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死亡及家屬反應?
如題
據悉,死者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事件詳細情況將持續補充
從回答中補充一些詳細情況:
01年——考上南京大學
05年——本科畢業,找到工作,結果當年遭遇公司的集體毀約,於是轉考研究生
06年——考上原專業的研究生(成績在前三名以內)
08年——直博
11年——開始延畢
16年12月中——離家出走,家屬發布尋人啟事,也尋求導師協助,未果
16年12月底——接派出所通知,在鼓樓校區已廢棄的化學樓後面離開人世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死亡及家屬反應?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逝者是我師兄。我12年博士入學進入課題組,之後沒有見過該師兄進入實驗室,11年的時候組裡老師集體給這位師兄捐款及借款(據說是他母親生命),具體數額我不清楚。
我12年之前見過該師兄幾次,人應該不錯,大家稱呼他「小胖」。
他導師,也是我導師,人品絕對沒有問題,平時對學生不怎麼管,只要文章夠了,肯定不延期,文章也沒有影響因子要求,只要達到學校要求即可(兩篇SCI)。
課題組的學生都以為該師兄自己放棄學位,在外面工作,因為我們都知道他結婚有小孩,生活在江北。
總之,去世的師兄,及導師人都挺好的。發生上述事情讓人很惋惜。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死亡及家屬反應?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看到自己所在的學校發生這樣的事情,實在非常痛心,而某種意義上,更讓人痛心的其實是我們要在知乎上才能了解到更多有關的情況。
許多回答都在討論這樣的悲劇到底是誰的責任,可我們每個人都在承受不同的東西,在特定的情境下,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沒有誰是在理性行為,我們的理性分析只會顯得蒼白無力。再加上,一旦事情無法簡單地用一些固定的模式(例如「導師壓榨學生」)來解釋,我們就很難通過簡單地分析「責任」來解釋有關的問題。在事情發生之後,我們更需要做的或許是檢視有哪些可以做的,從而避免這樣的悲劇繼續發生。
說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先談學校方面。一方面,我從來不懷疑學校正在不斷改善延期博士的處境,但「延期博士」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群體,他們當中有的已經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入職,或未入職),正在等待答辯的機會;有的是畢業證和學位證都還沒有得到;有的是已經畢業,但因文章還未接收,所以沒有拿到學位證;還有的是用「延期」的方法暫時保留一個學籍,然後自己去創業……上述的例子我都有見到過,這些不同的身份就意味著他們對住宿、上網、圖書館、醫療保險等諸多問題有著不同的需求。當然,這裡的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跟其他同學協調而解決,但我始終不認為這是一種讓所有人有尊嚴的解決方式,在管理方面增加更多的彈性會是更好的解決方式。
延期博士本身通常自身也有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但是延期博士需要警醒的,而是每個大學生都應該警醒的。在人生面臨選擇的重要關口,我們到底有沒有「主動」做出這些選擇?我們是喜歡做科研嗎?如果想要科研,那麼應該主動收集各種信息,例如我要去的這個實驗室條件怎樣,有哪些儀器,近幾年有哪些基金,近幾年發表的工作怎樣,有哪些國內外的合作組,此前的應屆博士生畢業順利嗎……?如果只是為了避免找工作,臨時找一個地方避兩年風頭,或者是覺得有了一個碩士或博士學位應該可以提高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價碼,那也應該了解實驗室其他師兄師姐的就業情況,以及市場上對於這一專業的博士到底有怎樣的看法。坦率地說,國內的許多年輕碩士和博士並沒有對自己未來人生的規劃,他們只是不願意去面臨找工作的問題,他們在推遲做出選擇的時間,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沒有主動性,在科研上也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只能跟著老師的指點一步一步前進,而主動一些的學生在科研時應該是主動了解相關研究的進展,不斷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雖然不一定合理),在與老師的溝通中補充老師的知識。而假如並不對科研有太大的興趣,希望找一個好的工作,那麼更早的時候就應該行動起來,如果已經對未來有了成熟的考慮(例如決定出國或者決定工作),該主動退學還是要主動退學,該換導師還是要換導師,不要在意一些小小的違約金,這是及時止損的重要手段。當然,平時更重要的是自己主動地努力提高自己在找工作時的能力,學習各種技能,參加各種實習,而不是「假裝」在幫導師幹活,隨後每天跟同學躺在床上玩遊戲。
