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掘自己真正感興趣可以長久持續發展下去的職業甚至事業方向?
這樣的問題,可能有人覺得可笑,早幹什麼去了?的確,從前沒有好好琢磨過這個問題,現在出發還不錯太晚,想聽聽大家想法,可能好多人也需要。
(答非所問,虛晃一槍,慎入)
幾年前,吳軍老師和我聊,說想寫一本《寫給女兒的十二封信》。對此,我相當好奇。吳老師這兩年忙著寫別的書了,今年的新書就有大學之路和矽谷之謎。這十二封給女兒的信,還沒排上日程。
不過,我卻讀到了吉姆·羅傑的這本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
以我對吳軍老師的了解,我覺得他每寫一本書,都會有個經典的藍本作參考的,比如:寫浪潮之巔,他參考的是茨威格的名著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寫數學之美 ,他參考的是從一到無窮大 ....
所以我想,吳軍老師想給女兒寫的十二封信,也許參考的就是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於是,我讀了好幾本吉姆·羅傑斯的書,對吉姆·羅傑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還讀到了這篇文章:
吉姆?羅傑斯 大師的投資之旅
「投資就是投人」,這句無數金融人士成天掛在嘴邊的話幾乎已被羅傑斯做到極致。什麼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最成功的「投人」又是投誰?隨著人生經驗的積累,羅傑斯慢慢發現他真正的夢想是儘可能地探索和學習,於是在48歲時踏上了環遊世界之路。旅行就是投資自己,帶著全部熱情和夢想上路吧,這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投資。接觸到不同的人、體驗過不同的世界後,人會更有自知之明,也更懂得人生的取捨之道。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羅傑斯對大勢的把握無人能及。」究其原因,羅傑斯的文科背景功不可沒。當華爾街的投資分析員們將自己埋在股指走勢圖和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時候,羅傑斯的哲學邏輯思維和歷史觀察視角讓他得以跳出窠臼。世界變動不居,但這種變化又有一定客觀規律可循,這正如馬克·吐溫所說,「歷史不會重複自己卻又經常押韻。」對此,羅傑斯總結道,一些原本看上去毫無關聯的事情經過歷史的串聯就可以導出一些必然結論。所以,歷史能告訴你是什麼在驅動市場,應當如何分析趨勢。更棒的是,它還能教你如何預測未來。
吉姆·羅傑斯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就確認,他不適合打造一支創業團隊做產品,而是適合去做投資。讀到他對自己的這種認知,我打了一個激靈——這不也是吳軍老師對自己的定位嗎? 吳老師2014年離開谷歌后,便成為一位職業投資人(豐元創投)。此前我揣測吳軍老師想寫給女兒的十二封信的想法,來自吉姆羅傑斯寫給女兒的十二封信,就又有了新的依據。
這也讓我聯想到自己。不由感慨,吉姆·羅傑斯那麼早就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是做投資,而不是去打造一支做產品的創業團隊。其實,我也更適合做投資,而不是去打造一支團隊來做產品。這和我長期的積累有關。
這麼多年做編輯,凡是做的比較成功的產品,都是因為投資眼光好,投對了人。早年看準了侯捷老師,堅定地投入,成。而後看準了鄒欣、吳軍、劉未鵬等作者,堅定地投入,成。就拿戀愛來說,也是以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投資態度尋找,看準後堅定地投入,成。
我的投資眼光仰賴於兩點積累:大量閱讀文學作品,積累了對人的感性認識;數學一直很好,所以喜歡對事物做抽象(本質)或概念性思考。既能對人建立起感性認識,又能對事物進行抽象(本質)思考,這樣的人,是適合做投資的。
