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雲社二十周年慶典?


小時候,衚衕口有個地攤兒,大叔常年就會做面,有打鹵,有炸醬,有清湯,有油潑。味道不算正宗,但也讓人回味無窮。
賺的不多,只有三兩常客捧場。
我們總是說,您弄個電視,印點廣告,別做面了,夏天烤點串整點冰鎮啤酒,冬天炒幾個菜熱上幾壺紹興,早上來豆汁焦圈配鹹菜。以後啊盤個店面,起個名,請個大廚子,開連鎖,您就再也不用這麼累了。
大叔總是憨笑的說,我就會做面,也只會做面。
沒想到,大叔的面還是慢慢的火了。
報紙上登了文章,題目叫,堅持做面的面老闆。
一時賓客盈門,高朋滿座。
客人多了,不再有人專門為了碗面而來,開始有人想喝酒,想烤串,還有人想讓老闆請兩個夜總會小姐。
這時的麵攤,已經不再是當初一個人就能幹的買賣了。老闆家裡孩子上學要錢,老人看病要錢,新雇的服務員天天喊著漲工資。
老闆嘆了口氣,上了啤酒,烤串,俄羅斯舞娘。租了臨街的房子,貼了廣告。
真的火了,一傳十十傳百,門外排了長隊,眾口也變得更難調。
老闆不再駝背,出門穿了西服,戴著墨鏡,夾著公文包,像極了大老闆的派頭。
小攤變成了麵館,麵館變成了餐飲連鎖集團,甚至夜總會。
可我再也吃不到老闆的手藝了。他有錢了,從井裡爬了出來,換了身乾淨衣服,開著豪車走了。
我不怪他,也理解他。可我也是真的想那個麵攤的大叔。

謝謝各位的贊與感謝。
自己聽老郭多年,不敢自稱相聲迷,只是郭老師一個小小粉絲。
很多朋友評論質疑我的想法。
我的想法很簡單,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未成名的郭德綱,那是他的段子更經典也更純粹。但是,這並不代表我討厭或者質疑現在的郭老師,我理解他也一如既往的支持他。更沒有資格責怪他,說句不好聽的,一直以來是個窮學生的我,連個門票都未買過,根本沒有資格去指責他。

真心希望郭老師和謙哥能夠越來越好。這是真心話。


德雲社二十周年讓我想起來紅樓夢裡元妃省親的一幕,花團錦簇烈火烹油的頂點背後是一片乾淨的白茫茫大地。郭老闆的叫小番已經唱不上去了,新人里除了說學逗唱獨佔一個忠字的岳雲鵬,怎麼捧都半溫不火的燒餅之外,能讓人再記住的名字少之又少。當郭老闆再也不去改編老段子,一遍遍炒著倫理哏和屎尿屁的冷飯,而岳雲鵬除了賣萌耍賤唱五環再也沒有其他法寶,我反而懷念起當年在國外和同學一遍遍看的德雲社2009年封箱演出。那個簡陋的舞台上才有相聲的初心,而現在,德雲社就是郭老闆的十里洋場。

——————補充的分割線———————
當了十幾年的綱絲,我盼著郭老闆好。
可是現活比不上多年以前,這是實情。
有時候我們把老郭捧的太高,其實我想,說拯救相聲是他的一己之功,這是誇張,因為相聲從來沒死絕。但老郭和他的德雲社把相聲的地位真正提升起來,這是事實。
娛樂化本沒錯,這個圈子抱團取暖才是真正的和氣生財。老郭有四百多口子要養著,不容易。
只是自己烈火烹油還不忘在大實話里踩兩腳不順道的同行,多少有點小氣了。
歸根結底,眼看著郭老闆他起高樓,我真是不願意看他樓塌了。
就沖無數個笑著睡著的夜晚,我就要感謝他。

——————懺悔的分割線———————
為了老郭我特意沖了優酷會員,昨天看了全本,倒是有和看東方衛視閹割版時更進一步的想法。
首先郭德綱和岳雲鵬有正經地說相聲,小嶽嶽的功力確實不太強,但是人家自己說了,自己不當班,我們也沒啥意見。再說人家說幾句話我就樂了,這就是本事。
其次那段大西廂還是可以的,雖然沒有早年間版本豁亮了,但是撐得起場面。後邊的德雲社眾人一本正經地幫襯讓我莫名想到了彩虹合唱團...
高峰安安靜靜說了一段相聲,效果還不錯。石富寬先生是真看得出歲數了。
郭麒麟童子功不差,假以時日沒準還真能繼承他爹的衣缽。顏值也說得過去嘛。
另外兩點,郭德綱可能再有,于謙大爺不可得。捧哏的到這個份兒上,再出一個真是祖師爺賞飯。
再一個,孫越的捧哏功力之前被我低估了。就捧哏而言,絕對是我心目中第一梯隊的了。


我只能說看了心裡挺不是滋味,但是這本身就像當年郭先生給王鳳山劉寶瑞辦紀念專場時一樣,民間自發的,您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拉倒,甭說人家對不對,我覺得沒錯。
十年的和二十年的,物不是人非,很多事情不能做橫向比較,相聲圈不一樣了,觀眾群也不一樣了,心態也不一樣了。
當年我也自詡為鋼絲,每一段都追著聽,幾遍幾遍的聽都不過癮,05年中國大戲院的錄音現在也常拿出來聽,那段我這一輩子當時是逗得我在床上打滾,可是現在又當如何。
說句口冷的話,相聲迷不一定是鋼絲,鋼絲也不一定是相聲迷,劉威上台時我就覺得很尷尬,而且我最難受的就是這段,讓我知道了相聲還是沒有真的火,和二人轉一樣變成了快餐文化。提劉威的師傅是馬敬伯先生,場下毫無反應,提馬敬伯的父親馬桂元先生,池子里依然沒有動靜,提馬桂元先生有個親弟弟,還特彆強調了親字,是馬三立先生,台下恍然大悟的「哦~~~~~~」,心裡真不是滋味。


匿名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匿名的原因是知乎里有些老同事,也是下文的當事人,我文筆太差,讓人家看見了我覺得害臊。。。

德雲社10周年的時候,我是在現場的。

2006年我22歲,當時在北京一家公司實習,具體公司叫啥和德雲社啥關係我也就不贅述了,不重要。主要說一說我當天在10周年現場的所見所聞吧,大家跟20周年的現場比較一下就好。我不做評論,大家心裡都是桿秤。

10周年的現場演出分為5天(貌似是,具體我忘了),我是第一天去的現場。那麼問題來了,我清楚地記得10周年的時候是個冬天,20周年的時候怎麼變成春天了。。。

當時組織派我去錄製現場視頻,激動就不說了,我的心情真的是懷著朝聖一般的心情!