對於博士生導師,也應該要有一些警醒之處。想盡辦法讓學生畢業(例如發一些小文章、水文)這固然是可以做的一些事,但我不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事。學生千人千面,如果不能了解學生面臨的許多具體問題,不了解學生的有關背景和興趣,更不能據此因材施教,那麼導師很難說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導師應該創造一些與學生真誠溝通的機會,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一個導師當然可以有自己的風格,例如他可以是 push 的,也可以是「放羊」的,導師可以積极參与到學生的工作中,也可以大致給一個思路,偶爾與學生討論……風格的差異並不是重要的問題,但如果對一個缺乏主動性的學生或者基礎相對差一些的學生「放羊」,我不認為這是很好的方式;而類似的,如果到時候過於干涉一個非常主動的學生的行為,這不但會讓學生感到一種不被信任的感覺,也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當然,最重要的莫過於按時、按量發錢的問題,導師有時可能未必是惡意欠薪,有時只是覺得幾百或一兩千的工資不是什麼大錢,年底一起發了就可以,這一方面可能會造成稅務上的問題(部分集中發錢的月份超過個稅起征點),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學生可能家庭背景和實際情況非常不同,有的學生可能並不在意差那麼一點小錢,但對有的學生來說,每個月的幾百塊錢是雪中送炭。
利益相關:等著拿學位的南京大學延期博士。幾年前我在交大材料系讀phd時也碰到一類似的事情:隔壁實驗室的一師兄,本碩山東大學(碩士期間發了兩篇SCI),博士交大讀了七年,一篇SCI都沒發。導師平時不怎麼管學生,都是給個很宏大的方向自己做,所以組裡讀五年六年才畢業的比比皆是。交大規定最晚不得超過六年半,所以像他這種讀七年的基本是被學校清掉了。但政策也沒有嚴格執行,所以他還滯留在學校,儘管導師已經停發補助也不歡迎他去實驗室。他家人應該也沒有跟他溝通好。某一天他父親和他妻子從老家來到學校(我猜是勸他不要讀這個博士了,但他不願意),他父親妻子跟他大吵了一架,他就跑到宿舍樓頂跳樓自盡了。他死後,便宜了他的師弟們。他有個讀了6年phd的師弟,差點也要被勸退了,在導師的「緊急幫助」下水了兩篇SCI,順利畢業。那些讀四年五年的也得以很快畢業,讀一年兩年的都轉了導師。 其實這也完全不是導師的錯,導師不管,就不能畢業了嗎?就算不能畢業,就不能好好活著干點別的嗎?我隔壁寢室還有個哥們,土木專業的,博士讀了六年。這哥們的導師快退休了,科研水平也很有限,也很窮,窮得連課題都沒有。土木哥頭三年從不去實驗室(實驗室也沒有其他學生在裡邊,土木哥唯二的兩個師兄都讀得不知所蹤再也聯繫不上了),每個月去導師辦公室去一趟要課題,導師總是說:「不急,先回去吧,課題還沒定呢」。第四年的時候,導師終於給土木哥定了個比教科書章節還寬泛通俗的課題,並帶土木哥去廣西出了趟差,接了個12萬的橫向課題(某大橋的裂紋修復之類的)。土木哥拍了幾張裂紋照片,作為自己將來博士論文里的「實驗數據」(出差來迴路費食宿都是自己掏的,導師不報銷)。回來後,土木哥下載了很多國內碩士博士論文,開始猛抄人家公式,再拼湊起來亂推公式(有次湊不出自己想要的結果直接把矩陣轉個秩就算出來了,說反正沒人查推導過程),公式越複雜越讓人眼花繚亂越噁心越顯得自己高大上。最後把這一堆垃圾發了兩篇東華大學學報英文版(EI收錄),寫了220頁又臭又長東拼西湊的博士論文,儘管學院評定倒數10%,還是在學校學位評定的27位委員的14過13不過中成功突圍。畢業後,土木哥本來順利簽約常州工業學院(說是去那屌學校打算玩女學生的),嫌工資低,跑路去上海中鐵,年薪15萬。讀博六年期間導師一共給補助3000,他買煙酒孝敬導師大概1萬。讀博期間他還考了個一級結構工程師,滿分80分48分剛過(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掛靠在某設計單位每年6萬。不也活得蠻好?
一聲嘆息,我理解這個案例又一次驗證了一個事實:
博士真的是心理失控的最高危群體,但又卻是高校現有的心理救助機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群體。
我在英國參加學校的心理諮詢小組時,還特意問過諮詢老師:「咱們學校有沒有其他中國博士參加項目?」
老師非常肯定地說:「沒有!你是第一個。」
我當時愣了一下——光我自己就知道不下四個有各種嚴重心理問題(比如家暴)甚至退學的中國博士。尤其考慮到出國後語言和文化的挑戰,中國博士絕對是心理問題的高危群體。
我之後也參加了一些其他小組活動,比如拖延症治療小組。沒有看到一個中國人,全是英國本地的老外們在一臉苦大仇深地倒苦水說生活如此艱難之類的。有的故事在我聽著就像是被慣壞了的嬰兒在鬧脾氣——但偏偏諮詢老師們還很重視。我想大約每個中國博士都能倒出苦的多得多的苦水,但我們就是顧著面子,咬著牙撐著。
於是,運氣好的自己撐過去了,運氣不好的,就在沉默中走向爆發或滅亡——或者爆發後的滅亡。
反觀國內的狀況,沒了語言和文化的壓力,但畢業的壓力仍然在哪裡,更可怕的是,當前高校的心理救援機制和輔導員制度以及思修課制度是聯動甚至一體的。從我母親的經驗看,很多清華的本科生有了心理煩惱要麼寫信給她(作為思修課老師),要麼直接找他們的輔導員。相比之下,真正撥打心理熱線的學生數量可能並不多。
但對於輔導員和思修課無法覆蓋到的碩士博士群體,那個心理熱線就成了唯一的選擇。但打這個熱線對於他們,尤其是大多已經奔四博士來說,絕對是抹不開面子的事情,他們也大多做不到能拿著電話和一個陌生人倒苦水——能做到的話恐怕也不會有心理問題了。再加上一些心理諮詢老師毫無節操,動不動就打個小報告,也難怪學生更加信任他們相信能夠嚴守秘密的老師。綜上,一個結果就是當博士們環顧四周時,會猛然發現其實自己非常孤單和無助,實際上,他們被高校心理救援機制邊緣化了。
當然,我理解國內這方面發展的落後。哪怕在我們學校,也是今年才開始專門開了一個針對博士的心理諮詢小組。博士作為一個非常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的成熟性的表象卻往往也是他們脆弱性的根源。更可怕的是,當今社會輿論對於博士存在一種莫名的偏見——一個本科生的自殺,大家卻扼腕嘆息,一個博士的自殺,大眾卻爭相嘲諷。面對如此的偏見,我暫時並不期待能有任何自下而上的改良。
那博士又該如何自救呢?我的經驗是橫向拓展自己的技能,比如科研憋不出來就學學英語。一言以蔽之就是去珍惜和信仰每一點正反饋的成就感,就如陳丹青老師所言:
中國人怎麼沒有信仰?中國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媽的,活著最重要!前言:毛主席《實踐論》節選:
1、只有在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
2、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
