同樣的話羅輯可以說出來,章北海說出來也不奇怪。而《紅樓夢》不是這樣,每一句話都打上了深深的人物烙印,你把王熙鳳的任何一句話安給李紈,把晴雯的任何一句話安給襲人,都是違和的,說不通的,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可有可無的。曹雪芹用他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這個人到了這個時候,就應該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是絕沒有一絲矯情刻畫的感覺的。

比如同樣要寫柳絮,林黛玉寫的是什麼?「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任淹(音an)留」,孤苦伶仃的樣子。薛寶釵怎麼寫?「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野心昭然若揭。

當然了,詩歌畢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東西,但是紅樓夢在最生活化的場景里也處處表現出人物性格。比如我們都知道林黛玉說話刻薄,薛姨媽送宮花給姑娘們,周瑞家的(一個高級僕人)給姑娘們一處一處送,大家都高高興興的道謝收了,順路送到林黛玉這,她來了一句:「是姑娘們都有呢?還是單送我一個人呢?」周瑞家的也沒多想回答到:「是姑娘們都有的」,然後林黛玉說了句——「我說嘛,別人不挑剩下了,也不能給我。」

這就完全是雞蛋裡挑骨頭了,從事實上講,林黛玉是賈母的心肝肉,榮國府從上到下沒有任何人敢給林黛玉過不去,可是林黛玉憑白來這麼一句,給下人難堪——「周瑞家的聽了,一聲不言語」。這個「一聲不言語」,裡面究竟是難堪呢?憤怒呢?還是不知所措呢?誰也不知道,反正後果是,林黛玉在榮國府的僕人里名聲很不好,大家都認為她太刻薄。

(新版紅樓夢裡面飾演周瑞家的的演員把這個表情演繹的很傳神)

劉姥姥進大觀園,眾姑娘們都拿劉姥姥開玩笑,但是姑娘們私底下說話的時候還是叫她姥姥,到了林黛玉嘴裡,劉姥姥變成了「母蝗蟲」,這已經刻薄的令人髮指了——一個人物的形象塑造,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她的性格特徵。

曹雪芹是充分的明白,一個人的每一句話都是他性格的體現,都是他的閱歷,智慧的體現。比如賈母,賈母是什麼人?一品誥命夫人,生在貴族家庭長在貴族家庭,生活中也處處體現出這一輩子貴族的底氣。賈母除了是個慈祥的奶奶以外,也是個家大勢大的大貴族家庭的領袖,賈寶玉生病,家裡人派人去請朝廷里的太醫,賈母說了一句什麼?「若好了,叫他備著禮去磕頭謝你,若不好,打發人拆了太醫院大堂!」嚇的太醫諾諾連聲。這雖然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但也只有賈母這樣的一輩子沒出過侯府的公侯之女,才敢對著朝廷的太醫開出這樣的玩笑。

(這裡有同學有異議,認為這裡的太醫是普通醫生,其實不是的,賈府給賈寶玉請的太醫,就是專為皇室和高級官宦服務的宮廷醫生)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數不勝數,除了語言表現人物特點之外,紅樓夢語言之精鍊到位的水平也是極其高超的。寶玉的屋子裡,晴雯是數一數二的大丫鬟,是從來不幹活的,她作為一個丫鬟,卻養尊處優的像個小姐。曹雪芹怎麼寫她不幹活呢?怡紅院里另一個很賢惠的大丫鬟麝月夠柜子上的鏡套夠不下來,對晴雯說了這樣一句:

「我求求你也動一動」

八個字,既表現了麝月的無奈與本分,也表現了晴雯,,,她可是真的不幹活啊,這句話直接把所有的無奈集中到幾個字上來了——後來晴雯得病請大夫看,手指甲足足兩寸多長,可見養尊處優到什麼程度。


(這裡同學們普遍有一點誤會,我說的晴雯不幹活是指她不怎麼像其他丫鬟一樣干點輕體力活,哪怕平兒鴛鴦也是要伺候人的)

拒絕臉譜化和直接描述,這是優秀作家的共同點。其實我認為紅樓夢中刻畫最成功的形象應該是王熙鳳——王熙鳳是個什麼樣的人??

潑辣,這是賈母欽點的「鳳辣子」,而且她不怎麼認字,是個潑辣的文盲。紅樓夢裡對王熙鳳的潑辣有一個最傳神的描述,有人去找王熙鳳,發現她正在——「站在門框子上剔牙」。

站在門框上剔牙,這個行為是任何一個淑女都做不出來的。王熙鳳雖然潑辣,但她卻是個美女,這樣一個美女做出這樣的行為,可見潑辣到什麼程度。

為什麼說王熙鳳是刻畫的最成功的角色呢??在紅樓夢裡,王熙鳳有高峰,有低谷,面對有權有勢的人是一個樣子,面對無權無勢的人是一個樣子,行過善,做過惡,得意時殺伐果斷,失勢時眾叛親離,人的一生在書中完整的呈現。

這裡說一句,高鶚的續書雖然水平不如前八十回,但單獨拿出來水平也是相當高的,紅樓夢還是看做一個整體比較好。


每晚更新


引用一段訪談。Sina Visitor System
...像曹雪芹,這樣的作家,你只能是望塵莫及。你看福克納或曹雪芹的作品,感覺它飄在空中,像一個偉大的城堡,它沒有根,它比山頂還高,你仰望著它,你就算做了個嫉妒的大炮,從各個角度去攻擊它,它連一塊石頭都不會掉下來。你到最後只有跪在地上為之哭泣,就是為這麼一個偉大的藝術品……
我讀了好幾次《紅樓夢》,讀到一定程度我就不讀了,關上算了。你得有多大的生活底蘊,經歷多少事情,對多少人有了解,才能寫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小說。它的難度非常高,而且綜合起來非常完美。我前兩天翻《金瓶梅》,它已經很偉大了,但怎麼跟《紅樓夢》比?它在具體事情的描寫上,是靠動作來來去去。舉一個細節,就是西門慶死的那一段,是遠遠落後於現代小說的。但是曹雪芹不落後於現代,他仍然能鎮壓現在的人。


