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昨天一個朋友問我,讀書有什麼意義,看天還是天,看水還是水,心中還是有好多話,說也說不明。我說不讀書不就少了很多樂趣么?他又說,你閑著蛋疼的時候想的特別多感覺很苦惱不就是因為看的東西多麼.我覺得倒也是這樣,所以便迷茫了.請教各位,希望能從各位的回答中得到啟示.
相關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那麼讀書的意義又在哪裡?
呂秀才:「起初我讀書是為了功名,後來讀著讀著心裡就沒底了,那麼多書,衝動,衝動到後來吧,突然就反應過來了,怎麼說呢,就拿交朋友來說用的是心,他不是用學問,咱們讀書不是為了去炫耀,而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楊絳先生的父親有一次問楊絳:「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
她說:「不好過。」
「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
她說:「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親笑了,說:「我也這樣。」
很多人都愛追問讀書的意義、讀書的用處,其實真正手邊不離書的人,很少這樣問。
因為讀書對於真正愛書的人來講,就如同吃飯睡覺,必須卻也凡常,沒什麼特別需要追問的意義和用處。
讀書就讀書,可以體驗樂趣,但不必去強調意義。
不讀書就不讀書,一點兒也不丟人,人各有追求、各有所愛,很正常,但是不必去強調你是為什麼才不讀書(累、沒時間、沒精力、家裡地方小沒地兒擺書…)也更不要去否定讀書這件事本身。
真正離不開書的人,書就是很平常的生活必需,沒什麼特別的意義,就像人處在什麼境況下都會去吃飯睡覺,飯上餐桌,你落座,拿起筷子之前大概不會去特別地思考一下「我為什麼吃飯?吃完了還要排泄,那麼吃飯到底有用沒用?吃飯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我吃了這一口我能得到什麼,下一口又能收穫什麼?」
讀書也是這樣,如果必須問一個意義,那麼於愛她的人來說,她最重要的意義或許就是「陪伴」以及「豐富」,手邊有書,就永遠不孤獨、不乏味,書里有比眼睛裡更生動的世界。
我用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06年,剛剛初中畢業的我,去了一所半工半讀的中專,半年以後被安排到深圳的一家電子廠打工,成為了流水線上的一名女工。
每天七點打卡上班,十一點下班,洗澡洗衣服以後大概是十二點睡覺,然後繼續重複的生活,枯燥又疲憊。
我們的組長是一個二十齣頭的女孩,但是沒有任何同齡女孩的可愛之處,終日操著一口重慶普通話,把工作不得力的員工罵得狗血淋頭,有一次她罵一個五十多歲的阿姨,語氣狠毒,言辭污穢,甚至都有動手的衝動,我震驚的看著這個場面,想到自己以後每日要與這樣的人共事,她還是我的上司,一個初中沒有畢業,毫無素質和氣質可言的人,天天踩在頭上指揮著我的人生,太可怕了。
我的師傅,就是教我做事的那個女孩子,清清秀秀,名字叫李江秀。坐在我後面,每天在飯前半小時就開始嘀咕,想吃麻辣燒雞,嘀咕久了,我忍不住問,發了工資就去吃唄,她說工資都要寄回來養孩子,哪裡有那個命,也就想一下,過過癮。原來她十九歲就生了兩個孩子,有一個孩子還有心臟病,因為無知沒有做產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她和老公就是初中就輟學,在工廠認識,未婚先孕,沒到結婚的年紀孩子連戶口都沒有。我當時一懵,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清晰又殘忍。
後來,我因為手腳飛快,於是被另一個組借過去趕產量,我到了那裡動作利索,手法乾脆,組長很滿意一直誇我,後來對面的一個姐姐跟我說做那麼快乾嘛,計時的又不是計件,慢慢磨就行。什麼鬼?一個員工拿著老闆的薪水不就是該好好做事嗎?大好時光就用來磨嗎?會不會有朝一日我也用同樣的詭計,陽奉陰違的過完這一生?
我想了很久,我很害怕,當時的我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我仍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果斷選擇回來讀書,沒有半分猶豫。
我在家複習一個月,考上了高中,高中三年我拚命讀書,廢寢忘食,把所有的激情都用在了學習上,最後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現在我在一家電商公司做財務,薪水樂觀,朝九晚五,周末休息,平常可以寫文章,看書,畫畫,一切都是我喜歡樣子,愜意的生活!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龍應台的家書里寫得很好~「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知乎上閱讀話題下的粉絲有500多萬,也就是說大概每8-10個知乎用戶裡面就有一個關注了「閱讀」。看起來很多了吧?
但「健身」、「美食」這類話題的關注人數差不多有「閱讀」的1.5-2倍。雖然這種分析方式太過粗暴不夠科學。但也可大體推測出:或許在大部分人心中,「吃的好」、「身材棒」要比「有知識」、「有思想」重要很多。
讀書的快感遠遠比不上吃東西時的快感,讀書帶來的正向反饋也遠不及健身那樣明顯。有可能花了5個月含著淚啃完了某大V推薦書單里的一本書之後,卻發現什麼東西都沒記住。你疑惑滿滿的提了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 學習 - 知乎,然後取關了閱讀話題。
那麼那些相對於吃喝玩樂而言較少一部分熱衷於閱讀的人,他們在讀書中收穫的快感,或者說意義又在哪?
