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人格在親密關係中的需求是什麼?他們希望伴侶給予他們什麼?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的內心戲是怎樣的?

我是焦慮依戀型人格,經常不能回應迴避型伴侶的需求。為什麼他們經常表裡不一,說出的話非常絕情冷漠,並且感覺到一直要把我推開。但我卻一直被迴避型人格的人吸引,並認為非他不可,卻沒有辦法把親密關係維持下去,因為一靠近兩個人都很痛苦。


內心戲是我好喜歡你,可是你是真的喜歡我嗎?

我很在乎你,可是我並不完美。表面上我美麗大方開朗活潑愛好廣泛積極樂觀,其實我這也不夠好那也不夠好,在跟你越來越近越來越了解我之後,你還會這樣在乎我嗎?

告訴我,經常的明確的告訴我:你愛我,你在乎我。你知道你對我有多麼重要嗎?你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牽動著我的敏感心。

我推開你,是因為我害怕被你推開,我害怕先被你拋棄。我推開你,是因為我在試探你,你會不會跑過來抱緊我。我推開你,是因為我曾經被忽略被拋棄,我害怕我配不上你這麼美好的人,我害怕再次被拋棄。我推開你,其實我的內心是在呼喚,這個時候脆弱敏感的我比平時更需要你,快來抱緊我親吻我,不要真的走開。

我想對你好,我想知道你是怎麼想的,跟我分享你的心事你的情緒你的收穫,我想知道你的一切。好的壞的,你都要告訴我告訴我告訴我。


迴避型的人很多時候都是自己解決問題,生活常識多、解決問題能力強。

其實在現實社會是很多喜歡依賴的人都會被迴避型的人吸引,他們喜歡這種博學、安全、能夠幫他們解決問題的人,

但其實迴避型的人恰恰不喜歡過多的依賴,所以很多時候過了蜜月期,就容易發生矛盾和爭吵。

很多人明明在單身的時候很獨立的人,但和迴避型的人戀愛後,有種「崇拜」的心情作祟,所以容易事事依賴,事事都詢問對方的意見,其實這樣與迴避型相處就成了矛盾的爆發點。

所以如果要接觸迴避型的人,建議是在初期,需要給自己做心裡建設,給彼此舒適的距離。戀人就把他當普通朋友看。

對方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全距離,這種性格在日常社交中,表面不會看起來很吃力,反而挺積極交朋友。

對方需要安全距離,這種性格很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來消化。

不要妄想控制他。如果他們已經做了決定,就不要過度干涉他們的決定,一般干涉了也沒有用,他們不容易妥協,干涉卻會製造矛盾。

有的人談個戀愛,無意識的會使用各種方式,去控制別人。

比如,用指責來製造內疚,用付出來製造「你欠我的」這種不平衡的關係,然後隨時隨地提起自己的付出,有的人喜歡經常在朋友圈各種轉發和表達一些期望,希望對方看到,然後滿足自己,否則對方就會被冠以不重視自己的罪過。

這樣的戀愛方式並不健康,在迴避型戀人看來,這樣的方式也很幼稚。

所以特別在情侶關係吵架的時候,一直傾訴自己或者講道理的狀態,這樣很容易會讓迴避型戀造成壓力,他很難短時間反應,這時候你會感覺對方一直在逃避自己,也很失望,兩個人會感覺越走越遠,無法溝通。

這種人的內心,需要長時間的包容和信任,並正確的引導對方。找到彼此舒適的交流方式。大家在不開心的時候,不要先找對方吵架,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對方情緒上有壓力,告訴他你的想法和解決方案就夠了。

迴避型的人對另一半的要求,可以很簡單描述:不要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糾纏不清,做一個有內涵的獨立的人,不要問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把時間和心思放在有價值的東西上。

所以有時候可以理解的就是他們期待的伴侶是一個成熟的人,而不是一個幼稚的需要人照顧的小孩。

他可以給你的支持和鼓勵可能相對少一些。你要是有決心要和他在一起就要有心理準備,建設好自己的內心。

其實,不管什麼型的戀人,在戀愛中要時刻保持一個成人的姿態,除了好好愛他人的時候,也要認真認識自己愛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保持相對的獨立,這才是戀愛中正確的姿勢。


