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男波傑克為什麼會這麼「致郁」?
前晚被朋友在 qq 上安利了,看的時候也哈哈哈哈,但是睡前想起裡面的一些情節,一些典型人物關係讓人有些說不出的熟悉感…
看完以後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最為一個又閑又宅的人,比較主流和非主流的美國成人動畫看了不少,馬男咋一看和其中許多類似,粗口各種少兒不宜秀下限。但看完兩季之後我覺得馬男是其中少有的深度之作,除去對社會現象的一些一筆帶過的嘲諷,更大的篇幅是關於一個現代大多數人的精神通病---自我憎恨。
不是心理學專業只談自己的理解,我覺得這種自我憎恨很大程度來自於自我要求過高,像馬男一樣,吃太多的時候會覺得自己特別噁心飯桶。一旦任何事情表現不如意馬上覺得自己廢物無能。長此以往後果很明顯就是人變的非常消極,什麼都不願意嘗試,覺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一切。尤其當身邊出現一些自制力超強的學霸,或者開朗活潑情商高的人的時候會忍不住攻擊這種存在。就好像馬男對Mr. Peanutbutter 一樣。
另一個自我憎恨的成因我認為和家庭環境有關,從對馬男和Diane各自家庭的描繪不難窺見。中國家庭尤其類似,大部分家庭對小孩一方面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或者以羞辱威脅利誘,更或者全權交付學校。導致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大部分來自別人的反饋,一旦得不到父母,老師,同學,同事的認可,那種焦慮讓我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而自我憎恨。
當然回到這部動畫本身,作為一部黑色喜劇很多人覺得內容很悲傷,但我覺得總體來說很治癒。編劇自己也說對於馬男的人設,基本是進三步退兩步的寫法。但至少我覺得越來越好。最後以第二季季終的官方雞湯共勉:"It gets easier. Everyday it gets a little easier, but you gotta do it every day. That"s the hard part, but it does get easier."真要致郁,馬男排不上號,深入生活的文藝作品要鑽進去,每一篇都可以致郁,某種角度來看,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憂鬱症病發過程。
並不是否定馬男的質量,我應該是朋友圈裡第一批安利馬男的人了………這是一部很優秀的動畫片,它能直面生活,本身就很可貴,不過能那麼大範圍致郁,我想它誕生在互聯網自媒體時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吧,很多比較直白猛戳人性弱點和軟肋的台詞,經過截圖在各種媒體大量流通,也比較通俗易懂,影響力就擴散了。馬男的成功經驗,應該會引發關於有人格缺陷的孤島型主角的創作風潮。
畢竟沒有人大範圍對《戰爭與和平》,《罪與罰》截圖發朋友圈的。
因為本來就是為了讓你感覺不好。
整部劇集,都在把片中人物的暗面赤裸裸暴露給觀眾。
人心的善惡不過幾種,每個角色身上呈現一些,觀眾便總有中箭的機會。但導演和編劇不是射箭的人,只是把箭搭在弦上。提弓放箭的是你的羞恥心。
矛盾 虛偽 貪婪 欺騙
幻想 疑惑 簡單 善變
好強 無奈 孤獨 脆弱
忍讓 氣憤 複雜 討厭
嫉妒 陰險 爭奪 埋怨
自私 無聊 變態 冒險
好色 善良 博愛 詭辯
能說 空虛 真誠 金錢
偉大 渺小 中庸 可憐
歡樂 痛苦 戰爭 貧寒
輝煌 暗淡 得意 傷感
懷恨 報復 專橫 責難
你看看有多少能對上這片里的箭?
