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換了一家新公司,擔心上廁所因走廊太長,上廁所的路上最怕碰見迎面走來的同事,不知道該怎麼打招呼?


微笑著點頭即可。如果是早上,再說一句「早啊。」


兄弟,你這問題我也出現過。

上初中的時候我還真跟你差不多,認識的人能躲就躲,因為不知道跟他們說啥,又不想沒話找話。

後來,也是因為女朋友的緣故,覺著不能見誰都不說話,就自己想了個辦法。一個詞就解決了→hello。

因為,畢竟是英文嘛,洋氣一點,而且早晚都能說,認不認識都能說,誰都聽得懂。後面就等別人怎麼回答就好啦!喜歡說的就會給你帶話題過來,沒有的也是微笑著點個頭,一點都不尷尬,完美解決!

上了大學,我選了門公選課,叫社會心理學。我很感謝這門課,雖然也沒去過幾節~~~

不過,到現在我都記著老師說過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對你重要的人很少,可能也就只有你的父母,妻兒,摯友等等幾個人。所以大多數人都是過客,你沒有必要太在意他們。

以前我就特別敏感,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這個包括臆想出來的,會腦補我跟他後面可能出現的對話和情節…)。住校睡覺翻個身會想下鋪會不會煩,吃飯點菜會想這個人那個人不愛吃怎麼辦,更不用提跟誰拌個嘴了…一句話就是:我會在意所有人的感受,並設法把每個人都解決好。

聽過這堂課之後我才發現,這些人的意見其實根本就不重要,我也沒法解決所有問題,總會有人不滿意。但這些人不滿意也就不滿意了唄,反正他們也不重要,我儘力處理好對自己重要的,或者是對整個目標重要的就已經很好了。

之後我真的覺著輕鬆了好多,也開朗了很多,不再鑽牛角尖,能做到的努力做,做不到的也就隨緣唄。

這只是我個人的小故事,我不想做誰的人生導師,因為就像我所說的,能看到這個答案的人,其實對我都不重要。但話說回來,如果您能從中有所借鑒,我本身也會很開心,更何況重溫下自己的經歷也蠻有意思的。

共勉。


他們吃人嗎?


找個靠譜的心理諮詢。
腦功能沒問題不表示心理沒問題。


題主:


首先,醫生沒有騙你,但是醫生的葯也治療不了你


因為你的狀況表現為焦慮失眠,那麼精神科大夫就會第一時間給你開抗焦慮葯緩解身體焦慮,這是符合醫生開藥習慣的,從這個方面來說沒錯;但是醫生是治標不治本,為什麼呢?因為引發你焦慮的根源還在,藥物根本無法去除你焦慮的根源。就如同你說的「吃藥就不會再擔心走廊上遇到的同事了嗎?」。所以,你去錯地方了,你的問題更多的是心理問題。你應該看心理醫生而不是精神科大夫。


心病還需心藥醫,心理問題還需心理諮詢師。


其次,你的問題有可能是社交恐懼。表現為害怕社交,害怕自己無法掌控的場景,特別是在某些小團體(比如公司)被他人審視,被他人注意,特別是上司,陌生人面前。你誇大了同事和上司的威脅,所以你害怕面對他們。

如果從人格層面,也要考慮一下迴避型人格。

根據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迴避型人格的特徵定義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2.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
3.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願捲入他人事務之中。
4.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盡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怕回答不出問題。
6.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只要滿足其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迴避型人格。

如果你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沒有朋友,害怕批評和反駁,自卑,羞澀,等等,並且相當嚴重。那就要考慮是否屬於迴避性人格障礙。

你可以考慮一下,日常你對所有人都如此嗎?比如朋友,親戚,同學,其他場合。如果是,這個也要考慮。

如果只是對同事和領導,那麼可能是你面對比你優秀,對你的工作、前途有影響力的人的時候的恐權威問題,從精神分析角度,這個是你的潛在攻擊性的問題。

推薦你看看下面這篇我之前寫的文章,了解自己真正的內心潛意識。心理問題有時候不需要具體的解決方法,當你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恐懼來源,自己的攻擊性,意識到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當然,每個人對問題的悟性和認知力不同,只能作為參考。進一步的深入,建議找合適的諮詢師諮詢。

===============================

人際交往中,你為什麼總是在努力找話題?