焦慮型的人都是渴望親密感,心思敏感,害怕拒絕,渴望確定的戀愛狀態,而迴避型的人希望的是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和身體距離,忽冷忽熱,經常會發出拒絕的信號,製造距離感總是讓對方傷心,從而滿足自己的依戀系統,即使交往時間較長,還是給你不確定的感覺,在這種依戀系統的驅使下,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迴避。雙方對待感情的依戀模式完全不同,不斷的互相刺激,使得感情朝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
因為你的依戀模式被徹底激活,焦慮感充斥的你的內心,迴避型人偶爾給於的一點情感支持,都能讓你平穩下來,你覺得兩個人在親密的最高點,迴避型人覺得始終威脅,開始疏遠,而且迴避型人會過度的誇讚前任的好,或者貶低你,來使你遠離,這樣你會錯吧迴避型人帶給你的過山車一樣驚心動魄的感情當成真愛,而那些真正安全型的人帶給你的平靜的生活,你會覺得索然無味,認為這不是愛情該有的模式。


1.不要亂給自己貼標籤,如果真的對心理學的東西這麼感興趣,不妨找個靠譜的諮詢師做個諮詢和測試之類的
2.如果真的是一個焦慮型一個迴避型,我覺得早點分比較好。焦慮型和迴避型在一起那簡直是太痛苦,一個對親密關係不安全到了想方設法證明彼此的愛,另一個對親密關係不安全到了想方設法逃避和保持距離,畫面不要太美。
3.記得我和我初戀大二上心理測試這門課的時候,測依戀類型的結果就是一個高度迴避,另一個高度依戀(都是再高一點就到人格障礙的地步),我們倆的感情故事真是……殷鑒未遠,題主還是找個安全型的吧。


迴避型依戀的戀愛模式
先假設:成年後,人的親密關係,來源於成長過程中,與異性親輩的親子關係。假若男性,成年後戀愛模型,參考母子關係。假若女性,成年後戀愛模型,參考父女關係。

按照佛洛依德理論,不難推導出,異性親密關係的核心,就是性吸引。這個親密關係,當然包括親子關係中的異性母親(父親)和兒子(女兒)的親子關係。那麼,假設就很容易推斷出,成長過程中,異性親子關係模式,就是成年後親密關係的預演。換句話說,兒子的戀愛的技能,是媽媽手把手教出來的;女兒的戀愛技巧,則來源於父親的教導(二者還有所差別)。雖然,這個預演過程中,彼此理智上,並沒有這個意識,意識到這個本質。無論東西方的倫理觀,也不允許這種意識的存在。可是,它卻逃不出心理學家的眼睛,並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結。

按照這個理論,迴避型依戀者(男性),形成迴避型依戀的原因,是因為母親在親子關係中,表現除了親子關係的不穩定性。這個不穩定性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的破裂,母親對親子關係不穩定傾向。這個很好理解,在女性生存選擇中,攜帶未成年後代的女性,無後代的女性,兩者在擇偶範圍上,差距很大。這從遠古時代,寫進基因中的選擇,並不違背道德體系,因為道德是排在生存之後的。換句話說,重新擇偶的女性,假若有後代存在的現實,她內心渴望忽視這個現實。於是,這種潛意識的行為,產生的情緒,反饋給子女,子女就對親子關係穩固性產生懷疑。作為親密關係的預演,一旦懷疑產生,就會伴隨著親密關係長久存在下去(即親密等於不穩定)。好,記住這一點,下面還會提到。

在成長過程中,穩定的親密關係,即親子關係(母子關係),是天然必需品。就像骨骼發育需要鈣,成長需要這種穩固的親子關係。由於親輩的不穩定行為,迴避型依戀者產生了親子關係的懷疑性。這個情況下,人的本能反應有兩種:第一種,向內,不斷確認親子關係的存在,證明自己懷疑性的錯誤(有可能是焦慮性依戀的來源);第二種,向外,尋找新的親密關係,有朝一日,舊親密關係破裂,可開啟新的親密關係作為彌補。

第二種行為,恰好反證了親密關係等於不穩定的理論,而有趣的是,這種行為陷入了:不穩定—尋找新關係—加速舊關係不穩定—證明新關係必要性—放棄舊關係—新關係不穩定—尋找更新關係……這種無限的死循環之中。這種行為本身,恰恰又注釋了:親密關係即不穩定。

在這種模式下,很容易找到迴避型依戀者身上的共同點:

初次與異性交往年齡,相對同齡人,明顯偏早(需要開啟新關係作為備份);

個人魅力更大,更具吸引力(開啟親密關係的樣本數據更多,這本身就是自我校準);

無法從固定親密關係中獲取穩定感(這不符合他們親密即不穩定的認知);

即便遇到了可以長期的親密關係,他們也要人為地破壞掉這段關係的穩定預期(繼續踐行親密即不穩定的認知)。

於是西西弗斯式的悲劇,就像詛咒一般,在迴避型依戀者身上重複出現。他們自己痛苦無比的同時,卻只能在這個循環的悲劇中,才能得到片刻的心安,既新親密關係為備份關係,自以為是的聰明。從這個角度來說,親密關係中,受害的另一半,別吐槽他們了。你們因為迴避型依戀,受傷一次,當事人無限自傷下去,想想當事人更可憐。

明白了這個死循環,就能夠很好解讀:渴望依戀,卻又迴避親密,為何矛盾的兩種,會同時出現?

