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的本質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發展的?
拖延和自製的問題困擾著很多人,似乎是當前比較受關注的問題。關於如何改善拖延很多人提到了成果的反饋期這個事情,越及時的效果反饋越容易提高人們的積極性減少拖延。但是類似的策略是大同小異的,主要是說建立一個行為模式系統,可以消耗更少的自控去達成既定目標,屬於節流策略。
類似的詞有很多,比如毅力,執行力,自控能力,自制力等等,然而這種能力本身又是什麼呢? 它是由哪幾種能力構成或者是受哪幾種能力影響的?它的形成和發展進程是怎樣的?
記得國外有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被試是兩三歲到七八歲不等的小孩子,實驗內容是在一個房間里,施測人員給被試一塊棉花糖, 並告訴他施測人員要離開一會兒,如果回來的時候他沒有吃掉棉花糖,施測人員就會再獎勵他一塊,但是並沒有告訴他們施測人員會離開多久,通過攝像機記錄下孩子們的反應。有的小孩子直接就拿起來吃了,有的小孩子各種煎熬糾結,有的堅定的等施測人員回來。他們能等待的時間被稱為延遲滿足能力,經過多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這個能力和是否成功有著非常高的相關。實驗表明,在某一個年紀之前小孩子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得到糖直接就吃掉了。那麼在這種自制能力形成之後,又是怎樣的呢? (和成功的關係並不是主要討論對象,畢竟關於成功人人定義不同,主要還是想探尋這種能力本身的秘密)
補充一下,相關的研究,比如說最近關於自我損耗的研究挺多,大概是把被試分成兩組,實驗組讓他們先喝一杯難喝的飲料或者是吃生胡蘿蔔條之類的然後開始做一項機械枯燥的任務,對照組也是直接做任務,結果顯示他們能堅持的枯燥任務的時間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自控力確實會被損耗,並且能通過一定的方式恢復,比如說有研究證實吃零食確實能恢復損耗等等。
謝Leonpanh666邀。
「自制力強的人更容易取得世俗的成就」。相信這句話沒人會反對。然而——
一、先上一個反常規的結論
太把自制力當回事的人大都沒有根深蒂固的慾望和動機。
真的,你不是沒有自制力,而是缺乏一個深入骨髓的目標。
自制力,大意指一個人控制自己的行為朝著既定的目的去進行,以及抑制那些偏離目的的行為的能力。
我們看到這個定義由2個反方向的要素組成:
向著目的行為導向的能力
抑制偏離目的行為的能力
平時,我們總是過分強調自制力的抑制作用卻忽視它的源頭——清晰目的的激勵作用!
要知道,清晰的目的不是憑空而來的,它由人內向的慾望和動機塑造。根深蒂固的慾望催生的目的是極其強有力的。它賦予一個人(向著目的)的行為變得有快感,一種深切的、整個身心的快感,而不是苦苦純粹的用意志力去逼著自己。
二、一個例子
拿最考驗人意志力、自制力的長跑來說。身邊有個初中同學酷愛長跑,有事沒事下班就去跑個5公里、10公里。大家會覺得這傢伙身體素質肯定OK,意志力自制力什麼的也杠杠的。
這倒不一定。拿身體素質來說,身為同學的我深知他的底(做過一年的同桌),至少初中那會兒弱弱的一逼,那會兒無論長跑、短跑、跳遠、跳高,在下可是能完爆他的(當然現在叫我去長跑估計就不是他的對手了)。
這廝的馬拉松參賽照
這並不是說這個人的自制力好身體素質棒,可以保持長跑健身,而是他整個身心的愛這個運動。最核心的是他可以在這項運動里體會到某種深切的快感,正是這個快感建立的多巴胺迴路讓他保持這個折磨常人的運動。換句話說,常人不是自制力不如他,而是根本沒在自己的大腦回溝上建立長跑這項運動的多巴胺獎賞迴路。
對常人是折磨,需要用自制力去強迫自己,可對他呢,是一種生命的享受。這兩者簡直是天堂和地獄的區別。
自制力強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看那人有沒有建立某個行為的多巴胺獎賞迴路,以及在多大深度上建立這種迴路。
這個看似雞湯的說法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學習也是如此。為什麼有些人能起早貪黑那麼努力用功的學習?除了世俗要求以外,他們每次分數的上升、每次排名的靠前、每次同學羨慕的眼光,甚至每次解對一個難題的興奮對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激勵和獎賞。他們深深沉迷在這種獎賞迴路之中。
筆者的例子,生平第一次跑1000m是在初一男生一次體育測驗。那會之前根本不知道跑步居然還能把腿給跑酸了,本著不服輸的精神最後只跑了個4:35的及格分。還有好幾個跑進4min以內的,這對於天生傲骨好勝、雄性激素爆棚的我怎麼受的了?
此後只要知道要跑1000m了,我的腎上腺素馬上飆升,接著強迫症似的乾等著開跑的那一刻。只要一發起跑的指令,我就先往前衝到第一位再說,隨後時刻警惕著身後的人,只要身後有人想加速超過我,我就不顧一切,管TM的腿酸不酸的反加速……神奇的是,我居然沉迷在這種劇烈加速產生的乳酸導致的腿酸感中無法自拔!那會兒我是真的迷上這種感覺了,之後的初中生涯,凡是跟我一組跑的人我都是第一,甚至我的成績一定程度上決於第二的人跑多少(筆者初中的1000m成績在3min出頭,中考是3:05)。
筆者8年前的舊照(現已長瓢)
真的,支撐我跑下去的根本不是什麼意志力、自制力,而是快感!那種競爭下深切的、全身心的快感!
一個用快感行事,一個用冷血的自制力強迫自己,可想而知哪種方式更屌。
三、完結
自制力這個詞只是人們發明用來搪塞人用的,沒有根深蒂固的慾望和動機做支撐,自制力就是空氣,根本無法持久,隨時會破滅。
拿學習某項技能來說,我們總是說某某人自制力好,所以能安分努力的學習某項技能,卻忽視了他之所以要學習這個技能背後的動力源、慾望強大到什麼地步。
如,叫你一個月學會聾啞人的手語。
這尼瑪太難了吧。
是的,因為你找不到一個之所以要學的與自我心理深處捆綁在一起的理由,你要學僅僅是「字面上的目的」去學,而不是深切的慾望導致的目的。
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你喜歡上了一個妹紙,這個妹紙對你也有好感,可這個妹紙恰好是個聾啞人,那你學習手語的慾望是不是馬上飆升了?
如果想像力不夠豐富,再來點刺激。比如這個對你有好感的單身妹紙長這樣:
這時候還那麼難嗎?
甚至,如果你本人因為某個原因變成聾啞人了,一個月的時間學會手語還很難嗎?
這真的都不叫個事兒!
反過來我們想想,在你羨慕他人取得的諸多成就隨後把原因歸結在那人自制力比我強,以及把自己無法像他人一樣取得世俗成就的緣由一味的打烙在「我自制力不行」這個標籤之下,這說的過去嗎?
大部分人紮實的行動力源於他們自己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慾望,他的整個身心都與某個目的捆綁在一起了。
你呢?
在人家為了日後的職業生涯日夜勞繼、拚命學習、積攢人脈的時候,你滿腦子想的還是「怎麼才能追到那個妹紙」、「周末約同學去KTV好好爽爽」、「打個球擼啊擼玩個牌」……而後等現實不如意、到大眾價值觀要求你在世俗上有所成就時你才打水漂似的感概一番有什麼毛用?