文/貝加 微信平台:貝感沉默(id: bgsilent)


經常有人問:「我和陌生人沒有話題怎麼辦?」,如果問及「你為什麼一定要找話題呢」,多數人會如此回答:「不說話坐在一起多尷尬啊」。


如果再問「你和家人、熟識的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你需要刻意找話題嗎?」答案多數是否定的,因為和家人朋友在一起,隨便嘮家常也可以嘮一下午,即便是不說話,也不會覺得尷尬


為什麼我們和不熟悉的人相處,就要拚命地找話題呢?可能我們都有同感,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一旦沉默下來就會無所適從。好像一旦沒話說,自己就無法掩飾一些東西,實在沒辦法就選擇尷尬地笑一下。而笑也是一種掩飾。


我們到底在掩飾什麼?


面對不熟悉的人,你是不是本能地害怕自己的表現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夠熱情友好,不夠親近,冷落了對方?這個似乎是我們在努力掩飾的。


但是,冷落對方,到底又代表什麼?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從出生開始,人格就受到「力比多、攻擊性、自戀、關係」的主導。一個人的一生,無不圍繞這四個方面展開。

而「冷落」就與我們與生俱來強大的攻擊性有關。「冷落」就代表著「攻擊」,冷落對方就暗含著自己對對方的攻擊。攻擊性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當我們面對不熟悉的事物的時候,我們的攻擊性就會出現。比如,當我們面對一個不熟悉的人的時候,出於保護,會對他存在敵意,這種敵意會投射為對方對自己的敵意(所以科幻片中演到外星人,大家本能都是「對方是不懷好意的」,而不是覺得「對方是友好的」,所以不同的種族,初次見面一定是擺出對峙和打仗的陣勢。在面對不熟悉的事物的時候,跑和打是最本能的選擇)。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話題」作為自己的攻擊性的升華,就是一個很好的屏障,讓自己和他人之間建立起擋板,保護自己免受傷害。而家人不一樣,我們對家人沒有敵意,家人之間不需要「擋板」來保護,所以當我們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可以一晚上不說話,各自做各自的事,也完全沒有不適感。


所以,當你對別人的敵意越深,你就越有找話題的需要。細想,你面對普通同事、下屬、上司、和你喜歡的女孩,是否對「找話題」的需求程度不一樣?恐怕「上司」和「喜歡的女孩」是你最需要絞盡腦汁找話題的。為什麼?因為他們的一個舉動就可以決定你的生活,對你的存在造成威脅,那麼,你內在的攻擊性就更強,以便於保護自己。所以,我們更經常看到的現象是:下屬對上司找話題,而上司不會;男人對女人找話題,而女人不會。


難道這是說,上司和女人就沒有攻擊性嗎?


並非如此,因為攻擊性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驅動力。但是為什麼上司和女人就不用那麼費心找話題呢?


這就牽扯到「攻擊性象徵化」。


原始的攻擊性就是身體攻擊,表現為「打」,比如小孩子之間經常發生的肢體衝突。這種攻擊性表達很直白,很顯而易見,但是卻不符合社會化的需求。當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無法直接採取粗暴的攻擊方式。試想,如果一個成年男性,依然是通過直接打人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攻擊性,那麼,這個人將很難被社會所接受,甚至是犯法的。俗話所說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就是攻擊性象徵化,將力量的攻擊轉化為語言的攻擊。這裡,「動口講理」的過程就是攻擊性象徵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漸把「原始的攻擊性」轉變為社會相對容易接納和認可的方式。


所以,攻擊性象徵化就是不直接進行身體攻擊,而是借用某種形式,將攻擊性融入這些容易接納的表達形式中


比如男人的攻擊性,原始社會表現為打架,在一些文化中表現為決鬥,這是最直接的攻擊性表達。後來,有了知識文化的傳播,文人們利用筆頭表達攻擊性,比如魯迅;商人們通過掙更多的錢表達攻擊性;小孩們通過學習好表達攻擊性;演藝圈通過角色捧紅自己作為攻擊性的表達……後面這些都是相對隱匿的攻擊,是「象徵化」了的攻擊性。


那麼,回到上面的問題:「上司沒有攻擊性嗎?」有,但是上司對下屬的攻擊性已經通過「地位」「權利」「收入」而表達,下屬的存在並不對他造成威脅,日常生活中他不用敵視下屬,所以他不需要「話題」這個擋板。女人的攻擊性通過「美貌」「吸引力」等得以表達,同樣不需要擋板。


