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並能交到朋友?
老大不小了 沒有朋友 沒有與人交際的經驗 沒有興趣愛好(除了上網) 一直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裡 又懶惰 自卑 自私 膽怯 害怕尷尬 追求完美 心理年齡像個初中生 毫無閱歷可言 之前一直宅家裡 現在工作了 每天都緊張焦慮 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滿腦子都在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 特別年輕漂亮的女同事只要出現在我面前 我會緊張的眼睛看哪都不知道了 我想改變這個現狀 想交到朋友 甚至女朋友 而不是讓大家看到我就尷尬躲開 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說實話,我覺得1L點贊最多的@葉孤城 先生這種回答是很不負責的,而樓上諸多人,甚至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只能說是炫技抖機靈而已。
這種與人建立感情關係的恐懼感甚至無法消除,這種自卑感和恐懼感根本不是建立在覺得別人高自己一等上。我不明白知乎上給這種粗暴無禮的回答瘋狂點贊的是什麼人,出於什麼想法,但這讓我覺得被冒犯。如果不是某年的一個契機,我也會繼續孤僻下去。
你們不明白這種恐懼甚至沒有來由,甚至潛藏在心裡可以長達十幾年,它只是收聲,沒有消失。即使工作順利,即使收入可觀,即使被認可……它可能仍然存在,只不過不發作而已。
我想認真的跟樓主聊聊我自己的事。我算是身高不高,長相平平,還有點胖的男生,社交恐懼在我18歲之前一直存在,但我家人和我都沒有察覺到這真的成問題。或許是僥倖,我算是行動派之一,我試著努力學習,在班上名列前茅藉以建立自信,試著通過網路建立關係藉以克服對與人交流的恐懼,但最終這都失敗了。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充滿了焦慮和暴躁,同時也充滿了自卑和痛苦,你甚至很難相信,我18歲之前,從沒有收過一張聖誕賀卡,一句來自家人之外的生日祝福。但是實際上就是如此,不溫不火,不遠不近,表面上學習成績優異讓我身邊有一些夥伴,但我都保持著不近不遠的關係,互相知道對方存在,但絕不進一步。
直到有一個人出現,幾乎可以說,她改變了我之後的人生。18歲的時候的同班同學,一個同樣相貌平平,一個同樣普通的人向我表示好感。那種一瞬間世界都變得溫暖起來的感覺是一種奇蹟,這在普通人眼裡平淡無奇,卻於我意義深刻,那個時候我才真正有了與這個冰冷世界面對的勇氣,告訴我即使平庸如我,依舊是有資格被愛,依舊可能被愛,告訴我這個世界真正有溫暖的地方存在。
即使最後這段感情沒持續很久,即使如今我也不記得那個女孩子的樣貌,斷了聯繫很久,但是我永遠記得那一瞬間的溫暖。我想樓主如果真的是個社交恐懼的人格,那麼你缺少的或許也是一個契機,一個讓你從心底里真正認可自己的契機。如果它一直沒有出現,你要相信它會出現,也可以找心理諮詢的醫生聊聊,醫生幫得到你,這是真的。
而下一步交朋友,我自己的經驗是,不要學那些自大狂,認為別人必須做什麼來贏得你的尊敬,不,不要那樣。尊敬每一個陌生人,無條件的給所有人尊敬,但如果被騙被傷害也要果斷的斷交,不要懼怕對他人的冒犯。再踏出一步,參與小團體的活動,比如騎行或者攝影小組之類,試著與人建立進一步的關係。記得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並值得被尊敬,就像你給與他人的尊敬一樣,無論你認為你多不優秀,也值得被尊敬。
這種恐懼會一直纏繞在你心裡,即使你踏出一步,可能也會很長一段時間裡跟人保持不進一步也不退一步的關係,但至少你會感受到自己做為一個曾經認為殘缺的人類,逐漸變得完整。祝你做的更好。祝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契機」。
=======================被點贊刷屏嚇尿的分割線=====================
突然發現自己評論被刷了四百多個贊同,而這應該是我註冊知乎賬號之後回答的第二個問題而已。另外在贊同里看到了公司同事,瞬間覺得世界好小……
打下這麼多字也算是一時衝動罷,因為深夜裡看到1L和題主下的一干評論,我感覺到的只有一股子惡意和一種高高在上的不可一世感……樓下有個朋友說的很對,社恐不只是情緒或心理的問題,它也涉及到大腦的問題。當你身體出狀況的時候,會有人勸你吃藥看醫生,但當你腦子出狀況的時候,卻只會有人擺出一副屌的飛起的樣子說:「哎呀,怕什麼啦,開心點不就好咯」。
呵呵。
另外我只是個程序猿,我更多的還是在與電腦交流,我做不來人生導師,我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更沒有勇氣去承擔起一個陌生人的精神寄託,所以請不要再繼續給我發郵件。我真的建議為此苦惱的,可以去醫院看看心理醫生,沒什麼可羞恥的,就像感冒之後去看醫生一樣,心理狀況不對去看心理醫生,並不是懦弱。
============
請勿分享至新浪微博,我在那裡的熟人太多了……謝謝!你說的這個恐懼症我也有一點點,不過現在我是只對那種不是很熟悉的七姑八婆之類的親戚才會有這種憋屈感覺,對朋友和同學之類的我話會很多,也很自在。
小時候我也是有過比較嚴重的社交恐懼症,走在路上覺得別人都在看我,渾身不自在,沒有自信,會對別人投來目光很恐懼,別人一看我我就覺得自己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我是不是看起來是個freak,衣服搭配錯了還是怎麼了。其實在那之前我和別的小夥伴玩得都很好,一點也不害羞,估計是某些同學罵我什麼同性戀白痴等等(其實他連同性戀什麼意思都不知道),還有一些打擊我自信的事情,讓我懷疑自己的存在,給我留下了心理陰影,從而產生了這個恐懼症。
但是直到初中三年級我才正視這個問題,那時候有一節英語課(我英語那時候是墊底的),老師問了一個問題說我們班最害羞的同學是誰?我以為同學們會指向另一個男生,我覺得他比我可害羞多了,結果幾乎全班都喊著我的名字,然後我就蒙了,太打擊了,沒想到我在別人別人眼裡是這麼個形象,那時我才開始仔細思考為什麼會有這個恐懼症,想要改變自己的這種狀態,我在報紙,書和網路上找資料,最後結論是我太注意別人對我自己的看法了,幾乎是活在別人的評論里,別人對我不經意的評頭論足都會使我深刻的反思自己的行為和三觀,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喜歡我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一切。
一段時間之後,我開始努力嘗試別管別人的目光,然後我發現根本沒人怎麼注意我,走在路上人家誰有空理你啊,最多只是瞟你一眼而已,你沒那麼重要,也沒那麼特別,沒有那麼多觀眾,之後我就釋然了很多,正常了很多,別人看我我會裝作沒看到繼續走,那個看我的人也跟看見空氣一樣無視我。最後我發現,別人之所以看我,是因為我走在路上總在注意有沒有人看我,目光偷偷掃著別人的臉,別人注意到了,自然會看你一眼。
不能接納自己這個原因時我最近才發現的,所以當在婚宴之類的有很多陌生親戚的聚會上時,我還是會很不自在,因為在這種場合,晚輩會成為冥冥中的一個焦點,你的表現意味著你家的家教,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這些親戚評價你家的標準,人家表面上雖然不說,一回家就開始評頭論足,誰誰誰家的孩子太沒教養了,誰誰的兒子怎麼找了個這麼難看的媳婦等等。再加上我又是慢熱型的人,跟這些親戚相處自然相當的不爽。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完全認可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點和失敗,要你自己知道你是沒有什麼可見不得人的事,要活得坦坦蕩蕩,真正的完全的愛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陷和缺點,才能有自信,才不會怕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然你見到陌生人還是會聯想到自己的缺點,想方設法的要隱藏這個「見不得人」的缺點,然後就畏畏縮縮的不敢與人交流。
--------------------------------------------------------2014.4.21-------------------------------------------------------
重新更新下答案吧,最近對社交恐懼症有了些新的了解,前不久在百度里看到了「神經症者」的介紹,我覺得每個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都應該看看自己是否是神經症者,我覺得「神經症」很大程度上會導致社交恐懼症。下面是介紹神經症者的全文:
完美主義、社交焦慮:神經症者的心理困擾
導語:神經症者活在自己的內心裡,對外面的世界漠不關心,卻又時時關注別人的反應,以為每個人都在關注自己。
作者:科學公園 沉路的小屋
神經症不是最嚴重的心理問題,但卻是很痛苦的。反倒是最嚴重的心理問題——精神分裂症患者由於喪失了自知力並不覺得痛苦。神經症患者雖然長期生活在痛苦中,卻一般不會自殺,這和抑鬱症不同。神經症者對自己有很高的期待,無法接受現實的自己,因此內心充滿了矛盾和衝突,總是在和自己戰鬥。神經症者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對愛的渴望無限「貪婪」,過分索取的結果是耗盡自己的支持系統,於是安全感和歸屬感更加缺失。神經症者過分關注自己的情緒,因此深受自己的負面情緒的影響,從而嚴重影響自己的社會功能,有時即使是很簡單的事情也缺乏行動力。神經症者在人際交往中敏感脆弱,渴望關注又害怕關注,顯得彆扭,容易受挫而變得迴避交往,表面顯得冷漠孤僻,事實上非常渴望別人對其熱情和親密。神經症者活在自己的內心裡,對外面的世界漠不關心,卻又時時關注別人的反應,以為每個人都在關注自己。
無法接受自己的完美主義者
神經症者都是完美主義者。他無法接受現實中那個有缺點的自己,無法與自己和平相處,他把自己當成敵人和對手,總是處於戰鬥狀態。他的思維方式是非此即彼的,全或無,他想找到一種方法,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卻永遠也找不到。他不允許自己犯錯誤,不能容忍一種有缺陷有遺憾的生活和人生。他的自我是分裂的,既自負又自卑。「他希望自己無能為力……但與此同時又……堅持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他傾向於感到自己無足輕重,一文不值,但如果別人不把他當天才看待,他又會勃然大怒。」(卡倫·霍妮《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神經症者內心有許多「不合理信念」。「我應該是一個重要人物」或者「我一定要成為一個重要人物」只是其中之一。他的理想和目標極其遠大,但現實的腳步卻遠遠跟不上。他本來是有許多潛力和天賦的,但由於他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與內心的交戰上,這就嚴重限制和磨損了他的才能的發揮,也就限制了他的成就。儘管如此,由於他的偏執,他還是會在某些方面變得比許多其他人優秀。這也許構成了他自戀的資本和維持他的高自我要求的基礎,但他對自己的期待實在太高,因此他永遠無法找到自信。缺乏行動和成就的支撐,理想主義者就立即變成空想主義者。
因此,我們對神經症者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學會接受自己,無條件地接納自我。不再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表現」和「成就」的基礎上。他總覺得:我表現不好,所以我沒有價值;我不夠優秀,所以我沒有價值。必須糾正這些信念。「我在故我好」,只要你活著,你就是有價值的,你的價值跟你的表現無關,跟你的成就無關。為什麼要因為「有缺點、沒成就、表現不好、不夠優秀」就拒絕接受自己呢?如果你愛一個人,你會因為這些原因而拒絕接受TA嗎?你不會,對嗎?那樣很「勢利」,很「現實」,不是嗎?那不是「真愛」,更不是「理想主義」,不是嗎?那麼,好好愛自己吧!從今天開始,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愛自己,愛那個「有缺點,沒成就,表現不好,不夠優秀」的自己,這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
在接受自己的基礎上來改善自己、超越自己。接受自己,不等於安於現狀,從此不必再努力。接受自己,是承認和接受事實,客觀地評價和認識自己,不迴避不幻想,不用一個完美的幻象來代替現實中的自己;接受自己,是從根本上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不再把自我價值和自信建立在那些易變、脆弱的外界事物上。接受自己,你會活得坦然和自信,不再為自己的表現而焦慮,因為你的表現與你的價值無關。在這種心平氣和的狀態下,你的潛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發揮,你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更多地花在自己的目標上,而不是與內心的戰鬥上,於是你更容易取得進步和成就。