談論意義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還是換成「快感」或「成就感」比較直觀可感一點:
你知道黎曼幾何 拓撲學 混沌理論 Higgs波色子 量子糾纏 分子機器 神經網路演算法 細胞自噬......是什麼,別人不知道,快感+1。
你知道mvp的含義不僅僅是「最有價值球員」,還有「最小化可行產品」,而且除了把他們運用在創業上外,你還把它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就感+1。
你熟練的運用「巴甫洛夫把妹法」,歷時3月成功俘獲了一隻妹子。成就感+1。
當你猶豫一件事該不該做時,忽然想到了「不值得定律」,然後斟酌了一下果斷放棄。快感+1。
當你和一個睿智的長者交流。你們聊西方那些國家的習俗和文化,聊世界50大名曲的譜曲和旋律,聊各種不同語言之間的異同之處,聊那個年代的電機,雪糕,汽車的發展史。all+1。
一句正確的廢話可能是:讀書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那些讀書的人感受到了讀書的意義所在,感受到了它的好,然後繼續閱讀下去,反覆從中受益。
很多答案里講故事說讀書怎樣改變了身邊人或自己的命運,但這只是讀書帶來的思想、行為上改變之後,自然而然的附加獎勵。佛曰不可說,還是有些最底層的東西,很難用文字去表達和描繪。
讀書兼具消遣,放鬆,學習,思考的功能,是快速了解這個世界,了解不同有價值思想,滿足各種心理慾望的捷徑。
就像童年時的《唐詩三百首》和《十萬個為什麼》,中學時代的《當悲傷逆流成河》、《校花大白腿》和《盜墓筆記》,大學時的《微積分》、《相對論》和各種文獻,畢業之後的《金字塔原理》和《商務與經濟統計》。每個人,每個人的不同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東西值得閱讀。
閱讀的意義於我個人而言,是通過現有主要學科的一些重要著作來建立對這個複雜世界的一些系統性認識,從而更深入的了解宇宙,了解內心。
這種感覺多美好。
(一)
昨晚,室友和她媽媽打完電話,很生氣地給我們講起了一個她的堂妹,一個剛剛十八歲的姑娘,在外面打了半年工,過年回家肚子就大了,今年年初就結了婚。結婚證都領不了,不知道孩子的戶口要怎麼辦。
室友來自廣西那邊的一個小縣城,聽她講,她們那邊多生的孩子,好一點的會送給親戚朋友,還有一部分,會賣給別人。男孩可以賣到五、六萬,女孩便宜一點大概也能賣到七、八千。
她的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個朋友——林鳳
林鳳比我大兩歲,因為家裡超生,一出生就被送到她瞎眼姑姑那裡,瞎眼姑姑是個寡婦,住的地方靠山而且偏遠。聽林鳳講,有一次姑姑煮飯的時候,一條蛇就在灶台邊爬,瞎眼姑姑卻什麼都看不見,嚇得她差點沒哭死。林鳳也因此遲了兩年才送去上學,和我們同級。
林鳳雖然只比我大兩歲,但輩分卻比我大了一輩,按我們那邊的習俗,我得喊她小姑。有大人在的時候,我還會敷衍地喊上幾句,私下,我都叫她小鳳。
林鳳因為年紀大又不愛說話,和我們基本玩不到一塊去。我和她同村,偶爾,沒玩伴的時候,我會和她一起回家,請她去我家看電視。
五年級的時候,林鳳生理期到了,那時候生理期在我們這些小孩的眼裡,還是一個很敏感又帶著點羞恥的話題。那天傍晚放學,我和好友歡子因為值日最後走,林鳳一直趴在桌上,問她話也不說。正當我和歡子準備走的時候,聽到了林鳳在哭。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走過去問她,她只是一直哭,也不理我。我就坐在她對面,背對著黑板,太陽已經落了一半,窗外晚霞很紅,印透了一邊天。
「誒,小鳳,說句話嘛......」我輕輕推著她的胳膊,「你不說,我真走了,待會大爺過來鎖門,你可得一個人回家......」
林鳳又把頭往手臂里埋深了一點,她的辮子扎得很低,一直垂到肩下。
「大桑,你在做什麼,還回不回去啊......」歡子站在門口,書包斜挎在身上,一臉不耐煩得沖我這裡吼道。
我看看歡子,再轉頭看著林鳳埋得深深的臉,無可奈何地準備起身回家,林鳳像是聽到歡子的話,意識到了我馬上就會和歡子一起走掉,突然伸手抓住了我的手臂,緩緩抬起了頭。
「......我......紅的......下面紅了......」林鳳抽噎著說完這句話,說了又趴著哭起來,只是手還抓著我的手臂,緊緊地。
「......啊......什麼?」我一時沒能聽懂她的話,等反應過來,不覺臉也紅了起來。我伸起沒被林鳳抓住的手狠狠地抹了一把發燙的臉。
「你......等著......我去買......」說完飛速地抽出我的手,往外跑,跑到門口的時候,不知怎麼跟歡子開口,只是囑咐她在這等我,幫我看好林鳳。然後在歡子一臉迷惑而又不耐煩的眼神里,迅速地跑了出去。
等我喘著粗氣跑到小賣部門口,看著裡面的幾個學生,卻遲遲不敢進去。等他們買完,才溜進去,囁嚅地解釋半天,在老闆會心的微笑中,紅著一張臉抱著那個神秘的黑色塑料袋就往回跑,甚至連塑料袋裡的包裝袋都沒敢看。
林鳳低著頭,低得很低很低,幾乎整張臉都看不清,一步一步艱難地往廁所慢慢走。
我和歡子站在外面等她,歡子沒有再說話,臉紅紅的,她應該也看到林鳳褲子上那塊刺眼的紅。
自那以後,林鳳對我和歡子很好,也常常和我們一起回家。雖然還是不怎麼愛說話。
六年級的時候,我們開始住校,我大概真的是被阿親(奶奶)寵廢了,常常磨磨蹭蹭地連個頭髮也梳不齊整,更別提洗衣服了。那段時間,林鳳幾乎是時刻在照顧我,幫我扎頭髮,幫我洗衣服,幫我打飯......
林鳳成績不好,我比她稍微好一點。林鳳六年級上完就出去打工了,走之前,送了我一條手鏈,就是那時候還很流行的,女生臭美都喜歡戴著的小鐵鏈子。那時候大概要五塊多錢,是我一個星期的零花錢。林鳳幾乎是沒有零花錢的,我不知道她是怎麼攢出來。
林鳳是那個暑假出去的,那天很熱,我買了兩根冰棍去她家,我和她在她家門口站了很久。
「小鳳......你想出去嗎?阿親(奶奶)說出去很苦的......」
林鳳沒有說話,我們倆沉默著吃冰棍,我想哭又不想對著她哭,我怕她難受。屋裡有人在催她快點。
「林桑,你好好讀書,我在外面也會好好工作,以後,我還想掙點錢,好好照顧我姑姑......」
林鳳走了,沒有提她爸媽,我知道她爸媽一直對她不好,她一直想念她的瞎眼姑姑。
那天,我站在林鳳家窄窄的門口過道,看著她離開的背影,我想等著她風風光光地回來接她的姑姑過好日子。
林鳳第一年過年回來的時候,穿著一件蜜粉色羽絨服,很洋氣也好看。她還給我帶了很多禮物,給我講外面大樓好高好高,簡直數不清有多少層。她長胖了一點,臉色也好看了很多。我想林鳳又離她的夢想近了一步。
林鳳第二年過年沒有回來。
林鳳第三年過年沒有回來。
林鳳第四年過年,我讀高一的時候,她回來了,看見她的那一瞬間,我彷彿被一桶冰兜頭砸下,腦子幾乎是懵的。她畫著很濃的妝,濃得看不清五官,頭髮染黃了也拉卷了,穿著短裝粉色羽絨服,包臀的裙子和長長的黑絲襪。我幾乎急得有點要哭了,我甚至不大敢靠近她,我想問她,小鳳呢,你把小鳳丟哪裡去了。我難過地和陌生的林鳳敷衍了幾句。話里話外,她都在羨慕那些有錢人的生活。她已經換了好幾份工作,她似乎厭惡了那種日復一日繁忙的工作。她想走捷徑,勸她的話我一句也說不出口,我們倆已經陌生地我無法開口。
再聽到她的消息,已經是驚天噩耗。
大二冬天的一個晚上,我接到了阿親(奶奶)的電話,聊了一會了,阿親(奶奶)提到了林鳳。
「小桑,你小姑,還曉得不......也不知道是在外面胡搞什麼,跟三個男人扯,現在大著個肚子回來,還不知道孩子爸是誰......」
那天晚上,我躺在被子里,身體冰涼。後來,聽說,林鳳的媽不想見她,她去了她瞎眼姑姑家,在一家小診所生了孩子,然後把孩子賣了,賣了五千多塊錢。她甚至沒有見她親生孩子一面。
再見她時,她已經滿臉風霜,彼此之間,卻連寒暄也說不了幾句。
(二)
有一次,我和我姨(後媽)聊起了她們那個年代的明星。聊到了王祖賢,李若彤,林青霞......等一眾女星,我姨很為張柏芝鳴不平,她甚至覺得謝霆鋒就是個渣男。
那段時間,我正好在重溫哥哥的電影,很自然的和她談起了哥哥......