這種循環模式,到底怎麼破?很難,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雖然一次達不到及格線,仍然可以嘗試下面幾個點,先做到20分,30分,40分……終究,一點點,靠近及格線的,從善如登。

1. 自我行為的約束力。相比情緒,行為自律較為容易,建議先自我約束行為,有了自信心,再去約束自我情緒,更有把握。能夠約束下自我情緒,便有可能從親密即不穩定的認知中跳出來,旁觀自己的可笑。

2. 親密關係中,不確定因素的化解能力。化解需要雙方來努力。另一半盡量避免用「你再XXX,我們就分手」這類話語來要求對方,畢竟,深挖洞廣積糧,您老人只是說說,迴避型依戀者,就開始著手備份新關係了。作為迴避型依戀者來說,最大問題就是,迴避爭端。爭端作為統一的背面,本身就是合理存在。偉大的領袖說過,以鬥爭促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該爭就勇敢爭。開啟新關係備份,來彌補親密關係的不穩定,這是抱薪止火。

3. 如果可以,回過頭修復下親子關係。畢竟,迴避行為最早開端,就是親子關係的不穩定性。相信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是子女當時的語言識別能力有限,誤判了。當然,父母這種恐嚇式教育,永遠是弊大於利的,畢竟他們也是初次當父母。

4. 破除開啟新關係做備份的觀念。當然,開啟新關係,替換舊關係,相信這行為在演化過程中,這是一種趨利行為,寫進了基因。就比如食物鏈頂端者,後宮模式只是變觸發連接為並發連接,本質一樣。怎麼破?感覺好難啊。我思考的結果是,親子的養成,來促使親密關係的穩定。人類幼子的智力成熟,要3年時間,換句話說,3歲之前,父母雙方要花大量時間精力,養一個腦子,供智力發育成熟。人類的技術分類的專業化,各類專業的知識積累,這個量級不能說很大,可是根據腦子結構的寫入速度來說,就比較大了。就好比,硬碟很大,CPU功率太小了,寫文件時間又要10—20年的時間(即幼子讀書時間)。這個過程中,幼子不具備獨自求生的時間條件。所以,父母雙方需要承擔幼子的生存支持(假若有一天,人腦寫入速度更大,婚姻制度可能隨之滅亡)。繞了這麼多,就一句話,幼子養成,開啟新關係作為備份,兩者有資源爭奪衝突。從幼子養成角度,保持親密關係穩定性,利大於弊。當然,前提是親子確定性。

迴避型依戀,是個很有趣,很好玩的現象。反思梳理後,發現情不自禁的行為,往往有深刻的自我救贖本源。只有認清了根源,才有可能治癒。有時間,再分析下,安全型和焦慮型依戀。

發佈於 2017-09-28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

導讀:

「你為什麼喝酒?」小王子問道。

「為了忘卻。」酒鬼回答。

小王子已經有些可憐酒鬼。他問道:「忘卻什麼呢?」

酒鬼垂下腦袋坦白道:「為了忘卻我的羞愧。」

「你羞愧什麼呢?」小王子很想救助他。

「我羞愧我喝酒。」酒鬼說完以後就再也不開口了。

正文:

小王子在一個小星球上遇到了一個酒鬼,喝酒——羞愧——喝酒。

《肖申克救贖》中,有一句對白:制度是這樣一種東西,你一開是厭惡它,後來離不開它。

兩個例子,就是想說明一個現象:反應模式一旦形成,人就開始陷入其中,被其慢慢蠶食。

迴避型依戀者,由於自己初次面對不安的感覺,形成了迴避的反應模式,進而開始主動疏離。而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也來自於這種迴避型的疏離行為本身。主動疏離,就是酒鬼的酒,肖申克的制度。

其實,每個人都會度過兒童的共生期,意識獨立的代價,就是對父母的感情疏離。毫無疑問,迴避型依戀者具有常人難以捕捉到的情緒細膩敏感。在意識獨立過程中,確立子女和父母的感情距離,在非迴避型依戀者看來,只是一個必然過渡期。可是,在敏感細膩的迴避型依戀者看來,這是無法面對的傷害,無法直視這種傷害,產生了迴避型應對模式。在成年後的時間裡,面對親密關係的時候,迴避傷害,就變成了他們主要行為。迴避的主要方式,就是傷害對方(起碼,在第三者的視野看起來是了,他們就是在做出這樣的行為)。面對可能帶來的傷害,寧願選擇結束關係。這是迴避型依戀者特有的行為模式。這種傷害到伴侶的疏離行為,恰恰是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所在。這種行為,背後代表的自我認知動搖。

