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語文老師要求多看名著,不讓看網路小說?

像《誅仙》、《鬼吹燈》、《盜墓筆記》之類的網路小說很火,老師為什麼不讓看?是怕上癮還是文采不好?這類小說和《西遊記》、《水滸傳》等名著有多少差距?


長身體的時候,哪家父母天天給孩子速食麵吃。


作為一個常年讀網路小說的書蟲告訴你。
網路小說中很多,或者說大部分是逆襲金手指,大部分的作者世界觀和價值觀是扭曲的,他們是困於現實生活中的無力,所以對於他們而言,小說這一載體既是發泄又是賺錢的工具。

我是說很大一部分,是不講求合理性,只要爽,爽是什麼,是打臉。
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我可以我是有金手指,人很容易因為現實的不滿而沉迷小說,因為他們沒有辦法面對現實社會,於是他們選擇了把自己想像成主角。
很爽,爽完之後呢?
而且網路小說這一載體,每天要寫,很少能夠改稿,所以修辭文筆,大部分是不合格的,你常常讀肯定是比不上經過時間驗證的名著。

說白了,網路小說大部分的作者是為了讓你訂閱,他會戳爽點,一直戳,為了讓你付錢。

大部分的寫手,沒什麼想法,甚至連一個正確對待世界的世界觀都沒有。

每天都只是指望有貴人有好運,哪裡有那麼簡單。
和現實社會差太多了。

真正的世界不存在那裡。
所以很多小孩很容易以為那就是現實,這才是最可怕的。


因為會影響語感的形成。

中學時期是非常重要的語感形成階段,如果不是非常有天分,非常容易被網路小說的遣詞造句方式帶偏。

絕大部分的網路小說,用詞以「貧瘠」來形容絲毫不為過,造句形式也單一,語法錯漏百出,邏輯混亂不堪。

以這種閱讀質量培養出的語言感知力和文字敏感度,很難登得上檯面。誇張地說,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甚至於有可能無法做到準確地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他們不論辭彙量還是句法都過於簡陋單一,巧婦尚且難為無米之炊,便是智如諸葛,一旦無詞可用,也只得徒呼奈何。


我僅僅拿我自己來做例子,我看《幽夢影》《小窗幽記》時期的語感水準較之我看《鬼吹燈》《誅仙》時期的語感高出許多。

託了還算不錯的語感的福,我在絲毫不懂漢語語法規則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做到迅速找出漢語句子中的錯誤。即使我不知道它究竟犯了何種忌諱,我也可以在三至五秒內將它改成正確的表達形式,前提是它沒有錯得太離譜。

我至今為止沒有接觸過完整的漢語語法規則,但這不影響我給人改文章找疏漏,並且做得並不比漢語言專業出身的人差勁。

當下我看書看得太少太雜,寫的東西已近於不忍入目了,但托年少時期閱讀打下的底子,漢語水準仍舊比普通人強些。可見中學時期的閱讀質量,實在十分重要。

另外,長期閱讀網路小說會讓人喪失對悲劇的審美能力,還會對人造成思維方式固化,知識儲備量不足等影響,在此不一一贅述。


我也給學生提過這樣的要求:每周允許一定的閱讀時間,甚至可能提供課堂時間來閱讀;但是禁止看漫畫、網路小說、言情雜誌。其他的隨意。漫畫是因為文字太少;而網路小說和言情雜誌上的作品,大多數太過於粗製濫造,對於提升語文素養並無太多裨益。小說的三個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在大多數網路小說中都是扭曲的。作者為了滿足讀者的幻想,會讓角色做出違背本性的事情(俗稱人設崩壞)。為了能讓文章長一點得到更多的收入,會有意拖沓甚至一再重複情節。從故事的大環境或者說價值觀來說,也很讓人不能恭維。

舉個例子,很多年前有一部挺出名的種田文(為了避免書迷感到不適,這裡隱去名字),寫一個姑娘穿越到清朝,不爭名不奪利,不批判封建制度,睿智又和睦地度過了一生。同時,書中還有個姑娘也是穿越過去的,盜用古詩詞、吸引阿哥、拒絕男人三妻四妾、虛榮心強幾次險些暴露身份。最後那個睿智的姑娘得到了一個專一的男人當老公,而那個虛榮心強、佔有慾也強的姑娘因為種種原因被活活氣死了。在文中,睿智的姑娘是正面例子,虛榮心強的姑娘是個被譏誚的反面人物。我想沒準兒今天還有很多類似的故事在網路上批量生產。但事實上,這個故事品格非常低下,宣揚犬儒的世故人情價值觀並為之洋洋自得。它似乎在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只要謹小慎微,忘記自己本來的樣子(在文中體現為現代人身份的穿越女)就可以成功被世界接納。但事實上,女主角最終得到的獎賞也不過是作者開的金手指,賜給了她一個專一的老公而已。而她在現代社會所受的教育、她的眼界、追求、掙扎、趣味……基本上很少表現。
想一想,很多同學別說穿越了,哪怕是考上大學去了陌生的城市還要難受一番呢。而另外一些同學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甚至有可能因為適應不了環境而變得抑鬱。

我這麼說,不代表這本書寫得不好。它算是寫得相對優秀的一本了,否則這麼多年我早就記不起來了。

此外,當一部小說需要用字數去掙錢的時候,你就不能要求它在語言上表現出太高的美感了。哪怕作者本身事實上很有水平。很多網路小說動輒幾百上千萬字,不斷往裡面注水。每千字的信息含量非常之低。這樣有個好處,就是看著不費勁兒。但是很多看這類小說的學生自己也染上了這壞毛病,寫起作文來輕易停不下來,通篇都是口水話。並且,由於看習慣了這種幾千字都沒說多少事兒的文字,再看信息含量大的文字,腦子就轉不過來。舉個例子吧,很多同學看科技類說明文就犯困,看哲思類文字就心浮氣躁,看一篇小說長時間沒進入精彩畫面就沒耐性。至於文字本身的美、人性之美、場景營造的恢弘大氣之類的,更是只能用最直白最粗淺(同時也是同學們覺得最具文采有氣勢的那幾個詞兒)來描寫,才能讓他們感覺到一點點。這樣,別說對於語文成績的提高沒好處,對於自身藝術修養的提高也不會起到什麼作用。

我對我的學生說,我知道,你們即使一直看現在喜歡的這些小說,語文水平也不會有什麼大幅度的下降。但你將永遠只能是現在的這個你,不可能有什麼質的飛躍。你希望以後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麼你就應該去看那些你目前看可能有點難度的書,和偉大的頭腦、偉大的智慧對話。看一部超過自己目前水平的書自然是困難的,也沒什麼成就感。畢竟,人家一個小時一本書,你一個月也未必能看完一本。但一旦看完,你就不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因為原來的你不會這樣做。

需要補充的是,網路小說里的確也有很多優秀作品。但相比較而言,還是太少,而且未必是學生們的第一選擇。說句可能會被撕的話,題主提到的三部小說《誅仙》《鬼吹燈》《盜墓筆記》里,《誅仙》和《盜墓筆記》似乎喜歡的人更多一些。然而要說文筆和講故事的功底,還是天下霸唱《鬼吹燈》更好更紮實。

以後網路中會不會出現足以和傳統經典媲美的優秀文學。我覺得肯定會。即使現在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不過就目前而言,能讓老師放心推薦給學生的網路作品,還是太少。