但好在中箭也不是壞事,傷口也是出口。至少我們都還能像第二季最後一幕的 Bojack 一樣,爬起來再跑跑。http://mp.weixin.qq.com/s/OqBqkMLE40hmpSm3--lYTA
這是我在2015年學到的最好的情話。沒有之一。
《馬男波傑克》里的人物都很爛,卻爛得一如世間的你我。
馬男。
這是個年少成名卻從此沉淪的中年落魄男人。
他很喪,喪得就像每個人心中那個自己都不想看到的自己。
他自私,他毒舌,他逃避責任……
可他卻真實得讓人像心疼心底的自己一樣心疼他。
他對他一直暗戀的女主角說,「我跟你在一起的時候,我都不討厭自己了。」
輕輕一句,可是我們都知道那句話的份量。
我覺得我作為孩子不合格,作為學生不合格,甚至於我對於我的工作都不合格。
我想做的只是,擺脫世間對我的所有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而你,終於成就了我的世界。
我一直都覺得「同情地理解」是世間最可怕的事情。了解一個人,我們甚至於會蛇打七寸,而理解他,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能做出多可怕的包容。
大家稱之為,愛。
戴安。
馬男暗戀的女主角。
努力積極,活得像個黨員。
可是,她也有一個喪得可怕的原生家庭。她的努力最初的動力不過是擺脫曾經的家庭。
原生家庭的糟糕會給人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內心陰暗點。
一個人小時候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她小時候怎麼應對父母,以後也會怎樣面對這個世界。
所以,戴安的前男友對她說。
你以為你跟花生醬先生這樣正常的人在一起你就正常了么?算了吧,我們本質都一樣孤獨刻薄敏感脆弱無助彷徨。算了吧,我們就是一樣爛。
戴安的前男友嘰里呱啦講了一大段,我邊聽邊哭。
那個活得陽光正能量得要死的姑娘,其實才是最不喜歡自己的人,她甚至於都不願意去面對真正的自己。
甚至於不想去探究真正的自己到底是如何。
我好慶幸,馬男不僅愛她的陽光,也愛她的脆弱。
可是,當然,他們並沒有在一起。
戴安,還是選擇了花生醬先生。
花生醬先生。
我不知道這是一個暖男,還是一個傻逼。
我只知道,他無視戴安所有的心理陰暗,自管自地鬧騰又吃醋。
我只知道,他堅定不移不顧一切地去表達愛。
我只知道,他在最後說,我真的需要你,你回來吧。
安全感極度缺乏的少女總喜歡帶點偏執人格的男人,自身的不強大自然需要藉助於外力的強調。
我想,戴安和花生醬先生是絕配吧。
也許你不知道我有多喪,但也感謝你從來都不覺得我喪。
看完了第三季,準備重新看一遍,也許不止一遍。先說一點觀後感。
被第三季一句台詞戳中:「人要意識到自己過得悲哀需要很長時間,要意識到其實不必如此,則需要更久。只有放棄一切,才能找到通往快樂的路。」
很久以前,我以為自己和身邊的人是不一樣的,以為自己以後前途無量前程似錦。終於有一天,在車水馬龍里,高樓大廈間,才發現,自己從來都是眾人。付出了許許多多的努力,還是追不上那些一開始就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城市很大,我很小。繳房租繳水電煤的時候,看看工資卡餘額,才覺得,啊,原來我過得不太好。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段子,去喝粥,幾個女人因為皮蛋瘦肉粥里沒有瘦肉和老闆爭執起來。老闆說,瘦肉都煮化了。其中一個女的越說越激動,竟然哭了起來。旁邊女性邊給她紙巾邊說,一碗粥而已,不至於啦。她說,我哭的不是這個,我難過的是,我已經三十歲了還為一碗粥斤斤計較吵起來,這個根本不是我要的人生呀!我什麼時候才能不過這種日子!