「姨,你看過《阿飛正傳》沒,我真超喜歡張國榮......」
「......你怎麼會......喜歡他,他很不正常啊......」
「......他很好啊,人這麼帥,唱歌這麼好聽,演戲這麼動人......」
「可是他......喜歡男人啊,一個男人怎麼能喜歡一個男人......他是不是有問題......」
那一刻,我好想能瞬間體會到哥哥在那個時代遭受的質疑和委屈......我幾乎感到了哀傷。
「可是他這麼好,喜歡男人有什麼的呢,他這麼好......」我好想把哥哥的好全部告訴她,可是她怎麼願懂。
我姨沒有再說話,她有點尷尬地點了點頭,她似乎是很不理解我這種奇怪的念頭。
哥哥,他是哥哥,多幸運來世間一趟能夠碰上他,多遺憾,喜歡上他的時候,這世界已沒了他。
我從來不曾在任何平台上寫過哥哥,因為,他的歌,我不曾聽遍;他的電影,我不曾看遍;他的生平,我不曾知遍......很多的時候,我覺得我不配。
————————————————————————————
林鳳甚至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就已經遍體鱗傷,因為她不知道女生要好好保護自己,要努力生活,要自己給自己幸福。
阿姨不理解哥哥,不是哥哥不好,而是,她不曾了解LGBT這個群體,她不知道,他們和我們和所有人一樣都是美好的生命。
我不能說這完全是因為讀書少的緣故,可是,至少,讀書,能讓我們更多的認識這個世界,知道這個世界的美好,知道這個世界的殘忍,知道怎麼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更好地愛這個世界。
乖!能讀的時候,多讀一點書,給自己一個安寧的青春,然後更成熟的面對這個世界。閱讀讓人越來越低
我生在農村。那是贛西北的一個村莊,一圈黛青色的山巒松落落地攥著一把土地,土地上歇著幾叢房屋,房屋外是幾片田野和樹林,攔腰系一條白河,綴幾叢蘆葦,又粗朴又溫情。
在那裡我無知無邪地長大,但終於到了求知若渴的年紀,村莊的貧乏便暴露出來了。爸爸的故事已經熟爛到毫無懸念了,收音機里的評書欲言又止解不了讒,電視、手機、網路都還在遙遠的時空之外,課堂索然無味,信息閉塞,知識短缺,而一個孩子對世界那麼貪婪,彷彿饕餮永無饜足之寧日。
於是我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轉向爺爺的藏書。
爺爺是一個生於民國的讀書人,經綸滿腹,也因為這一點,他遭受時代的種種戕害,被抄家、批鬥、欺侮,流離失所,生活成了一場漫長的刑期,他帶著奶奶和六七個孩子,一年內搬了30多個家(無非人家的豬圈、牛棚或雜物間)。
年老後,生活逐漸從容,他不再提往事,只沉迷於閱讀,天氣好的黃昏,他坐在一把油黃的舊藤椅上,就著漸暝的天色和木槿籬笆的碎影,端著一本發黃的線裝書,搖頭晃腦,吟哦不休。他已經老了,嗓子干啞,唱腔滑稽可笑,我們說:「公啊,你在做細里?」
「讀須(書)!」
「你這麼老了還要讀書呀?」
「須不論多老都要讀。」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眼睛從老花鏡後抬起來,濕漉漉的目光,又溫柔又憐憫,彷彿他剛剛從一個好地方歸來,看到仍然貧瘠的故鄉。
弟弟妹妹一鬨而散,而我還在那裡看著他,看他嘆著氣,看他舉起那隻被土銃掀掉大半根食指的右手,給竹煙桿填上一小撮黃煙絲,吧嘰一聲叼住煙嘴,一朵灰煙圈竄出來,他又端起書本——那樣戀戀不捨,彷彿字元之間,潛伏著最令他魂牽夢縈的秘密。
我於是以為,讀書一定是一件很神秘好玩的事情。
他的房間里放著一排已經發黃的線裝古書,多是《周易》、《論語》等儒家經典。我看不懂。但也有閱讀障礙比較小的書籍,比如《說岳全傳》。
當時我還是小學四年級吧,八九歲樣子,偷了過來,在功課、家務和寢食之間,見縫插針地讀。那些多年以前的傳奇,隨著書頁的翻捲走了過來,帶著被想像所復甦的聲音、影像、信念、矛盾與犧牲,在1992年的村莊上空風起雲湧。我才知道,原來在稼穡桑麻、犁鋤鐮磨、粥飯茶酒之外,還有這麼有趣的東西。
有段時間,班裡在寫一個作文,擴寫《木蘭詩》里被省略掉的沙場征戰的內容。仿造《說岳全傳》,我寫了十多頁,其中有荒荒漠漠的大背景,有壘壘疊疊的小細節,有戎馬倥傯的廝殺,也有秘而不宣的曖昧。作文得到老師的迭聲稱讚。誠然,對於一個成熟的寫作者而言,對經典的模仿一直是深受詬病的方式,但之於一個孩子,模仿卻是文學之路最初的啟程。
有了鼓勵,寫作文成了一件引人入勝的事情。我曾經將七個練習本縫在一起,發出豪言壯志:「我要寫一本像《說岳全傳》一樣的小說!」這樣的諾言當然沒有落地,它方生方死,乍開乍謝,但足以成為一個文學夢被迅速催肥的證據。
把《說岳全傳》還回去之後,我偷來《山海經》。幾個回合後,爺爺終於獲悉我的秘密,他開始為我引薦適合我閱讀的書籍,童話、小說、散文等,直到2005年的夏天他離開人世。
直至今日,我依然深愛那個藏在辛辣的旱煙味里咳嗽不止的老人,他用殘疾的手指,在我陰鬱的年少時光中,幫助我指認高處的光,遠處的愛和深處的智慧。
再以後,年紀漸長,閱讀日漸,現存的書籍無法滿足我龐大的胃口了,我開始自己買書。第一本書好像是《簡愛》,然而也記不太清了,只知道在書店裡反覆挑揀,終於買了本又便宜字又多的書。覺得划算。
工作以後,仍然買書看書,有一回去熟悉的書店,老闆拿出一個紙條,遞給我,說:「這是以前一個顧客留的,他說,以後要是遇上同樣喜歡書的人,就把這個紙條交給他(她)......」上面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個電話。
然後,我遇見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之一。他也是孤獨的不合時宜者。我們鼓勵著,也批評著,關注對方的成長。沒過多久,他離開,但依然彼此聯繫和監督,只是漸漸少了。
書越買越多,時至今日大約有近千冊,搬了新家以後,因為父母在裝修時沒有設計書房,所有的書籍只有堆放於客廳。電視牆免了,兩個落地大書櫃夾電視而設。每每持書一卷於陽台仰坐,進入想像與邏輯的世界,悠哉游哉,生出遁世之逍遙,便覺一切盡可原諒,雖然也不知原諒什麼。
我已經是大齡單身女青年,被父母催婚,被親友非議,偶爾難免焦慮困窘,只有翻開一本好書,方才不覺孤獨——縱然我孑然一身,但有世界上最偉大的靈魂作伴。他們一直在,他們將智慧如同耳語一般告訴我,無孔不入地,滲入生命的每一個罅隙,使我像顆灌漿的麥子一樣充盈飽滿。
後來寫作,初時喜歡玩弄語言,世界在我筆下轉換成了一堆紛繁的詞藻,又油滑又膚淺,但當時卻自鳴得意,恃才傲物。有人告訴我,依仗才氣的寫作最終會走入自我重複境地。我自然不信。想不到一語成讖,我陷入寫作的瓶頸期,無法天馬行空又不甘原地踱步。