===========================補充================================
好像很多朋友誤會了我的意思。
我不是說不準學生看那些小說,而是不准他們在學習時間看那些小說。他們的暑假啊雙休日啊什麼的都是隨意的,只是不能帶到學校來。
此外,在講解一些經典名著小說和角色的時候,會順便拿一些網文做反面例子。僅此而已。
簡單說,作為一個老師,我的原則是盡量引導和熏陶,表明立場,但是不強迫。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時有這樣一段:

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就是這樣的道理,學生還不能夠自主地鑒賞和分辨文學作品的好壞,「見了淺近的就愛」,一旦沉迷於網文,日後再難以體悟真正的出色作品。

這之後黛玉又說:

「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閱讀也是如此,讀了經典作品打底,才能知道好壞,有所進益。自然,老師並不能強迫每一個人做到這一點,也並非人人都「聰明伶俐」,僅僅作為引導罷了。


剛剛在看督公發的關於對聯的回答,轉頭就被督公點贊了,誠惶誠恐,我是督公的鐵杆粉。
非常抱歉這個回答我不能取匿,有一些我的學生在知乎關注我。我玩知乎主要是學習和關注一些自己興趣所在的話題,很少答和本專業相關的題。有些事實際是這樣,有些話可以私下說,但如果作為教師公開說,始終還是不好,望大家理解,感謝垂注!

——————————————原答案分割線——————————————————

我是師範院校中文系教師,我所教的學生多數從事或在畢業後即將從事語文教師這個行業。我在課堂上和學生多次談論過這個問題。關於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多看名著少看網路小說這個問題,其它高票答主已經談的很多了,語感養成、審美培養、知識積累,以及網路小說目前的一些先天不足的情況,這是別人談論過,都很對,但這裡不贅述。這裡我提供一個讓大家掃興的回答:語文老師在很多時候宣稱學生應該多看名著少看網路小說的根本原因是,這只是一種底氣不足的政治正確罷了。

我國的語文教育被批判了很多年,以往大家說了很多原因,但我認為語文教育最大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很糟糕,這是我作為從業者的最大感受。
舉例來說,語文教師教學生古典詩詞,教這樣美那樣美,但是絕大多數人甚至連古詩和近體詩都分不清楚,平仄對仗基本上一問三不知。我說絕大多數是有根據的,而且算是客氣的,實際情況是基本上都不懂行。不只是我自己教的學生,我參加過三次省教廳組織的高中語文教師業務培訓,任指導老師和班主任,我指導的學生大多數年齡比我大,但連寫個對聯都寫得亂七八糟完全不上道(對聯是近體詩的基本功),最後我沒辦法只好呵呵說,字數是對的。這些知識很難嗎?顯然不是,稍加留心只要半年就可以熟練掌握。這只是他們在讀書、積累過程中從來沒有用過心罷了。他們在教授古詩文的時候除了說點連自己都說不服的意象啊、愛國主義情操啊來矇事,就再也沒有別的東西了。
現在流行中小學搞國學教育,有一次我在課堂上問學生,你們工作以後喜歡教國學嗎,學生說喜歡,我說你們搞過嗎,學生說參加了好多實踐活動,個個說起來都很激動。我說好,你們把手機放下,能夠把天干地支一共二十二個字按照順序寫下來的,到黑板上來寫。結果,全班六十多個人沒有一個人能寫出來。我說你們這個狀態去教別人國學,自己有沒有感到一絲慚愧。
再說一個例子,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台》是中學常教的一個篇目。有一次學生試講的時候講了,講的無非是些教參上的大路貨的內容。我聽完以後問了一個問題,我說這個小說開頭的第一句「某些外省的城區……」,外省在法國是指什麼?為什麼這個故事發生在外省?學生被問傻了。我說在法國人心裡,除了世界的中心巴黎以外就是外省,這個故事如果你不能了解它的地域背景和時代背景,是根本無法解讀出它的真實含義的。比如說你根本不能理解歐也妮那個來自巴黎的浪蕩子堂哥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說白了,所謂名著,在多數師範院校中文系學生(我不排除有個別用心的學生,但目前我沒遇到過——抱歉這裡我修改一下,目前我只遇到過兩個女生的專業能力作為本科生可以過關。一個有家學。一個特別努力)的閱讀中只不過是葉公好龍的匆匆掃過,甚至只是掃過書名而已。曾經的師範院校中文系學生,現在的語文老師,自身的知識儲備相當薄弱,但為了維護自身的尊嚴,不得不擺出一副教訓人的架子。
你以為他們實際上都讀名著?別開玩笑了,他們追無腦網劇和網路小說不比未成年的學生少。我和他們交流,名著是談不下去的,網路小說說起來倒是門清,什麼種田文、小白文,很多我都沒聽說過。有幾次我想順勢引導給他們講點實在的東西,翻了一下《鬼吹燈》和《誅仙》,順帶就給他們講了講戰國晚期到漢代的陰陽五行之學和《道藏》中的一些相關內容(因和我的研究領域略有交集,我自己也是略知皮毛而已),他們聽得都很起勁,但你讓他們自己讀一點古籍呢?他們會說文言文太難,看不懂。中文系的學生說文言文太難,這是很荒謬的事情。我讀書的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以前八十年代中文系的基本專業要求是,本科畢業能讀白文的《史記》,研究生畢業能讀白文的《春秋》,今天的中學語文老師拍拍胸口問一下自己,有幾個能讀白文《史記》。小說就更不用說了,我不相信對世界史知識儲備幾乎為空白(我曾在課堂問過學生,英法美德四個國家建立的先後順序,很令人震驚地沒有人答對)的人能對巴爾扎克、馬爾克斯的作品能有什麼真知灼見。

我一直深信,作為教師最基本的職業操守,就是會什麼,教什麼。自己不會,又要端架子教訓別人,這是很可恥的。這些師範生工作後為什麼不給學生講網路小說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怕學生知道自己原來和未成年人一樣淺薄。
「為什麼語文老師要求多看名著,不讓看網路小說?」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因為他們之中有很多是可恥的人。