這一切都不是簡單的用自制力就能解決的事情。溯因下去你總能發現那些看似「自制力不行」的人沒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與自我牢牢捆綁在一塊兒慾望和動機作為根基,他們的動機只流於大眾價值觀之下而非深處的自我之下。這種淺顯的動機怎會產生紮實的行動力?相反的,具備這種根深蒂固動機的人,叫他們去享樂他們反而感受不到多巴胺的快感,更多的是負罪的情緒。說到底,這些跟自制力本身的相關性微乎其微。
一個把動機交付大眾流於表面,只在感到困頓的時候才顯現改變現狀的慾望;一個把動機與自我深處的欲求捆綁在一起,全身心的活在目的之下;我想這就是自制力好壞的根本原因所在了。
大概就是這些了。完。===============================
後續內容更多,歡迎加我—— Big聖 為關注。
更多文章也可以訂閱我做的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里搜 彩牛城 就好了,也是這個頭像。
還是那句老話,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如想聽我的語音live,可以發送郵件到 live@zhihu.com 推薦,感謝。
我一直是一個自制力很差的人。我並不能不承認這一點。我在大學時掛了十幾門課,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因為我自制力太差,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但是畢業後多年來,我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琢磨,我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改善,自制力有比較大的提升。其中,一部分功勞就來自《Willpower》這本專談『意志力』的神書。這本書包含了關於意志力的一切,從理論、歷史、實證研究到行動指南。
不管是自制力、毅力還是控制力,其實都是英文里的self-control,背後都是willpower在起作用。自制力其實就是willpower。
Willpower這本書在2011年剛出來的時候我就愛不釋手,到2016年2月已經是重讀第5遍了。
但是這些年間我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論已經有了很大提升,加上我成了註冊會計師並積累了很多企業的審計經驗,對企業管理、制度流程系統的理解促使我喜歡用簡單有效的工具和制度來進行自我管理,克服人性中散漫墮落的部分。我準備借著這一次重讀,結合我關於時間管理、知識管理和目標管理的理論思考和操作實踐,整出一套簡潔、有效、關注於執行的『意志力管理』內容。
======這是正文前的分隔線======
先把結論放出來:
意志力是一種『力』,是學習者最寶貴的資源,也是自我管理者尤其應當重視的內容。
意志力是一種『力』
就像『星球大戰』中絕地武士所使用的『原力』(the force),意志力也是一種『力』,一種人類可以使用的來自自身的『資源』。簡單說:
- 人只有一種意志力,完成所有任務都依賴唯一的意志力『資源』;
工作、家庭、學習成長、心智成長,都耗費『同樣的』意志力
- 意志力主要是用於控制我們自己的想法、情感、本能和行動;
我們用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悲傷和憤怒,控制自己睡眠本能,控制自己去採取行動,拿起書本為一周後的考試做準備;背後都有意志力的作用;
意志力是學習者最寶貴的資源
- 短期內,意志力總量守恆,分別被各種任務消耗
例如,期末考試時,再控制情緒、控制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就更加困難;你創業的時候,再想戒煙就是難上加難;家庭關係不和睦,想在工作上有最佳狀態那是不可能的;
- 當前消耗的意志力可以通過食物補充
這不是笑話!簡單說,這是西方的科學研究以實證方法證實的,糖代謝產生的葡萄糖促成了這種神奇的影響。我們回想下餓肚子上課的情景吧,補充了食物之後就更容易集中精神。
所以,『餓貨,來一根士力架吧!』這樣的廣告是非常科學的好么!
- 長期來講,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抵制誘惑來增加意志力總量
這就是『延遲滿足』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訓練;
舉例來說,耶穌不是生來就境界那麼高。他在荒野中禁食了40天,經受了魔鬼的三次誘惑,那次經驗造就了他的脫胎換骨。
所以,英語里有『荒原體驗』(wilderness experience)這個短語。喬布斯被蘋果開除後遊盪創業的12年就是他的荒原體驗。歸來後,他已經歸聖了。
『焦慮毀所有』
各式各樣的任務僅僅是『消耗』意志力,而焦慮是直接『毀滅』意志力。只要受過拖延症困擾的人,都明白這句話說的是什麼。
意志力用光了有多可怕?『意志力用光了』,其實有專門術語來描述這種狀態:意志力耗竭(ego depletion)。這是西方心理學研究的熱門領域,他們甚至把這看成一種疾病。但是,『意志力耗竭』可比疾病可怕的多!
- 意志力耗竭直接導致拖延
沒有了燃料,汽車怎麼跑?
- 意志力耗竭導致負面情緒,對所有事情的反應都更敏感更強烈,尤其是負面的東西,誘惑變得愈發無法抵制
想想四大、投行每年發生的『貴圈很亂』的事情吧,任務重心理壓力大其實起到了很大影響;如果你每天在交通上浪費4-5個小時,我相信你回家給家人很難有好臉色,更別說提起精神來學習充電。
- 最可怕的是,『意志力耗竭』是一種『沒有癥狀的疾病』,你很難感覺得到,你可能只是感覺有點累有點疲憊,但是它對你的負面影響可嚴重的多。
所以,意志力耗竭給人帶來雙重困境,一方面你的意志力耗盡後生產力低下,另一方面渴望前所未有的強烈。
學習者的意志力管理意志力如此重要,意志力耗竭如此可怕,所以作為學習者重視『意志力管理』也就合情合理了。簡單總結:
- 開源節流,管理你的意志力資源
- 重視『意志力耗竭』的危害
- 專註。
這是很具體的建議了。因為新年願望越『全面』,願望清單越長,沒有進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我相信有這種體會的人不在少數
======具體的『意志力管理』行動方案正在整理中,敬請期待======
20160203 更新兩篇:
怕回答中文字太多不方便閱讀,請直接移步吧
自律:學習者最寶貴的品質(一)
意志力3-品格培養和意志力衰落
http://weixin.qq.com/r/PjjXz2vEvzbArS_s92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人話癆( ̄▽ ̄)
如果不想看字就看看這張圖吧。
自制力的本質是取捨和權衡。
廣義上自制力很好是指一個人不被誘惑所左右,而這些所謂的誘惑也是「不自製的人」無法抵制的東西,比如遊戲,比如手機,所以也引申出很多「癮」,小到網癮大到毒癮,然而很多抽煙成癮,飲酒成癮的人其實很痛苦,因為他們對他們的現狀束手無策,煙和酒是他們的認知中的最後一根稻草,每天的習慣讓他們處於這個死循環中。
而在我的理解,這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以前看到一句話叫「殺死你的寶貝。」,意思大體是說凡事都要有個度,走極端除了讓自己變偏執之外毫無作用,而這些自制力很好的人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寶貝」,他們不會對一個事緊抓不放,他們的眼光從選擇迷宮中跳了出來,跳到了頂端,他們理性的看待自己所做的選擇,不會把焦慮和熱情所代表的「情緒力量」錯誤當成付出的營養液,因此他們也不會反向的去接收那些「我很努力做這個啊」的心情所帶來的落差感。另一點是,他們擁有自己的定義,在他們的出發點中,這個不符合他們的需要,所以可以晚一點,而他們要先做的是優先順序高的事,所以to do list給這些人用也是錦上添花,而意識到自己自制力不行的人用了這種任務管理類的app反而會增加焦慮感,順便說一點,就是這種有自我定義的人一般不會是能力太差的人,他們在他人或是早期從父母身上找到了認同感和歸屬感,這讓他們從心底就站在一個稍微偏高的平台——自我認同感強,即使遭遇變故,心裡想的也是:「我可以的,我行的,我做得到,因為我就是我。」
這麼看來,對家長來說,多給自己孩子鼓勵也並不是壞事,因為即使你作為長輩你看得出他/她所走入的誤區,你也要從他的角度理解他所需要的包容感,因為未來他所面對的人肯定不會完全在乎他/她的感受,而面對這一切如果沒有足夠的底氣和自我認同感,他/她的適應能力會比常人慢,而慢就慢在他/她對於自我價值的懷疑。
以及自制力強的人會有一種或多或少的超脫感,他們不一定達到開悟的境界,但一定或多或少懂得有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對自我的判斷很清晰,對他們而言,自制力是在潛意識裡沉睡的侍衛,他們的狀態已經不需要喚醒他了。
既能審時度勢,又能順勢而為。
所謂「自製」,本身帶有強制性,說明你還有個不完美的個性要壓制。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也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也即是說「自製」必有後遺症。「死磕」活得會很悲催。
但是,看動機。假如,你為了高尚的目的,願意付出,願意承受。恭喜!你將超越自己。
但是,不高尚的目的就算了吧。
---------------------
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所以,應該起床,不能動腦子,一動腦子,肯定起不來了。
該做什麼,更不能想,嗖得就開工了,但凡有一念的差池,事情肯定就拖沓,沒有開始,自然就黃了。
起心動念,是虛度光陰的根源,因為,人有劣根性,一動念,最先指向的是爽歪歪,是懶羊羊。
自然,這一念生,理由借口,氣勢如虹,你就昏頭了。
怎麼辦?自凈其意。腦子乾淨了,簡單直接,心裡頭,沒有拖泥帶水的理由借口,行動的阻力自然會越來越小。@鳳紅邪 的磚我是拍定了,看到過知乎好幾次你的回答,老實說,有一定水準,但差點火候,文藝青年的通病,愛表達,會裝逼,但不接地氣。
以下是你的原文中摘的一些說法的謬誤或者矯枉過正,首先你說的大部分內容,我表示認同。
但是我駁斥你主要的原因是你矯枉過正,而且行文過於啰嗦,最後給出的解決方案還是流於表面,不接地氣。