原來我過得不太好啊,我垂頭喪氣,備受打擊,終於要承認這個事實。
然後終於又有一天,也許我老了,經歷了足夠的打擊,又發現,雖然我過得不好,但日復一日,我都走過來了。過得不好,不會死的。這個世界上,殘酷而友善的一件事就是,你失去一個人,一件東西,你可能會很難過,但你不會死,也許你餘生都會惦記ta,但你不會死。生命脆弱而又堅韌,很容易受傷,但沒那麼容易死。但在我頓悟之前,一種無法解釋的鬱郁會一直伴隨著我。
第三季里,波傑克終於有那麼一些勇氣去面對自己做錯過的事和傷害過的人,雖然是帶了些做錯事了去道歉之後又繼續做錯的想法。他找到了卡羅琳公主找到了公關找到了小鹿,可是她們都已經準備開始新的人生啦,一個跟波傑克無關的人生。可是波傑克找對了所有人,唯獨找錯了陶德。他對著一個跟陶德長得很像的小孩子說對不起有什麼用呢?之前看到說編劇在這裡是想諷刺將孩子送給大明星以求自己利益的父母,但我想是不是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如果波傑克跟陶德道歉的話,陶德也許有可能原諒他呢?也許,也許,後面就不一樣了。
我想這部劇致郁的點就在於,它給出了柳暗花明的可能,卻又給出了最讓人暗垂淚的結局。
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對於我而言,這是一部非常「治癒」的動畫。我不想否認自己內心的黑暗面,因為當我在看到這部劇時內心獨白是:「原來人可以這樣消極的生活,簡直太酷了。」好吧,不管三觀如何,我只是說我的個人感受。
有些人會覺得「致郁」可能是因為天生就是Zelda,所以不太理解Zoe們的感覺。而男主波傑克本身就是一個很消極的人(典型的Zoe),整個劇情都圍繞著他,能不「致郁」嗎?
而且這個劇很敢於表現人性之惡,敢於諷刺現實,真實赤裸得讓人害怕,一不小心就會看到自己。
關於人性
關於女權
關於生存
關於愛情
關於欺騙
關於責任
關於內心
在整部劇中,男主波傑克一直都是一個loser形象,性格自私小氣,講話尖酸刻薄,情緒悲觀消極,對愛情很不專一,對朋友欺騙隱瞞,對世界抱著一種苛求挑剔的眼光,對自己卻無限放縱。
他從來都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喜歡把錯誤推給別人。
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部劇會把這些錯誤的根源追溯到童年,悲慘的童年回憶。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童年的陰影,那是我們無法抗拒、無能為力,只能妥協的事。每次看到波傑克媽媽出現,都會毛骨悚然,這樣的母親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無法擺脫的非常嚴重的傷害。甚至當他長大之後,也無法真正開心起來。
令我們感到「致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黛安。從第一集開始就喜歡上了黛安,她和我一樣不喜歡派對,喜歡安靜地聊天思考。看問題總是一針見血,而且不管聊什麼,她總能讓人覺得舒服,像是人生知己。很多富有哲理的話都出自她口中。
可是慢慢地發現,她也是一個負能量滿滿的人,平常被壓抑卻在關鍵時刻會爆發出來。她也會自私到為了發表自己寫的書而不顧波傑克的感受,甚至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和波傑克一樣,她的本質也是Zoe,而她之所以能令人喜歡,除了她情商高,還在於她一直在努力,努力地改變著自己。也努力地幫波傑克。
波傑克也是有善良的一面的,當他發現黛安和他一樣有一個糟糕的家庭。便寫了一封信給黛安,希望黛安不會失去對美好事物的期望。
波傑克在對待愛情時也很認真很努力,雖然最後還是以分手告終,可是至少在表白的那一刻,他願意為旺達變好的心是真的吧。
還有最重要的陶德,一開始他僅僅是因為太過寂寞所以接受陶德住在自己家,後來才發現能容忍他暴脾氣,能在任何時刻都積極樂觀的陶德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他最好的朋友。甚至為了讓他留在自己身邊自導自演一齣戲讓陶德繼續loser下去。也許這才是真愛。
因為有這些溫暖,才支撐我們繼續看下去。
所以雖然看的時候會牽動自己的每一根神經,不停地思索,反省、審視自己。也會一度沉浸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但最終還是會走出來,認清現實之後繼續相信美好。所以啊我不把它稱為「致郁」,而是「治癒」(≧?≦)。
第一季只看到十一集,感觸最深的是凱洛林公主生日那集和第十一集,bj嗑藥磕到飛起,全程高能幻覺,最後在槍手大會希望戴安告訴他為時不晚,他是個好人。然而,結尾戴安也沒說這兩句,反而是後面一臉懵逼的觀眾突然站出來,嘿,你是不是胡鬧的小馬的那匹馬?
