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群人在一起,總是怯怯的,不知道說什麼,做什麼?

比如兩個人出去,她說什麼我聽什麼,她說幹嘛,就幹嘛。
可是當三個人一起的時候,我總是默默的一個人在一旁,不知道做什麼,說什麼才能進入她們的那種氛圍。還會延伸一種被拋棄的感覺——還會嫉妒

我這是怎麼了?算心理疾病嗎?


請容許我猜一下,題主的父母是否會比較多地幫你安排好你的生活,你只需要根據安排去執行就可以?平時和他們相處也是他們說的多,你說的少?而且他們說話還不允許你插話,讓你有被孤立遺棄的感覺?

這不是什麼心理疾病不疾病的,只是缺乏溝通交流和表達自己的學習模板和練習機會而已。

傾聽,是一種魅力。

就像演員演的再好,也需要有觀眾,
演講講的再好,也需要有聽眾。

今晚我和兩個跟我不是同一個字頭年代的閨蜜去吃飯,她倆不斷講,我就不斷聽,我很享受聽人交談的過程。聽完了,如果遇到我聽不懂或感興趣的部分,我會去問,然後就有話聊了~或者如果我也有感而發,就會說幾句,然後也能有話說了。如果沒有什麼想問想說的,我就享受聽的那個過程就是了。

「人活在世上,說和聽是兩件要務。說,主要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識,每一個說話的人都希望別人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音。聽,就是接收他人描述的內心想法,以達到溝通和交流的目的。聽和說像是鯤鵬的兩隻翅膀,必須協調展開,才能直上九萬里。」——畢淑敏


如果和別人在一起不舒服就少參與這種場合。人有內向型和外向型人格。內向的人和別人打交道會損害精力,外向型的人相反,獨處會讓他疲憊不堪。如果你是內向型人格,儘可能享受獨處時間吧。至於嫉妒,只能說明對自我認知不夠。找准自我定位吧


瀉藥,不算病。多出去玩玩,長長經驗,學學技巧,放開自己就好了。越瞎琢磨越心窄


謝邀。建議可以跟合格的心理諮詢相關人員交談,用以療愈內心。


我覺得,應該不算有病吧。因為我有時候也會有這種感覺。
也許是在多個人一起聊天的時候,感覺自己插入不進去,就像大家聊到一個明星的八卦,而我卻在補腦那個人是誰~但是,當有共同話題的時候,還是願意說一兩句的。而且,朋友們一般也會主動的帶上我的~
所以,要努力讓自己參與進去啊,不要總是旁觀。
我一直覺得「重在參與」也很贊,至少參與了,說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和人群在一起說什麼做什麼,首先一定要知道並沒有一套死板的標準。

你可能不知如何表達憤怒不滿這樣的負面感受。

你可能會避免與他人產生衝突或不和。

其實如果你有一點緊張,你可以坦然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會有點緊張。

我們常常誤以為人們只會接受我們的優點,如果他們知道我們的缺陷和弱點,他們就會排斥我們。

有太多的朋友他們只專註於眼前一個事情,而忽視了自己已成為習慣的消極思維模式。

消極思維模式會讓人變得自卑,拘謹,害怕孤獨,並堅信自己是有缺陷的。

也是消極思維模式讓人在社交場合自卑,害羞,沒有安全感 ,不能自信的與他人交談表達自己。

消極的思維習慣還會讓你在被拒絕時充滿挫敗感 ,不能輕鬆的應對批評和反對,也會讓你對別人的看法敏感在意。它還會使你將自己的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讓你害怕衝突,壓抑自己,害怕失去認同。害怕別人的挑剔和不友好,會讓你總是委屈自己,犧牲自己的需要。一味的退讓,不知如何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無法接受自己的失誤,有一點瑕疵就會有挫敗感 。 消極的思考模式還會使人們長期擔憂,長久悲觀,停不下來對未來的擔心,絕望 。

有消極的思考習慣的人回憶過去會感覺多數時期都是灰暗的。他們感覺自己沒有任何價值。也會認為自己不善於經營感情,會漸漸的失去自己的人格魅力。

我們至少要認知到自己有哪些消極模式經常出現。只有改變固有的消極思維模式,你才能擺脫抑鬱等負面情緒,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著他的性格人格,認知到自己思維模式中的問題,才談得上改變自己,改變命運。


沒關係的,只是性格可能慢熱,打交道熟悉起來慢一些,但我覺得你也應該增加自信,多社交


人們由於在社會交往過程產生的簡單(2人)和複雜(2人以上)人際關係而苦惱甚至痛苦不堪是常見的。霍妮認為,被愛的渴求(thirst for love)是有理想化特徵的人的一種常見心態。被愛的渴求是使心理衝突尖銳化且持久不得解決的一種重要原因。來自母親的愛使嬰兒產生相應的愛的反應。如果母親的愛是真摯的、溫暖的並且恆常不變,兒童也就逐漸學會了主動地愛別人的能力,這是心理健康成長的一極為重要的方面。如果一個人從小嚴重缺乏母愛,也沒有其他親近的人給予關愛以代替母愛的溫暖和關懷,這個人就會產生「被愛的渴求",同時,他也很難形成或不能學會主動地愛別人的能力。
主動愛別人的能力低下或缺乏,使一個人愛的需要總是得不到滿足。這時容易認為自己是不值得別人愛的人,也就更加沒有勇氣和信心去與別人親近。眼看著別人被愛或兩個人相互愛著,這時容易感到自己不幸或這個世界不公平,容易怨天尤人,也容易嫉妒別人, 這一切都給發展親密的人際關係帶來困難和阻礙。
出路是,培養社交興趣,提高社交技巧,逐漸學會理解和關心別人。一旦主動愛別人的能力提高了,發展了,一個人就會感到他生活在充滿愛的世界裡。
健康口訣:主動表達、靈活轉移、計劃客觀


你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嗎?? 如果是的話,那沒事。。慢慢改變,多和外向的他們一起玩。(^_^)


我覺得你只是閱歷太少,肚子里沒有貨色。多出去玩玩,多交一些會吹牛的朋友。。這樣自然而然你就會好了。


推薦閱讀:

剛剛步入社會,不會交流,很內向。是真的要改變性格?感覺很不討喜,很痛苦。
如何克服人際交往恐懼症?
缺愛的人都有哪些表現?怎麼改掉這些?
如何修鍊謙卑的心態?
為什麼在公共場合總是容易變得非常拘束,做事難以遊刃有餘?

TAG:朋友 | 人際交往 | 心理健康 | 社交障礙 | 社交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