我們對神經症者的第二個建議是:合理地期待自己,找到「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之間的平衡點。他對自己的期待和要求是非常高的,這與他的客觀現實形成嚴重的分裂狀態,因此他長期生活在焦慮中,即使他取得了一些成就和進步,他也很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他的生活就鮮有快樂。自我實現是人類的正常需要,因此想取得成就甚至想成為「不平凡」的人,都是正常的想法,但如果偏執而極端地認為「我應該成為重要人物」、「我一定要成為重要人物」就錯了。世界按照自己的規律在運轉,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的規則是在競爭中自然形成的,無論從歷史事實或是從數學中的「正態分布」規律來看,能夠成為「重要人物」的人都是少之又少,而且成為「重要人物」是時代、才華、機遇等因素機緣巧合的結果,並非單靠個人努力可以實現,更不是你有這樣的(哪怕是強烈的、偏執的甚至瘋狂的)動機和期待就會變成現實。從這個意義上,那些脫離自己的能力和潛力而設定的所謂「遠大理想」純粹是浪費時間,而且讓自己更加痛苦,反倒是設定一些合理的能夠實現的目標更容易成功,也更能夠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我們必須深刻認識這一點: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你所有的願望、夢想、理想、藍圖、戰略都只是你腦袋裡主觀的「想法」,和「承諾」一樣是完全的空頭支票,並不是客觀現實,而且越是「遠大」的理想,就越沒有意義。並不會因為你有比別人更遠大的理想,你就真的取得比別人更大的成就(如果是這樣那就真是「心想事成」了,那麼大家都不要工作都來做夢好了),反倒是那些很少做夢腳踏實地的人,那些懂得「期望減半,努力加倍」的人能夠走得更遠。只要想一想就明白,我們真正能夠把握的只有「今天」。
那麼,什麼樣的理想和期待才是合適的呢?對此我們強烈建議:做最好的自己。把名人、偉人當榜樣而不是「偶像」,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但不要把他們的成就當成自己人生的標杆。事實上,無論我們把誰當標杆,終其一生我們能夠努力成為的依然只是「最好的自己」。馬斯洛對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是這樣定義的:人傾向於充分地發揮他的潛能,不斷地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人。注意這裡的用詞:「能夠成為的那個人」而不是「應該成為的那個人」,這意味著一個人的最高成就就是完全充分地發揮他的潛力,努力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最好的自己」,除此之外,再「遠大」的理想都是空想。放棄「偶像」的成就標杆,把「做最好的自己」當做人生的信念和努力方向,你就能夠設定出適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能夠不斷超越自己。這樣,理想才真正成為引領你的人生的燈塔,而不是成為壓迫你的人生的一座大山。
我們對神經症者的第三個建議是:允許自己犯錯誤,不再做「完人」。李開復在《世界因你不同》里提到:谷歌是一個允許犯錯誤的公司。有一次,公司的一個副總裁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導致公司損失幾百萬美元,公司的最高領導竟然對她說:「我很高興你犯了這個錯誤,因為我希望這個公司是個跑太快、做太多的公司,而不是一個做太少、太小心的公司。跑太快、做太多不免會犯錯。如果不犯錯,反而意味著我們沒有冒足夠的風險!」
任正非說過:「在人生的路上,我希望大家不要努力去做完人。一個人把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用於去改造缺點,等你改造完了對人類有什麼貢獻呢?」「沒犯錯就可以當幹部嗎?有些人沒犯過一次錯誤,因為他一件事情都沒做。」
人際敏感的社交焦慮者
神經症者是人際敏感的社交焦慮者。他的思維十分纖細,神經過敏,加上性格偏執,容易「受傷」,把別人無意或善意的言行理解為惡意。他渴望別人對他親密和熱情,害怕別人對他冷淡和冷落。他害怕別人「不理他」。他不喜歡主動和人打招呼,害怕別人不理他;他離開一個場合時不喜歡和人告別,害怕別人「沒聽見」。如果他發簡訊給別人而沒得到回復,他會心情很難受,如果是找人幫忙的簡訊,那麼他會更加受傷,並從此遠離那個人。對別人的任何行為,他心裡都會無法控制地反覆回憶和揣摩,而且他是「內歸因」的,當別人沒有回復他時,他會想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別人才「不理他」,才對他「不好」。如果他在路上跟人打招呼而別人沒有理他,他會認為那個人一定是不高興,對他有意見,進而思考「他為什麼不高興」,是不是什麼時候得罪他了。總之,他的神經是脆弱的,很容易受傷而導致情緒不良,這給他(以及周圍的人)造成了沉重的負擔,這導致他越來越討厭和迴避社交,也讓其他人要小心翼翼與之相處,以免一不小心「傷害」到他。神經症者是自我中心的。他被自己的感受轟炸得應付不過來,哪還有精力去體會別人的感受。「一律以自己的感受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最終陷入作繭自縛。」他的生活是「情緒中心」的。他很看重自己的情緒,過分關注自己的感受,對現實的目標和問題反而有意無意地忽視。由於這種關注,更放大了情緒的影響,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他的行為是被情緒控制的,所以雖然他處處為自己考慮,「但是所作所為又都與自己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馳。」神經過敏加上情緒中心,讓他的情緒經常處於不良狀態,加上他對自己的苛刻要求(「我怎麼可以情緒不好呢?太不像話了!」),於是社交焦慮甚至恐懼就不可避免了。
神經症者在成長過程中缺乏關愛,沒有建立好牢固的鏈接關係,所以他非常渴望愛,這種對愛的渴望是強烈的、貪婪的。這導致他不自覺地依賴那些對他好的人,而這種依賴通常給他人帶來某些負擔。他渴望被接納,害怕被遺棄,為了獲得接納甚至不惜代價去討好別人,這種依賴要麼讓人厭煩,要麼被人利用。總之,他很難如願以償地獲得他想要的那種全然的無限的愛。神經症者「的人格一直停留在兒童階段,他們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害怕遺棄,害怕分離……」他感覺父母虧欠了他,長大後他就通過「得病」來「討債」,向父母討債,向別人討債,向世界討債。
神經症者智力很好,喜歡閱讀,喜歡自我分析,他似乎懂得很多道理,但總是走不出自己的怪圈。他無法真正改變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的問題能夠帶給他一些「好處」和「特權」:獲得別人的關注、同情和關愛,放棄某些屬於自己的責任等等。他的內心是有很多想法和慾望的,但他總要掩藏起來,讓人覺得他是純潔的,拚命壓抑的結果就是導致內心更多的衝突和恐懼,而外在的行為給人感覺彆扭。
在社交場合,神經症者既害怕關注又渴望關注。由於焦慮,他害怕別人關注他,但內心對愛是如此渴望,他又非常渴望關注,因此在不同程度上他是一個表演者。「自我虐待和自我摧殘常常是他們的保留節目,他們藉此來展示自己的傷口,藉此來贏得人們的同情和憐憫」,「表演是他們獲得關愛的唯一方式和手段,他們活得很累,可他們又不願意改變,因為沒有了表演他們什麼都沒有。」
總之,神經症者在社交中是不可愛和不受歡迎的。社交對他來說是痛苦的事情。「不認識到神經症中包含著這種令人癱瘓無力的絕望感,就不可能理解任何嚴重的神經症。……在所有那些古怪的虛榮、自負、要求和敵意後面,有一個正在受苦的人。他感到自己已被永遠排除在一切使生活值得一過的歡樂和享受之外,他意識到即使他得到了他希望得到的一切,也不可能真正享受它。……一個象這樣完全被關閉在幸福的大門之外,不可能獲得任何歡樂的人,他要是不對那不屬於他的世界充滿仇恨,那他倒真的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天使了。」(《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我們給神經症者的第四個建議是:學會獨立,放棄依賴。要做到這點,我們需要審視和糾正自己頭腦中的不合理信念:別人應該愛我,應該支持我、關心我、喜歡我,應該對我好。如果你這樣想,你自然會處處遭到挫折,感到傷害,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對你好,都支持和喜歡你。正確的信念是:我希望別人對我好,但我不知道不可能每個人都對我好,因此,如果有人不喜歡我或忽視我,我也不會覺得「受傷」,因為別人沒有義務對我好,沒有別人的喜歡,我也一樣能夠活得很好,這沒什麼。學會獨立和堅強,學會依靠自己。記住,別人沒有義務來愛你。
我們給神經症者的第五個建議是:以目標為中心,不要關注自己的情緒。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目標上,集中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你就沒有心思去想自己的問題,負面情緒就不容易產生,即使產生了也不容易擴散、放大,也就不容易影響和控制你的行為。不要太關注自己的感受,感受什麼都不是,只是一種情緒。「凡正事不足者,必症事有餘,凡正事足者,症事溜之大吉。」
森田療法告訴我們: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對於出現的情緒和癥狀不在乎,要著眼於自己的目的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對待不安應既來之則安之』,『情緒要順其自然』,仍然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現了不安就聽憑這種不安去支配行動。自己的情緒好也罷,壞也罷,惟有行動要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神經症者始終缺乏安全感,因此他總在試圖「控制」,通過控制來獲得安全感。他一生都在追求金錢、權力和成就。「神經症病人往往傾向於服從他人的意志,但與此同時他又堅持認為世界應該適應自己。他傾向於感到自己受奴役,但與此同時又堅持認為他支配他人的權力應該是無庸質疑的。」(《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在這裡,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他內心的不合理信念:堅持認為世界應該適應自己。而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他就總是活在焦慮中。
即使是自己,也並非完全能夠控制。許又新教授在《「相對不隨意」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中說:「在感到疲勞而坐在沙發里閉目養神時,常常免不了出現各種互不相關的雜亂思想……健康人聽其自然,也就相安無事,有焦慮氣質的人力圖控制它,反而強烈地感到控制不住而煩躁。……可以說,控制不住是控制過分造成的結果。」
我們對神經症者的最後一個建議是:培養自己的興趣,過充實的生活。如果你希望先徹底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再開始好好生活,那麼你可能永遠無法開始你想要的生活。學會忘記自己的「問題」,不再把「治好自己」當成生活中的首要事情,而是積極地投入到自己的目標和興趣中去,通過小事積累自信,通過興趣增加快樂。「像健康人一樣地生活就能健康起來。神經質者總是希望先消除癥狀(改善情緒),然後再恢復到健康的生活,這樣做永遠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若對情緒不予理會,首先像健康人一樣去行動,這樣,情緒自然而然就變成了健康的情緒。」
--------------------------------------------------關於如何交到朋友---------------------------------------------------
其實我這方面也只能給你一些建議:
不要再糾結你的社交恐懼症了!!!!!
你不糾結它不是說你可以無視它,而是你要接受它習慣他的存在,不要再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這個上面,否則你永遠走不出來!
之所以有社交恐懼症就是因為你總覺得自己有問題,總是希望自己完美,不能接受自己的缺陷,而社交恐懼症本來就是一種缺陷,所以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接受他才能擺脫它,你越恐懼它,它纏著你更緊!