我們一生都處於關係中,無論是父子關係,朋友關係,陌生人關係。一方面,我們的力比多作為一種拉力(力比多可以理解為機體生存、尋求快樂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慾望),驅動我們親近他人;另一方面,攻擊性作為一種推力(保護自己在尋求快樂的過程中不受傷害),讓他人和自己保持距離,驅動我們遠離。這兩種力量的推拉使得我們和他人的關係可以處於一種不遠不近的狀態。「找話題」就是在這裡力量之間拉扯。

此外,攻擊性還出現在我們受人恩惠的時候。咋一聽很不可思議,既然受人恩惠,還攻擊對方?


可以這麼理解,當他人幫助了你,似乎你們之間的關係一下子親近了許多,如果這時候你覺得對方對你而言是足夠安全的,你會直接接受恩惠,甚至不說「謝謝」(比如你和家人之間)。但是如果你們的關係還沒有讓你覺得足夠安全,這種幫忙帶來的關係走近會讓你產生巨大的壓力和不安全感。你會使用一句「謝謝」。這裡的「謝謝」其實就是攻擊性象徵化的表達,就是把兩者關係往外推,蘊含著「咱倆的關係還沒那麼近」。此時,「謝謝」就是我們之間的隔板,不至於因為受恩惠而承擔後續未知的回報,以此保護自己,讓自己安全。


那麼,既然如此,肯定有人問「我如何改變現狀,如何解決攻擊性」?


既然是與生俱來,那麼攻擊性就不可能消亡,它的存在有著對自我保護的現實意義。儘管如此,我們每個人的攻擊性大小和攻擊性指向還是不同的,這與我們早年親密關係有關,特別是早年與母親的關係中攻擊性是否得到很好的表達有關。有些人在早年攻擊性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所以成年以後攻擊性更容易轉向他人和社會。


一方面,攻擊性可以通過「象徵化」得以緩釋,比如好工作,高收入,擅長唱歌,看更多更好的書,甚至玩遊戲也可以。也就是說,通過技能優化或者藉助外物物化,讓自己對他人或者社會的攻擊性得到向外表達,這也是恰當的方式。反之,有些人通過直接的表達,比如打架、家暴、網路辱罵、報復社會,這都是不恰當的方式。


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強化內在的力量,比如學會分析自己身上存在的攻擊性,分析它的深層來源,然後尋找更加合理的方式去表達它。比如針對「找話題」,其實我們多數人都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攻擊性是每個人都潛藏的驅力。但是有些人被其困擾,有些人相對容易,也有少數人可以做到不卑不亢,真實自我泰然處之。說明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控制自己的攻擊性。如此,首先要能夠從心底接納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選擇,意識中不過分強調他人帶給自己的威脅,那麼,話少話多其實也無妨了,一切也就更加順暢。


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避免將攻擊性對準自己,比如事事針對自己,覺得自己做的不好。如果攻擊性不能外化或者象徵化,就比較容易得抑鬱症。所以,了解自己內在的攻擊性,是處理好各種關係的基礎。

貝加:所謂命運,只能未曾覺察的自己。 微信平台:貝感沉默(id: bgsilent)


其實我挺能理解的,以前在公司,為了中午不跟同事一起吃飯,到了吃飯的時候,躲在桌子下面 (現在聽起來超級荒謬) ,偽裝成我已經不在了的假象,趁大家都走了,我再走。

另外還有問題,因為公司在17層,中午吃飯,下午下班,某1個小時以內,電梯里肯定里肯定會遇到同公司的人 (我們公司佔據那棟樓的某幾層)。為了避免這個情況,為了不跟人見面打招呼,剛開始,我是走貨梯,髒兮兮的有味道,這都可以忍。後來貨梯也能碰到同事,於是我怎麼辦呢?我從17層走樓梯到1層!對的你沒有聽錯,我寧願每天走樓梯走17層,也不要冒險在電梯口遇到同事寒暄,或者在電梯裡面打招呼。就是這樣。