也同樣是那段時間裡,各種不切實際的褒獎逐漸蠶食我的自我認知,逐漸不可一世,很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世人皆醉我獨醒,舉目四望皆白丁,為了抵抗生活的庸俗,我把自己逼到另一種極端,反過身來與它對敵,謝絕人際往來,謝絕娛樂喧囂,自閉得不像樣,時常在家裡一宅就是一周,下樓時便有恍惚感,聽到車流人群都覺得是異相。
我半開玩笑對朋友說:「到你們人間來找點小樂子。」
不知道他的回答是否暗存譏諷,他說:「歡迎下凡,如果覺得不錯,就別回仙界了!」
那時我還沒有領悟到,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愛和悲憫。直到有一回遇見茨威格的句子:「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一,因為他的人格復化了,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由於他們這種崇高的幫助,他將懷著摯愛的同情踏遍整個的世界。」當即便覺閱讀的介入成了當務之急。
我迫切需要更充沛的知識來幫助我沉潛,需要理性來幫助我梳理,需要更縝密的思索來質疑、追問和尋找,需要新視角來重新激發,也需要雍容慈悲的心態來包容他人和自我。於是停了筆,潛心讀書。
書櫃里品種繁多,文學、評論、歷史、哲學、宗教,也有自然、科學,每一種都有所涉獵,但大都如蜻蜓點水般粗淺。只是不再急躁,哪怕越發感到自己的無知。世界莽莽,時間荒荒,我舉目四眺,也不過這四面白牆,視界如此之微渺,此生此身,永遠處於局限之中。
承認了這一點,便願意向自己的缺陷服輸,願意承認平庸,願意低下頭顱,將所見所聞所知所思,都算是恩賜,將每一個經過我生命的生命,都看作平等的存在而不再眼高過頂。萬物順從秩序又千迴百轉,而我又憑什麼居高臨下,自稱與他們不同?
近年愈發感到,世界環形輪轉,任何一種出發,都朝著回歸的方向,艷極反素,慧極反拙,傲極反和。我當然不是艷極慧極傲極的人,還是努力讓自己從狂狷的半空中低下來,對人敬重,於己謙卑。
在寫作上,我不知道自己能寫多久,亦不知能走多遠,對此我沒有奢望,只求盡心而為。但閱讀,必是串聯一生的事情,只有它能說服我,無論生命如何繁華或虛無,都要天真、虔誠、滿含悲憫。
爺爺離開的前一天晚上,在床上唱了一夜的戲, 他唱《借東風》,唱《空城計》:我本是卧龍崗上散淡的人,憑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聽得滿室的人戚然。縱然如此一生落魄悒鬱不得志,在那些暮靄沉沉的黃昏,我蒼老的爺爺還是滿身祥光,尤其是當他從古書里抬起眼睛,目光穿過萬古長天,裡面深沉的愛和悲傷,以及寬宥一切的遠意,讓我一生動容。
http://weixin.qq.com/r/IUM-J-jE26WkrbxE9x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讀書能讓你由世界之大看到自己的渺小,讓你在思考過程中體會到由心的孤獨卻不會寂寞,讓你對世間萬物的存在充滿好奇與敬畏,讓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懂得體恤共情,這都是它的有效功能和意義所在。
我提倡的讀書方式是多看不同類型的書,只看單一種類型的話,那可能難以擁有寬豁的心境與獨立思考能力。難以區分閱讀的界限與個人的狹隘。有書為伴的日子總是好的,它讓你內心篤定卻又不會過於固執,它能讓你看見他人眼中的世界,也能讓你清楚的知曉自己。
寫完之後驀然發現以上內容已經被前人用一句話從側面給形容透了:「已識乾坤大,尤憐草木青。」讀書的人,既能抬頭仰望星辰,也能低頭看見自己,感受到腳下無數細小卻蓬勃的生命,在尋常狀態中孤單卻不寂寞,豐富但不自滿,悲憫而不悲傷,那種生活該有多麼美。大道理我也不說了,我想舉幾個例子。此處的讀書指的是廣義的讀書。
第一個例子,我談談監獄的服刑人員。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監獄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比非常小,一成不到吧,說一成那還是往多了說了,七八成是初中學歷,接觸過近千名服刑人員,研究生學歷的才2個,都是碩士研究生。一個是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一個是詐騙罪。當然,也有可能我工作過的那個監獄定位是暴力犯、重刑犯監獄,可能文化水平都不高。
監獄有時候會辦書展,作為教育組警長,這種事自然是我分管,我仔細觀察各位服刑人員的讀書習慣和偏好,基本上愛看網路小說的居多。而監獄的書展,各位懂的,很多書按原價賣,在地攤上可能只是論斤賣的。百分之六七十買的是網路小說,小部分買的是名人傳記,少數年輕犯人還買三國殺,令我奇怪的是,為什麼賣出來的三國殺卡牌,小喬是裸體的?後來被我沒收了。
扯遠了。極少數犯人會來諮詢我該看些什麼書好,但不代表沒有,有些等級A級的犯人,分數對他沒什麼用了,工作崗位也是管理崗位,那就要追求精神生活了。有些犯人偶爾在我值班的時候還會來問我書中遇到的困惑,有些頭髮都已經花白了,這群人大多數是一念之差的官員或老闆,本身就有一定的知識水平,而且閱歷什麼的更是比我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他們仍舊不停學習。
網路小說的受眾人群基本上是90後服刑人員,所犯的罪呢,基本上是尋釁滋事、盜竊、販賣毒品等。尋釁滋事本來就年輕人居多,盜竊的原因多種多樣,基本上是玩什麼老虎機、百家樂類似的賭博機器輸了錢,然後去偷。我記得很清楚有個偷爺爺錢的,就是為了「還債」。這些人,對他們講課,他們也沒心思聽,有些更直言說自己是文盲,但是呢,看一些有暴露女性的雜誌倒是津津有味。那時候監獄流行弟子規,要舉辦弟子規比賽,弟子規我覺得不難懂,他們都說不懂,後來和大隊協商,每個參賽人員加一份雞腿和大排,這才穩定住他們。
說到這,所謂的教育改造其實都是扯淡,一個監獄,出幾個讀出學歷的,監獄臉上是非常有光,可是,誰知道這個犯人的動機是什麼,哪有這麼純的動機,純粹為了讀書而讀?幾乎所有犯人都是為了加分,好早日減刑才去讀的。無論干任何事,能減刑是最大的動力。監獄該用電警棍還是得用,都到了監獄了,再不暴力一點,那就真的快完了。