所以我覺得我們得接受自己有社交恐懼症這個事實,習慣它,了解它,它在就在,不在就不在,把它當作你自己的一部分,「愛它」,愛你自己,全然接受那個有缺陷的你自己,不要再糾結於它,放過它也就放過你自己,不然你見到陌生人永遠會想「我有社交恐懼症,他(她)不喜歡我怎麼辦,他討厭我怎麼辦」,繼而社交恐懼症越來越嚴重。
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面,而不是刻意去交友,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喜歡鋼琴,你喜歡畫油畫,即使你不會,你也可以去學,去報班,到時候自然會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你們還有很多共同話題,不要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
記住沒有人應該去注視你,沒有人應該對你好,沒有人應該喜歡你,沒有人應該以你為中心,沒有人應該和你說話聊天,沒有人應該成為你的朋友,沒有人應該給你生日祝福!
其實給你說的這些話也是在給我自己說,和他人有某種共同愛好,共同目標時,自然會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也就不會太注意什麼社交恐懼症了!
真心希望我們能擺脫「社交恐懼症」,即使沒有擺脫也沒有關係,它畢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愛我自己,即使並不完美!題主,你來錯地方了。你在知乎上問社恐還不如去豆瓣社恐小組刷點存在感,知乎上答這種心理問題的基本上都是心理狀況(大腦功能)正常的人,用的都是他們的思維和體會對你進行所謂的「開導」,即使其中有部分人是心理專家結果也一樣,更何況他們似乎對此也不感興趣。不過,不得不提的是你很勇敢,沒有匿名。
排名第一的答案很調侃,很正能量,但也很雞湯,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一個事實:大多數人根本就不清楚社恐是怎麼回事,只是單純地以為社恐就是性格過於內向,但社恐終歸是心理和大腦功能問題(神經症),而不僅僅是性格問題。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社恐患者對以上雞湯道理和雞湯邏輯都相當瞭然,甚至可以的話能說得更加鼓動人心,他們在剛開始產生社恐時往往也試著這樣思考以求改變自己的想法,但結果呢?對社恐患者而言,恐懼已不是單單是一種心理感受,而是一種持續不變的大腦神經狀態,是屬於條件反射和本能的一種,也就是說社恐患者看到人會恐懼,就像普通人走進地雷區會恐懼是一樣的道理。你能告訴自己這不過是些地雷而已,怕他什麼?然後高高興興地來回奔跑?不要告訴我這沒有可比性,對嚴重社恐患者來說,恐懼人有時跟恐懼死亡幾乎是同等的感受。這就是根本沒有辦法用一兩次的語言開導或者心理輔導能解決的一個原因。
雖然社會上沒人這麼說,但社交恐懼症確實是一種很「沒有出息」的心理疾病,就好像屌絲們想努力,卻只是一味拖延,意淫著將來有一天能「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結果呢卻一直在搬磚搬到死。社交恐懼症患者也一樣的,對於所有該明白的社交原則、方法他們都明白,但實際上跟本就做不到。為什麼?是不願意嘗試?還是一直在逃避?這樣的標準去衡量一個有相應社交能力基礎的普通人是可以的,但問題是一方面社交恐懼者面對著巨大的,難以承受的恐懼感,而另一方面他們的社交能力,恕我說得誇張些,其實還不如一個三歲小孩!他們對社交的認識跟所掌握的社交能力完全是脫節的,更糟糕的是,這些「高超的」認識會反噬他們原本就不多的自信和存在感,反而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越是有道理的話,對做不到的人傷害就越大,因為道理是沒錯的,錯的是你做不到,是你無能。我想這也不僅限於社交恐懼症。
扯了這麼多,好像根本沒解決什麼……
很抱歉,題主,我現在只能無奈地告訴你,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你患上社恐就真的真的只能認栽!克服的事你就別想了!目前國內大多數的神經症患者都不太可能得到機會治療。可以說得誇張點,其實根本就沒有人重視!!!心理專家們開會的開會,研究的研究,糊弄的糊弄,真有能力治你的,你連談一個小時的錢都付不起,還不如乾脆放棄治療!至於社會,知乎上還會有人給你寫一些雞湯文鼓勵鼓勵你,而大多數連社交恐懼症都不知道的人只會對你的沉默和行為表現感到不解和無所謂。誰TM會搭理一個無趣、說話結巴、口齒不清、表情不自然,眼神還飄忽的怪胎?(當然,我知道這不能怪別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須是有基礎的,只是恰好你沒有而已)。
但是題主,有一點你可能也會想到,你是一個社交恐懼者,喪失的是社交能力,而不是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這就意味著你還能夠選擇做一些事,尋找其他的樂趣去感受生活,不管養只貓還是多看幾本書都還是可以的,你要明白自己仍有一定的個人選擇餘地。還有,我只是建議。
至於其他的,環境和他人真誠的支持是你找到自療能力的重大前提,如果你能像二樓那位哥們遇到一個無條件給你溫暖的人,那可真是你一生的造化。我社恐差不多也快十五年了,朋友基本上算是一個都沒有,人跟人之間的溫暖我只能靠看書來感覺,基本上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孤獨的確很不好過,更何況是孤獨伴隨著暗無天日的恐懼。我的情況可能某種情況上比你糟糕的多,過去不僅有社恐,還有一定的強迫思維和抑鬱傾向,記得高中的時候因為太抑鬱,也曾偷偷嘗試過自殺,幸好臨時放棄了。否則,也跟你扯不了這麼多。
總之,活著就有希望吧。我也只能這樣鼓勵你和自己了。
然後……
可能真的沒什麼幫助,還是摺疊吧。
補充一下,第一次寫這篇文章時,我處於一個突破初期的興奮階段,非常high,也沒有具體解釋個人情況。讀了可能會覺得我只是內向,而非社交恐懼。我在這個回答里有稍多描述:
如何脫離心理上自我抑制與隔離的狀態? - 天天Sylvia 的回答
如果按內外向分人的性格特徵,可以分為內向和平型,內向焦慮型,外向和平型,外向焦慮型。和平型較少會有社恐,內向焦慮最容易出現,一方面因為內向,與人打交道會帶來能量消耗,更喜歡獨處。同時環境帶來的焦慮感會增加恐懼,技巧與心理層面都不足以支撐良好社交。
其實這個回答並不能給你們帶來太大幫助,心理狀態與行為反應在各方面都是相連的,需要解決的並非一維的社交恐懼的問題,其實非常複雜。我自幼受此之苦,家人始終期待我能活潑開朗,但我性格便是沉默內向。成長中遇到一些難以跨過的坎,有過長達七年的抑鬱。
我閱讀了大量書籍,擴展知識邊界,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帶著恐懼去突破自己,在一次次實踐中鍛煉溝通交流能力,小心翼翼探索人與人的關係。投入了很多時間與錢做心理諮詢,這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接納自我,擁抱內在小孩,擺脫內在父母,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感受Loving-kindess等等等等。
走了很長的路,做了很多事情,才一點點好起來。我知道這其中的艱辛,所以想要分享出來,哪怕只能給你們一點點勇氣與啟發。我也體會了跨過這道障礙後是多麼幸福,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孤獨的生活,真的需要與人連接;當心是封閉的,所有人都被拒之門外,可是當它打開後,很多人都會自己走來。
--------------------------
原答案:
這個問題我很有心得,花了一年的時間從社交障礙簡直要變成Social Queen了,可以跟他人自如的相處與交流真是超級爽的。
背景:我是個超級內向,超級害怕表達與展現的人,以前有朋友說我:「天天,我覺得你把自己埋起來了哦。不是藏著,藏著的人會展現一面,隱瞞一面。而你是把自己全方位隱藏,生怕被別人看到了。」
總之,參加社交活動就很緊張不安,寫東西也不感分享、匿名都怕被別人看到......
現在呢,新認識的朋友都覺得我是個社交達人,因為工作性質,每天都要跟人打交道。過去一年接觸過幾百個不同領域的人吧,很多也從工作關係變成了自己的好朋友。跟別人在一起時也可以很舒服了,參加各種聚會都很自如,經常是活躍氣氛調動大家參與性的那個人。
經驗:我是從心理與交流技術兩方面來攻克的。
心理:建立自己內心的安全感。(具體內容之後來補充,我也還在實踐中啦。。。。沒有完全建立)
技術:推薦大家閱讀《溝通的藝術》、《非暴力溝通》,約見在行上的行家「吳雪鈺」。絕對,超級,超級,超級好。在我心中阿鈺簡直是萬能的小公主,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我自己在技術上的心得會多一點,之後慢慢分享人際溝通tips)
-----------------------------------
這裡先佔坑,分享一篇我去年11月寫的文章。
如何擺脫社交恐懼?(高能技術貼)
原文發表於微信公眾號:在希爾維亞城中
我一直是個敏感內向的人,從小到大都非常害怕社交,屬於那種嘴特別不甜的孩子。每次遇到長輩,都需要我爸提醒,快打個招呼;我才怯生生得說一句,叔叔好。
長大了以後,這個情況一點沒有改變,總是給人感覺很高冷。上大學前,我的閨蜜毛毛說,真想印一些傳單發給你們同學們,告訴他們你有多麼好。
我也不想這樣,世界這麼精彩,有趣的人那麼多,我想了解他們的故事,希望可以與他們做朋友。所以上大學時,特別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做觀眾,做嘉賓,做分享者,做策劃發起人,日子過得熱熱鬧鬧,接觸到的人遍布全世界。
於是,我掌握了還算不錯的溝通與社交技巧。然而,這並沒有什麼luan用!技術層面上過得去,內心還是很惶恐,所以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是局促不安,總是放不開(我真的不高冷)。
最近,大概這一個月,我終於知道是為什麼了,也終於找到破解的方法了。
我之所以會有社交恐懼,是因為習慣把注意力聚焦在別人的負面反饋上。於是,對我來說跟人打交道是一件充滿了未知,隨時都可能踩到地雷的事情。別人一皺眉、一撇嘴、一次無心的嘟囔都會讓我充滿緊張——他是不是覺得我有什麼問題?他是不是很不喜歡我?我是不是表現的很糟糕?我是不是做錯了???