3、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從而達到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終極目的。
國內的博士生培養,需要有合理退出機制,把不適合搞科研的人及時淘汰下去,但是要給予出路。
不能把人都逼死,否則,以後就沒人讀博了,或者沒人讀這種苦力型的博士了(化生類)。
還有化學、生物系的導師變態的多,不接觸社會的多,不懂人情世故,思維方式怪異的多。
珍愛生命,遠離化、生。
更新1:還有一個規律是,一個新部門成立了以後,它就不能被撤掉。因為當這個部門沒用了,要被遮掉時,就意味這很多人要丟飯碗了,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這群人會想各種方法,損人利己。
舉個例子,教育部有規定,一個高校的專業如果連續幾年就業率低於一定比例,那這個專業就要被撤銷,專業撤銷就意味著教師失業。
於是就出現了各種逼應屆生簽三方的卑劣手段。最後專業保下來了,學生被一屆一屆的坑下去了,這可能會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但老師在自己的飯碗和學生的前途之間,毅然選擇了自己的飯碗。
作者:楊萬鵬
鏈接:如何看待 2015 年我國出生人口不增反降,比上年減少 32 萬人?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更新2:記得當年有位麥同學,由外校以優異成績保送P大直博,入學時是個挺開朗的小夥子,在學期間,科研一流,JACS,IC文章無數、獎學金無數,最後到直博的第五年級頭腦發昏,居然未經導師同意而投稿,而且還被雜誌社接受了。導師震怒之下將其辭退,失去了即將到手的博士學位。不能不說原因之一是長期實驗室工作(每天宿舍-食堂-實驗室三點一線,不接觸社會)壓抑把人逼瘋的結果。
由此聯想:南大博士自殺除了一部分個人原因外,化學專業(不光是南大,指的是整個化學專業,包括國外)的整體科研教學環境也是重要的推手。這種環境不鼓勵社會交往,只是埋頭實驗,搞論文灌水,攀比影響因子,老師和學生正常的休息時間難以保障,精神高度緊張,需要長期面對挫折,待遇極差,個人職業發展前途渺茫。你想想,都20多歲的人了,需要有正常交往,戀愛,單位實習,甚至是性的訴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或者看不到希望,人的精神自然逐漸不正常甚至崩潰。
更新2:看看北大08屆化學學院博士的就業吧
很差。以上是截止到2008年7月,也就是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月的統計情況,08年之後的經濟一年比一年差了,不知就業如何了。看看大家就明白了,牛單位極少。到7月份都火燒眉毛了,相當多的人是待定、二份或者被迫出國薄厚。跟經管類有天壤之別。人家能去央企、外企、銀行、諮詢、會計師事務所,學化學的能去哪呢?去中學都是不錯的選擇了。北大都這樣,別的學校就更別提了。出國升學其實不算就業的。
這一級當時應畢業90人左右,除去延期和不願公布個人情況的,名單上有70人左 右,能在國內外找到正式工作的不到一半。博後不算就業,只能算臨時性的工作而已,很多人因為找不到工作被迫出國博後。而且由於畢業後大家在各行就業,總體很差,牛單位較少,很難形成一個圈子互通信息互相提攜,這也是悲催之處。前面的人把學術圈的位置占的差不多了,後面的人幾乎沒機會了。
利益相關:某985冷門專業(就業紅牌)女碩士,本校保研,後讀研期間抑鬱
有感而發,想不要臉的強行回答一下。
其實這個事情,面上看,怨不得學校老師,也怨不得學生,但是悲劇就這樣發生了,到底為什麼呢?
(1)中國的博士和國外的博士相比,待遇差異太大了。我們隔壁實驗室博士一個月補貼也就1000,碩士生也就500,這年頭一個月1000夠買什麼呢?我覺得真的夠吃就不錯了,根本不敢想談戀愛租房子之類的事情,老實住學校宿舍吧。據我所知,我們學校很多博士依然住三人間或四人間。臨近城市985的博士據說是二人間,可能還好點,但收費也更貴。但聽說北上發達城市會稍微好點。
而參與老師的項目會怎麼樣呢?我不知道別的組,至少我知道我們組的成員,每個月都會有一筆金額2000的錢打到學生銀行賬戶,然後第二天再取出來交給管賬的同學,至於去處我就不曉得。好在我們實驗室喝水不要錢,列印紙不要錢,第一篇文章投稿不要投稿費,第二篇不是sci的話自理。偶爾會出去聚餐,但是都是報賬形式的,你不去聚餐,這錢不會以現金形式給你。但通常我作為女生,是很討厭喝酒喝酒喝酒的聚餐的。
所以在中國讀博真的不是一個很合算的事情。至少我見到讀博的師哥師姐基本家裡都還有點錢:(,可以供得起。很多家境不太好的,根本別想著讀博,這不是窮人玩的遊戲。同時據考察,國外的博士雖然賺的也不多,但是很多至少不需要家裡供,可以經濟獨立。
(2)導師的權力真的被放大了。我曾經真的很羨慕一些(嗯,你懂的,只是一些)老師,權力真的很大。比如有些組存在某官員或者某教授的孩子,可以從來不來實驗室,掛上其他同學寫的文章,但是依然可以畢業(官二代,學二代真是最能耗得起的,富二代都不一定能耗下去)。剛入學的時候,我看到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同學不來上研一課,以為都是在職研究生。但是後來才知道,我們這屆只有一名在職,而那個在職還是很好學的幾乎沒有翹課過。而對比,有些學生會被老師剋扣節假日,設置指紋打卡制度,作息傾向於學習國內互聯網企業的996,還有一些會去幫老師打掃家輔導小孩作業。很多老師已經不會花時間在科研上了,更多是傾向於爭取項目,和政府打好關係,多來一些錢多的項目。但是很多老師根本不知道自己組內成員能不能做這個項目,他們只在乎你是不是在實驗室,是不是出成果,但是並不會給你有價值的idea或者建議,只會告訴你,多看看國際上別人發的文章,改改數據,就是自己的了嘛。經常給我的感覺就是,我老師想要一棟大廈,然後我們一群啥也不懂的搬磚工就去造房子了。而同時老師又是嚴格要求,恪守標準,沒有文章,絕不放過,關係戶可以例外。反正你沒法畢業,也不會影響我的前途,985學校,總有幾個比你強的學生,也不差你一個。
(3)退出機制不完善。就像很多學校現在提倡的,直博如果博士沒法畢業,甚至會無法轉碩。多年努力甚至連碩士證都拿不到,逼人破釜沉舟,即使第一年發現自己不適合讀博搞科研也會硬著頭皮繼續讀,然後變成三年,五年。