而讓我去打造一支做產品的創業團隊,3-4人小規模的還可以,規模大一點之後,我便缺乏應對這種規模的組織才能的訓練和積累。所以,幾年前我帶領一支20人左右的團隊時,便覺得捉襟見肘。創業後恢復到3-4人的項目團隊,便遊刃有餘。究其原因,我覺得這和我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都從來沒有認真參與過哪怕五六個人的團隊合作有關,高中時我雖然擔任學習委員,但我從來都拿這個職務當做一種榮譽,從未認真履行過相應的職責,老師則既對我缺乏要求,也缺乏訓練和帶領。工作後雖然擔任過編輯室主任,但擔任這個職務不久,就離開了第一家單位,開始自己創立一個事業部——可是,正因為此前缺乏帶團隊的培訓和實踐,所以當自己來創立一支團隊時,犯了無數的低級錯誤。
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同時認識到自己的所長,便會做出比較明智的選擇。比如拿我來說,我認識到我擅長的投資,是看準一流作者長期持續投入,與這樣的作者一起共建產品生態,而不是投資一大堆作者(包括二流作者)——那樣的做法需要帶一支多人組成的團隊來協作,非我所長。
司徒雷登先生是燕京大學校長,他有著極為出色的行政管理才能,善於與各界人士打交道。讀他的傳記,會發現在他的大學時代,他便一直都是一位活躍的學生社團組織者和領導者(見司徒雷登在華五十年),協調和處理過不少複雜的多方合作,這很好地錘鍊了他的組織管理才能,成為他日後回到中國參與大學管理工作的一大優勢。
我其實對帶團隊還是蠻有興趣的,但由於早年對此缺乏認識,也就缺乏主動的磨練,缺乏積累,所以當我有機會打造一個事業部的時候,由於我的積累不足,也就沒有能夠帶好一支十多個人乃至二十多個人的團隊。
創業之後,一方面利用自己眼光比較獨到、善於做戰略規劃的特長進行精品圖書的打造和出版,以此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創業的第二年便實現了盈虧平衡),一方面由於對帶團隊還是有興趣,所以索性從帶孩子做起,先帶好一個兵,從帶好一個兵獲得帶兵的真實體驗,繼而把三口之家當做一個團隊來帶領,慢慢把家庭團隊成員擴大到父母,學會與家庭成員進行多方有效溝通,促成一次次家庭活動的高效達成。後來,則在線上學習管理虛擬團隊,比如為了構建產品生態,我建立並管理著十多個微信群,孩子上初中後的家長QQ群也是我創建的,還有若干個QQ討論組。另外,女兒參加了籃球訓練營之後,我甚至通過線上和線下的交流,把籃球教練和家長們也當做一個虛擬團隊領導和管理起來,從中也能很好地訓練自己的團隊領導才能和管理才能。
除了在實踐中積累對團隊的認識,積累與人溝通的經驗,我也一直都喜歡閱讀團隊主題相關的書籍,喜歡看戰爭片和體育片,這也都說明我對團隊領導、團隊管理,尤其是團隊在逆境和絕境中的選擇有著濃厚的興趣。
這樣的積累,將來有什麼用?管他呢,首先這是我的興趣所在,既然是興趣所在,那我就隨時隨地根據興趣訓練自己。
書到用時方恨少,本領也是一樣,藝多不壓身,對么?
07年底曾經寫過一篇博客《寫給應屆畢業生——目標篇》
鏈接在這裡:http://hi.baidu.com/%C1%ED%D2%BB%CE%BB%D0%A3%D3%D1/blog/item/755d2100bf6d9084e850cd63.html
內容比較老了,我沒有檢查,直接粘貼過來,全文如下:
關於目標,我想說的是,我們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一個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究竟想做什麼的,對嗎?
說實話,我並不知道應該怎麼更好的來寫這樣一個話題,但是我有四個很好的問題:
1.我是誰?
2.我在哪裡?
3.我想去哪裡?
4.我怎麼去那裡?
中國的聖人孔子曾經說過他老人家每天都三次審視自己。我覺得我們每個人要了解自己並不難(我經常聽到一些朋友說「我自己都不了解我自己」),只是說我們很多時候發現的真正的那個自己並沒有自己所希望、或者想像的那個自己那麼的優秀和滿意,因此選擇了不去直面真正的自己。
因此,對我們如何來選擇自己的目標的時候,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清楚的了解自己,並且要接受這樣的一個自己,不管是否足夠優秀,因為這就是我們自己!
