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孩子說話?

一般孩子到12個月後都會牙牙學語了,另一些孩子學會說話晚一些。家長應當用怎樣的方式更好地教孩子說話呢?


首先 ,孩子說話的早晚絕對與遺傳有關。所以,「一般孩子」和「另一些孩子」的差別,可能並不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方式。

其次,「教孩子說話」的目的為何?我覺得是幫助孩子學會認識和適應這個世界,並且發現自己的能力。所以沒必要和其他人去盲目比較。

但是,我兒子11個月時可以說大概十個單字,一歲零五個月的時候能夠背誦《三字經》前兩百多個字,一歲零九個月可以自己編完整的小故事(當然基於某些「模板」),更不用說書上有的那些故事了。我覺得也不能說和教育方法完全無關。所以稍微寫點經驗吧。

我在孩子半歲的時候接觸到了《Wow!你的寶寶是天才》這本書:
http://www.amazon.cn/Wow-%E4%BD%A0%E7%9A%84%E5%AE%9D%E5%AE%9D%E6%98%AF%E5%A4%A9%E6%89%8D-%E6%A0%BC%E5%85%B0%C2%B7%E5%A4%9A%E6%9B%BC/dp/B002VPCXWK
這本書是針對一歲以下幼兒的。根據其中提供的方法,我們在給孩子念童謠的時候,有時會留下最後一個字不說,等他來接上。幼兒反應還比較慢,所以有時候要等上十幾秒(書上說可以等一分鐘)。他如果不接,我們也就自顧自地講下去。沒有任何強制性,也不進行考核。如果他感興趣就多說一些,如果不感興趣就換別的。他最早學會的詞就包括「小老鼠,上燈台」中的「台」。如果他的發音有誤,我們通常會重複一遍正確的,不加入任何其他評論,以免強化他對「錯誤」的印象。除了童謠以外,我們在給孩子換尿布,喂飯,哄睡的時候,都會告訴他是在做什麼。

書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永遠假設孩子能聽懂、能學會。如同書名所說的,寶寶本身就是天才,而不是從一個傻瓜被培養成天才。事實上,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比我們以為的要早得多。不僅僅是會說話以後才開始。有一則TED演講就是關於嬰兒語言能力的:

帕特里夏·庫爾Patricia Kuhl:嬰兒的天才語言能力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cn/patricia_kuhl_the_linguistic_genius_of_babies.html

後來孩子會說比較多的單字了,我們就把末尾兩個字留給他說。從單字進展到兩個不同音節的詞用了較長的時間。接下來他意識到可以說疊音詞,如「亮晶晶」,「Tongtong 哥哥」;再接下來學會了發三個不同音節的詞,如「警察叔叔」等。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學會了很多詩詞。其實我們並沒有抱著要讓他會背古詩詞的念頭來教他,完全是因為比較有節奏的韻律特別得到他的青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對於語言學習的興趣對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他愛吃的東西他會比較喜歡說。

孩子在其他方面不是個特別好帶的寶寶。吃飯不專心,入睡較困難。基本上一歲半之前這兩項工作都要通過語言撫慰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還買了一些嬰兒畫報之類的書籍念給他聽。他特別喜歡。所以總的來說,從早到晚除了睡著和出去玩的那段時間,我們幾乎都在輪流和他講話。

在很多育兒書籍中都提到,少和孩子說「兒語」,如「吃飯飯」等,而要採用大人的「正常語言」。我認為這一點也很重要。從上面的經歷中可以看到,如果較多用簡單的音節來表達意思,孩子的這個階段可能會較長,不利於後續的語言發展。

另一個「技巧」是,如果他有能力用語言表達需要了,我們就不會通過猜測他想要什麼來滿足他。讓他有自己開口說出特定需求的機會,而不是只做選擇題。比如,他出去玩回到家,開始不高興,我們就問「想要什麼」?有時他會說「喝水」,有時他會說「還要出去玩」。如果是不能滿足他的,我們就清晰堅定地告訴他「不可以」,並且用簡單的語言解釋。比如說「天黑了」。這樣孩子也能漸漸明白做事的場合和語言的含義。現在他在外面玩到天色晚了就會說:「天黑了,路燈也亮了。我們回家吧」。