首先,自律、自制力、毅力等只是一個偽概念,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自制力這回事
自制力這個事,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今都是存在的,自制力的主要作用是排除影響注意力和分散精力的干擾,讓一個人在一天的生活中能夠給自己一個交代,去做自己內心真正想做的事,去承擔自己真正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不被即時誘惑和不良習慣所綁架,自制力的真正作用就在於對抗即時誘惑和不良習慣,讓自己保持聚焦,而你所說的
但是所謂的自控力只是人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表現,這種行為表現是因為有他內在的「對世界的認知,思考習慣,思維邏輯」等內部因素的驅動,所以那些在沒有自制力的人看來十分困難的『 堅持投入的做有價值的事,推遲滿足感,抑制住慾望』等,他才能夠做到。甚至是輕而易舉、自然而然的他就抵制住了誘惑,推遲了滿足感。
我用一張圖來表示會更加清楚,我在另一個回答中也引用了這張圖:
心理學中關於重度拖延症 冥想 正念 內觀 與打坐 哪種更適合? - 貓爵士的回答
這張圖我把它命名為「人生的蹺蹺板」模型,你所描述的狀態,毫無疑問是一個人通過使用自制力越過了中間的那個臨界值,然後達成了「自律」的狀態。所謂精神贅肉指的是吞噬一個人精力的惡習,比如熬夜、擼管、沉迷遊戲、刷手機等等
在我對於學員的課程中,有一個作業就是打掃房間和整理內務,一個人糟糕的自律狀態就像個懶散的邋遢鬼的房間一樣,你想他一下子達到非常乾淨的狀態是可以逼他搞個大掃除,或者他也可以心血來潮自己搞個大掃除,但是如果沒有保持衛生的習慣他的房間一定還是會繼續變得邋遢,你真正需要做的是讓他自己住在乾淨舒服的房間里一段時間,等他自己突然回到自己那個髒亂差的房間里的時候就會對那個環境有噁心感了,然後他就會逼著自己去搞個大掃除,然後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因為他就再也不想回到原來的那個狀態了,當然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和監督,這就是導師的作用。
所以我想說明的是自制力的真正作用是讓自己養成好習慣去替代原來的壞習慣。
比如說我25歲之前是特別喜歡玩遊戲的,除了不玩網路遊戲以外,競技類遊戲基本都玩,後來之所以不玩了是因為確實生活中有太多其他好玩的事情,比如說泡妹子,朋友聚餐,德州撲克等等,這談不上好習慣替代壞習慣,只是關注點變了罷了。
後來自己開始創業,要去扛業績指標和優化產品就連朋友都很少聯繫,像德州撲克和泡妹子這種事情也漸漸少了,然後有段時間壓力大晚上睡眠很不好進而嚴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狀態,工作狀態不好壓力更大,導致睡眠更差,因此著實度過了一段孤獨而艱難的歲月,後來實在沒辦法為了改善睡眠不好的習慣就開始早起跑步,然後每天早上把自己跑步的狀況發到微信朋友圈,因為我很了解晨跑這種事情必須風雨無阻每天都去,否則中間斷了一天就很難恢復,所以每天晚上12點就逼自己再睡不著也躺著不動,堅決不能看手機,至於晨跑每天發朋友圈,既滿足了我裝逼的需求,同時還也給自己造成了輿論壓力,如果突然有一天我沒去,我那幫損友肯定就會開始說三道四冷言冷語說就知道你堅持不了幾天,為了堵上他們的嘴,所以我早睡和起床的動力又加了一分,就這樣我把生物鐘調了過來。
其實大家看好像很難,其實這個過程中自製一點都不難,只要抓幾個關鍵點就可以了,比如說睡覺前管住自己不看手機,甚至乾脆不帶任何電子產品回家。每天早上鬧鐘響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一腳把被子踢開,去跑步不管跑不跑,哪怕是自己先過去走一個小時也要走完,這樣就是一個給自己身體下指令的過程,通過不斷地重複,身體會自動建立神經元的連接,養成「自動」的動作,經常跑步的人就知道只要你有一天沒去身體就會提醒你該出門跑步了。
這就是初步通過自制力形成自律性的過程。
中國聖人兩個半,除了諸葛亮不太了解以外,王陽明和曾國藩都是非常講克己自製的,曾國藩有註明的三段論講自制力,就是「過往不戀,當時不雜,未來不迎」,王陽明也說,殺山賊易,滅心中賊難,吳承恩在西遊記中的有過六賊,就是眼、耳、鼻、舌、觸、意六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佛教的修行都是跟你講如何自製,如何降服自己的妄心,所以小乘中特彆強調戒律,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我會說自律的本質是指一個人對現實的卓越的認知能力。
你說個對現實的卓越認知能力看起來是很高大上,但其實沒什麼卵用,說白了,缺乏自制力的人就是缺乏責任,比如說早上起床這個事,很多人都有周5~6的晚睡強迫症,就是因為第二天不用上班,但是平時工作日不晚睡的原因是怕第二天早上起不來會遲到,這就是有責任和無責任的區別。
其實一句話概括缺乏自制力的人群,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這類人無限度地放縱自己,就會出現遇到喜歡的不敢上,明知吃宵夜會長肉但管不住嘴,這類人自尊心低下,社交恐懼,推卸責任,愛抱怨,消極悲觀,沒有底線,不懂拒絕,沒有自信,依賴心強,缺乏主見,缺乏價值感,性格軟弱,惹人嫌惡,所以給人感覺幼稚,性情起伏不定難以信賴等等。所以我說話刻薄點問問這幫人你們活著這麼痛苦,要麼早點去死要麼發奮圖強改變行嗎,如果捨不得死就趁早改變,禍禍你自己也就算了別禍禍你身邊的人。
而反過來,越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人,越是具備超強的自制力,同時具備超出他人的能力,而且比別人成熟得快,更有擔當,就算是顏值、氣質和身材也會比別人好。
如果我來給大家一個解決方案來提升自制力,我給出來的很簡單,自制力的主要產生源泉是你的清晰的定位和目標。
自制力的動力源一定是強烈的慾望!
比如說像我和我拍的這位 @鳳紅邪同學,還有像我們這樣的吃這碗飯的,我們有非常強烈的慾望在知乎這個平台上證明自己的同時真正幫到大家也能收穫真正屬於我們的回報,所以做回答的時候需要非常認真仔細,力求做到最好,其過程無不是斟字酌句,反覆推敲,直至覺得差不多可以見人為止,這是十分耗精力的事情,之後可能還需要修修改改補補不提,主要是因為我們都把自己定位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所以我們自然就有強烈的慾望去證明自己,因此目標一定是力求這篇回答做得最好,能夠力壓群雄,斧正視聽。
說起這個,我說說以前認識一哥們熱愛設計,在大學時期就醉心於做設計,目標就是在畢業後去4A廣告公司就職,所以在大學4年期間就去了解這類公司對於設計崗位的要求,畢業後就去了4A然後用了2年時間做到VP,到了這個時候,他就想去蘋果總部,然後又想盡辦法了解蘋果對於設計師的要求和標準,做了一個6年計劃,自己苦讀了2年英語然後去向那個方向努力,我只知道他現在在美國,而且我知道他最後一定可以成功入職蘋果公司,因為他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他對於目標的慾望也足夠強烈,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他實現目標的步伐,就算有,他也一定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現在有很多人缺乏自制力,就是搞不清楚目標和定位,比如有人問我,有什麼方法和技巧可以搞定女神,我的回答很簡單,成為你女神的男神就可以了,你如果真的有那麼想得到她,有一股非她不可的氣勢,就不是想什麼招去勾她,就是她喜歡唱歌好聽的男生你就去練吉他!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就彈得一手出神入化的吉他唱得一嗓子動聽的情歌,她喜歡寫字好看的男生你就去練字,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就能夠寫出打動人心的文字送給她,臉不好看就用穿著品味和髮型來補,身材不好就去跑跑步健健身,這比你去學什麼泡妞技巧這些東西有用一萬倍,別人也能感受到你的誠意和用心,這樣的感情才最真摯和牢固,即便你追不到,你也不會有任何損失,說不定在這個過程中你能遇到真正欣賞你的也說不定,一舉多贏的事情為什麼不做?而且你真的帶著強烈的慾望去學這些東西,真的比一般人快而且效率奇高,而且你能想到各種各樣的妙招來提高效率,你會驚訝於愛情的力量以及你身體內的潛能。
比如我以前就讓一個苦苦哀求前女友回頭的男的寫過一封情書,這個人的文化程度很低,但是寫出來的文字全是真情實感,句句催人淚下,他以前從來都不知道,原來自己也寫得一首漂亮的文章,我說偉大的文學和藝術都是來自於強烈的情感,只是我們的言語太乏力,必須以更多的方式去表達言語無法表達的內容,所以往往在戰爭和動亂年代才能誕生偉大的藝術家就是這個原因。
這世界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只要是有價值的,哪一樣不是人們付出巨大的努力來獲得的呀?這個付出努力的背後的原動力,就是強烈的慾望!
所以陽明先生的心學最講立志,什麼是立志,就是培養你對於成就一件事情的強烈慾望,這個慾望一定要大大的強於能對你產生誘惑的食慾和性慾,所以你想去成為那個「大人物」,你如果有了那個定位,你的一言一行做出來的事情,就應該符合那個「大人物」的定位和標準,這個定位一旦出來,你就會非常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如果出現阻礙和問題,你一定會想盡辦法排除萬難,這個就是你們所說的「自制力」,他本身也是源於潛意識中的慾望,這個慾望就像蛇群中的」眼鏡王蛇「,它能吞噬掉其他的小慾望。
除了講驅動力之源,目標和定位還有思維邏輯的條理性,比如說你想有100萬存款,那麼你花3年時間來存這100萬還是花10年時間來存這100萬這之間的方法是有區別的,你所做的規劃也是有區別的,因此思維邏輯的條理性也是組成自制力的一部分,你光有慾望沒有規劃,也是會出問題的。
如果有人能認真看到這裡,覺得還不過癮,我們凡事都有解課程組專門就大家關注的這兩個問題做過兩期課程,其中講到的補充點更多,我以上的觀點只是大概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希望讓更多人受益。
一思-如何提高自制力:喜馬拉雅FM,中國最大的音頻分享平台,隨時隨地聽我想聽!