而我們很多的大學生都存在著這樣一個情況——眼高手低。
那麼我們來說一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呢?其實就是沒有清楚知道自己在哪裡······
對我們來說,我們有哪些優勢?我想我們可以想到許多許多。
那麼,我們又有那些劣勢呢?很多時候我們不容易去認真考慮這些。
我去過好多次新會展招聘,我發現其實成都有很多很多的用人單位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卻有更多更多的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用人單位有招掃地的,有招業務員的,也有招部門主管經理,甚至公司副總的······
但是我們多數的同學覺得我不用去一線,所以他放棄那些看起來好象不怎麼樣的普通工作;但是高的呢?自己覺得我有資格,可惜用人單位沒有慧眼他們不識珠······
然後就是第三個問題了。其實我們大家都是很出色的,這個我絕對相信,因此,很多時候可能會有很多的選擇,讓我們不知道如何選擇。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是選擇我喜歡的工作或者行業,還是選擇錢比較多的工作,或者是選擇現在比較難但是將來會有無限前途的工作······
我個人覺得的是,我們不要給自己太多的退路,認準一條自己所喜歡和希望的路一直堅持走下去。而且我覺得這條路最好是會稍微艱辛一點,給自己更多的錘鍊。「天將降大任於斯人······」這個大家都肯定是能夠背出來的。如果我們年輕的時候都不去面對很多我們應該面對的困難,將來我想取得的成功可能都是相對有限的吧。
我們需要有一個長期的計劃,這樣一個計劃是幫助我們從今天這個位置走到我們所希望我們自己所在的那個位置。這就是一個我們如何去的問題。
也許我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我希望我可以有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團隊,這個團隊有100人以上,團隊的文化是什麼什麼······
而我現在只是一個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我的專業是英語,我沒有更多的工作經驗。
那麼我該如何成為一個我希望的那個職業經理人呢?把那樣一個職業經理人需要的各種能力和品質寫下來,然後讓自己按照這樣的一個標準來衡量並一步一步去做!
當然,這個只是一個例子。
我希望各位看過這個帖子的朋友都可以每天在睡前反覆的問自己這四個問題,我相信會對大家有用的。
我想問的是,現在究竟有什麼工作是真正穩定的呢?我往往會告訴她,這樣一個你覺得「穩定」的工作其實是最不穩定的,因為這樣的工作,每年都可以找足夠多的應屆畢業生來代替你!也許你做了5年了,非常熟練了,但是你的薪水老闆能夠給你漲多少呢?不漲,你自己不滿意;漲?如過你是老闆,你會願意用1200元/月去請兩個年輕的女孩子來做文員好呢?還是繼續用一個熟練工,但是她的工資要求是2500元/月?
真正穩定的職位是沒有的,只有當你有了足夠的能力和資歷的時候,你才能夠真正穩定,同意嗎?
去尋找對自己有更大鍛煉價值的工作吧!哪怕會很難,哪怕我們會失敗,這些都是難得的財富!
就像我們經歷的感情的事情一樣,我從來都認為失戀或者分手,這樣的打擊對我們來說都是財富,這是上天為了讓我們彼此都更加了解到愛,讓我們能夠更好的去愛將來的那一個值得自己去愛的人。關於這個話題,以後可以討論,有一首歌大家肯定都聽過——《領悟》,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體會一下這首歌。(寫偏題了,不好意思)
先做擅長的,做透,成為某領域的專家,然後就可以選擇了。對於工作選擇的問題上我覺得follow your heart還是挺對的,如果覺得聽從內心的選擇太不靠譜,可以列個小單子,把所有的選擇優勢和劣勢的都寫上,有時候寫著寫著你自己就有答案了。有時候不知道工作該怎麼選擇,其實未必是當事人內心沒有答案,而是他的答案可能受到了很多外界的干擾,現在主流的聲音一部分是以興趣愛好夢想為主,一部分是以穩定為主,有時候聽多了其實反而會干擾自己的判斷。
或者是做一下這些:MBTI T12職業定位 蓋洛普 卡特爾16PF 勝任力模型 職業錨 DISC 大五人格 霍蘭德職業興趣 或許做完之後可以幫助你不少哦!