我很少公開反駁一位答主,現在要反駁一位,語言有得罪處,多加包涵。
@趙真,他提出了三個批評紅樓夢的觀點
我們來一條條看。
第一條:該答主認為紅樓夢不尊重女性,提出了紅樓夢裡男廢女寵的觀點。
首先男廢,紅樓夢裡的男人很廢么?
以社會地位來看,賈珍,賈赦這些威風赫赫的官老爺肯定不算廢。
以個人素質來看,賈雨村,賈寶玉,馮紫英,賈政,甚至賈赦這些人的文化水準都很高,肯定也不廢。而書中最柔弱的賈寶玉都騎馬嫻熟,能陪著去練弓箭。賈府是將軍出身,可見其他人武學水準也不算太差。
其實賈府的絕大部分貴族男子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金錢地位,是文物雙全的人物。
以道德水平來看,賈府諸如賈政,賈寶玉,賈璉這幾個人都屬於大德無損的人,更莫不要說還有賈芸,柳湘蓮,倪二這些俠客一樣的人物了。
所以我實在看不出來紅樓夢中的男子哪裡廢了。望答主釋義。
而女寵,說實話我不能理解究竟什麼意思,是說賈寶玉寵愛,呵護這些年輕女性。所以這些女性就像寵物了?那我不能理解的就是這個邏輯了。
另外關於書中只讚揚年輕貌美的女性,而對年老色衰的女性很嫌棄。
首先這個觀點是賈寶玉的理論,賈寶玉的觀點並不能代表書要表達的觀點。
其次,這並不僅僅是一個觀點,而是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客觀現實,描寫這個客觀現實的原因也很簡單,作者是在提問:為什麼年輕時貌美如花,純潔無瑕的女孩到了年老時就會變化如此之大,變的粗陋不堪了?很顯然作者在批判的是貴族社會對年輕女性出閣後的束縛與壓迫,讓她們的美麗逐漸凋零。
說賈寶玉這樣認為年老女性就是齷齪不堪,所以紅樓夢這本書就是這樣的觀點實在可笑。因為紅樓夢還讚揚了一位窮苦的老太太,就是劉姥姥。曹雪芹正面描寫了一個鄉下老太太在貴族家庭中遇到的尷尬與不自然,但卻絕對的讚揚了這樣一個知恩圖報,踏實艱苦的窮老太太。
這時候你怎麼不說,紅樓夢認為年老女性就齷齪不堪了?
第二,說紅樓夢不敢描寫現實,對社會描寫少。
看到該觀點後,我認為這位答主的小說批評邏輯和思維能力都有問題。
紅樓夢作為一部描寫貴族家庭的書為什麼要描寫社會各個階層?
這怎麼能成為缺點呢?西遊記不敢描寫人間社會,水滸傳不敢描寫宮廷之事,三國演義不敢描寫平民生活,莎士比亞不敢描寫東方社會,呼嘯山莊不敢描寫城市人情。。。。。。。。。
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這是什麼奇葩理論?
描寫的不好,不對是錯誤,人家不描寫算什麼缺陷?你的意思是不是,紅樓夢還得描寫一下後宮爭鬥,前朝議政,京城平民,鄉下平民,山裡居民,海邊居民,邊塞將士的生活,缺一個就是這本書的缺點?
第三,說紅樓夢的語言不好,是一種蹩腳的漢語,不純正,是滿式漢語。
語言風格是每本小說都獨有的風格,就答主舉例的「純正漢語」水滸傳和儒林外史的語言風格其實相差很大。而且白話小說從古至今,語言風格一直在變,怎麼到了紅樓夢這裡就成了滿式漢語,蹩腳漢語了?(另外,我想說一下滿式漢語這個詞,這個詞一直以來被用的時候都是指滿族統治後,導致的漢語發音變化,改變了漢語的傳統發音,而新的發音被稱為滿式漢語。並不是指滿族人用漢語的語言風格或者是文字風格。所以答主這個詞用的是錯的。)
還有答主並沒有提出任何證明紅樓夢的語言風格是滿族化的漢語的證據,只是說與水滸傳儒林外史不同。那我覺著你的回答還和水滸傳,儒林外史的語言風格不同呢,你是哪式漢語
你想論證你的觀點,你得列舉出於紅樓夢同時代或者早時代的其他文學作品,他的語言風格和紅樓夢相近,證明紅樓夢這種語言風格普遍存在於清朝的文學作品裡。而你舉了個現代的模仿紅樓夢風格的甄嬛傳。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算我前面說的全作廢,你說的算。紅樓夢是一種「滿式漢語」不是純正漢語。那又怎麼了?純漢語有什麼優越性么?他就是在裡面加兩句洋文能寫的人物栩栩如生,對話通順自然,就還是好小說語言。為啥非得用純正漢語寫?(雖然我根本不明白啥叫這位答主所謂的純正的漢語)
綜上所述,答主提出的三個觀點,只有第一條是一個像模像樣的小說批評,和對小說內容的探討與評價。
後兩條根本就是找茬,純粹扯淡。


最近又讀了一遍紅樓夢脂硯齋批註,周汝昌老先生題注版本。

紅樓夢非常厲害,草蛇灰線,真假難辨,似幻非幻。

草蛇灰線

人蔘為例。

人蔘,人生,僅從這小小的人蔘,不僅反映了賈府里的人的人生是越來越不濟,還說了天理報應。此種寫法真的是高人的高人。從林妹妹入府,賈母說我這也配藥,叫他們配一副就是。可見人蔘很容易。

再到王熙鳳治賈瑞的時候,他爺爺賈代儒來求人蔘,王熙鳳就給他幾根人蔘須。可見王熙鳳手裡是有好參的,但她不給。

到了王熙鳳病了,也需要用參了。可王夫人帶著她在庫房裡找了半天,也就一大包須末。王夫人只能去求老祖宗開她的庫房,求來好人蔘,卻年代久遠,「 已成了朽糟爛木,也無性力的了。 」一句道盡賈府現狀,說了人蔘,也說了人生。如果我是王熙鳳聽了這話,怕也是要哭一場。最後是寶釵站出來,說托哥哥去人蔘行買,才算是解決。

這才是77回,最後的還有三十一回(據說原稿一百零八回 )呢。怕是參須都沒有了。林妹妹的葯沒了,她生下來還沒學會吃飯就吃藥。這葯沒了,林妹妹的命還有嗎?

我們的阿鳳啊,一從二令三人木。

當年人家救命,你給參須,如今你救命,也只剩下參須。

這個天理循環,我只佩服曹公。

真假難辨,甄賈兩府,讀過紅樓的都知道。

還有真話,假話,那也是虛虛實實。賈寶玉的賭咒發誓都成真了。戲台上的戲文假的,也成真了。而賈府呢,實實在在的好日子,都成空了,是假的。

似幻非幻。

紅樓夢寫得好,寫得真,寫得我們都忘了它原叫石頭記。

曹雪芹自稱,這書是他抄錄編輯而已。他來自於 東魯孔梅溪的《風月寶鑒》 ,而風月寶鑒又來自於空空道人的石頭記。石頭記的來源是空空道人看到刻滿自己傳奇的石頭,將其抄錄。石頭講的是它被兩個神仙帶去體會人間繁華的事。

這本書就是一個幻,幻中又是實錄,實錄里又有幻境。

所以紅樓夢到底是講的是紅樓,還說的是夢?

