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去理解「窮小子冒充有錢人和有錢人冒充窮人與你談戀愛,被發現後不同反應」的結果?
如果一個窮小子冒充有錢人和你戀愛,然後被你發現。你會如何反應? 90%的人選:堅決斷絕關係,誠實是最重要的品質之一。過了一個月,這個網站又出了一道題:如果一個有錢人冒充窮人和你戀愛,然後被你發現。你會如何反應? 90%的人選: 繼續交往,我愛的是他的人,又不是他的錢。(故事來自網路,調查結果真假不知)
如果從理性角度上來看,我覺得首先預設前提是:在人品性格經歷等其他因素相同的前提下,大家認為」有錢「是個被普遍認同的」優點「。即:有錢比沒錢好。
那麼有錢人裝沒錢人,可以算是是把自己的」優點「掩蓋起來,沒錢人裝有錢人,則是把自己的」缺點「掩蓋起來。雖然都是欺騙,但後者恐怕要更居心叵測一些。假設以結婚為目的,那麼顯然前者會讓婚後生活更幸福,而後者會讓婚後生活品質下降。
所以我看,這也說明不了什麼,人人都這樣,這個道理同樣可以放在男性身上啊,網戀後見面,發現對方是裝成恐龍的美女和裝成美女的恐龍——最後的結果肯定有點兒差距。除了 @桂武磊 的回答,這個問題下其他回答都不贊同。
謊言就是謊言,謊言的內容不管是什麼,都不能改變謊言本身的屬性。
假裝有錢,或假裝沒錢,謊言的內容不同罷了,謊言本身依然是平等的。
如果我們認定在一段婚姻里,信任比錢更重要,那,謊言都會破壞信任,兩個謊言都可能帶來婚姻品質的下降,不存在哪個謊言的戳破後還會讓婚姻品質上升一說。
如果你依然覺得假裝沒錢的人會讓婚姻品質更好,就意味著,比起謊言對信任的破壞,你認為錢帶來的物質上的實在的提升,更有幫助。
在揣測動機的時候,認定假裝沒錢是在掩蓋優點,假裝有錢則是居心叵測,是人性,不是理性。
人性就是得知對方其實沒錢,會失落;得知對方其實是富翁,會驚喜 -- 這個誰都逃不開。
理性是,我只看到一件事,就是你騙我了,管你窮還是富,你騙我了,你在我這裡的誠信度大大下降。
愛情是,不管你是因為有錢還是沒錢來騙我,告訴我你選擇這樣做的原因,如果我能理解你,那就好啊。
人性是,看起來,我們更容易去「理解」有錢的那個。
通過反思人性和理性在自己愛情里所佔的分量,可以看清自己的愛情,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窮小子冒充有錢人和有錢人冒充窮人都是欺騙,但是會被女方心理暗示為前者是惡意欺騙,而後者是善意欺騙。
窮小子冒充有錢人,但暴露後會給女方一種一落千丈,所有憧憬都幻滅的挫敗感,從而讓女方覺得窮小子是在圖自己財或者色,即使喜歡對方但是也開始懷疑對方的用心、人品等等,隨即給窮小子打上一個標籤——人品有嚴重的問題
有錢人冒充窮人,當女方知道真相以後,反而會覺得苦盡甘來,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幸福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壞消息讓心情糟糕,和一個好消息讓人心情愉快,不同心情看待同一件事物結論就不一樣。 傳聞賽博坦星球上的變形金剛和M78星雲的奧特曼打起來了,據調查是因為ET
怎樣去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樣的戰爭會有怎樣的後果?