生日那集彈幕全是生日快樂公主,這裡結尾彈幕好多你是個好人,也有說你不是個好人。想來堅持看下去的觀眾很多都是內心溫暖的小天使。
bj自己都知道他不是個好人,自私狂妄,不顧別人感受,對待感情也很渣,也不真正為朋友著想,使得朋友致死不肯原諒他,nodd說自己明白了他不是個好人所以不會怪他了。
客觀說,馬男真的不是什麼好人吧。但同時,我們也都不是什麼好人吧。
懶得照顧體貼朋友,懶得經營感情,懶得努力學習工作,只希望有人崇拜自己,有人陪伴自己,有人跟自己戀愛。
因此,雖然是這樣一個馬男,仍然有這麼多觀眾內心煎熬的邊罵他渣邊一集集往下看,我們都不過是想看清楚自己罷了。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們還不如馬男,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討厭,只是沒我勇氣面對和重新再來。
而我們,又有多少人,看清了自己呢?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另一盒棗",有刪改:馬男波傑克 | 生活是快樂的罅隙
我不覺得這一部講述現代集體抑鬱的動畫是致郁的。受夠了反雞湯,也來點反反雞湯吧。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靠截圖就養活了無數公眾號的《馬男波傑克》,後知後覺的我一直到昨天才刷完。我躺在床上默默垂淚,波傑克悲傷的眼神印在天花板上。
《馬男波傑克》對我來說是很多東西,是虛無主義、是黑色幽默、是美國精神的嘹亮啼哭、是我熟悉的洛杉磯風景、是我不熟悉的好萊塢文化、是完美到讓人拍案叫好的故事、是感同身受的情緒、是藏在陰險角落裡說不出口的歪理邪說和政治不正確,但絕不是你們所說的"致郁神劇"。
我喜歡《波傑克》對 "Happily ever after" 的會心一擊。大團圓結局是一個好萊塢式的幻境,是公主和王子、明星和凡人、離婚的夫婦、男孩和愛人——無論主角是誰——歷經艱難險阻終於走到了一起,大幕合上,花體字寫著"The End"。電影和電視劇在有限的時間裡展開故事、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故事就結束了。可是然後呢?
你考上了心儀的大學開心了一陣子,可它與你的想像不太相同,於是你又陷入了困惑和悲傷的漩渦。你用了半年終於天雷地火地與男神相愛,可之後你卻不確定了,時不時地質問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快樂都是短暫的,接踵而至的彷徨才是常態。我們都不會停留在那個迎刃而解的時刻,只會緩慢地、絕情地往前走。
劇中,波傑克的槍手戴安嫁給了花生醬先生,婚禮可能是她這輩子最開心的一天,可這並不代表她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開心的。她說:"I guess I got a happy ending, but every happy ending has the day after the happy ending, right?" 美好的結局都不是結局,而是周而復始的情緒的又一個開始。
真正的生活,都存在於這些短暫快樂的縫隙里,都發生在"然後"的之後、再次搞砸或解決問題之前。
我在過去的文章里提過,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受不了"成天藍天綠樹,雲朵彩虹,世界美好的姑娘小夥子"。《波傑克》里戴安的前男友給出了一個(被過度引用的)理論:悲觀的人都是 Zoe,而樂天派都是 Zelda;一個人要麼是 Zoe,要麼是 Zelda,兩者必取其一。我非常不喜歡這個理論,給人貼二元對立的標籤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人性可比"悲觀樂觀"要複雜太多了。
我仔細翻了翻知乎、豆瓣還有各個公眾號上的劇評,每一個引用這個理論的人都說自己是個 Zoe,還說只有 Zoe 們才會這樣自我承認;沒有任何人像劇中的 Todd 一樣認同自己是 Zelda。我覺得這些自稱 Zoe 的人,大多只是為自己的認同危機找了一個可以抓住甚至值得驕傲的替罪羊吧——看啊,我們是清醒而深刻的,我們天生就是患得患失的。我呸。天天說這部劇致郁的估計都是他們。
不要忘記了,提出這個理論的戴安前男友,想以"我們都是 Zoey"的理論來勸她回到自己身邊。可是戴安沒有阻止自己追求夢想,還嫁給了自己眼中閃閃發光的花生醬。我們足夠複雜到不需要被"樂觀還是悲觀"定義;這一套 Bullshit 一點並沒有打動她,也沒有說服我。
畢竟到頭來,所謂的"Zoey"們患得患失的,不過是些無法解決的"第一世界問題"。
第二季第八集,在花生醬先生的遊戲節目里他問波傑克:"你是個電影明星、百萬富翁,有個愛你的女朋友,正在主演自己最想演的電影,你還想要什麼?這個世界還能欠你什麼?"