可以這麼說,紅樓夢裡沒有一樣東西是多餘的。

之前我看過一個非常無恥的問題,拿小時代和紅樓夢比。但這裡可以比一下。小時代就是一個土鱉裝逼購物清單,你把裡面的香奈兒全換成迪奧甚至美特斯邦威也不礙事。但是說奢侈品,賈寶玉那件雀金裘完爆香奈兒啥的,我們就不說。就說這樣東西,它能換成別的嗎?比如寶琴那件鳧靨裘 ,如何。

不行!鳧靨裘,珍貴,它珍貴的地方在於它的材料難得,但是它不是不可得。而賈寶玉身上這個雀金裘,不但材料難得,而且織法難得,還是進口貨。正因為如此,所以寶玉才會心疼,然後才有了只有晴雯能補,然後強撐身體為他補。然後才有強調晴雯的手指甲,然後才有接下來斷手指甲相送的情節。如果用鳧靨裘,只能找襲人或是鴛鴦,或是平兒,來尋覓這個稀有材料。但無論如何都不會有晴雯的事。

然後身份。鳧靨裘,只能給薛寶琴,不能給別人。因為薛寶琴是薛家的人,而且是薛家頂呱呱的人,而她在賈母心中就是穿野鴨頭毛的人物。也就是說賈母心裡明白薛家人是難得,但不是不可得,要配雀金裘,您薛家還得掂量著來。而雀金裘對鳧靨裘。雀對鳧。孔雀對野鴨,金對靨。金自然是指寶玉。靨,是指女子的酒窩,也指女子的妝容,但點靨也有不事君王的意思。也就是說賈母意思是薛家姑娘沒戲。一件袍子,多少講究,真的可以另開一篇。

紅樓夢的厲害,就在於它能擔得起名著一詞。它經得住時間考量,是因為它導出人是什麼?人生是什麼?人世又是什麼?

我們對於世界的思考,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一個答案。

他就像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永遠在微笑。你看她,就會被她吸引。

最最重要的是紅樓夢能養活一堆堆的人,紅學,人家都成學啦!這跟孔丘都成子是一個道理。

這就是紅樓夢作為超級名著和普通名著之間的根本區別!


《悲慘世界》和《紅樓夢》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小說,但是卻是兩種不同的寫法。
《悲慘世界》里的米里哀主教、冉阿讓等人作者是著力歌頌的,作者有寫作的時候有明確的目標,而且要把這種目標植入你的腦海,大致上相當於戲劇中的體驗派。
而《紅樓夢》則不同,你看不出作者到底想要歌頌誰,好像曹雪芹是個局外人,事情是怎麼樣的,就這樣原原本本寫給你看,大致上相當於戲劇中的體現派。

體驗派的東西比較好懂,因為作者的情緒就顯現在遣詞造句和組織當中了;體現派則比較難理解,需要你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是生活經歷和其有共鳴才行。如果樓主覺不出《紅》的好來,那不是你的錯,也不是《紅》的錯,是你讀的時機不對,等過幾年再讀讀,你會有新的感悟。


我上高中的時候曾經試著讀過紅樓夢,讀到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就實在讀不下去了,當時也是實在找不出這部小說到底牛逼在哪。尤其覺得詩詞太多,事情太零碎,情節不夠激烈。
大約五六年以後,研究生的時候,經歷的多了些,讀的書也比高中的時候多了很多。因為在讀很多書的時候都提到了紅樓夢,提到了那部我當初怎麼也讀不下去的紅樓夢,於是又勾起了我重讀紅樓的衝動。這次讀紅樓就直接陷進去了。以前感覺瑣碎的情節,現在看來沒有一句廢話,全部都有所指;而且伏筆千里,充分滿足你推理幻想的慾望,情節引人入勝。至於曾經覺得拖泥帶水的詩詞,現在發現竟然可以用來塑造人物,每個人的詩竟然都各有特點,甚至還預言了將來的命運,這是以前小說里不曾見過的,每首詩都反覆的讀,感嘆曹雪芹真是個天才。他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創作團隊,他一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花了倆月認認真真的讀了一遍紅樓夢,實在是包羅萬象,覺得是我讀過最好的小說。以至於到後來我都懷疑曹雪芹是不是真的把這部小說寫完了,因為前八十回鋪的實在是太大了,要把前面的鋪排做一個完美的終結,我實在想像不出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無法相信以人類的智慧能夠做到。就像是斷臂的維納斯,就算你知道她手臂擺放的姿勢,也一直沒有人能完美的接上那雙斷臂。而如果真的做到了,那一定是天才中的天才。
我和老婆也討論過紅樓夢,她也有和我相似的經歷。都是中學的時候試圖讀過,但都沒有興趣讀下去,到了大學以後才完整讀過,然後感嘆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我想真的是跟生活經歷、閱讀經歷有關吧。