我跟另外一同事5點多到的現場,當時天已經全黑了,我倆從民族宮正門進入被攔住了,因為沒有門票,檢票員同志告知我們,媒體要從側門進入。我倆到了側門也被攔下了,因為沒有媒體證。。於是我倆站在馬路邊給王海先生打電話,他從側門出來接我倆,把我倆帶到他車旁邊,從後備箱拿出倆媒體證的胸卡,帶我倆從側門進了後台。

我清楚記得,民族宮側門是個大鐵門,進了鐵門右手邊是個傳達室小亭子,當時天已經黑了,小亭子的房檐下有個路燈,就是普通的鎢絲燈泡,瓦數挺足,倍兒亮。過了傳達室是停車場,停車場左手邊是民族宮後台的入口。當時後台還不讓媒體進入(其實真沒多少媒體,兩三家的樣子),我跟同事就在停車場站會兒,然後看見小亭子旁邊兒有個三腿兒的圓凳兒,凳子上坐一大爺,翹著二郎腿(左腳腕搭在右膝蓋那種二郎腿)正抽煙呢,我還尋思看門兒大爺真有閑心,結果仔細一看,是于謙老師。。。我當時就驚!!一丁點兒明星的模樣兒都沒有,大家腦補一下不起眼的老大爺在路燈下抽煙吧,就那樣兒。

我盯著于謙老師正愣神兒呢,大鐵門開了,開進來一輛紅色馬6,下來4個人。一個司機我沒瞧清楚是誰(或許就是普通司機),另外還有二女一男,倆女的往那兒一站穿著大高跟得跟我差不多高(我182cm),標準大蜜范兒,倆人中間站著一個不太高的中年男人,是侯躍文老師。然後從後台門裡就出來好多人,簇擁著把侯躍文老師接進了後台屋裡。很有幸,見到了侯躍文老師真人一次,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在當天到散場,我都沒再見過侯躍文老師的身影,估計上賓被安排在單獨的休息室了吧。

這會兒就有人通知媒體可以進入後台了,於是我倆手拎著機器,跟同事就從停車場左手邊的門進入了民族宮的後台...
(下班前沒啥事兒,寫了這麼一段,大家有興趣的話我晚上回家再更)
更新
思路有點斷,畢竟是10年前的事情了,都是一些記憶的片段,我想到哪就寫到哪吧。
到場錄製全程視頻的僅有兩家媒體,而且是僅允許兩家,一家是我當時所在的公司,另一家是現在國內最大的門戶網站。其他一些媒體都是現場拍拍照片,拿小本子做做記錄。為什麼媒體關注度沒有現在高呢?當時郭德綱已經紅了,但是相聲不紅,那個時候相聲只是相聲,而現如今相聲已經是娛樂圈的一部分了,這就是這10年的天差地別之一。
至於說為什麼我當時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情呢?我從小三四歲開始跟著爺爺奶奶聽相聲,也在學校的聯歡會裡說過幾次相聲,算不上有多懂,至少聽得多了,也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在2005年第一次聽郭德綱的時候,真是笑成生活不能自理,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笑的段子,包袱原來可以從這樣那樣的角度來抖!原來新相聲不只是歌功頌德,老相聲也不是誰說都是差不多的詞兒!德雲社的出現對於刷新了我對相聲的認知,在那個時候確實是郭德綱打開了新世界的門。

媒體可以進入後台了,進了後台發現到場的媒體並不多(或許沒把新聞媒體跟我們這倆攝像的安排在一塊),後台一樓就好像政府辦公樓,一間一間的小辦公室的樣子,我跟同事倆人一個扛著攝像機一個舉著麥克風挨屋轉悠,見到熟面孔就錄,當然這些熟面孔都是在相聲視頻里見到過的演員。
走進一間辦公室,裡面長沙發上坐著的都是老先生,邢文昭先生,李文山先生,王文林先生,中間坐著張文順先生,還有一些工作人員。我倆挨個跟老先生打個招呼,把話筒遞到張文順先生們面前,想讓張先生說兩句。然後其他幾個老先生說:張先生嗓子不行了,說不了話。張先生本人也擺手並指指喉嚨示意我們說不成了。我倆也識趣兒,沒在多打擾老先生們,拍了幾張照片就出了這屋。
在一層的大廳里繼續溜達,看見了何雲偉先生在一個角落,倒背著手,手裡攥著個保溫杯嘴裡念念叨叨的正背詞兒呢。看見我倆有要走上去採訪的意思,他擺擺手告訴我們:一會兒得上場,我背背詞兒。我倆一看這樣也就不好意思打擾人家,繼續拍照走人。
走過一個拐彎,差點跟一人撞上,我們倆都是靠牆走的一轉彎嚇一跳,我跟這人小眼瞪小眼都是一愣,愣了一秒鐘互相給對方一個傻笑,看見了我旁邊扛相機的同事,他扭頭進屋了,這個人是曹雲金。當時曹雲金銀灰色的西裝,一臉的青澀稚嫩,估計看見媒體還有一些緊張或是害羞。至於我倆為什麼傻笑,到今天我都認為是看見對方長得像自己。這不是我往臉上貼金也不是攀高枝,我倆差不多高,也是圓寸頭,高鼻樑小眼睛瘦臉頰。曹雲金剛出道的時候我同事也說我長得像他,回天津家裡,我媽還說在電視上看見曹雲金,這人長得像我-_-|||
幾個老先生、何雲偉,曹雲金,都沒訪成,我們倆正在樓道傻站著呢,有個房間門開了,郭德綱老師和幾個人出來了,身後跟著王蕙老師。郭德綱看見我們是扛著機器,跟我們簡單客氣兩句(辛苦了,您多受累之類的),王慧問我們渴嘛有水喝嗎,也沒等我回答就招呼工作人員:拿水拿水趕緊給師傅拿兩瓶水(此處天津話),於是就有工作人員把兩瓶礦泉水塞我手裡了。
其實想採訪郭德綱的,但是他跟工作人員好像是在溝通一些事情,站那等了會兒,他看見我倆還在等於是跟我倆連說帶指:我這還得會兒,你倆往前面轉轉,也拍拍別人。
我倆順著他指的方向,從劇院的後台走到了前台,清楚地記得民族宮的舞台地面是木地板,走在上面咯吱咯吱的很像老房子。台上沒人,我跟同事站台中間小桌兒後面看著空蕩蕩的觀眾台還嘀咕呢:這一會兒得多少人啊,咱倆把機位擺哪啊。一邊嘀咕一邊拍了幾張小桌上扇子手絹的景物照。
拍完扭頭要走,從台下上來一人,于謙老師。於老師估計是上台檢查一下扇子手絹是不是都擺好了,正好碰上我們倆。在徵得同意後簡單聊了幾句,具體內容實在忘了(我不是記者,同事是攝像,當時公司沒人重視郭德綱,我自告奮勇要去給幫攝像師幹活,於是就有了這次機會),大概就是問問對於10周年的準備和新段子什麼時候出之類比較簡單的問題。於老師回答的挺痛快,人也非常客氣,而且沒什麼距離感。臨了我還說:於老師咱抽煙去啊?于謙老師也是一笑:我剛掐我剛掐~
演出快開始了,我倆決定去外面過足了煙癮就進場安排機位。於是我倆從後台的一樓走出去,站到門口的台階上抽煙,抽煙的功夫王文林先生湊我倆跟前,也是跟媒體客氣客氣道道辛苦。我倆也說老先生您也夠累,這晚上不定演到幾點了。諸如此類的瞎客氣唄,反正覺得王文林先生更是拿自己當百姓,主動過來跟我們寒暄也是平易近人的。

