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上強到什麼程度,才會成為年薪百萬的技術型大牛?


做個假設,如果我們讓三國人物穿越到現在,把武功換算成技術能力。

呂布明顯比關羽技術好,比關羽技術好的可能還有典韋許褚馬超呢,但是關羽的薪水會比其他人高很多,。

關二爺有能力砍人,而且為了一個崇高的信念去砍人,在多個關鍵時刻砍了關鍵的人,最後能堅持砍人一輩子,至死都沒慫過。

再說明白點吧。
關二爺作為技術合伙人加入了蜀漢創業團隊。
在和其他很多大公司合作的討董卓項目中,身為一個初級工程師(馬弓手)的他,當大公司技術人員束手無策的時候,他勇敢地站出來承擔了解決華雄技術難題的任務,並且在極短的時間裡乾淨漂亮地解決了問題。
在借調到曹魏公司工作期間,官渡項目面臨不利局面,他幾乎以一己之力解決了顏良文丑兩大技術難題,扭轉了局面。
他拒絕了曹魏公司的高薪挽留,堅決回到蜀漢公司。
他在項目最緊張的時候還不忘抽出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夜讀春秋),他五十多歲高齡時還能和年輕的龐德比賽寫tokenizer,可見一直在堅持編程能力的訓練。
一生中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技術項目中,一直作為項目技術核心沖在開發第一線,還為公司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

你想明白其中道理,就知道怎麼拿高薪了。


當你憑著自己的技術能力穩定找到大約年薪5、60w的工作的時候,再靠一些運氣,就能夠實現年薪百萬了。這前5、60的工作能力成分佔比大些,但後面那一半基本要看你有沒有進入好的行業,有沒有做到好的項目,有沒有遇到好的老闆和同事,有沒有趕上好的年份等等了。這些東西不一定是你想追求就能追求的了的。

不過年薪百萬了又能幹嘛呢,前兩天我和持續創業的朋友聊天時算了一筆賬,感覺挺悲哀的。這麼說吧,這年薪百萬去掉各種開銷,再算上漲工資之類的,十年能攢下1000w了不起了吧——一套房子而已。他現在反正月光,但假如十年內搏到一筆大的,那是1000w再多加一個零至少的,甚至兩個零(他是創始人)。


順便一提,最近XX項目融到多少多少錢的消息特別多,是因為據說各融資機構現在都在想辦法趕快把錢用掉,再過段時間要入冬了就沒錢了,再一波要等兩三年,這東西也是周期性的。當然具體我不懂,都是飯桌上的隨口聊起來的……


要賺大錢,還得靠創業啊融資啊坑蒙拐騙啊……希望我能趕上下一波。


現在人們習慣用錢來衡量能力或者技術,好像年薪百萬的人一定比只拿五十萬的人要強一倍似的。

錢真的和能力掛鉤么?

等你到了那個點你就知道了

精學十年屠龍之術,奈何世上早已無龍
精通泡妞十八大法,奈何自己就是個妞

你想著先學習技術,這個想法非常非常好
不管去哪裡,技術都是基礎,一招鮮,吃遍天是有可能的。

但是看到你的目標,我想說,

這裡邊有個比技術更重要的東西你忽略了
技術很強,肯定會成為大牛,但是成為年薪百萬的技術大牛,需要那個你忽略的東西

一個好的通道

話不多說,你既然是想奔著錢去的。
那我就一個建議

經濟形勢,行業前景,公司目標,文化願景,哪個你能控制得了?

