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應該以最壞的惡意還是最好的善意去揣測別人?


別揣測。

聽其言,觀其行。


不用揣測,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不好不壞的,涉及自己利益的時候才會有動作,你先不要分析這個人,先分析這事對你或者對他會帶來的後果,再結合他平時的處事,自然就知道他在想什麼了,平時多看多聽少說,言多必失~每個人都不是非黑即白,不要給任何人匆匆下定論


保持警覺,發現有利益被侵犯立即反抗。
不急於扮演好人取悅對方,不卑不亢,防止被乘虛而入。人們並不尊敬友善而無用的人。如同狼群只敬畏服從能帶領它們創造價值的狼王,但狼王一帶錯路,讓成員餓死,就會被撕碎。
堅持廉潔,不受小惠利誘,就不會被操縱。凡人的弱點是經不起金錢攻勢。陌生人扔給他一包現金,就像粘在手上,捨不得扔下。

道德是護身鎧甲,絕不是奢侈品。法律是防止你侵害別人的利益,道德是讓你自己保護好自己的利益。慎獨,慎獨。
懂得先小人後君子。愚人往往先君子後小人,盲目討好來歷不明的人,天使開局,齷齪收場。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有一個人想掛一張畫。他有釘子,但沒有鎚子。鄰居有鎚子。於是他決定到鄰居那兒去借鎚子。

  就在這時候他起了疑心:要是鄰居不願意把鎚子借我,那怎麼辦?昨天他對我只是漫不經心地打招呼,也許他匆匆忙忙,也許這種匆忙是他裝出來的,其實他內心對我是非常不滿的。什麼事不滿呢?我又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是他自己在多心罷了。要是有人向我借工具,我立刻就借給他。而他為什麼會不借呢?怎麼能拒絕幫別人這麼點兒忙呢?而他還自以為我依賴他,僅僅因為他有一個鎚子!我受夠了。

  於是他迅速跑過去,按響門鈴。鄰居開門了,還沒來得及說聲「早安」,這個人就沖著他喊道:「留著你的鎚子給自己用吧,你這個惡棍!

所以你看到問題出在哪兒了嗎?你用最壞的惡意揣測別人沒問題,但只要別人沒有表現出惡意,你就不能說別人有罪。所以無罪推定就是這麼個原則。

這也是為什麼我也用最壞的惡意揣測別人,但我一向十分注意我的措辭,就是害怕造成誤傷。用最壞的惡意揣測別人和無罪推定不矛盾。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剛出來工作半年,一直自知自己社交能力屬於重度殘障人士。在大學裡一直我行我素,盡量不牽扯進複雜的人際關係里,哪怕有的同學為了獎學金,個人榮譽之類的爭得不可開交,我也只是靠邊站,樂得清閑。出來工作後經常聽到同事說某某某被誰其他部門的投訴了或者被領導訓了一頓,以為多嚴重的事到最後了解才發現只是其他部門的同事抱怨了一下或者領導隨口說了一句話(我認為啦),到最後就被其他人認為是投訴或者是領導生氣了!
這時候才後知後覺同事想的好遠,而自己卻想的太少或者揣測的太少了!可是個人認為帶著最大惡意與人交往必然會讓自己揣測過多,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很多時候只會徒增煩惱跟憂慮,最後發現其實就沒多大事,甚至別人根本沒當回事!當然適當的琢磨一下也是必須的,萬一別人在跟你隱晦的表達某個意思你渾然不覺怎麼辦(比如我就有需要啦)…
人際交往中有這樣一句話,「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只聽三分話,不要輕信全信,起碼保留自己的態度,不帶其他人影響的偏見………………………………………………………………………………………………………………………………………………………………………………………………………………………………………………………………………………………………………………………………………………………………………………………………………………………………………………………………………………………………………………………………………………………………………………………………………………………………………………………………………………………………………………………………………………………………………………………………………………………………………………………………………………………………………………………………………………………………………………………………………………………………………………………………………………………………………………………………………………………………其實上面的話更多的是說給自己的提醒,可是知易行難啊!


千萬不要用惡意揣測別人,因為有時你會猜對。但如果整天思考別人的惡意的話,慢慢的你的內心會變得陰暗的,對每個人保有善意,即使吃虧了,別人也是看在眼裡的,人生很長,總會受些苦吃著虧,不是你能通過惡意揣測別人就能避免的了的,活的輕鬆點。


無論哪種做法,一旦有這個陰暗的想法,建議保證充足睡眠,不擼達到半個月以上,就會出現一個並不那麼意外的答案。


(一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所以:以,因義。因何而為此事,此指其行為之動機與居心言。或說:以,為也。視其所為,可以知其人。
*所由:由,經由義。同一事,取徑不同,或喜捷徑,或冒險路,或由平坦大道。此指其行為之趨向與心術言。
*所安:安,安定安樂義。勉強為之,則不安不樂,易生改變。或則樂此不疲, 安固無變。此指其行為之意態與情趣言。
*視、觀、察:此三字有淺深之次序。視從一節看,觀從大體看,察從細微處看。
*人焉廋哉:廋,藏匿義。由上述看人法,其人將無可藏匿。重言之,所以斷言其無可藏匿。

此章孔子教人以觀人之法,必如此多方觀察,其人之人格與心地,將無遁形。然學者亦可以此自省,使己之為人,如受透視,亦不致於自欺。否則讓自己藏匿了自己,又何以觀於人?