——————————————補充分割線——————————————————
補充內容太多了,我還是放在後面好了

1、感謝大家對這個回答的關注。我想這和督公點贊了一下是有很大關係,本來我沒想到那麼多人會看,所以一開始說得也比較隨性。請不要問我的id,我寫這個東西不是為了集贊博名,我的id關注數和被關注數都很少,問答都是和本專業相隔很遠的東西,沒什麼意思。
2、本人從教於二本A類師範院校,評論中有答友問我說的情況是否普遍,我說不上來,六大部屬師範院校的中文系的本科生我接觸得不多,可能會好一些。但因為我自己工作的原因,我接觸一線語文教師這個群體比較多,這個群體的專業素養和我在原答案中描述的情況基本是吻合的。也有答友問我在什麼地方,我只能說我在某個省會城市。
3、英法美德的排序問題,我是在提到巴爾扎克的小說的時候順帶檢驗一下學生的歷史知識,我當時對學生的要求是,關於各國建國標準有爭議的地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說,但是要說明理由並排序。我說沒人答出的情況是,英國和德國的建立沒有人知道一個哪怕是有爭議的時間節點。
4、關於八十年代中文系本科畢業能讀白文《史記》的問題。首先,八十年代和現在不一樣,網路沒有普及,書籍也很少,全社會的受教育程度相比現在要低得多,這在當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第二,「能讀」這個說法可深可淺,隨便讀讀故事和深入閱讀是兩回事。答主本人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就是《史記》,發表過三篇C刊論文,研讀十餘年,至今覺得白文有些地方費解,需要依靠歷代注家和評點家的啟發。所以評論中有些答友談到自己非中文專業也「能讀」,我表示尊重,但同時要指出我們所說的「能讀」的標準可能不大一樣。
5、關於很多我不認識的學生朋友在評論問關於讀書的問題。我每年開課之前都會給大一新生列一份涵蓋文史哲及大人文學科的書單,一百多部,書目的最後我寫了這樣一段話:
本推薦書目中所有書籍均為本人認真研讀之後,結合考慮大一新生接受水平進行推薦,歡迎隨時就推薦書目內容與我溝通交流;自知必有掛一漏萬之處,亦歡迎各屆學生為本書單提出意見、進行增補,使之日漸充盈。讀書之道萬端,然有一大忌,古今四海皆同。所忌者,遇合己之處喜之,遇不合己處厭之棄之。如此,雖圖費精神而必不長進。須知讀書不合己處,正是不可放過處,正是當用力處。晉夏侯泰初云:必迂迴難通,然後已焉,可也。願諸君次第漸進,面壁圖破。
讀書的方法就放在這裡,能體會到多少,就看各人造化了。
這份書單請不要問我私信要,因為這與我的教學相關,不上我的課,要書目去也沒有用。
6、關於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網路小說中學生能不能讀。能讀,當然能讀。我讀中學的時候受影響最大的兩部書,一部是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八卷本,另一部是日本漫畫《幽游白書》(暴露年齡),另外什麼金庸、古龍、日本漫畫、TVB電視劇沒少看,但我從來沒覺得影響過我的語感。網路小說就是大眾文化的一種載體,能聽流行歌曲能看電視劇能看漫畫為什麼不能看網路小說。其實,只要學生問你一句:老師,你說名著讀了有這樣好那樣好,為什麼你讀了(究竟讀沒讀暫且不論)以後也寫不出讓我服氣的文章呢?我不知道這個問題語文老師們怎麼回答。
7、評論里有答友說我的要求太高,精英要求什麼的。我只能說作為教師我對學生的要求,以及我作為家長對於我的子女未來的中學語文老師的要求並不高:具備基本的專業常識,並且能夠講得清楚。窮經皓首這種事我都做不到,我從未要求過學生。好比你教數學要會點微積分,教英語基本的語法時態你自己要清楚,我在原答案里給出的幾個問題在我看來就是屬於這種基礎性的專業知識。
8、也有答友在評論里說我答非所問的。其實沒有。原問題問的是為什麼中學老師做這樣的選擇,但多數回答實際針對的是中學生讀名著有什麼好處,讀網路小說有什麼不好。我認為我才是扣住了題干來回答的。還有好幾位答友問政治正確有什麼不好,為什麼語文老師讀不懂名著就不能推薦名著,我猜也許問這個問題的應該都是語文老師,其實我在評論里認真回答過這個問題,如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另外我想你們請去百度查查一個叫做申紀蘭的中國名人,可能會幫助你們的理解。


我比較認同 @杜嘟嘟回答中的一些觀點,我從IP和人性角度再延伸一下。

分析問題,一定要追根溯源。任何名著寫出來,都是有他的動因的,明白名著和網路小說的產生動因,你就能明白他們的差異,明白他們對人的影響的區別,明白你到底要不要取捨。

首先,語感,文化框架的入門這些,我都認可。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網路小說」。
網路小說不是用來表達自我思維的工具,他是用來盈利用來賺錢的文字,這樣的文字會最大化的,非合理性的利用人性,攻擊你人性中的種種弱點。比如你喜歡刺激的場面,你喜歡變強的代入感,你喜歡復仇的快感,你喜歡在書中看到自己平時無法實現的種種行為等。這也就是為什麼網路小說更容易改編為遊戲的原因——網路小說,是非合理性利用人性弱點的文字。

這樣的文字,會讓你產生很大的依賴感與沉迷。正是因為網路小說非合理性的最大化利用,就會給你帶來其他書本得不到的快樂與爽快。這是正相關的。但你會發現名著很少有這種非合理性的利用人性,因為他們在製作的時候,還是多數考慮到了表達自我思維,而非針對讀者。更不要說他們的文采和文字功底。

這世間大部分事物,其實都是在利用人的弱點,只不過我認為合理性的利用,是無可厚非的。但非合理的利用必然會帶來非合理的刺激。這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害的。 我在這個回答中詳細解釋過合理與非合理,詳細解釋了遊戲是如何利用你的人性弱點的: 有哪些人性弱點經常被別有用心地利用? - 驚雲的回答 - 知乎

先不說網路小說的文採好不好,就上面這一點,就註定學生容易迷上網路小說,在你生命接受性最強,人生未來變化最多變的時候,接觸這些,何嘗不是一種遺憾?

只可惜,很少有老師可以系統的總結網路小說是如何利用人的弱點而讓你沉迷喜歡的,只能一刀切,讓學生不看。其實這樣反倒讓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因此,做一個老師其實要求很高。

這裡稍微總結一下我的思路:

分析任何問題,請一定要一層一層往上挖,而不是停留在某一層的表面去發散開來。知道了一個問題的根源,你才能徹徹底底明白並解決問題。與大家共勉。


P.S.歡迎來公眾號找我。驚雲小屋(jingyunxiaowu),在我的屋子裡有有多年的思維和想法。看我們能一起走多遠。願未來可期。打攪各位。


http://weixin.qq.com/r/RkWAmADEul3FrUT79xB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差別好比似從沙子里淘金和從金庫里搬金磚。單位時間裡,價值獲得的效率的差別。
我不否認沙河裡面有金子,這個金子的純度還可能是極其純的。
也不否認有些技巧或者機器篩選功能很強大,可以極高的提高搜索的效率。
但一個敞著門的金庫不去拿,非要到沙河裡淘,還為此辯護。
是不是傻?
-------------------------------------------------------------------------------------------------------------------------------------------
就像很多回答裡面所提到的,經典名著的最大特點就是經過了多年多代人的篩選。最終被保留下來的內容。這其中會被篩去了很多浮躁的,嘩眾取寵的內容。網路文學現在有的很大的問題就是太多都是在寫一些觀眾想看的內容,而不是一些雖然晦澀,但是極有價值的內容。(我不否認網路上有一些極好的作家,但是篩選的時間成本太大。)而且,即使同一個作者,也有寫得好,寫得糟的內容。
而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其背後都是其優秀的原因的。
除了題主說的四大名著,還有像:《雷雨》《城南舊事》《孔乙己》《阿Q正傳》《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基督山伯爵》《歐也尼葛朗台》《變形記》《老人與海》《史記》《資政通鑒》《林語堂文集》《世說新語》(隨機想到的,有些亂,請見諒了。)等等。
這些書籍讀起來可能一開始並不會太順利,但真的讀懂、讀會、讀透了之後,再回來看網路文學的時候,那就知道尊敬的語文老師到底在說什麼了。

另外,我也補充一點。讀書最好找專業書籍啃,就我的體驗來說:無論是學經濟,心理,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醫療,機械,等等教科書級的書啃起來雖然慢,但相比較很多暢銷書來說,絕對會讓人體驗到一本更比十本強的感受。(PS:最好還是國外的大學的教科書,至少是譯本。國內的教科書……你要是有看到好的記得推薦我。我還是很期待看到的。)


蟹妖。閉關半年,你們的皇帝要出山了。

作為一名從業者,很久以來,發現家長和學生們有著一些相似的疑惑,例如:


孩子該讀什麼書?什麼時間讀書?讀了很多書為什麼沒有用?孩子喜歡讀網路小說/漫畫,為什麼不喜歡讀名著?讀名著有用么?……


關於讀書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家長們關心則亂,往往採用了一些強迫的手段逼著孩子讀書,很多孩子也很痛苦,讀著不開心,更可怕的是讀了發現幾乎完全沒有用處,所以兩方面都焦慮不安。每次看著家長們急迫地讓我推薦書單,抱怨孩子在讀書方面不成器,都有很多想說的話,今天借著這個題目,索性一氣講明白了吧。因為目前主要接觸的是小學以及初中生,所以方向上大抵針對該年齡段的孩子。


一、孩子讀書為什麼沒有用。


讀書,簡單而言有三個層次,關注情節,關注人物,關注思想。


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個普遍規律,幼兒容易對情節、人物產生興趣。比如說情節,很多成年人不能理解兒童的笑點所在,他們往往會因為一個簡單的語句哄堂大笑,比如講宋襄公被敵軍射中了大腿,孩子們一般都很平靜。偶然有一次我想做一個實驗,先故意曲解了「股」的含義,解釋成宋襄公被敵人射中了【屁股】,然後我驚訝地發現,課堂氣氛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一個簡單的辭彙,孩子們笑得前仰後合。


關於人物,比較有趣的是,年齡越小的兒童,對於主人公是人類的故事往往興趣不大,而對於更加蠻荒神秘的鬼怪神話故事、動物為主角的故事有著天生的親和力。孩子在四大名著中,天生對《西遊記》親和力強,原因也恰恰在這裡。


而至於思想,孩子們是不會去主動去思考的,他們僅僅會停留在情節好玩(宋襄公被射中了屁股),人物有趣(豬八戒好吃懶做),而並不能從情節人物中提煉出更高一層的東西。


這便是很多孩子,讀書困難的原因。其實孩子們並不排斥讀書,但是所讀的書必須要滿足【情節好玩】、【人物有趣】。但矛盾在於,考試對他們的要求,卻並不限於此二點。孩子們讀一個好玩的故事,發笑即可,但考試會要求他們思辨。


比如,《大鬧天宮》,孩子們讀完印象往往停留在孫悟空好厲害,我好羨慕孫悟空,玉皇大帝好可笑,但考試可能問的卻是:孫悟空為什麼要大鬧天宮?大鬧天宮反映出孫悟空怎樣的人物形象?大鬧天宮這個故事的主題什麼?

考試對於孩子們的要求,和他們的閱讀能力、心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不貼合,存在一個落差,所以很多時候,讀了么?讀了,考試中用上了么?沒有。然後家長急了,孩子也懊惱,歸結出一個大問題:老師,我們家孩子讀了好多書,但是考試的時候用不上怎麼辦。


我只能回答,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值得為之感到焦慮。隨著年歲的增長,心智水平的提升,自然而然會從情節、人物拔高到對思想的理解,這是生理上的規律。


至於現行的教育體制,拿北京市為例,小學初中的語文走向了面越鋪越廣、角度越來月刁鑽的路子,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揠苗助長,尤其在小學階段,最後不得不演變成了閱讀題強行學套路,名著閱讀讀沒讀過先刷題死記硬背。


但是不樂觀地說,這可以短期內助長,但真正閱讀能力的提升,還是生理說了算。


二、沒有用還讀不讀。


這裡的沒有用,其實很多時候,指的是:眼前沒有用


中國的家長們太急功近利了,但說到根本,這其實也怪不得他們,殘酷的升學制度可能才是背後的原因。我見過太多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暑假已經在輔導機構每天呆一天了,家長也很累,陪著,一天連吃帶喝都在教育機構解決。


升學的事情追著趕著,壓力太大,也由不得不急功近利。但急功近利很多時候,並急不來,最可怕的領域,其實就是讀書。家長們都著急,小升初,除了學校學的基礎知識,還要考一套粗略版的中國文學史,考百八十首古詩背誦默寫,考很多文學名著,考數不清的成語典故……沒抓沒撓,不讀書怎麼行?!讀,一沒時間,二讀了似乎用處也不大。都說讀書萬般好,到了我們家怎麼就成了老大難?


其實,原因很簡單。讀書,不過是量變引發質變。這句簡單的話,就告訴我們,短時期內想收效,那是別想了。讀書必然是要通過大量的積累,投入大量的時間,等到積攢到了一定的量,效果才會凸顯出來。


在這個質變到來之前,一切的焦慮,其實都是對孩子的荼毒。

唐代柳宗元有一名篇,《種樹郭橐駝傳》,說一個擅長種樹的人,別人請教他樹怎麼種得這麼好,橐駝的回答很簡單,順應樹木的天性罷了。他批評了很多種樹的人,太過急躁:

……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重要的幾句,我翻譯過來:但又擔心它太過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經離開了,又回頭去看看。更嚴重的,甚至用指甲劃破樹皮來觀察它是活著還是枯死了,搖晃樹根來看它是否栽結實了。


這和很多家長老師的做法何其相似呢?讓孩子讀書讀了一個月不到,怎麼沒效果呢?你怎麼讀書的?是不是沒好好讀?哎呀讀書一點用都沒用,語文真的沒法學!


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真是千古至理名言。


急功近利,在所難免。但是在語文領域,在讀書這件事上,卻是萬萬急不得的,急也是急不來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文學感受力的提升,很多時候需要年歲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強,焦慮只能帶來一個後果,那就是孩子的讀書興趣逐漸被消磨乾淨了。


所以,「眼下沒用」不代表沒用,播下種子,靜靜等花開就好了,不是么?


三、讀,讀些什麼書。


這就談到了本題。很多語文老師都教學生,讀書要讀文學名著,不要讀網路小說。這個說法對么?我只能說,部分正確。


這個暑假,我總會抽半節課給學生講,讀書,要有選擇,這個選擇不僅僅是有名與否,而是應該考慮【用語是否規範】、【文筆是否優秀】、【是否能引發閱讀興趣】。符合這三點的,網路小說不妨看之,一些對於兒童乏味無趣的名著,也不必強行去讀。

為什麼要有這三個標準,我分別來談談。


第一個,為什麼要用語規範。


我們學習寫作,很重要的一個東西是你的辭彙體系。很簡單,文章由句子構成,句子由辭彙組成,你寫作的時候用哪些辭彙,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而我們的辭彙體系是怎麼構建起來的呢?很簡單,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下意識積累起來的,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積累下來了,但是確實是在積累。很簡單的,在知乎這麼久,蒙很多朋友贊我一句文筆好,我臉皮厚,也覺得我寫東西還不錯。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我寫舊體詩詞,古典文學浸淫頗深,整個辭彙體系和大部分人不太一致,所以寫出來的東西天然和別人不一樣,存在著辨識度。


相似的,我喜歡讀九把刀的朋友,寫出來的東西絕對和我不一樣。這也就決定了,你平時讀什麼書,決定了你將來寫作用什麼辭彙。


對於學生們,這一點尤其重要。在整個現行考試體系內,語文要求使用【規範的書面語】作答,所以規範與否,成為一個很硬的指標。若是平時讀了很多漫畫,寫東西自然使用了漫畫里的辭彙,平時讀帖子多,寫東西帶上網路辭彙,這都是很嚴重的問題。前兩個月,有一個升初一的學生,我發現她答閱讀題,用了大量的網路辭彙,類似:【木有】,深感問題嚴重。