都控制不了。

那就往錢多的地方去吧

錯不了~

么么噠~


周六都要加班的本屌絲嘗試回答一下該問題吧。
知乎上一旦出現「年薪百萬」總會觸動大家的G點,關注的人特別多,
再加上「技術」這個定語的話,也會讓知乎上廣大的程序員朋友們特別有代入感。

先簡單粗暴的把年入百萬以上的技術群體分為兩類:

一、真.技術大牛
業界中知名的技術牛人如:阿里的章文嵩、百度的林仕鼎、原網易的雲風等等數不清的一線大公司的T9、T10、P9、P10、T4、技術總監、CTO們,肯定都是年薪百萬以上級別的。特別是即將IPO的阿里,他們單憑每年到手的RSU估計都不止百萬。

用金錢來衡量這些人的成就是很不合適的,他們是純粹的技術人,真心熱愛技術,希望用技術改變世界。他們的成長軌跡大家請利用搜索引擎,各種百科上都該有他們的名字。

二、偽.技術大牛
以大部分中小公司、創業公司的CTO、技術總監、技術合伙人們為代表的一個群體,他們也許在純技術方面比不上上面的「真.技術大牛」,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技術造詣,而且能把技術轉化為經濟效益,為公司帶來很大的市場價值。你要想公司拿百萬年薪,起碼需要幫公司先創造千萬收益。
這個群體的人一般比較低調,基本都悶聲發大財居多,他們成長軌跡也各種各樣。以我所了解的最多的一種發展路線是:
一線程序員-&>大公司項目經理、技術諮詢-&>創業公司CTO、總監、技術合伙人

一旦創業成功,別說年薪百萬,後面加多2個0也不是難事。

答題完畢,八卦完了,本屌絲回工地繼續回去搬磚了。等搬磚數夠了成了項目經理,再創業成功後,我會回來現身說法。


作為一個 Bayesian,我需要提醒這個問題的描述存在典型的敘事謬誤。

The narrative fallacy addresses our limited ability to look at sequences of facts without weaving an explanation into them, or, equivalently, forcing a logical link, an arrow of relationship upon them. Explanations bind facts together. They make them all the more easily remembered; they help them make more sense. Where this propensity can go wrong is when it increases our impression of understanding.
—Nassim Nicholas Taleb, The Black Swan
Narrative fallacy

假設成為技術型大牛的事件為 A,年薪百萬的事件為 B,某個程序員的能力、環境信息用 I 來描述。

P(A, B| I) &< P(B | I)

沒學過概率的人很容易認為成為技術型大牛是年薪百萬的先決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有可能會有

P(B | A, I ) &> P(B | I)

但是這意味著此人已經技術強到被當作技術型大牛了。所以最好想清楚是要成為技術型大牛還是想要年薪百萬,兩者雖然不矛盾,但是同時達成的難度非常高。我認識不少年薪百萬的人,其中大多數人都不是技術型大牛。或者可以這麼說,十年前的我技術上比現在的我強不少,但是收入卻低很多。

所以還是把概率學好吧,E. T. Jaynes 的遺著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教材——至少可以幫助提問者避免很多 Mind Projection Fallacy。

我的專欄:Bayesian Gossip - 知乎專欄

BTW: 考慮到提問者沒有提到貨幣單位,我建議提問者去越南、韓國或者日本從事技術工作,分分鐘年薪百萬。


我也對貼吧里那種什麼小學畢業當老闆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說法嗤之以鼻,但樓主你問年薪百萬,想通過薪水拿到一年一百萬還是挺難,可能小學文化的自己做點生意拿到百萬要更簡單一些

錢不好賺但也沒有那麼難賺,只要你有腦子有膽外加有點財運。
我家膠東半島這裡很多養多寶魚和海參的,養多寶魚我比較了解,如果你有經驗外加運氣不是太壞,那投入80萬一年拿回140萬(也就是賺60萬)不是太難,需要的就是兩個人一般是一對夫婦,常年靠在海上。如果你有更多資金可以僱人擴大規模,但一般都是家庭式養殖,沒有這麼做的。
另外就是石板廠,一個有4台鋸石頭機器的石板廠一年的利潤就是100萬左右,需要的僅僅是一些資金和關係。
東營那邊有很多小油井,每天產量兩三噸中石油也不願意去采,你有點關係的話每年給中石油一筆錢然後承包下幾口小油井,一年兩三百萬也不成問題。

