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陳仲偉醫生被砍事件,給你帶來了怎樣的觸動?


作者:龔雪
鏈接:如何看待朋友圈中「因陳仲偉醫生去世將頭像改為黑絲帶」? - 龔雪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非醫務人員對陳醫生的哀痛
我並不是學醫出身的,但因為工作原因接觸到許多醫生朋友。5月7日中午,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看到廣東省人民醫院陳仲偉醫生在家中被人砍傷30多刀最後搶救無效死亡的消息。眾多醫生當天自發為他哀悼,這件事情在醫生圈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比起剛發生不久的魏則西事件引起全社會的震動,這次惡性傷醫事件在我非醫朋友里知道並且關注的人卻不多。我的同事曾是一家三甲醫院出來的臨床醫生,我剛從學校出來工作認識他時,問過他為什麼放棄那麼好的工作要從事一個新的行業呢。他給我講過許多他當醫生時候發生的事。講他有一次做一台手術三天三夜沒出過手術室,累了就在手術室的地上隨便一趟;講他工作忙到沒時間陪伴自己的家人;講他們晚上值班來了急診,只要敢動作稍微慢一點就會被心急的病人家屬打;講他從醫院辭職的那天感覺世界都變得美好了。這些事我都沒有經歷過,因為我不是醫生。但聽到和看到許多醫生老師們的談話,我覺得很心酸,為他們得不到理解,卻又不斷被傷害。不止肉體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醫生選擇了轉行。

如果身邊沒有朋友或者親人是醫生的話,一般人都會覺得醫生是個很好的職業,穩定?聽起來好聽?收入高?事實是,在我晚上進入夢鄉的時候,我的醫生朋友們晚上回家,回的多晚都要再次溫習查文獻準備手術。不是不會,是想付出多一些,把手術風險幾率降到最低;在我周末出去玩兒的時候,我的醫生朋友們要去醫院值班、給病人換藥、查房、做手術;在我過年放假和家人團聚的時候,他們有的人卻還要在醫院守著,害怕過節期間有急診。

魏則西的事件引起了大多數人的關注,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樣的病人,在自己身上發生那樣的事情。而陳仲偉醫生這件事之所以沒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是因為只有一部分的人才會成為醫生,所以大部分人認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大家無法做到感同身受,所以便顯得冷漠,這或許就是中國醫生的悲哀。

只想說,希望這個社會多一點理解與感同身受,少一點衝動與急躁。媒體充當的應該是醫患之間的緩和劑而不是炸藥包,不要為了迎合所謂的炒作,而去間接的充當劊子手,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作為一個普通人,尊重所有醫護人員,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和舉動。否則,越來越多的醫生放棄工作,醫學生選擇轉行。以後生病了,連個醫生都找不到。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讓我那些非醫學的朋友和同學們看到,我相信他們看到這篇文章後都會理解並支持醫生的工作,我希望通過微薄的力量幫助更多醫生,讓他們知道還是有人在關注並聲援他們的,讓他們不那麼心寒。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讓我那些非醫學的朋友和同學們看到,我相信他們看到這篇文章後都會理解並支持醫生的工作,我希望通過微薄的力量幫助更多醫生,讓他們知道還是有人在關注並聲援他們的,讓他們不那麼心寒。

前兩天一直在關注,5月7日晚上11點多寫下這篇文章後,跟一個關係要好同學說,她表示非常理解跟認同醫生們的工作。我相信大家看到之後,也會感到欣慰。


在此聲明,此文章授權任何人轉載,希望更多的非醫務人員關注此事。


這事兒跟醫患糾紛無關,本質是一個精神病患者殺人的刑事案件,對象是位醫生,我不懂法律,無法深入討論。
引起醫療界特別是年輕一代醫護人員的群情激憤的並不單是這件殺人案,主要是藉此表達對現狀的不滿,每個人都身臨其境,有代入感,有危機感,缺乏安全感,警察對醫護的保護僅僅停留在紙上,政府對公平正義的承諾也只浮於口頭,民間對醫療界的誤解和偏見有增無減……近十餘年來,整個執業環境並沒有任何一點好轉的跡象,各類惡性事件已經漸漸耗盡了醫護對政府的信任和對未來的期望,每個憤怒的醫護都在擔憂今天的陳醫生是不是就是明天的自己?
立個Flag,雖然此事無關醫患糾紛,但不代表我國醫患關係不糟糕,即使此殺人案從未發生,我國醫療體系也吃棗藥丸,不出二十年,今天的一切都會有報應,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醫護也是人,老一輩作古,新一輩逃離,青黃不接,人才斷層,久而久之,屆時真正治病救人的醫生將會變成稀有品種,遍地庸醫騙子,只有富人才有資格享受優質醫療資源,中產需要長期排隊才能得到治療,窮人只能等死(前提是政府能夠撐到那個時候)——我們正在不歸路上狂奔,每個人都是始作俑者,政府是帶頭大哥。
對大哥來說,醫護的地位僅僅是小弟,揮之即來招之即去,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被捧為天使,也可被貶成豺狼,一切看大哥的意思。當下大哥人血饅頭吃得歡,信誓旦旦地吹牛逼「全民醫保」,不料擔子太重扛不住,可是社會主義的牌坊絕對不能丟啊,就逼著小弟勇往直前自甘奉獻兼任老黃牛及背鍋俠,勉勉強強能暫時撐著。在位子受到實質性威脅之前,大哥根本不會有改善現狀的動力,也不可能真正把自己嘴裡的蛋糕吐出來。雖然社會不穩是現實,但是尚不足以威脅統治根基,強力維穩既是飲鴆止渴也是目前大哥最中意的問題解決方式,被犧牲掉的是下面小弟和底層人民的利益,小弟是體制內的「自己人」,被大哥管得死死的,造反的可能性極小,淪為大哥的背鍋俠便是自然而然的。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眼下荒誕的醫療體系宛如修鍊多年的龐大怪物,不會崩於一夜之間,也不會真正洗心革面,只會繼續苟延殘喘,忠於職守吸血到最後一天,目前的所謂醫療改革,並不會觸動根本利益,只是巧借改革的大義給怪物輸血,以求延續其性命,到怪物真正玩死自己的時候,我們面臨的,也許是災難的前夜,亦或是黎明。
反腐是激素衝擊療法,改革是安慰劑,病入膏肓,一時迴光返照,妙手豈能回春,矛盾均無解。
我又何嘗不期待和諧社會呢?