美分為壯美與優美,紅樓二者得兼。


當然,十分的好!在還沒有拜讀各位知乎er們的答案前先用自己的角度斗膽一答。

我的角度是從紅樓夢的信息量來的。
試想,最複雜的事情是什麼,是精密的儀器嗎?並不是,儀器再精密,其零件個數是有限的,運作機理是不變的,即使會有各種改進,比如說對能量損耗的改進,對於控制力度的改變,會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自然科學可能會發現無窮無盡的秘密,這在數學上說就已經趨於無窮了,但我們都知道,適用於我們宇宙的那幾條物理規律,總不會改變。
不說自然學科而說人文學科,變數就多了。我是金融學檻外人,但是經濟學的運作原理,各種模型的設定,也是有「窮盡」可循的。在實行一個一個經濟政策的時候,與其說是為了主導,不如說是順勢而為,依據原理以及現實情況作出的一種調節。也就是說,只要是一門學科,總會有局限性,即使其中蘊含的信息量可以趨於無窮,但總有一個框子把它框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很多交叉學科的出現,但若想獲得囊括所有事物的信息,交叉用排列組合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一件事。
但是藝術創作就不一樣。我不了解美術,但是聽說過「留白」,只給你提供冰山一角,剩下的任君想像。值得指出的是,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是基於自己判斷而構建起來的,所以我們要說了解這世界上所有的信息,不如說是在了解我們構建起來的世界的所有的信息,所以,當你對著蒙娜麗莎浮想聯翩的時候,就已經是在充分調動你的世界中所有的資源了。
這就是藝術作品的特點,不光是美術,還有音樂,文學,戲劇各種,藝術創作者所做的就是把能引人遐想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有同感者共鳴,無同感者無視甚至抨擊。那麼問題在於,同樣都是藝術品,怎樣區分好壞,這也就是題主的疑問,為什麼就說《紅樓夢》比其他的一些小說好。
文學發展到曹雪芹的時代, 我們都知道之前大概經歷了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等,拿最熟悉的唐詩來說,李白能用「疑是銀河落九天」七個字就概括出廬山瀑布的顏色,形狀,給人的震撼程度,這種我們大學生寫論文可以編出幾萬字的內容,當然牛逼了。並且,文學是越發展越牛逼的。李白用了幾千首詩來描寫自己一生的所見所聞,當然如果篇幅不限的話也可以匯聚成一首長詩,但這並不能把他所在的歷史完全展現出來,我們後人背誦《將進酒》的時候仍需要考究他的歷史背景,他遭遇了什麼事情,他的每一句長短吟唱,可以激發出我們內心的共鳴,覺得誦讀很爽,但這是因為我們一方面與之有共感,我中學時代第一次背誦的時候絕對沒有遇到知音的感覺,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會覺得「哇,這個人好牛逼,我怎麼就不能這個酣暢淋漓的說出來」,他可以把那種感覺表示出來,讓人不憋得慌。
回到正題上來,還是如我之前所說,文學形式是在發展的,理解了之前文學形式的一些做不到的事情,才更能知道小說的偉大。有些人說西方文學發展是先有小說再有十四行詩,我國則是先有詩詞後有小說,所以人家的文學形式是越來越概括精鍊,我們的則是趨向通俗化。我覺得不然,你試著用《望廬山瀑布》來表達自己對友人的思念試試!詩詞可以精練,我們古人從來也不缺乏提煉的能力,但始終不能概括全部,與之相比小說的信息容納量是大大拓展了,就好比以前的硬碟換成了現在的雲。
記得中學的時候,背誦《紅樓夢》的地位,第一句話就是,是一部「生活百科全書」,這個評價的意思,並不是它像《大英百科全書》一樣什麼都有,我只見到怎麼用四十隻雞燒茄子,我怎麼沒見到燒鹿尾兒燒花鴨醬蹄的做法?這個詞的解讀,重在「生活」兩個字。何謂生活?我認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因為人與人的差異不同而構建起來的社會。所以,我們會將人的社會存在定義為「生活」,有社會群體的動物,我們也會說是「狗的生活」,「狼家族的生活」,而不會去說「螞蟻的生活」,因為螞蟻的社會差異不大,使得他們會像一個整體,而非個體形式存在,我們也不會說「松樹的生活」,因為在人的觀測範圍內,很少有人注意 怎麼生活,對我們而言,它們只是在生存。
回到「生活百科全書」,既然有人,就必然存在可觀測到的種種行為舉止,就必然有人之間的差異,也必然存在各種相處模式,進一步的,存在社會群體的形態。一方面,種種不同的列舉構建出了我們生活的一種映射,我們的生活隨著任意一個隨機的擾動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比如平行宇宙理論;但另一方面,我篤信「太陽底下沒有新事」,只要還保留人的特徵,我們必然會按照人的行為方式處理問題,這背後不僅僅是社會決定的,更有本質上生物學的原因,強大的理論支撐顯然不在這個題目的討論範圍之內,雖然我很有興趣一探究竟,這並不是與前文我所說的無限有矛盾,具體的等下再解釋。
也就是說,經過上文一系列的推導,我們知道了「生活」是我們必須賴以生存的條件,所以我們必須盡量了解生活,我們並不能把生活理解的全面而完善,但是能創設出一個工具,把生活本身投射上去,讓我們能用更好的辦法來認識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這就是「鏡子」,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作品本身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了而是我們對作品的解讀與態度,反應出我們內心真實的世界,我們可以審視自己,而如果我們想了解別人,當然也是通過這些來參考和評價,所以起到了鏡子的作用。好的文學作品,是一面十分透徹的鏡子,比如我今天搜索《告白》的書評,評論是「真實地反映了人性」,這就是好的作品,不僅能使我們看到自己是怎樣的,更能引起我們的反思和深省,那個實驗想必耳熟能詳,心理學家為了緩解人們等電梯時不斷按電梯按鈕或者其他不好行為,只在電梯面前裝了一面鏡子就解決了問題,這就是好的作品;而不好的作品呢,比如說我曾經當成小笑話看的瑪麗蘇文,完全的不切實際,可以稱得上是「垃圾文字」,其價值我不評價,但是我們能從裡面看到什麼?這種「作品」,連鏡子都算不上,可能只是你道路盡頭的一麵灰牆。這裡有可能引起爭議,有人會問難道藝術創作按我所說就只會是反映現實的嗎?當然不,要不然哪有那麼多流派,現實主義,懷古傷今,科幻文學,他們的作者,都只是換了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世界的理解。當然,最多的還是迷濛的鏡子,貌似有那麼一點透亮,卻又看不真切。老祖宗說過「以水為鏡,以人為鏡,以史為鏡」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不妨把這三者看作是對文學作品的劃分,一般文學作品像水,寫實,有什麼說什麼我們更多的從這種作品認識周圍環境;優秀文學作品像人,是活的,不僅能映射出我們周圍的環境,更能因此探討人與人的關係;而人類誕生這麼多年所流傳下來的智慧的精粹,就像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歷史,而是僅僅與我們不同時空的世界,這回到我一開始說的話,我們在世界探尋人與天的關係,我們在其中索取信息量。
那麼,《紅樓夢》屬於哪一種境界呢,我個人認為,屬於第二境界之外,第三境界之初。這個論斷一方面出於謹慎,防止有的同志說我把《紅樓夢》捧得太高,一方面,恕小女子閱歷太淺,還沒有看到能達到第三境界的作品。
終於要進入正題了,好激動。我認為,為什麼這麼多年,這麼多人研究《紅樓》成風成迷,第一點,是因為《紅樓》本身不可複製的身份,家道中落的曹雪芹,幾十年的嘔心瀝血,慘落的下半卷,這些特徵任何一個安在電影里的命運中,都已經絕對引人注目,所以說,《紅樓》是不可複製的。說完外因,第二點,當然是最主要的,《紅樓》本身。有的人讀《紅樓》,是從曹雪芹的身世來解讀,會覺得讀這一本書就彷彿與曹雪芹對話,這便是我說的第二重境界,因為他是活的,所以他是變化的,所以他是有趣的,所以他是我們可以無窮盡去探索的。有的人讀《紅樓》,是覺得《紅樓》的每個人特點照鮮明,活靈活現,就比如我從鳳姐身上看到自己一身才幹和苦衷的矛盾,我從林妹妹身上看到自己對愛情與對自身的糾結,我從寶釵身上看到自己對嚴肅的家族前途和自身訴求的關係,我從晴雯身上嘗到了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辛酸,我還沒有把每個人的人生都過一遍,但我已經體驗了人情百態,這跟我從我父親身上看到的對家庭的承擔,我從我的偶像周杰倫身上看到他的那種桀驁不馴對我的影響,是一樣的,不同的是,鳳姐,黛玉,寶釵,晴雯,都只是紙上的字眼,而不是一個活靈活現的人,何其可怕!這有點接近我所說的第三重境界,我們不僅在跟曹雪芹一個人對話,我們更是在跟很多人對話。於是來到第三境界,人組成社會群體,《紅樓夢》難道沒有反映出一個社會,甚至一個世界嗎?歷史發展到曹雪芹的時代,已經飽含了很多內容,而曹雪芹自己構建起來的這個世界,按照我的角度來說,這信息量,難道不是驚人到送上膝蓋的程度嗎?這還僅僅是第三境界的一步,因為我們的社會在不斷的演進,所以曹雪芹沒有經歷過的世界肯定不會出現在《紅樓夢》之中,比如我們現在的互聯網,大數據,他是無法想像的,這是他時代的特徵,是《紅樓》的必然的缺陷,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對《紅樓》所在時代及以前的概述!歷史是會無窮盡演進的,試想,如果有這麼一首史詩,從宇宙開始就開始吟唱,唱遍了整個世界,沿著歷史的唱長河,它的長度也在無限延伸,這麼一首史詩還是何以震撼,那麼,在一個確定歷史節點上內容涵蓋左開右閉區間的《紅樓》,其偉大之處可見一斑。寫到這裡,我覺得我沒有絲毫誇大的部分,有實證和比較分析來論述。
實證部分太多,我先截取幾個,以後有時間慢慢補充,並且這方面並不是我的特長,所以需要藉助前輩們的研究來表述。比如說寶黛初會那一節,對黛玉有三問,賈母之問,顯示的是當家母的大氣以及作為黛玉親人的親切;熙鳳之問,更多反映熙鳳本身有權利照顧黛玉周全,熙鳳柚子顯示自身才幹;而寶玉之問,也是奠定兩人感情基礎。為何黛玉初始回答自己只識得幾個字,而寶玉一見張口便問「妹妹可曾讀書」,可見初見,寶玉就待妹妹不一般的,黛玉有回應嗎?不同的回答就是最好的回應。這只是一個細節,我表述能力不好,但足以管中窺豹,我的稍差的文筆也正是映襯了曹雪芹先生文字的精妙,而我的沒有重點的敘述,也正是因為曹雪芹先生最會「撓人癢處」。
下面是比較的部分。我先來舉這麼一個例子,在我感興趣的冒險奇異小說類別中,看過兩本《盜墓筆記》和《藏地密碼》,滿含個人主觀色彩的說,我完全推崇前者,而對後者感覺just soso。不管三胖子是如何,《盜墓筆記》的引人入勝的情節與描述最吸引我,看到緊處我深深陷入,有人曾批判,《鬼吹燈》能精細描述的情節《盜墓筆記》全用張起靈的「超能力」帶過,我微笑不想反駁,這才正是妙處。而《藏地密碼》亦是嘔心瀝血的大作,我卻幾度沒有連續看下去,給我的感覺是作者了解的地方極盡詳細,而有坑的地方就一帶而過,我沒有懷疑作者的能力,因為我不行我也不上,但是看著並沒有自覺痛快淋漓。我推崇《盜墓筆記》還是因為其衍生品無數,人人有對該世界的遐想和嚮往,《藏地密碼》也並不差,但我沒有在裡面看到一個完整的世界,它只是一個故事,而已。
說了這麼多,再回過頭來看《紅樓夢》,不言自明。所以,《紅樓夢》好,《紅樓夢》偉大。
如果非要做「科學」分析1.那麼把它跟其他形式的作品比,信息量遙遙領先;2把它跟同形式不同作品比,這面鏡子不止是通透的鏡子,還是自帶x光和廣角的鏡子;3把它跟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作品比,莎翁也不落後,身為英國文學之本,但是莎翁的「四大悲劇」才囊括了親情與違背親情之悲(李爾王),權利與人性之悲(哈姆雷特),命運造化之悲(奧賽羅),以及與自身邪念對抗並成功戰敗之悲(麥克白),《紅樓夢》一本書就做到了,我們還能從中找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和《威尼斯商人》式的反諷喜劇;4把它跟不同時代作品相比,拿今天的《三體》來說,我作為忠實讀者,為《三體》所提供的世界觀深深震撼,陷入其中帶來的對人類和宇宙的思考不能自拔,但我總覺得這是大劉的未來世界,如果讓我來譜寫必定會不同,甚至讓未來的人自己譜寫,也會不同,但《紅樓夢》似乎不會。這就是我從自己的答案一開始的分析思路,雖然我沒有事先構思,只是隨著思想而筆走龍蛇,但一氣呵成之後十分快哉。
最後,我要強調,我說明了《紅樓夢》在我看來的一部分價值,奠定了它不可撼動的歷史價值,而對於我而言,當我單獨品讀它的時候,我能感到精神的指引,這已經超出了一部文學作品的使命,我只能對曹雪芹先生用生命譜就的絕唱致以敬意。