如果說安全感還有另外的因素,那就是對自己認知的不斷確認。(很好奇一個問題,自我認知的確認,無論是那種類型的人,確認手段,都來自與外界的間接確認。別人認可自己,所以我認可自己。這種思維的背後,到底是什麼邏輯?雌雄異體原因?假若雌雄同體,是不是就不需要這種間接證明了?)最好的外界證明,就是有人喜歡。喜歡是可以帶來收益,收益能促使人產生安全感。

所以,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來自與兩方面,避免自我認識的動搖,確認外界對自己價值的認可。換句話說,迴避型依戀者的安全感,來自於迴避依戀這個行為本身。基因的遺傳,兩性的吸引,生育能力和生存資料的交換,本身就索然無趣的行為。為了補這個缺,產生的宗教信仰,就是愛情。看起來,高一級一點兒。可是愛情是人為定義出來的。

在生物行為角度來看,迴避型依戀者,更遵從於基因擴張的策略。多重或者多樣的親密關係的可能性,即能帶給迴避型依戀安全感。之前聊過,人類認知速度遠遠小於知識存儲容量,所以,長期親密關係,帶來的是子代哺育成功率提升。這個角度看來,迴避者的基因策略,又是失敗的。除非,哺育子代的另一半,具有較高的哺育水平和技巧,起碼,需要對待子代有強烈的感情意識。按照這個類型,不難發現,這恰好是焦慮型依戀者的特質。有趣的是,焦慮和迴避,又是彼此具有很強吸引力。

開始說,怎麼辦?兩種情況,怎麼給迴避者提供安全感,迴避者自我怎麼獲取安全感。

怎麼給迴避者提供安全感?

和迴避者建立親密關係,比一般關係,更為考驗伴侶。按照迴避者的安全感體系,他們需要現有關係的破壞和新關係的可能。伴侶提供,盡量低頻的親密關係,造成親密關係破壞的假象。自我形象的多重轉變,造成新關係的錯覺。通俗說,就是在關係中,向後推一步,時刻秀出新的自己。

迴避者的安全感的建立。基因生存策略是天性,不能避免的。能夠正視,並完成良好對的自我疏導,能夠彌補這種天性。首先,迴避者的敏感天性,要求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半,會產生豐富的體驗。可是,這會讓對方很累。如果對方不能回應,迴避者會感到收到傷害,繼而走向更多親密關係的選項中。應對辦法是,從間接認可,最終過度到自我認可。(這需要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最終,能夠結束迴避者的迴避行為模式,只能是自我的認可。

如同蜘蛛和烏賊一樣,如果人的情緒感觸也由觸角的話,迴避者對的情緒觸角應該比一般人觸及面積更大,更容易捕捉到更多的細微變化。自我認可的過程,就是自我關閉觸角的過程。這個觸角,會給親密關係的伴侶帶來過多的負擔。換個角度說,我認為迴避者,從未實現真正的情感獨立過程,缺乏自我認可的能力。這才是,迴避者的最本質的問題。自立而後愛人,自愛才能自立。

當然,道理如此,仍然會出現迴避者的伴侶,迴避者自身無法改變的種種阻力。親密關係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目標設定,就是親密關係雙方對關係預期的定位。小學時候,我同桌特別逗。遇到很難的數學題,沒法解答,就說,題出錯了,然後改了題目,開心作答,偷懶的辦法也是如此。如果不能維持或者給予一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那麼,直接在接觸初期,明確表示這個情況,避免彼此目標不一致。畢竟,允許多樣性的存在,進行長期演化,孰對孰錯,也不一定呢。


其實人類需求都一樣,但凡是個人就渴望獲得被愛、被關注,但凡是個人就有主動去愛,去關心他人的需求。只不過這類人由於童年時期情感需求被監護人忽視,為了自我保護,只好假裝自己不需要關愛。成年後,習慣性忽略內心需求,總對自己說,「我不需要你們」,時間長了,內心就冰封起來。
另外,幼時的他們,在心中對監護人的情感期待遭受挫折後,潛意識中會留下烙印,「估計是我自己不夠好,爸爸/媽媽才不在乎我吧」。「我不夠好,不值得別人靠近,不值得別人關心。」這種深留潛意識中的自我譴責,低自尊心,自卑,往往伴隨終生。當戀人靠近,他會不習慣,他會擔心自己的不夠好被戀人發現,進而被看低。別人靠近他,他會感到厭煩,想逃離。往往迴避型人他自己都意識不到,其實根源在於他的不自信。