另外像我如今工作的這個國企,如果你是領導親戚什麼的,可以開個投標公司,中標之後正常情況下收中標費用1.2%的費用,有些設備比如說沿海電廠的海水淡化設備一台就是上億,你做成這麼一單就會賺120萬。另外是標書,賣給投標單位的每份標書要賣到1500,有些大的單子標書賣到2000多,有些大的整修項目有幾十個環節,賣標書又是一大筆收入。另外,中標企業要交保證金,一般是中標金額的1%到2%,這筆保證金要三個月之後才能拿出來,萬一是個上億的大項目這筆保證金就是上百萬,你拿這筆錢可以去買短期金融產品去放短期高利貸。這麼賺錢,你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官二代的身份就能做這生意,然後平時的花費呢就是去酒店租個會議廳布置會場有幾個必要的文員負責收集信息整理標書什麼的,可以說是空手套白狼。。。

總結就是,在這麼一個國家,通過個體生意和關係達到百萬年薪(感覺上)比通過技術簡單吧

逼格太low,匿了


年薪高並不單單取決於技術,也取決於你對自己所做行業的理解。而且很多時候對行業的理解比技術更重要,因為並不是常常需要很高精尖的技術,但每個項目方方面面都需要對所做行業業務的深刻理解。


最近關注過不少案例,也給了我一定的啟發,目前還在摸索中,下面就我這段時間的所思所想,來嘗試回答一下,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首先明確回答題主的問題:「在技術上強到什麼程度,才會成為年薪百萬的技術型大牛?」我的看法是,技術的強弱和年薪之間在橫向上有明確的關聯,但受行業制約很大。而縱向關聯不明顯。

所謂橫向,指的是狹義上的同行業,如化工覆銅板方向的工藝工程。單就生產覆銅板的公司而言,一個人掌握的覆銅板工藝流程越深刻,對應的報酬顯然越高。但就化工這種基礎行業來說,在行業內,如果有隻靠技術就達到年薪百萬的人,實屬鳳毛麟角,其人也必定是精英中的精英。

所謂縱向,指的是廣義上的同行業,甚至是跨行業。仍然拿覆銅板舉例(不明白覆銅板是什麼的親們,請自動將覆銅板替換為身邊的日用品,比如震動棒→_→),A君掌握的覆銅板技術在專業領域內可能很一般,但如果有跨行業(沒有將覆銅板作為主要產品)的廠商在生產運作流程中的一部分需要涉及到覆銅板生產的一些知識而且廠商在覆銅板方面的專業人才比較匱乏,也許A君在這家企業的待遇會比之前專做覆銅板的企業要高……得多。

所謂技術強弱,所謂年薪,都是相對的,是別人給予我們的評價。別人認為你值什麼價位,那你在他這裡就值什麼價位。土雞變鳳凰,就是這個道理。

==========================以下是碎碎念扯淡時間============================

對於像我們這些每天都想著努力工作、努力掙錢、努力做富一代的拼(dǐao)搏(sī)者們,在努力的同時,我認為也應該適當地停下腳步,四處看看,自己是不是和一群人在泥潭裡勾心鬥角,掙扎向前,而旁邊不遠卻是一條高速公路。

我想關注這個問題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是每天朝九晚五的普通人,年薪百萬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我們也並非毫無機會。各位不妨多多思考以下兩點,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心態

見過身邊太多人都在抱怨生活艱辛、工作不如意、工資微薄(主要項)。而每每不順心想跳槽的時候,新公司提供的待遇基本也不會有質的變化,如此往複,惡性循環。我曾經也如此,但在一次部門裁員風波中,心裡忐忑地等待著公司決定我是去是留之時,我突然醒悟了。「媽蛋,只要老子夠牛逼,公司就算裁員裁得只剩一個,也裁不到我頭上!」

之後,我轉變了態度。每天上班不再偷偷刷微博磨洋工,而是認真起來,以學習知識掌握技術以後才能更牛逼的心態,總想著多接觸些事情,多接手些項目,這樣才能多積累經驗。而在自己覺得已經學不到東西的時候,果斷辭職,尋找新的挑戰,不管目前待遇如何。

在將工作的意義定位在「多學習,尋找更高挑戰」後,頻繁辭職的我月薪倒也是只增不降。雖然仍然達不到百萬年薪,但自己的成長自己看得見。我猜如果我仍然以「掙大錢」為目標,也許我現在還只是一個每天發發牢騷,抱怨世道不公,睡覺睡到手抽筋,數錢數到自然醒的小屁孩兒吧。