前面提到只有兩家媒體能錄製全程視頻,另外一家比我們名氣大,劇院固定的兩個拍攝位置已經給人家預留了。我倆一看,就在觀眾席當中的走道支起了三腳架,準備好攝像機,就在這兒拍了!(民族宮裡的走道是個斜坡,不妨礙任何人觀看的)
隨著觀眾越做越滿,我注意到在我們旁邊,也就是緊靠著走道的兩個位置,分別坐著高博朱軼,就是cctv的兩位主持人,觀看期間我哈哈傻笑還引來了高博嫌棄的斜眼。。。
後面的事情就比較簡單了,一邊看一邊錄製視頻,散場後王海先生跟我們聯繫,問用不用安排車,我倆也沒好意思麻煩人家。散場後看另外那家媒體撤了,我倆也就打車回公司交設備去了。

那天到現場看節目的不僅有高博和朱軼二位主持人,好像還有崔永元同志,離我有10個人左右的距離,我看不太清,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知名人士包括演員啊,主持人啊,具體有誰實在記不得了。總體上來看,他們真的是沖著看德雲社看郭德綱來的。而20周年的現場,更像郭德綱邀請諸多圈內好友前來捧場。

10周年的現場,看上去更像「德雲十年大型彙報演出」,而20周年的慶典更像一場娛樂圈盛宴。

10年前我見過郭德綱,那個時候他是個說相聲的晚輩。
10年後的今天我再看郭德綱,他已經成為娛樂圈中的大佬。
10年前認真背台詞的何雲偉,不知道現如今上場前還有沒有這個習慣。
10年前看見攝像機還靦腆的曹雲金,現在已經是聚光燈下的時尚先生。
10年前有幸見過的老先生,有的已經離開了人世。
10年前的慶典演出,岳雲鵬還沒有登台的機會。

10年前我崇拜郭德綱,認為聽郭德綱和聽相聲是兩回事!而現如今,聽郭德綱和聽相聲依然是兩回事。


文筆有限,記性不好,目前能回想起來的就只有這麼多了,謝謝大家。

補充1,當天晚上的主持人是侯耀華先生。
補充2,當天晚上第二場也不第三場是孔雲龍逗哏,捧哏的忘了。
補充3,開場快板沒記錯的話是李根
補充4,因為我去拍過兩場郭德綱的現場,忘了是這次還是另一次了,現場有陶陽但是沒節目。散場後王蕙弄著幾個小孩一塊上車,給孩子背著小書包拿著水壺,就跟普通的媽媽帶孩子沒區別,這幾個孩子里有陶陽,當時不知道郭麒麟長啥樣,應該是也有。
補充5,跟劉雲天合影的時候他跟我貧,我讓拿相機的哥們兒別哆嗦,他在我旁邊拾茬兒:我沒哆嗦不是我哆嗦。。。

4月22日一個小牢騷
中午休息的時候,手欠點開了2016年岳雲鵬天津相聲專場演出的視頻,算上片頭、主持人報幕、演員上場開始說,一共五分鐘的功夫就出現屎尿屁了。。。


其實老郭的確回不去了,不光是他自己的問題,現在的觀眾口味也的確和前十幾年大不相同。老郭這人心窄是真,可真小人也比偽君子強。
二十周年這些段子基本上都是一個類型,各種黃段子穿插其中。你要說不好吧,可好多人還愛聽這個。其實這倒也沒什麼,哪怕高曉松也在阿里年會上說點葷段子。問題是,有些人或者說大部分鋼絲還是想聽聽幾段素的乾淨的。
老郭老了。可更讓我難受的是常寶華、石富寬這些老一輩的已經老了太多了。好久沒看見石先生了,沒想到他能老這麼多。其實想一想,若是老先生們不在了,這個行當還留下點什麼。這些年特別愛聽劉寶瑞先生的單口,那些個老先生們的逗,郭德綱這些人一輩子也難學的來。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感謝德雲社。最起碼讓我們這些人還可以聽。從來沒去過現場,沒給過德雲社一分錢,說良心話,就是個淘寶差評,你也得花了錢才能給吧。
老郭是不指望了,可以把商業做好做全,不做虧心的買賣就很好了。
于謙老師,還是玩兒比天大。
剩下的這些,你們看看你師傅二三十歲在做什麼。別二十歲就學他四十歲,你學的來也玩不轉。
最後,感謝德雲社。讓大家開心了這二十年。
所有攻擊的,黑的,可以轉到其他回答。


當謝楠上台的時候,我感概萬千,等了半天,終於有相聲了

當石富寬先生登台的時候,我感慨萬千,又是當晚為數不多的相聲作品啊,為了徒弟也不容易啊,可想而知還得不容易很長時間

當謙哥唱搖滾的時候,我感慨萬千,這是救了我是歌手第四季總決賽的車禍啊(腦海中隱約幻想到謙哥慢慢的扶起半壁江山)

當兩位老先生坐在輪椅上被推上台的時候,我想起了春晚被輪椅推上來的紅軍老戰士,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看到這裡時我不禁在想,老爺子們可別努著勁站起來啊,您那個身體跟紅軍老戰士可沒法比啊)

看完整場後,我感慨萬千,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年會,就!是!牛!


還沒看,不過從宣傳可見,其嘉賓相比十周年大慶,少了一批曲藝界前輩,多了一批娛樂圈明星。
還有自喜劇人節目以來和東方衛視的合作模式……
都說明德雲社在娛樂化道路上走得很專業了。

而這些都沒什麼不好……關鍵是節目質量得跟上,作為希望老郭能好的人,這場演出只要他不再使一次「掏手機」類型的包袱,我就鼓掌!


最喜歡的節目是於大爺的搖滾,之後是高峰欒雲平石富寬的群口,然後謝楠孫越的《口吐蓮花》。其他的沒印象了。
這種大慶的場合,德雲社除了娛樂圈的必要社交以外,舞台上使的活只能是演員們爛熟於心的舊包袱了,也就沒那麼好笑了。我個人感覺,這個舞台上節目可樂的程度還不如平時他們小劇場開場的節目。。。
不過,平時網上聽他們的免費的版本聽了那麼多,現在說人家不好,我還有臉嗎?


別人我是不知道,我在內蒙的沙漠的每一個夜晚,都是聽著郭老師的段子入睡的。在我苦逼的日子裡,郭德綱的相聲給了我莫大的安慰。
希望郭老師於老師好好的吧,多出點新段子。有機會一定去現場捧場~
祝德雲社越來越好


開幕式搞的熱鬧點無所謂,我就希望今年這一系列演出能有幾場正經說相聲的。

另外,謝楠的尺寸不錯啊……

終於看完了全部的演出,看來小岳是真膨脹了,看見字幕報的《賣掛票》,心裡還激動一下,心說還不錯啊,小岳今天還能拿點幹活出來,結果一聽,那叫什麼玩意?賣掛票?估計是原定表演賣掛票,可能時間不夠了,就把節目改了,優酷直接拿原來的節目單做的後期。但問題是你說的那叫啥?碎包袱攢節目不怕,郭老闆的節目也都是碎包袱攢的,可至少一大部分段子是新編的,騷餅也沒拿在台上演了三四年的老段子上台糊弄底下的叔叔大爺嬸子阿姨們,你岳雲鵬是幾個意思?配合上屏幕下邊反覆出現的「賣掛票」,我真怕他把後台那幾位輪椅上的老先生氣出個好歹。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咦,恁個龜孫」