人啊,是天生在意別人的評價的,在意別人喜不喜歡自己的。因為原始社會大家就是群居動物,如果其他人不喜歡你,把你拋棄了,你是無法獨自覓食取暖的,是會死的!回到現代,我們也是社會人,而且大腦的進化程度遠遠落後於社會,所以我們還是會一如既往的重視別人的看法。
所以,想要擺脫社交恐懼,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積極反饋系統,學會將焦點聚集在別人的積極反饋上,也學會發現別人美好的一面,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
腦科學層面,陳青越老師說過這樣一個小tip:
「社交焦慮的主要原因是過度聚焦在他人的負面表情中,治癒方法很簡單:給患者同時看一對照片,一張是積極表情,一張是負面表情,其中積極表情有數字。患者需要在一秒內報出數字。這個練習迫使患者聚焦在積極表情上,同時屏蔽負面表情。1小時治癒率達到72%,4個月後不複發。」
我還沒有實踐。我是在心理層面來破除的。
人是很笨很懶的動物,我們會將自己過去經驗模式複製到面對未來的事情上,很難自己就頓悟跳出comfort zone(舒適圈),哪怕你在裡面並不舒服。
你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了「消極反饋」體系,多少會與成長環境相關。你的父母是習慣表揚你還是批評你?鼓勵你還是總愛挑刺?他們習慣用怎麼樣方式與你溝通?積極還是消極?我相信——在中國這種「打是親罵是愛」的畸形觀念里,大家又那麼含蓄於情感表達,消極思維與語言表達體系會普遍存在。
這不是父母個體的對錯,是整個傳統文化,整個歷史與社會環境造成的。畢竟我們祖輩是戰爭那一代,父輩是文革那一代的人,能夠活下來就很不容易了。這種觀念的存在,肯定有它的原因,也肯定在某一時期保護過那些人,讓社會得以高效運轉,順利發展。
但是,我們進入21世紀了,一切都不一樣了,不能再陷在這樣的觀念里了,過去保護你的,現在開始阻礙你了,我們要想方法破除,用力跳出來。我們要讓自己生活的舒服一點,讓自己愛的人過得幸福一點。我記得小時候春節聯歡晚會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說孩子工作後就不回家了,老人多麼孤獨。
這是一種惡行循環,父母年輕時忙著賺錢,聚焦在孩子的成績,考好了反饋獎勵,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如何愛與關心。孩子長大了在這種習慣下也只懂得忙著賺錢,聚焦工作,給父母面子與物質安慰。
然而這個世界在我們毫無覺察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在發達!醫學在發達!我們的壽命在延伸,不再只活六七十歲了,可能到一百歲,甚至更長。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你不需要像過去那樣,年輕時用健康換錢,老了再用錢換健康。你可以讓自己每天都過得開心一點,健康一點,活得久一點。
如果你是有事業追求的人,用10000小時定律來講,你只要維持自己的健康、好奇心、求知慾,建立起良好的學習能力與知識結構,那麼你可以每10年就取得一項成就;活到一百歲,一生可以成為多個領域的大師啊。
所以,時間夠的,資源也是夠的,無論你在什麼環境里,都請相信you have everything you need to succeed。建立了這樣的觀點,不要因為這個社會的變化、動態而焦慮後,就可以冷靜下來想想自己,想想親密關係了。親密關係對於人極其重要,良好的親密關係,才是一個人Inner Power(內在的力量)的來源。
假設一下現在你已經老了,八九十歲或者一百歲了,回顧一生,你最渴望的是什麼?最能讓你感到幸福的是什麼?擁有了上市公司的成就和擁有一直陪伴你走到生命盡頭的伴侶,哪個想起來更溫暖,更幸福?哪一種力量的來源才是最真實?最能觸碰到你的內心的?
我的選擇是伴侶。工作、興趣都是可以通過自己個人的力量去實現的,相對而言是簡單的,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要容易一百倍;而且社會變化那麼多,你現在取得的成就未來是否還有價值是不一定的。而關係是永恆的,關係的維護需要兩個人或者多個人來進行,我們除了要體察個體感受,滿足自己的需求,還需要去尊重另一個人的想法,關心他的情緒。這一點也不容易,需要學習方法,需要用心經營。
我約過那麼多的行家,表面上是求知好學,實際上是缺少Inner Power(內在的力量)。從小到大,我學習生活什麼都好,可是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開心不起來,為什麼總是感到壓抑,總是焦慮不安。有個TED視頻叫Power of Vulnerability(脆弱的力量),看過後我明白,原來我把情緒都藏起來了。可是情緒不可能只有悲傷被隱藏,就像Inside Out(《頭腦特工隊》)里一樣,Sadess(悲傷)被趕走了,Joy(高興)也會不見。
認識那麼多行家,除了他們在技能上給我的指導,最重要的是情緒與關係上的改變。一個好行家,除了專業度,都具備三個特質——open-minded(思想開明),smart(聰明),kind(友善)。
起初,我每次約見行家都很緊張,擔心他們嫌棄我是個小白,交流起來沒有技術含量。然而他們並沒有,他們給了我很多鼓勵很多讚美,我慢慢感受到,哦,社會不是那麼恐怖的,大家都是很友善很美好的。
後來,我也試圖將這種感受帶給我不善表達的家人,建立更好的親密關係系統。家人是社會關係里最重要的,朋友只能陪我們走一段路,但是家人是會一直走下去的。從家裡人獲得支持,力量可以遠遠超過其他人。我一直積極的在自己家庭微信群里分享生活體驗,學習心得,讓他們更好的了解我,一起看看新鮮的事物。
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喚起那些美好的記憶,讓彼此之間都感受到愛與讚美的力量。希望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知道,你不完美,但是沒關係,我們依然愛你,沒有條件。我們可以帶著這樣的感受、情緒去生活,去愛別人,無論發生了怎樣的事情,我們都不會恐懼,不會害怕,都可以心安。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是被愛的。
當你擁有了足夠強大的親密關係支持體系,就不會那樣害怕與其他人的交流。學會與最親近的人溝通,自然也懂得如何與別人溝通。社交里,最重要的無非是愛與真誠。
願每個人都能知道自己愛與被愛,終能與自他和平相處。
推薦閱讀:
《溝通的藝術》
《親密關係》
推薦TED:
《脆弱的力量》
《內向的力量》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號呀(PS:作為一個社交障礙的人,花了好大勇氣才敢把自己心中所想分享出來,發第一篇文章時緊張的一個晚上沒睡著。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慢慢就舒坦了)
在希爾維亞城中
http://weixin.qq.com/r/JkOdhc3E3JCjrYnm9xY0 (二維碼自動識別)
經常有讀者諮詢問,接觸陌生人、異性就莫名緊張、患得患失、恐懼,甚至還有人應聘工作都會緊張,這是明顯的社交恐懼症。從心理學的角度就是你對社交這件事產生了『認知曲解』。
一般社交恐懼的產生和你的成長經歷、人際交往經驗有密切關係。
很多人在社交過程中可能受到過一些挫折,這些打擊對你產生了負面的影響,這些影響雖然隨著時間流逝,慢慢淡忘,但它卻印刻在了你的潛意識裡。比如,一些當眾的出醜,被眾人嘲笑,某些陌生人欺負了你等等。
有研究表明,我們一般都會過高估計他人對我們出醜時的關注度,比如,別人對你只是當時嘲笑而已,並非是要真的羞辱,但你會認為別人一直記住這個事情,並經常拿來調侃你。
這些事情最終在你心裡留下了陰影,而這個陰影對你大腦的形成了負面的認知。
假設你現在很想去認識新朋友,但是你過往的失敗經歷在潛意識裡形成了影響,當你再次要做出社交時,潛意識會想起你此前的負面情緒,這讓你感到很害怕。潛意識在影響你的主觀意識,阻止了你行動。潛意識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只能掌控主觀意識。
打個比方。大家看馬特呆萌主演的《火星救援》里就有一個場景,NASA的發射中心,裡面有個大屏幕,很多工作人員,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功能控制。
你的潛意識類似於發射中心,而你就是你的主觀意識,你不知道做什麼可以飛船會發射,但你隨便去亂按,會把事情搞亂套。
也就是說潛意識實在是太強大,主觀意識無法控制 ,就好像有些人會不斷的給自己做心理暗示——我要自信,我要自信,我要自信。這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持續時間不會很長,這只是暫時性的壓制潛意識,但不會徹底改變。
那到底如何做才能改變呢?有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叫做『行為認知療法』。
針對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某些行為的結果,來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你害怕做某事的原因是因為你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結果是不好的。但事實上不一定是不好的。
當你把某件事情做成功了無數次了,而這不斷成功的過程,就會慢慢影響你潛意識。那你潛意識裡對某件事不自信的狀態就會慢慢地恢復過來。
這種影響潛意識,扭轉錯誤認知的過程其實也是慢慢建立自信的過程。
我把自信分為兩部分:
第一,主觀自信的理解,我的電子書和很多文章講了很多關於主觀自信方面的方法,就不重複了。
第二,是客觀自信。光有主觀自信是不夠的,因為現在就是你的主觀意識和你的潛意識在打架,但打不過潛意識。
那怎麼才能打得過潛意識呢?你需要通過身體去體驗很多你潛意識在阻撓你的事情,比如說你現在最害怕什麼,最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
為什麼害怕?因為你害怕對方給出負面的反饋。你害怕對方拒絕你,對方不理你。
而現在你害怕只是表象,不是根源,也就是說不是因為你害怕而害怕,而是因為你害怕背後的事情,就是失敗,是受到別人的否定,說你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你的潛意識為了避免讓你受到所謂情感上的傷害,所以造成一種負面情緒,這種負面的情緒其實也是在保護你,避免潛在受委屈,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那解決辦法是什麼呢?
你需要在關鍵時刻『被推一把』的動力,去突破此刻你無法控制的恐懼心理。
舉個例子:想像一下你去蹦極,你站在高台,然後跳下去,你才能完成蹦極的玩法和體驗。但是多人跳下之前會很恐懼。排除說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是安全的,是不會有事的,只是有驚無險,,但是你還是會恐懼,這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情緒在發揮作用。
就像前兩天看的《雲中行走》,講的是一個走鋼絲藝術家在紐約雙子大廈直接鋼絲行走,雖然我們只是看主角在走鋼絲,但充滿視覺衝擊力的畫面還是讓我們心裡一緊,這是我們基因里的畏高情緒在發生作用,讓我們感到恐懼,其實是讓我遠離這些潛在危險。
這個時候這麼辦呢?我以前蹦過一次,看到有些人不敢跳,已經把繩子都綁好了,教練就跟他們講,你不要害怕,我教你一個方法,很快就不會害怕,你聽我倒數三聲你就跳,結果其實教練剛數到一,就把他推下去了。下去後就產生行動、體驗,想害怕也來不及了,也沒機會反悔不跳了。一但跳下去後,腎上腺素飆升的驚險體驗就已經產生,等你安全回到陸地後,你會發現,你其實是可以做到的,蹦極其實也沒什麼。
換到社交也是一樣的,你現在無非就是恐懼對方給你的負面結果而已,假設你去見面之後,對方並沒有給你負面,反而給你一個肯定的結果。那會不會讓你的內心潛意識裡面感覺到,好像我可以做到。
要想克服社交恐懼症,就需要越害怕什麼就越要做什麼,但為了避免在剛開始嘗試積累成功經驗的時候又失敗,需要提前學習心態建設和必要的社交的方法。
當你的潛意識不斷認識到,其實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的,我做成功無數次。你原來跟一個女孩子聊天都不敢聊,說都不敢說,但通過學習慢慢改變了。這可能有個過程,剛開始你接觸還是不行的,但是不要緊,你要相信自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絕對可以,當你可能做到第十次的時候,你的大腦一瞬間會發現其實我能做到呀,我並不是像我以前想的那樣害怕了。
而那種覺得自己能做到的一瞬間,和學騎自行車很像,剛開始都是很害怕的,一騎上去就感覺我肯定會摔倒,我就是掌握不了那個平衡。但是在摔了很多次以後,有一天練著練著,突然間我感覺掌握到那個平衡感,騎到一長段都沒有倒。
那種一瞬間我其實能做到的感覺,同樣適用在社交上。一旦你認為你可以的,這個思想產生了,它就會開始影響你的潛意識,並且有一個理論叫做『大腦獎賞效應』。
在心理學中,當人作出某一決策後如果被證實正確併產生了好的結果,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發送「獎賞」信號,這會促進人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環,這被稱作「獎賞效應」。這個獎賞就是產生了快樂激素多巴胺,你每做成功一件事都能獲得快樂,你就會慢慢喜歡上這件事,會上癮。
總結一下。
克服社交恐懼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建立社交時的主觀自信和客觀自信的過程。要想讓自己從懼怕到擅長社交,需要輔助心態建設和社交溝通的方法,這樣才能循序漸進的成長。
另外,我的電子書《天生好手》,為你詳解如何提高【自信】的方法。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回複數字『 1 』,即可下載。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參考閱讀】更多構建自信、社交溝通的方法:
男人戀愛有哪些誤區?什麼叫做內心強大?怎樣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患得患失是人的本性嗎?怎麼能夠克服?
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脈?
和喜歡的女生聊天 15 分鐘以後就找不到話題了怎麼辦?