2.方向

說完了心態,咱再聊聊方向,這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因為本人遊離於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之間,感觸尤為明顯。說句不誇張的話:「這就是兩個世界」。互聯網行業里的人(只談我所見到的),大都年輕、有能力、有想法、就事論事、很少勾心鬥角。而傳統行業里的人,尤其是歷史悠久的基礎行業(同樣只談我所見到的),職業素養低下、消極怠工、勾心鬥角,得過且過之人的比例會大大增加。(可能有些偏頗,打我請不要打臉)

再來看看這兩類人的薪酬待遇,互聯網行業月薪普遍高一些,但加班嚴重,工作強度較高。傳統行業里的人(特指技術崗。銷售、商務等除外),月薪較互聯網低,但基本可以按時下班,周六周日很少加班,工作壓力一般。在換算成每小時薪酬(更能反映真實薪資)後,我驚訝地發現,兩者基本相當,有時傳統行業的時薪甚至會超過互聯網行業……

這……不合適吧?一種被坑的趕腳油然而生,捶胸頓足控訴世道不公之後,擦乾眼淚繼續寫代碼…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其實解釋起來也不難。互聯網是朝陽產業,發展迅速,機會無限,自然能夠吸引四方豪傑投身於此,問題就出在這裡。精英太多,競爭過於激烈,導致在薪酬不變的情況下,應聘者素質越來越高,而弱化了其所能夠匹配的真實待遇。再舉個淺顯的例子:這好比高考的時候一坨考了600+高分的學生,非要因為某些原因去報一個三流大學,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這些高分學生嚴重屈才,而本來成績能上三流大學的學渣們,因為這群高分學霸的出現,就只能去喝西北風了……整個一惡性循環啊!

有沒有解決的辦法?當然有!腦子別抽風,報一個和真實實力對的上的其它學校不就得了?各位應該已經明白我舉這個例子的用意了:如果你在一些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中苦苦掙扎,不妨在合適的時候跳出來,尋找可以用得上原先的經驗,但競爭壓力又不大的行業,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機會

「我是在唱歌界里說相聲說的最好的,在相聲界里唱歌唱的最好的!」馮鞏的這句話,聽上去是自嘲,搏觀眾一樂,但仔細想想,這裡面的學問,很深。

最後自己爆料一下,本人正打算用這樣的思路進行嘗試,目前正在某公司卧底學習一些必要的知識,一年之後正式單幹。到時候會怎樣,我心裡也沒底,不過現在都在按照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地實施著。瞧好吧您吶~各位看官,且聽下回分解~

有興趣的各位可以加一下我的微信公共號,前兩天剛開通的。想把平常的一些生活感悟,還有一些遇到的問題在微信上和大家交流,大家有疑問也可以一同探討。

祝各位中秋快樂~!


我想這裡有個普遍的誤解,那就是技術強就等於年薪高

實際上,無數的事實表明,兩者有一定的聯繫,但是並無必然的聯繫
換句話說,也就是技術強的也不一定年薪高
而年薪高的也不一定技術強

年薪高不高,不是由你的技術強弱決定的,而是由你的技術所創造的價值大小決定的。
所以,不要陷入對技術大牛的迷信中


要麼自己拿自己的錢給自己發工資,要麼自己拿別人的錢給自己發工資


年薪百萬、技術和大牛這三者之間不存在任何相關性。

P.S.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想說的是年薪百萬且你看起來表面上是技術性大牛的,很可能:1. 他年薪百萬的工作其實並不是以技術為核心。他可以是技術大牛也可以不是,但解決這個級別的問題不是技術就足夠的,通常還需要其它技能,使得技術所佔的比例低於一半。2. 他年薪百萬的工作是需要用到技術,但不需要大牛級別,所以他可以是大牛也可以不是大牛,理由同上。