TED的那個演講還給了我一個啟示:孩子是在社交活動中學習語言的。所以,我們盡量不用機器替代人。當然這也是因為我們幸運的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從而可以做到給孩子足夠的關注。而且我注意到,幼兒儘管看起來不懂事,但是對於大人的情緒變化是很敏感的。即使他不懂得「你真棒」什麼意思,也不知道什麼叫「表揚」。但你的笑臉和擁抱就能讓他體會到被讚賞的快樂。對孩子的每一個語言上的小進步,我們都毫不吝惜地給予這一切。所以「學說話」對他來說一直是一個愉悅的體驗。這比他具體學了什麼內容更令我滿足。


對於嬰幼兒的語言訓練,@劉虓震 已經寫的很好了,我補充一下學齡前的幼兒(2~6歲)吧。建議所有的父母都讀一下《普魯斯特與烏賊:閱讀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這本書,作者是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教授。

語言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是需要環境來培養的,要想快速提高幼兒說話能力,首先要訓練語言理解能力,其次要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理解能力的訓練需要大量的語音輸入刺激,大腦在反覆解碼的訓練後,才能形成更完善的聽覺神經迴路。
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需要家長多與孩子交流,孩子有機會運用學到的語言,孩子使用語言得到理解後,會產生正向激勵,讓孩子更多的與人交流,語言方面的神經迴路的訓練就會進入良性循環。

日常交流的語言能力
日常交流語言能力主要取決於那個天天照顧孩子的人。很多父母忙於工作,需要靠老人和保姆來照看孩子。這個人如果不愛說話,不與孩子充分交流,應用日常語言,孩子形成語言能力就會推遲。一般在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因為接觸更多人,會慢慢好轉。

閱讀理解的語言能力
日常交流所用的辭彙量較少,語法也簡單,更複雜的語言能力需要大量的閱讀才能訓練出來。這裡所說的閱讀分為兩種: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

親子閱讀是指父母與孩子一起進行的交流和閱讀,這在2~5歲的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還不認字,需要通過父母以講故事或講書的方式來進行。
聆聽文字與感受被愛之間的聯繫,為以後長遠的學習歷程奠定了最佳基礎。沒有一個認知科學家或教育研究者可以設計出比這個更好的方案」《普魯斯特與烏賊》P81
「事實證明,5歲以下的兒童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他們將來的閱讀能力。……語言貧乏家庭的兒童與來自語言豐富家庭的兒童相比,他們接觸到的辭彙量差距大約是3200萬。……在入學前已經聽過、用過數以千計的詞語,並能在大腦中理解、分類、記憶這些詞語意義的兒童,入學後一定感到遊刃有餘。反之,……入學後經常會有挫敗感。」《普魯斯特與烏賊》P21

自主閱讀是指孩子自主進行的早期閱讀,這在4~6歲階段非常關鍵,孩子一開始可能主要是看畫,慢慢開始識字,到最後能從文字中理解其含義,當然這個過程也需要父母大量的參與。非常重要的是,不管家裡的經濟條件如何,一定要給孩子購買大量的兒童書籍,讓孩子有書可讀才能營造自主閱讀的環境。
「……計算出進入一年級的兒童,在具有語言優勢和處於語言劣勢的孩子之間差了約15000個單詞。這些處於劣勢的孩子怎麼可能趕得上呢?」《普魯斯特與烏賊》P119

家長可以馬上做的事情:

  1. 讓照顧孩子的那個人多於孩子交流,鼓勵孩子多說話。讓孩子多去戶外,多與人接觸,增加語言應用的機會。可以適當的看一些電視,但是要控制時長,不能扔到電視前面不管。
  2. 父母回到家後,更不要把孩子扔給電視、電腦、iPad,而是多和孩子玩遊戲,多講故事,多陪他讀書。
  3. 最好的玩具是積木,家長可以和孩子一邊玩一邊用積木講故事,孩子學會之後會自言自語的玩積木。
  4. 每天睡覺前,一定要陪孩子親子閱讀,或者聽有聲書。
  5. 購買大量的兒童書籍,藏書量至少在200本以上。

這是一個簡單而複雜的問題,
要說實踐,這個問題不值得一問,因為一般家長都能做到。
要說理論,這個問題有許多的內容需要閱讀,否則無法聚焦。先一本常規的語言心理學,然後再讀讀維果斯基的《思維與語言》,如果再要考察,那麼蒯因的一些理論也是值得參考,或者維特根斯坦?