我說我可以理解你,不代表我已經痊癒了。我還是看上去正常,實際上問題多多的social person。

Good luck to both of us 一切都會好的。


我公司六七百號人,我認識的得一百來號吧。廁所見到了話,沒想到啥急事就不說話了,想下也真沒啥可說的,「呦,領導,傢伙事兒不小啊」,「哇,XX姐,蕾絲內褲真好看,哪買的啊」你覺得有意思嗎。
食堂吃飯反正是休息時間,扯唄,別扯廁所的事。
其實我算個內向的人,內向的人更渴望與人交流卻害怕交流。我自己一人時還愛自言自語,愛唱歌,愛罵街,愛得瑟,有時被熟人看到也問我咋了,就說沒事,就是高興、就是小有不爽啥的敷衍下,別人也不會特意在意我。明白嗎,你自己以為難為情的事,可能別人根本不知道,或者知道卻不在意,你要明白,大家都很忙,人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會把你放在太顯眼的位置。


請去看心理醫生,接受正規的心理諮詢。


所給信息十分有限,懷疑方向有:
Social Phobia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題主,看到你的問題,我好想看到了不記得是初中還是高中時的我自己。那時候,我們班在走廊離女廁所最遠的一邊,每次只要上廁所,就要經過好多的班,每次下課的時候,走廊上就會有好多好多的人,有男生在瘋痘打鬧,有女孩子在窗戶旁邊凝視著遠方竊竊私語。那時候,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上廁所,我總覺得走廊無比的漫長,我總覺得走在走廊上面的時候,大家會不懷好意的看著我,儘管那些人可能我壓根就不認識,或者是以前同班現在已經生疏的同學,反正我就覺得無比的尷尬。所以那時候我只能盡量少喝水或者等同桌剛好也要上廁所邀請我一起去。否則我是不會一個人上廁所的。
那時候的我總希望自己是一個透明的人,我不希望有人看到我,記得那時候我剛好是班上的語文課代表,經常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讓我去辦公室拿作業本,然後就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去拿作業本,走廊上很安靜,一個人都沒有,有時候經過過鄰班么,還會看到一兩個上課打小差的人看著我經過。那時候我也特別的緊張。
那時候我基本上沒有朋友,別人不跟我說話我基本上也從來不跟別人說話,就算有人跟我說話我也會短短的幾句話結束談話,因為我壓根就不知道怎麼接話茬。還記得當時班上有個女孩子逗我,非要說我喜歡一個男孩子,我不知道怎麼解釋,直接急哭了。每天課間的時候,我基本上從來不離開自己的座位,有時候因為實在是憋不住要上廁所了,我也會很謹慎的繞開人群,有時候有人在走廊上打鬧,攔住了我的路,我不會讓人讓開,我寧願繞一個遠路。那時候我唯一的朋友就是我的日記本了,現在想來,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有那麼多的傷春悲秋可寫,甚至現在我都不敢打開以前的日記本,全部都是滿滿的負能量。整個高中3年,我大概用了20個日記本,還是很厚很厚的那種。那時候在所有老師還有同學的印象里,我應該是那種內向到不能在內向的人了吧。
我真正的改變,可能是從第一份工作開始的吧,那時候我學的是關於網路策劃和新聞傳媒相關的專業,本來去面試一家公司當編輯的,在沒找到工作之前,我一度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找到工作的。所以那時候特別的珍惜那一份工作。之前對於公司也沒啥辨別能力,那是一個不足十個人的創業型公司,本來說是去面試編輯的,可是因為公司人手不夠,被公司拖去做電銷。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我這個人有很嚴重的電話恐懼症,到現在我都還有一點,我特別害怕接聽電話,特別是電話聊天,因為我覺得接聽電話的時候有時候會不知道說什麼,停頓的瞬間會讓我覺得很尷尬,我就會拚命的找話題,盡量顯得談話很愉快,可是每當打完電話之後,我感覺我心快累死了。接電話都如此,更別談打電話了,剛開始憋了一天,我兩個都沒打到。
後來,後來我的每一分工作都是與人溝通的工作,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曾經的不會,不習慣,可能還只是沒有被生活逼到一個份上,當你看到自己連續一個月不開單,而旁邊的同事就因為不害怕你眼裡的所謂「尷尬」「死皮賴臉」就可以拿到高額的提成,人有時候逼一逼自己,其實你都不知道你可以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你。也許那個你你自己並不喜歡,也許你不喜歡穿著偽裝的上衣的人,也許骨子裡,你還是害怕尷尬,還是玻璃心,可是,外表至少可以慢慢去適應這個社會了啊……
以前,我總害怕大聲說話,說話聲音像蚊子一樣的,我甚至害怕穿顏色鮮艷的衣服,那樣會引起別人的注意。我就想當一個透明人,我害怕別人議論我,更不能接受有人怕我,可是,後來我明白了一件事情。也許,其實你根本沒那麼重要。當你一天到晚在糾結別人心目中形象是什麼樣的時候,或許別人壓根就沒注意到你過。其實何必讓自己那麼累呢?怎麼開心怎麼來好了,只要不影響別人的利益,你就用你最舒服的方式來生活好了。你心情好想和別人打招呼就打,不想打就不打。盡量嘗試更多以前沒接觸的一些東西,或許,你會成為一個更適合這個社會的人~