其實我覺得,窮小子裝有錢人與你談戀愛,你就敢保證你愛的是他的人么?如果你是百分百愛他的人,那有錢沒錢都不重要了。再者,窮小子為什麼要裝成有錢人與你談戀愛?這個從側面可以看出你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之一是有比較好的經濟基礎。所以當你得知他是窮小子後,這種落差是你無法接受的,同時也違背了你的擇偶標準,所以拋棄他的概率是比較大的。而富小子裝窮小子與你談戀愛,你除了愛他的人你還能愛什麼?突然之間增加的財富當然不會改變你對他的愛。
一個是為了坑你。
一個是為了真愛。
誰傻?一個抖小機靈的段子而已。從社會調查的角度來看,即使這個調查數據真實可信,樣本數量足夠大,也足夠隨機,也不能得出段子手意圖引導讀者得出的那個結論。
任何社會調查都不會停留在數據採集這一步,之後的數據處理與解讀才是關鍵。那麼,我們該怎麼解讀這兩個調查結果呢?
首先,兩個調查都是建立在「已經在戀愛了」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女人最初愛上這個男人的原因是未知的,也不是這個調查能告訴我們的。所以,如果你瞟一眼這個段子,就說「你看,女人還是喜歡有錢人!」,那你就不用再往下讀了。
再稍微一琢磨,我們就會發現,這兩個調查的對比其實是在說這麼一件事:大部分女人不能接受窮裝富,說穿以後會選擇分手,因為她們覺得誠實是很重要的;同時,大部分女人能接受富裝窮,因此揭穿後會繼續戀愛,這裡誠實好像就不那麼重要了。
再提煉一下,這個段子要表達的意思是:女人對男人說謊的容忍度,是和男人是否有錢緊密相關的。具體表現為,男人越有錢,女人就越能容忍他說謊。
到這裡估計又要有人急著發表感慨了:「你看,說到底,還是有錢的男人在婚戀方面更有優勢嘛!」
如果看到這一層,你確實比那些只會嚷嚷女人只愛有錢人的人有前途多了。
可是還沒完。
只有在這兩個調查「有效」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把調查樣本身上得出的結論推廣到整個社會。我沒系統學習過社會調查的理論,但作為一個理科生,社會調查在很多方面與科學實驗是類似的,所以,我們可以反過來看看什麼樣的調查是「無效」的。事實上,這個段子里提到的這兩個調查,設計是有缺陷的。因此,哪怕它們的數據都是真實的,也是無效的。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再來看這麼一個段子:
學生:教授,我做了一個實驗, 證明了蜘蛛的聽覺器官長在腿上。
教授:哦?怎麼做的實驗?
學生:第一個對照組的實驗中,我對一隻蜘蛛大喊一聲,它立刻逃跑了。第二個實驗里,我把它的腿全切了,然後對它大喊,它待在原地不動。這證明它的聽覺器官在腿上。
這個實驗問題在哪裡?一看就明白。但不妨讓我們從科學實驗的角度來條分縷析一下。
作為科學實驗,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只能有一個變數,其他所有條件必須完全相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出這個受我們控制的唯一的自變數和實驗要測量的應變數之間的關係。
這個蜘蛛實驗的目標,是要驗證「蜘蛛的聽覺器官長在腿上」這個理論的正確性,可以說這個理論是實驗的「目標理論」。而實驗的可行性又是基於一個作為「工具」的理論:如果聽覺器官完好,蜘蛛會被喊聲嚇跑;如果喪失了聽覺器官,蜘蛛就不會被喊聲嚇跑。這個理論其實也並不是不言自明的。但這個不是我們討論的關鍵,在這裡就認為它是正確的。於是,對「蜘蛛跑沒跑」的觀察就可以推論出「聽覺器官是否喪失」。
