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痴怎麼治,有什麼方法可以鍛煉方向感?
本人有方向感超好的父母,但和他們激烈討論多次之後,我仍然無法理解東南西北。勉強可以按地圖加GPS理出一條路線來,但轉過兩三個彎之後就全暈了,到最後連坐公交回去是哪個方向都要糾結半天。偏偏路痴還喜歡出去亂撞,自己暈也就算了,還幾次把別人搞暈。我一定要找到一種方法把方向感給鍛鍊出來!
自我感覺方向感並不算很好,但是小時候我從父親書櫃里看到一本小冊子《祝你永不迷向》,從此奠定了我用絕對方位東南西北來構建方向感的好習慣。
很多沒什麼方向感的人判別方向都是使用」前後左右「來比較建築、路口、標示物的相對方位,極少對東南西北有感覺。當路線變得複雜,或者到不那麼熟悉的地方後,立馬就暈了。
其實我覺得恰恰只有方向感特別好的人才合適用相對方位去記憶位置信息。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方向感好意味著」空間表象能力「更強。他們對於某個地點的位置概念,在腦子裡就是一連串的位置描述,不僅」寄存器「容量強大,而且幾乎是瞬間就能利用想像力復原。
對於方向感本來就不好的人,我建議從練習使用東南西北參照系開始。
之所以我沒有說從」識別東南西北「開始,是因為日常情況下有太多方式可以知道絕對方向,例如太陽東升西落正午在頭頂偏南(針對我國大部分地區),大多數住宅陽台朝南,路牌上一般也會標示東西南北,再不濟還有手機嘛。
作為參照系的意思是,養成用東南西北去識別位置的習慣,特別是最關鍵的位置信息,要映射到絕對方位上去。
但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一定要熟練運用的。
我出差每到一個陌生地方,一定先看一眼城市的地圖全景。比如巴黎,我在Google Map上看了一眼,找了幾個地點出來,我腦子裡馬上構建了這樣一幅印象。
1. 巴黎有好幾個圈,中間那個圈是中心城區,機場在北邊;
2. 塞納河大致東西走向,香榭麗舍大街在河的北邊,也是東西走向,西北、東南略微傾斜;
3. 著名的鐵塔在河南較西的位置,凱旋門在鐵塔的北方,大街的西頭;
4. 住的酒店在凱旋門的西偏南方位不遠。
建立這樣大致方向的概念之後,每當要去一個地方,我都會從地圖上看下它在這個參照系裡的什麼位置,慢慢豐富這個參照系。就這樣,到巴黎的第二天晚上,我就敢在聖母院附近租一輛自行車慢悠悠地騎回酒店了;反正大致方向不錯,也不需要太擔心自己騎冤枉路。
另外一種情況是跟著GPS去一個地方,拐來拐去人就暈了,回程或者下次去的時候還是很暈。
之所以我說自己方向感不太好是指這種情況下我也經常暈菜。
我處理這種情況的習慣和上面一個朋友提到的類似,事前或者事後(復盤)打開Google地圖:
- 找出幾個關鍵地標看明白他們之間的相互方位,例如目的地是在東北方向,不過下高速後又往東南方向開了大概10km;
- 找出主幹道:我剛才大部分時間是在N1高速上,大方向是由南向北;然後在M30出口下;
- 下高速後我一共拐了幾次,在腦子裡再回憶一下對應的參照物,比如第一次看到KFC往左拐(變成向北方向),第二次是一個沒有紅綠燈的路口右拐(現在是往東)。。。。
總之目的還是把關鍵信息對應到一個參照系當中去,成為腦子裡的活地圖,方向感的無力感就會減輕很多。
都是個人的習慣,像前面有人說,專業測繪理論肯定會有更精彩的描述