謝邀。

我不知道怎麼教,我自己的孩子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一歲零幾天,就開始說話了,一歲半就可以用簡單的複句(因果關係,轉折關係等)表達意思。但……其運動和平衡能力就比較差,很多同齡男孩都可以脫手走了,她還不敢挪一步。

長大一點,發現她的語言能力確實稍好些,但運動和身體協調能力就差一些,幼兒園參加武術隊,第一天就遭淘汰。

相對來說,可能男孩子開口說話會比較晚,但也不代表智力有問題(愛因斯坦不是三歲才會說話么)。他不開口,不等於沒有語言能力。還是會聽,會理解,會在肚子里(其實是在大腦我們不知道的某個地方)組織語言用來回應。忽然在某一天,他長到一歲半了,本來連單詞都蹦不出來,但忽然一口氣說一串話,比如:「媽媽不要走,鵬鵬害怕。」(你看,他自動會應用因果複句了)。

如果觀察良久,發現他的聽音和語言表達熱情,確實大大遜於其他小孩,那再找專業人員看看吧。


不敢苟同被點贊最多的答案。
作為一名專業的早教老師,我有責任給你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首先,推薦一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第二,孩子十個月到十六個月的這個階段,處於體能上升階段,特別喜歡自己爬,自己走,專註力更多在自己的體能上。但是這個階段,家長的輸入非常非常重要!在孩子用咿咿呀呀的聲音,手指比劃的動作,還有肢體語言,眼神來告訴家長,他們想要什麼的時候,一定要多問他們「寶寶想要水,是不是?」「寶寶,我們再玩一次好不好?」「寶寶要不要這個玩具,要不要?」這種問題,鼓勵他們點頭,說好,要,是。這是從肢體動作過渡到語言表達的很重要的過程。但是孩子都有自己的時間表,他們不可能一開始就跟你說得很好。這時候,家長就要多重複,多引導了。在寶寶指著奶瓶的時候,指著水瓶問他,「寶寶要水是不是?」寶寶如果有反應就告訴他「這是水,水,寶寶是不是要喝水吖?」繼續看孩子反應,「喔,寶寶要水,下次寶寶要水就跟媽媽說水,水,媽媽就知道了,好不好」。再把水給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和寶寶保持平視,確保孩子在聽你說。這個重複的過程有很多好處。第一,在非緊急情況特殊狀態下,你在多次重複水(或者其他)這個單字或名詞的時候(或者是玩具,奶瓶等詞語),他會去聽你這個字詞的發音,能看到你和他溝通的眼神,他會漸漸明白「喔,我下次說水,媽媽就給我水的」。而且孩子需要很多次的重複才能掌握好一個發音,所以家長要有耐心。第二個好處,你在孩子小時候就培養他和人用語言溝通的意識。培養孩子這個溝通意識很重要,在他接下來的人生中第一次叛逆期(兩歲左右)來臨的時候,你會感謝自己曾經那麼做過的。我常常能接觸到那些用哭,用指一指的動作但就是不說話的孩子。反觀他們的家長,都是孩子一指,家長就滿足,孩子一哭鬧就妥協的。第三,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那些張口說話不算晚但是吐字不清的孩子。假設你在開始的時候就每個關鍵字都重複很多次,他說得不對你馬上說一次多次正確的發音,你的孩子以後吐字不清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第三,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寶寶兩個月開始就可以給他們讀繪本。繪本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根本無法用一兩句話來概括。首先,給孩子選擇優秀的,經典的,正版!!正版的繪本。正版的好的繪本,色彩正統,紙張的質感好,保留了原著作者的設計。孩子剛剛開始接觸繪本的話,可以選畫面多,文字少的繪本,比如說小熊繪本系列。如果你需要,我也可以給你一份適合各個月齡段小朋友的繪本書單。繪本里的文字通常比較簡潔,或者比較優美,在給孩子讀繪本的初期,家長可能不具備各方面的閱讀技巧,那就遵循原文,照讀文字就可以。還有,千萬千萬不能指讀!要知道,現在不是孩子認字的敏感期,而且讀書是快樂的過程,不要一個一個字指著來讀,要讓孩子把專註力放在畫面本身。假設孩子就特別喜歡其中一頁,那就反覆給他讀,假設他一天或者連續好多好多天只要你讀一本,要求你反反覆復地給他讀,那就讀。還有,孩子不想讀的時候彆強拉著他讀。不要把閱讀變成認圖大賽,就是別一翻開書就問這什麼顏色吖,這是什麼動物了,這是哪裡吖等等。尊重繪本本身,尊重閱讀的過程。
說說繪本為什麼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好吧。好的繪本,語言優美或簡潔。長期讀書的孩子,一直處於接收好的語言環境的狀態,等到一歲半語言爆發期來的時候,就會說得比較好。