第二,文筆是否優秀。


一樣的道理,我們是如何學會寫東西的?其實是在不斷模仿中逐漸學會的。比辭彙體系更高一級的是句子的架構,你喜歡寫長句子還是短句子?喜歡用什麼樣的語法結構?……這些問題也往往是潛移默化,你平時讀什麼書,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句法會向它靠攏。更有趣的是,甚至連文字的氣質,也會不知不覺受作品影響。


傳說歌德寫《浮士德》,為了將自己的語言調整出莊嚴肅穆的宗教氣質,動筆之前會讀一段時間的《聖經》。道理不過如此。


所以這更加決定了,我們平時一定要讀文筆優秀的作品。網路小說不被推崇的一個原因是,批量化生產,追求速度而不求質量,故事大都模式單一,這樣的作品,往往是談不上文筆優秀的,讀大量的網路小說,無異於餐餐吃速食麵,身體是要吃垮的。當然,如果網路小說的文筆抑或思想性非常優秀,我覺得給學生讀完全沒有問題。

名著,為什麼被推崇,主要原因之一即是文筆一般都非常優秀,是值得取法學習的。更不必說有資格稱之為名著,其作品中包含的深刻思想,也是塑造孩子高貴靈魂所不可或缺的。


第三,是否有趣。


這個很重要,非常重要。


在青少年階段,讀書,我覺得倒是不在於讀得深,而是在於培養讀書的樂趣和習慣。一本有趣的書,可以讓一個人養成一生的讀書習慣;而一本枯燥的書,也可能讓一個人從此對讀書敬而遠之。


不可不分辨的是,名著中有著大量並不適合孩子閱讀的篇章,一則並不符合孩子的心智水平,二則古人、西方人寫的東西有陌生感,盲目逼迫他們讀,很大的後遺症可能就是孩子為了逃避枯燥無味,去選擇一些水平不高但是「好玩有趣」的三流小說。


以上。

(很久不寫了,慢慢找感覺)


瀉藥

當初年輕不懂事,沒聽老師的話,結果一看就看到畢業。
現在人家能拿起堆厚厚的課本說這是我逝去的青春。
我呢?只能指著電視,哎呀,老子當年第一本書就是誅仙啊,哇靠,把我青春拍成這鬼樣子!!!
還有隔壁的盜墓筆記,說你呢!!!!


「這樣才能培養出我們所說的鑒賞力,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養成的。所以我只讓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礎,你就有了用來衡量其它作品的標準,估價不至於過高,而是恰如其分。

  • 引自《歌德談話錄》1824年2月26日(談藝術鑒賞和創作經驗),這裡談的是畫,不過也適用於文學藝術。

閱讀經典作品的目的就在於此,以免你成為一個看過《小時代》後便大呼拍得太好了的人。


通過一些國外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出外國人了解日本文化,要比了解中國文化多,這其中主要歸功於日本漫畫、動漫。

網路小說作為新的流行文化,已經在承擔向國外市場輸出的重任,為我們流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網路小說確實是質量良莠不齊,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粗製濫造,但它畢竟是一種新事物,在茁壯成長的過程中還需要更多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與參與。而正是因為缺乏更多的關注、參與,與及深層次的了解,才導致網路小說文化畸形的今天。

宜疏不宜堵的道理大家都懂,過分的強調「學生不應該閱讀網路小說」,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會造成有些學生純粹為了逆反而逆反,看網路小說只是為了和老師家長對著干。如果老師家長們真心關愛學生,就不應該簡單粗暴的強調「禁止、不準」,而是應該積極去引導他們更好更健康的愛好。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要想讓學生禁止看小說已經幾乎不可能了,有的學生課堂看、吃飯看、睡覺看,作為老師,你根本無從干涉。面對這樣的學生,作為老師的你,是不是一定會認為這個學生有問題?

老師您也許沒有當過「問題學生」,所以不知道當「問題學生」的苦。在這些「問題學生」當中,有多少是因為家庭原因自閉的?又有多少正在遭受家庭暴力或冷暴力的?又有多少正遭受其它學生欺負的?又有多少是因為被老師罵到自卑的?

……

真的不要再甩鍋給網路小說了,是我們的教育不行。

前一陣子有一部日本電影《墊底辣妹》,講述了一個成績很差的女學生通過老師的幫助考上了一所很有名的大學的故事。作為老師的你們,你們捫心自問,有幾個人能做到像電影男主角那樣盡心盡責?

我也當過老師,雖然只是小學老師,但是學校里的辦公室政治、爭權奪利真的讓人看了寒心,各種貪污腐敗的事情更是層出不窮;校長指責老師打罵學生,而自己卻對學生拳打腳踢;百萬巨款建教學樓,最後建起的只是一棟兩層的小洋房,請告訴我,錢去哪兒?在八項規定出台以前,多少校領導拿著公款吃喝嫖賭?在課外培訓盛行的今天,多少老師偷偷在外辦起了輔導班?

何必甩鍋給網路小說、遊戲、漫畫、電視劇呢?

網路小說、遊戲、漫畫、電視劇的初衷根本就不是針對學生好嗎?

就拿網路小說來說,網路小說的出現,一開始只是論壇上有些知識分子抒發情感,寫些故事、文章結交朋友而已。當時最多指望混個出版而已。甚至很多小說幾萬字寫上一年的。當時那些知識分子寫這些東西,是純粹的為了錢嗎?請告訴我。

即使到了現在,網路小說的主要銷售對象也不是學生好嗎?是那些有能力支付的打工者、上班族。無論網路小說也好,網路直播遊戲也好,它主要的作用僅僅只是帶給消費者陪伴與精神慰藉而已。

學生的品德變好或變壞,這個鍋以前遊戲、漫畫、武俠小說不背,現在也別想甩給網路小說。這要老師和家長們多去反思。

語文老師也別認為是網路小說帶壞了學生的語文成績,多想想自己教育方法的問題。

也別硬拉著名著跟網路小說作比較,這就跟拉著你這樣一個普通人跟偉人作比較一個道理,僅僅只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自我精神勝利而已,根本解決不了任何現實問題。

現在的網路小說到底是什麼樣的景象,誰能說得清?問題到底出在哪,誰能說得清?

我也說不清,我只能簡單的列舉一些現象:

1.小說分男女頻了,這是因為市場的需要,因為男生的審美點和女生的審美點不一樣。審美點在網文中叫爽點。男生的爽點偏向於獲得金手指,改變自己苦悶的現狀,不斷升級,最終逆襲,迎娶白富美,成為人生贏家;女生的爽點偏向於自己什麼都不做,嫁一個有錢有勢的好老公,讓好老公把自己所有的夢想都實現。

2.文字白,劇情簡單不費頭腦的故事深受讀者們的喜愛,成為手機端閱讀的主流。有些小白文在手機端一個月銷售幾十萬元,作者能分十數萬。

3.跟風、高仿、洗稿、運營成為老作者的賺錢法寶,最典型的,比如某點的某美食文,一旦運營成功,幾百篇以相似書名的新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而編輯默許這種做法,並從中挑選簽約十數篇。後來事實證明,讀者果然買賬,於是編輯再簽。這樣的事,怪誰?

4.網站高層大戰略是包羅萬象、遍地開花,什麼類型的小說都簽一點,齊頭並進地發展,比如科幻、懸疑推理甚至是現實主義風題材,都是扶持的題材。然並卵,你高層的戰略再好,基層的小編輯為了保持自己的業績,還是一水兒簽小白文,鼓勵小白文,重點推薦小白文。這事兒怪誰?