而參加過校招的同學們也清楚,在打破鐵飯碗的當今社會,應屆生這三個字有多重要。很多公司寧願要什麼都不會的本科生,也不願意要專業經驗豐富的博士退學生。博士生如果不從事科研,本身競爭力和本科生根本沒有優勢,卻存在年齡大,可塑性差,待遇水平高帶來的劣勢。這估計也是博士生接受不了的。
(4)大學心理教育和輔導不健全。我在得抑鬱症的初期,曾打過學校的心理輔導中心電話,結果發現根本預約不到心理老師。我當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抑鬱症,只是覺得每天精神崩潰,對著電腦看一天文獻,回寢不知道自己一天做了什麼。而當我把這個事情告訴老師的時候,我的男老師當時給我的態度就是他覺得我在胡鬧,甚至威脅(在我看來)要把這個事情告訴院領導里,讓院領導定奪給我換導師,我當時覺得很委屈,我並不想換老師,只是我不知道我哪裡出錯了,我每天是實驗室最後一個離開的,我看了那麼多文章,我的學習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事實上我的進展在我同一屆中還算快的,只是我從事的是我導師不擅長我也不感興趣的領域,選這個領域純屬因為遇到相關的項目)。後來父母勸我休息一段時間,老師的態度是讓我去院里請假,找管行政的老師。說實話,我感到害怕,於是我又撐著每天這樣的日子一段時間,直到去醫院確診。
我不想說得抑鬱症的人是不是不足夠優秀,至少我在讀研期間,也經常有別的組的同學來問我專業問題,我自己本身也帶有工作狂性質。我不覺得自己能本校保研有差到什麼程度。
。。。。。。。。。。。。。。。。。。。。
(5)冷門專業招收問題。(大學專業問題)
講真,我想了半天要不要把這點放上來,因為根據我的觀察,某些系雖然冷門,但是碩士生畢業轉行工資待遇其實都不算低,(沒見過博士轉行)只是相對其他熱門行業的碩士,有點悲催。而且很多時候,學歷真的有點浪費。
雖說可以轉行,但不是人人都適合轉行的。知乎有個問題,叫「你是如何轉行的(手機答題不會放鏈接)」,可以看到很多人轉行過程中都是焦慮不安的,很多畢業生剛出校門就要轉行,勢必迷茫,抑鬱症也是不少的。這也是為什麼公務員工資那麼低,基層公務員待遇不好,壓力大,可還是很多人去報名。因為不限專業,不限經驗,還不用擔心轉行。
我當年報大學,互聯網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去官網搜索相關專業,每個專業都說這專業好,國家重視。問高中老師,他也不是很清楚。很多人是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入坑的,入坑之後發現不對勁,有部分人會轉專業跳坑,但大部分人還是這麼混過來了。(還有人會從一個坑跳到更大的坑),最可惜的就是被建築和生物坑的高分學生。
另外,轉行要趁早。本科畢業轉行的成功率是最大的,建議各位同學,如果不滿意目前所學專業,不要在乎分數學校這種虛名(比如我,就是覺得985保研多難得,而且有獎學金免學費,知道就業難也要硬保,但實際上轉互聯網的話可能剛開始還不如一個三本的計算機本科),本科的轉行準備可利用的時間選大於碩士博士,尤其是家庭條件一般的,可以考慮先就業,然後再讀工作相關的專業的研。
。。。。。。。。(話嘮分割線)。。。。
看到南大這樣的悲劇,真的很心痛。我有很多小夥伴本科畢業去南大讀研,我自己當年高考也差點去了南大(分夠了,嫌南方熱家裡沒讓去)。有很多人說他沒有責任感,可是如果把你放在那個位置上,苦讀多年,一事無成,就知道有痛苦了。
但是這真的不是南大一個學校的悲劇,這是所有中國高校的悲劇。而這個悲劇不能簡單歸罪於博士生或者導師這兩個人,很多時候悲劇的造成是很多面的。
。。。。。。。。更新。。。。。。。。。
看到有人說老師給八萬,這個博士還結婚生孩子養父母買房之類的,我想感嘆,他的心可真大,一步到位啊。我這邊一幫屌絲博士師哥還是處男呢⊙▽⊙窮啊,一般女生看不上啊
還有選冷門專業,這個真的很坑啊啊,即便知道坑還讀下去了,額:(,很多人是覺得不甘心吧,覺得讀破天可以逆轉吧,反正我覺得大部分這個心態在賭博。再有就是被冷門坑的高分學生(說的就是你們,生物和建築生~),多多少少不甘心吧。
感嘆一句,我們學校五年就開始勸退延期的博士了,南大八年還是很仁慈啊。。。
。。。。。。。。。。。。。。。。。。。
最後,希望各位碩博生們,珍愛生命,沒事多出去轉轉,世界很大,開心地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補充)。。。。。。。。。。看到有同學問讀研選擇的事情,想多嘴一句。讀研讀博真的不要怕累,有時候累反而是一件好事,有項目有idea可以每天泡在實驗室充當勞動力有時候不是一件壞事,怕就怕你有idea組裡沒錢實現,沒idea還沒人指導,或者老師放羊一樣不管不問,乾耗著混吃等死。有些老師脾氣很好,但是沒有能力會讓你鬱悶死。有些老師很push天天罵你 ,讓你跑腿打雜,但是能指導你出文章出成果,那也是好老師。選對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以上只針對有追求的同學,心大混日子的人到哪裡讀書都不會焦慮。
還有就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同學,請慎(bu)重(yao)讀研讀博。
作為死者陌生的校友,一個應屆本科畢業生,一個還沒有拿到offer的出國黨,一個離當事人有一定距離的旁觀者,我或許可以回答一下自己的想法。
事情發生到現在,我在校門口目睹了拉橫幅的場面,也從一些同學、校友那兒了解到各種信息。其中真真假假,經過我自己的分析,有些信息基本可以確定。
如之前幾個答主所講,死者確實是一名化院延畢的博士。他的延畢是由各種主客觀原因造成的而非導師的刁難或者漠視。導師甚至給予過他額外的幫助。
在我看來,延畢是一個背景。死者的特殊性在於,一方面由於延畢而沒有工作也就沒有收入,另一方面母親病重,還有一個年幼的兒子,家庭經濟壓力很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的心情是非常失落的。更糟糕的是,我們的死者不那麼堅強,不那麼樂觀,不那麼明智。他已經絕望了。
這是導師的錯嗎?不是。這是學校的錯嗎?不是。這是家庭的錯嗎?不是。這是社會的錯嗎?不是。那這是他自己的錯嗎?