波傑克說:The way 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I don"t know how. 我想我對於"藍天綠樹"們也是一樣的情感——他們能對自己和生活永遠保持熱情,我卻不行。
你看啊,我們是何其幸運擁有了那麼多,卻仍然在尋找人生意義的道路上掙扎。
劇中每一個角色的人生(或馬生,或狗生)里最心碎的時刻都被摔碎在你眼前,他們身上最懦弱、最自私、最鮮血淋漓的角落都被挖出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我卻深深鬆了一口氣。原來我們都一樣啊,都在生活的縫隙里掙扎反覆,都在努力活明白又不斷搞出一團亂麻。
It"s okay to screw up. We all screw up.
於是因為這樣奇怪的原因,我似乎感覺好多了。這種角度來說,它甚至還挺治癒的。
在歡聲笑語中哭瞎了
有些確實不好改變,但是有些確實是可以改變的。對於這些可以改變的人事情,要努力做出改變。不要為自己找借口。
馬男最後做的那些事情的時候,B站的彈幕漫天都是在罵他的,其實我們都知道該往那些方向努力。
有時候,我們覺得抑鬱,只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然後,再為自己的無能找借口。要避免這一點。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以上。S1E4里深有感觸的一段。
我們都是Zoe,或者,我們都有Zoe的一面。
《馬男波傑克》用一個個生動的例子:Herb的葬禮、Diane的戰地經歷、馬男的一生,告訴那些忙著在生命里尋找「意義」的人,到生命的最後,你都找不什麼狗屁「意義」
你只會見到自己在尋找「意義」時留下的徒勞身影
因為你還沒經歷過,你仍存有幻想。
我抑鬱了。我一直都是一個想要努力活成 Zelda 的 Zoe——看雞湯文看勵志片,跑馬拉松,堅持健康飲食,多看書,多和朋友聯繫……但到一個人或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還是我,我無力改變什麼,我深知這一點。
獨處是我最忠實的朋友,但說實話,誰又喜歡孤獨。也很難說我快不快樂,潛意識裡面曾以為找到人生意義就會快樂,真好笑。
我想,這部劇如此致郁,大概是因為它告訴我 Zoe 永遠不可能變成 Zelda,無論作何努力,這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然後它又不給我頹廢的理由——現實這樣殘忍,但還是要接著奔跑,因為這樣會讓每一天都容易一點。我們懷揣著被賦予的生命,在這世上孤獨的尋找著,前行著。我們不知終點在何方,我們愛過恨過一生,但依舊堅持走至終點。可當我們最終抵達時才發現,一切並非如我們所想的一樣,我們依舊孑然一身,我們就是自己,僅此而已.那些所愛的一切都會離去,從不回頭
Because you are 「secretariat」
Because you are Bojack Horseman
Because you are what you are,and that"s all,that"s all you got,yourself,Bojack.
對了.