5.槍手遍地,洗稿成風。前一段時間我的一個朋友就接到某不知名三流明星、模特的代寫請求,一手轉一手,原本打算改編影視的稿子承包給了工作室,雇了一個千字15的槍手代替完成。槍手很滿意,每天水字數。明星對於這件事根本不知道,還在痴心妄想等著完稿拿給編劇改劇本。

現在除了起點中文網還會扶持科幻、軍事、歷史與及現實主義等小眾題材,其它的網站基本不顧這些了,一水兒的推爽文撈錢。我不知道這應該去怪誰,因為說來說去,說到頭,還是因為讀者願意付錢。

當然,我絕對不會說網路小說就是一灘絕望的死水,一點兒生機都沒有。在起點還是有一部分堅持夢想堅持初衷的人還在堅持著,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新秀正在默默改變著糟糕的現狀。


就比如,好電影多看看(個別作家出身的導演的作品可以忽略),總能學到點什麼,陶冶點情操啊,鑒賞力啊什麼的,和別人聊天還能用來吹牛逼。
看到漂亮妹子的時候,你可以想著和她有一個怎樣的故事,像哪一部影片。
誇漂亮妹子的時候,你可以說她像哪一部電影的主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影帝們教你們怎麼把正妹泡白富美啊。

可是,如果是AV呢?
看到漂亮妹子就腦補人家脫光的場景?想著和她有一個怎樣的體位?就像哪一部片?
誇妹子好看,「哎喲,你好像小澤老師啊~」…「妹子,這片子好像你演的啊~」說著打開了xxx.avi…



這樣的話,阿姨保證你永遠是個擼sir~

網路小說和名著的區別大概也是這樣吧。
性和暴力撐起了90%的網路小說,還有10%的網路小說在無止境的撕逼中。
名著卻有很多其他元素,關於人性,關於社會。
偶爾看看網路小說也不是不可以,但大部分時間要讓自己去讀一些名著,去想想為什麼名著可以成為名著。
去想想為什麼隔壁班那個女同學跟了高富帥學霸。
去思考為什麼大部分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別用有限的青春去吃「快餐」,而好書在中國已經不能更便宜了。

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漸漸地,世界會不一樣。


翻完很多回答,身為一個非體制現在在教小朋友寫作文看書的兼職老師以及兩頭熊孩子的老爸來說,大家說的都有某方面的道理。
但是
各位答主請回憶一下
你的語文到底是在學什麼?
語基、閱讀和寫作
所以現在語文教學在閱讀和寫作上面是有點問題的
老師不講,教綱不列
沒有通過文學的基本邏輯來給孩子講課
所以語文變得很困難,只能通過不斷的練習寫作文,不斷的記錄金句名人來反覆操練,這個過程之中,老師引導的好,學生能自己總結,就能學好語文。老師不懂引導,學生懶得總結,就算看再多經典和背無數名句,還是對語文成績的提升沒有半點好處。
所以,要先解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寫作學習閱讀?
非常簡單,為了學會表達,為了能清楚的闡述觀點或者說明事物,這項能力的養成,從小學考試到長大跑業務做主播當網紅成領導都是極為有用的。
就如知乎之前有個問題,讓孩子讀他們不懂的文言文有啥用,就是為了讓他只會說挖草這個好屌,或者藍瘦香菇。
好,明白了這個目的以後,可以將文章做個簡單的分解,然後可以發現,從名著到網文,從黃鶴王八蛋到XXX的講話,基本都可以分解成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六個基本要素,通過對六個基本要素的排列組合和賦比興三種手法的綜合應用,一篇作文成型了,一篇名著結構了,一篇網文水分被擠幹了。這就是基本看懂了,看懂以後才是講思想感情,講歷史背景,講曲筆隱線。
而且,講語文,真的未必是只能看經典,同樣可以看網文,看MV、看漫畫、看動畫、看廣告、看詩詞、看新聞聯播。只要明白規律,看起來就非常輕鬆,閱讀速度也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我對自己家的孩子是不禁止他看任何書的,唯一強制要求就是在五年級之前必須刷完《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中國通史綱要》、《西方文明史》。這三本以外,隨便他看啥,網文和名著,現代文學和古代文學,經史子集都可以。
講這麼多,是希望和知友裡面做老師的、為人父母的,心平氣和,認認真真的討論一下,我們教孩子語文,到底是在做什麼?


網路小說如果是簽約且以營利為目的的話,「取悅讀者」,是商業寫手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而能把「取悅讀者」和「表達自我」做得很平衡的人,非常少。
站著把錢賺了,無疑是真正的作家、藝術家希望的生存狀態。

網路文學是個非常浮躁的現狀,很多人在寫,榜單就那麼幾個,想上去,想爭取更多的讀者、爭取更多的點擊和訂閱,就要有商業價值、要有更新量。
這是創作浮躁的根源。
普通的作者,哪怕非常有才華,沒有機遇也會淹沒在眾多的文字里,好酒真的怕巷子深。

《盜墓筆記》這種已經算是非常幸運、能讓作者最大限度表達自己的作品了。
更多的網路作品裡,充滿著讀者喜聞樂見的「爽」的元素。而這種「爽」,從文學價值來說就是真的快餐,沒什麼營養。但是能賣出去,能掙錢。有商業價值,文學價值卻有限。
這裡的文學價值指:可以反覆推敲、把玩、回味。遣詞造句精妙、能很好地傳達作者想表達的東西。

真的名著,並不會是平凡的文筆好點的作者的取悅讀者型作品。
文筆只是名著的標配,而寫名著的作者當時的心境、思考的深度,才是作品的靈魂。
這也是處於逆境的作者,更容易寫出名著的原因——心境和思考的深度的不可複製性。
文字只是載體罷了。

我很喜歡蝴蝶藍的《全職高手》,整個作品很燃,三觀很正很有趣,是一部很好的網路小說。
但是很多次更新的時候,也覺得作者力不從心。
作者被過度壓榨每天強制更新的話,在情緒和狀態不夠好的情況下,輸出的質量是完全不同的。
網路小說只管更新量,卻透支著作者、摧毀著作品的質量。
勤奮,和在低潮期強制輸出,是兩碼事。
鄭淵潔這種一個月寫一本雜誌的勤奮鬼才,也能看出來有低潮期。雖然我是他鐵粉,但是也並不是每一篇都喜歡。

大環境局限著網路文學的質量。
一個作者一年幾百萬字,低潮期也要勉強去湊字VS一個作者一輩子幾百萬字甚至只有幾十萬字,每段都推敲反覆修改。
哪邊更容易出真正的精品呢。

真的很心疼真正有才華卻屈服於網路文學大環境的網路小說寫手。


(一)
小勇是我的好朋友。
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會交朋友的人,和他在一起,永遠會有非常多好玩的段子可以分享。
很多人喜歡和他一起出去玩,他永遠都會給他人帶來快樂。
比如說我,是一個語文老師。
有一次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就說:「余揚捷,我覺得你如果想紅,僅僅教學生還是不夠的。」
「哦?那你說怎麼來?」我回問道。
「你就這麼說:『每每繁星繚繞的深夜,你可曾有過這樣的自責?白天遇到一個傻逼,想去罵他,但是卻又因發揮失常而錯失良機?這種自責感會深深縈繞在心底深處,讓你難以抹去。如果你經常為了這樣的事情而難受,那麼,別猶豫,快來參加余老師的語文班吧,保證以後你遇到傻逼可以一針見血刀刀在肉,讓你體會這種飛一般的快樂!」