又: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較為偏激地認同一個說法,「沒有方向感不是個生理問題,主要是心理上不夠重視方向感這件事」。
後來見識了各種沒方向感的人,以及方向感比我還好太多的人,才終於認可「方向感」確實和生理/天賦有很大關係。於是我在並沒有查閱什麼文獻的情況下提出了方向感和 「視空間表象能力(Visual-spatial Imagery Ability)」有關。
表象能力通俗地講,就是某事物並不在你眼前,但是你可以在頭腦里想像出來它的各種形象。例如視覺表象(想像物品的外形、質地、色彩搭配效果,細節越豐富複雜這方面表象能力越強,適合從事繪畫、設計工作);聽覺表象(音樂的音調、節奏、不同樂器的搭配);味覺表象(食材經過怎麼處理搭配大概會有什麼味道);運動覺表象(用這個方式出手,球會被我擊出什麼效果);空間表象(物體的相對位置,空間結構變化)。可以說以上某一方面的表象能力很強都足以為我們在某一職業領域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兒童表象能力的評測和訓練現在也受到較多關注。
寫到這裡想到,大家可以問問身邊做建築設計的朋友,按照我上面的猜測,只要不是太水的建築設計師,方向感應該都不會差吧?如果有反例還請告知。
我覺得是訓練圖像記憶法,看地圖,謹記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然後把地圖映射到實際路況上去。
特別是走過以後馬上復盤一次,就是對照地圖回憶一次自己走過的路,多進行幾次就好了。
去一個新地方,可以先查查整個路程的主要道路,而且盡量走大路,對整個區域形成整體的印象以後就可以開始探索新的小路或『抄近路』了。
PS,我是南方人,以前是沒分東南西北的習慣,但是我愛地理,喜歡看地圖,按我自己摸索的方法多做幾次就好了。我是一個男生,由於特殊原因,兩年內走遍了全國所有大城市。每次獨自一人到達一個陌生的城市,認路是第一步。
現在科技很發達,手機地圖基本所有智能機都有。到達一個新城市,首先我得看地圖,確定從火車站到駐地的地鐵線路,入住後,我會在幾天內,休息之餘將所有地鐵線路坐一遍(不一定從頭到尾),像北京上海這種地方,兩天之內我就能記住所有地鐵線路的走向和主要換乘站,以地鐵網為骨架開始構建頭腦中城市的結構。
我說一下路痴和活地圖的本質區別。
路痴的路線中只有若干個點(比如哪有商場哪有飯店)或者是路線(一維結構),比如說你知道你家到你單位的路線和你家到你丈母娘家的路線,但如果從你單位到你丈母娘家,你可能就要將兩個路線連起來,也許會繞一大圈(只是舉個例子)。
而真正活地圖頭腦中的路線是網狀結構(二維結構),所有的馬路就像地圖一樣印在腦海里,從哪到哪就是兩點之間的最近路,不會繞遠。
如何構建頭腦中的網狀結構呢?
首先強調一點,如果你乘車時總是玩手機,或者是一直跟人聊天,不觀察沿途街景,那你永遠不可能成為活地圖。
如果你生活的城市有地鐵網路(一條兩條不算),那麼你腦中要有一張地鐵圖(必須正南正北),並記住每條線路的大致走向和主要車站(尤其是換乘站),你可以以地鐵網為骨架逐漸填充網路。
而剩下的細節是靠積累,每次出行要記住途徑的路線等信息,並注意觀察街景,實時在地圖上確定自己的位置,只要你用心肯定能熟悉這次出行的路線。
時間長了,你去過的地方就能織成一張網了。每次到一個地方,你會自然地把當地地圖從腦海中調取出來。一點要切記,就是在頭腦中形成的網一定是正南正北的,必須帶方向,這是非常有用的!