第三,多給孩子唱歌,唱各種各樣的歌。有旋律的語言,也就是音樂,是對孩子發展語言最好的。而父母唱的歌對於孩子來說,比其他人唱得不管好的多還是差的多,都更具有吸引力。假設家長五音不全,也不要害怕影響孩子的判斷力,你只要多給他聽優質的音樂正確的音樂就好,孩子天生就具備了判斷你是否走音的能力。何為優質的正確的音樂,就是用音質好的音響或電腦放的,而不是廣場舞或者搖搖車的那種。放多重風格的音樂,不局限於中國的童謠。這樣無論是對孩子音樂方面還是語言方面都有好處。在挑選的時候,可以挑那些好發音的,一個段落重複率高的。比如說一隻哈巴狗,兩隻老虎,春天在哪裡……外語的更多,the wheels on the bus, ten little Indians 等等。還有Halo, Poker Face, Time to Say Goodbye等等。

總之。你給孩子輸入正確的語言和音樂,多讀繪本,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一石多鳥。


鼓勵孩子模仿聲音

可以鼓勵孩子多模仿動物的叫聲,各種汽車的聲音,就算周圍沒有動物和警車,也可以找一些其他途徑。有一些寶寶有聲書是有按鈕的,畫著水牛的按鈕按下去,就會發出水牛的叫聲,教寶寶各種動物名稱已經對應的叫聲,是一件極其愉快的遊戲。

找到孩子的興趣多重複

有些孩子喜歡恐龍,有些孩子喜歡小狗,總能發現孩子特別感興趣的一樣東西。爸媽們可以從這件東西出發,引申出許多話來,比如「這是什麼恐龍啊?」「恐龍的腳在哪裡啊?」就算兩字的「恐龍」孩子暫時還發不出來,至少可以學會一個字的「龍」,慢慢多引導孩子,孩子辭彙量會越來越大。

和會說話的小朋友一起玩

這個小朋友可以是孩子的哥哥姐姐,小孩也最喜歡和大孩子一起玩;也可以是小區里的小朋友,多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交流,會促進孩子想要表達的意識,增進辭彙量。孩子是最會模仿的動物,你會發現孩子在語言方面的突飛猛進。


  我兒子在一周7的時候,他還不太會說話。我們都有點擔心,問過其它人,他們說男孩子會比女孩遲一些。可是,到了1周9的時候,他突然可以說了,而且說的很好,能夠表達自己的一些意思,就是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他有了質的飛躍。那時候真是讓我們高興和驚奇。現在我感覺他會比周圍同齡的小孩表達能力會更好些,比如:經常使用一些關聯詞,說話有條理,也有邏輯,能夠很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覺,可以和我們和大人一樣的交流。當我們看著他大人模樣的對我們講道理,很嚴肅的說:「爸爸,你這事應該怎麼怎麼做.....。」我很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面對著當老師的兒子,不斷的點頭說:「對,你說的很有道理,爸爸錯了/爸爸知道了」   
  從他一歲左右開始,我們就每天給他講故事,有時候講到我嗓子啞了,孩子他媽接著講。很辛苦。但我知道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我從一些資料上,讓自己的孩子聰明有幾個辦法:1給他輸入大量的信息,這裡最好的就是語言的刺激,而故事就是最好的一種載體。2從事要動用雙手的活動,會靈巧的動用雙手的人,一定會更聰明;3合理的營養,補充鋅,不飽和脂肪酸(EPA、DHA),平衡膳食。
  這是我一點的親身體會,希望有所幫助