一思-為什麼做事總是3分鐘熱度:喜馬拉雅FM,中國最大的音頻分享平台,隨時隨地聽我想聽!
--------------------------任性的廣告-------------------
如果你關注情商、自我成長、戀愛、正能量相關內容,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gz-evolution
http://weixin.qq.com/r/IUypsfPE1K6rrbfS9xk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鳳同學不服氣,可以反拍一磚,謝謝,我已經盯上你了,以後有機會我就會拍你的磚,哈哈,除開你能寫出一篇讓我覺得自愧不如的東西來,否則我會認為你對不起你的粉絲數和名譽~但就目前我看你的所有回答來看,還是差了點火候,拍你的磚不是針對你,而是不想你誤導別人,當然知乎上還有更多水平比你更差但是粉絲比你更多的人,那種人我就管不著了,自古以來就有邪師說法,人群本來也分369等,以前不想混知乎就是因為這裡愛裝逼肚裡沒貨的人太多了,現在混知乎是因為這裡可以放廣告,別的地方封廣告封得太嚴
其實自制力是個偽命題,根本就沒有什麼自制力可言,都是有條件的。
能稱之為自制力的現象受兩個因素影響,外在的,邏輯上的認同,比如現在不吃糖一會兒能多吃。
還有就是內在的情緒上的,生理上的狀態,能否實現這種邏輯上的認同,比如特別餓的孩子和剛吃過飯的孩子的區別。
聰明的做法,是主動為好狀態創造條件,來實現邏輯上的認同,如果無法創造條件,就要時刻關注自己的狀態,利用不同狀態的條件,做相應的適合的事情。比如來靈感時馬上去寫作,疲憊時看電影聽音樂做家務。像衝浪一樣,遇到什麼樣的浪,就要隨之調整自己的動作。
最重要的一點,是看重自己,珍惜自己的精力,時間,際遇。然而這個大前提的形成,並非天生,經歷與悟性使然,而且需要長期反覆的體會與強化。這個過程,才是自制力最難的關鍵。而關鍵中的關鍵,在於一個人是否有機遇來開啟這個過程。這就又涉及到世界觀人生觀的問題了。
------------------------------------------------------
補充,看到很多答案提到慾望的問題,貪吃,偷懶,貪玩之類的,其實這些因素如何去看待,取決於一個人的判斷標準。你是要以理性作為自己的標準還是以感性作為自己的標準。如果以理性為標準,那任務就是第一位的,如果以自己開心為標準,那舒服就是第一位的,但自己開心又如何定義呢,是要任務達成,獲得收益的開心,還是要看劇吃東西傻笑的開心,如果不用付出任何勞動就可以二選一的話,你要選哪個呢?
要做一件工作,無論如何,自願也好,無奈也罷,一定存在一個利己的原因,唯一的例外就是被人逼迫,可被逼無奈和無奈之舉還是有區別的。只要邏輯上認同了,就是應該去做的。如果任務比自在重要,那自在就是障礙,我們要識破它的真面目,想吃,海鮮大餐和剩飯盛一小碗墊墊肚子是一樣的,不餓的話饞嘴的感覺就回大打折扣,以此類推,玩之前先想想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當然,如果障礙很大,比如心情不好對誰看不慣好久導致經常不高興之類不是一時能解決的問題,不得不說,唯有一忍字可解。要和自己說,本寶寶就是這樣萌的忍者,我不開心不是我的錯,這世界從不以一時一地論英雄,等我把手上忙完就去懲罰你~~
大腦集中注意力在某些事物或規範上,摒除其它亂七八糟的信息,比如壓根沒解釋清楚自制力的胡編亂造廢話
什麼是自控力,簡而言之就是自己有意識控制行為(控制慾望)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鍛鍊出來的。
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徑在於,弄清自己如何失控、為何失控。
意識到自己有多容易失控,並不意味著你是個失敗者。恰恰相反,這將幫助你避開意志力失效的陷阱。
01 什麼是意志力?為什麼意志力至關重要?
「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兩種表現,但它們不是意志力的全部。要想在需要說「不」時「說不」,在需要「說好」時「說好」,你還要有第三種力量:那就是牢記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
意志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
意志力第一法則:認識你自己
如果你想要有更強的自控力,就得有更多的自我意識。首先你得訓練大腦,增強意志力。
訓練大腦最簡單的、最無痛的方法就是冥想
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剋制衝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
我們的人腦中有好幾個自我,它們相互競爭,試圖控制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動。每個意志力挑戰都是一次自我博弈。
02 意志力的本能:人生來就有抵制乳酪蛋糕的誘惑
你不可能真的消滅一個慾望,因為慾望在你的內心和身體里,沒有辦法自動消失。應激反應會讓你面對原始的慾望,而這正是你當下最不願看到的。
「三思而後行」反應讓你避免衝動行事,給你提供更多的時間,讓你深思熟慮想辦法。
睡眠不足會降低人的自控力。
如果像獲得更多睡眠,不是強迫自己睡覺,而是遠離那些讓自己睡不著的事。同樣,壓力也會偷走我們的自控力。我們需要調整到正確的身心狀態,用能量去自控,而不是自衛。
03累到無力抵抗:為什麼自控力和肌肉一樣有極限?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有極限。他被使用之後會漸漸疲憊。如果你不讓肌肉休息,你就會完全失去力量,就像運動員把自己逼到筋疲力盡一樣。每次使用意志力後都會消耗,所以自控可能導致失控。
資源不足時,大腦會選擇滿足當下的需求;資源充足時,大腦會選擇長期的投資。
我們總是在一感到疲勞就放棄鍛煉,但你的疲憊感是真的嗎?你其實可以擁有更多的意志力。
下次 你想放棄的時候,對自己說,為什麼不再堅持五分鐘?
當你的意志力告急的時候,你可以考慮以下的動機。
1.如果挑戰成功,你會收穫什麼?
2.如果堅持,會對別人有什麼影響?
3.如果堅持,那麼一段時間後,這個挑戰就會變得容易。
04:容忍罪惡:為什麼善行之後會有惡行
我們的思想中總存在正反兩面,而且好的行為總是允許我們做一點壞事。
鍛煉總是導致多吃,慈善總是導致腐敗。
關鍵是不要從道德的角度評判行為,從而失去了自我判斷力,不要把支持目標實現的行為誤認為是目標本身。
進步可能讓我們放棄曾經為之奮鬥的東西。兩個自我的競爭會打破平衡。
前進的一小步會導致你退後兩步。
只關注進步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
進步可以激勵人,但往往成了我們停下來的理由。
問問自己:為什麼總是向明天賒賬?
明天為什麼總是有時間?
生活中的「許可陷阱」
光環效應:只要讓你放縱的東西和使你覺得品德高尚的東西同時出現,就會產生光環效應。
當到處尋找特價商品的購物者買到了便宜貨時,他們會因為覺得自己省了很多錢而感覺良好,其實他們花了比自己預期更多的錢。
神奇詞語:有機食品、零脂肪這些看似」有益「的詞語其實在誘騙你
05:大腦的彌天大謊:為什麼我們誤把渴望當做幸福?
任何我們覺得會讓我們快樂的東西都會刺激獎勵系統,大量分泌的多巴胺會使這個新的衝動對象對你至關重要,大腦此時只會想如何獲得或重複那個觸發它的東西。這就是癮。
當獎勵的承諾釋放多巴胺時,會放大及時行樂的快感,讓你不再關心長期的後果。
多巴胺的首要任務就是讓我們追求快樂,而不是讓我們快樂。
如果我們想擁有自控力,就需要區分讓我們生活有意義的真是獎勵,和讓我們分散精力、上癮的虛假獎勵。
06:情緒低落為什麼會讓人屈服於誘惑?
想獲得快樂是一種健康的生存機制,獎勵的承諾並不能使我們快樂。
當我們毫無壓力的時候,我們知道食物並不能讓我們快樂。但當我們壓力山大的時候,大腦的獎勵機制會對我們尖叫「我還有一盒巧克力」。
有效緩解壓力的方法就是運動、閱讀、祈禱、聽音樂、與家人相處、按摩、散步、冥想、瑜伽、以及有創意的愛好。沒效果的包括:賭博、購物、抽煙、喝酒、暴飲暴食、玩遊戲、上網、看電影。
如果你認為提升意志力的關鍵就是對自己狠一點,那麼,你錯了。這樣想不僅會消耗「我要做」的力量,還會耗盡「我想要」的力量。相反,自我同情會提升積極性和自控力。
自我諒解,而不是罪惡感,才能幫他們重回正軌。
承諾改變,比真正堅持承諾和做出改變更容易,也更快樂。
下決心是改變中最容易的一環,但之後會越來越難——在想要的時候說不,在想說不的時候說要。
07:出售未來:及時行樂的經濟學
只要創造距離,就會讓拒絕變得容易起來。比如:把糖果放在抽屜里,而不是桌面上。
像獲得一個冷靜的大腦,我們需要在誘惑面前獲得10分鐘的等待時間。
如果10分鐘後你仍然像要,那就可以擁有它。
但在10分鐘之內,一定要時刻想著長遠的獎勵,以此抵抗誘惑。
無論面對什麼誘惑,可以使用一下方法:
1.當誘惑和你的長期利益相悖的時候,想像一下,這個選擇就意味著即使的滿足感放棄了更好的長期獎勵。
2.想像你已經得到了長期的獎勵。想像未來的你正在享受自控的成果
3.然後捫心自問:你願意放棄它,來換取正在誘惑你的快感嗎?