第一次在知乎正經答題,一直是個學習者。
先說說16號的演出。
從小愛聽相聲,喜歡郭德綱先生也有10幾年了,從05年就一直關注著德雲社的成長。昨天(4月18號)德雲社二十周年大慶在優酷上線,立刻充了優酷會員去看。

好一場盛會!稱的起嘉賓如雲。馮小剛,管虎,宋丹丹,潘長江,孟非,馬東,張國立,沈騰,吳京···連央視的導演哈文,主持人李勇都來捧場。說出哪個不是響噹噹的名字,郭先生多大面子。
正式演出前場外主持人提了一句,凡是有郭德綱演出,外面必然堵車;---萬人空巷,這是真事。
相聲上下200年試問有幾人把相聲捧到過如此炙手可熱的地位?從來聽過影帝影后被迷戀,舊社會戲班的大角被追捧,何曾一個說玩意的也有了這種待遇?新鮮啊。老先生們固然有太多時代的桎梏,趕上新時代的這一批老中青體制內外相聲大腕有幾人能如此?就這一點,郭先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至於昨晚相聲水平如何,我想說昨晚本就不能稱為是一個相聲專場,他是一場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晚會,一個喜慶熱鬧的開場,一個慶典而已。更多的是德雲社的朋友借著相聲的名義向德雲社送上的祝福。像潘長江郭德綱同台對唱評戲等這些片段也足以成為讓人回味為經典了。至於相聲高峰欒雲平和石富寬改編的打燈謎也是很有幾分傳統的味道。

再聊聊郭德綱。
郭德綱先生從1996年,二十齣頭的年齡獨闖北京,磕磕絆絆走到了今天,吃了多少苦那是說不清的。在這說句題外話,我在兩年前在北京實習,算是北漂了半年,其中心酸多少也是自己默默吞下,可郭先生這苦,一吞可就是十年!一個沒根基,沒學歷,沒人脈的年輕外地人在北京的辛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落魄時交不起房租躲在屋子裡不敢出來,大雨交加生病了買不起葯,辛苦經營的婚姻也走向了破裂···後來逐漸的好些,郭先生開始在一些三四線的電視節目中出現,但經常扮演的還是被嘲笑和調戲的丑角角色,甚至有一期我記得他被關在一個大玻璃房子里3天被行人觀看,他還要笑著在背離房子里扭著大秧歌---人要不是沒轍,誰會做這些。十年大好青春隨風而去,多少人放棄了堅守,多少苦楚加身,郭德綱堅持著相聲這條路。

10年時候,我正在準備高考,普通班的學生,以我那時候的水平連三本都上不了,我在桌頭貼了一個記者採訪郭德綱的文章---《沒有傘的孩子就得拚命奔跑》來時刻激勵自己,每次感覺自己沒有希望熬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然後繼續學習。後來我如願以償念了1本,我們班唯一一人。我打心眼裡佩服郭德綱,拋開藝術,他的那股堅韌,恆心是每個人都該學習的一種品質吧。
郭德綱在那篇文章里說的話現在還能找到,大家可以讀讀。

「我小時候家裡窮,那時候在學校一下雨別的孩子就站在教室里等傘,可我知道我家沒傘啊,所以我就頂著雨往家跑,沒傘的孩子你就得拚命奔跑!像我們這樣沒背景、沒家境、沒關係、沒金錢的,一無所有的人,你還不拚命工作,拚命奔跑嗎?」----郭德綱
從1996年到2006年,十年,郭德綱從黑暗苦難中走出,歷經重重坎坷後的他開始發出耀眼的光芒,一聲吶喊便震驚了相聲界,郭德綱火了,德雲社火了,相聲火了。從1996年到2016年當年的一文不名的窮小子變成了一方霸主,相聲說到了美洲,澳洲,歐洲,商演遍布全國各地,郭氏相聲接二連三登上春晚舞台,郭德綱先生也逐漸擔任了各大一線綜藝的主持人嘉賓,郭家菜,德雲華服,德雲紅酒,德雲紅事會···一個個生意做得如火如荼。

白手起家,披荊斬棘,不可不謂豪氣。
堅守相聲二十年不棄,一路把相聲拖拽至此,不可不謂壯士。
談談郭德綱的活。
郭德綱先生被黑的最多的大概就是說他的活不如以前了。說來說去無非是什麼包袱太碎太密集啦,臭包袱多啦什麼的···我只能說這是市場的需求。
我很喜歡侯寶林,劉寶瑞他們的段子,聽著就有味道,像杯白酒,讓你得去咋么滋味,像個藝術片你得細細揣摩每個鏡頭的意境···可是現在的生活節奏,都市化的生活,在娛樂頭條半天一換。網路段子網紅一天出上百個的世界,慢悠悠的十分鐘抖一個包袱您讓哪位聽?時代不一樣了,年輕人愛的不是陳釀白酒,愛的是可樂和調味酒,電影院最賣座的是變形金剛和蝙蝠俠。
在過去,哪怕是十年前那個網路還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更傳統的相聲是有市場的,郭德綱先生當年的尺寸也正適合我們的口味,傳統又富有新意,韻味悠長。可是看看現在吧,萬萬沒想到,暴走大事件,屌絲男士等等等等一個個爆笑的節目和段子接踵而至,微博上的搞笑高手隔上三五天就出一個新人,日韓的綜藝娛樂節目也接踵襲來,相聲照著老先生們那樣演,還能活嗎?
我們老覺得那些韻味悠長,細細品味的段子是好東西,認為這樣的才是好相聲。是,這是好相聲,可京劇也是好東西啊,還有幾個人年輕人再聽呢,越來越少了,日子久了只能逐漸被淡忘。你說是社會浮躁也好,大家品味不高也好···但事實確實擺在眼前就是如此。
郭先生自幼學藝,是娃娃腿,又受過不少名家點播,傳統的段子又豈能不會,可這樣說起來相聲就好了嗎?就弘揚藝術了嗎?一個藝術長青,首先得有觀眾,連觀眾都沒有了還談什麼藝術,連演出都沒了還談什麼發展。相聲在200年前就是街頭的表演,說大夥最喜歡最愛的內容,因此它富有了充分的生命力;建國初期,老百姓們是真心感覺到自己生活水平提高,所以那段時間歌頌相聲成了主流,而且歌頌的不浮誇,喜氣洋洋,仍然是大家的最愛。時代在變,社會在變,聽眾在變,相聲怎麼能不變?深深的扎在普通老百姓的基礎上才是真的相聲。
包袱碎也好,臭活多些也好,應的是市場的需求,應得是觀眾的需求;也許郭德綱先生對現階段的相聲改變的尚不夠完美,畢竟···這是相聲這個傳統藝術第一次遇到如此快節奏娛樂化的網路時代,他應該怎麼存在怎麼發展都是個巨大的矛盾,也許最終抵不住衝擊會消失於歷史,但至少目前,保留住觀眾,保留住熱度,我覺得就有希望。在這一點上,郭德綱真的是相聲的改革者,是相聲的苦苦挽留者。
多少人從認為相聲是老頭子的東西,因為郭德綱岳雲鵬又把相聲當成流行了?還是很讓人欣慰的。相聲先搞笑吧,先存在下去吧。其實德雲社也有不少堅持著傳統段子的人,舉手投足老先生范,高峰,李根,鄭好,謝金這些演員也都很好。