1 要給予穩定的情境,可能他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相信。

2 要非常確定地告訴對方自己的情感,而且在對方要推開癥狀時,當沒看見。看不見,是為了不要引發他們的過往羞愧情緒。

3 主動,哪怕偽裝出焦慮癥狀。但是要及時叫停。

4 當他們迴避的時候,千萬不要逼他們走出來,尊重他們的感受。但是你可以帶著他們轉換注意力,這是為了情境轉換,讓對方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在之前受傷的記憶里了,面對的人也不一樣。

5 不要發火,一定要溫和。迴避型是很容易感覺到世界的冷漠的,你的發火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不安全,覺得你不是著急,而以為是拒絕他們。一定要告訴他們:「我很愛你,世界和我都在愛著你。」

6 他們覺得哪裡哪裡不好時,你就說:「你說的對。可是好難哦~」 引導他們來教你做,這樣可以逐漸建立親密的鏈接關係。

7 適當疏離對方,在對方先疏離你的前提下,讓他們知道「當他們給予你這樣時,別人是什麼感受」。

迴避型不是沒有心,而是不敢表達,藏得太久,便以為自己沒有心了。

8 他們說你粘人的話,可能是在試探你,你要給出肯定的回應:「我就是喜歡粘著你。」

9 不要說他們「煩」,這個是雷區。如果不小心說了,就告訴對方是自己的口頭禪就好。

10 及時表達自己不完美。這是為了引導對方講出自己的共情感受。不然他們會覺得羞愧。也給他們示範,在別人面前,自己沒那麼完美,其實還是很受人喜歡的,他們也會慢慢學上這種安全型依戀模式。

11 當迴避型覺得自己不完美的時候(他們會逐漸信任你),很肯定地告訴他們為什麼會愛他們這麼久,迴避型在懷疑的時候,會完全屬於理型模式,你必須要說出到底哪裡哪裡他們做的很棒,在這之後一定要補上一句,「其實你什麼都不做,我也覺得你很棒,人沒有缺點,只有獨特的地方。我就是喜歡這些獨特之處,怎麼辦呢。」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12 有了第十一條的最後一句,他們基本對你會交出真心。這時enjoy就好了~

13 中後期要注意過度依賴的問題,他們可能覺得你是第一個沒有推開他們也沒有逼迫他們的人,安全型可能一下子不適應獨立空間的消失,不要推開他們。他們只是太久沒表達出來,憋得太難受了。這個階段是最關鍵的,如果推開,前面大量的工作就白費了。保持安全型的溫和,一方面告訴對方自己在忙什麼,一方面也引導他們繼續對別人也多接觸,這裡的接觸,並非迴避型以前那種「帶著面具」的接觸,而是告訴他們建立親密關係不可怕。

14 他們在接觸過程里,多關注,給予言語鼓勵。讓他們知道「我在這裡」很重要。不管是你在忙還是在短暫消失,可以讓對方慢慢適應一下節奏,但消失的時候記得和對方說一下大概消失多久,以及如果延誤了,告訴對方自己出了什麼狀況,記得加上「但是已經解決了,謝謝你的理解呀,你真好。」肯定他們的等待和耐心,不要視而不見,不要覺得理所當然,安全型已經建立這種模式很久了,但迴避型剛剛開始建立,多幫助對方建立內部安全感。

15 迴避型人格只是一種小時候內部小孩被父母忽視了需求導致的,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安全型人格也一樣有自己的問題所在,比如耐心不夠(?ì _ í?),習慣就事論事。

16 迴避型的人非常獨立,但獨立不代表不需要被關心,這點切記。在他們表現自己很強時,除了誇他們很強,肯定他們的努力外,記得問他們「你覺得快樂嗎?」「你累不累?」「儘管你覺得自己可以,但我還是會心疼你。」多說幾句暖心的話,言語本用來溝通和慰藉人心,何必吝嗇。

17 不管是哪種依戀類型,給予愛和耐心,以及原則,建立一個可行性框架,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

18 至於他們需要什麼,他們只是怕你先離開。

19 任何一種類型都不是固定的,暫時確定對方類型只是為了更好地以愛對方的方式去愛對方,而非一棍子打死,安全型伴侶,也同樣會有迴避和焦慮的時候,愛是相互的。

———————————————————————

謝謝大家最近邀請我回答,以及關注和點贊的知友,

我真的從來沒想過我會變成「情感問答」的居委會大爺呀!(●"?"●)

一些已有問題的回答,我是根據個人經驗以及朋友討論的,會漸漸整理在這裡,分享出來,狹隘的地方也請多指正,只希望對需要的人有幫助。

自我建設:

孫嘉禧:長期早起是種怎樣的體驗?

孫嘉禧: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知識想推薦給年輕人?

孫嘉禧:有哪些越早明白越好的人生道理?