當我們思考未來的時候,未來的獎勵並不有誘惑力,所以我們選擇了及時行樂。
我們需要記得,為現在的行為承擔後果的,看似是未來的自己,其實還是我們自己。未來的自己會對我們現在的付出感激不盡。
08:意志力為什麼會傳染?
三種形式會讓社會腦出現意志力失效。
1.無意識的模仿
2.傳染情緒
3.當看到別人屈服於誘惑的時候,我們也會受到誘惑。
自控收到社會認同的影響,這使得意志力和誘惑都有傳染性。
09:「我不要」的力量局限
試圖壓抑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慾望,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若果我們想要獲得心靈的平靜和足夠的自控力,就需要認識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的是,選擇自己相信什麼,選擇自己要做什麼。
這篇文章對你會有幫助:自控力的必要性 由「棉花糖實驗」說起
今天給你1000元,和下個月給你2000元你選哪個?所有人都會做出理性的選擇嗎?一個人的成功與許多因素有關,研究表明自控力是其中很必要的一點,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絕對會給你一個有價值的思考。(實驗視頻見:自控力的必要性 由「棉花糖實驗」說起)
棉花糖實驗(StanfordMarshmallowExperiment)是斯坦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在這些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選擇一樣獎勵(有時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餅、巧克力等等),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通常為15分鐘),得到相同的兩個獎勵。
多數孩子當然忍不住誘惑,等不及 15 分鐘,就吃掉了那塊棉花糖。只有 30% 左右的孩子成功吃到了兩顆棉花糖。
1981年,WalterMischel給所有參加過棉花糖實驗的653名孩子的父母和老師發去了調查問卷。那時,他們已經進入高中。他詢問了他們的許多情況,包括制定計劃,做長期打算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同學相處的情況,以及他們的SAT(美國大學標準入學考試)分數。分析調查結果後,他發現,那些不擅長等待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有行為問題,無論是在學校或家裡都如此。他們的SAT成績較差,不擅長應對壓力環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交不到朋友。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鐘的孩子的SAT成績平均高出210分。
之後,很多人在不同的國家做了相同的實驗,都得出這樣的結論:成功來自於對自我慾望的控制能力。這段視頻是 TED 上 Joachim dePosada 講解棉花糖測試,而且他本人在西班牙語的哥倫比亞也做了相同的實驗。(視頻見微信:自控力的必要性 由「棉花糖實驗」說起)
WalterMischel曾擔憂美國人年輕人的自控力越來越差,不過這一趨勢在2007年之後有些轉變,金融危機之後年輕人的儲蓄觀念開始增強。要知道,這個實驗結果是驚人的,它至少揭示了一部分成功的原因,這不只關於理財,還包括受教育水平、社會地位、財富多寡,甚至關於吸毒、賭博、酗酒、肥胖等成癮問題。
我們今天談到的理財顯然很需要自控力,可以說一個會理財的人基本上是一個自控能力很強的人。知道了這些,我們該這麼做?「棉花糖實驗」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中並沒有一個自控開關,打敗誘惑的唯一方法是迴避它們,即轉移注意力。這是那些4歲的孩子都能理解的道理,那些成功抵禦住誘惑的孩子,都通過各種方式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唱唱歌、跳跳舞、溜達溜達,把目光移開那顆棉花糖,不然只會越盯著它誘惑越大。
在她的書中(2014年,他終於重新修訂出版了他二十多年前的著作),WalterMischel提到她是這樣通過訓練提高四歲的小孩子瞬間提高自制力的:「你把這張桌子想像成一個大畫框,這個盤子和這塊棉花糖都是畫中的東西,其實吃不到的……」,而另外一組小朋友卻沒有這樣的提醒。相對來看,把棉花糖想像成畫中之物的孩子要自控力強出很多,原本只有 1/3 不到的孩子可以忍住,現在有 2/3 以上的孩子可以忍住。由此可見,自控力也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
WalterMischel認為,智力其實受自控能力的約束:即使是最聰明的孩子也需要做作業。「通過棉花糖實驗要測量的其實並不是意志力或自控能力,而是比這更重要的東西。」他說,「這個實驗迫使孩子們找到一種方法,讓局面有利自己。他們想要第二顆棉花糖,但要怎樣才能得到?我們無法控制周圍世界,但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要想獲得成功就請先放開眼前那顆棉花糖吧。
作者:天恕
轉載請註明: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向毅海外投資(ID :xiangyitouzi)授權發布
個人認為自制力其實就是一個慾望戰勝了另一個慾望之後的結果:例如有些小孩兒想要得到第二塊糖的慾望強於吃掉當前的糖的慾望,於是他們選擇了忍耐。
自制力的本質就是自知力,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做了什麼,因為他知道這麼做是最好的選擇
通俗來說就是:活得明白
反人性的能力,有多強,得看他體驗過多大這背後帶來的利益。一切都是利益驅動。
一生就這麼短,怎麼過你說了算!
就個人經驗來看,自制力是一個非常難以比較和量化的東西。
克制同樣一個慾念(比如,貪吃,偷懶),可能每個人所承受的阻力是截然不同的。
我小時候有很嚴重的鼻炎,有一段時間,我自己採用艾灸的方法給自己治療(然並卵)。每天在手上某個穴位墊上一個蒜片,然後上面燃燒乾的艾葉。當太燙無法承受就自己取下來。
結果經過很多次艾灸,我對這個熱度的忍受里越來越強。直到最後一次,艾葉都燒光了,我都沒把它取下來。結果後果就是那一小片皮膚被燒傷,過了很久才好,至今還有很明顯的傷疤。
可能在旁人看來,我能忍受皮膚燒傷而不為所動,應該是自制力逆天了。但對我來說,實際上並沒用忍受太大的痛苦。
所以大腦應該是有某種機制,會淡化長期承受的某種刺激。
於是可能在一些人在旁人眼裡的驚人自制力,對他本人來說可能甚至很舒服。
比如,我所認識一些從不拖延的人,在他們眼裡,拖延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一件事不馬上做好,就會心神不寧,會變得煩躁。而對於拖延症患者來說,可能情況是完全相反的。
關於人的成長,沒有比意志力和自控力更重要的問題了。無論你想學習任何知識、技能,養成任何新習慣,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和牛人,意志力和自控力提升都是必經之路。
第一,所有自我控制失敗的心理過程都與你所描述的一樣。
正如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麥格尼格爾所說,「意志力挑戰就是兩個自我之間的衝突。一個你想的是自己的長遠利益(比如減肥),另一個你則想及時行樂(比如吃巧克力)」。
第二,自我控制是可以訓練。
從運動員、到特斯拉這樣的神人,有不同的檔次。自控力越強的人,越牛。各個階段的感受各不相同。了解這些人的故事,不僅勵志,而且有操作上的啟發。
第三,意志力和自我控制是心理學研究熱點,而且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大量的科學原理和實驗研究。也因此產生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訓練意志力和自控力的方法。包括,從最微小的握拳,到鍛煉身體(訓練意志力的靈丹妙藥),改善飲食,睡眠充足,改變身邊的小環境約束自己,以及通過塑造未來的自己來監督當前的自己,等等。
1.缺乏自控力的典型表現
缺乏自控力的微觀過程,正如你所說。而整理來看就是下面的情況。
反之,自控力的本質就是「雙手互搏」。你想要的那個「我」和你不想要的那個「我」的思想和行為之間的較量。
2.高水平運動員全都是自控力的行家
偶然的機會,我在國家隊做過兩年教練。其中的半年是科研助理教練,一年是全職教練,還有半年的科研組組長。我目睹並參與了國際水平的比賽,包括頂級的國內選手和國際選手,參與了我們自己的選手拿到亞洲冠軍、世界冠軍的過程。其中跟意志力最密切是,「程序化參賽方案」。
頂級選手,都有這樣一套程序——按照嚴格的日程行動,而且都是私人訂製。在公開的著作中,見國際象棋冠軍維茨金的自傳體著作《學習之道》。
程序化參賽的目標是在比賽中發揮出最佳水平。仔細想一想這事兒,就知道難度有多大。飲食、睡眠、天氣、裝備、所思所想、情緒等等所有這些,都會影響一個運動員的體能和注意力,從而影響他的水平發揮。
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身心狀態穩定,並處於最優狀態,必須有一套操作程序。這就是程序化參賽方案。上面寫滿了,比賽之前的晚上,什麼時間整理裝備,什麼時候分析技術,什麼時候睡覺,到第二天早晨幾點起床,早餐吃什麼,用多長時間,幾點出發,幾點到達比賽場所,什麼時候開始做第一次熱身,什麼時候做第二次熱身,每次熱身內容是什麼。等等,好幾頁的表格。直到上場前的1分鐘做什麼、想什麼,上場前的30秒做什麼想什麼,等等。
這套程序,就像火箭發射一般精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拿到冠軍。對於競賽項目,冠亞軍的差別在零點零幾秒之間。