最後再講一講德雲社。
德雲社真的是少有的重視相聲基礎的班社了。比之一班玩票水平的細化包袱鋪,相聲第二班,舌頭捋不直就敢說相聲的人來說,德雲社真的是良心。我有兩個兄弟是德雲社的學員,還沒正式拜師,也是從小就有些底子的人,去了德雲社幾年天天都在練基本功,練傳統段子,照著老先生的規範演,事實上,年輕的演員在舞台上模仿郭德綱岳雲鵬的風格並不被允許,為的就是紮實的基本功;其實在德雲社的小劇場里傳統段子還是佔據著主要地位。
有很多人說德雲社包括郭德綱新段子,優質段子產出不如前幾年多,如果僅限於幾位角,這個我承認,10周年時郭德綱先生基本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相聲的創作與改編上,可那時候德雲社還沒有這麼大,沒有這麼多人。為了企業的良好運作,為了相聲的曝光度,郭先生不得不抽出時間安排在商演和綜藝,創作的機會自然相對就會少些,這也是一個正常的發展流程。在管理學裡有一個觀點,隨著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維持他發展的成本也會逐漸的變大,這是必然的模式,您見過BAT的哪位高管還需要親自去寫程序?但與此同時德雲社的一批青年演員也正在小劇場發揮著他們的光芒,包括郭德綱的九霄科弟子,高峰的弟子,欒雲平的弟子,努力去創作和產出優質段子的人更多了,只是可能還沒有到達一個積澱爆發的程度而已。

總之我看好德雲社,看好郭德綱先生,儘管會存在問題,但這是個給相聲希望的地方。
祝德雲社二十周年 大吉大利 再紅五十年。
--------------------------------------------------------------------------------------------------------------------------------------------
------------------------------------------------------分割線-----------------------------------分割線--------------------------------
--------------------------------------------------------------------------------------------------------------------------------------------
第一次在知乎正經回答問題就獲得幾十個評論還是很開心的,評論里有不少朋友提出了些不同意見,我想在後面補充分析一下。
為什麼05、06郭德綱的作品也很火,郭先生為什麼現在不繼續保持這種風格?
相聲不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產品,而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德雲社作為一家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
我們先看看宏觀環境這些年發生了些什麼變化
技術環境: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日益完善,信息流通量極大,流通速度極快
一段相聲可以一夜間傳遍全國,也可以10分鐘就被信息淹沒。一段相聲不能夠快速抓人 眼球,獲取大家的笑聲,必定沉沒於信息爆炸的時代。
經濟環境:產業鏈發生了變化,在技術的刺激下互聯網行業和文化行業空前繁榮,直接改變了社會 的文化風向、和文藝類產品的競爭環境
社會環境:八五後九零後已經成長起來,成為新的文藝產品的消費主力軍而,在在互聯網文化,二 次元文化,娛樂精神,歐美日韓風氣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我們)擁有和前輩完全不 一樣的審美和品位;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和社會壓力,也將快餐文化推到每個人的身 邊。即使不願承認,心平氣和的花十分鐘的等一個包袱的人越來越少了,流利乾脆的貫 口也無法成為票房保證的賣點,一句「我忘了拿鑰匙了」再也那一讓笑點越來越高的觀眾 捧腹。

2005年的手機

2016年的手機

微觀環境也不一樣了
競爭者分析:05年左右,甚至07、08年,我還是個初中生,那一段時間最流行的無非是超級女聲和 網上博客,人們在網上最常做的無非就是聊天、玩遊戲、寫點東西,而文藝類型的節 目被電視死死把控著。當時的德雲社作為一隻獨立於電視外的文藝團體,加上富有創 造力的節目,可以說是異軍突起,一隻獨秀,加上適當的營銷與公關,一時名聲大 造。簡單來說,那時的蛋糕雖然不大,但分的人少。
時間進入近幾年,文化產業異軍突起,10年左右的老濕和叫獸靠也靠視頻起步,隨後 暴走漫畫團隊,萬合天宜等多個新媒體影視公司也風靡起來,愛笑,開心麻花等喜劇 班社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自媒體如微博、微信、美拍上的段子手們更是數不勝數, 視頻網站不斷購買版權,創作網路劇,電視台也從海外學來新穎的節目形式···在這個 年代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娛樂方式和中意的娛樂方式。德雲社發展獲取觀眾 和粉絲競爭對手不是天津相聲界也不是主流相聲界,而是每一家用自己的文藝 娛樂作品吸引粉絲的公司、網站、自媒體。在市場里,相聲不應該死板的劃分為 曲藝,因為曲藝的市場基本上被相聲壟斷,而在相聲的市場保守看德雲社也至少佔據 大半以上。德雲社應該屬於文化產業市場的一部分,並努力在這個市場競爭中站穩腳 跟。這時的市場就像,蛋糕變大了,但試圖分蛋糕的人卻多了。

消費者分析:這一部分其實在社會環境里我已經提及一部分。05、06年許多德雲社的觀眾有許多都 是是傳統相聲愛好者,八零後七零後占多數,既受到傳統文化與風氣的熏陶也被新鮮 的網路氛圍影響。現在郭德綱先生和他的德雲社的觀眾不止擴大了十倍,從北京到北 方,從北方到南方,到台灣,到國外。觀眾們也不再僅僅限制於傳統相聲的愛好者 們,很多沒聽過相聲,沒接觸過相聲的人也加入了這個行列(這其中當然有的人因為 認識了德雲社去認識相聲,但更多的只是抱著因為你好玩所以喜歡你的心態)受現在 的文化影響有更強的自我意識和娛樂精神,是否有趣是對一個搞笑向的文藝產品的基 本評價標準,你能逗我笑我就捧你,你無聊和乏味我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而更高的 笑點和快節奏的生活,要求德雲社想繼續繁榮下去,必須讓包袱多,密集,皮 薄,段子更通俗,甚至創新形式,借鑒小品舞台劇的一些表演來豐富相聲自 身。要一張口就是雷子才能讓更多的觀眾買票。

有人說德雲社完全可以保持早期的風格,而仍獲得一批忠實觀眾。姑且不論在激烈的競爭中這樣做能否實現,我想說德雲社為什麼要這麼做?德雲社全名叫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德雲社是一家企業,企業是從事生產、流通與服務等經濟活動的營利性組織,努力發展壯大。擴大市場份額是他的歷史使命。德雲社的演員也是德雲社的員工,和你我一樣需要公司良好發展,掙錢養家維持自己的生活。順應市場的潮流,理所應當。

順應市場是對相聲的傷害嗎?
恰恰相反,順應市場是對相聲的最好結果。市場是看不見的手,無形中起到了資源配置的作用,對於相聲什麼是資源?是劇場,是舞台,當然更多的是人才--包括創作人才和表演人才。相聲的觀眾多了,演員才有繼續創作下去的動力,相聲的觀眾多了,才有更多的劇場演出相聲,才有更多的舞台(電視、網路、電台)願意留給相聲演員來展示,也會有更多青年才俊願意來到這片天地大顯身手,發揮自己的才能,反過來又會為相聲創造價值,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我們說郭德綱先生德雲社搞活了相聲市場,有些朋友可能簡單認為就是引發了一個熱潮,多了幾家小劇場,事實上並不是這麼簡單,而是為相聲傳承、後一代希望生長的大功一件。