孫嘉禧:生活中有哪些偷懶技巧?

孫嘉禧:有哪些多數人都喜歡,但你就是不喜歡,即使別人覺得你品位有問題,可你還是不喜歡的東西?

孫嘉禧:做手賬的真正意義何在?

孫嘉禧:怎麼做一本好看的手賬?

孫嘉禧:一個人可以 DIY 出什麼有意思的東西?

孫嘉禧: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你想要哪一個?

孫嘉禧:哪句文藝的話第一次讀到便為之震撼?

孫嘉禧:如何評價安妮寶貝?

心理建設:

孫嘉禧:人可以樂觀到什麼程度?

孫嘉禧:得了超憶症是什麼感覺?

孫嘉禧:在你最想死(自殺)的時候是什麼念頭讓你活到了現在

孫嘉禧:如何預防抑鬱症複發?

孫嘉禧:什麼瞬間讓你想留住那一刻?

孫嘉禧:人遇到挫折、打擊後該如何調整心態,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原生家庭:

孫嘉禧:相比於單身狀態,為什麼在戀愛中獨自處理的事情越多,人們會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反而更多?

孫嘉禧:安全型依戀的表現和特點?在相同的行為中動機與其他依戀類型有什麼不同?

孫嘉禧:迴避型人格在親密關係中的需求是什麼?他們希望伴侶給予他們什麼?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的內心戲是怎樣的?

孫嘉禧:物質上富養女孩有沒有必要?

孫嘉禧:女生晚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孫嘉禧:如何在生活中克服因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感?

人際交往:

孫嘉禧:時常感覺和周圍的人相處很累,是不合群嗎?

孫嘉禧:突然覺得自己情商很低是怎樣的體驗?

孫嘉禧:中國大學舍友之間的關係普遍是什麼狀況?

孫嘉禧:在人際交往中,冷靜和理智會帶來哪些負面效應?

孫嘉禧:怎麼對班級同學不正的心裡做有力回應?

孫嘉禧:男生如何撒嬌?

孫嘉禧:為什麼「直男癌」一詞會在知乎上引起反對?該詞具廣泛侮辱性嗎?

孫嘉禧:為什麼利用的撒嬌比真心的沉默更吃香?

孫嘉禧:為什麼許多矯情的女生反而受男生歡迎?

孫嘉禧:女生欣賞的女生是什麼樣子的?

孫嘉禧:女生真實的一面是什麼樣的呢?

孫嘉禧:IT 男身上哪些地方招女孩子討厭?

前期吸引:

孫嘉禧:怎麼吸引喜歡的男生?

孫嘉禧:為什麼撩男生總是失敗,感覺自己沒有吸引力?

孫嘉禧:為了追男生你做過什麼到現在都不後悔的事?

孫嘉禧:初戀女生對感情更專一還是多感情經驗的女生對感情更專一?

孫嘉禧:男生什麼狀態才體現出他已經愛上你了?

孫嘉禧:女生什麼狀態才體現出她已經愛上你了?

孫嘉禧:你理想中的男朋友是什麼樣子?

孫嘉禧:從女性的角度看,男人具有什麼樣的品質會非常有魅力?

孫嘉禧:男生的哪些細節或品質會讓女生加分?

孫嘉禧:有哪些比較文藝的情書?

孫嘉禧:你覺得最浪漫的表白方式是哪種?

孫嘉禧:最讓你心動的一句表白語是什麼?

戀愛相處:

孫嘉禧:有哪些事是你找到對象後才知道的?

孫嘉禧:在愛情里會犯哪些常見又難以察覺或改正的錯誤?

孫嘉禧:男朋友在網上從未提及我的存在,彷彿依舊單身一般是何意?

孫嘉禧:什麼是過度解讀?

孫嘉禧:男朋友的哪些優點最讓女人喜歡?

孫嘉禧:女朋友的哪些優點最讓男朋友喜歡?

孫嘉禧:愛情里最痛苦的是什麼?

孫嘉禧:前男友聯繫你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孫嘉禧:男朋友喜歡在工作中發散自己的魅力?

孫嘉禧:室友當面說我男朋友丑我很尷尬,我該怎樣讓男友不傷心?

孫嘉禧:在愛情中,男生一定要做服軟的那一方么?

孫嘉禧:變了心的女人還有必要等她嗎?

孫嘉禧:哪些謊言女人覺得很浪漫,男人一聽就知道是假的?