程序化參賽方案最關鍵是精確執行,而執行的關鍵是意志力。意志力都是在平日訓練出來的,包括體能訓練、認知訓練,以及程序化流程的在日常訓練中的演練。高水平的選手,在他們的訓練環節,就像機器般的精準。但同時,還要爆發出人類的激情。這是競技體育令人著迷的地方。
運動員的意志力,是日復一日的訓練出來的。
有關運動員的意志力,有極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所有的高水平的運動員的目標都極為清晰,那就是拿冠軍,無論全運會、亞運會,還是世界盃、世錦賽,直到奧運會。大家直到,這些比賽冠軍的獎金是驚人的。這種對冠軍強烈渴望和想像,是運動員意志力的最強大的來源。
正如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麥格尼格爾所說,「未來的自己會對我們現在的付出感激不盡」。因為塑造出來的未來的自己,會讓現在的自己異常強大。
3.「破釜沉舟」的寫作
著名作家喬納森弗蘭森(Jonathan Franzen)曾公開講述過自己「破釜沉舟」堅持寫作的故事。和很多作家和白領一樣,他也很容易被電腦遊戲和網路分心。接受《時代》雜誌的採訪時,他解釋了自己是如何拆掉手提電腦,防止自己因受誘惑而拖著不寫東西的。他從硬碟中卸載了所有浪費時間的軟體,包括所有作家的天敵——紙牌遊戲。他拆掉了電腦的無線網卡,還把網路介面弄壞了。他解釋說,「你要做的,就是把強力膠擠進網線裡面,然後把介面使勁擰下來」。
這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Kelly McGonigal)寫的一個故事。收錄在他那本暢銷了幾百萬冊的書里中,書名叫做《自控力: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這本書的英文名字是,《意志力:如何自我控制,為什麼它很重要,怎能才能得到更多》(The Willpower Instinct:How Self-control Works,Why It Matters,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
麥格尼格爾說:
受誘惑的自我是無法預料的、不可靠的敵人。正如行為經濟學家喬治安斯利所說,我們需要「像對待另一個人一樣,逐步預測並約束那個自我」。這就需要詭計、勇氣和創造力。我們必須研究受誘惑的自我,看清它們的弱點,用理性的偏好來束縛它們。
4.沒有堅強的人,一切都是枉然。
維托里奧·阿爾費里在晚年自學,用極大的毅力克服了基礎階段的單調乏味。這位在當時就成為世界名流的人,著手學習拉丁語,一直堅持到成為一個文學家,而且靠他的熱忱的天賦,成為我們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那句關於他轉變的話,在義大利常常被教師引用,「我堅持,不斷地堅持,全力以赴地堅持」。
維托里奧.阿爾費里作出這個重大「決定」之前,只不過是他所愛的一位任性的社交界貴婦人的玩物。他感到自己若繼續做感情的奴隸,就會毀了自己。一種內在的衝動促使他想提高自己。
他感到自己本可成為偉大的人,渾身充滿了無限的潛在力量,他很想利用這些力量,聽從它們的召喚,將自己的一生交付給它們。但是,那位夫人香氣溢人的短柬又把他拉回到戲院的包廂里,和她廝混在一起,白白地浪費掉了一個晚上。這位夫人的吸引力戰勝了他本該高興地抵禦這種誘惑的意志力。但是,他在戲院里看著那些無聊透頂的戲時,忍受了極大的憤怒和苦惱,使他產生了強烈的痛苦。他最後感到自己憎恨那位迷人的夫人。
他採取了具體的行動,決定在他們之間設立一種不可逾越的障礙。他把代表他出身高貴的裝飾粗髮辮子剪掉,沒有了髮辮,他便羞於出門。他然後用繩子把自己捆在椅子上,在那裡度過了心神不定的日子。他幾乎一行字都看不下去。不管他多麼想到心上人那裡去,但他身體不能動彈,頭上又沒有了髮辮,只好靜靜地呆在屋裡。
他正是「堅持,不斷地堅持,全力以赴地堅持」,才使自己得到自由發展。他正是這樣,才將自己從無所作為和毀滅沉淪的深淵中拯救了出來,成了一個名垂千古的人。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在《教育中的自發活動》中引用了這個故事。她說出了另外一句名言,「沒有堅強的人,一切都是枉然」。
5.最接近神的男人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1856-1943),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科學家、發明家。特斯拉被稱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鋼鐵俠著名的電動汽車就是以特斯拉命名的,這是向這位偉人致敬。
尼古拉·特斯拉的頭銜:
交流電之父、無線電之父、免費能源之父、雷達之父、電腦之父、網路之父、X光攝影之父、太陽能之父、人造衛星之父、火星探測之父、太空旅行之父、人造閃電之父、人造地震之父、人造氣象之父、意念控制之父、空間傳送之父、粒子牆之父、引力牆之父、等等。
尼古拉·特斯拉的業餘頭銜:
詩人、哲學家、音樂鑒賞家、養鴿專家、語言學家、吠陀專家。 精通八種以上的語言,至少能閱讀十一種文字,至少可以使用六種語言進行複雜的專業溝通。 (英語、法語、德語、梵語、拉丁語、捷克語、匈牙利語、義大利語、塞爾維亞語...)
特斯拉為什麼會如此厲害?
在他的成長史上,有一件事是獨一無二。在科學家、甚至在文學藝術家中,找不出第二個人來。那就是對自我控制的訓練。
以下就是特斯拉在《回憶錄》中寫下的相關內容。
(1)把自控力練習當做第二天性
一次,我找到了一本名為《阿奧菲》的小說,是匈牙利著名作家Josika(約西卡)的作品的。不知何故,這本小說喚醒了我沉睡的意志力,我開始練習控制自我意識。起初,我的決心就像四月的雪那樣很快消失了,但不久,我克服了缺點,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情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積極的心理練習成了我的第二天性。剛開始,我的願望常常受到壓制。但是,慢慢地,願望和意志統一起來。經過幾年的訓練,我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意志,甚至開始以遊戲心態控制自己的愛好,一些足以毀滅意志最堅強之人的愛好。
在某個階段,我染上了賭癮,使得父母終日憂心忡忡。對我來說,坐下來打牌是最大的樂事。父親過著一種堪稱世人典範的生活,他絕對不允許我渾渾噩噩地浪費時間和金錢。當時,我意志非常堅定,卻沒有健康的人生哲學。我總是對父親說:「只要我願意,我隨時都可以洗手不幹,但是放棄那種在天堂才可以買到的快樂,值得嗎?」父親會時不時地沖我發泄他心中的憤怒和不滿,但母親卻不同。她了解男人的特點,知道要想解救一個人,必須要通過他自身的努力。
我記得有一天下午,當我輸光了所有的錢,渴望再大賭一場的時候,母親帶著一沓錢走到我面前說:「去痛痛快快享受吧,你越早把錢輸個精光越好,我知道你會幡然悔悟的。」她是對的,我當時就控制了自己的慾望。我唯一感到後悔的是,如果那種慾望再強烈一百倍就更好了,那樣更能體現我意志的強大。我不但戰勝了賭癮,而且把它在心中撕得粉碎,不留絲毫念頭。從那次起,就像對剔牙一樣,我對任何形式的賭博都不感興趣了。
在另外一個階段,我又吸煙無度,最終危害到了健康。接著我的意志力又發揮了作用,不僅戒了煙,而且戒掉了所有不良嗜好。
很久以前,我患上了心臟病,直到後來才發現,是每天早晨喝咖啡的習慣引起的。於是,我立即把它戒了,儘管我承認那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就這樣,我克服和抑制了其他陋習和慾望,不僅保活了生命,而且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
(2)內省
既然是控制自己,那當然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想法,而控制自己想法的前提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知道自己想什麼的辦法就是自省。
從孩提時期,父母就強迫我要注重自省。這給我帶來了很多痛苦,但父母認為這是一種先苦後甜的訓練。他們認為,這種訓練可以讓我認識到自省對於人生的無上價值,同時自省也是獲得成功的手段。職業壓力和通過各種知識渠道源源不斷地湧進我們大腦的各種外界印象,使現代社會在很多方面對我們具有危害性。
大多數人過分關注對外部世界的思考,完全忽略了自己內心正在進行的活動。數以百萬計的人之所以過早去世,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即便在那些懂得養生的人當中,也存在著一個普遍錯誤,他們逃避想像,忽視真正的危險。這說法適用於個人,或多或少也適用於所有人。
我一直不喜歡禁慾,但我確實從自己正在經歷的以及令人愉快的經驗中得到了豐厚回報。
朋友經常說我的衣服穿起來很合身,就像手套一樣服服帖帖。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衣服都是按我十五年前量的尺寸定做的,此後我的身材從來沒有改變過。在此期間,我的體重一磅都沒變。關於這一點,我可以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1885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愛迪生先生,愛迪生照明公司董事長愛德華·H·約翰遜、經理巴特切羅先生,還有我,一起去位於第65弗思大道的公司辦事處。其中有人提議互相猜體重,大家叫我站到體重稱上。愛迪生摸了摸我全身,說道:「特斯拉體重152 磅,精度以一盎司計算。」他猜得非常準確。我那時的凈體重是142磅,現在仍然是。於是,我低聲問約翰遜:「愛迪生能如此精準地猜出我的體重,這怎麼可能?」
「嗯,」他放低聲音說。「我是相信你才告訴你的啊,你千萬不要講出去。愛迪生在芝加哥屠宰場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他每天都要稱幾千頭肥豬呢。這就是原因。」