Bojack是一部細思恐極的劇
Bojack的世界觀是動物擬人化的世界,而大家的食物依然和人類世界的一樣。
這是個人吃人的世界啊
剛剛擼完第三季,沉重的睡不著覺。
大部分人第一次看馬男會覺得新鮮,畢竟在這個動不動就干雞湯的世道里,馬男的毒醍醐灌頂。再看再看就覺得沒錯所有的事情都是朝著最壞的情況發展的,不論馬男上了多少個不該上的人,傷害了多少個像單純的小鹿或是外表強大內心柔軟的PC,他的生活還在繼續。五十歲,一團糟,五十歲,本該安定的生活有一群孩子圍繞在旁邊的時間,馬男還像個未成年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伯傑克媽媽說的難以接受卻無比正確,伯傑克生來就殘缺,哪怕他拚命跑拚命不回頭拚命想改變,他仍然殘缺,就像第三季最後兩集,所有之前的轉好都是假象,殘缺才是本質。第二季結局很治癒,it gets easier, 第三季快結尾馬男卻說,it never gets easier。所以馬男的致郁就體現在,一切短暫的改變終將過眼雲煙,只是你卻永遠不會選擇像個懦夫一樣結束。你知道人生就是現實的血淋淋讓你不想干雞湯,可到最後你不甘心結束生命卻被迫干下了雞湯。但反反覆復又兜轉到了起點。無比絕望,可又無比真實。比起盲目熱血的治癒,真實是馬男致郁的理由
剛看完馬男第二季第10話,很致郁所以來答
至此,馬男和相處舒服少有爭吵的貓頭鷹小姐旺達互相傷害,最終也並未在旺達身上尋得安定感;
鹿女士是逃遁時候等著他的窗口,但終究是隔著一張玻璃;
終於認同自己,同時引導自己找到情緒出口與角色精神的女導演因自我堅持被撤,從此自暴自棄;
不曾對自己離棄的卡羅琳轉身做了同事小三;
與自己相通的黛安因失去信念同樣萎靡;
馬男並沒有放大這些情緒,只不過都不加修飾全攤在你面前這麼簡單。充斥著整個動畫的,是對選擇長久伴侶的不安,是對願景與現狀之間透明邊界的無奈,是在努力自我實現路上遇到毫不講理的逆流,是長期等待守望突然消失的不真實感,是心靈相通之人遭遇更大挫敗的無能為力,這些我們都會遇到。
馬男有一個現象,就是所描述的角色沒有一個是真心發自內心的快樂。
花生醬依舊開心,陶德依然自在,世界依然烏煙瘴氣,或許還會更糟糕一些
向前跑吧馬兒因為某些方面我們是馬男,是戴安,是花生醬先生,是自己都不曾了解自己的一面。
人生中有美好的時候嗎?
有。
人生中有悲傷的時候嗎?
更多。
波傑克的精神偶像對他說:
「波傑克,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我也會傷心,經常傷心,我的家庭沒有很幸福,但有一天,我開始奔跑,一切開始有意義起來,所以我不停奔跑。波傑克,當你傷心了,就奔跑吧,一往無前地奔跑,無論發生什麼。你的人生中會有人想要阻止你,拖慢你,但別讓他們得逞,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顧來路,來路無可眷戀,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
畫面切換,之前意氣風發的說話者,變成了徹頭徹尾的loser,從大橋上跳下,死去。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悲劇,是一個喜劇演員的悲劇,這或許便是這部劇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馬男波傑克》里有許多勵志的台詞,哲理的台詞,但劇情中更多的,是讓人感到近似絕望的孤獨和虛無。他父母的婚姻失敗不堪,他的母親親口告訴他,你的出生就是個錯誤,你永遠不會幸福。童年裡的陰影慢慢集聚,在內心中漸漸強硬,變成了讓他面對世界的堅強內核。這也是他不幸福的內核,他迷戀錯誤的選擇,在自我放逐中沉迷,不想傷害人,但又一次次傷害著最親密的人。不管自己的事業是否有起色,朋友是否關心自己,女友是否愛自己,他總是在幸福轉折的地方看到岔路口旁邊最顯眼的一個標示,上面寫著:我是不幸的,自始至終。然後,走向那個自己所熟悉的道路中。
又或者,我們都被騙了。
實際上,這種宿命式的不幸,只是編劇們放置情節矛盾的一個偷懶的借口。他真的有那麼不幸嗎,與其他人的看法稍有不同,從我的視角看,他是比大多人都幸福的。用更加刺耳的話說,馬男波傑克的悲傷,是那種曾成功過並且不再在乎成功的人才有資格去面對的悲傷。他可以每天宅在自己的別墅里,看著多年前自己主演的情景劇奢侈地虛度時光;他可以在一時的口舌之快中隨意買下一個餐廳,為了補救自己的謊言買下一艘毫無用處的輪船;他可以毫不顧忌經紀人的情急處境,任性地撇下工作去處理自己並沒有什麼結果的私人感情。種種揮霍下是成功所帶來的後遺症,所有的肆意妄為則透露出了底線下的安全。