現在把蜘蛛的腿給切了,看上去也沒問題,對照組和實驗組只有一個變數不同:「有腿」,或者「沒腿」。但問題是,「有腿沒腿」這個受控的自變數,和「蜘蛛跑不跑」這個被觀察的應變數,本身就是直接相關的,不需要我們的「目標理論」來作為因果鏈的中間一環而發生關聯,於是,實驗無法證實或證否我們的目標理論,實驗無效。
總結一下,實驗中受控的自變數,和要觀察的應變數之間,只能通過我們要驗證的理論作為中介發生關係,而不能有其他聯繫。否則,實驗無效。
讓我們假設,如果目標理論是「蜘蛛的聽覺器官長在眼睛上」。對照組和前面一樣,但實驗組不是切腿,而是挖掉蜘蛛的眼睛,那麼,如果實驗組蜘蛛照跑,則目標理論被證偽。如果實驗組蜘蛛不跑了,就可以證明聽覺器官確實在眼睛上。在這裡,自變數「有眼睛」或「沒眼睛」,跟應變數「蜘蛛跑不跑」是不直接相關的。它們只通過「蜘蛛的聽覺器官長在眼睛上」這個理論產生關聯。實驗是有效的。
然後我們就可以轉向那兩個調查了。
調查的目標理論是「男人越有錢,女人對他說謊的容忍程度越高」。
顯然,自變數是男人的財富。而要觀察(調查)的應變數「女人對男人說謊的容忍度」,就相對複雜了。謊言有很多種,男人可以針對任何事情說謊。比如「煤是不是黑的?」「你今天有沒有刷牙?」「這道菜很好不好吃?」「你有沒有錢?」等等。
那個段子隱含地是這麼一種量化的方法:對某一個問題Q,如果90%的女人覺得「只要他在這個問題上說謊,我就跟他分手」,那就說明針對Q,女人對謊言的容忍度很低。相反,如果對另一個問題P,如果只有10%的女人覺得這事只要說謊就分手,那就說明針對P,女人對謊言的容忍度比較高。
好,接下來,把自變數和應變數結合起來看。讓我們用W(wealth)表示男人的財富,簡單起見,W只有兩個取值,0(表示窮)或者1(表示富)。用T(tolerance )表示對謊言的容忍程度。如果對某一個問題Q,W=1時T的值顯著地高於W=0的T值,我們就可以說,針對問題Q,「男人越有錢,女人對他說謊的容忍程度越高」。
現在問題來了,T只有針對某一個具體問題Q才有意義,但不是什麼問題都可以充當這個Q的。比如,男人是窮還是富這件事,就不行。原因很簡單,應變數T是通過對Q的觀察得到的,類比於蜘蛛實驗,應變數T和自變數W之間,除了通過我們的目標理論發生聯繫,不應該有其他相關性。可是,如果問題Q本身是關於男人是窮是富,也就是說,Q的問題是:自變數W的值是多少?那麼Q與W直接相關,因而T也就和W建立了一種除了目標理論之外的聯繫。這就導致調查無效。
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之前我們說了,除了自變數W不同,兩組實驗(調查)所有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那麼為了得到T的值,發放的調查問卷也必須一模一樣。然而在那個段子里,事情並非如此。
兩個調查里,表面上看起來,問的是同一個問題:男友就窮富問題說了謊,你怎麼選擇。其實,只要再多想一步,就會發現,在兩個調查中,這個問題並不等價。對窮小子來說,「我有錢」是謊言;而對富二代來說,「我沒錢」是謊言。也就是說,第一個調查中問的問題其實是:「你男友說了一個『我有錢』的謊言,你怎麼辦?」第二個調查中問的問題則是:「你男友說了一個『我沒錢』的謊言,你怎麼辦?」因此,兩組問的問題本質上根本就不一樣,調查當然是無效的。而且,這個矛盾是無法解決的,原因就在於剛才說的,應變數和自變數繞開了目標理論產生了其他的聯繫。
相反,如果問題Q與W無關,一切就都對了。比如,問題Q是「煤是黑的還是白的?」這樣,無論是對窮小子還是富二代來說,「煤是白的」都是謊言。兩組的問題就完全一致。這樣的調查才是有效的。如果在這兩個調查中,發現女人們大多數認為窮小子說煤是白的就要分手,而同時大多數女人又覺得富二代說煤是白的不用分手,那才能證明對於這個問題,「男人越有錢,女人對他說謊的容忍程度越高」。可真要有這麼個奇葩的調查,就不會成為流傳的段子了。