一天,我和叔叔沿著河邊散步,當然我也沒忘記隨時練習。當時夕陽西下,水中的鮭魚嬉戲著並不時從水中躍起,魚鱗閃爍著光芒,在遠處礁石的映襯下鮭魚輪廓分明。當然,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任何孩子都可能擊中一條魚,但是我要完成更加艱巨的任務。我提醒叔叔,讓他注意我的每一個細節。我告訴他,我會用石頭擊中魚,並且讓它撞在礁石上斷成兩截。說時遲那時快,整個過程分毫不差。叔叔盯著我,就像見了魔鬼一樣,驚得靈魂出竅。他大聲喊道:「撒旦,快從我身邊滾開!」
此後連續幾天,叔叔都沒再跟我說話。還有一些光輝事迹,都隨著時光流逝已經淡忘了。但是,這些豐功偉績足夠我安逸地吃上一千年的老本了。
(3)創造學習奇蹟。
當意志力用於指揮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用來學習的時候,人就像計算機一樣的吸收知識。特斯拉在大學時代正是這樣。
(上大學時)我決心給父母一個驚喜。第一學年,我經常每天凌晨三點開始學習,直到晚上十一點結束,即使周末和節假曰也不休息。我的大部分同學在考試中都可以輕鬆過關,而我則在所有科目上都獲得了創紀錄的髙分。那一年當中,我通過了九門考試,教授認為我的成績已經超過了最高標準。帶著他們幾近吹捧的成績證明,我回家去休假,希望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父母面前。
無論做什麼事情,我都狂熱地想要儘快完成,這往往讓我陷入困境。曾經有一段時期,我開始閱讀伏爾泰(Voltaire)的著作,我吃驚地發現他的全部著作都是用小字型大小印刷而成的,而且厚厚的將近一百卷。這個「怪物」每天喝七十二杯黑咖啡,才把這些著作完成。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它們讀完。當我放下最後一本書時,感到無比欣慰,心想:「我再也不看了!」
一天下午,這是曾在我的記憶中出現的場景,我正跟朋友在城市公園一邊散步一邊背誦詩歌。在那個年齡,我可以整本整本地背誦書籍的內容,而且一字一句都不會錯誤。其中,歌德(Goethe)的《浮士德》(Fau-st)便是我所能背誦的一本著作。
(4)特斯拉的意志力原理
特斯拉晚年的時候,在他的自傳里,對自控力的原理做出了清晰的描述。只有兩條。
第一,我們都是無意識自動結構
特斯拉一生都在研究各種自動裝置,他發現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架高度自動化的裝置。例如,身體自動化的呼吸、自動化的血液循環、自動化的免疫、自動化的消化吸收、自動化的處理感官信息,等等。如此,你就不難明白特斯拉下面的話。
我們的身體結構都是類似的,並且處於相同的外部環境作用下。於是,我們便會做出類似的反應,出現總體活動的一致性。在此基礎之上,才形成了我們所有的社會規則和法律。我們都是由媒介力量完全控制的無意識自動結構,就像被隨意丟棄在水面上的軟木塞一樣,常常將外部作用的影響當成自由意志的結果。我們的運動和其他行動都是為了維持生命的正常運轉,雖然表面上看似一個人與另外一個人不同,實際上我們是由一些看不見的鏈條聯繫起來的。只要機體處於非常良好的狀態,它就會準確地對刺激性媒介做出反應。當時,當一個人出現某種精神錯亂時,他的自我保護能力就遭到了破壞。
一個感覺非常敏銳,非常富有觀察力的人,他高度發育的機能完好無損,並精確按照環境變化行動,就會擁有及高品質的機械感知能力,就有能力躲避那些無法直接感知的危險。如果他與那些控制器官存在嚴重缺陷的人接觸,這種感覺就會開始作用,他就會感知到那種「宇宙性」痛苦。
第二,只有理想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既然人是自動機,那麼誰在控制這架自動機呢?睡覺的時候是大自然。醒著的時候,絕大部分也是自然。但只有人意識到自我,意識到理想、目標的時候,才能對這架自動機施加控制。特斯拉說: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擁有一個理想,這樣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獲得內心的滿足感。但是,它必須是非物質形式的,例如某種宗教、藝術、科學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只要能起到一種非物質力量的功能即可。
這個神一般的男人,在做出了一系列驚世駭俗、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並揭示了人的自我控制秘密之後,於86歲離開了這個世界。
6.我已成為(自己的)上帝
在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裡面。還有另外一個人,得出了跟特斯拉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結論。雖然角度不同。但這個人對人類科學的貢獻,幾乎是難以估量的,至今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大。這個人就是埃爾溫·薛定諤,量子力學重要的創始人之一。
薛定諤寫出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也稱為薛定諤方程,至今都是量子力學的核心原理。無數的量子力學家,至今還在應用他的方程,還在試圖破譯這個方程的密碼(例如描述宇宙,為什麼必須用到複數)。
埃爾溫·薛定諤晚年的時候在都柏林大學做了一系列演講,後來這些演講結集,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名為《生命是什麼》。這本書,直接影響到沃森和克里克發現遺傳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因此,薛定諤也被稱為分子生物學的奠基人。
在《生命是什麼》中,題為「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跋,才是全書最精彩的地方。
薛定諤說:
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能否從下面兩個前提中引出正確的、不矛盾的結論來:
(1)我的肉體作為一架純粹的機器,是遵循自然界的定律而起作用的。
(2)然而,根據無可置辯的直接經驗,我知道,我總是在指導著肉體的運動,並且能預見其結果,這些結果可能是決定一切的和十分重要的,在那種情況下,我感到要對運動負起全部責任。
我認為,從這兩個事實得出的唯一可能的結論是,我——最廣義上的我,就是說,凡是說過「我」或者感覺到「我」的每一個有意識的心靈——總是按照自然界的定律在控制著「原子運動」的人,如果有這樣的人的話。
大約2500年以前,或者還要早一些。根據早期的著名的奧義書,印度人在他們的思想里已經認識到阿特瑪(ATHMAN,我)=梵(BRAHMAN)這一概念(即個人的自我等於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永恆的自我),這是一點也不瀆神的,而是代表了對世上事件最深刻的洞察的精髓。
許多世紀來的神秘主義者,每個人都獨立地,但彼此完全和諧一致地,描述了他或她一生的獨特經驗。這些經驗可概括成一句話:我已成為上帝。
這短話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你是你的上帝。
薛定諤的另外一本小冊子《物質和意識》,對現代意識科學的研究產生了促進作用。要知道,在薛定諤所在的那個時代。心理學被行為主義主導,曾經一批心理學家甚至要把「意識」、「意志」這樣的辭彙排除在心理學之外。因為這些概念,不可測量,不實在。但是今天,這兩個領域是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乃至當代自然科學前沿最熱門的研究領域。
7.推薦兩本書
下面推薦的這兩本書就是基於20年來人們對意志力和自控力進行嚴格的科學研究所得出結論的大綜合。是面向大眾的科普書。例子豐富,而且提供了訓練意志力和自控力的心理學原理和方法。只要關注這個方面,那麼這兩本書就是必讀書。
《自控力》的實用性更強一些,暢銷上百萬冊。
《意志力:關於專註、自控與效率的心理學》理論性更強一些。作者非常厲害。羅伊·鮑邁斯特,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發表450多篇科學論文,一直是世界上論文引用率的心理學家之一。
==核聚相關文章===
- 逆襲利器:自強學習法和進步本 —核聚專欄文章
-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怎樣做?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 怎樣才能從英語很糟糕的人變成英語很厲害的人?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 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 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是一種什麼體驗?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 知乎核聚的回答 – 知乎
- 碎片閱讀如何形成知識體系?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 怎麼樣才能讓學習體系化,效果更好?-核聚的回答-知乎
- 對獲取知識的方法論的疑惑?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 每天堅持英語學習為什麼還是學不好?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 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
知乎專欄: 核聚
微信訂閱號: 核聚
直接上我的親身經歷吧。
不知道能不能算自制力。