一個成年人,一個已經結婚生子的成年人,一個就讀於名牌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我們希望他能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我們希望他在面臨讀研選擇的時候能夠慎重地選擇。可是從之後發生的事情來看,他沒有做到。我們是不是高估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有多少人篤定於自己的選擇?又有多少人能承受生活的變故?有的人,尤其是那些很優秀的學生,很自信很肯定地為自己做著規劃。但大部分應屆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迷茫和焦慮。他們做的選擇並不是百分之百出於自己的理性,很多人是在被動地做選擇。這裡的被動,不是說有誰在逼迫他,而是說一種心理狀態。
我們都可以說,如果我是他,我會在讀研前好好考慮,我會在延畢後放棄讀研重新找工作,我會……
可他什麼都沒有做,只是維持著延畢待業的現狀,對自己,對家庭無能為力。困在惡性循環里,直到最後崩潰。為什麼會這樣?
無奈,絕望,麻木。理性的大廈轟然倒塌。
如果從小的教育和經歷能讓他學會對自己負責,如果在他畢業的時候學校或者其他人給他技術上和心理上的指導,如果他當年沒有被公司解約,如果他讀碩而不是讀博,如果他順利地畢業,如果他放棄博士學位從頭再來,如果他的母親沒有病重,如果他沒有結婚生子,如果學校和家人能及時發現他的心理問題而採取措施……會不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沒有人應該被指責。可還是有那麼多遺憾。生活不易,有的時候,僅僅是活著,就需要莫大的勇氣。這樣的事件,值得我們從各種角度去反思。
我們有一百種理由要求自己堅強,就有一百種理由去拯救他人的脆弱。
有些偏題了。總之,希望逝者安息,也希望他的家人以及老師同學們能早日走出傷痛。更希望不要再有謠言去攻擊或者指責任何人,尤其是死者。我們已經受夠了,每當類似的事情一出來,評論區自動分為兩派,一派指責自殺者,另一派指責相關人,或者所謂的社會。死者沒有義務被我們的戾氣綁架。
在2016年最後一天,祝大家明年一切順利。
南京大學死個學生,至少能曝光出來;有的學校,每年至少死一個博士,有時候還有本科、碩士生,卻連校內同學都有很多不知道的。
科研能不能進行下去,在讀研的時候應該就已經明白了,讀錯了至少可以選擇不讀博,及早止損。
發生這樣的事,往往家庭應承擔第一責任,父母對生養後代的心態就像是生個蛋,給我好好讀書,國家應善待人才,待其如高中狀元般榮歸故土時自己也能跟著吃香喝辣,光耀門楣的期待越大、越急迫,被期待者的精神壓力越大。而回過頭來,學校的教育早已變味,導師對待學生就如同對待富士康的工人一樣,更進一步說,是國家重商輕學導致身為導師對學生進行勞動力剝削。上世紀九十年代大批教授下海經商就反映了這一潮流,而現在學校里剩下的大多是當時沒來得及沒勇氣下海的渣渣,時光只是把他們打磨得更加的熱愛金錢罷了。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不管不顧,從行政到學術項目從頭到尾都被金錢、奢享、回扣、賄賂所腐朽;另一方面是對這一體制抱有不切實際幻想,在艱苦的環境中培養孩子,力圖儘快收回投資的父母。夾在中間的是無力的文化人,在本應涉足社會、自立自足的年紀,為了前景未知的所謂政府、高校、研究所的穩定工作而甘心把最寶貴的六七年光陰埋葬在實驗室里。有人可能覺得在公司里一樣是被剝削,在高校出來還能多個頭銜,但不一樣的是,公司做不下去可以辭職,避免抑鬱、精神崩潰,而學校不一樣,一年的時間就足以消磨心志、摧毀自信、陷入抑鬱,更何況三四年的光陰,足以毀掉人的一輩子,這也就是高校退出機制的詬病。
為此問題專門註冊了賬號。受不了那些不知道實情卻在那裡長篇大論的人了。對不了解的事情,能不能少說幾句?出了事就批判導師批判學校批判體制嗎?
延期畢業,導師壓榨學生,確實存在,很多高校都有。但是請問跟這個事情有什麼關係?