其實再這我想說我也喜歡傳統風格的相聲,也希望更多人對《誇住宅》,《托妻獻子》,《大保鏢》這些經典段子感興趣,也很希望高峰老闆整理的《八年苦》《?刀子》這樣瀕臨失傳相聲也被人喜歡,更是滿心期待著像郭德綱先生對《黃鶴樓》《打白狼》這些傳統段子充滿創意的改編···但前提是我們更多的觀眾喜歡這些,迷戀這些,在市場的調控下,就會有這樣的產品產出。現在還沒有到達這個程度,強行的去推廣這些只能適得其反
我看過岳雲鵬的專場,其中我很喜歡那個叫李根的演員,相聲傳統有勁,人也帥氣,但台下反向卻並不火爆,只有靠岳雲鵬才有排山倒海的笑聲和掌聲。賣票靠的真就是岳老闆,岳老闆真就能憑自己的魅力和能力讓後台演員賺著錢,用郭德綱先生的話,這就是角。

------------------------------------------------------------------------------------------------------------------------------------------------------------再次分割---------------再次分割---------------------------分割--------------------割---------割----------------------------------------------------------------------------------------------------------------------------------------------------------
感覺自己排版不是很好,但選圖還是比較麻煩,下次努力修正,這次您諸位先勉強看著。
有朋友提出郭德綱參加綜藝活動會分散他創作精力嗎
會,當然會。
但我想說的是,這一方面是德雲社的業務的延伸,也是德雲社發展壯大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方面,德雲社想火爆,讓更多人關注郭德綱、關注德雲社其他演員,是需要有必要的曝光度的---就像津門很多演員,有能為的人可能不少,但往往僅限於在相聲一個小圈子裡有名,甚至根本走不出天津。反之看歡樂喜劇人,拋開岳雲鵬,只是助演過一兩次的郭麒麟、高峰也成功在微博增加幾萬粉絲。我認為如果相聲演員和他的作品是一種產品的話,那這種曝光就是營銷和廣告。
另一方面,我相信一個行業的壯大不是只靠一個人的推陳出新,一個企業的發展也不只靠企業領導者的親歷親為。德雲社很多年輕演員其實是一直在創作的,當我們很多知友在談著郭德綱、岳雲鵬的時候,是否也認真聽了一些九字科和霄字科的一些演員的作品呢?(安利王霄姬單口)
------------------------------------------------------------------------------------------------------------------------------------------------------------------------------------分割線又來了-------------------------------分割線又來了--------------------------------------------------------------------------------------------------------------------------------------------------------------------------
有一種說法我是不太認同的---演員可以引導觀眾的口味
我一下子想起了11年郭德綱先生在德雲社編排演出的《中國相聲史》(小劇場版)
視頻封面【八帶山人】20110702德雲社十五周年慶典專場之中國相聲史(全本)—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這是我心中德雲社演出最經典作品之一,德雲社演員辦上清朝、民國、建國初期的衣服,用相聲劇的形式展示舊社會相聲演員的辛苦,建國後相聲的高潮與低谷,其間還穿插了很多經典的相聲段子表演,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質量都很高。
但台下「下去吧,下去吧」「我們要看相聲」 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那一次郭德綱先生第一次大發雷霆,在自己社團15歲生日的時候。他問于謙先生:」謙哥,你趕上過80年代哄演員下台的時候嗎,這麼多年了我們依然如此。「頗為悲涼。

這場演出郭德綱先生在幾周前的慶典演出里就多次預告和引導觀眾來看,結果還是傷透人心。
一個藝人用自己的才華和精力做出一台優秀的演出,演員們熬夜排練,把精華拿出來大家,大家偏愛「糟粕」。市場上,買方是挑剔的,賣方是無奈的,需求這種東西豈是說變就變得了的。
在市場的角度看,當一個人需要的東西正好是個商品時,而你正好有錢支付它(無論是1000的門票還是15元的優酷會員)那麼需要就辦成了需求,也就是說需求是從需要產生,沒有一個人的需要是被人引導而改變的。
如果需要和需求是不會因引導而改變的,那麼營銷和廣告有什麼作用?他只是幫助消費者發掘、認清自己需求的工具。
所以做廣告,營銷方案的人會常說:「洞悉消費者需求,生產消費者滿意的產品/發掘現有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點」而不是:「發掘我們產品的亮點,引導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需求不是以人力為轉移的。
我相信如果現在舉辦一場中國百年相聲史,絕不會出現10年的狀況,因為無論從貼吧還是其他平台來看理性的鋼絲逐漸增多,品味也更高了。需求是逐漸在社會經濟背景下緩慢轉變的。
------------------------------------------------------------------------------------------------------------------------------------------------------------------再分割-----------割-----------------------------我割-----我割割割-------------------------------------------------------------------------------------------------------------------------------------------------------------------------------------
有知友說郭德綱這種演法引起了很多年輕人的學習,不好。
是引起了模仿,尤其是很多學生相聲愛好者,但並不成功。
這種現象是不好,但是是那些模仿的人不好···我只能說畫虎不成反類其犬。
蘋果手機賣得好,引起香蕉手機橘子手機的模仿,精髓沒學到,毛病學了不少。這難道怪蘋果嗎?這種邏輯實在不敢苟同。
同時,我相信很多專業的相聲演員並不會這樣做。他們清楚郭德綱之所以敢這麼使是因為他底子厚,肚囊寬。我以前有兩個好友在學校表演相聲也小有名氣,演出他們練活只練傳統段子,揣摩老先生的表演,對郭德綱先生的表演方式只能是佩服但不敢嘗試,最多用郭先生兩個包袱。
現在他倆在德雲社拜郭先生為師,已賜字,只是還沒擺知(就不透露是誰)。進入德雲社後他們開始上課,學習,練基本功,直到後來登台演出,德雲社的師兄和長輩們仍然不允許他們用郭德綱的表演方式···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穩穩噹噹的來,台下沒事就研究老先生的錄像和演出資料。
惹人討厭的不是郭德綱先生的表演風格,而是一群缺少專業基礎的外行的拙劣表演。但如果把這種模仿的罪過歸結於郭德綱先生,我認為是不合理的。
----------------------------------------------------------------------------------------------------------------------------------------------------------分割一下再---------------------再分割一下-----------------------------------------------分割---------------------------------------------------------------------------------------------------------------------------------------------------------------

很多天後的更新,我的文章已經因為太多「沒有幫助」沉了下去,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得見
我在微博看到了一篇採訪郭德綱先生的文章,我摘錄一部分附在下面。郭先生是明白人,看不明白的確同樣是一批愛著相聲的人。
部分原文:
十年前,郭德綱的走紅是由相聲票友的小群體逐漸擴展到大眾,最初追隨他的粉絲,都是被他一身的本事所折服。
十年後,徒弟岳雲鵬的走紅,靠的是一首「五環之歌」和「我的天哪」系列的表情包。
走紅的方式變了,是因為社會變了。這個時代的人需要的是快消文化和圖像文化,是能迅速逗樂人的碎段子和可以代替語言的表情包。傳統老藝人那種「三五分鐘一個包袱、鋪平墊穩」的傳統作品,早不被觀眾所認可。

界面娛樂:相聲演員應該是往娛樂圈湊好呢?還是遠離娛樂圈?