不匿,沒訂快遞,水管是好的。
————————————————
站在醫護的角度,全盤規範地市場化是更好的,一能跳出逼良為娼的體制,靠本事吃飯,二是人身安全更加有保障,三是體面有尊嚴,四是工作不會如此繁重,還能增加收入。(現在的莆田系不算規範的市場化,那叫亂搞騙錢,不可能長久的)。
但是,一旦市場化成熟,行政的干涉力量減少,醫療資源的分配就基本上是按照財富等級來分配了,可參照美國,如今底層的人還有機會去協和華西湘雅找專家們看病,到那時候估計將非常難了。那時優秀的資源大多集中在最好的民營醫院裡,公立醫院變成了新手訓練營,等菜鳥醫生打怪升級變成白銀黃金高手,大多就跳槽去了民營醫院,留在公立醫院的優秀人才一定會比現在少,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都比不上私立醫院,窮人沒錢去私立醫院,只有在公立醫院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才能見到醫生,而且這是合乎法規和政策的。
你覺得這樣就真的好嗎?
不管什麼體制,什麼國家,醫療永遠都是填不滿的天坑,供不應求是絕對存在的,而人的慾望是水漲船高的,最終極目標是無病無災和長生不老,科學進展是永遠落後於人的慾望的,所以永遠都會有矛盾,無解,要緩解矛盾,必須讓政府當著絕大部分民眾的面承認自己一直在吹牛逼,必須讓人民認清現實醫療是珍稀資源而不是唾手可得的野花野草,必須讓絕大多數人明白醫學能解決的問題非常有限,必須把中國人對醫療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期待無情地打碎,這就是解決之道之一,不過實施的可能性極小。另一個解決之道是:錢,中國要比13個美國加起來還富裕,並且財政對醫療的支持比美國的更大,顯然不可能。大哥明明沒錢還瞎BB全民醫療如何好,繼續打腫臉充胖子不會完蛋么?

我們每個人構成了社會,醫療體系江河日下,除非移民國外從此和中國不再有瓜葛,只要在國內生活就無法獨善其身,越底層的人受到的影響越大,甚至是致命的,越上層的人(以官商為主)佔有最優質的資源所以受到的影響越小,但是一旦醫療體系土崩瓦解,牽一髮而動全身,醫療剛需無法滿足,底層很可能躍躍欲試揭竿而起,上層也將惶惶不可終日,屆時將是整個國家的災難。社會是個共同體,矛盾中的統一,上層靠統領和剝削下層維持對社會資源的佔有,力度越大對自己越有力,但如果超過限度,下層難以承受,貧富差距懸殊,誰也沒有好日子過。我相信上層有些人是很清楚其中的道理的,可是為什麼卻遲遲不見行動呢?


今天聽到一個學醫的朋友提起這個事件,於是很習zuo慣si性的去百度了陳仲偉這三個字,然而略略的瀏覽完第一頁,發現最後一天消息是瑪麗亞婦產科醫院的推廣。我只能說……


這事跟醫患關係沒關係。


看幾條已有的答案,好像醫生們連悲憤的權力都沒有了,這才讓我觸動。

哦,之前好像還看到蠻多人吐槽知乎上醫生都是祥林嫂,呵呵。


如何從某精神病人嫌菜太咸失控砍死廚子來解讀當今中國餐飲從業者與顧客間的關係。
極小概率事件不至於人人自危,藥丸藥丸的←_←


推薦閱讀:

七天的空腹禪修,全程打坐止語禁言。會怎樣?
大專畢業只想找安逸工作?
有沒有人和我說說話,我覺得活著好累啊。?
「暨南大學一大一新生因抑鬱症跳樓」的事件都讓你想到了什麼?
如何看待喬任梁死亡事件網友發表的言論?

TAG:自殺 | 醫生 | 殺人 | 精神病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