和女生聊天如何避免一問一答式的對話?
如何判斷一個女孩想不想和你聊天?
哪些知識技能一定要掌握?
有哪些人際關係方面的小技巧可以保護自己?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十分鐘就能學會並可以終生受用的技能?
屌絲如何逆襲?
為什麼你喜歡的女生不喜歡你?修改
首先是反對:
反對貶低別人的答案,那只是另外一種自卑的表現方式了,靠意淫別人的壞處,搞得像陰謀論一樣,一點幫助也沒有,把其他人都放在對立的角度上,以為別人感受不到么?我以前社交障礙更嚴重的時候,遇到覺得很牛逼,但是不知道怎麼相處的人,就會想他們是自私自以為是的人,努力想他們缺點,試圖在心裡把他們踩在腳下,後來發現雖然接觸不多,但是依然被討厭了,原來是我瞧不起人家的態度竟然不自覺地表露出來了,雖然我自認為表現的謙虛有禮貌,但是還是讓人覺得我其實是沒什麼內容反而裝逼的人。。。這種把自己的自卑轉化為鎧甲和尖刺的方式,對社交障礙完全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你更加發覺自己陷入孤獨的境界,而且還不容易知道真實原因。然後你就會繼續將原因一部分歸結於自己不好,讓自己更加自卑;另一部分歸結於別人不好,更加難以和別人友好相處。惡性循環,所以千萬別聽@葉孤城 的
然後是我的建議:
不記得是知乎上哪看到的,說,每個人都會自卑。
他們只是表現方式和自卑的點不同而已。所以不要把自己想得象怪物一樣,很多人都是這樣子的,很多人都走出來了。更多人沒有走出來,但是經過一些成長,這些問題雖然會相伴一生,但是到後來影響卻沒有什麼了。
1.其實你比你想像中要受別人歡迎,你可以和信任的,或者讓你不感到害怕的人聊聊,然後多多了解自己的優點,增加對自己的信心,知道在社交的時候該展示什麼
2,總有一些人你能正眼看的,比如你媽媽,或者你童年的夥伴,遇到陌生人,盡量把他們當做那些你看到不會緊張害怕的人,這點做不到的話,就努力回憶和那些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是如何自然表現的,盡量模仿那時候的自己
3.還有一個技巧,就指自嘲。如果你和別人交往透露出緊張來了,你可以自嘲一下,
「不好意思,我這個人就是有點愛緊張,你可不要被我嚇到呀「
」你太光彩照人了,我見到你竟然不自覺的緊張起來了「
」是不是覺得我緊張兮兮的呀,我這人就這樣,天生讓人覺得緊張兮兮,你不要被我影響到就好「
」認識我的人都說初次見我總覺得我緊張兮兮,好像不好相處,不過時間久了,就會發現我還是挺好相處的~「
就是坦白比遮掩更招人喜歡。
但是不要一和別人認識就坦白太內心的東西,先停留在表面就好
4.自嘲是比緊張的微笑更好的招數,接下來就是微笑了~
自然的微笑和誠懇的微笑&>緊張的微笑;所以如果緊張的微笑的話可以和自嘲結合起來
5.幽默、適當的笑話是社交的比較高級的招數,但是對於社交障礙來說還是太難了。但是可以慢慢練習,先從一些小動物的笑話講起,特別當對方是女生的話。和男生的話不知道講什麼笑話才能受歡迎。
你提到沒有愛好,但是宅的話,和很多人都很有共同語言的,比如網購,可愛搞笑的視頻,這些是女生喜歡的,比如遊戲啊,互聯網啊,這些是男生喜歡的,還有吃飯啊這種事情,每個人多少都可以發表意見的,很容易和別人聊起來的。
除了這些,其實你真的可以發展一下愛好,健身什麼的,就是又加外表分,又能和男生聊得開,還能認識新的朋友;
然後就是運動啦,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
再然後是唱歌啦,
反正不是車子房子股票這種燒錢的才叫愛好嘛,很多興趣愛好是很容易培養的。
不要停止尋求幫助。
你提到你每天都緊張焦慮,我覺得你有條件要看一下心理諮詢師。
另外不管有沒有條件,你都不要放棄向周圍的人求助,也許你周圍人並沒有很好的態度或知識幫助你,但是不要放棄,如果他們了解到你的痛苦和需求,有時候只是舉手之勞,比如帶你參加一個聚會,或者幫你在你喜歡的人面前說句公道話,這些你可能當時沒有察覺,但是後來都會有神奇的效果。
最後送你一首詩:
去愛吧,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
跳舞吧,像沒有人欣賞一樣
去愛吧,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
唱歌吧,像沒有任何人聆聽一樣
幹活吧,像不需要錢一樣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樣公司小白領,其實都是打工狗,靠信用卡過日子,這些人你怕他什麼?
單位大領導,老打工狗,混了一輩子還是個打工的,這些人你怕他什麼?
失敗老外來中國瞎咋呼,我都沒正眼瞧,這些人你怕他什麼?
漂亮女生,勾心鬥角,到處風騷,自以為公主貴族,實際上炒菜燒飯被人玩,每天微信裝寂寞,賣孤獨,抄點哲理名言自以為高端大氣上檔次,其實是黑木耳腹黑潘金蓮而已,這些人你怕他什麼?
知乎這些留學生、研究生,真牛逼也不會來知乎尋找存在感了,這些人你怕他什麼?
活在世界,過好每一天,即使在最底層,還是要保持理想。杞人憂天的恐懼,不如現在就去死。實在過的不爽就去搬磚,體力強大腦袋才會強大...我之前短暫患有社交恐懼症,自我封閉了很長時間,從一個隨叫隨到的積極響應者變成了一個閉門造車,不與外界交流的消極逃避者,這其中發生了很大的思想改變。甚至在我一度無法走出困境的時候,我在懷疑我前20多年是不是社交過頭,導致自己喜歡獨處到產生社交恐懼,後來慢慢想通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適應,是心理的一個調節過程。我把之前發的一篇文章,分享出來。
原文題目《你恐怕不是在社交,而是在濫交哦!?》
過年寫了一篇比較批判、貶義性略帶憤青主義的文章,《當我們在曬人際關係的時候,我們在『炫耀』什麼?》看了幾篇關乎社交的正能量文章,想起三句話:
1.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2.那些為了合群而社交,成天在飯桌、酒桌、歌廳里尋找存在感的人,都會淹沒於芸芸眾生
3.正是孤獨讓你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
如果是以前,你要和我說xx有個局,叫我一起嗨皮。那我一定隨叫隨到。但現在別說沒那麼多時間,就是閑的無聊也不想去。
流連過夜店的人都知道,人多才好玩,但往往一場局中的很多人你不認識。那種關係就好比你大舅老爺的外甥女的表弟的遠房侄子。有一點點交集都能搭上邊,導致在那種昏暗的環境里,你都不知道你旁邊站的人是誰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那種我朋友的朋友就是我朋友的觀念非常強烈。但事實很明顯,不過是喝了幾杯酒、聊了幾句天而已,怎麼就變成朋友了。要是真想交朋友何至於幾個小時下來,你除了知道他們的性別以外,其他的就一無所知。
當時年輕,在校園裡中規中矩慣了,出去浪一回覺得特別刺激、特別新鮮。而且也是一個很好的交朋友的機會,不是說了嗎!先天靠爹媽,後天靠朋友。確實也長見識,知道了原來去高檔夜店大家都不付錢而是簽單。
有幾年的時間真的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喜歡放縱的感覺、喜歡嘈雜的環境、喜歡酒精入喉的辛辣、更加喜歡大家的自來熟。不斷擴展自己的交際圈,不斷增加通訊里的人數。在同為學生的時候,認識那麼多人、見過那麼多世面、喝過那麼貴的酒、出入過那麼高檔的飯點,是多值得炫耀的事。
過了那個年紀之後,突然覺得那幾年的荒唐都沒有任何意義,對未來還是充滿無知,不知道想要什麼,更不知道怎麼選擇、怎麼捨棄。
社交圈太廣,導致你失去了選擇的能力,只是一味的擴充、接納。形形色色的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更沒有時間去選擇,合不合適更沒有試過。
1.所謂「人脈就是錢脈」,是當今最大的荒言。
很多時候,真正使我們勞累的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無效的社交」。
什麼是「無效社交」?
列舉幾個場景:你跑到一個聚會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噓寒問暖,全程笑臉相迎,滿屋子客套話,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掃微信、留電話號碼,但是三天之後就記不清對方是誰……
仔細想一下,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都被這種「無效社交」佔用了。
所謂「人脈就是錢脈」,是當今最大的荒言。
真正的牛逼,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響多少人。你自己不牛逼,認識再多牛逼的人也沒有用。現在每個人都是很現實的,都只想認識一個對自己有用的人,想想你在成功人士面前自我介紹時那種沒底氣的樣子,別人不會把你放心上的。
而這種社交只能讓你越來越沒底氣,越來越不自信,變得浮躁、焦慮。
因此: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你永遠只能和同一個層次的人在一個圈子。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
我們正在從外求變成內求,外求就是求資源、求渠道、求關係、求人脈,到頭來卻發現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內求就是將自己精力都放在應該做的事上,將你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自然就會把別人吸引過來,然後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內涵。
有時候,我們為了拓展所謂的人脈關係,在檯面上忍氣吞聲、一味的的去討好和順應,這樣下來的結果是,把最好的脾氣給了別人,把最壞的情緒給了家人和父母。
得罪別人,會讓自己失去利益,所以我們不敢;而得罪親人,他們卻不會傷害你,那麼成本卻近乎於零,所以我們恣意妄為。
你的家人最懂你生活上的艱辛,所以才去忍你、讓你,縱了你的蠻不講理和驕橫跋扈。人生有無數種失敗,這是最悲情最蒼涼的一種。
這個社會只會越來越現實,談感情太假了,不如直接談利益。既然每個人都是奔著目的而來,為何不能打開天窗說亮話?直奔主題,合則來,不合則去。
2.真正的圈子是能從超級瑪麗、拳皇97,聊到現在經商管理,金融遊戲。
年少輕狂時,我還挺願意混到大圈子裡玩玩,聽著他們吹牛逼、說假話、到處稱兄道弟。沒喝酒之前說的話官方的讓你想走人,喝酒之後吹的牛逼讓你忍無可忍。現在想來確實荒唐。
現在的圈子很小,小到約一圈飯也就兩個星期,可每個飯局我都能敞開了說,想聊什麼就聊什麼,真正的圈子是能從超級瑪麗、拳皇97,聊到現在經商管理,金融遊戲。結束的時候還意猶未盡,然後期待下一次見面。
我其實還依然喜歡浪,無論是去街邊燒烤麻辣燙店還是一起吐槽一場無聊的電影,因為是真正的朋友和值得社交的人,我不需要跟一堆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找話題拼酒喝。這種浪,真的特別自在,不用裝也不用準備話題,倍兒爽。
越長大越喜歡接觸圈子小的人,這種接觸會讓你上癮。我現在的圈子很小,卻感到異常充足。
3.沒有任何人值得你去應酬
分享兩句話: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以前掏心掏肺,現在要沒心沒肺
真成功、聰明的人都會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距離進可攻,退可守,可收可發、可隱可現。
因為人性有這樣一個弱點:當你在別人面前敞開一切,他就會覺得你一覽無餘,然後就會拿捏你。因為你的七寸,已袒露在那裡。
世上所有的美感,其實是一種陌生感和遙遠感。一覽無餘只會徒生厭倦。所以人間最美的距離,就在將夠著卻又還沒夠著的地方。
所以,未來的社會是不需要社交的。凡是存在的距離,都是合理的,我們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開,只需做好自己,該走近的早晚都會走近。
未來最珍貴的東西是時間,切勿隨便耽誤別人的時間,也切勿隨便浪費自己的時間。有點閑暇的時間,就不要去應酬了,多年不見忽然聯繫,肯定是用到你了才想起你;事先沒有預約,忽然請你吃飯,說明你只是某一個飯局的湊數的人。
切記啊:沒有任何人值得你去應酬!