郭德綱: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看你的命,真的。人吶,隨運而安,不是隨遇而安。隨運而安,就是你的命。岳雲鵬紅到今天謝誰啊?一定要謝離開的那些位。沒有他們,你死也都死在後台了。

岳雲鵬現在挺紅,電影、電視劇、做節目、演出,你能想到的娛樂圈的事兒基本他都做到了·····因為我們需要有這樣知名度的演員

界面娛樂:為什麼需要這樣有知名度的演員?

郭德綱:我今年43歲了······我不可能永遠站在這個台上·····目前我們還需要德雲社健康地往下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一個到兩個有知名度,在娛樂圈裡能夠站出來替德雲社做點什麼的藝人,我才能不這麼累。


界面娛樂:現在的觀眾對相聲的需求,可能就是想聽碎段子,想看錶情包,沒有耐心聽相聲演員花三五分鐘鋪平墊實一個包袱,您怎麼看這種變化?

郭德綱: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關鍵是看你賣票的對象。如果說今天我們在小劇場里搞傳統相聲研討,請40位從娘胎里就聽相聲的觀眾藝術家來,我可以給你們演這些你們認為值得探討的傳統節目,整段你都不必笑,咱們研究它的精華。但如果今天我到一個二線城市,台下坐了八千當地農民伯伯,我給他們說這類,我不是找死去嗎?我們一定要皮薄餡兒大,小碎包袱,污一點可以。在今天這個社會,這個環境怎麼說相聲?今天進宮說相聲了怎麼說?在天橋馬路上說相聲怎麼說?有不同的技巧的,所有的技巧不就是為了吃飯嘛。

界面娛樂:您不會覺得,我學這麼多年藝,我為什麼要放低身段兒去迎合?

郭德綱:不低啊,你花一千多看,我還低嗎?一點都不低啊。還要怎麼高啊?一出來八千多人山呼海嘯地喊我愛你,這是多大的福報啊,還要怎樣?幹活不由東(東家),累死也無功。


界面娛樂:相聲演員需要代表作嗎?什麼樣的作品才是代表作?

郭德綱:必須得有代表作,因為你得讓觀眾記住你,這是你紅的基礎。哪怕它多不叫玩意,比如說《五環之歌》,其實後台我們也老罵他,什麼玩意。他自個也說不愛唱。但是你一定要讓觀眾有一個切入點,怎麼讓觀眾知道你是誰。


界面娛樂:相聲會長盛不衰嗎?

郭德綱:那誰知道,我說了不算。有人有角,才會有藝術。你就記住這話,有一天這行完了,就是因為沒有角了······相聲它起不來,它一定是有人說的······我那天跟他們聊天,他們說好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定要恢復。我說它為什麼當初沒了呢?自有沒的道理。

界面娛樂:您覺得自己是要去肩負相聲的興衰的那個人嗎?

郭德綱:那是你們這麼捧我,我老說我就是一說相聲的小學生,我都40多了,再有幾年就五張了,玩幾年差不多意思就得了。你看誰站起來拍胸脯說:我就是這個行業的領頭羊。你等著,一會兒烤羊肉串的就來了。

------------------------------------------------------------分割--------------------------------------------------------------------------------------------------------------------------------------分割--------------------------------------------------------------------------------------------------------------------------------------分割--------------------------------------------------------------------------

有些人提起郭德綱先生唉聲嘆氣,感覺他一心迎合市場,自甘墮落。

有人提起他深惡痛絕,感覺是他毀滅了相聲藝術。

當然更多人提起他把他當成了相聲的救世主。


他就是一普通的企業經營者,一個有才華的藝人,許多諸君把自己的太多意思強加在別人身上真的好嗎?有幾個人站在企業經營,和當今大市場的環境下去認真的考慮過問題?每日厚古薄今,鑽研藝術,或黑或不屑,倒不如花門票去捧這門藝術,花心思讓身邊的朋友愛上傳統相聲來的踏實。


為了看這個,特意買的優酷會員,開始沒幾分鐘我就樂了,然後就流眼淚了。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自年少起,追隨我角兒十餘載,見證其一路坎坷與爭議,終於迎來今日之燈彩佳話,吃過苦受過罪,挨的住罵經得住捧,胸藏俠肝義膽,懷揣不忘初心,大丈夫當如是啊!祝福我角兒與於老師白頭偕老。看了上面的一些回答,我也說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1、有的人說現在郭老師的相聲都是屎尿屁,那你可以去聽以前的老段子。周星馳的電影里也有大量的屎尿屁,而且還是活生活相的展示出來的,怎麼沒聽有人說星爺的電影是低俗下九流呢?評價一個人時最怕的就是兩條標準。誰也離不開吃喝拉撒,難道沾點兒吃喝拉撒屎尿屁就是下九流么?
2、老郭確實是老了,身體過往都不可比了,看著多少有點兒心酸。唱《叫小番》已經沒那麼高了,唱《大實話》里「昨日里趟風冒雪來到塞北」耍身段時能聽到很重的喘氣聲,但只要他在台上,就可勁兒的賣力氣,這和二十年前、十年前的郭德綱一模一樣。
3、有人說老郭已經開始偷懶炒冷飯了。藝術家的創作是有規律的,不可能永遠都是創作高峰。十幾年前的郭德綱,正值身體的巔峰期,經歷了無數坎坷與白眼,心氣兒也足,腦子裡也有料,所以創作了不少好作品。在10年經歷打人及何、李、曹、劉退社後,到現在的七年間,他的日子過得富足而平淡,德雲社統一了相聲界的大半壁江山,在相聲商演市場上一家獨大,他自己也說,現在都已經處於「退休」心態了。相聲到現在兩三百年,門內有名有姓的演員兩三百人,數得上的高人有數十位,但傳統相聲也就三百段左右,均下來一個人創作不足十段。就算是侯寶林、馬三立兩位大師,少馬爺、馬季等知名藝術家,創作了多少段相聲?真正留到舞台上的又有多少呢?老郭也是人,不是美國隊長,他也得遵循生理和心理的規律。
4、以前都說電視對相聲有壞處,現在的網路傳播速度不知比電視快了多少倍,信息越來越透明,民間的高手也越來越多。過往一個段子被演員創作出來後,在台上打磨、表演幾十年,覆蓋率都無法跟現在網路視頻直播一場來的快。相聲創作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相聲傳播的速度,這對傳統相聲的表演方式衝擊的太厲害了,而且觀眾生活和思考的方式也越來越快,逼得演員節奏加快,包袱越來越碎。馬季先生二十年前就預見到相聲要向「脫口秀」的方向發展,這是時代的趨勢,是觀眾審美和市場的趨勢。
5、德雲社是有堅持傳統的人的,前有高峰,後有孔雲龍,可是,絕大部分觀眾聽他們的相聲的時候,都會犯尷尬症——這就是傳統的相聲演繹方式和新觀眾的審美要求不匹配。哪些大罵郭德綱偷懶及江郎才盡的人,不知道是真的喜歡傳統還是只是好為人師,呵呵。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喜歡傳統的就去聽老段子,或者花錢去園子里聽老先生,聽高峰和孔雲龍吧,別再這裡瞎逼逼了。
6、老郭還是那個老郭,變得其實我們。憑什麼藝術家就得睡大馬路,不能住別墅?憑什麼藝術家只能在小劇場演出,不能做商演和做主持人?為什麼有的人只能見得人家吃苦受罪,挨餓挨罵,卻見不得人家穿名牌帶名表。老郭只是穿著上變化了,而這些人卻是心態變化了。