他就是這樣一種非常具有喜感的人,每次出去玩都歡聲笑語,他就像一個製造快樂的盒子,每次打開都讓人感到興奮與刺激。
也因此,它的朋友很多,微信好友近2000個,大部分他都能說出名字來,平時呼朋引伴隨便拉個群就是三十來號人。
他堅信,朋友多了會給他更多的價值,朋友越多,以後對於自己的發展就越是有幫助,這個也是他繼續交朋友的動力源泉。
果然,朋友給他帶來了價值。

前幾年,「活動策劃經理」這個職位特別紅,一些夜店的老闆會和一些朋友非常多的人進行合作,你帶人到我店裡來消費,我給你分紅提成。
這可把小勇樂壞了,只要帶人去店裡玩,我就能賺錢,這錢對於小勇來說太好賺了。

於是,每天,他都帶著不同的朋友去店裡玩,少時一個卡,多時兩個卡,幾乎每天都能做出一些業績。
一個月最多的時候,可以在做到兩三萬,讓我們這些大學的屌絲們羨慕不已。

畢業之後,我們紛紛尋找工作,踏踏實實的上班,但是小勇卻看不上這種工作,用他的話來說,一個月6,7k的工作他才看不上呢,他隨便做做就破20K了,而我們這些大學生也就那樣。

於是各自都有自己的精彩。
工作之後,玩的時間少了,和小勇接觸的機會也沒有以前那麼多了,幾次叫我的活動不怎麼去,偶爾去一次,自己的老朋友們也不能悉數到場,到時會摻雜許多不認識的年輕人,一看就是那些大學的稚氣未脫的孩子,圍著小勇一句一個哥的。
而小勇,可能是主觀,感覺他似乎不像以前那樣熱情有趣了。
可能當一個人消費朋友之後,他就不會再如過去那樣,和朋友保持那麼純粹的友誼了。

轉眼又兩年過去了,我們再一次見到了小勇,還是如同過去那樣,但是那種快樂的高能量似乎越來越少了。
他也來開始對我們訴苦。


確實,我們上班到現在,各自都有所造化,或多或少的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是小勇還是如同過去一樣。
過去七八千的我們現在每年勉強可以到一萬二三,但是小勇依舊是兩三萬的收入。
而他似乎也很難做別的事情了。

他說他除了晚上工作外,也找過一些白天的工作。
但是這些工作最後他都做不滿一個月。
因為錢比他做活動要少太多了。
當你維持一份工作的基礎不是錢的時候,你很難對工作產生太多忍耐的胸襟。
同時,他也習慣了做活動這種吹吹牛喝喝酒賺賺錢的工作,他對於新的嚴肅事情學習的耐心也已經降到了谷底。
也因此,明知隨著年紀變大,活動越來越做不動了,他還是不得不去做這些活動。

過去我們羨慕他,現在他羨慕我們。
——因為他過去做的事情太過於容易,給他帶來遠超同齡人的收益的同時,也使得他失去了一個正常人所能夠擁有的成長機會。

(二)
講這個故事,也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之所以不提倡閱讀網路小說,因為它太好讀了。
帶有yy色彩,讓你不斷的沉浸在閱讀當中。
而這樣的閱讀專註,是遠超一個孩子應有年紀的。

也因此,這個東西會消磨我們去閱讀苦澀,深刻內容的耐心,你對於那些深刻文本閱讀的忍耐闕直,會直線下降。
最終,你會只願意讀那些好玩的微信文章,只願意讀那些網路yy文,而拒絕去做那些真正能夠給你帶來成長的書。
年輕的時候透支自己的大部分東西都是有害的,包括專註。

(三)
我們需要追求的,其實是規律。
追求規律,而不是直接。
因為直接,往往就意味著透支。
而規律,往往就是一種該快就快,該慢就慢的哲學。
這種哲學,才是一種真正的進步,因為雖然給人感覺短暫,卻能足夠雋永。

天道循環,欲速則不達。
任何不可自拔,都綿里藏針。
共勉。


推薦閱讀: 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 余揚捷的回答 - 知乎


因為成長往往發生在心理舒適區的邊緣。

「心理舒適區」是一個傳播度很高的心理學概念。

是指人們習慣的一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駕輕就熟時的心理狀態,如果人們的行為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生活中當我們面對新工作、接受新挑戰時,內心會從原本熟悉、舒適的區域進入到緊張、擔憂甚至恐懼的壓力區。

兒童喜歡聽大人講已經聽過無數遍的故事,中年人喜歡看「經典」電影,老年人相對於新戲喜歡聽老戲,背後的心理根源都是因為「舒適區」。
本問題下很多答案已經證明了,網文在劇情、人物、結構、語言、思想等各方面都在不斷自我重複,因此沉湎於網文的人正徜徉於自己的閱讀舒適區而不自知。
我們語文老師給學生推薦名著,通常是比較有針對性的。會根據自己學生的閱讀水平,結合本學期教科書的內容來推薦。有些好學校有自己的校本教材和補充讀物,對學生課外閱讀能提供更具系統性的指導。同時,我們不會推薦小學生讀《紅樓夢》,不會推薦初中生讀《百年孤獨》,也不會推薦高中生讀《等待戈多》,而是推薦對當下的學生而言需要「跳一跳」才能讀懂的名著。也就是說,好的讀書推薦不只是「推薦名著」,而是推薦「最適合你現在讀的名著」。這背後的理論依據大家也很熟悉:「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如果你讀書的目的只是開心,那麼你天天讀小黃文也沒啥可說的;可如果你讀書的目的是希望給自己的人生帶來點什麼的,那麼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品味是必須的。而閱讀品味的提高光靠讀網文是做不到的。
這裡所說的「做不到」,第一是因為你無法從網文海洋中挑出位於你最近發展區的作品。目前分辨網文好壞的指標有且僅有點擊量(訂閱量、銷量),缺乏同儕評議,更經不起學術界的檢驗。被小白捧起來的熱門作品,與被水軍刷出來的爛片一樣,與被腦殘粉捧起來偶像一樣,都不會在你的最近發展區里。更不用說網文爛尾的通病,常常讀到幾萬字之後才發現作者在逗你玩兒,才發現作者根本就是個半吊子。如果說浪費別人時間等於謀財害命,那麼讀網文有很大幾率在自殺啊。
第二是因為你無法期待一個作家會自我成長,無論是一部長篇連載的作品內部,還是一個高產的作家,你都不會感覺到「成長」。《如何看待唐家三少 1.1 億再登網路作家富豪排行榜?唐家三少的水平如何?寫的是小白文嗎? - 文學》 一文引用了《普通流行的網路小說作家(如方想)和非常流行的小說作家(如唐家三少)的差距是什麼? - 網路小說》 中的一個觀點:

他們會保持自己的水平,以保證自己面對的受眾群永遠是最基層的小白讀者,因為這一層次的用戶量,是最大的。

如果你把金庸的第一部作品和最後一部作品連起來讀,你能很明顯地感覺到金庸無論在劇情、人物、結構還是語言、思想,是有全方位進步的。但今天的網文作者可就不同了。水平差的本就沒有進步空間,水平高的也會為了利益最大化將自己的作品小白化。所以哪怕你盯著最有良心的作家讀,也不一定能讓自己進步。
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導致你無法通過積累閱讀量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相反,讀得越多,越會陷在小白的層次無法自拔。然後的然後,你在不知不覺間就成了一個連乾貨回答都寫不好,只會用「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來跟人撕的辣雞。

