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遺忘?艾賓浩斯曲線?

怎樣安排複習能保持比較叼的記憶捏~?


請不要濫用艾賓浩斯曲線------致考研的親們

現在好多的單詞書都以艾賓浩斯的記憶理論為依據,但是實驗的結果真的那麼有效嗎?

實驗材料:【受試者】:艾賓浩斯本人

【實驗材料】:無意義字(MUY、KIR、XAJ、DEQ)等等

實驗條件

1、為了排除舊經驗對識記的影響,使識記材料處於同等難易的程度,他創造了一種無意義音節。

2、 對於學習材料的難度,可以用學習材料時所需要重複的次數來測量它

實驗結果

1、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

複習的原則(百度)

時間間隔:20分鐘 1小時 8小時 1天 2天 6天 31天

重學節省誦讀時間百分數:58.2% 44.2 %35.8 %33.7 %27.8% 25.4 %21.1%

質疑

A、如果嚴格按照以上的規律去複習單詞的話,其實就是在承認對於英語單詞你是死記硬背的,因為以上的結果是對於無意義音節所做的測試。請問英語單詞是無意義的音節的組合嗎?明顯不是的。一個單詞的音節會經會出現在另一個單詞當中,這種情況很常見。比如let"ter 信,win"ter冬天,等等。

B、除此之外該實驗還有其他的嚴格假設或者說控制變數。比如說「沒有形成聯想的材料」。這也就意味著通過象形以及事物的聯想記單詞的方法被排除在外;難道英文單詞發音就不算是聯想材料嗎?發對單詞的音標對於拼寫單詞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在不默讀單詞的情況下你寫個單詞試試?還記得昨天和老鄉王軍飛找了curb這個單詞作為例子,現在我能把它拼寫出來,那是因為我還記得它是怎麼讀的,但是漢語意思已經記不住了。

我的結論:

a至少存在A、B兩個原因使得圖中的曲線偏向或者是超過於「詩歌」那一條。言外之意也就是說上面的(百度推薦的)那個複習原則其實是沒有效率的,也就是說應該把複習的周期再拉長一些,沒必要天天拿個單詞本背過來背過去,那樣效率不高!

b如果說拼寫、背誦單詞的過程可以明顯看出偏離的艾賓浩斯曲線,但是將英語單詞和其漢語意思對應起來的過程則「幾乎」完美的再現了艾賓浩斯曲線(有語境的不算);我想問下拿著單詞本背單詞的同學:「將一個英語單詞和一個漢語意思對應起來,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嗎?這個對應的過程是不是很像是在記憶無意義的音節啊」。尤其對於考研的同學,一個單詞對應好幾個意思,這不就是在不停地重複「無意義曲線」嘛。怪不得會覺得艾賓浩斯曲線特別有效。還記得昨天和老鄉王軍飛找了curb這個單詞作為例子,現在我能把它拼寫出來,那是因為我還記得它是怎麼讀的,但是漢語意思已經記不住了,確實!按照艾賓浩斯曲線現在就應該記不住了!

識記單詞、記住對應的漢語意思這兩件事情同時發生的概率大家都知道怎麼算的,最差的過程決定了最後的效果。也就是說完成整個過程需要至少兩次跨越」艾賓浩斯曲線。

對於如何跨越後一條曲線,我還是推薦單詞要放到一個語境當中去記憶,語境是有意義的,這樣能相對來說能輕易地記住對應的漢語意思,那些看似最快的方法其實是最慢的方法,我覺得單詞的最小記憶單位是一個語境,而不是一個句子,你想想句子更有意義還是語境更有意義?而且艾賓浩斯他本人也承認無意義材料的學習比有意義材料的學習在難度上幾乎達到9倍。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努力的逃離「無意義音節」的曲線,通過使材料有意義化使曲線向「詩歌」曲線靠攏,想方設法拉長你的複習周期。而不是按照「無意義音節」的曲線去進行複習,因為英語單詞不是「無意義音節」。明顯前者效率遠遠高於後者,而且就算是複習的時候效率也遠遠高於後者。

這個艾賓浩斯曲線讓我想起來了MM定理,雖然現實中不存在那樣的情況,但是定理也是很有價值的。記憶遺忘先快後慢這個結論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應該以相對一個全面的,批判性的眼光來應用到現實當中!!!