畢竟人是分為:自我,本我和超我的 ,做完以上這些 中的第二種和第九種可以讓你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
問題一,什麼是真正的興趣?起碼考慮這麼幾個條件:1,很早以來你都喜歡的事情,但是一直受到任何影響改變,比如喜歡唱歌,喜歡美術;2,你在做這樣的事情時,能夠收到到快樂,即便沒有別人的鼓勵,也沒有任何收益;3,你願意為這件事情付出——有條件的付出,如果毫無條件的付出那就是瘋狂了;4,不在乎外界的評論,明確有較為明確的方向,在不明確的時候,可以中止,但不會終止。
問題二,興趣與職業是否會關聯;對於某些職業來說,並不會一直持續,例如流行音樂,比如運動,必然有一定的職業壽命。那麼這個時候,就要考慮興趣的擴展了。比如唱歌,對最後可能是與之相關聯,但可能實際操作很遠的職業,比如台前幕後的各種工作等等。
問題三,是否真的期望興趣與事業關聯;很多人在激動的時候想著自己做興趣的事情來生活,但是實際的工作環境總會存在差異,興趣可能會變得不那麼純粹,而收入的問題更為迫切一些,在這種條件下,因此要明確這種意願的可行性!具體的興趣還好與職業狀態不能做統一的答覆。
記得以前聽冬吳相對論,有個觀點我記憶猶新,說是從經濟學角度上看,能使社會運行效率最大化的不是每個人從事各自的愛好,而是每個人從事各自擅長的。而現實是,生活中大多數所擅長的和所愛的不不統一,所以導致個人生活質量,社會效益的損失。所以,一直以來,我堅持這樣的觀點,做自己所擅長的,所愛的當業餘享受。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找到喜歡的事就會做得投入做得好了,但事實往往相反,正因為你先投入的去做一件事了,你才會發現其中的美妙。比如我的一個學生,對籃球完全沒有興趣,後來被逼著上場了,打了一次就覺得太好玩太有趣了。再比如我自己,對足球完全無感,結果大學體育課被迫選了足球,踢了一場之後,我來了個帽子戲法,發現足球真是太美妙了!另外,當我投入老師這份工作時,我發現越投入越發現自己永遠在進步,講課一次比一次精彩,所以,不斷有進步的時候,往往興趣就會很長久。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以我目前的經驗,就是:錢。
要不停的試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
事業,並非開始於你的一個決定。早在你來到世上的那天起,故事就已經開始。
收集並利用你已經累積的人生能量,可以幫助你更準確地選擇方向,也可以幫助你更加快速地從0開始實現啟動。
一、天賦和興趣,是上帝給你的禮物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超級英雄。請你相信,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星球,都有其目的和意義。而天賦和興趣,是上帝給我們的武器。
閉上眼睛,仔細回憶。從你有記憶的那天起,直到現在。你曾經對哪些事情長期感興趣?你又在哪些事情上面能夠做到優於常人,且毫不費力?請記住,想到什麼就立刻寫下來,不需要過濾。也不需要害怕自己會遺漏掉什麼。如果這麼用力思考還不能記起,說明它並不那麼重要。
天賦解決的問題是世界需要你,興趣解決的問題是你需要世界。相互需要,是一切事物健康持久發展的前提。
二、成長與經歷,是生活給你的饋贈
超級英雄雖然各有各的神奇,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修鍊之旅:父母性格對你的影響,成長環境對你的影響,成長經歷對你的影響。
你父母的個性分別是怎樣的?你受到他們的影響形成了哪些個性?這些個性當中,哪些有利於你發揮你的天賦和興趣,哪些不利於你發揮天賦和興趣?
舉個例子:
我媽博愛又溫和,特別能忍。我爸堅強且倔強,特別負責任。而我分別繼承了媽媽的博愛和爸爸的倔強。這就決定了我會在「幫助渴望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
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自然不需要我多解釋,想想孟母為什麼要三遷?
那你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當中?你所生活和成長的城市有著怎樣的氛圍?你的家庭當中,大多數人有著怎樣的一種生活態度?你認同這座城市的氛圍和生活態度嗎?如果不認同,你又渴望怎樣的一種氛圍和生活態度?通過什麼方式的生活可以獲得這種氛圍和生活態度?