網文相比名著確實好讀,然而我始終認為那應該是廁所讀物,讀他們當然比讀名著更有意思,然而,它們也構築了我們的閱讀舒適區,限制了我們去體會那些捅了我們一刀的作品,體會那些將你打翻在地的文字的力量?(是否該走出閱讀舒適區?|error3_鳳凰資訊)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以前都是喜歡啃《巴黎聖母院》《呼嘯山莊》這些沉悶的小說的。古典小說《隋唐演義》《水滸傳》什麼的也都能一本一本的看完。但自從大學開始大量的閱讀網路小說後,我現在很難認認真真的看完一本比較正統的小說了。
所以說老師的做法很對,尤其是對於很多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沒有養成的學生來說,大量的閱讀網路小說絕對是有害無益的。

跟文采沒關係,怕上癮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網路小說追求的都是一種廉價的感官刺激,你看得多了就品味不出真正優秀的作品裡面的味道了。就像吸毒一樣,追求的是最直接最廉價的刺激,吸多了以後,生活上其他的趣味你就感覺不到了,連吃飯都不香了。

你最後一個問題沒法回答,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誰也不能下決斷說兩個作品之間差距多大。也許有一天,網路小說能誕生一部比紅樓夢都偉大的作品,也不是不可能。但網路小說普遍粗製濫造、拖泥帶水是無可爭議的。

因為有朋友私信和我討論,我就把和他說的作為補充以下

我說廉價相對而言的詞並不是高雅,而是深刻。其實我說「感官」可能不太準確,看小說主要還是在精神層面的。看完很多手法成熟的網路小說,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爽、過癮,經常可以不由自主的笑個不停。這種感覺非常直接,非常強烈,但是不能持久,看完很快就忘了,很難回味,這就是我所謂的廉價刺激。而優秀、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是曲折的複雜的深刻的,讀起來未必有網路小說那麼順暢那麼愉悅,但刻畫著真實,揭示了很多道理。看完以後常常能讓你幾十年都難以忘懷。就如魯迅,我們在生活中隨口就能說出一句「和尚摸得我摸不得?」、「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救救孩子」等等,這些高超的描寫竟能融進我們的思維里,但我們讀魯迅的時候並沒有覺得爽快過癮。
很多好的小說,能讓你讀完,感覺經歷了一段曲折的人生,感慨萬千,網路小說卻難以達到這種效果。

以上還只是情節方面的差異。優秀的文學作品情節可只是一部分而已,還有對人對物精彩的形容描寫呢,還有對語言的精妙運用呢,還有作者對世界對人生的深沉體悟呢,還有對人類對社會的諷刺揭露呢?這些網路小說都給不了,好的網路小說把情節追求到了極致,但也僅此而已了。

我也看了非常多網路小說,很多小說如《贅婿》《地師》《竊明》《江山美色》《慶余年》《鬼吹燈》《仙路煙塵》等等都非常好看,但是看完就忘了,很難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可我依然記得《雪國》里在火車玻璃上看到女孩影子的優美場景,依然記得巴黎聖母院醜陋卻善良的敲鐘人,依然記得懶到家的奧勃洛摩夫,記得給范進扯褶皺衣服的胡屠戶,記得屎尿凝結成冰的鹿子霖,這些都是我十幾年前看的書,但仍記憶猶新。

至於你說外國小說沒文采,我想應該是翻譯的緣故吧,你想在外國的作品中體會到中國的文采這很難,看外國的作品除了看情節人物,最可看的就是看外國人與中國不同的使用語言的方式了吧。

某些無形裝那啥的,還真讓人覺得有些反感。

像我這種十幾年沒別的愛好就愛看書的人,還真沒在讀書上服過誰。


考拉說吧,您這種名著水平的想跟我這種網文水平的討論這裡面的哪些書?

每個人對一部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的評價與感受。莫言都獲諾貝爾文學獎了,但我依然不喜歡他的作品,是不是又要有一群莫言粉跑過來說我沒資格回答這問題了?相反我非常喜歡賈平凹,是不是又要有一群賈平凹黑跑過來說我沒資格回答這問題了?我至今仍覺得雨果的小說沉悶,《呼嘯山莊》寫得很爛,怎麼了?覺得雨果小說沉悶的人就都是網文水平了?覺得《呼嘯山莊》爛的人就都是網文水平了?話又說回來,網文水平是個什麼水平?為什麼網文水平就低就沒資格回答這問題?


對於這種自干廣電,我也很難再爭辯出什麼花樣來。。


我在台南,無聊的要命,每天可以看幾十本武俠小說。後來,我叫他們去幫我租最厚武俠的小說來看。其實以前的人,跟我們現在出來混的人,真的很像。有一個老包,大家都以為他吃錯藥。我記得,好像全城的人都蹺頭了,而且到處都被放火,他一個人要去堵拿破崙,後來,還是被條子噱到了。——《戰爭與和平》。其他的武俠書名都不記得了,只記得這一本。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說這句話的,是個最多只有初中文化的英俊少年幫派首領。一個這麼炫酷的人,在「出來混」的時候,你和他說看看文學名著吧,恐怕只會引來邪魅狷狂的一臉不屑。可當他落魄跑路,需要精神養料來支撐自己的時候,看過的各路「武俠小說」里,真正給他力量的,還是《戰爭與和平》。

我們經常放不下的,也正是心裡給自己預備的舒適安全線——這是名著,讀起來會不爽。

名著給你的,不只是語感(語文成績),還有更深邃的精神世界。以個人經驗,中小學時期其實是最能靜下心讀書的時期,在之後的花花世界、瑣碎人生,再靜下心來去觸碰因陌生而不那麼友好的美麗新世界,難度大得多——他是苦咖啡,習慣了之前,很難體會到更大的香甜。而接觸過的人,即使後來「出去混了」(不讀好書不讀書),冥冥中也有個聲音告訴他:還有更大的世界。

偏激的其他參考答案:
沒文化有多可怕?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我為什麼不喜歡《平凡的世界》 - 撕裂與撫摸——「我家」的二十年往事 - 知乎專欄
——————————————

用《我愛我家》當背景,回顧90年代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的拙作《當明天成為昨天——「我家」冷暖二十年》(上),已經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電子書,各渠道均可購買。


地址見:拙作《當明天成為昨天——「我家」冷暖二十年》(上)已出版,謝謝關注 - 撕裂與撫摸——「我家」的二十年往事 - 知乎專欄

http://weixin.qq.com/r/Gjvr82HEmDznrSWQ924I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是一個『根基』的問題。還在煉童子功的時候,需要起點高,品味正,這樣根基才能打得牢。根基打好了,以後就可以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壓力大時刷刷爽文減壓,沒什麼不妥的。即便是上癮,也還能拉回來。如若根基打得不好, 那就麻煩了。青少年時代若是把品味搞壞了,成年了便會很難糾正,多半只能是一路走低了。題主若是為了規勸學弟學妹,不用給他們講大道理,選一些比較平易近人的名著就是了。


推薦閱讀:

你看過或寫過哪些唯美的古風愛情故事?
能夠讓人真心大笑的小說有哪些?
孫少平的一生算是平凡嗎?
怎麼評價馬爾克斯的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TAG:小說 | 閱讀 | 教育 | 網路小說 | 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