2016.06.13更新
最近又多了很多感悟,所以會繼續更新下去的,不定期~大致是基於自己的理解對紅樓主旨的感悟以及同其他書的比較,暑假會開始整理詳細的實證分析。

寫在後面:也就是在十年前,我還是處在不知道曹雪芹先生是男是女的年齡,所以閱歷限制,必定寫不出什麼發人深省的答案。寫出這麼一篇答案,第一是為了自己找一個地方說出胸臆,自己痛快;第二是為了結識知乎友,我可為與我有同感的朋友將這一篇亂七八糟不知所云的文字重新排版細細填充,把這篇文字真正作為個人智力結晶;第三是為了解答題主的疑惑,我入知乎時間不長,一直透明,但我深知知乎精神,歡迎探討,謝絕撕逼。


我家有一本我爸收藏的80年代出版的《紅樓夢》,編者在前面寫了一篇超長的序。序的內容我大多已經忘記了,唯有一句話我一直記得,這也是我覺得《紅樓夢》之所以堪稱偉大的原因——

「《紅樓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把女人當人來寫的小說。」


《紅樓夢》作為古今中外一部偉大的小說,冠譽群書,無論從思想主題、藝術內涵、框架結構、人物刻畫、情節設計、場面鋪陳、民情風俗等各方面來看,都是一部優秀的巨著。

儘管人們對《紅樓夢》開展了多方面的評價,但它畢竟是作為一部小說煊赫於世,因此評價《紅樓夢》還要回歸到小說創作本身。小說創作的核心要素是人物和故事情節,兩者相比,人物塑造的重要性又要高於情節,因為一切情節設計都是圍繞人物展開,推動人物心理和實踐,烘託人物形象,塑造人物藝術典型。對《紅樓夢》研究頗有造詣的周思源老先生說過:

「離開人物,所謂深刻的主題便只剩下一片蒼白的概念;所謂宏大的結構,只不過是一堆乾癟的漁網;情節由於失去人物的依託而缺乏靈氣成為枯枝敗葉。」

因此,小說的優劣歸根結底取決於小說人物的塑造,是否具有真實性、生動性、深刻性和豐富性,即一部小說是否塑造出了個性化與共性化相統一的典型人物。

初讀《紅樓夢》的朋友往往眼花繚亂——怎麼一部書里會涉及如此龐大的人物群和關係網啊?讀完文本後,也許你無法一下子縷清各人物間的關係,但一提到書里的某個人物,你的腦海里會立刻浮現出她的音容笑貌及相關情節,你甚至可以大體勾勒出人物形象,感覺此人就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紅樓夢》的成功之處,便在於塑造了一大批具體可感的人物形象和藝術典型。

提及《紅樓夢》中給人深刻印象的人物,你會如數家珍地列出一大批:寶玉、黛玉、寶釵、妙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紈、秦可卿、王熙鳳、史湘雲、賈母、王夫人、晴雯、襲人、麝月、賈政、賈赦、賈珍、賈璉、趙姨娘、賈環、尤二姐、尤三姐、劉姥姥等等等等,真的太多太多。妙就妙在,這些人物形象都各具特色,性格迥異,相互關聯又各不相犯,宛然一個個獨立的生命體真實存在於「現實世界」,各人有各人的命運軌跡——快樂與憂愁,悲喜與辛酸。

古今中外的小說數量龐雜,但沒有一部小說在藝術典型塑造上與《紅樓夢》比肩。其他作品,即使是題材宏大、場面恢弘的長篇巨著,一部小說里出現了幾百人,讀完之後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其他人物大都模糊一片,似曾相識。等再過幾年,恐怕能被世人記住的人物就那麼一兩個。比如之前讀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同樣是以大家族的興衰離合作為背景進行創作,時隔幾年之後,還能記住的就只有覺民、覺慧、覺新幾個名字及一些碎片化的情節,其他人物形象和故事基本都模糊掉了;比如最近在讀賈平凹先生的長篇巨著《秦腔》,同樣是複雜的人物群和人際關係網——恕我直言,每次閱讀的時候,我都會把人物關係搞混,合上書本後更是分不清誰是誰,只記得第一人稱的「我」有一些滑稽事迹。當然,以上提到的都是十分優秀的作品,我是抱著膜拜之情品讀與學習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作品在典型塑造上和《紅樓夢》差太多,作品中能被大家記住的出彩人物就那麼兩三個,從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望其項背。這些還都是名家名著,更有一些小說粗製濫造,只追求故事的誇張和刺激,以最嘩眾取寵的方式來迎合讀者心理,不斷複製陳俗爛套的情節,根本沒有塑造作品自身的藝術典型,令人讀之無味,過目便忘,只夠得上商品而非藝術品。

《紅樓夢》的藝術生命之不朽,便在於它塑造出一大批長久地存活於人們心中,被讀者津津樂道,反覆品味與研究的人物形象。人們對紅樓人物十分喜愛,不少人為之寫詩作畫,著書立傳。不僅僅是主要人物,就連秦可卿、薛蟠、劉姥姥、麝月等次要人物都有自己的專論。這種現象在任何一部小說研究中,都是十分罕見的。為什麼《紅樓夢》中隨便拉出一個人物,都可以進行專題研究呢?就是因為曹雪芹在刻畫人物時注重塑造藝術典型,通過人物語言、行動、心理、表情、所處環境等來讓其有血有肉,在有限的篇幅中儘可能地展現自身風采。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每一個都是具體可感的生命,不可複製或替代,既具有鮮明的人物個性,又具有人類的普遍共性,研究起來既可以找到其個性化的事件及根源,又可以概括出超越時代的人類共性,引發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下的人們的思考,給予人們生活的指導和啟迪,具有泛時代意義。

例如人們喜愛晴雯,喜歡她的率真和勇敢,天真又爛漫。「晴雯撕扇」,「病補雀金裘」,「晴雯被攆」,及最後的「抱屈夭風流」,每一段情節想來歷歷在目,可悲可嘆。一位不知生身父母被狠兄賣進賈府的少女,一個恣意快活在大觀園裡的青春女兒,一個在怡紅院里坐享片刻幸福的丫鬟,一個努力尋求自我意識卻最終無法擺脫奴性的受迫害者……種種矛盾讓角色充滿了悲涼的意味,讓人又愛又憐,同時啟發我們對於個體生命獨立與時代環境制度關係的種種思考。

《紅樓夢》中的許多人物之所以稱得上藝術典型,不僅在於擁有個性與共性的統一,還在於其人物形象十分耐人尋味,值得反覆咀嚼,總有探究不完的奧秘。《紅樓夢》之前的很多作家,在人物塑造上,往往採取涇渭分明的寫法,創作出的人物非黑即白,非惡即善,將好人的高尚無限頌揚,將壞人的險惡無限鞭撻,似乎這樣的寫法才能表明作者自身的道德立場和價值觀。而《紅樓夢》的出現打破了人物創作二分的模式——曹雪芹很少對人物進行先入為主的價值評判,而是通過情節和細節讓人物自己說話,從而塑造出一大批「非英雄非壞蛋」式的中間人物。當讀者對這些人物作出評價時,很難對某個角色進行蓋棺定論。因為他們的故事本身存在很大爭議,難以達成普遍共識,從而給人物形象披上一層「模糊的美感」。

例如對於薛寶釵這一角色的評價,歷來讀者有著極大的分野。有人認為寶釵虛偽奸詐,一心想上位做「寶二奶奶」,對黛玉好不過是令其放鬆警惕;有人認為寶釵圓滑則圓滑,但並非虛偽,她的世故不過是受制於當時的禮教環境的應對策略,因而值得同情和肯定。迄今為止,人們對薛寶釵的認識不斷趨於客觀但依舊沒有定論,人們仍在對這個角色進行反覆研究。不只是薛寶釵,還有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王夫人,秦可卿,甚至探春,迎春,惜春,賈珍,賈政等等角色,人們至今都無法對這些角色的形象達成共識,總處於一種「說不清」的境地。從藝術美學的角度來說,最美妙的境界往往就是說不清道不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之境。這種不確定性意味著人物形象的複雜可能性,其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層次豐富,超時空限制——不同層次、不同階級、不同年齡、不同境遇、不同地域的人們對同一人物的理解可以迥然不同,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對人物的理解會不斷升級演化,故事和情節會被賦予新的解讀和意義,人們只可能不斷接近或不斷偏離、卻永遠無法闡釋清楚曹雪芹最初的創作意圖。