先說重點,面對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對抗,而是對其形成正確的認知。
題主這種表現我感同身受,因為我長期以來也受這種恐懼,焦慮的折磨。我要告訴題主的是,這是典型的社交恐懼症,只是題主的比我嚴重很多。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下,就會觸發一定的焦慮情緒,如果我們對這種焦慮情緒沒有正確的認識,就會產生心理衝突,從而讓自己非常痛苦。就拿我來說,在過去的十多年來,我只要是在有心怡異性的場合,人多的場合,有領導的場合,還有就是需要長期發生聯繫的新環境,比如一個新的班級、一家新的工作單位,這些場景都會觸發我的焦慮情緒。所以我以前讀書的時候都是低著頭進教室的,也不敢跟女生說話,碰到老師不敢打招呼,碰到領導繞著走,讀了這麼多年書都沒有談過一次戀愛,接觸我的人都說我害羞,內向,我也一直認為自己害羞,內向,直到最近我才意識到,這他媽根本就不是內向,這是一種病態,是社交恐懼症。


其實話說回來,這種在某些場景下出現的緊張焦慮正常人都會有,只是社恐者跟正常人的一個明顯區別就是社恐者會認為自己出現的這些情緒是不正常的,就會用力去控制它,壓制它,然而情緒是主觀意志所控制不了的,你越壓制它它反而越劇烈,心理衝突就越嚴重,從而愈發痛苦,接著就會表現的不自然,拘謹,反應慢,然後這種外在的糟糕表現會進一步加劇心理衝突,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那麼對待它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納它,不要與之對抗,順其自然,帶著癥狀投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去,不要過多的關注癥狀,去做應該做的事,當然這個過程我們還是會痛苦,還是會焦慮,不用管它,不要逃避,去積極向上的生活。


所以題主,給你個建議,不要去看醫院的醫生,沒什麼卵用,他們只會開藥。去研究研究森田療法,看看森田正馬寫的幾本著作,親測有效。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再換一家走廊短的。


社交恐懼主要是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隨心所欲,順其而然。

展現出你最真實的樣子,慢慢減輕內心焦慮,最後你就根本不care這件事了。

事實上根本沒有幾個人真的在意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緊不緊張,打不打招呼。當然,這句話對社恐患者來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要讓你打心底里相信這句話還是得多製造幾次成功體驗。

我以前也是個極其嚴重的社恐患者,但是現在好多了。我路過長長的走廊也會焦慮,擔心遇到熟人,但比起過去出門只要周圍有人就覺得被盯著評價的時候好多了。

首先你想,對面不管走來的是誰,你如何表現他或許根本不在意,他心裡想的是剛才那個數據怎麼算錯的,或者剛才拉的shi為什麼是這個顏色是不是癌症。

其次你想,就算他特別關注你,看你你緊張不安了,一定會特別討厭這樣的你嗎?不管你什麼性格都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有的人喜歡瀟洒大方的,有的人喜歡容易害羞緊張的,覺得這樣特別可愛,很萌。

再次你想,就算他不喜歡你的緊張不安,影響你升職嗎,影響你加薪嗎,影響你找對象嗎,如果不影響,那何必管他。如果有100個人喜歡緊張的你,而只有一個人討厭你,你還會在意那一個嗎?何況他對你完全沒有任何危害。

這個時候得學學梔子花: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媽的管得著嗎!」

不管對面走來什麼人,你想不說話,想白他一眼,想微笑示意,想匆匆跑過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相信我,你擔心的事永遠不會發生。