簡單說下城市的方向判別吧
第一熟知兩三條主幹道,兩條東西主幹道 一條南北主幹道,看公交站牌的時候注意這些主幹道的名字。熟知兩三個地標性建築 如果這些地標性建築和主幹道有關歐那就更好了
第二,確定東南西北,太陽可確定東西南三個方向,早晨東 下午西 中午南邊。老式居民樓,陽台在南邊,城市有河流的話,有格外泥沙淤積的一側是東方,樹葉濃密的一邊是南方,晚上北斗星對準的是北方。
第三熟悉城市公交系統,公交車和地鐵,實在不行招手萬能的taxi
第四,再牛逼的人初到城市也不行,如果能騎自行車多走即便 效果顯著。
至於野外方向辨別,我也沒有太多實戰經驗,有月亮的話 可以根據月相在晚上不同的時刻辨別東西,可根據星座辨別南北,河流沖刷河床,樹葉濃密程度。
我都是出門抓個人問的,一路走下去,多問幾個人,很快找到目的地,目前為止我都這樣做,我也是路痴,就醬。。。
這個問題本來我是不敢硬答的,因為自己之前不是一個方向感很強的人,但是現在,已經可以基本做到,去任意一個地方,都可以原路返回,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還能找到捷徑回去。
在講方法之前,想簡單介紹自己之前方向感有多差。
有多差呢?大概就是很簡單的路走過了就忘;去旅遊景點,明明原來走過的路,再來的時候只記得有這個地方,路卻基本不記得,而事實上,我的記憶力卻不是很差,不知道為什麼記憶路線的能力這麼差,所以當初還在知乎上提問了一個類似問題。
接下來步入正題。
首先請題主相信,人類生存所需要的所有基本技能,是一定都可以通過訓練習得的,這也是我一直比較堅定的信念。
如何記憶走過的路?
方法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標誌性建築。但記憶的方法很講究。
如果你只是記得你來的時候經過了這個地方,我覺得還遠遠不夠,最好記住這個標誌性建築在你路過時與你的絕對方位,然後通過離奇的想像力把它記下來(我一直覺得,記憶力可以差一些,但是想像力一定要好,想像力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記憶力的不足)。
舉個例子,比如我走過某條路時,左邊一座房子上爬滿了爬山虎,我會想像從左邊有一條條綠藤蔓延過來,把你盤住,此時一群老虎張牙舞爪地盯著你。有了這樣離奇的想像,估計十天後你再次路過這個地方,你肯定還對著長滿爬山虎的房子記憶猶新,因為你對它的記憶不僅僅是絕對的方位記憶,還是動態、心理的記憶(說到這裡,可以查查右腦記憶,記憶,就是要把所需記憶的東西動起來)。
有了方法一,基本上對於不怎麼複雜且有標誌性建築的路,你原路返回應該是沒問題了,而且這種方法基本上不需要你怎麼練,無非就是稍微動動腦子,想像一下。
方法二:在腦海中描繪路線。
我曾經想過,以出發點作為原點,然後以出發時臉朝的方向為y軸縱軸正方向,張開雙手的方向為x軸,然後把在腦海中在這條坐標軸上描繪自己走過的路線,後來發現這種方法實在太複雜,因為作為一個普通人,除非你刻意通過房子朝向或其他方法判斷東南西北,否則你是無法一下子感覺出東南西北的,所以我換了一種方法。
在腦海中描繪路線,你只要把走過的路在腦海中畫出來就可以。
比如像這樣,我從A出發到B,只要在腦海中描繪出走過的路的大概樣子,這樣,到了B點之後,就算我忘記了來時的路,我也能夠記得A點在B點的大概方向(往左下方走),這樣,我就可以通過大方向找到A。而且,通過這種方法,閑的時候,去陌生地方,我會故意不從原路返回,僅僅根據大方向,找一條新路回去,屢試不爽。
我覺得第二種方法更多地體現了一種將實體道路抽象化為虛的路線的能力,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覺得困難,我覺得這種方法對我來說很適用,因為我基本上可以自然而然地將路印在腦海中,就算我在走路的時候低頭聽歌,不看周圍的風景,也能做到;而當感覺道路七彎八繞的時候,停下來回顧一下走過的路線,也能記起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方法二比方法一要高大上很多。當然,去陌生城市旅遊的時候,我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太任性,稍微記憶一下標誌性建築,這樣,就算腦子短路,找回原路,還是妥妥的。
掌握了這樣一項技能之後,發現之前的自己怎麼能是一個路痴==。記憶路線明明很簡單好不好::&>_&<::
百度地圖
戒掉你們那該死的矯情,戒掉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嘗試全部用東南西北代替,熟練後再前前後後左??右右。先絕對再相對。再說一遍,別地圖還沒看幾分鐘就矯情發作:我看不懂,我是路痴,麻煩你耐著性子先慢慢看一下,OK?