我並不是歧視各位看網路小說的,雖然我從來不看。我只是就事論事,為防網路上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玻璃心人,我這裡加一句解釋。
第二個例子,是一則新聞。
前兩天新聞看到的,一男子想製造金剛石,結果害死一名工人。他說只有高中學歷,很喜歡化學,聽說金剛石能賺錢,而且知道金剛石成分就是C,於是自己買了點材料,他想的是,蔗糖里有C,那隻要把蔗糖中其他元素通過加熱去掉,剩下的就是C,不就是金剛石了?然後就讓人高溫加工,結果把人害死了,當場死亡,自己也鋃鐺入獄,沒記錯好像是過失致人死亡罪。這是不是所謂的民科?
第三個例子,說說那些國學班。
我答案中提過,很多人參加什麼國學班,實際上一點文化素養都沒有。他們自認為自己還不錯呢,到處誇大周易、黃帝內經的好處,說自己學了以後怎麼怎麼會生活、會養生了。你知道嗎?每天要喝八杯水;每天要十點睡覺,因為十一點膽要開始排毒了;你知道嗎,古人真的很偉大,寫出了易經;
有一回我爸一個朋友的妹妹,80後,要去報名參加國學班,聽說我對這個頗有研究,就來諮詢我,後來談到插花,又問我爸,對我爸說,那我就不恥下問一下。我當時就聽了不對勁,後來看到我爸也是一愣。回頭我爸就說,不恥下問都不知道,還去學易經,不是丟人么。
第四個例子,說說不愛學習的學生。
我平時走路上下班,下班正值一群高中生路過,這個時間點他們應該是放學後坐公交車到這的時間,然後我偶爾會看到,個別女學生,旁邊是她男友,染個黃毛、戴個金鏈,但是稚氣未脫。見到這種的概率不大,那我敢說,這個女學生的成績一定不怎麼樣,更別提他們的「男友」了。
大學教育肯定是比高中更好的,讀過大學肯定是不一樣的。在此別說什麼專科也有很好的啊, 大學出來還不是沒工作,難道你讀個大學就是為了有份工作?那還不如藍翔好了,說了這麼多反面例子,讀書的意義我想不言而喻。
說到這,奉勸一些人,別拿什麼染髮紋身也有例外啊也有讀書好的啊來反駁,沒意思的。這種牛角尖思維不可取。
所以你說,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
01
2000年的盛夏,我九歲,在家裡過著百無聊賴的暑假。書架上的書除了插圖童話、《十萬個為什麼》就是小學生作文全集,遠遠不夠看了。
我在好朋友的家裡看到了一本《中學語文讀本》,是她姐姐的。隨手翻開,全是不認識的人名,蕭紅、張愛玲、歐亨利……於是迫不及待地借了回家。
就是在那天下午,我躺在悶熱的床上,看到了莫言的短篇小說《夜漁》。好多年後,再看他的長篇小說《蛙》、《紅樹林》,幾乎不能將共同的記憶粘連起來,因為《夜漁》在那個午後帶給我的衝擊如此深刻,以致於我過目難忘。
長大之後,在夜半飄飄渺渺的月光下,在每一次聚會酒入半酣之時,我給好多朋友講過那篇簡短卻奇妙的故事,文章最後一首小詩「鐮刀斧頭槍,蔥蒜蘿蔔姜。得斷腸時即斷腸,榴槤樹上結檳榔。」簡直一生銘記。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所有人都在談論他的長篇小說,我卻只記得他那篇《夜漁》如何打動了九歲時的我——關於命運,關於神跡,關於「每一場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十歲那年,又是暑假,新華書店在做大規模的促銷活動,媽媽買回了厚厚幾摞精裝書。我日夜不休地泡在書里,看完了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還有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海底兩萬里》等。
印象最深的卻是傑克·倫敦的《白牙》,那個發生在寒冷雪原上的故事幾乎引燃了我心裡最根深蒂固的對遙遠冰原甚至極地的嚮往。
後來再看到傑克·倫敦寫:「我寧願是燃燒過後的灰燼,也不願做匍匐地上的灰塵。我寧願我的星火在耀目的火光中燃盡,也不願任其干腐窒息。我寧願做一閃而過的流星,每一個原子都壯麗地發光,也不願做永恆沉睡的行星。人的使命是去生活,而不是僅僅存在著。」
我才知道,這些年來我心底從未熄滅的冒險精神和從未失卻的對陌生領域的無限好奇一定是他賜予的。
從此,我和他一樣,渴望燃燒、渴望發光,渴望壯麗勝過平靜,渴望逐夢山河勝於枯守一地了此殘生。
十三歲那年,還是暑假,我在書店買了曹文軒的《草房子》。晚飯時分,全家人都已經開始吃飯,可我一個人看的淚水滂沱,連房門都不願意邁出。因為和我同歲的小男孩桑桑身患絕症,我第一次知道死亡和告別的意義。他最後活了下來,我卻再也無法忘記那天心裡的巨慟。
後來也曾在初中晚自習的教室里一邊偷看《巴黎聖母院》,一邊為敲鐘人卡西莫多的死而悄悄落淚。怒不可遏的班主任走到我的身邊,沒收了那本書,可我的閱讀再也沒停下過。
從童年到少年最關鍵的那幾年,我多麼幸運,遇見了最具人類美好氣質和高貴品德的那些書。
它們讓我見到了人與人之間最深沉與粘稠的愛意,甚至人和自然之間最密切又無可分離的相守。
我從此對閱讀充滿嚮往。
因為它,我知道自己可以長出翅膀,可以飛到至高至遠的地方,可以看向永生不朽的一切。
02
繁重的高中幾乎沒有時間看書,讀大學之後,空餘時間多的要將人淹沒,我才終於重新找回了閱讀的快樂。
由於大學距離城區極遠,周圍幾乎沒有可供消遣的娛樂場所,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耗在圖書館裡。
減肥的時候,我跑完一個又一個十公里後,看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從《無人生還》到《羅傑疑案》,我的一整個春天都被阿婆的故事填滿。
如今想起來那段碧綠晶瑩的時光,整個晴空都是剔透的藍色,體重減輕帶來的輕盈感和閱讀帶來的厚重感一起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我。
失戀的時候,我正好在參加足球隊的集訓。每天傍晚,我和姑娘們一起大汗淋漓地狂奔在足球場。有時候趕上下雨,臉上連淚水和雨水都難以分清。
那個夕陽盛放的初夏我看了米蘭·昆德拉和夏目漱石,以至於每次回想起《生活在別處》,都彷彿能聞見操場上新鮮的泥土味兒。
遠處是姑娘們小鹿一樣奔跑著的身影,我的書散落在地上。閉上眼,只覺青春如斯美好,就算流淚也應是為了人生的溫厚遼闊。
大學上到中途時,我曾有過一份險些成為正職的實習,在一個陌生的小城,到處都是被灰塵覆蓋的街道。
所有人都覺得我應該留在那裡,從此柴米油鹽,消磨一生。
我有無數個對於未來的想像,只是沒有一個想像是在那裡走向人生的終途。
