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夏目漱石《心》里老師和k的自殺?


看《心》是幾年前的事了,現在談有些東西不是很記得請了。。。

很大程度上是老師引導了k的自殺,因為老師當時只為一己私慾,希望能夠得到小姐,對自己的朋友的嫉妒與排擠,看到了機會就刻意引導了他的一些想法,即使不是刻意,也間接導致了摯友的死,從而對自身的醜惡無恥而感到自責萬分,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里有一段話我是一直記得的,我認為這就是夏目漱石先生最想說的話:

你會覺得你的親戚不是壞人,是因為你在心裡認定了一個類型的人是壞人,然而世界上並沒有那種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壞人,平時大家都是好人,至少都是普通人,但是一到關鍵的時候就會露出獠牙,變成壞人,所以才可怕,所以才不能掉以輕心。

這段話真的很深刻,不得不說夏目漱石先生,看透了什麼是「人」


兩天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趁熱來答一下,個人愚見,歡迎討論。


首先,自殺是逃避,原因即借口


先說K,K自殺的原因相對容易理解。原文里有說:

同時我反覆考慮K的死因。也許因為當時腦袋裡只有一個愛字,我的觀察莫如說簡單的、直線型的:K百分之百死於失戀。 但當我以漸漸趨於平靜的心情面對同一現象時,又覺得問題並不那麼容易定論。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但這仍不充分。最後,我懷疑他是由於向我一樣孤獨寂寞得不行才突然採取最後措施的。這又使我不寒而慄——一種自己也同K一樣走在K走過的道路上的預感,開始風一般不時掠過我的胸際。

誠然,失戀是導致K自殺最直接、最可見的原因,但是絕不充分。

K擁有著自己的過去,被自己的過去所影響,K常說「精進」一詞,即為道而犧牲一切,他本就有著自己的信仰,當他對小姐產生愛意的時候,他的第一個信仰動搖了,也是因為這個信仰,使他慢了「先生」一步。記得他從養父那裡離開之後,已然對世間心灰意冷,在得知先生搶先對小姐表達心意之後,覺得世界上最後一個能吐露心聲的人也背叛了自己,最終感到由衷的孤獨和寂寞,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自殺了。(K是深愛小姐的,在自殺前寫的信里,也完全沒有提及小姐以及先生對小姐的表白,讓世人對其自殺的猜想僅僅停留在其悲哀的過去,這樣,小姐就可以和先生擁有幸福的生活,或者說,本以為他們可以擁有幸福的生活。)


再說先生。

先生也擁有著悲哀的過去,被自己敬重的叔父奪走了父親的大部分遺產之後,對世人都充滿了一種不信任的情緒,並將對叔父的恨轉移到了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上。而當他自己也因為對愛的渴望而「算計」K,導致其自殺時,先生突然發現自己也成為了自己過去最討厭的人,成為了利己主義者。他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開始變得厭世,而K的陰影也始終伴隨著他,更加令先生感到愧疚與痛苦。最終這種情緒在明治天皇駕崩和乃木大將軍自殺的時候達到了巔峰。信中有:

我在想,對於這樣的人,是活三十五年痛苦呢,還是插刀入腹的那一瞬間痛苦呢?
此後過了兩三天,我終於決心自殺。正如我不清楚乃木的死因你恐怕也難以理解我自殺的緣由。果真如此,那是時勢推移造成的人之差別所致,自是奈何不得。也可能說是人之性格差別更為貼切。

這本書強調了人的過去,強調了人的過去對人本身產生的影響,所以也可以說,正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過去,才導致了這般結局。

最後

引用書中一句話作為結尾:

本應該早些死的,卻不知為何活到今天。


「本應該早些死的,卻不知為何活到今天。」


如果我是先生,我也會選擇自殺,因為在負罪感里活著遠比死了痛苦得多


讀完 心 以後,談談對K的看法: K從小就信奉著他的教義,為了道義可以犧牲一切。後來,加上K的厭世心情,可以說,在這個時候,道義信條支撐著他活在世上。
遇到小姐,讓K或許感受到了人生的光亮點。但後來,K在我不善意的提醒下,清楚的知道了,他所堅持的道義,和對小姐的喜歡是衝突的。這時候的K,並不真正的知道該怎麼處理這衝突。在了解了我和小姐訂婚的事情以後,讓K感覺到了人生的光亮點的消失。還有被我這個最好的朋友隱瞞,讓厭世的心情更加強烈了。再加上之前不堅定的道義接踵而來,導致了K崩潰。在這期間,深深地體會了到,生活在人世間所帶來的痛苦,和自己視為生命的道義,帶給自己的矛盾,最好朋友的背叛。這些狠狠地折磨著他那脆弱而又敏感的神經。所以除了自殺解脫,K別無選擇。


老師的自殺是對自己做過事情的愧疚,而k就有點複雜,第一他喜歡小姐,但是覺得配不上小姐自卑,之後得不到愛情,對自己有點否定,還是自卑,對比自己和好友先生,還是自卑,在他心中還是覺得給好友NTR有愧疚,但是終究還是對自己和這個世界不和,而絕望才自殺的……


我覺得我看書的時候真感覺不大,但是當我看了一遍青之文學出改的【心】的動漫之後再看書的時候就有完全不一樣的解讀。

青之文學遵從了書中的描寫從先生角度去寫了這件事。但同時為了引起讀者和觀眾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便從K的角度也講述了這個故事。就會發現當兩個人描述同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是很主觀的。

於是就變得很有趣了。
再看書的時候雖然會覺得我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了解這件事,但總的來講還是先生直觀的感受。所以事情真實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剛剛讀完此書 腦中仍然存著餘溫 一直翻滾著 第一次在知乎上答題
記得先生對愛情的看法是崇高的高尚的 迫於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他們的內心多半都是含蓄很少表達出來的,特別是當K將深藏在內心很久的心事告訴了 先生 以後,我們無法想像他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氣,下了多大的決心去諮詢我的意見 K之於我的那份信任與堅定成了我欺騙K的契機。我欺騙了他。在我看來他們兩個興趣相投,又因我的疑心很重經常帶著偏見去打量觀察任何人,總的來說。迫使K間接性自殺的也有當時我的叔叔對我的影響,前面介紹了作者本來的性格與被欺騙過後的反差。這裡為作者後面深深的感覺自己也是個欺騙者埋下伏筆。而K的自殺又多半是由我的欺騙與K內心知道真相之後無比的孤獨促成的。記得裡面有句話。 本應該早些死,卻不知為何活到今天。這句話裡面滲透著許許多多的絕望。在K以為我是懂他的卻在一件事情之後一下子看清了所有發現根本內心無所寄託。這種深深的孤獨感。促使了K自殺。

寫的有點亂。這些是目前理解。歡迎一起補充一起探討呀。?*。 (ˊωˋ*) ?*


推薦閱讀:

TAG:自殺 | 明治維新 | 個人主義 | 日本小說 | 夏目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