或說,觀人必就其易見者,若每事必觀其意之所從來,將至於逆詐臆不信,誅心之論,不可必矣。然此章乃由跡以觀心,由事以窺意,未有觀人而可以略其 心意於不論者,學者其細闡之。

試譯:
先生說:「要觀察他因何去做這一事,再觀察他如何般去做,再觀察他做此事時心情如何,安與不安。如此般觀察,那人再向何處藏匿呀!那人再向何處藏匿呀!」

——錢穆《論語新解》


首先我覺得揣測人心不是必要的,人心複雜難測,哪是能簡單以善惡分類的。但如果非要我選擇一種,我選擇把其他人想得善良一點。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與人交往的時候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對方,你又準備怎樣回應別人呢?笑臉相迎坦誠相待?我想都很難做到吧。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無形的秤,自己向對方付出多少以及自己從對方那兒獲得了多少,都時時刻刻被放在心裡衡量著。當然了對於至親和你深愛的人你很樂意付出,但無法否認,對於交際圈剩下的大部分人,你是無法做到一味付出不求回報的。
如果一直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別人,身邊所有接近你的人都成了不得不防備的危險,成了隨時可能會傷害你的隱形炸彈,這時候你自然會帶著重重戒心與他人交往。彼此坦誠肯定是做不到了,別人對你示好那都是動機不純,別人對你的遷就說不定是因為日後另有所圖,別人在你落魄時伸出援手說不定是個陷阱等你上鉤……諸如此類的想法積累太多,你身邊的所有人都是危險的存在,你還能從容地生活嗎?你還能正常與人交流嗎?顯然不能啊。你只會越來越敏感地像個被迫害幻想精神病人,你不懂得感恩也不夠善良,別人對你付出你拒絕,或是收下了但卻歸類於不可信任的刻意行為,所以你並不會去主動反饋不會為他人付出。你可能是把自己保護得很好,但同時也封閉了自己。
然後另一個問題是,與人交往中如果以最好的善意揣測別人會是怎樣的情況?
人之初性本善,中國的古人一直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因為後天的教育環境影響等等原因使得人性被扭曲了,也就是說人的潛意識裡都是存在善意的。當然當時民風淳樸百姓興許比現在單純,現在社會因為人口眾多競爭激烈利益糾葛比較多傳統意義上的老好人確實比以前少,但是社會上大多數人還是善良的,他們或許偶爾會佔點小便宜吹個牛逼啥的啥的,但很少有人會去真的侵害其他人,大多數時候他們也樂於與人為善。如果你以善意揣測別人,你就會覺得很多人都是可愛可敬的,你自然會樂於以同樣的善意回饋這個社會。你懂得感恩,你善良地對待身邊的人,你可能偶爾會吃點小虧,但那並不妨礙你每天滿滿的幸福感與正能量。
這個社會想要正常發展下去,需要善良的人,需要人們彼此坦誠相待,需要更多單純一點的美好。把每個人想的善良一點,是一種胸襟和情懷,不僅是美化了社會,也是解放了自己。
有人會問,對誰都善良友好,那不幸被人渣欺騙迫害了怎麼辦?難道還要對他們善意付出嗎?
我想正常的人類都有最起碼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尊嚴吧,真的遇到那種人渣,給他一頓教訓也是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呢。被捅了刀子還笑臉相迎的,那叫孫子。
你是孫子嗎?
顯然不是。


我只允許你們坑我一次


今天剛剛碰了釘子
說說最新的感想吧。
善意惡意都隨風而逝,利益才是永恆的。
用最大的理性去保證利益,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這樣你就會活得輕鬆很多。理性交給利益,感性方面就可以盡量樂觀一一快樂也是自己的利益。


盡量少一些揣測,如果對方值得你重視,就做全面的調查研究;如果不值得或暫時不需要,你就做好你自己,看他表現;如果情況特殊,需要短時間內作出判斷,就調用你全部的知識儲備來判斷,實在不行,憑第一感覺。


魯迅: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以最大的惡意,保持最好的心


看久了,沒有好壞,沒有對錯,一切都是合理現象。


與人交往,最忌諱的就是極端的態度。
只有自己先不做判斷,平靜下來,才能發現對方對你真實的態度。


從自利的角度角度來講,以惡意揣測別人完全就是給自己添堵,跟自己過不去。但凡你不是特別出彩、優秀的人,你身上有什麼可以值得別人利用的價值?如果,你擔心別人會利用你、欺騙你,要麼是因為你不夠優秀、沒有底氣,要麼就是因為你身上有特別心虛、認為自己覺得不配得到但卻想竭力留住等類似的東西。如果而這都不是,你還老是把別人往壞處想,那你純粹就是沒事幹,所以給自己添堵玩兒。


在心裡立一張白紙,每做一件事給他打一個分,等做滿這張紙就給這紙打個總分就知道及格不及格了


推薦閱讀: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陰暗面?說說你們都是如何隱藏的,或者說,如何控制。?
為什麼猜測別人動機不是個好習慣?
我害怕社交會把我變的膚淺而世俗,怎麼辦?
人們通常是怎麼愛上一個人的?又是怎麼短期愛上另一個人?
人性陰暗面到底有多麼深不可測?

TAG:人性 | 人際交往 | 善良 | 人生態度 | 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