第一次推開你時
你穩穩的拉著我
我好暖心
覺得
找到了世界上最懂我的人
第二次推開你
你很心急
很難過
甚至說出求你
我開始覺得
自己是不是太過分
第三次推開你
你依舊如此
我覺得
自己好壞
第四次
這一次我不是想推開你
我只是覺得
再推開你
我真的要失去你了
真的不忍心
再看你拉著我
可是我真的覺得好累
我想一個人
找一個安全的地方
一個不會傷害你也不會傷害自己的地方
靜靜的窩一段時間
我相信自己
會再次出現在你面前
像以前一樣
也許以後
還會有很多次
一個人冷靜的時候
但是請記得
我不想推開你
我只是想
更好的喜歡你


10.25更新

我覺得我之前的回答有失偏頗。

什麼親密關係?我不喜歡也不需要親密關係。

伴侶,我有數學就夠了。

……………………………原回答分割線………………………


需求:
包容安慰鼓勵肯定陪伴。很多很多愛。

內心戲:
得到的時候歇斯底里地害怕失去。
失去的時候聲嘶力竭地全屏攻擊。


迴避型的腦迴路:我喜歡你——我不喜歡自己——你大概也不會喜歡這樣的我吧——就算喜歡見到真實的我也會嚇跑的——那乾脆就不要開始好了

迴避型可能會得到安慰的點:
我喜歡你的全部
你所謂的缺點我都不在意
真實的你就很好在我面前可以不用偽裝
我不會離開你在這段感情里你是安全的
你有別人看不到的好你在我眼裡閃閃發光


當然具體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不用洗白了,迴避型人格障礙本質上是一種病,一種自私帶來的病,只不過這種自私表現在情感需要上,而非物質需要上。

所以,不要總是擺出一副「我是迴避型,我是lith,我不配得到愛,我好可憐」的自怨自艾心態,不要自己給自己加內心戲,不要以為給自己貼了個標籤就好原諒自己,而從不去反思自己,提升自己,那樣只會加重病情,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還是那句話,你不就是一個自私的人嗎?

迴避型人格障礙本質上是極度自卑和病態自戀之間所產生的矛盾。因為自卑,他們對他人的看法總體上是消極和恐懼的,這導致他們無法把能量投注到他人身上,所以能量滯留在了內部,就帶來了病態的自戀。這種矛盾,對迴避型的人來說,是內心陷入掙扎的根源。之所以害怕親密關係,是因為「他人即地獄」,害怕對方發現自己表裡不一,害怕對方發現自己的缺點,害怕心中的秘密被看穿,他們覺得被看穿了就會失去對方的愛,所以乾脆主動坍縮,把自己隱藏起來。這種人在社會中也很容易被邊緣化,交不到什麼知心朋友,往往也無法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不服?幫幫忙,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連做做公益獻獻愛心的行動力都很欠缺好嗎?

所以,這就是一種病,最終害的是自己,但絕不是沒有救。

舉個例子:一個成年後被認為慳吝自私的人,如果我們往前追溯的話,往往會發現其成因在於童年時的物質匱乏或生存壓力。但擁有一個窮苦童年的人,長大後就一定會變得慳吝自私嗎?顯然不是,人通過主觀努力和調整心態,是完全可以克服童年陰影的。

通過努力上進,提高自身社會價值,可以逐漸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心態;通過建立信任,學會換位思考,建立積極的世界觀,可以慢慢消除病態的自戀。這樣,矛盾自然減少了不是?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恭喜,你就進化成了一個高階版的迴避型人格,而不再有「障礙」二字。

至於和迴避型人格的人該如何相處?我以一個曾經的迴避型病態患者身份來回答:除非是高階版的,否則不建議相處。


你說你喜歡我 我不信 你說那用時間來證明

時間夠長 我也許會開始相信 緩慢地相信 偶爾一兩次你稍微冷淡 我就會想說「看吧都是假的 之前都是騙我的 怎麼可能喜歡我」然後把你對我的喜歡打回原形 「你根本不喜歡我」

再或者

我們之間隔一百步的距離 你朝我走二十步 我或許會走一步 你要是停滯不前或往後退一步 那我會退到自己無路可退 並且再不會向前

別人說我冷漠高冷不在意任何人 其實不然 我是打從心底的自卑 不敢付出也不相信自己值得被付出


嗯....我記得上社會心理學的時候,老師講完安全型 迴避型 焦慮依賴型之後說, 其實列舉出來的這三種只是非常極端的類型,真的,每個人都不要給自己貼上標籤,因為我們可能會在很多時候發現,自己會具有這三種類型中某一種的某個特點。
所以不要給自己輕易貼上標籤,也不要給別人輕易貼上標籤,一旦貼上,個人覺得在交往過程中就會像被束縛,像戴了一種 有色眼鏡 ,可能這個必須不恰當,暫時沒想到怎麼描述。
但是如果真的有需求想了解自己傾向 建議諮詢心理諮詢師l


這個.......我啊.......