08級的博士,11年之後幾乎沒去過實驗室。五年之後做了這個讓人痛心的選擇。
你們搜搜論文就知道沒按時畢業的原因是沒有文章。沒有文章不是因為導師壓著文章不發。
我有一年跟他在一個辦公室。這個師兄對人很好,每天總是笑嘻嘻的。聽到出事的時候深感意外,也很可惜。他對化工某方向的工程設計很懂行,那會我是剛入門,經常請教他。希望逝者安息,也希望他家人早日翻過這一頁。
整個事情,你要非說導師有什麼責任,那就是11年之前為什麼不幫他發文章畢業。對讀博來說,導師的指導應不應該非常具體,具體到何種地步,我不在此討論。但是我覺得發文章更應該靠自己努力。不能沒有文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指責導師。所以,導師沒什麼錯。
導師的人品如何,對學生如何,你們不了解的隨便找他的學生問問就行了。不應該亂下結論,要有基本的科學素養,批判也要講基本法。我也不給導師戴高帽子,戴了你們不想信的人也不會信。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得說:這個事情絕對不是導師人品不好,絕對不是導師對他不好。有回答提到過導師曾借給他6萬,也幫他籌過2萬。跟我在實驗室聽到的是一致的。當然,借錢的時候我不可能在場。
有些人太喜歡用自己的屁股決定自己的立場了。一碰到類似事件,不管真實原因,痛罵導師痛罵體制的人,對你們的遭遇shenbiao同情。但請搞清楚: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甩鍋給導師和體制的。
我可以不趟「渾水」,「看看熱鬧」,但是我忍受不了一些人引導輿論,顛倒黑白。
這五年,師兄經歷了什麼,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外人無從得知。如果大家生前給他多點關注、鼓勵及幫助,很可能他不會走到這一步。現在這麼鬧,帶給他老師和學校這麼多非議,也不是他想要的吧。
我不打算說服誰,只陳述我所知道的事實,以免不明真相群眾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有些SB跑我回答下面罵人,我已經刪了。不想看到SB影響心情。關閉評論。
---------------分割線-------------------
當初忍不住寫這些是因為那時候不少人不明就裡顛倒黑白批判導師,而且家屬拉的橫幅說的是導師逼死學生。作為跟逝者共事過一段時間的師弟,覺得有必要向不明真相的同志們交待一下我所知道的部分事實。導師和實驗室的同學們不能背負著這個不白之冤。
現在風向已經變了,當初最高贊同的扭曲事實的評論已經不見了。多數回答已不再指責導師,我這個回答的目的已經達到。感謝其他知道內情的人敢於出來說出一部分真相。如果所有知情人都看熱鬧不發聲,那導師和學校真是有口難辯。
少數人繼續指責導師,隨便。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再一次緬懷去世的師兄。實在難以想像當年那個笑嘻嘻的胖師兄,會走上這樣的路。依然記得11年暑假在南大校園看到他牽著他三四歲的兒子,讓他兒子喊我叔叔。祝福他的家人。
------------再一次分割----------------
編輯了一些句子,不影響事實的陳述,但是修改了語氣。我無意冒犯去世的師兄。實際上我很尊重他。我一直認為他的專業素養足夠他去很好的設計院。可惜沒有文章不能畢業。發生這種事情很悲劇,我們不能指責他為什麼不顧家庭,做此選擇。評論他人總是很容易。如果他博士能夠畢業,他的生活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也會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惜,沒有如果。
既然樓下很多人說什麼真相不真相,那就撇開這件事情不談
只想說那些動不動打著延畢幌子逼學生多搬幾年磚的南大一些基礎學科院系的教授都是呵呵
樓下洗地的,要是你老闆給你一個很垃圾的方向,然後一直只讓你發大文章,搞得你讀個八年還畢業不了,你要是也能這麼開心,我就服你
不得不說基礎學科一些教授的確很無良,雖然打著什麼嚴格要求的旗號,但是本質上就是想讓人多給自己搬幾年磚,某學院就有好幾個,點名就不來點了,免得到時候被說血口噴人,只是想對有些教授說,摸摸自己的良心,自己還配不配做一名教授,每天要求學生工作的時間比IT的碼農兇殘的多得多,寫代碼好歹一個月能有幾萬,這些教授一年給學生能有2w么,甚至有些教授這點錢幾百塊還要剋扣,學生讀個研還要問家裡要錢,這種研究生你願不願意?
至於樓下中文系的說本屌回答什麼嘿嘿嘿答案起家的,本來就是答著玩,哪有什麼起家不起家,又不靠這個賺錢,不想跟你撕逼,本來我上知乎就是純粹來扯淡的,直接刪你回復又怎麼了?
難道你一個搞文字工作的不去問問唐樓,以前的化學樓這些延畢的博士心裡怎麼想的?好端端地什麼5年畢業,然後因為老闆壓著文章不讓發,不讓發小文章,接了很渣的題目,做不出來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呆過實驗室,做計算或者理論的還好一點,尤其做凝聚態實驗的,天天讓你去燒爐子,接觸那些有毒的物質,像一些含鉛的,還有一些有機品,唐樓超凈間一呆就是一整天,還給你搞個延畢,你大概就能體會為啥被延畢會這麼不爽了。
說點題外的,很多來南大讀博的博士可能之前的本科甚至碩士的學歷一般,希望依靠南大的這個學位改變命運,一些老闆就是吃准了這一點,往死里壓榨
至於像這種匿名洗地黨,有本事還是不要匿名吧,只想說我的目前收入水平還不至於需要靠吃這種回扣的程度。攢粉開個公號搞流量變現這種事情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有些人說可以出來工作,這邊說一點,其實這些大齡博士很多時候實用的一些技能也是不強的,除了實驗室里做做科研,其他能力不太足,可能除了做科研的一些技能比如燒爐子其他事情不太會做,所以很多時候也只能一棵樹上弔死
然後請這些洗地的要是有機會,可以去唐仲英樓燒幾天管式爐,燒點什麼鐵電體,接觸接觸像氫氟酸這類的劇毒物,然後在樓下超凈間搞一整天的光刻或者磁控濺射,看著超凈間邱某,黃某一副誰欠他的嘴臉,感受一把燒不完的路子,過不完的柱子,養不盡的耗子的生活
既然有人說什麼圖是造謠,就把那個圖刪了,單純就延畢那個事情說事
沒想到這麼多人來噴。。我還是扯扯AV圖個樂吧
博士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確需要關注了。博士們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事情只能獨自面對自己想辦法解決,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想不開的都是自己逼自己太狠了,當年我感到有延期的可能的時候也是心理壓力巨大,家人朋友朋友問什麼時候畢業都感到菊花一緊,生怕沒能按點畢業丟人了。後來想想,其實延期又怎樣,總覺得畢了業苦日子就到頭好日子就開始了,還是圖樣圖森破啊。人啊,有時候就是一個執念,非要怎樣怎樣,然而即使沒實現也沒什麼大不了了,這條路不通還有別的路,自我調節能力很重要,想開點,都不是事。