有點時間多讀讀書,多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悅,生活豐富多彩。
人生自由(財務自由、時間自由、角色自由),修身養性,豈不快哉?————————————————
我的徽信公眾號:roson0209
願結交有共同價值觀的有志之士。
關於關注生活之洞見,思想不設限。
不定期發布正能量、養生、佛學、時政、電商、近代史、營銷、商業模式、金融等方面文章!
找一兩件自己可以做的好的小事情,可以在人多的時候自得其樂,或者與人分享的,這樣既避免了直接交流,又建立了自信。
01、人際交往與關係
人與人在一起是為了滿足彼此的需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需求。比如朋友之間在一起,是為了相互陪伴、玩耍,一起開心快樂,沒有競爭關係和利益衝突。朋友之間也可以協同合作,相輔相成,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去面對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朋友是平等的,沒有誰高誰低、誰是誰非、誰對誰錯的問題。
如果人和人之間存在競爭關係和利益衝突,就很容易站在對立面上,存在誰好誰壞、誰是誰非、誰對誰錯、誰得誰失的問題,便難以建立友誼,或表面上親密、和善,背地裡互相拆台。
在有競爭或者利益衝突的關係里,想要獲得對方的接受、認可和喜愛,幾乎是不可能的,是對自己和他人的過高要求。在這樣的關係里,擔心對方會不接受、討厭自己,是沒有必要的。
02、社交恐懼的癥狀
見了人緊張、不自然,面部表情僵硬,身體緊張,手足無措,大腦空白,不知道說什麼,還會出現臉紅、結巴的現象。擔心他人看出自己的緊張、不自然,從而迴避他人和社交場合。
對於自我感到自卑,感覺自己有很多的缺點、很失敗;對於他人不信任,感覺他人是不友好的,是帶著惡意的,而且會傷害自己。時常有被洞悉感,擔心他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從而否定、拒絕、貶低、嘲笑和攻擊自己,擔心他人欺騙和傷害自己。
喜歡獨處,不喜歡與人在一起,希望可以隱居,自己做喜歡的事情,不願意與他人合作,感覺自己不舒服,會吃虧。
03、社交恐懼的成因
和從小父母的養育方式與家庭教育有關,當事人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忽視、否定、拒絕、貶低和責罵,開始認為自己是不好的、不被人喜歡的,感到自卑和沒有安全感,不相信他人。
慢慢的長大後,希望獲得關注和喜愛,特別努力的證明自己,想把很多事情做的出色,但始終會感覺自己是不好的、不被喜愛的,特別是如果父母還總是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在和同齡人相處的時候,始終會感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內心感到自卑,擔心會被大家拒絕和嘲笑,所以沒有交朋友。
因為長期迴避人際交往,對人情世故、社會規則缺少認識,所以處理不好和其他人的關係,特別是和上級領導的關係。
迴避和異性交往,容易害羞,所以很難交到男/女朋友。
綜上所述,社交恐懼癥狀背後的情緒感受是焦慮和恐懼,很多癥狀也是焦慮、恐懼癥狀,也是各種各樣的擔心、害怕的想法,以及自卑和缺乏安全感,還有對於他人的懷疑和不信任。
04、期望和過度擔心
期望被人喜歡,害怕被人討厭,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對於社交焦慮、恐懼者而言,是期望被每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喜歡自己,擔心被任何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討厭自己,這是過高的期望和過度的擔心。我們無法讓每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喜歡自己,也無法讓每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討厭自己,總會有一些人因為立場問題、利益衝突或者帶有偏見的不喜歡、討厭我們。
比如說,有個人總是占自己的便宜,而自己為了讓他喜歡自己、不討厭自己,一直委屈、壓抑著自己,滿足對方的要求,最終自己忍無可忍的爆發,導致關係迅速破裂,所有的付出功虧一簣,傷害了對方的同時還讓對方感覺自己自私、無法相處,或者為了迴避委屈、壓抑的痛苦感受,拒絕再與人建立關係。
所以只要能有少部分的人喜歡自己,大部分的人不討厭自己就可以。允許大部分的人不喜歡自己,少部分人討厭自己。
05、片面的自我概念
過去的生活經驗,讓當事人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足和問題,沒能力、沒價值、不可愛,懶惰、醜陋、自私,甚至是一無是處、非常失敗,他人都是帶著惡意的,都會來挑剔自己,否定、貶低、嘲笑、拒絕、討厭和傷害自己。
比如說有一個人,認為自己很不好、一無是處,認為他人都會討厭、看不起自己,所以每次人際交往都會感到焦慮、恐懼,並且彷彿看待別人正在嘲笑自己,感到很痛苦,從而逃避。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足和問題,也都會有其優點和長處,或者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不像自己想的那麼糟糕,也沒有必要像自己期望的那樣優秀。有的人是對他人是充滿戒備和敵意,但大部分的人都是期望能夠與人為善的,所以會有很多人能夠理解和接納自己的缺點、不足和問題。而且天使與魔鬼是一個人的兩面,再邪惡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再善良的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很多情況下,是非善惡對錯並不能分的那麼清楚。
06、內化的自我標準
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對自己的要求、期望和挑剔、指責,會逐漸的內化為對自己的要求、期望和挑剔、指責,對自己嚴要求、勤苛責,進而又會外化為對他人的要求、期許和挑剔、指責。這樣的話,自己痛苦,也讓他人痛苦,可謂是損人不利己。
培養包容之心,允許一切如其所是,對不喜歡的選擇理解和尊重,在追求優點、長處和完美的同時允許缺點、短處和不足的存在,因為凡事都是相對的,有善就有惡、有美就有丑、有對就有錯,對善、美、對的追求,也會讓惡、丑、錯突顯出來。而人本就是一個矛盾共同體,允許矛盾的存在,帶著矛盾生活。
07、心理康復的思路
提升自信心,建立安全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價值,學會保護自己和自我滿足,敢於相信他人,與他人交互。
自信心是基礎,有了自信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敢於嘗試,突破自我設限,通過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被他人所需要,提高自己的價值,才會敢於相信他人,願意與他人一起玩耍、合作,而又具有足夠的能力保護好自己不被他人傷害。
08、自信心和安全感
自卑與自信,是內在信念,是對自我的認識,比如,認為自己是無能的或有能力的,是沒價值的或有價值的。不同的自我觀念,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情緒感受和行為做法。比如消極或積極的解釋過去和當下的事情,悲觀或樂觀的預測未來;感到焦慮、恐懼或輕鬆、愉悅;迴避、退縮、抗拒或面對、解決、接納。沒有或有安全感,如果消極、悲觀、焦慮、恐懼、迴避、退縮、抗拒的,就會沒有安全感;如果是積極、樂觀、輕鬆、愉悅、面對、解決、接納的,就會有安全感。
首先是調整自我信念,看到和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價值,積極的看待過去和現在,樂觀的預測未來;遇到問題的時候面對和解決,接納無法解決的問題,用實際行動建立新的生活經驗。而且能力和價值是可持續發展的,比如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越來越為他人所認可、需要,提高自我價值。
09、接納他人的看法
社交焦慮、恐懼者,往往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有很大一部分的焦慮和恐懼,是來自擔心別人看出自己的缺點,從而看不起自己。而他人也並非全部都是善意的,肯定會有人盯著自己的缺點看,並且歧視、欺騙和傷害自己。特別是有些有能力對當事人施加負面干預和影響的人,比如父母、親戚、老師、上級、優秀的人,這也是當事人過去的心理陰影和生活經驗,所以才會掩飾、偽裝和壓抑自己,才會迴避人群。而社交恐懼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過分的在意自己的表現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我們要勇敢的接納和允許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敢於做真實的自己。一個真實、誠懇的人,遠比一個慣於掩飾、偽裝的虛偽的人,更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喜愛。至於那些需要我們用掩飾、偽裝和壓抑自己去討好和奉迎的人,我們大可以敬而遠之。
10、應用於實際生活
社交恐懼是在人際關係里產生的問題,也需要通過人際關係去完成改變。把自己封閉起來苦思冥想,是不利於康復的。
在調整了自我觀念之後,可以用思想預演的方法,閉上眼睛想像具體的社交情境,觀察自己的思想內容、情緒感受、態度和行為做法,並且嘗試用新的自我觀念看待和解釋問題,用語言暗示和畫面想像喚起輕鬆、愉快的情緒感受,用面對、解決和接納的態度、行為做法與人交往,以此積累經驗、建立自信心。
然後把已經預演好的思想觀念、情緒感受、態度和行為做法,落實在實際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里,通過實踐真正的改變自己。
11、心智成熟的過程
改變的過程,也是一個心靈成長、心智成熟的過程,社交恐懼不只是癥狀,也包括心智的不成熟。缺少生活閱歷和人際交往經驗,缺乏生存能力和社會價值。所以社交恐懼的康復,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生活和人際交往經驗、提高能力和價值的過程。
本文摘自於飛專著《社交恐懼症的心理治療和案例解析》。
看了一部分答案,感覺和排名第三的匿名答主一樣,大部分人對社交恐懼並不了解,普通人可能覺得「沒什麼,簡直是自尋煩惱」的事情,可能對社交恐懼者來說是一個簡直不可逾越的障礙,他們可能心裡相當清楚自己怎麼了,但是身體上卻怎麼也做不到正常:眼神飄忽,面部不自然,聲音顫抖,口吃,臉紅,流汗…這種痛苦如果沒有經歷過,確實是怎麼也體會不到的。但是不是很贊同有的朋友的觀點「社交恐懼現在根本就沒有辦法治癒」,很多心理醫生用很多方法(內觀、精神分析…),確實很多不見效,反而可能加重,使社交恐懼症者更加陷入其中,難以自拔。但是如果用的方法適當,是可以完全治癒的,並且在適當的方法下一直堅持的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神經反射,人格也會更加健全。
社交恐懼是神經質症的一種,一般來說,神經症者根本的東西在於「注意」二字。一般社交恐懼者(神經質症者)是一個人的時候沒癥狀,人來了有癥狀;睡覺時候沒癥狀,醒著的時候有癥狀。舉個例子:
一個人,假設他為A,平時與人交往正常,某天受到了一個刺激,比如突然和人說話的時候臉紅了,他覺得非常尷尬,所以A一整天腦子裡都縈繞著這件事,並且覺得「不知道是怎麼了,真是尷尬啊,明天絕不能在這樣了」。等到第二天,當A見到同事和朋友時,腦子裡立刻就想到了前一天的事情,然後不知道怎麼回事,又臉紅了,這讓A覺得十分不解而且非常的苦惱,覺得這個問題實在是非解決不可,因此就開始花大量的時間糾結這個問題,不知怎麼回事,A越去想這個問題,越想控制,臉紅次數好像就越多,而且別的問題好像也跟著來了,比如A發現自己好像見到人就生怕自己臉紅被人笑話,因此每次見人都覺得非常緊張,導致幾個月後,又出現了說話不清,拚命眨眼睛的癥狀,這讓周圍人覺得很怪異,更讓A覺得非常痛苦,由此A到處尋醫問葯,又是查臉部神經是不是有問題啦,又去查眼睛是不是有問題啦,但是始終差不出器質性的病變,因為整天琢磨這個事情,A非常的痛苦,工作也因此荒廢了,生活也形成了很大的障礙,後來乾脆就我在家裡不知道怎麼辦了。
這個例子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很可笑,一般人很少會這麼容易就陷入這種心理問題,確實,神經質的產生是存在一部分先天因素的,這樣的人一般會有些敏感(和性格無關,我見過很多神經質症者性格外向,陽光的),這個相當於他們的固有屬性吧。在經受外界刺激的時候,容易引發對刺激的高度注意,一高度注意了,對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也就不怎麼上心了,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形成「意識狹窄」,碰見什麼都想這個問題,這就進一步加強刺激了(神經交互作用),這樣一步一步惡性循環,就引發了神經質症。神經質症不致命,往往是挺好的一個人活的挺糟糕。但神經質症也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因為通過適當的訓練,可以把先天的這個缺陷修補好,甚至比一般人有的時候更加豁達。
至今為止心理學界較為有效的療法是「森田療法」,是日本一位學者森田正馬提出來的,這個療法的宗旨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其機制其實就是切斷了之前提到的「神經交互作用」。什麼意思呢,順其自然,指的不是「任其自然」,不是害怕見人,就不唔見了,而是順情緒的自然,意思是人生本來就是充滿各種情緒,各種突髮狀況的,難受就難受,恐懼就恐懼,這些都不是重點,關鍵是---為所當為---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假設人的注意力有100%,假如全部都用在做事情上,還有精力去關注癥狀嗎?還會想我怎麼又臉紅了嗎?就不會了。
----------------------------------------------------好睏,手機碼字好累,明天在寫。
因為是初稿,所以很多不清晰,不嚴謹,缺數據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
真心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神經症的東西,因為這種病症的患者其實不少,常常極其痛苦,卻又無人能夠理解,也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也希望這些對樓主有所幫助。
先貼幾個資源,明天再來完善:
曲偉傑:森田療法(土豆上可以找到視頻)
這套視頻非常有用,我認為他是第一個把森田療法引進中國並且推廣開的人,講的非常透,可操作性非常強。
森田正馬:我的自覺與領悟之路
這個是學科創始人森田老先生寫的,也非常好。
有幾本社交恐懼的神經症治療方法,是森田老先生的弟子寫的,不記得名字,明天再補上。
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真是夠了。
內向,不喜社交不是問題,也不需要強行改造自己。
把social當作一件必須完成的工作來做吧。
沒有必要接受,也沒有必要愛上它。這就是任務,硬著頭皮也要完成的任務,僅此而已。
告訴自己每天出門要保持微笑。
規定自己無論和誰見面都要微笑寒暄。
強迫自己融入一個圈子。
做出自己很外向的樣子插科打諢談笑風生。
其實可以很簡單。不相熟的人與人之間的寒暄,無非就是吃了什麼去了哪裡最近發生了什麼。自己不善言辭都沒關係,總會有人表達欲旺盛。
也就是這樣。
在意識到自己不喜歡社交的時候,我就這樣要求自己。
現在?似乎和誰都很熟,其實和誰都沒那麼熟的狀態。
至少表面上像是很正常的樣子。
不因為自己的內向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也沒有給自己的發展帶來麻煩,這就夠了。
深交需要看緣分,強求無意義。
我曾經恐懼到一個人站在街上會害怕得腦袋發麻,好像周圍被無數輛火車環繞,轟隆轟隆,最糟糕的是直接呼吸不暢,暈厥
而現在沒辦法一個人呆著,因為空間一凝固,我的抑鬱會一擁而上把我變成歇斯底里的另一個陌生人
我怕人群的時候,就讓自己一個人呆著,但是我會學習一切武裝自己的東西,多樣的知識,更好看的自己,和自己獨有的東西
等到覺得自己武裝得足夠了,我會作為某人的陪襯出門和人打交道,觀察她,熟悉陌生的環境,直到可以突出自己,也可以隱藏自己
題主別著急,你試試看找准某一個人,符合你口味的,和他做夥伴,做他生命的看客,模仿他的想法,開心他開心的,然後可以再增加另一個人,直到你熟悉遊戲,想要加入
反正問題不會解決完了就完了,還會有其他的出現,所以別著急,祝你好運難得我正經一回,不講故事,講方法來了
題主,我們的生活都是這樣,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沒事,大家都這樣
看看這麼多人給你的故事,你應該能釋然點了
但是怎麼解決你的問題呢,我給你點行之有效的建議吧
我們在任何一件事上想要進步,無非就兩個關鍵:正確的方法,一點點的練習
人際交往的方法,你大可不必看的太重,因為以你現在的狀態,即使錯誤,也不會給人造成多大的傷害,你講錯了話,表錯了意,充其量讓人不爽一會,又有什麼呢
所以對你來說重要的,是主動的訓練
害怕跟人接觸,好的,但你總不可能害怕跟任何人接觸吧,總有你能搭上話的
菜市場的大媽,街邊下棋曬太陽的大爺你總敢去搭兩句話吧
漂亮女同事你緊張,那那些親和力強的普通同事,你總可以去聊兩句吧
主動給別人幫些小忙,聊聊生活,開些小玩笑,不誇張的稱讚別人兩句
是的,去跟那些你不害怕的人聊聊,聊的時候就記得一句話:讓他們感到舒服和開心
慢慢的你會發現,其實人都是簡單的,社交無非就是這樣,你們合力創造一個溝通空間,然後在裡面自由活動
例如:漂亮女同事、集體活動里的陌生人
同時,發掘自己的優點,提煉自己的價值,你就會得到別人的認可
你相信世界是由你定義的嗎?天上地下 唯我獨尊。
你相信你的恐懼來源於你的不正確的認知嗎?比如說社交 你一定相信社交能力很重要很高大上 甚至不可或缺;可是恰恰你這一生的結構不太適合社交 這很正常 可能是環境、血型、星座、不啦不啦之類的關係,甚至你的內心深處根本就愛不上社交的遊戲。很正常啊,別人愛玩鬥地主,你不愛並不會讓你失去幸福啊。可是為什麼不擅長社交就讓你恐懼了呢?
在這後面的信念群里,你是不是有某種存在危機感呢?所以你要通過變成社交達人來消除這個危機?如果是這樣的話 基本上你要走的是一條nogoodnohope的道路,阻力重重且無趣,最後哪怕成功了,你自己也騙不了自己,你的存在危機感會讓你再找到你的不足 你的渺小 你的無力感。
所以解決思路是你根本不需要變成社交達人,根本上你要破除你的存在危機感。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把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本領發揮出來,對自己負責,不要去理會他人的看法。
這才是阻力最小之路,這才是根本解決問題之路。不是應該做到哪些事情,而是我想要做哪些事。
祝你好運
這裡我講一下社交恐懼症的一些問題,也給各位知友一些改善這種現象的方法,只要你努力去做,去改變自己的一些觀念,你會很好地回歸正常的生活,我們的要求不要那麼高,只要這種問題不過度影響我們的生活,沒事!
- 不自信
社交恐懼,與人交流恐慌,與不是很熟悉的人(一般就是與自己接觸不多的那個群體),你會怕留下不要的印象,對以後交流不好,如果你不想,結果就是他們會發現並知道你的原始狀態【原始狀態,也即個人性格】,說實話我們都不喜歡別人發現自己的缺點,這樣會很沒有面子,所以就會為了給別人好的印象,我們努力去掩飾,然而我想問問各位一個人的性格可以隨意就改變的嗎?不可以,或者說短期不可以。那怎麼辦?那我們就老老實實地交幾個好朋友,其他的作一些泛泛之交[可是我怕越來越多的朋友、同學會成為泛泛之交(這裡僅僅是怕,這一點你要認識到,不過有的人說,怕就會變成事實,那是因為我們總是處在這個怕的過程,沒有去想其他的事情了,遇到類似的事,然後對號入座了,哎~原來這是真的,怕是恐懼症的一大表現,我們要擺脫這個過程,就需要努力去告訴自己事實,邏輯分析、推理等等),因為沉默寡言的人,無論什麼人都會覺得不好相處,沒什麼話說,沒意思,別人就不喜歡和你一起玩,特別是一些本來就相處不多的],那
些如果真的無端地評價我們缺點的人,就是泛泛之交的行列,當然,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努力交那些好的朋友,自己不作出努力也是不行的,因為別人會覺我們沒誠意
什麼的,那我們就可以叫出來多玩玩嘛,但是大家畢竟空閑時間都不多,如果不是因為什麼相同的事,不會經常聚在一起,這種事情,我們就不能強求了,這裡對某
些人是適用的,其他人請不要對號入座,而對於那些見得不多的朋友和同學,最多就是見面打聲招呼,你的沉默寡言少語,別人會有其他的解釋,認為你不喜歡別
人,你對別人有意見等等,於是以後就越來越少的交流了,導致越來越單一孤獨。可是人是社會性的人,不和人交往,沒有歸屬感,這導致自己越來越孤獨,沒事,事實會說明某些人依然是泛泛之交,某些人會變得屬於自己的朋友,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不會傷害你,但是態度和尊重,你就別想我對你有多好!,何必躲避,掩蓋自己的真實面目?)為了維護一個好的形象,就會恐慌,緊張,害怕導致不知道說什麼,面對長輩或者年紀比自己大的人,打電話很怕說錯,怕冒犯別人,非常緊張,這些可以說是社交恐懼症的一大表現,如果要找,生活中還有很多不自信的情況。
- 追求完美
對於學習知識,自己努力學好,一般情況,我們都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自己心裡在一定的時候(這些時候比較多,不過不是全部,有60-70%)就會否定自己,這種心裡狀態會不時地出現,感覺自己能力不夠,不如別人,問題很大,自信心不足,等等
- 恐懼
說實話,我對***(我的比較好的同學,這裡就不說出來了,你可以拿你的好哥們好閨蜜做例子)的
個人評價還是比較好的,因為他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學習,不過他依然有很多問題,我對他也是很無奈的,即使他很多方面做的很好,面對那些讓我也抓狂的事情,過
後我依然會忘記這些不疼不癢的小問題,這些抓狂的事情一定不是指那些故意傷人自尊,面子等等不好的事情!所以,你也別在乎這些東西,你只要表現最真實的自
己,就夠了!
對於自己的形象,自己似乎非常看重,這是大多數社交恐懼症的朋友經常面對的問題。
首先陌生人,希望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所以見面前,很緊張,不知所措(只要做了充分準備《做好準備是任何人做事的開始,任何人不做準備,也完不成事情,即使他很自信,有卵用嗎?》,就夠了,別人會看的出來,別人的情商比你高,相信別人有能力看的出來,也是相信自己),這點是一個導致自己心理和生理都不好的一點,心理過度緊張,所以生理上,特別是因為情緒導致整個人都沒精神,疲勞,胃難受等等!
然後,就是我平時經常見的人,家人,親人,好朋友,好同學,自己也非常在意他們的看法(可不知道,他們早已經對我們形成比較完善的看法,你的細微改變,根本影響不了他們對你的看法,所以不必過度擔心,你要做的就是日常的打理,這點做足了,就沒有什麼事了),擔心他們發現自己哪裡有問題,比如痘痘,頭髮不好,沒有好好打理身體,鞋子臟,衣服不好臟等等,呵呵噠!