多少有點迴避型人格和lithromantic傾向。

小時候做什麼都畏手畏腳,不敢和人交往,性格內向不自信,小哭包一個

現在長大了倒成了逗逼,可以獨當一面,興趣廣泛性格開朗,走到哪裡都還算受歡迎,但是建立人際關係也是被動的,別人主動找我玩,我認可她的話,可以很鐵。

但是啊...

這種根深蒂固的安全感缺失在感情生活中沒有絲毫好轉

這是一種較為極端的自我保護機制

內心戲?

多著呢!!!

我怕中意的男孩知道我對他有好感,萬一他不喜歡我,或者對我不認真,那豈不是很丟臉

想發簡訊給他說好想你啊!
他萬一不喜歡我怎麼辦?
太自作多情了!
算了,我還是干點別的去吧

平時都是這個點找我聊天的,怎麼沒來找我...
要不要問問他?
算了,他要是真想找我,肯定會來的

嘖嘖,他這句話說的,很雞賊誒!八成是套路,冷他一會吧

我怕他從我驕傲的臉上看穿我心底的自卑和不安

我怕他騙我傷害我

我怕這段關係走不到最後,所以乾脆打碎了開始

不是爬的越高摔的越疼嗎

沒有希望就不會失望對么

所以啊...
我對感情
向來不抱希望

和男朋友分手,當天就出去和小姐妹玩去了
單身了,更high!

其實很可悲
我覺得自己喪失了愛上一個人的能力

再加上lithromantic傾向...

親密關係達成以後的厭倦感,讓人窒息

很矛盾啊

迴避型人格讓我覺得,他不黏我就是不在乎我了,lithromantic性向又讓我覺得黏著我好煩啊!

我覺得自己可以孤獨終老了

然後

我從來都不明白為什麼女孩要倒追男孩

記得有個男孩子跟我說,
人家姜太公釣魚是個直鉤,
你倒好,只有根兒線!
其實...我連線都沒綁
我特別被動...

需要男孩特別不要臉的追才能追到

訴求點其實很簡單!

我需要安全感

我需要被你依賴

我需要你值得我依賴,我才會去嘗試著依賴

一旦發現不值得...為了自我保護,我就跑了...

辦事讓我放心,讓我知道你是踏踏實實的和我在一起

但是

不要黏我

真tm難伺候!

活該我單身吧!

下一個!


越是重視一個人一樣物品我越感到焦慮不安,因為害怕失去。
所以努力的遠離它,輕視它,這樣失去的時候不會太痛苦。

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曾經的迴避型,想了很久還是匿名來答一個。

樓主說的表現以前我多多少少都有吧,包括不太能直接表達感情,會有很多自我防備等等。最誇張的可能就是,對曾經的最好朋友說絕交,因為她也迴避型總是不主動聯繫我。

關於需要什麼樣的愛,我覺得,大概就兩種。第一個男朋友給了我非常確認的價值感和無與倫比的包容,既讓我第一次感覺到了不可替代 (兩個人有一些別人不太有的共同的理解),又讓我很多的為了證明安全的作的行為被寬容,所以慢慢慢慢就不需要總是預設一個最壞結果然後讓自己做很多心裡防禦了。

現在的男朋友是安全型,所以我沒有了很多獨特的能帶給他的感性上的支持,但是相對的是,他給了我很多很多很多的愛。這個體現在每次信息都會認真按時的回復,每次出現分歧都不會選擇推開對方,每次兩個人有爭執總是會自己努力找到平衡點。跟他在一起之後,作為一個迴避型基本在關係里沒有任何的不安全感,這是以前不太能想的事情。

所以總結來說的話,其實就兩種,要不給他很多很多價值,要不給他很多很多愛。


最後感謝一下 @馬藍藍


遠離迴避型的人,遠離迴避型的人,遠離迴避型的人!


需要的是愛,還有對真正自己的認可吧,會迴避,不讓人過分靠近,習慣隱藏,害怕被喜歡的人發現自己是那樣的人,其實是一種自卑,對自己的不自信


說自己是什麼什麼型人格這樣真的好么?
迴避型人格全稱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依戀型人格全稱是依戀型人格障礙!!
是障礙!障礙!障礙!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符合人格障礙的地方,但是那是本身氣質和性格所造成的,不代表你真的有人格障礙這樣的疾病。


我差點以為這是我自己提的問,其實自己內心不夠強大的話,只能遠離迴避型人格的戀人,因為我們焦慮型的和他們在一起真的很折磨,非常累,反正我剛分手,確確實實真扎心。


推薦閱讀: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陽光型抑鬱症或者是迴避型人格?

TAG:心理學 | 親密關係 | 戀愛心理 | 迴避型人格 | 戀愛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