今年我南博士畢業,12年9月讀的博士,16年9月拿畢業證學位證,還得除去留美一年多,實際就是三年多讀完的。前天深夜收到消息的,畢竟是校友,先說句逝者安息。
之所以要說明這些,是因為和我一起答辯的也有讀了八年,即將過期的學長a,同樣的處境,不同的心境。
學長a,碩士畢業後留校做行政和學生工作,然後同時讀博,平時真心非常非常忙,前幾年確實也疏忽了學業,但是最後兩年也竭盡全力去現場,做實驗,寫文章也自己寫,然後請教我們這些學弟學妹怎麼做模擬怎麼寫文章,寫完後又讓老師同學看,提修改意見,自己修改,畢業論文也是自己熬了無數個通宵一點點寫出來的,不可否認有一些數據的處理,數據的理解是包括我在內的學弟妹以及當時他的同學現在留校當老師們幫忙的,但是他每次使用前都要自己問清楚,想明白,通宵在實驗室看結果,拉著我們跟他討論。一個快40歲的人,家裡有老媽,老婆,剛上小學的女兒,精力記憶力都不如以前了,但是他還是儘力做到一個博士該做的一切事情。
說到底,還是個人的問題,讀博是一個需要從心理生理思想上都要做好準備的過程;而且需要個人甚至家庭做出一定的犧牲的過程。
任何成績的取得,都是勞心勞力,流血流汗的,付出才有回報。01年——考上南京大學
05年——本科畢業,找到工作,結果當年遭遇公司的集體毀約,於是轉考研究生
06年——考上原專業的研究生(成績在前三名以內)
08年——直博
11年——開始延畢
16年12月中——離家出走,家屬發布尋人啟事,也尋求導師協助,未果
16年12月底——接派出所通知,在鼓樓校區已廢棄的化學樓後面離開人世
01年-16年,多少年的青春,都在南大度過,曾經那麼優秀的你,不知道最後以什麼樣的心情,讓他從江北,大老遠的坐車回到曾經日夜奮鬥的地方,已經封樓不用的地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離開自己年幼的孩子,離開自己的年輕的妻子,離開自己身體不好的父母。。。
不想評論太多,願逝者安息。。。
作為一個讀博士的過來人,表示看到這一則消息很遺憾。不過讀博士這種事情,以平常心來看比較好。讀完了不代表能力強,讀不完也不代表能力差。正如上面不少人說的:科研這種事情不能夠以「努力就能夠有收穫」這種標準來衡量。因為:
(1)學術圈也有著自己的規則。在科研的開始,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導師。如果導師不支持學生,甚至坑學生,那麼學生再努力也是沒有用的。比方說導師可以把學生的論文佔為己有或者拿去送給自己的親信,比方說導師可以拒絕給學生寫推薦信以至於學生無法找到學術圈的教職,比方說導師可以帶學生的中途跳槽換學校以至於學生大量延期畢業。
(2)為什麼說「努力就能成功」已經不是科研的標準了?拋去導師主觀上坑學生的各種事情,導師給學生題目的難以程度也是很重要的。給得太難了,學生做不出來;太簡單了,學生做出來了又沒有用。而且導師是否在關鍵的時候支持學生一把,也是重中之重。
(3)在讀書的時候,博士生確實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導師幫一把則是人生的幸運,但是導師不願意那也沒辦法,只能夠靠博士生自己扛。這種時候就有選擇了(i)博士生為了學位死扛,反正最終畢業了就可以選擇留在學術圈或者遠離學術圈;(ii)如果在國外的話,博士生直接選擇換導師,選擇一個合適的;(iii)直接退學。
根據現在的就業形勢來看的話,有一些理工科的學生在學術界找工作其實還是相對難了一點,需要導師的支持和學生自身的努力。所以,很多時候千萬不要想不開,科研只是一條路而已,人生還是有各種各樣的選擇的。
都以為不能畢業是最大的原因嗎?我來講講我所了解的信息。
該博士家裡貧困,讀博期間母親胃癌了還是什麼病,嚮導師借錢,導師借了6w給他。後來又找導師,老闆就幫他在化院湊了2w。他騙家裡人說自己已經博士學位,目前在讀博後,家裡人就以為老闆拖欠他工資,其實導師仁至義盡了。
讀博期間結婚了,生了孩子好像身體也不行……
不知哪來的錢在浦口買了個房子(可能幾年前那房價便宜吧),離鼓樓化學樓太遠,他就跟導師說在浦口獨立科研...
在化學樓5樓燒炭自殺了……啥也沒留下
這是我所知道的,不少細節不清楚,也可能有偏差的地方。
作為他的師弟(我來組裡他剛走,所以我也沒見過他)在這說幾句吧,不是為老闆洗白,也不是要抹黑什麼。死者為大,真的很惋惜!
組裡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對他的印象一直是:小胖(大家都這麼叫他)人挺老實的,樂呵呵的。(因為是一個組裡的,所以有時大家會聊到他)
下面是一些事實:
1. 事情經過問題描述裡面說的很清楚了,不贅述。
2. 老闆沒有壓過他的文章不發。老闆平時對學生的科研抓的不細,都是老闆給個方向自己做,有問題找老闆反映討論。
3. 他讀博期間(博三之前)跟老闆說母親病重,無錢醫治,這個時候他已結婚生子,老闆借了幾萬塊錢給他,還組織組裡的老師眾籌了大概兩萬左右給他。(但有人說他是謊稱母親病重,這個具體不清楚,此處不予置評),這筆錢至今未還。
4. 他博三之後離開組裡,基本上沒來過組裡。組裡的老師給他打電話基本不接,他的師兄、同屆的同學聯繫他他也是簡單的回復一下,未透露他具體的處境細節。
5. 他是直博生,當時博士不能畢業的時候可以轉碩士畢業,但是他沒有,最後博士到期他就連碩士學位也沒有了。
以下是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
1. 組裡老師和同學聊到他的時候,都是說他現在找了工作。因為他也不來組裡,我們都以為他不要這個博士學位了。
2. 聽師兄說他這五年(延期之後)一直跟家裡說還在給老闆幹活,對家裡說老闆還欠他十幾萬。我想這可能是他家裡人來學校鬧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學校有責任,那也是博士畢業制度的問題。如果說導師有責任,那隻能是前面有人回答的:老闆沒幫他發文章畢業。
所以學校和導師有點背鍋了。
說句題外話:不要跟風盲目讀博。
當事人是我一個師兄。本該11年博士畢業。我們小一輩別說見他,在此事之前沒聽過他的名字。
在11年未能順利畢業後,學校不在提供宿舍,他回到浦口的家中並承諾在家中完成學術工作。在那之後,大老闆「再也沒見過他。」
之後小老闆大老闆屢次找他面談,年終聚餐也會邀請他,均被以各種理由推脫。
講一下課題組。很慚愧,本課題組和學院里那些大牛組比起來缺少學術氛圍。另一方面,課題組對學生的要求自然也比不上大牛們對自己學生的要求,我一個碩士就已經滿足了博士畢業要求。所以那些把話題引到什麼導師壓榨學生,學校要求嚴珂的朋友都省省吧,他不能畢業只有一個原因,自己不幹活。
所以想想吧,「不管不顧」和「逼死」本就是矛盾的。不管不顧是有,逼從何來?