但是別想著一蹴而就,這是長期保持的心理慣性,改變認知只是第一步,要形成新的認知習慣還需要過程,慢慢來,時刻用上面順其自然的觀點提醒自己,當你不再需要提醒自己,真正「棄療」的時候,也正是你痊癒的時候。


我記得以前和答主有點像,走在路上一碰到人多就特別不習慣,特別是高中的時候,坐在路上認識的人很多,我又習慣一個人走路,遇到人要想打不打招呼又該怎麼打招呼?很多時候打招呼別人又沒注意到自己就會尷尬的難受?好像聽到別人在喊自己但是又怕聽錯了,也不知道該不該回頭……有時候就乾脆埋頭走路,什麼也不理。那種感覺真的很糟糕,就感覺自己不能和人正常交流。
當時的我想到的辦法是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走,一起吃飯一起回宿舍去操場,路上我基本上一直和朋友討論這討論那,高中畢竟很忙,日子也就勉強過去了。高中畢業之後,大概是因為我經歷了失戀和失敗,有些時候覺得死都沒什麼大不了的,我開始覺得自己不必去融入他人。我一個人在外面很多時候都戴著耳機聽歌,走在路上遇到熟人都是微笑+點頭示意。
是的,其實在工作學習的環境中,根本沒人關注自己的,你做自己就好了,真的,現在我走在路上聽搖滾邊走邊搖頭晃腦甚至跳起舞來都不會尷尬,因為我知道根本沒人關注自己。我知道這聽起來有些自卑,我並不否認,但這就是事實。希望答主你明白,很多人並不關心你,那你又何必去管他們?抬頭挺胸正常的走路,正常的工作。
祝答主早日克服自己的心理問題,順便說一句,我自己也好像有心理疾病,但這並沒什麼可怕的,希望答主勇敢面對。


可以嘗試微笑,然後對每個人點點頭啊。微笑是化解尷尬最好的表情。樂觀點啊,加油 (?òωó?)


找親友支持你,你好像對別人都沒有基本信任了!


吃了嗎?


建議題主研究一下心理學,然後對應著多研究研究自己的心理。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其實自己和題主有一點像,而且我覺得題主的描述非常貼切,不過我的情況可能沒有這麼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最近意識到自己的這個問題,開始看一些科普的文章還有瀏覽APA的網頁,最近還在考慮要不要去諮詢一下。之前聽了知乎的一個live,聽說了認知行為療法,還蠻想再多了解一些。


比較贊同@貝加的回答。你很可能有迴避型人格。這不代表你有什麼錯,這也不代表你能力差。也許你根本無法控制這些癥狀,你是受害者,不是犯錯的人。但我也希望你不要去相信你大腦里的那個聲音,那個時刻告訴你「別人在看你」的聲音。那是你的大腦在搞鬼。也許你以後會有改善,比如治療,比如你有特別的人生經歷,但也許它會忽好忽壞地伴隨你一生。但是這沒有關係。你不是唯一一個人,地球上還有很多人和你一樣,害怕和朋友吃飯。但作為朋友或者陌生人,他們並沒有滿滿的惡意。

也許別人會告訴你習慣就好,多接觸朋友。但是如果真的習慣就好,這麼多年你早應該好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多了解自己在特別場景的想法反應,記下來,想辦法克服,或者繞過它們,或者臨時忘掉它們。它們可怕不是因為它們有多負面,它們可怕是因為它們一直縈繞在你腦中停不下來。所以你要想辦法讓它們停下來,了解它們,強制手剎。沒有它們,你會很快變成一個自信的、快樂的人。

如果你自測或者通過更專業的檢查確定你沒有迴避型人格,請忽略我的聲音,因為我答偏了。本文只獻給有類似體驗能讀懂的人。


我畢業4年時在幹嘛?也是剛到一新公司,上廁所沒擔心過,只擔心過工作做不好怎麼辦?上廁所需要什麼話?吃了么可以嗎?點個頭就好了,不認識的就不認識唄。


推薦閱讀:

美院跟985 211我該如何抉擇?
最近壓力山大還不思進取怎麼辦?
你能接受哪種最壞的自己?
身邊人對我評價過高,可我覺得他們都被我騙了?
你會因為手邊的書讀不完而感到焦慮嗎?

TAG:心理諮詢 | 恐懼 | 焦慮 | 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