如果我們對編劇們友好一些,回到馬男的角色上,他的悲劇則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波傑克是我們的主角,他有著屬於那種諳熟娛樂圈規則的演員魅力,並且總是在鏡頭中流露出反抗好萊塢墮落文化的某種坦誠。他有著所有主人公所擁有的優點和缺點,他敏感,任性,幽默,幼稚,頹廢,理想主義,不切實際......一句話總結馬男波傑克:
他是個人渣。
和他曾經一起奮鬥,讓他一炮而紅的最親摯友,在癌症彌留之際,讓他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原諒他。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波傑克的的摯友在臨死之前送給他的是惡狠狠的仇恨目光。童年的家庭陰影讓他不敢對他人的幸福負責,他永遠不會給愛人一個結果,常把愛情限制在自己不切實際的空想中。他自我放逐得沒有底線,放不下多年前的異性朋友,追求無望後連她的女兒也不放過。他極其脆弱,常常把重要的情感寄託放在某個隨機事件中的某個經過的人身上,實際上,最值得讓他重視的人他卻常常忽略,甚至選擇傷害和背叛。他自以為是地,用自己的方式自私地「關心」陶德,實質上卻是自己對寂寞的妥協,他明知喜歡陶德的女生會和陶德將有幸福的希望,但還是和她發生了關係。當他傷害完了身邊所有人,朋友們各自回歸到屬於自己的軌道上時,波傑克便繼續從「未傷害者」名單中去找尋下一個目標,最後,幾乎已經戒毒成功,健康生活,像女兒一樣的Sarah Lynn因為他的一通寂寞來電,吸毒過量,死在了他的懷裡。在這部動畫片中,主角是一個眾叛親離的兇手,選擇義無反顧親近他的下場是死亡。
雖然許多人都說從這部動畫中看到了自己,但從上文看,我不太承認波傑克的情況與我們有多麼相似。之所以有共鳴,是因為動畫創作者沒有把焦點放到了他的成功上,而是把屬於常人的那種迷茫,無奈,無力,某些屬於個體宿命式的悲劇特質放到了他的身上。不得不承認,馬男波傑克的悲傷和我們很像,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宿命式悲劇,雖然情況各不相同,但在岔路口時的選擇總是那麼相似。我們和馬男一樣總是懶惰地妥協於一次次錯誤的選擇,最常見的便是,傷害真正愛自己的人來證明自己是被愛的。
不過,《馬男波傑克》最與眾不同的一點不是在標榜波傑克的悲傷,而是展現了一種無法否認的荒誕世界觀。動畫里,不只是波傑克,似乎每個人都在做著錯誤的選擇,好像幸福和成功是一件隨機事件。就連Sarah Lynn的死亡,歸根結底也是她自己的選擇,如果她沒死在波傑克懷中也會死在另一個「波傑克」的懷中。在第三季的最後,獨自一人的波傑克在荒蕪的公路上開著車,雙手離開了方向盤,此時,家庭是虛無,成功是虛無,愛情是虛無,朋友是虛無,死亡是虛無......看完整個三季的我不禁要問,這個世界會好嗎?
我想起來一位已故歌手的一首歌曲,他叫蔡藍欽,那首歌叫《這個世界》,其中有一段歌詞是: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希望
有一點失望
我時常這麼想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
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
我們的世界
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你又何必感慨
因為你本來就不好,就像因為抑鬱所以看到深淵,
而不是因為看到深淵而抑鬱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邊緣性人格障礙」是「諮詢師殺手」?
※一直處於焦慮之中,做什麼都無法專心,幹什麼都特別緊張,總感覺有人盯著我,總是想去死,我是怎麼了?
※為什麼自殺的人身上都會出現多處試切創?
※如果不在意別人的想法的話,人類真的可以不寂寞嗎?
※讀過很多網路快餐小說之後,發現自己無法靜下心讀傳統的好書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