再講學校有何責任?課題組有何責任?不管不顧的責任嗎?難道他在南大讀博學校就要盯著他吃喝拉撒?
沒這個道理吧朋友。
當初他跑到老闆辦公室,說母親要動手術家裡沒錢,老闆當場取六萬給他。後來說自己身體不好,家裡小孩也總生病,師兄師姐小老闆又湊出來兩萬。大老闆跟我們講這個事的時候說,「我為什麼借錢給他,同學們為什麼湊錢給他,還不是因為信任他?他這麼做,對得起我們的信任嗎?」
我是單親家庭,我有自殺的父親。所以知道他有妻女,我鄙視他憎惡他。
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的男人不值得同情,對不起,我一點同情都沒有。
他家人的做法,讓我感到噁心。
學校不虧欠他什麼,我們不虧欠他什麼,失去親人不是胡攪蠻纏的理由。
以上。
感到悲傷,不僅為他也為他的家人。
前段時間和我們學校傳媒學院的導員聊天,他提了一下之前他們學院有個研究生自殺的事情,當時學校打電話通知他家裡,他媽媽其實早就知道兒子有抑鬱症,並沒有感到特別驚訝。最後還是到學校來搞了點事情,媒體也開始炒新聞,最後學校同意給錢,但是這個錢是「撫恤金」而不是「賠償金」,這兩者區別大家應該都懂。
老師還談起一些研究生的心理問題,更別說博士生了,學院是非常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兒發生,所以老師都會盡量開導,幫助,包括經濟上的困難。但是悲劇還是會發生,真的無能為力。
這類事情,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學校,老師,更不是死者的過錯,學校會限制一些媒體的新聞稿,很多時候是避免造謠生事和人心惶惶,自殺的行為,抑鬱的情緒都是是極具傳染性的。
不是針對這個事件,但是我認為在深造讀研讀博之前,首先應該搞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往哪個方面發展最適合自己的性情。要知道有能力和毅力做學術研究的永遠是絕少部分人,大部分人適合的生活就是做好本職工作,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不是和實驗室各種器材打交道。
這樣的事情太多,大二時我們學院也有,她連一點反常都沒有就突然離去。學校舉辦了葬禮,他們系的老師同學都參加了,至今一年過去,別人的生活並沒有改變,一切還是照常,只是不知道她父母如何了。還記得我家所在城市有個道觀,裡面很多失去成年孩子的父母,過得如同行屍走肉。
看到很多答主說自己有抑鬱的情緒等等,不防讓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改變吧,放下一些東西並不是失去,你反而會得到很多。
推薦有相似心態的朋友看看拉美文學,了解一下印第安文化中的生死觀與時間觀念。生與死只是一條河的兩岸,死亡不是所謂的終點,時間並不是一根單向的箭頭而是一個圓,因為太陽落下了,明天還會升起來。
也許明天不是更好的一天,但它是新的。
自殺的原因,更多的是來自習得性的無助感吧,而許多專業的博士群體,很容易出現這樣的無助感。
我剛上研究生的時候,有和一些師兄聊天。按照學校的標準,這些師兄都是很優秀的。本科階段努力奮鬥換來了他們在研究生階段可以找一位全國排名前幾名的導師。然而,和他們聊天只需五分鐘,我這個原本對研究生生涯有著樂觀期待的人,也被他們那種無助感深深的影響,瞬間覺得前途無望。
後來,身邊的一些師兄,同學,或者師弟畢業,在社會上打拚的他們給我帶來的消息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之前的那份無助感。
有的,本科拿過國際比賽一等獎,博士期間想做些開創性的研究,卻得不到老師和學校的支持,只能混paper。畢業後找工作,拿的薪水不及別人的一半。因為別人的工作能力比他強。
有的,導師業內前幾,畢業後那行業基本工資(軍工工資普遍比別人少一半),好項目拿不到,壞項目不賺錢還浪費精力。沒背景能有什麼辦法呢?
有的,沒畢業,看不到未來,選擇退學。然後換個專業重頭開始。三年內就苦逼了。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好多人都是拖家帶口。一個人身上背負的可不止他自己,還有自己的小家和夫妻雙方的大家。
我們這個專業的導師,也過得很辛苦。除了一個本科階段跟著錢學森的弟子,博士期間又跟著專業世界第一人,後來在美國任教的導師,其他的導師,貌似在家庭,物質,事業三方面很難兼顧。
這不是學生個人的問題,也不是導師的問題。
這是體系的問題,系統抗風險能力低,行業周期長,正面黑天鵝事件較低。
對於希望從事科研事業的師弟師妹,個人建議先好好考察方向,盡量選擇國家發展較好的行業,而不是國家欠缺的行業(李宗偉的父親告誡李宗偉,踢足球成不了馬來西亞的民族英雄,但羽毛球可以)。另一方面,給自己一個退路(反脆弱里提及的杠鈴策略,將大部分資本投資保險的領域,少部分投入到高風險事業中)。
逝者是我師兄。我12年博士入學進入課題組,之後沒有見過該師兄進入實驗室,11年的時候組裡老師集體給這位師兄捐款及借款(據說是他母親生命),具體數額我不清楚。
我12年之前見過該師兄幾次,人應該不錯,大家稱呼他「小胖」。
他導師,也是我導師,人品絕對沒有問題,平時對學生不怎麼管,只要文章夠了,肯定不延期,文章也沒有影響因子要求,只要達到學校要求即可(兩篇SCI)。
課題組的學生都以為該師兄自己放棄學位,在外面工作,因為我們都知道他結婚有小孩,生活在江北。
總之,去世的師兄,及導師人都挺好的。發生上述事情讓人很惋惜。
推薦閱讀:
※應當以什麼樣的眼光去對待輕生者?
※想死卻死不掉,越發覺得自己沒用怎麼辦?
※抵觸,害怕工作怎麼辦?
※救救他?救救這個如花的少年?
※當孩子被抑鬱折磨已久走了,家長會為他感到解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