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自己還是缺少溝通交流的技巧,這點需要自己多去學習,比如說,與不同人溝通需要注意地方,只要自己做足了準備,別人都會看得出來,如果一無所知,別人看你年紀也不小了,就會覺得你不是不知道,而是有什麼緣由,想的多了就會往負面方向想(因為大多說人都會有這種心理狀態:自己做了這多努力做到的,也希望相同年紀也要做到,自己對別人這樣做到了,也希望別人對你這樣做!可是很多人能力和閱歷不同,你不會的事情,別人不一定知道你不知道,你知道的,別人也不一定知道!這就會造成很大的誤解!!!用同理心《哎,這個或許是說服自己最後的一根稻草》多去理解別人,我們做到寬容大度,那是對別人而已,對自己就是是需要努力去說服自己的心理,不讓自己從心裡受到過多的委屈,否則自己也會發瘋的)。維持一個話題,讓兩個人相互多了解,這樣就會使大家多知道對方,多重視對方
(注意:過度重視會引起別人對隱私的保護,所以也要有注意,別人對什麼東西比較隱晦,自己最好別冒犯,然而你不可以完全知道別人對什麼不喜歡,否則你就知道了別人的隱私,所以,你要是不小心冒犯了別人,你只要學會如何及時的道歉,學會道歉很重要)
此外自己要知道如何把話題接下去,回答問題也要努力接下話題,這樣就不會很快結束話題,不過,如果沒有話題,別逼自己,否則就是強迫自己做事,很容易作死的!這個時候微笑面對,即使笑容不好,也這樣做,這是唯一的方法!或許這種奇怪的笑容就是下個話題的開始
多拿自己已經做的比較好的地方,去對比自己感覺做的不好的地方,一般自己的習慣是固定的,但是為什麼習慣性的地方也會有不同,那可能就是自己沒有同理對比,比如說,自己和**(想想自己比較好的朋友)聊天,想聊就聊,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管!但是明知道自己對***(和自己相對比較次的同學,原則性比前面那個同學朋友要高點),還是有點不一樣,因為他比較強勢一點,原則性比較多點,性格比較強,所以自己為了之後可以更好的相處,我就想留點好印象,所以就出現了說話說到某種程度,有點尷尬,比如,qq聊天,沒啥說了,就感覺直接結束聊天,就會有點不好,有點尷尬,想繼續多聊點,這樣結束了,會不會讓別人有什麼不好的解釋等等的,這點就需要自己拿***和**對比了,所以就可以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同學關係(永遠比沒有關係和關係模糊不知道怎麼定義要好很多很多),永遠存在,不是故意做傷害人的事,就沒事!
很多自認為的事情,是因為我自己在平時沒有在書中看到過,沒有在自己的經歷和別人的中理解過,所以產生比較不好的誤解,其實你最好去好好地體驗並理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該忘得就忘記,否則只會讓你更加痛苦,因為別人早已經忘了,你為何沒有放下!比如,***(某個形象比較好的人,至少對於你來說,小的時候,女孩紙對自己的爸爸的評價就是這樣一個人,你當然也可以找一個父輩的人物來充當)是一個很紳士的人,但是他知道某些動作一般會給人幽默感,而不會顯示他是一個隨便的人,所以,你只要知道這是對的,適當的時候表達出來,就會好的,當然,當你達到某種情況時,即使你提高了很多,你依然有很多疑惑,這種境界你不要去考慮,有的人一輩子也沒有達到,做好身邊的一點一滴,慢慢來,不急不急
生活中許多東西需要忍耐(忍耐不住,你就開始抱怨,開罵,拿起菜刀······注意,不要把事情鬧大,注意輕重就好。),因
為這個社會矛盾永遠不可調和,很多事情不是你的錯,只是你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就是你自己,你就好好地忍受這種心理變化帶來的不舒服,這一切不是你的錯,這
一切不是你的錯,這一切不是你的錯,你要做的就是忍耐無法改變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或許可以減緩不舒服的感覺,因為這不是你的錯!!!
很
多事情,不是你的錯,問題出來了,壞的負面的事情,我們先先找外因,對自己內容表達一種不完全是個人的問題,也許就沒有問題,某些很自信的人就是這麼想
的;而好的對的事情,我們先找內因,這是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啊,這是不是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啊,這是不是自己的親人對自己的照顧和關心啊,我們是不是要
犒勞自己,感謝父母、妻子、兒女、朋友、同學、同事·····!特別是,在婚姻的道路上,大家會發現產生衝突的原因大同小異!衝突,不可避免會發生,發生了,找外因,然後好好解決!(感覺這個例子跑題了,就是隨便說說)
- 強迫症
心理學的思維: 在實際生活中,在經常出現心理障礙(障礙,就是阻礙自己不能理性思考的那個處境和心理狀態)的那個時刻,只有隔斷經常出現的那個慣性思維,打斷那個不好的理解方式,然後用比較合理的思維去填補那個一直阻礙自己正常合理成長的心裡緊張、壓迫和難受的狀態,我們才能一步一步變得回歸大多數人感覺的那個正常狀態!
實
際處理問題,我們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形成的心理狀態是一個系統性的結構,它們相互作用,它們相互抑制,當你想要打破這個結構,你就要慢
慢地各個擊破,剛開始會有點難,當自己已經攻破了一處,這個系統就不完整了,這個時候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了,說不定完成兩三個階段,這個體系就崩潰了,也
就不要做其他什麼事情了,轉而形成了正常的意志。所以,我們現在必須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做。同時,我們也需要根據科學地思路(我希望各位知友也可以不斷地舉出例子來分享給大家一起進步一起努力,共勉)去處理問題,例如我們要單一變數來處理問題,否則自己對反饋會表現的很迷惑,因為變數太多,就不知道是那個起的作用!
目前,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及時發現自己在某個時刻已經處於那個狀態,然後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有人使用過的一種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自己對自己說「不是自己的問題 It is
not my fault!」,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是在想自己很緊張,自己該怎麼辦,自己不知道說什麼了,我這是要丟面子了,我的形象沒有了,怎麼辦?),形成習慣就好了,可以建議自己從自己一個人遇到問題時,開始做一個比較容易轉移注意力的習慣——這不是我的問題,不是我的錯!
以上的特點都是相互聯繫的,沒有獨立存在!
所有這些個人理解的東西(我們理解的東西,都是一些觀念上的,說明我們之前一直理解錯了而已,並不是生理上的問題,個人的觀念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認為你做的不夠好,注意這不代表是錯的,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我們好好理解就可以,怎麼理解對自己好?【通過反饋來獲得理解是否好,反饋的方法很多,說出來讓別人來評價,沒有條件?不要意思?寫出來,明天自己來評價,或者發到知乎上,讓知友們一起評價等等,只要你去找,肯定有方法的】,就這樣理解),你要學會把自己做出努力的東西用起來,每天潛意識地鼓勵自己(這不是自己的錯,我沒有做錯等等,用一些不長的話來鼓勵自己,不要說一些「我很棒,我的很好」,這種正面的辭彙爛的不行了,沒啥用,不過你評價別人你要說「你做的很好,你的努力很可以」,你自己好好體會一下吧,是不是這個意思),努力下意識地去使用我們發現的方法,通過我們每天的與別人的接觸,然後反饋回來的信息,給自己一個重新的評估。同時,鼓勵自己,回想自己利用這些行為意識的次數,效果如何,感覺自己今天是不是變得更好了,是不是變得開心了,這些東西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社交恐懼症的根本原因是【怕被嘲笑,怕被鄙視】
很少跟人交流不懂得在什麼情況下說什麼話?談到那些話的時候應該笑?
坐著的時候手該放哪兒?吃東西發出聲音怎麼辦?
但其實,一個人過於拘謹緊張跟木頭一樣才容易被嘲笑,
而本身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都是偏向溫和敏感的,更不可能會因為粗俗不堪被人鄙視。
所以其實很簡單,庸人自擾!
沒有人是天生能寫字的,大家一開始都是歪歪斜斜,只不過有些人天生學的更快。
慢慢的就能習慣了。
內向的人≠沒有正常社交溝通的能力
社交恐懼是恐懼症中最困難治療的恐懼障礙,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治癒率為50%~60%。目前比較推崇的是團體的心理治療,比如讓很多都具有社交恐懼的人在一起,讓人們模擬練習,重拾自信。
在我接觸過的案例中,就有一個來訪者突然有一次在吃飯時感覺和同學相處不自在,感覺自己拿筷子時動作不自在,但是自己又覺得不應該,於是害怕自己被同學們嘲笑,時間久了就不願意和別人一起吃飯。恐懼的情況也慢慢擴展,感覺自己吃飯的時候表情很貪婪,擔心別人會注意到他的表情,於是連和家人朋友的聚餐也盡量避免了。再過幾年連一般的講話、簽名也擔心別人的看法,以至於別人找他簽字,他會想辦法把人支開逃避別人的目光。
引起恐懼症的原因,很多是潛意識層面的,比如特殊的經歷激發了某種看法,放大了對他人看法的理解。或者也有精神分析中閹割焦慮的理解,一個人會渴望被人理解。這時便需要患者逐步融入到社交環境,增加安全感,才能有效地治療。?社會中磨礪幾年就可以了。
不邀自來
總而言之可以改變題主你的就是四個字:「經歷」「閱歷」
人生中的經歷不多,很難改變自己的性格的
我就拿我自己說吧。現在我很多的朋友都不敢相信,我在整個高中兩年半都不敢和任何一個女生說過任何一句話!為什麼是兩年半呢? 因為我在高三讀了一半的時候直接參軍了.....
我經歷過汶川大地震,我在雙流機場一個人一天搬過超過5噸的礦泉水,我見過有人拿壓得稀爛的屍塊做人肉拼圖。
我經目擊過殺人事件,而且在現場追得殺人犯跳樓。
我經歷過前一天在工地上挖溝埋下水道管,後一天就在幾百公里外的某地級市被當地招商辦的主任請客吃飯還包夜總會全套。
還有很多經歷我不方便在網上說..................
不過我堅信經歷過的越多,你的思想就會更加的升華。無論是好的經歷還是壞得經歷。
我認為上網不是什麼壞習慣,但上網很久卻學不到東西的話那就應該自我檢討一下了,強烈建議題主多看看紀錄片,各種各樣的全都看,以增加閱歷和談資。而且網上的搞笑秀也不錯,我挺喜歡看克里斯洛克和印度佬羅素的脫口秀,都很搞笑。幽默是待人處事 職場 甚至泡妞約炮的萬金油。 學會幽默是入門,學會把握幽默的「度」那你就是登堂入室了....
牆裂建議題主培養一個運動類的興趣愛好,籃球 羽毛球和游泳都是高大上得玩意,而且運動可以極大的提升人的自信! 我玩的是比較小眾的MMA,很痛快 朋友也多,缺點就是經常受小傷。不過練久了會上癮....而且對於自信的提升真的很好!
經濟條件可以的話 去旅行一下吧,我說的旅行不是去什麼山清水秀的康巴或者彩雲之南...我所說的旅行就是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在裡面住上1個星期 和街坊鄰居混個臉熟就馬上換地圖,三個城市下來,你跟陌生人的交往就輕車熟路了...(而且這樣比較省錢)
多看電影 多看那些比較有內容 有內涵 可以引發人思考的電影,對於構建一個更加完好的內心世界也有不少幫助。
最後一點,提升工作能力,多賺錢。當你手頭有了一百萬,哪怕你是第一次去蘇荷酒吧,你也完全不會怯場!真到了那個時候,什麼你都懂了。
裝B傳送門,且看當年自卑的我是現在怎麼被白人妹子倒追的:怎樣娶到美貌的白種外國人?推薦閱讀:
※有哪些段子乍一看很好笑,仔細琢磨卻發現說的是讓你後背發涼的殘酷現實?
※从传播学角度看,人们更倾向于在社交网络中表达负面情绪吗?
※如何優雅地使用豆瓣網?
※聖母婊、鍵盤俠、玻璃心、愛狗人士是不是被過化了?
※是什麼原因令你刪除社交平台上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