之前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自學5年過n1,因為我很懶散,而且我深知自己有拖延症,手機依賴症,魔方依賴症,五子棋不可自拔症……
所以我給自己定的要求很寬鬆,一個月學完兩課就行了。
然後我發現,學完兩課最多一星期,剩下的三星期如果一直玩的話,好像很罪惡。
於是我開始一個月學4課…還是很寬鬆的時間…
於是我把目標縮短為兩年……
那一刻,我默然有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幸福,一下子短了3年時間,好像是莫大的賞賜一般。
我發現,制定一個計劃,然後超過這個計劃,能讓我覺得滿足,當這個計劃里的條款越苛刻的時候,滿足感就會越強。
所以我沒有過多關注自制力這種事,而是打敗那個「指定計劃」。
就像你和一個假性親密的朋友約定一天背60單詞,而你卻偷偷背叛它,一天背80個,第二天變本加厲,背100個,背叛得越嚴重,一種莫名其妙地竊喜也越濃厚。
2015年10月到2015年最後一天(大年三十),我把初級兩本書學完了。
寒假裡,我訂的計劃是學完中級上。
離寒假還有三天結束的時候,我學完了,單詞也如數背完,作業也完成,聽力也沒落下。
但是我這一個月過得不如狗。
每天11點睡,3點起來,南方沒暖氣太冷,不起床,就這麼窩被窩裡,支個小桌子,擰開檯燈,開始學習,然後8點起床,學習到12點,午睡半小時,下午一小時聽力,一小時閱讀理解,一小時跟讀,接著聽課件到9點,再刷題到11點,周一到周五循環往複,除了周末正常作息。
不想起床就擰大腿,心裡默默想著,再不起今天就輸給「計劃里」那個犢子了,當一天結束入睡的時候,會特別喜悅,因為勝利了。
誰都不會討厭勝利的感覺吧。
現在上班一個月了,我已經把快要把中下啃完了,中午取消了午休,每天多半小時,一個禮拜就多了四小時,能多做兩篇模擬卷。
所以4月我能結束正課,12月的n2考試之前,我還有幾個月的時間用來背紅寶書藍寶書,覺得很安心。
而我如果還按照之前的進度,可能還在初級徘徊,我也並不會學得更紮實,相反可能更懶散。
所以今年考試結束後,我會再制定一個目標,再狠狠得強姦這個目標,來年七月的n1考試後,我希望我可以收穫到「強姦目標」孕育的果實,希望這個果實不畸形。
不知道是不是答非所問。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對了
感謝我不痛經,不拉肚子,不感冒,不發燒,不愛看韓劇,沒錢逛街,沒錢出去玩,感謝你們,讓我老老實實的成了家裡蹲。
很想拽拽地說一句,謝邀!
但是確實沒有人邀請我,是我自己被題目吸引來的。這是本月剛剛註冊知乎的我的首次回答 :D
之前的很多發言都是關於理論意義上自制力是否真實存在,自制力來自哪裡,自制力與什麼其他能力相關的爭論,卻沒有人通過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自制力在真實生活中到底是什麼樣子,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而這一點,我覺得自己很有發言權。
在大學以前,我是一個口無遮攔,隨性率真的女生。用通俗一點的話說,我比較難管住自己,通常想幹嘛就幹嘛,就說什麼就說什麼。
可就在大學入學前,我從媽媽口中得知爸爸有了外遇。她第一次在我面前細數爸爸背叛她的事實,並痛哭流涕。我沒有哭,心裡卻讓暗暗有了一種為她分擔的使命感。我把這個秘密藏在心裡,沒有讓爸爸看出我已了解的蛛絲馬跡,然後,走進了大學的校門。
我上的大學不是什麼名校。根據我之前「隨性率真」,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性格缺陷,我也不可能考上什麼名校。相反,那是一所三流大學。物質條件甚至遠不如我的故鄉城市。
可是開學後我做了一系列我以前都不敢想的事。在我十幾年的教育生命里,我從未競選過班幹部,從未真正主動回答過一次問題,從未享受過站在一堆人面前說話的高強度注視。
可就是在大學裡,在我做了這些事情,並發現我每次做這些事情前,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我做了,又能怎樣?」
對,就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鼓勵著自己在不想去打水的時候去打水了,在不想早起的時候早起了,在不想用冷水洗衣服的時候我偏偏去洗了,在不知道答案不敢舉手的時候,我堅定地舉了。
最後的最後,我居然當上了文藝部部長,考了GT,出國讀博了。
但我始終知道,把不情願做的事情假裝情願(甚至心甘情願)地做了,都源於一個很強的動機:那就是我對美好家庭的渴望,源於自己對建立和諧家庭的責任感。當我每次跟家裡打電話,告知他們我一個又一個的成績,看到他們為此而停止吵架的時候,我心裡滿滿的成就感。也正因為如此,我更加堅信,把自己變得更好,真的可以維持一個積極的家庭氛圍。
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較勁,讓我逐漸發現我害怕的事情越來越少。很多時候,人們害怕是源於未知。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解決某件事,我不知道自己在面對某種情況會如何選擇,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在某個期限內完成一項任務。這些未知,讓我們焦躁,不安,恐懼,甚至自卑。
可是,當我們一次次通過完成、解決、甚至完美解決那些我們本來恐懼或者反感的事情時,我們對自己又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噢,原來這一類的事情是我擅長解決的;噢,原來我可以想早起就早起,想幾點起就幾點起;噢,原來我可以花半個小時就完成這個任務,原來我可以在別人攻擊我的時候做出有力的回擊。。。
因為有了這些個確定的答案,清晰的自我認識,我們才可以去調控自己,管理自己。試問,一台時而工作,時而不工作,完全摸不著規律的機器,我們要如何去調控?我們會不會常存一種"我不敢保證它會工作"或者「我怕它不能完成任務」的不安和不確定?
又或者我們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在高高的舞台上跳舞的盲人舞者。在我們不知道舞台多大,舞台的界限在哪裡,我們每一步會邁出多遠,我們又怎麼可能通過管理自己的步伐和動作來做到不摔到舞台下面去?我們會質疑、會猜測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可能導致的後果。
自制力,或者更確切地說,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是如此。當我們不自知,也不知道世界的模樣時,我們就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
成績差的孩子會抱怨:「我不知道就算我努力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自卑的人會發牢騷:「我不知道跟他表白以後,他會不會拒絕我」;
跟風投資股票的人會說:「我不知道股票會不會賺錢,可是我還是忍不住投資了一些」。。。
這些群體的共同特徵往往是反省能力差。對於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很少賦予認真和專註的思考,也不會從中學到教訓和知識。所以,日復一日,他們還是不能夠看清楚自己,也看不清這個世界,也因此,反覆地做著失敗的決定,反覆地迎接消極的結果,最終放棄了積極主動地調控自己,管理自己。
所以,我的總結陳詞是,自制力的根本是自我管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在不斷嘗試新的經歷,不斷了解自己及自己行為會導致的確定性結果的過程中形成的。但事實上,不是每個人剛好有很強的動機去嘗試,去探索,去認識,去了解。
也許,如何發現自己內心深處(或者培養)積極的動機可以成為另外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應邀!
整合,自發性,完整性。
內外一致。
從小到大,一輩子發展。
看到有人說自制力是一個偽概念,十分欣然,粗淺說一下個人觀點吧。
有這樣的一個心理學實驗,給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一顆糖,告訴孩子如果忍一段時間不吃這個糖的話可以得到額外一顆糖的獎勵。那麼孩子們會為了額外的獎勵而忍耐這一段時間嗎?
答案是,看年齡。4歲前的孩子很少有人能忍住,當研究人員走出去後就把糖吃了。大一點孩子通常都會盡量忍住不吃,直到忍耐時間結束,儘管在他們看來這段時間無比難熬。
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制力,學名為「延遲滿足」能力。
但是,延遲滿足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自制力是不同的,所以說自制力是偽命題其實不算錯。自制力是個人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而延遲滿足是為了更高級的獎勵而等待的忍耐能力,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抽象概念上的道德性。
因為從非社會性的角度,也就是純粹實驗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延遲滿足能力是和內驅力息息相關的,個體對未來獎勵的預期效應和延遲滿足的內驅力有正相關。但自制力卻強調了道德的層面,用單純的好與不好來劃分行為,所以才會有自製和拖延的區別。
但說實話,要不是滿足道德感可以操作性定義或者量化分級,所謂的自制力也不過就是延遲滿足未來遵守道德和規範所帶來的情緒快感而已。
推薦閱讀:
※一個人的性格可以有多大的轉變?
※改變性格?
※你都做過哪些離奇/詭異/壓抑...的夢?
※拋硬幣真能測出心裡真正的想法嗎?
※馬男波傑克為什麼會這麼「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