沉悶無聊的工作,我的辦公室日日像菜市場般人來人往。絮絮叨叨的通知,說不完的瑣事,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地響起,每一聲都助長了我更深的厭棄。
我度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的迷茫,甚至抑鬱,每天像一個溺水的人在自我拯救。
那時候明明手上有干不完的雜活,可時光卻漫長得讓人受不住。每天下午有忙裡偷閒的一刻,我端著水杯站在走廊盡頭的窗邊。遠處沒有一點風聲,人影也模糊不清,是靠著前一夜書里氤氳如詩的段落、裊裊娜娜走過的人兒還有婉轉迷人的故事,一次次地將我從疲累與厭倦中扶起,讓我定定心神,告訴自己,生活遠沒有那麼糟糕。
我是在那時看到了里爾克的詩集,和他寫給青年詩人的書信。
他說:「他們要開花,開花是燦爛的。可是我們要成熟,這叫做居於幽暗而自己努力。」
他說:「要寂寞而勇敢地生活。」
他說:「艱難的生活永無止境,但因此,成長也永無止境。」
他還說:「毫無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也是在那時,好多個異鄉的夜晚,漫長又難熬,我在日記本上靜靜地抄下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里寫的:「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幾年之後微博和微信時代到來了,劉瑜的文章一遍一遍地被瘋狂轉發,人人都會引用一段劉瑜,好多人的個性簽名改成了「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我很少再提起她和她的書,但我如今回想起當時的自己,仍然對她懷抱著柔軟的感激——感激她和里爾克一起將差點溺水而亡的我打撈起來,讓我有勇氣毅然轉身,走向屬於自己的命運。
那個我再也沒有踏回過的小城裡,曾打造了一個表情鬱鬱寡歡的少女,卻也讓另一個心底炙熱飛揚的少女重生了。
後來,我回到學校考研,切切實實地「居於幽暗而自己努力」。大學畢業後去了另一個學校讀研,又回到了圖書館。
那真是如魚得水一樣的快樂與滿足。一向貪睡如我,竟終於捨棄了大部分的午睡,日復一日坐在它二樓的窗邊讀書。
一年裡梧桐的葉子綠了又黃,一天里陽光從濃烈變得嫵媚,再也沒有什麼能讓我深愛與沉醉。
那一年的好些時日,每逢圖書館閉館之時,我抱著借閱的幾本書往宿舍走。校園小徑兩旁高大的梧桐樹溫柔寧靜,身邊三三兩兩的同學走過,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就此凝固。我剛過20歲,未來簡直像一條波瀾壯闊的河流。
在漫無邊際的青春里,我多少次墜入深淵,多少次暗夜哭泣,最後讓我好起來的,竟然每次都是那些書頁里的簡單句子。這是閱讀帶給我的拯救——於水火,於迷途,于山崩地裂,於大廈將傾。
人生最年輕最炙熱的時光,我從未後悔過與書相伴。某種程度上,不是我選擇了它們,而是它們選擇了我。
我在書里遇見了那麼多最高貴最堅韌的靈魂,他們在紙上和我對談,在夢裡和我偶遇,讓我知道孤獨不足為懼,艱難不足為懼,一切都不足為懼。
03
再後來,我也成為了一個作者,之於閱讀,有了更深的領悟。雖知道自己也許窮盡一生的努力都不可能像他們一樣妙筆生花,但這仍不妨礙我每一秒鐘的致敬。
寫童話的時候,我想像著日本的童話作家安房直子。她一個人離群索居,住在遙遠偏僻的山上,衣食盡簡,飄飄遙遙。她只活了四十多歲,卻留下了那麼多空靈渺遠的童話。她寫手絹上的花田,寫雪山上的精靈,極盡這人間的美好與夢幻,
寫小說的時候,我想像著闊步走在街上的加繆先生。他也只活了四十多歲,就在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那年意外離世。可我總想著他的照片和那些熱熱鬧鬧的文字,想像他穿著灰花呢大衣、手插口袋、爽朗地笑著。他的反叛里隱藏著對人類最深刻的愛意,我也由此知道一個人的偉大源於他自認為的渺小,才甘願謙卑俯身,在擁抱天空前先熱切真摯地擁抱大地。
寫散文的時候,我想像著台灣的琦君女士。她的筆下寫滿了人情世故、故鄉風物,全是溫柔的懷念。從十歲的語文課堂,到異地他鄉小小的圖書館,我為她筆下的文字哭哭笑笑,也開始懂得這一生的記錄都要窮盡一顆真心。
縱然迄今為止,得以出版的只有零零散散的隨筆,但我仍然樂此不疲地創作著無人閱讀的童話和小說片段,因為「寫作本身,就是寫作的回報」。更何況,我總覺得,通過一個又一個文字搭建橋樑,我可以更接近他們的世界。
這麼多年,我在生活里養成了很多新習慣,也丟棄了很多舊習慣,可是生活中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閱讀。
儘管畢業兩年,但仍然每月去兩次市立圖書館挑選書籍。比起看電視和聚會,我最享受的休閑方式仍然是端杯茶看一本小說。它讓我在孤獨的時候有事可做甚至怡然自得,即使無人陪伴也擁有著最有趣的伴侶。
好多年後,我仍然記得那些在異鄉的小路上默念里爾克詩句的時光。
他說:「願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擔當,有充分單純的心去信仰。請你相信:無論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是的,我終於學會了擔當和相信。回溯這一路,竟是閱讀讓我變成更好的人。
這個「好」不是更美貌更富有,甚至不是更聰慧,而是——它讓我在暴怒時平靜,在痛恨時原諒,像鎮定劑一樣安撫著我年輕焦躁的靈魂。
多少個好風好日,都是閱讀陪著我。多少個凄風冷雨,也是閱讀救了我。
一個人的似水年華飄忽而逝,我永遠不知道會在哪天遇見那本書,又會是哪本書逆轉我生命的流向。它帶給我龐大的驚喜與改造,遠遠多於其他任何事物。
所以,我一生都不會捨棄它。
也多想跟你說,讀書吧少年,它永遠不會辜負你。今天表哥在群里發了張圖,感嘆小學雞現在真貴,把我炸了出來。
於是我就說我想到了古代的妓女和娼,你看,若是書讀多一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雖然也是打扮好了迎客,但那些男人就是願意為了你殷勤小意。娼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黑燈瞎火脫下褲子就推了,價格也是天差地別。
更何況讀了書的總是要懂一些廉恥,也懂些偷不如偷不著的道理,雖然近幾年女大學生援交事件頻出,但沒有哪個真發朋友圈,三天內設的。行情我不知道,但隱約覺得應該高不少……