窄式閱讀
「窄式閱讀」是指學習者通過閱讀同一風格、同一主題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來提高閱讀能力的一種策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早期Stephen Kreshen等語言學家提出了窄式閱讀的二語習得理論。如今,這一理論已廣泛為英語教學工作者所研究。以此理論為依據,採取窄式閱讀的方法進行英語教學,將幫助學生們在閱讀上順利地度過辭彙記憶難關,克服句法和篇章理解困難,行之有效地習得語言
一、窄式閱讀的提出
早在1980年代初Stephen Krashen等語言學家就提出了窄式閱讀(narrow reading)的概念。這種閱讀與精讀和泛讀的方式和要求不同,它主張閱讀同一主題,同一作者或同一體裁的作品(reading on the sametopic,books by the same author,and/orin the samegenre)。隨後在2004年,Stephen Krashen又在語言學雜誌上發表了The Case for Narrow Reading一文。在文中,Stephen Krashen指出:許多人在初學外語時,總是要廣泛學習各種各樣的主題和題材,直到學到高級階段才專註於某一主題、題材或作者。人們認同這種學習方法的原因是,博覽兼收於初學有益。而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是適得其反。AnsonYang講到過thefirstfewpageseffect,是指在閱讀外文著作時,困難最大的地方是在前幾頁,而這道障礙一旦翻越過去,書後面的部分就會讀得越來越容易。歸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就是書中講的是一個新的故事,而閱讀者並不能很快適應作者的風格。因此,短小的篇章和風格多樣的題材不但不能幫助閱讀者跨越這個難關,反而會使他們更為困惑。顯而易見,這些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閱讀者閱讀的速度和閱讀的興緻,從而使閱讀者不能有效地閱讀。
二、窄式閱讀的優越性
窄式閱讀的優越性表現在:它不僅能幫助閱讀者克服在閱讀文章及書籍中難進入狀態的問題外,還能在以下兩個方面促進閱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習得句法結構並記憶辭彙。
第一,同一主題的文章,會在辭彙的使用上有不斷的重複。比如在談論競選時,相同主題的文章中常都會出現「candidate(候選人)」,「campaign(競選)」或「voter(投票人)」等,這些辭彙在不同篇章的反覆出現,能加強和加速閱讀者的記憶。此外,由於不同的文章作者會有各自的語言使用的習慣,故而這能幫助閱讀者通過猜測詞義的方法,習得很多相近辭彙,比如說有的文章在寫王室時會選用「monarch(君主)」而有的則會選用「theroyalfamily(皇室)」。這樣,通過閱讀,閱讀者會很快猜測出詞的意義並能區分他們的用法。
第二,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在風格上會非常一致。他會使用自己習慣的詞藻和表達方式。這樣,在閱讀者閱讀過他的第1部作品後,就會很快進入他第2部作品的情節。
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思維模式會有明顯不同,表現在篇章布局、層次安排、習慣用語、表達方式等方面。第1次閱讀某位作者的作品,閱讀者不得不需要先花費一定時間去體會該作者的寫作風格。特別是對於母語是漢語的閱讀者,由於中西文化明顯的差異,更會因為缺乏對篇章組織的敏感性,而形成閱讀障礙。這樣,如果選擇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去讀,就會在閱讀他的其它作品時,逾越這層障礙。
三、關聯理論與話語理解簡述
1980年代,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關聯理論,認為自然語言中的每一個話語都可以有多種理解,所以正確理解自然語言,就必須通過語境來尋找信息的關聯,然後再根據話語和語境的關聯進行推理。人們在理解教程中遵循經濟原則或叫最低價策略,即付出最小的處理努力獲得滿足期待的語境效果。Sperber和Wilson認為,理解話語的過程中主要藉助自己的認知語境,包括記憶中的辭彙信息、邏輯信息和百科信息來進行。也就是說,聽話者在說話者言語刺激信號下,大腦中的某些信息(包括記憶中的辭彙信息和百科信息)就會被激活,這些信息按照可及度的高低在記憶中通過聽者的邏輯信息逐條進行處理。
三、運用關聯理論進行窄式閱讀的可行性和優勢
(一)運用關聯理論進行窄式閱讀的可行性
從上文不難看出,事物之間關聯性越多就越能加強理解和認知。窄式閱讀之所以會使外語習得卓有成效,正是由於它是關聯理論的自然體現,因此,運用關聯理論就更能加強窄式閱讀在外語習得上的意義。KennethS Goodman在《閱讀是一種心理語言的猜測遊戲》一文中認為,閱讀過程是思維與語言相互作用的過程。有效閱讀取決於閱讀者的技巧,即選擇最少的、最有生產力的和對產生第一次正確的猜測所必需的提示。閱讀者能預測到尚未讀到的下文內容的能力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是至為重要的。窄式閱讀因為主張閱讀同一主題、同一作者或同一體裁的不同文章,所以會使閱讀者能夠迅速運用在第1篇閱讀中得到的語言提示,對其它文章做出預測,從而減少信息處理的費勁程度,達到極好的效果。
(二)運用關聯理論進行窄式閱讀的目的
第一,能及時地複習所學辭彙,加強對辭彙的記憶。
第二,利用記憶中的信息,即根據關聯性,猜測出大部分生詞的詞義,迅速進入情境,提高閱讀速度,加深閱讀理解。
第三,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反覆學習同一辭彙及表達方式,從而習得語言的正確用法。
第四,以最小的心理投入,獲得最佳的效果,體會閱讀的樂趣。
第五,在不知不覺中同時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
由於窄式閱讀與精讀及泛讀的要求不同,所以其主要目的在於攻克辭彙記憶難關,提高閱讀能力。


因人而已,題主可以嘗試多種方式之後選最優解


推薦閱讀:

怎麼提高學習的記憶力?
有什麼方法能通過訓練提升人腦的工作記憶(短期同時記憶多件相對複雜的事)?
記憶力下降,通過背書可以提高記憶力么?
怎樣才能提高智商和記憶力?
你的記憶系統是基於什麼而建立的?

TAG:背單詞 | 記憶 | 記憶力 |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 記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