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安全感最大時,危險最大」?

現實中教會我們的是,儘可能尋找到這種「安全感」,那豈不是矛盾?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
所以,這大概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另一種說法吧


問問那些安全期避孕失敗的人吧!


我舉個例子:

比如小的時候,你放假在家裡做作業,父母出門了,你想玩一會兒。你知道他們大概什麼時候回來,也知道他們可能會提前一點回來,甚至考慮到他們可能隨時回來。這時候你就會很小心,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一切銷毀證據和偽造痕迹的手段都會考慮得很周全。

但是如果你父母是出去旅遊了,你就感覺自己安全了——無論如何今天也不會回來了,不妨玩個痛快。於是耳朵也不去聽樓梯里的腳步聲了,開過電腦的證據也不著急抹除了,學習的痕迹也不忙著偽造了,反正時間有的是,不如及時行樂——不知不覺到了下午,你躺在沙發上感嘆生活的美好,鑰匙響了,父母的航班改期了,你完蛋了。

毫無疑問,後面那種安全感能讓你更加舒適,但也會更加危險。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當你把愛情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往往就是分手的時候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90年的北方小鎮,有一個男孩被父母帶去參加親戚的婚禮宴席。由於地處偏遠,加上當時物質相對貧發,所以這個男孩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吃到雞、鴨、魚等硬菜。面對即將擺開的圓桌大菜,男孩已經沸騰了。

婚禮十分圓滿,男孩胡吃海塞了好多。回程的路上,男孩坐在二八自行車的橫樑上,手裡抓著從喜宴上吃剩的豬蹄。陽光明媚,街道上瀰漫著青草的味道,媽媽在后座上輕聲哼著田震的歌,男孩的背緊貼著爸爸的胸膛。那種溫暖,加一口豬蹄,混合著亮晶晶的車把反射出的五彩光線......(你這麼美 你這麼媚)。

突然,路邊衝出一條土狗,媽媽迅速的跳下車減輕慣性,爸爸粗壯的腿直直綳起,在砂石路上發出是沙沙的摩擦聲,摩擦,摩擦。土狗驚恐的側頭,急停甚至讓它的尾巴繞過了身子,狠狠拍打在耳朵上。男孩輕輕彎起嘴角,這種情況他見過,根本不用驚慌。更難得他小小年紀,卻已懂了取捨,瞬間做出決斷,扔了豬蹄,雙手緊握橫樑,氣沉丹田,腰部向後一挺。這樣,稍後他將用胸膛來抵消衝力,而不是僅剩一顆的門牙。
飛出去的時候,他還在想:「為什麼這麼滑?我終究是算錯了,那個豬蹄,太油!」

轉眼20多年,每當感覺安全、得意的時候,這個男孩總會緩緩轉動,陰天時隱隱作痛的左腕。他知道,暴風雨就要來了......


很簡單,因為在你感覺安全感最大的那時,往往就會出現一些不謹慎的判斷,就會對自己懈怠,這時候,便是危機潛入的時機,或許你的基礎已經很穩固,但畢竟,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很老土的例子,就是溫水煮青蛙你自己感受下。


每當我覺得我的愛情即將理所當然的步入永恆的時候,實際上恰恰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夕。


你會依賴於這種安全感,對一切也放鬆了那一丟適當的警惕,甚至於看待問題都會失去了原本的冷靜客觀,只願意往你所相信的安全感這一邊想。


說的沒錯啊,你越是信任的,越會害死你,包括你自己


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安全的時候,萬一有危險,結局很悲慘


感覺不代表實際情況


安全感最大時,防範意識最小,當然很危險,居安思危的道理不懂么。


不是因為危險係數提高了,而是心理對這個係數的關注程度放低了。


因為會鬆懈,放下警惕,對環境中新的變化變得不敏感


如果行軍中一切進行順利,那麼一定是進入了包圍圈。---某軍作戰手冊


其實這就跟開車系安全帶一樣

你繫上了在心理上就覺得有個一個保障,放鬆了警惕,從而再行為上可能就不如沒安全帶的謹慎小心

這時候反而更容易出事故,發生危險的幾率更大,有相關的調查研究,證明的確是這樣。


"禍 兮 福 之 所 倚 , 福 兮 禍 之 所 伏 。" ——《道德經》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需要安全感?是什麼讓我們不安?
一個女孩極度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如何獲得內心的安全感?
現在的工作沒有壓力,但感覺是種消耗,自我很沒有安全感,想尋求突破,希望大家給點建議?
和缺乏安全感的女生談戀愛?

TAG:商業 | 人文 | 安全感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