我的經驗:語言是種本能,不用教,多跟她說就行了。
但說的時候要稍注意點兒,大人的發音、表達方式、辭彙,她很快就會學著用的。
------
@孫瑞 同學說這容易誤人子弟,我再補充點兒: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教」,而在於大人放下身段去和她交流。孩子的話語方式不同於成人,我個人認為不要用大人認為正確的模子去破壞掉這種童趣,這本來也是她們逐步認識世界和持續更新知識的一個過程。舉幾個我女兒的例子:
1. 剛說話時有一個階段,會把主謂賓位置搞反。她想吃面的時候說:「面面婆婆煮」,想喝奶的時候說:「奶奶媽媽沖」。我從不去糾正說你要說「媽媽沖奶奶」,過幾個月自然她就懂了,順序就對了。

2. 2歲左右有一個階段,分不清「你」和「我」這兩個代詞。直到有一天我問她:"你想吃什麼?" 她回答:「我也不知道」。才發覺,她能搞清楚你和我了。

3. 2歲半之前,貌似搞不懂一些副詞,比如問她:還吃不吃了?她回答:還不吃了。這個「還」字,我試著教過她,但是無效。但到了現在,2歲7個月的時候,已經懂了怎麼使用「還」、「也」了。

4. 9月剛上幼兒園。一天我問她幼兒園好玩嗎? 她想了一下說道:「她站在門口哭。老師說不要哭。她說,想媽媽想爸爸。」,第三人稱的敘事手法啊,這就是她獨特表達方式,我沒去糾正她說「不是她哭,是你哭」。

5. 前些日子,突然發現她會編歌詞:「采蘑菇的小姑娘,背著蘑菇去換棒棒糖」。剛聽見的時候笑得肚子疼。

這些小變化可以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語言的掌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並且這個過程是自主自覺的,不需要什麼外界力量去「教育」,反而大人應該教育下自己怎麼參與到孩子的世界裡,用她們的語言和思維方式跟她們交流。


我個人認為大人沒有必要遷就孩子而說雙字詞,如毛毛、肉肉、狗狗、飯飯等等,其實孩子的語音能力與行動有關,早有學者研究發現,站得晚的孩子語音發展都稍遜於早的孩子。綜上,建議大人正常說話,同時引導孩子遲早站起來,一歲以下的還是爬吧。


早說話的寶寶智商高

——教寶寶發音學話事半功倍的小技巧


許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孩子的語言發展差距很大。別人的孩子嘰嘰喳喳像小麻雀一樣,而自己的孩子卻好像不怎麼說話。親友或許會用「貴人語遲」,或是愛因斯坦說話晚的例子安慰你,但究竟孩子說話早晚和將來的智力發育有什麼聯繫呢?


其實,早在1929年,美國醫學協會通過對一千個人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說話越早的孩子之後的智商就越高。愛因斯坦兩歲半的時候已經能說整句了,他的語言問題更多在於7歲之前總是沉默寡言。早教專家認為,三歲以前嬰兒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如果這個時期寶寶的發音說話能力跟不上,將對未來的整個智能結構的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對寶寶的許多能力發展會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如何引導寶寶發音學話?