《紅樓夢》讓人百讀不厭的魅力,在於小說刻畫的都是活生生的最真實平凡的人,他們即高尚又庸俗,即驕傲又卑微,即想要快樂又害怕痛苦,他們就是一個矛盾體,而真實的人,不就是生活在人生無限的矛盾之中嗎?不可思議的是,兩百多年前的曹雪芹,能夠在這麼有限的篇幅里,創造出如此多讓人可以反覆品味精度、解剖探究的人物,甚至於兩百多年來人們不斷爭論求證,卻依舊沒能完全認清這些人物,而且,對人物的爭論與研究在未來一定會繼續進行下去。

魯迅對於《紅樓夢》的人物創作推崇備至,最後,引用魯迅先生的一段評價結束這篇不成文的討論吧:

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的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於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你說《紅樓夢》偉大不偉大?

相關回答:

《紅樓夢》中有什麼可悲的細節? - Oren 的回答 - 知乎

《紅樓夢》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 Oren 的回答 - 知乎

《紅樓夢》里有哪些很打動人的小細節? - Oren 的回答 - 知乎

《紅樓夢》中你最難忘的場景是哪些? - Oren 的回答 - 知乎


紅樓夢真的很棒嗎?請問「棒」是如何定義的呢?

在我的定義下,紅樓夢真的很棒。棒這個字似乎還有點唐突了它,應該說,它很神秘,很偉大。

從文字的角度來說,紅樓夢鍊字鍊句達到了精美的程度。請看這個例子:

一語未了,忽聽外面人說:"林姑娘來了."話猶未了,林黛玉已搖搖的走了進來。

「搖搖」並不是一個常用的形容詞,而「搖搖擺擺」是常用的。如果把這個「搖搖」換成「搖搖擺擺」,是不是林黛玉那個柔弱裊娜的體態,一下子就消失了?作者在用這個詞時,一定是經過仔細斟酌,深思熟慮的。那個林黛玉走路的場景,一下子被他畫活了。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紅樓夢的結構也是極其少見的精妙。舉兩個例子。其一,在整本小說尚未開始之時,就把所有主角的命運用「判詞」的方式,告訴了讀者。這樣的設計,在我讀過的小說里,還沒有看到模仿者。作者的自信就在這裡,沒關係,即使你知道了結局,你還是會忍不住看下去,看看這些女孩子,是怎麼樣走到了他們預設的結局。更何況,作者雖然大方地把主角的結局告訴了你,可是你不親眼看到作者寫出那個結局,你依然不知道具體的情況是如何。看到了之後,再返回到「判詞」,你才會恍然大悟,悵然若失。其二,紅樓夢真正的開頭,要下手寫榮寧二府了,千頭萬緒,如何開始?作者從一個村婦劉姥姥開始寫。有什麼好處呢?首先,讀者和劉姥姥一樣,對這個大家族是全然陌生的,可以用劉姥姥的眼睛,帶著讀者自然而然地介紹人物、環境,不致突兀。其次,這種大家族的富貴,到底有多富貴,也要用一個村婦的眼睛,看見那些器物、穿戴、規矩等。

不細想的時候,覺得作者這樣寫輕鬆自然至極,細想一下,才知道都是匠心獨運的剪裁安排。

結構的精妙之外,紅樓夢的內容也是極具東方特色。一般的小說,總是要盡量的把所有事都告訴讀者。就算是懸疑的偵探小說,也會在結尾把一切事情都解開。但是紅樓夢就是敢「不寫」。你讀完了,猜不出,也就猜不出了。它不著急。比如薛寶釵嫉妒林黛玉,許多人,包括我,在第一次看的時候,都是看不出的。例如,薛寶釵在撲蝴蝶的時候,無意中聽到紅玉和墜兒的密談,電光火石之間,她想到嫁禍黛玉。看起來是不得已的事情。可是仔細一想,大觀園裡女孩子那麼多,為什麼薛寶釵偏偏要嫁禍林黛玉?她說一個丫頭也好,可是這就是她瞬間的反應,最是騙不了人的。所以紅樓夢可以一遍遍反覆讀,讀到哪一層,就有哪一層的精彩。

曹雪芹寫人物的語言,真是「貼到人物來寫」。你讀完林黛玉的「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馬上就讀到薛蟠的「女兒悲,嫁個男人是烏龜」,妓女雲兒的「兩個冤家,都難丟下」。仔細一想,居然是同一個作者寫出來的,難道不覺的神奇嗎?紅樓夢裡面的人物有幾百個,遍布社會的各個階層,人人都說著貼合他們身份的語言。作者必須是經歷由盛而衰,各個階層都經歷過,才寫得出。我們拿水滸傳里的人物語言來跟紅樓夢來相比,其豐富性就差得遠了。更別提其他的小說。一個時代,有一個人,經歷過極度的富貴繁華,又遍嘗人情冷暖,文學修養又要極高,還要願意寫這些「不能傳世」的姐姐妹妹,居然還真有這麼一個人,一部書,這不是很神奇的事情嗎?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紅樓夢提供了及其珍貴的清代的史料。你知道清代的流行歌曲唱什麼嗎?你知道清代人用什麼刷牙嗎?你知道清代的人用不用鐘錶嗎?你知道清代人用什麼西藥嗎?你知道清代買官賣官的價格嗎?請看紅樓夢。

從思想的角度來看,紅樓夢直到今天,都是先鋒的。書裡面的賈寶玉,那是男朋友有,女朋友也有,精神戀愛有,肉體慾望也有。書里寫他是「古今第一淫人」,這種評語,在今天都是很驚人的,更何況是在「萬惡淫為首」的古代。

以上這些,都是《紅樓夢》的理性的「棒」,還有很多很多理由。但是喜歡紅樓夢的人,多半不是因為這些而覺得它棒。用曹雪芹自己的話說,這部書就像一個「千斤重的橄欖,含在嘴裡,越覺越有滋味。」我記得周汝昌說他最喜歡的一段,下雪天,賈寶玉牽掛林黛玉,冒雪來看她。走的時候,林黛玉專門拿一個玻璃燈罩的燈,讓他自己拿著,說「這個又亮又輕巧,正是雨里自己拿著的。」賈寶玉說,我本來也有,怕摔了就沒拿。林黛玉說:「摔了燈值錢,摔了人值錢?」於是,林黛玉就看著黑夜之中,賈寶玉和婢女拿著燈,一徑去了。說到這裡,周汝昌停下來談到:「這是多麼美。」其中人和人之間的深情、黑白顏色的對比、冷暖感覺的對比,都是所謂的「滋味」。