再說大多數讀過書的人總歸明白「上帝給你的禮物暗地裡標好了價」的道理,不會為了一個iPhoneX如此獻身。
表哥「你別是個傻子吧,那十個G的裸貸照片視頻是誰發的?」我……
閱讀經典的真正作用是增進內在自我的成長,深入研讀經典不會使人變好或變壞,也不會使公民變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靈的自我對話本質上不是一種社會現實,經典的全部意義在於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這一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一個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西方正典》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讀書沒有意義」。這種單因單果的推導也正是各種毒雞湯的理論基礎,本身就存在很大的認知錯誤。
我們要弄清楚一點:讀書並不是萬能葯,它帶不來絕對的變化,改變命運只是讀書帶來的一種可能。
不過,一些人讀了一輩子書,但是命運的軌跡卻出奇地平靜,毫無波瀾,一直穩定地窮著(比如說我)。可是也有些人讀了些書之後,改變命運反而像是順手完成的事情。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差異呢?關鍵在於他們能否真正理解讀書的意義!
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呢?馬克思給出這樣的回答:
「由於具體的主體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親為,而且知識本身也具有歷史繼承性,作為人類認知成果的間接作用不容忽視,所以主體可以也應該通過讀書或者傳授的方式獲得間接經驗,這是發展人類認知的必要途徑」。
而用語言學家布魯姆所說就是「能夠獲得關於世界的二手信息具有明顯的優勢,其中一個就是避免浪費時間以及充滿危險的嘗試過程」。書的本質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和記錄。讀書好的原因便在於此。他們能夠幫助降低我們的試錯成本,增加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的成功概率。尤其是一些錯誤會帶給我們不可逆的影響時,讀書的重要性就更高了。
比如說,有一次我們幾個朋友騎單車經過一個上坡時,我們當中有一位東倒西歪的我們以為他受不了了,但是最後他還是最先到達上坡的。後來才知道他是在運用初中的知識「騎車上坡,S型路線最省力」。這就是知識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意義,只不過我們的教育模式讓大多數人並沒有這種活用知識的意識,而是把他們當作試卷要填寫的內容。
讀書的意義之一便是降低試錯成本,讓我們避免時間的浪費和避免危險,提高我們做事情的成功率。但是讀書好,可讀書也有局限性。讀書獲得的經驗有其適用的範圍。
這種局限的來源之一是讀書所得知識的間接性和二手性。學過傳播學的人都知道,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因為每個人的理解不同,經過的層級越多信息的扭曲會越大,以至於最初的信息與接受到的信息產生極大的差異。
另一個局限的來源是經驗的歷史性。書都是一定條件的產物,時代改變了,其適用性可能就不那麼高了。正如很多老一輩的一些經驗和建議對我們沒有多大用處般,因為他們的想法也是歷史的產物。
那麼,我們在讀書期間,應該怎樣減少這樣的局限性呢?冰心也說過「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想要打破這種局限我們要讀好書,讀好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適合更多場合的知識。
一本好書最應遵循的原則是奧卡努剃刀原則——「如無需要,勿增實體」。一個好的理論越少假設和前提越好,適用的範圍越寬越好。一本好書也是如此。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孫子兵法》是一本好書?因為它告訴我們的是:對手是正常人甚至比我們強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才好。而現在的很多雞湯網文為什麼被歸為爛書呢?因為它們告訴我們的是:對手是腦殘,你怎麼做會更好。
前提越多的理論越難產生價值,前提越多且不現實的書越沒有意義。一些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他們能夠突破歷史的局限並且其經驗能夠適合足夠大的範圍和領域。除此之外,閱讀經典也能夠獲得知識最初的樣貌。
讀書好和讀好書還不夠,想讓讀書更有意義還要好讀書。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認為如果我們在學習新知識時,認知結構中有對其一定的概念,會讓我們的學習更有意義。換句話說,當我們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後再去學習,知識的學習難度會降低很多,學習的東西也更有意義。
我們可以通過知識的比較發現知識之間的差別,進而構建一個更完整的世界。比如一個知識給了我們一個「三角形」,另一個知識給了我們「四邊形」,即使我們還是無法還原事物的樣子,但是我們已經知道事物的多種形態,進而幫助我們更好的認知世界,減少偏見。即使無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讀書也能在為我們解決問題時多給幾個看待的角度。
總之,讀書的意義在於為我們提供了解世界的間接經驗。有的人無法通過讀書多卻沒有什麼進步,是因為他們陷入了「形而上」的陷阱,無法打破書中知識的局限和壁壘。有的人讀書能夠改變命運,是因為他們真正懂得讀書的意義,他們也能夠看到這些間接經驗的局限,並且加以改進並指導自己的生活。
有收穫也順手點個贊,認真答題需要些鼓勵,謝謝。
相關閱讀:
《反本能》|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更優秀?