許多家長為了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不加選擇地對寶寶進行教學,卻沒有想到這反而會起到揠苗助長的反作用。寶寶能發的音其實是由口腔的發育程度決定的,一些比較難的音,往往要等到兩歲之後才能準確地發出來。如果家長不斷地重複一些寶寶無法發出的詞,不但讓家長浪費精力,還讓寶寶充滿了困惑和挫敗感。相反,如果家長能夠根據寶寶的口腔發育程度因材施教,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技巧:記錄下寶寶發過的字音,重新組合聲母和韻母,便可以知道寶寶還可以發哪些新的字音。例如,寶寶說過「爸ba」和「開kai」,那麼重新組合得到新的字音「bai拜」和「ka卡」。這樣一來寶寶的發音量可以得到迅速地擴展。


細心的家長可以用一個本子記錄下寶寶所有發過的音,通過翻字典來找出適合教寶寶的字詞。但是如果您有電腦或者能上網的手機,一些早教網站(如咿呀網: http://eya.net )可以自動地幫您找出適合您孩子的字音和辭彙,從而大大地 方便了家長。

注意要點:
1、 尊重寶寶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不勉強、不埋怨寶寶的言行舉止。每個嬰兒的發音說話都是一個獨特的循序漸進的字詞發音相互影響的複雜過程,所以一切要順其自然。
2、 保持寶寶的精神和心情愉快:嬰兒的點滴成績都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賞識。對寶寶來說,缺乏賞識的生活就是缺乏樂趣的生活。
3、把「發音學話」當成遊戲:在寶寶精神愉悅和精力充沛的時候,來教他/她發音,比如早上醒來或午睡後。


進來學習一下了.


2歲的寶寶學習語言的慾望開始越來越強烈。從簡單的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到怕怕、妹妹、姐姐、哥哥等等。這時候,父母應該學會循續漸進教寶寶去學說話,一開始可以是雙英字,然後是經常用的一些單英字,然後再教玩的過程中的一下常用字。這樣才能調動寶寶的積極性,讓她喜歡學,願意學。學習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方法。 1.寶寶學叫人時,千萬不要強迫她叫。比如她剛學會叫媽媽,她就會一天不停的叫媽媽,家人一定不要去打斷她。有些大人會認為已經學會叫媽媽,就可以學叫爸爸了。殊不知,寶寶不停的叫媽媽,實際是在強化她的記憶力,如果打斷她,讓她學叫爸爸,直接的結果就是媽媽也叫的不好了。正確的做法是等她空閑的時候,爸爸也在現場的時候,誘導她叫爸爸。「寶寶,誰給你搭的具木啊,是不是爸爸啊」,寶寶就會有記憶,爸爸幫我撘具木。再玩具木時,她就會主動的叫爸爸。 2.要學會鼓勵寶寶說話。2歲的寶寶已經能夠開始感覺到大人的情緒變化,鼓掌,讚許的眼神,摸摸頭等,這些方式都是在告訴寶寶,她做的很棒,爸爸媽媽很高興。這樣再接下來的學習,她會更加的主動積極。 3.多用寶寶的語言交流。寶寶學會了簡單的語言,大人和寶寶玩的時候,也應該多用她已經學會的詞。比如說,你今天和姐姐玩了嗎?哥哥對你好嗎?等等。這樣可以強化她的記憶力。 4.順勢而為。寶寶學習語言的能力參差不齊,有寶寶1歲多就可以說很多單詞,有的寶寶是從兩歲開始學語言,只要不超過2歲,都是正常現象。這和寶寶所處語言環境有關。一般寶寶都和老人或者媽媽一起生活,如果身邊的大人愛說,甚至是碎嘴子,那麼孩子說話的時間就會很早。如果大人不愛說,那麼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就會比較慢。 5.說話晚的寶寶更聰明。老人都說「貴人語遲」,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寶寶說話不利落,她就會發揮她的思考能力,用手勢、表情來表達她的想法。時間長了,她的思考能力,身體表達能力就會比同齡寶寶要強。所以說,寶寶晚說話也是有好處的喲。


除非上帝,沒有人可以賦予人類能力。
不過人類卻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壓抑或者激發人本有的能力。

你多說,多說什麼,怎麼說,孩子學的比你想像的快。


推薦閱讀:

關於社會信任缺失是否與父母信任缺失有關?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
大腦有可能越用越笨嗎?
為什麼越長大人們就越關注外貌?
怎樣避免「隔代教養」帶來的缺點?

TAG:閱讀 | 教育 | 早教 | 認知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