所以,紅樓夢真的很棒。你不覺得,那是你和它的緣分,還沒有開始。


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最喜歡的中文小說之一。

張愛玲人生三恨,恨紅樓未完。我是感激紅樓未完的。《紅樓夢》的前八十回,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悲傷已有預兆,還未降臨。

感謝紅樓未完,感謝遺稿丟失。

…我知道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就好,不忍心知道怎麼變乾淨的。

老師批評過我太看重情節。閱歷還不夠

————————————————————————————————————
我的天,兩年前的回答了。。真是時光飛逝。。。
現在終於明白前八十回只是盛大的鋪墊,現在終於恨紅樓未完,哪怕是悲劇,也想靜坐下去讀完。
哎呀,兩年前真可愛,以為人生可以像看書,發發嗲說「我不要我不要看後四十回!」就能賴得掉了


《石頭記》特殊的地方在於,她的作者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貴族。曹雪芹在創作《石頭記》以前曾經大量閱讀過在此之前的才子佳人小說,自己也曾創作過類似作品(《風月寶鑒》鳳姐毒設相思局那一段,風格與全文並不很貼合,但內容的陰暗風格很貼合曹雪芹的「詩鬼」風範)。

所以當他立志創作《石頭記》的時候,他就必須對傳統的才子佳人小說作出全面的超越,這種超越不能是簡單的唱反調,那樣造成的逆向模仿也是俗套。

明末四大奇書都善用「借古諷今」、「含義多層」等招數,真實的意思蓋在表面的故事之下。《石頭記》在此基礎上,由於有特定的讀者群體,即和芹溪、脂硯一樣的簪纓詩禮的貴族階層,他們對待文學作品的品評眼光都很高,曹雪芹要超越這些人的文學鑒賞能力,必須出奇文、用奇筆。《石頭記》被曹雪芹設計成一個文化遊戲,通篇沒廢話、沒閑話,穿插無數各種暗示、隱喻。作者更加設計了很多陷阱,使讀者產生錯覺,看不清作者的真實意圖(真事隱,假語存)。

而能讀懂這樣獨居匠心的行文脈絡的讀者,自然能獲得相當大的愉悅感,因為它考究讀者相當程度的人文知識、勤思博學、善察能悟,同時,還有戰勝他人的優越感。另一方面,作者並不試圖讓讀者一直玩這個遊戲,甚至旗幟鮮明的在正文中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清清楚楚告訴讀者,作者是「大旨談情」,不可在解密上玩的太過,否則反倒辜負了作者的本心。

可惜,大多數的讀者都在「過」和「不及」兩個極端上。

《石頭記》的文學造詣,即使在不考慮軼文的前提下(為晴雯作:《芙蓉女兒誄》,自然有更利害的文章來弔祭黛玉),依然是中國古典文學之冠。我自己學力有限,舉一個小例子,供各位窺豹之用。

《石頭記》第七回,說寶釵有一種奇怪的「先天病」,是「從胎裡帶來的一股熱毒」,需要吃藥,這段文字古今中外也沒在別處見過類似的,只怕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且看:

周瑞家的因問:「不知是個什麼海上方兒?姑娘說了,我們也記著,說與人知道,倘遇見這樣病,也是行好的事。」寶釵見問,乃笑道:「不用這方兒還好,若用了這方兒,真真把人瑣碎死。東西藥料一概都有限,只難得『可巧』二字: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將這四樣花蕊,於次年春分這日晒干,和在葯末子一處,一齊研好。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周瑞家的忙道:「噯喲!這麼說來,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這日竟不下雨,這卻怎處呢?」寶釵笑道:「所以說那裡有這樣可巧的雨,便沒雨也只好再等罷了。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把這四樣水調勻,和了葯,再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丸了龍眼大的丸子,盛在舊磁壇內,埋在花根底下。若發了病時,拿出來吃一丸,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

普通讀者就草草看過,覺得新奇,但未必認為有什麼心意。解密讀者又開始去研究「十二」如何呼應」十二釵「,這藥方是不是在醫學上可考(我在此處並不是要說這種考據有不對的地方)。但是,《石頭記》大旨談情,此處其實恰恰是在寫寶釵的性情:

首先,她是四季之美齊聚的佳人:牡丹、荷花、芙蓉、梅花。而且都色白,對應判詞的」山中高士「。在春分這日晒干,意指在最好的年華失去生氣。

接著,又寫需要四種寒氣來調製:雨(此處周瑞家的出來搗亂,把注意力從花的象徵含義引到二十四節氣上,干擾讀者,心思不深沉的就被帶跑了)、露、霜、雪。為什麼一個好好的美人要用這樣的冰冷來潤色呢?在第四回寶釵尚未出場之前埋下過伏筆:

還有一女,比薛蟠小兩歲,乳名寶釵,生得瑩潤,舉止嫻雅。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近因今上崇詩尚禮,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

寶釵本來是要走元春的路子,所以她從小就要接受適合在帝王家生存的教育,這種教育從今天來看,並不是一種所謂「壞」的教育,只不過她天性善良、熱情(此處被藝術化為熱毒),需要理性(此處藝術化為雨雪霜露)來壓制。

最後,葯中加入了各種甜味:蜂蜜、白糖,樣子也是龍眼(甜)大小,暗指這種教育應當有利於她在帝王家的生存。但偏偏服下的時候卻要用黃柏(苦)作藥引。

此處作者挖空心思,就是要寫:「寶釵是一個天性善良、熱情的女子,因為作為秀女入宮,接受了嚴格的禮法教育,這種教育培養了她優秀的品格(山中高士),但同時也摧殘了一個女孩子的情感世界,進而她自己是苦,被外人認為是」冷「。她成為一個天性熱情,卻被理性約束、氣質幽香,卻總略帶冷漠的人物。

若不想通冷香丸一節,在「金釧之死」等情節,就會誤會作者在批評寶釵的冷酷、無情。

只有結合前後文,繞開作者的行文陷阱,時刻不忘」情「字,才能看出作者是用一種讚許兼愛憐的心態在描寫寶釵。所以才能進一步理解脂批所透露出的」黛釵合一」:

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

黛、釵,並不是兩種女人,而是同一種女人的兩種樣態,一種是理智壓過情感,一種是情感壓過理智。

一者是天真,一者是通達。

人人都愛天真,但是誰又能不欽佩通達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語文老師要求多看名著,不讓看網路小說?
你看過或寫過哪些唯美的古風愛情故事?
能夠讓人真心大笑的小說有哪些?
孫少平的一生算是平凡嗎?

TAG:小說 | 文學 | 紅樓夢小說 | 中國古代文學 | 曹雪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