身邊認識的年薪過100萬的技術型的人應該在10個以上。首先這些都不是像蓋茨那樣的牛人。都在領域內專註研究了10年以上的人,屬於能夠靜下心來研究技術的人。有相當強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慾望,這樣的牛人不是有超群的智力,就是比別人都更熟悉業務,更具經驗,了解的範圍更廣,也更深入。同時都不是只會研究的傻子,我指的不是會做人搞關係,而是善於溝通,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理解別人,並且有效的說服對方,才會成為某一個領域的leader。這個是自身條件。同時要有運氣,要有機會做重要的事情。我相信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因為我看到同樣的牛人,由於機遇不同,可能被埋沒很久,但是真的是一直專註於技術研究,可能比別人晚好幾年才冒頭,但是一有機會展現,就迅速上升到他能力達到的高度。最後是有個好平台。為什麼他們能拿100萬甚至更高的年薪?當老闆拿著1000萬美金的投資,考慮一個上億的市場空間時,對於技術方案猶豫不定,他誰都不信,只把你請來,你告訴他,這個技術可行。他只信你的話。那你就能拿100萬年薪甚至更高了。

~~~~~~~~~~~~~~~~~
更新一下,年薪百萬隻要運氣好就行了,畢竟我也年薪百萬了,專註吹牛扯皮10年以上。


眼界決定一切

剛入行的人,考慮的是代碼的優化;
接著,考慮通過數學演算法優化程序;
然後,通讀《代碼大全》,教育新人要規範、要注釋、要更新設計文檔;
最後,在動手前就考慮好程序將來的需求變動、升級、擴展、維護問題;

步入老手階段,
開始,考慮客戶的需求完善和可能的變更;
接著,我的程序是完美的,用戶體驗一級棒;
然後,弟兄們,我們一起拼了,把這個項目做完就去度假;
最後,在酒桌上解決技術問題;

步入大神階段,
初級大神,老闆,把這個項目交給我你就放心了;
中級大神,這個項目我交給你,我就放心;
高級大神,沒問題,這個方案採用了我的演算法,在評審會上我一定支持;
頂級大神,我制定的GB-XXX標準必須執行;


首先要有付得起這錢的東家,且願意才行。

以為做程序的有錢,是因為有一個時期,這行創業的多,且這行本身就有一定媒體性質,就只容易只看到成功了的。


年薪百萬好像並不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技術水平的成熟,很多時候年薪到達百萬的技術人並不僅僅單靠個人技術能力,而是需要輔助一些軟能力,這裡就列幾條舉例:
1. 年薪百萬的技術人應該是能夠帶團隊的,即一個原先死氣沉沉士氣低落的技術團隊交接給你,你會有辦法把它扭轉成士氣高昂,富有責任心,戰鬥力強。
2. 年薪百萬的技術人應該能夠善於與平行團隊合作,在一個高速發展的公司里,資源都是相對緊缺的,需要讓客戶滿意、運營滿意、產品經理滿意不容易。這個都需要技巧和智慧來平衡。
3. 年薪百萬的技術人再往上發展,應該能夠在跨公司合作方面佔有優勢,善於找到對雙方都有幫助的合作共贏點,而非僅利於自己不利於他人(合作不長久)及僅利於他人不利於自己(虧本)的合作。
4. 年薪百萬的技術人還有一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主發現潛在高危風險並且安排合適的計劃解決風險的能力。


問題已經有十多個小時沒有修改,可以認為不是筆誤。
月薪百萬也就是年薪千萬以上的職位,一般要到國際大集團公司的首腦,在期權分紅時可以拿到,與技術水平顯然無關。


成為互聯網大公司的CTO,與資質,經歷有關,成為首席科學家。大概就這樣


放一句話在這兒。幾年後這個問題就不復存在。因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的貨幣貶值使得一般資深的程序員都可以拿到這個薪水。


當你發現全組所有人遇到問題都會向你請教,全組最難的問題都是你解決的時候,就不遠了


技術是手段吧,你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不是那種只懂技術的人, 既然把技術做到很強的境界,為什麼還要單純地做技術呢!


推薦閱讀:

TAG:技術 | 程序員 | 編程語言 | 編程 | 程序員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