舉個例子:
我媽媽全家已經定居城市很長時間,而且大多數親戚從事公務員工作。而我爸爸的家人幾乎都還定居在農村,大家都以務農為生。從小在兩種環境的頻繁切換,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兩類人群在見識,事業,發展機會上有著天壤之別。因此,我漸漸形成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幫助渴望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成長經歷可能影響我們的一生。
列舉出所有讓你你記憶深刻的,讓你震撼的,對你有顯著影響的事情。分別思考,這些事情對你的三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又或者說,這些事情,強化了你的哪些想法? 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其實,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三觀和夢想。你沒有發現,只是因為你還沒有徹底的去認識自己,挖掘自己。又或者,你是故意在壓抑這個自己?
舉個例子:
我在大學期間參加過支教。當時,我通過自己的方式,帶領大山裡的孩子,去認識「外面」的世界。而這段經歷也強化了我想要幫助人們過上更好生活的「天荒夜談」。
理念決定你的夢想,經歷決定你的三觀,性格決定你的小夥伴。而經歷、環境和父母又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的理念,三觀和性格。所以,出發前先重新認識自己,可以最大概率地找到正確的道路和方向。
三、能量的積累,是對自己的慷
超級英雄一夜成名的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獨自練級,積蓄資源和能力的苦逼。
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你能夠駕馭的事業,也決定了你能夠號召和吸引的人才。而能力積累的過程,和你的生命同時開始。積累能力的進程由兩個要素決定:經歷和反思。
因此,儘可能多的折騰,儘可能多地經歷不同的考驗和困境,可以為你的能力培養提供更多的素材。而每次考驗過後的反思總結,則是將素材轉化為成品的過程。反思地越深刻越透徹,獲取的經驗和能力越接近經歷所能提供的鍛煉價值上限。這也解釋了,同樣是剛畢業到BAT打雜,為什麼有的人3年登上人生巔峰,而有的人則繼續每天打雜?
資源,決定了你起步的高度,而高度帶來的重力勢能決定了原始動力的大小。你可以調動的資源越多,起步自然越順利。雷軍可以召集豪華團隊創立小米,2年創造手機行業的發展神話。要是換成了我,也就只能呵呵了。
如果說天賦和興趣決定了我們可以選擇做什麼;經歷,環境和個性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那麼資源和能力就決定了我們從什麼開始做起。
四、思考並行動,是靠近夢想的唯一途徑
分別思考完興趣,天賦,個性,環境和經歷之後,接下來是組合和尋找交集的工作。找到你所列舉出來的所有元素的交集,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然後,天賦和興趣的排列組合裡面,有多少種實現這個交集的可行方案?
通過對以上5個元素的思考,或多或少,你都已經產生了一個夢想的輪廓,也產生了一些可以實現這個夢想的可能的方式。在全身心投入行動之前,你只剩下最後一項工作,親自嘗試和確認這些方式哪個最合適,哪個最靠譜。
檢驗判斷的標準只有一個,問問自己,如果要用這種方式活一輩子,你是否願意?
到目前為止,如果所有的過程你都走完。在你內心已經有了一個或模糊或明確的方向。而我自身的經歷也告訴我,找到方向只是第一步,只是很小很小的一步,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你有幸找到了這個答案,請你用餘生去捍衛它,因為那是給你最大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的東西,即使往後你會因為它經歷很多的困難,經歷很多的磨難。
而如果經過了以上的思考,你仍然找不到答案(請確認你真的沒有找到答案,而不是故意去壓抑和迴避這個答案),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業餘時間,去參加儘可能多不同領域的活動,體驗和感受儘可能多不同領域的工作,拓展你的視野,拓寬你的世界。夢想如同好姑娘,由於它珍貴,由於它一生只有一個,所以它值得尋找,值得等待,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所有的折磨,困難和等待,都會化作幸福,雙倍奉還於你。
喬布斯斯坦福大學演講,其中說到點連點你以前的東西和之後的東西必然會串聯起來。 樓主去看看,還有匿名回答的那個答案雖然是0贊,但很接地氣,結合雷磊的回答自己總結下。
推薦閱讀:
※男同性戀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
※怎樣用相機和 DV 記錄生活,以供未來回味?
※《十年一品溫如言》哪一段看哭了你?
※如何度過 willpower 低的時候?
※自殺的動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