我是西安人,西安的街道90%都是直的,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街道占絕大多數,因此從小就養成了強烈的絕對方向感,自己走在某條街上就想像著置身於地圖的某個位置,就好像直角坐標系的某個坐標似的。這帶來的好處就是腦中內置GPS,也正是因為此我經常外出轉悠考察路線,這就使得方向感越來越得到鞏固。
實際上生活在這座城市對人來講是天生的優勢,使得我從來不用前後左右來說話,而用東西南北。比如滴滴打車或Uber打車時,司機先會問在哪裡,我會用準確無誤的方位告訴他,比如A路和B路十字路口的東北角等等。有些時候司機也不熟悉路我會在電話里說明白應該走的路線。
但是這一招在青島卻失效了,青島人心中貌似沒有所謂的東西南北。記得在青島旅遊時,當想問一個大學的校門口朝哪個方向開時,對方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究其原因就是青島的道路受地形影響大,彎路和不正的路佔大多數。儘管如此,我還是努力用手機導航在短短一周的旅途中建立了心中的直角坐標系,把青島的道路變化方式基本弄明白了。
我想說的是,不要使用前後左右這種相對概念,請務必使用東西南北,當我們走路的時候,請務必養成明確走路方向的概念,斜路請使用正交平行四邊形分解法。不熟的路第一次可以依靠導航,第二次請務必自己走。
大多數路痴其實是希望有人能告訴他方向的。比如找不到某地,你如果說下面的話只會救個急:「順著這條路一直走,在第二個十字路口往右拐,直走遇到第一個路口往左拐一點就看到了。」陌生人和朋友著急問路這麼說是最好的。如果是朋友不太急著問路,不妨這麼說:「你看這地方在咱的東南角。這路一直往前走是向東,第二個路口朝右拐也就是向南了,然後直走到第一個路口左拐,這樣你又面向東了。」因為路痴而苦惱的人不妨有意在公交出租上思考一下自己面對的方向。不要怕思考,這對自己有利。
這麼多年我都是靠左拐、右拐,直走,後退來辨別方向的。
同為路痴,無法辨清東南西北,我的辦法是:隨時隨地找人問路!
開啟上帝視角
你們為什麼都飛躍上空記方向的?房子那麼高,小巷子那麼多,在小巷子里轉了兩圈已經不知道方向了,記住的有特點的建築物離得遠也看不到,哪還能知道方向在哪啊?特別是車庫裡,方向感好的知道往哪走,可是完全不知道上面的方向在哪呀有木有?
導盲犬
我是屬於進了店再出店就忘記自己從那邊來了的人,出門遠行靠高德地圖GPS+問路,當然還是常常走冤枉路。
我對米數都沒概念,我不知道500米左轉的500米到底是多遠…痛苦…
本人路痴一枚,我不知道題主的狀況是怎樣的,但是對於我來說,我只有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會呈現路痴狀態。比如說在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上海,我常常迷路,因為我知道就算迷路了,打個車,問個人,多走幾步看到地鐵站,我總能回家的。只是浪費點時間多走些路罷了。因為我放下了戒備而且有很多備選方案,我才會不注意看路也不去記路,更不會時時刻刻去辨別方向觀察周圍,所以特別容易迷路。
但是當我出去旅行,特別是陌生的語言不通的地方,我很少迷路,因為我會提前看地圖查好線路,走路時刻都會觀察周圍,並記住自己走過的路,生怕走丟了。人處於緊張的狀態就不怎麼會迷路了。
其實我覺得迷糊的題主可能也只是比較有安全感不怎麼去注意周圍才會迷路的吧!
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
邊走邊吐槽。
1.找一個有方向感的人一起走
2.問路,我幾乎是每走一條街問一次路,效果很好。
3.打的,並記下或者拍下途中經過的標誌性建築,然後再嘗試自己走一走。
推薦閱讀:
※骨子裡的孤獨患者如何維繫友情?
※西班牙有哪5個地方最值得去?
※世界各大郵輪公司的特點是什麼?有什麼推薦的航線?
※第一次去動物園,怎麼做才不會被看出是第一次去呢?
※你見過最震撼的自然現象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