總而言之,真要想知道女人對謊言的容忍度與男人的財富有何關係,可以針對許多不同的謊言進行調查,唯獨不能以任何與窮富本身有關的謊言作為出發點。這種選題,無非是段子手抖的機靈而已,看起來更有趣一點。從邏輯上來講反而比問其他的問題更不能說明問題。
至於某些熱衷轉發這個段子的屌絲男,無非是要想暗示「女人眼裡還是錢最重要」,進而得出「我單身就是因為我窮而女人都貪財」的阿Q式結論罷了。話該孤獨一生。這個現象說明:
有錢人可以得到更多的戀愛機會,但是只有10%的女生是真心的
窮小子可以得到較少的戀愛機會,但是其中90%的女生都是真心的
有錢人可以談100次戀愛,有10個是真心的
窮小子可以談10次戀愛,但有9個是真心的
看起來真心的機會還是差不多的:)
但是可能也許女生的綜合素質是不一樣的,所以還是有錢人好!這就好比 ,你在馬路上騎車撞了人,被害人追著管你要電話索賠,你跑了。和你在馬路上救了一位昏倒的老人(不是那種碰瓷的)老人為了感謝你追著問你要電話,你跑了是一樣的。隱藏遮蓋好的東西就叫善意。而錢當然是好東西!
前者是提高期望值,降低滿意度;後者是降低期望值,提高滿意度。
補充一點想法,假設拋開錢的因素,窮小子和富小子人品性格差不多,那麼為何窮小子要扮富?富小子為何要裝窮?
個人理解是,窮小子對自己本身沒有自信,所以需要錢來妝點;而富小子正好相反。
當然,這也正說明了世間的普遍觀點是,有錢比沒錢好。
因為有錢和沒錢不是兩個對等的概念,我們對於錢的認知是單向的,也就是說,純粹有錢和沒錢讓人選擇的話,肯定選擇有錢。
所以,在這種不是左右,而是上下關係下,富人裝窮和窮人裝富本身就是不同的。
富人可上可下,那窮人呢?
我小學時曾當眾宣布要嫁給有錢人,現在想想當初太單純了。
第一次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心裡就一陣冷笑,我覺得我兩種人都不會選。
恕我暫時把以上兩種人的定義為除了錢之外條件一樣吧,畢竟我工作這幾年見到的富人們之間相差了好幾十個精神層面的距離。富人又不代表不會家暴你,又不代表他真心對你好,又不代表他床技好。我還曾見過開賓士寶馬的男人為了騙一炮去說一堆鬼話給女孩聽的好嗎?
我看過一個小品,表演的內容大概是一個富二代為了找女朋友裝窮,後來有個女孩子識破伎倆故意表演上鉤!但最後大概是物質女被耍了。此系列小品中不乏那些貶斥拜金和物質女人的內容。
好low啊有沒有!誰不愛錢呢?
關於此調查,故意裝窮找女朋友的男人真的low到爆,low到極點。是人都知道,物質只不過是你整個個體的其中一部分,為了找女朋友而去裝窮,這很明顯有為了騙炮而不付出的嫌疑!
很多男人嘴上說著不喜歡物質的女孩,拜託,他只是不喜歡你拿他的錢罷了,追星也要下本,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喜歡?他呢,為了找女朋友而裝窮,那是不是婚後出軌了也可以美曰其名轉移財產?
我兩個都tm不選!交往對象這種事不是開玩笑的,條件太單一我怎麼選?都是騙我好嗎?
這種試探手法只不過在心底里把我物化了而已,當我是性工作者呢?那咱倆直接表明各取所需不就好了?費那麼大勁試探我,戲真多啊。
本來想提問這個問題的,書讀的少,題目都不知怎麼寫?原來有這個問題。
如果真有這個問卷的話,在不同國家民族採樣,結果一定不完全是如問題中描述的結果。如今的國人太務實了,社會洪流如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