衛藍: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
不到一天飯錢,卻可飽食一生的自我提升類書籍《反本能》銷售中,解答你80%的生活疑惑。點擊購買鏈接:《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衛藍)》- 噹噹圖書
人生在世要活一個「趣」字。不讀書的人生多麼無趣啊。
看到這個問題,我瞬間想到的是周總理那句震耳發聵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回答如今看來太高太大了,說出去難免讓人發笑。
這是廣義上的讀書,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無非是為了謀生。
狹義一點的讀書,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我覺得不必有什麼意義,不必有什麼用。
如果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目的來,那人生未免也太沒意思了。
打遊戲有什麼意義?難道是「為中華之電競事業而打遊戲」?追劇看電影有什麼意義?你剛下肚的那杯奶茶有什麼意義?
都沒什麼意義,以前的人沒電影沒電視劇看,也活的好好的,而喝不喝奶茶的區別更小了,只是一泡尿。
對我來說,讀書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鑰匙。
只有在書里,我才能神遊馬孔多雨後的大街,站在火車道的盡頭,聽教堂的鐘聲遠遠傳來。我才能旁觀一個變成甲殼蟲的人如何生活,如何死去。我才能穿越時間,看見遙遠年代的鐵塔與生命,他們是幻影鑄成的實體,活在每一個字里。
不過這可能都沒什麼意義。
我跟我的美短講這些的時候,它只會搖搖尾巴,喵喵喵?
我跟我的手機講這些的時候,它彈出語音助手,說「請您再說一遍。」我說「我不說。」它說「我說你不說。」
有時候也會有一點意義。我跟朋友聊天,至少不會出現「那是啥書?」「我沒看過。」「意識流是啥流?」我們相談甚歡,亂七八糟瞎侃一通,朋友誇我博學多識,我吹他學富五車,他拱拱手說不敢當,不敢當。我低下頭說你大佬,你大佬。
還有就是高中的時候班裡開裝逼大會,我靠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就能鎮住全場。
所以你看,這事有沒有意義、有什麼意義,最後居然得讓別人決定。奇怪嗎?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人說到底還是一種群體動物,永遠逃不掉別人的眼光。比如你本來看書看得好好的,結果因為朋友的一句話,跑來反思「讀書的意義」。
意義也許是有的,「為了更好的溝通、為了活的有趣、為了更有尊嚴的活著......」
但意義本身並不重要,意義是一種自憐,一種自救。人類陷入困境的時候,無意義的事也會有意義,儀式繁重的祈雨、觀音廟裡的送子簽都屬此類。
所以不必刻意追求意義是什麼了。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讀就讀,不想讀就扔。
人吶,最重要就是開心。
兩個閨蜜跟我出去旅行的時候晚上湊在一起看快樂大本營不肯睡,討論的熱火朝天。
我很無奈,回頭跟我家隊友吐槽,快樂大本營有那麼好看么?看的這麼歡樂。
隊友教導我說,你不能這麼想。別人還覺得你書有那麼好看么?每天裝逼抱著本書看。
我想想也對,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讀書這事本身沒什麼意義,不過也是消遣的一種。它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通過書去跟別人學習和交流,而不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社交時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我非常喜歡去圖書館。
這當然不是因為裡面有很多漂亮的姑娘和大長腿,
而是因為圖書館美好的氛圍。
我喜歡圖書館的氛圍,
我喜歡和書呆在一起。
讀書讓我心安。
智慧是不是美德我不知道,但知識一定就是力量。
因為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知識。
世間的一切關係,
物質和物質的關係,物質和人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
都不過是知識。
當然還有智慧,
但智慧也是一種知識,
它是一種特殊的知識。
而讀書無疑是獲取這一切知識最快的途徑。
如果你運氣足夠好,你還可以獲得智慧。
哦,我認真思考了一下,
我去圖書館,也有一定的成分,
是因為裡面的漂亮姑娘和大長腿。
————————————————————————
知乎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看過一段話:「突然明白,閱讀的意義。本來就沒法一字一句都記住,但是我不能讓我的語言只蒼白得剩下類似『2333』『你這磨人的小妖精』這樣的網路語。我想能說出溫柔綿長的話來,有人生的體驗,有生活的嘗試,要記得『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要記得『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我想,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它的意義,存在於你的一舉一動、舉手投足,每一個不經意又自然而然的瞬間。
.
讀書沒有意義。
讀書只是一個人學有餘力、身有餘財、日有餘閑、家有餘房之後,一種打發時間的奢侈消遣。
有用的那種,叫「查資料」。
沒說「查資料」不好,查資料也是一種很厲害的技能。
謝邀。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回復「書單」,給你看我的精選書單,回復「讀書」,給你看我的讀書方法論。
.
林語堂論閱讀: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就時間,空間而言簡直就被監禁於周遭的環境中。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他只限於和幾個朋友接觸,只看到他生活環境中發生的事情,他無法逃脫這個監獄。但當他拿起一本書,他立刻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到另一個國家,或另一個時代,討論一個從未想過的問題。
推薦閱讀:
※哪些暢銷書後來被證明是扯淡?
※讀完米蘭·昆德拉 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之後有何感想?
※可否列一份針對12歲男生的書單?
※Kindle 看幾本書才能回本?
※有哪些打動你的句子、詩句或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