1.那麼多人高高興興聽相聲,樂樂呵呵過日子,不出去鬧事兒,不給國家添堵,就是郭德綱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的貢獻。
2.原來不當公務員,不吃國家飯,也能吃的挺好。
3.沒有幽默感的民族是悲哀的。So does寬容度。
4.甭管他有力氣說沒力氣說,他說到什麼時候,我看到什麼時候。他說的我愛聽,就愛聽就愛聽,聽了我還樂呢。他就是一普普通通相聲藝人,靠本事吃好飯不丟人,別老讓他背負那麼多民族大義血海深仇什麼的。幹嘛呀!
正經回答樓主問題:優酷看,年費會員,就為了各種開箱封箱大慶專場。

p.s 圖片是王建國家妞妞,他讓我刪我就刪。


人在國外,YouTube上有人傳上來了,但不是太全,湊活著看了。

這幾年覺得老郭不在相聲上用心了,屎尿屁出現在多數節目中。所以看老郭沒有以前那麼喜歡了,再加上歡樂喜劇人最後決賽那些事,我有點看不慣他了。

但是前天,看了這二十周年,我突然發現,他是真老了,叫小番已經唱不上去了。二十周年慶典,台下星光熠熠,優酷直播,東方衛視還會播,新聞媒體也是不斷報道,當天微博熱搜「德雲社」「郭德綱」一下就上去了。想想本世紀初的相聲是什麼情況,記得《重案六組1》里有一集關於說相聲的案子,李丁老爺子演的一個傳統的老相聲演員,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那集。真的,郭德綱的業務水平下降可以黑,但他的貢獻,是實打實存在的。

說了這麼多,回到正題,郭老師賺錢吃飯養家維持攤子,無可厚非。但真的,個人希望德雲社能捧幾個真有功底的後輩出來,不要再有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岳雲鵬。


郭德綱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好多人說了一輩子相聲都沒真正讀懂相聲,所以我一直自稱相聲屆的小學生。一個聽相聲的聽一輩子,不見的有學相聲的學三年懂得多,咱就是干這個的,指著這個吃飯的。
以上是觀點,下文要揭秘人心自私偽善點。玻璃心的可以關了。
所謂傳統相聲,只有小眾聽的相聲,只是少數人的感受是,我聽這類傳統的,我就和那幫只聽屎尿屁的人對相聲理解的程度不在一個階層。我提出某個傳說中的大師加以分析,這就叫做真正的相聲精髓。然而那位所謂的大師放到今天的成就或許認知度還沒欒雲平之類的高。厚古薄今。一詞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類心態就如如今聊到搖滾。一些人就會說許巍從完美生活到世外桃源。不在憤怒了。不再迷茫了。就說不在搖滾了,去找一個50年代知名度很少存在感級低的一個搖滾樂隊,拿出來侃侃而談,看著別人一臉疑問的神態,越發感覺自己是多麼的出類拔萃,不與你們這些俗人同流合污。然而最可笑的是好多人希望樂隊不火,這樣就只有他們幾人享受,一旦火了,會感覺別人都跟我一樣了,我還如何凸顯優越呢?


無論相聲還是中國搖滾,蛻變,升華。推陳出新,是每個時代都有劃時代的代表和風向,何必再21世紀還去每天重複演繹90年代的東西才叫好?


以上不是針對誰。就是說的某種小眾優越感偽善虛榮的心態。始終固執的認為最傳統就是最好的。影響好多事物的發展,如京劇。年青人很少再聽京劇了。你們可以繼續抱著傳統玩,再有幾年,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永封也是極好的。

文化認知度越高,可能所謂的精華就會稀釋。
但認知程度不高,這點所剩的精華一定消失!


跟企業年會有區別?


作為一名真綱絲,講一個拿姜昆他們找樂兒的梗吧。我也是道聽途說的,真實性不保證,如侵立刪。

話說某次飯局,曲協、中廣等等北京相聲界的所謂『大蔓兒』們齊聚一堂,姜昆坐中間,旁邊是馮鞏,戴志誠坐下垂手,滿滿一桌都是所謂『主流相聲演員』,坐那兒推杯換盞虛假繁榮。這酒席開了好幾桌,單有這麼一桌,菜也都擺滿了,酒也都上齊了,可桌邊就坐著一個人。誰呀?趙偉洲。趙先生自己一個人坐一桌子,是也不喝酒,也不吃菜,往那兒一坐,歪著脖子抿著嘴,悶悶不樂。

這時候射門外頭雷急火急進來一位,高英培先生的公子,高玉慶。高玉慶進屋一看,這邊一大堆人,那桌就一個人。高玉慶跟趙偉洲關係再好,他也不能先奔趙偉洲去,趕緊奔頭桌,挨個敬酒寒暄,禮貌客氣周到以後,這才轉過來,跟趙偉洲打招呼。

『哥哥,怎麼了?不痛快?誰說咱什麼了?別聽那個,這一大桌子了,咱吃咱的。』

趙偉洲是並不答言,一把拉過高玉慶的手,站起身來抖丹田朗聲說道:

『兄弟,唉…………可來個說相聲的啦!』


看了看答案,覺得郭德綱的世界都塌了。
其實說還好,一個企業的年會一樣,有節目也是大家抱著樂一樂的心態去看。
一直以來,甭管大家承認不承認,老郭承認不承認,他始終是一個江湖藝人,他是德雲班主。
想讓自己的團體發展壯大,班主要接好多的堂會,做很多的演出,這都沒什麼錯。
只是大家把郭德綱放在一個相聲拯救者的地位,其實是大家的錯。並沒有個人那麼高大,開國初各種曲藝服務於政治。老段子改成新段子唱,曲藝毀滅了嗎?並沒有,毀滅的只是個人。
你覺得人類不注重環保,亂扔垃圾,亂排尾氣,地球就毀滅了嗎?從遠古到現在,地球一直都在,毀滅的只是物種。
相聲人熟是一寶,我就喜歡聽他說,看到他就想樂。十周年我在,十五周年我也在。這次演出沒去成,下次二十五周年,我一定要去。


有多少沖優酷會員就是為了看這個的


全場唯一可樂的包袱:
郭:比我們強的相聲團體多了去了
於:誰呀?
郭:保密

這是真正的大實話啊,偷偷去捋,開槍的不要,對空子的保密工作要做好。


推薦閱讀:

于謙的演技是個什麼水平?
如何評價郭德綱?
如何評價繼郭德綱長文之後曹雲金的反擊博文《我的涵養在憤怒之前已經用完了!》?
郭德綱是救了相聲還是毀了相聲?還是兩者都沒有?理由是什麼?
現在有沒有相聲說的比郭德綱于謙更好的?(單口對口都行)?

TAG:郭德綱 | 德雲社 | 于謙(相聲演員) | 相聲演員 | 岳雲鵬 |